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1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变凉,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水痘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手足口
4、手足口: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麻疹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流行性腮腺炎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7、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
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
8、腹泻: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作文吧 ZuoweNBA.NeT>
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
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专指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有的孩子可能每年秋季患一次腹泻,一般首次感染症状较重,再次感染时症状变轻,而有免疫缺陷的宝宝也会症状比较重。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5、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6、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2
各位家长朋友:
您好!
秋冬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荆江幼儿园坚持做好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定期消毒和开窗通风等措施,也希望各位家长通过学习了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请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个人卫生:餐前勤洗手,不乱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自己口鼻等。
2、营养均衡:增加优质蛋白、多摄取水果蔬菜、食物做到粗细搭配,避免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同时督促孩子多饮水。
3、适当锻炼、保证睡眠:锻炼可增加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维护机体正常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
4、室内保持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清新。
5、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家长要每日关心孩子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疑似传染病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在就医之前将孩子病情和就医之后的医生诊断结果及时告知班主任。
7、万一不小心被感染,患病孩子应遵从医嘱留在家中隔离治疗。
8、孩子痊愈回校上课时,一定要请医院出具疾病痊愈情况证明,望家长理解。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及措施
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气温聚降,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幼儿年龄小,抵抗力弱,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荆江幼儿园温馨提示应警惕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冬季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等。
01
新型冠状肺炎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勤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02
流行性感冒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全身酸痛、显著乏力和轻度的呼吸道症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者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婴幼儿、老年人易感。
预防
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秋季注射流感疫苗。
03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
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04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通常在7-10天内痊愈。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预防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05
诺如病毒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反胃和胃痛,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呕吐的较多。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传播。
预防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注意开窗通风。
06
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预防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3
秋季气温变化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除了气温的变化,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在换季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幼儿园特此送上秋季幼儿保健小贴士,爸爸妈妈们快快关注起来吧!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多发于夏秋季。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预防措施
1、因为这种疾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多的地方细菌病毒也多,因此要注意,特别是商场等比较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不要经常带孩子去。
2、孩子的用品和玩具要注意清洗,这样可以避免感染病菌,特别是孩子在幼儿园的用品,要注意消毒,要教育孩子不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发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宜。
幼儿园的建议
01
良好作息不生病
“换季就生病”像个魔咒一样,在夏末秋初之时常常出来“骚扰”孩子,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概率呢?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家长们不妨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02
注意卫生
孩子喜欢用手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小手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必须注意及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疾病。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片
03
充足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里人们常常容易感到疲乏,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在周末居家的生活中,孩子的作息应与幼儿园时差不多,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点亲子共读的时间,帮助孩子缓缓进入梦乡。
图片
04
体育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少生病,运动是绝对少不了的。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情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4
伴随着雨水,秋季悄悄的来临了,气温的变化会让小朋友们有些不适应,随着气温的降低,各种传染疾病进入高发期,生病的现象时有发生,那秋冬季的疾病都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秋冬季是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脑、风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儿童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防不胜防。以下是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供家长们参考:
01、支气管炎和肺炎
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染。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咳嗽,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
02、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显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幼儿怕冷、发热、咽喉痛、全身酸痛无力、眼结膜充血。有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抽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幼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03、水痘
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出现发热,乏力等周身不适,出疹及水泡样皮肤损伤,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容易感染的人群接触到患者后具有很强的发病率,高达90%,所以幼儿园、小学等都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因此,宝爸宝妈们一定要给宝宝按程序接种水痘疫苗,并且最好接种2剂水痘疫苗,有90%的几率防水痘,即使感染了水痘,症状也会比较轻。
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多通风、多洗手、多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患者是水痘唯一的传染源,所以隔离传染源,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最佳措施。
04、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05、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多种病毒,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1、防治传染源
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水痘、麻疹等疾病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以通过在早晨或者课间适当开窗通风,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雾霾天戴上口罩等措施进行预防;腹泻、手足口等疾病通常是“吃进去”的传染病,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因此孩子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
3、保护易感人群
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只有当个体对于该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才有可能患病。平时可以靠加强营养、进食多量蔬菜水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锻炼身体,注意衣物增减等措施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预防接种也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要注意幼儿的营养和休息,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还要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如宝宝出现感冒症状如咳嗽或发烧时请主动在家休养,待症状消除再来园。周末在家要提醒幼儿讲卫生,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多喝水。
我园在加强各方面卫生消毒工作的同时,也请家长朋友做好配合工作,家园共育,携手共进,做好幼儿秋冬季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5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秋季匆匆而来,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较大,由于孩子皮肤娇嫩,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对保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秋季腹泻
1
症状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2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多让幼儿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等都是可以增强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儿不喜欢吃,但家长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让幼儿食用,比如在做菜时添加蒜末,平时给幼儿煮点萝卜水、生姜水等。
疱疹性咽峡炎
1
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幼儿,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2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手足口病
1
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2
预防措施
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腮腺炎
1
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2
预防措施
接种腮腺炎疫苗,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诺如病毒
1
症状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传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幼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成人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腹痛畏寒等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危及生命。
2
预防措施
吃熟食、喝开水、勱洗手、拒绝垃圾食品。
“换季就生病”像个魔咒一样,在夏末秋初之时常常出来“骚扰”孩子,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概率呢?
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家长们不妨帮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孩子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如何有效预防
1
教育幼儿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
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购买“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
不带幼儿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重,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合理安排好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幼儿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也能提高幼儿的抵抗力。
疫情当前
也请您配合
1
有到过疫情地旅居史的幼儿及家长立即向社区、老师报告,并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到附近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做好居家隔离。
2
如往返其他中高风险地区,幼儿家长要如实报告班级教师,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3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前往空间密闭、人群聚集、通风较差的场所;在医院、车站、商场、农贸市场等封闭的场所,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纸巾等进行遮挡。
4
配合老师做好每日幼儿及家长的核酸检测、体温检测与上报。如家人或孩子出现体温≥37。3℃,或有发热、腹泻、呕吐、干咳等疑似症状的,请及时就医,并将情况如实上报班主任,不隐瞒,谎报病情。
5
近期非必要,家长不要带幼儿外出,不与来自中高风险区的人员接触。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出,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报备,并如实告知班级教师。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各位爸爸妈妈们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孩子的身体状况,提前做好各项预防保健工作,另外与此同时,也请不要忽略对新冠疫情的防护哦,请认真遵守当地的防疫措施!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6
关于秋冬季,气温明显是忽冷又忽热,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幼儿园提醒您共同做好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以下是秋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只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极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或者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9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传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有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一丘疹一水泡,常伴有瘙痒,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与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四、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伤感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五、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六、手足口病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幼托机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不和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4、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七、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预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八、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8—12天,症状是口腔粘膜会出现灰白色小点,伴有咳嗽、流涕、高热39℃以上,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要对麻疹患者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应一直与外界隔离直到出疹后5日,病情严重者要隔离至出疹后10日。
2、未患过麻疹的人群要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
3、麻疹疫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流密集和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尽可能的降低接触麻疹病毒的可能性。
4、要经常对衣物和被子进行消毒,室内要保持通风。餐前便后要认真洗手,进行合理的饮食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5、一旦发生咳嗽和发烧等症状,要尽快就诊。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7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近期保教处组织各班以开家长会、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秋冬季传染病科学预防知识。
保健医生深入各班检查督导生活老师做好室内消毒工作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疫苗。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图片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病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带病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传染,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3。居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4。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5。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6。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2024年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幼儿园美篇 篇8
温馨提示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新学期开启啦,我们将迎来一个美好的秋天。但秋季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极易受到季节性传染病的侵袭。
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幼儿的健康。
01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发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容易受到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的侵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全身酸痛、乏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若发生流感时,则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发生传播。
预防措施
1、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流行季节前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
2、外出或与感冒患者接触时加强防护,注意佩戴口罩。易感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减少参加聚集活动或出入人多的公共场合。若幼儿出现流感症状时,应自觉进行自居家隔离,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3、注意卫生,打喷嚏、咳嗽时遮掩口鼻,及时洗手;外出归来、餐前便后等均使用洗手液洗手。不用手直接接触眼、口、鼻。家长要定期打扫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02诺如病毒
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或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等都可导致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1-2天。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部分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儿童诺如病毒的确诊,需要去医院做肛拭子或者呕吐物标本、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为确诊。如果出现儿童诺如病毒确诊的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且定期复查。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
3、如果家人感染诺如病毒,患病家人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幼儿。
4、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03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3、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04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
2、幼儿在家时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3、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凉,如幼儿身体不适应居家休息,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0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1、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我们可以这样做
01
教育幼儿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02
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购买“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03
不带幼儿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04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05
合理安排好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幼儿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家园配合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园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诊断证明。
如患传染病,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幼儿所在班级老师,幼儿康复返园时将诊断病例和医生开具的健康返园证明交给班级老师,确定痊愈后方可返园。做到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幼儿的身体健康。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