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策划方案内容页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

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18号)、《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3号)、XX市教委《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守

护网和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现就本区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做如下工作部署。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是中小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

全员导师制实施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的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支持系统,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在试点学校率先实行全员导师制,探索全员导师制实施的基本模式,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梳理落实全员导师制所需的政策支持保障,形成可供辐射、推广的典型经验。

三、工作举措

(一)建立组织架构

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全员导师制试点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XX区全员导师制区域试点工作方案》。成立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小组,协调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德体卫艺科科。组建全员导师制试点专家小组,为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过程评估。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中,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统筹协调各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选定区域试点中小学校,并定期召集试点校工作例会。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师训部、干训部、德研室、科研室等专业部门分别落实实施课程教学管理、全员导师区级培训、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提升、课题研究等工作。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要为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和支持。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的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书记及副校长明确各自与全员导师制相关的工作职责,并确保整体推进与落实到位。学校各行政部门及相关中层干部按照要求,分工合作、具体落实实施。学校重点依托年级组,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导师制的运行和日常管理。班主任定期召开本班导师例会(含全体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形成管理闭环。

(二)明确学校工作职责

1、确定对象范围

根据“市教委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本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试点学校的基础上,9月起初中学段学校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初中学生;小学学段学校全部推行,可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重点年级落实全员导师制相关工作;高中学段学校(中职)结合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全员育人的导师制实践。

2、形成一校一策

各学校根据市区实施方案,吸取试点学校的经验,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试点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学校实施方案》。

3、建立导师团队

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成熟后承担导师职责。学校在为学生配置导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且“多对一”是指一位导师背后有一支持的团队协助导师开展工作,避免形成特殊待遇。

4、明确工作重点

学校需按照市教委方案要求,全面推进本校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匹配关系,加强班主任和导师的家校沟通,初中要重点落实导师的两项基本职责和三项基本任务;小学要重点做好家长沟通群、沟通方式途径的规范化使用;高中要做好生涯发展指导。

(三)明确导师基本职责

全员导师制的导师基本职责包括: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上述基本职责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全面发展指导。

(四)落实导师基本任务

导师的工作有三项基本任务,包括: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三个一”)。

1、一次学生家访。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

2、一次谈心谈话。导师要在每学期的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

3、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末,要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五)优化家校沟通管理,恪守职业伦理规范

优化家校沟通,实行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沟通、开展家访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协调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不加剧家长的焦虑,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通过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看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孩子未来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成为家校沟通的信息“过滤器”和家长及其家庭亲子关系的“减压器”

全体导师在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时,必须坚守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和家庭的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底线规定。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潜在心理危机时,即须及时上报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评估和转介,恪守相应的职业伦理规范。

(六)一校一品因势利导,挖掘服务学生的深度

全员导师制是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形成走进学生心田“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路径。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与全面展开,各校基于市、区方案所要求的基本内容,需逐步形成本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特色,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质量”将全员导师制融入学校品牌工作,赋予全员导师制落地的载体,为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服务学生润物无痕。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学习“时代楷模”吴蓉瑾,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区校两级党组织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学校的校长、书记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区教育局要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校长、书记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

(二)落实专业保障

1、积极发挥“三个中心”的专业引领作用

拟成立XX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与教育局相关科室共同负责协调导师制工作的日常管理与运行推进工作。同时,指导学校开展导师制的试点工作,对学校导师制的实施方案进行备案。

发挥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专业优势,为全员导师制的试点推进提供支持。其中,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负责心理辅导方面的协同,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家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协同,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生涯教育方面的协同。

2、加强区校两级专项化培训

为进一步落实全员导师制试点区相关工作,加强各校及相关重点人群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育德能力,促进教师人人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区教育学院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集中开展面向本区全体导师的区本培训。建立区、校两级“管理者-种子导师-全体导师”的“分层-实践-循环”培训机制,将培训模块分为:普及共识、重点内容、关键赋能、校本特色培训等;具体内容为全员导师之政策方案解读、师生关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生涯规划、导师积极心理提升等培训课程。区教育局定期召开区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推进交流会,交流与培训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在交流研讨共享中不断完善和推进导师制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市区名师工作室的孵化效应,起到示范带教作用。学校以校本培训与研修为主,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研发中小学全员导师培训区校两级培训课程。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导师团”,定期针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指导的集体教研活动或沙龙研讨。

(三)建立评估督导机制。

区教育局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校长、书记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对学校导师制工作开展调研指导。加大对在试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展示与表彰,区教师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部门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强化导师工作的激励保障。学校加强导师日常工作的交通、通讯等必要保障,探索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增量部分新增全员导师制专项,以加大对导师的奖励力度。

(四)创设教学环境

严格参照国家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和XX市教研室绿色指标评价要求,开展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区教育局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要求,加强对学校课程教学落实情况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政策文件执行情况的督导督查,确保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和开展考试命题,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学校的考试、测验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小学阶段严格落实等第制评价,初、高中学校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可采用百分比区间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反馈学业情况,为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

(五)优化工作氛围

区教育局、各学校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学校公共空间的创意建设和环境美化,探索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机制。在全员导师制试点过程中,创新宣传普及形式,多渠道开展面向学校、社会、家长的中小学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配套宣传,传播正确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按照“南京路初级在ABC生本课堂建设”的总体设计,充分利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

2、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将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作为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关键抓手,大力倡导“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大力宣传“人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良好的师生关系,适时开展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与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尽职尽责、分工协作,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推动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校内校外协同联动,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实施步骤

学校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课程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和年级组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3月)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建全员导师制专家团队,实施区级导师系统培训。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动员,强化家校沟通,营造良好的全员导师制工作氛围

3、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

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10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总结表彰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学校将对全员导师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推广经验,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进行上报区教育局表彰奖励。

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级部要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级部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级部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级部。

(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认真填写好受导学生的成长档案。(每位受导生记0。05分,共计0。2分)

2、对受导学生的家访作好记录,每学期对每个受导学生上门家访不少于1次。(上门家访每次记0。25分,封顶1分。)

3、做好受导学生的谈心记录,要有学生谈心后的认识反馈。全学期每位导师对受导学生谈心不少于10次,谈心一次记0。05分,封顶1分。

4、认真写好家访散记,每学期不少于1篇。(每篇散记字数250字左右,每篇记0。4分,封顶0。8分。)

5、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的评价。(有书面材料反映,每位记0。25分,封顶0。5分。)

6、期末写好育人小结。(记1分)

7、受导学生如有特别明显的进步,另加分幅度不低于0。5分。

8、创新育人渠道,如在育人过程中有创新的做法或亮点则酌情加分。

备注:1:以上考核细则解释权在德育处,本考核细则自20XX年11月起实施。

2:以上加分为原始分,此项活动在综合考核中占2。5分。原始分*0。5分为个人所得分!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 篇3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学校决定在已开展了“爱心相约师生结对活动”的基础上,实施全员导师制,进一步完善学校育德体系,加强德育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市区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全体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以学校“五彩教育”目标为引领,整合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五方面的主题教育,着眼于为每一位学生全面且个性化的发展奠基,课内与课外结合,共性和个性教育结合,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与实践,成为具有大爱的品德、睿智的头脑、强健的体魄、美丽的心灵、勤劳的双手的“五彩品格”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规范全员育人管理新机制,以学生全面且个性化发展为主线,以教师的人生导师专业化发展为副线,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建构全员育人课程新模式,关注学生成长精神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丰富校本五彩德育课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助力学生成长。

3、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新生态,推动师生间积极、平等和充分的沟通,建立师生间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纽带,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4、搭建小初衔接育人新平台,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办学特点和优势,将五年级作为全员导师制小学试点学段,关注小升初学生身心变化,打通小学、初中导师间的教研及沟通渠道,帮助学生平稳渡过小初衔接适应期。

三、实施原则

1、全员性原则。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落实人人有导师。2。递进性原则。以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实施适切的教育。

3、个性化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个性及需求,承认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4、人本化原则。导师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关爱学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5、保密性原则。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追问和泄漏学生的家庭背景、身心状况等相关个人信息。

四、实施步骤

1、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领导小组,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以校长为第一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工作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

党支部积极宣传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做好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校长室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到位,实施有序,评价有据。

德育部统筹开展导师制工作,负责学年初师生匹配、日常工作的推进和管理。制定《全员导师制研训制度》,设计安排学期导师教研组及导师备课组的教研活动,落实导师研训工作。

教学部负责制定全员导师制学期培训计划,严格落实“教考一致”,完善作业管理制度,收集和推广导师团典型案例,并对导师学期研训情况进行评价。

工会及总务部门负责选拔及推荐具备导师资质的二线教师及职工担任导师,做好导师制工作运行的后勤支持。

学段长负责传达、细化并落实各项工作,段长负责开展导师教研组活动,班主任负责开展导师备课组活动。

2、实施办法

宣传指导:学校召开全体教师的导师制宣传动员会议,提高教师全员育人的教育意识,解读学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方案,指导教师科学进行导师育人工作,确保全员导师制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职责到位,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育人氛围。

导师遴选:由德育部、教学部及工会,依据导师评价指标,推荐导师人选,后经校务会审议通过后,正式聘任。导师聘任评价指标: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身心健康,学识广博热爱学生和教育工作,有较强的育人责任感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家校沟通技巧及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符合以上导师聘任标准的二线教师及职工可作为助理导师,协助开展学生导育工作,发挥专业特长,拓宽全员育人渠道。

责任机制: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导师团负责制,班主任担任班级导师团团长,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和导师团成员合作共研,共同做好学生导育工作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师生结对:以“1+1”一生一师的师生结对方式为主,同时为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配备专职教师,以“1+N”一生多师的方式结对。通过学段统筹、班级配对及学校把控三个步骤达成导师及受导学生的合理配对和导师团的适切组合。

形式内容:学校以全员导师制的育人目标为导向,确定以谈心交流、专题辅导、成长寄语和家校沟通为导师制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将校本”五彩德育”中的五色“红、蓝、绿、橙、金”标注“五导”,构建“五彩”全员导师制导育体系:信仰红代表“思想引导”,以“敬畏”为导育目标,强调家国和美德;天空蓝代表“学业辅导”,以“感知”为导育目标,突出广博与奋斗生命绿代表“心理疏导”,以“悦纳”为导育目标,强调安全与乐观;阳光橙代表“生活指导”,以“热爱”为导育目标,突出豁达和积极;秋收金代表“生涯向导”,以“应用”为导育目标,象征理想与收获。

总结反馈:导师将每次活动情况记录在《全员导师制活动记录手册》,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同时作为导师工作评价激励依据。

五、导师职责

导师工作以“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生涯向导”为核心内容,通过“知、判、导、育”的导育策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大爱的品德、睿智的头脑、强健的体魄、美丽的心灵、勤劳的双手”优秀品格的五彩少年。

知:结对学生确定后,导师要通过学生档案、家校联系、班主任沟通等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认识并尊重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为个性化指导做好准备。

判:运用科学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技巧,定期了解和观察学生的情况,关心学生生活,对学生行为及情绪上的变化做出判断,开展精准指导和干预。对无法处理的学生心理危机,能及时告知学校并寻求专业支持。

导:指导学生学习家庭生活,引导学生建立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参与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积极的心态,疏导学生负面情绪。

育:导师应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做好结对学生的榜样,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培育学生向上的生活心态和优秀的行为品质。

六、工作机制

1、成长立档为每位新入学的预备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学生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学生道德品质与学习状况(小学档案),心理健康状况(问卷排查),帮助导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每学期更新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经历,更新内容包含导师每学期以正面鼓励和挖掘闪光点为导向,撰写的一份《成长寄语》,及学生每学期的典型事例一份。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遵循保密性原则。

2、双向选择:导师与学生的结对形式采用双向选择制,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1+1”一生一师或“1+N”一生多师的方式结对,每位导师的受导学生不超过15人。结对步骤:通过合理配比、教学载体和强弱组合的原则由学段统筹,确定班级导师团名单,再以双向选择、特需申请的方式开展班级配对,最后由校长室、德育部根据特需学生情况配备专职教师,最终确定班级导师团导师名单及师生结对名单。每学年初,师生结对活动以新生与导师配对为主,其它年级做微调。但在导育过程中,若学生主动提出更换导师的申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即时调整。

3、家校联系导师要主动参与家长来访、电话或信件等多渠道沟通,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导师每学期至少和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导师在家访前应收集学生信息、完成家访提纲。在实施家访时,应注意适切的语言表达,并给出具体的家庭教育建议和做法,家访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优化导育策略。

4、谈心交流:导师每月至少和受导学生个别谈心1次,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解答学生提出的困惑,给予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鼓励他们的微小进步,助力成长。

5、专题辅导:导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体受导学生的集体专题辅导课,根据学生情况及导师的专业能力,选择“五导”中的某个主题内容开设课程,时长为20-30分钟,场所在校内各类功能教室或操场,时间主要安排在学生课后服务的时间段。导师须在《全员导师制活动记录册》记录活动课的相关信息和教学设计。

6、导师研训学校制定了《全员导师制研训制度》,明确全员导师制培训及教研活动开展的各项规程,保障活动的有序实施和管理。每学期初,由教学部及德育部分别制定导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方案,以“全校教师掌握和改进导师工作技能和方式,提高应对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导师工作的信心,激发导师指导学生热情”为研训目标,确定研训内容,做好活动安排。

7、导师激励:

每学期末,各学段根据学生、家长问卷满意度情况,受导学生成长情况,导师活动记录手册填写情况,导师参与研训情况等,对导师学期工作进行综合评定,按学段导师30%的优秀比例,评选出“五彩导师”。学段评价结果报德育部,经校务会评价统筹决定,颁发荣誉证书,并记录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依据。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 篇4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落实XX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身心健康的促进者,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现就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本区中小学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与身心健康,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构建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一校一社”协同的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将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作为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关键抓手,大力倡导“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良好的师生关系,适时开展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与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尽职尽责、分工协作,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推动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校内校外协同联动,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工作举措

(一)健全组织架构

从20XX学年秋季学期开始,本区初中所有年级以及小学、高中重点年级(小学四、五年级,高中一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执行。各校均须组建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德育、教学分管校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推进此项工作德育主任、教导主任等中层干部负责细化各项工作要求,与年级组长共同负责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的整体推进;年级组长负责为本年级学生匹配导师,做好本年级班主任和导师的日常管理;班主任定期组织本班的导师团队,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形成管理闭环。

(二)明确学校职责

1、形成一校一策

各校要因校制宜,形成“一校一策”。

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试点校应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对原方案进行完善。

2、聚焦培训和管理

各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与研修制度,切实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针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组织各类校本培训和集体教研,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工作实际,提高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专业处置能力。

各校要充分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要求,加强课程教学规范管理,为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进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组织命题和考试评价。

3、全面推进落实

各校要按照本校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匹配关系,落实导师的两项基本职责和三项基本任务,加强班主任和导师家校沟通的“提质增效”和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规范化使用。

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暂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统筹安排,符合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

班主任在实施全员导师制后,同时担任部分学生的导师。党员教师和班主任等德育骨干教师等应优先承担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指导工作。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研讨和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优化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家校沟通,由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统筹安排日常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频次,界定必要的家校沟通场景,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健全教师沟通机制,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使导师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积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发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构建家校共育合力。

4、加强经验总结

各校在推进全员导师制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三)强化导师功能1。导师基本职责

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两项导师关键职责包括: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上述关键职责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全面发展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可重点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

2、导师基本任务

导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基本任务。其中,三项基本任务包括: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三个一”)。

(1)一次学生家访。导师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联合开展家访。

(2)一次谈心谈话。导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3、导师职业伦理规范

导师在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应坚守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及其家庭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学校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和专业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恪守法律法规要求和职业伦理规范。

五。支持保障1。加强党的领导

各校党支部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党政应形成合力,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区教育局将把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校长、书记的年度考核以及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20XX年9月30日前,各学校完成本校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的制定并上报教育局。(电子稿发送至XXX,纸质稿盖章后分别交小教科和中教科)。

2、落实专业保障

教育局将组织建立区、校两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以校本培训与研修为主,建立以班级为单位,定期针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指导开展研究的“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教育局将根据市教委配套开发的《导师在线系列视频课》、《导师工作指导手册》、《导师家访手册》、《导师家校沟通内容清单》及工具包等专业资源,依托区教育学院等专业力量组建区专家指导团,深化研究和实践指导、推动经验生成与推广,为学校全员导师制及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

3、完善评估激励

教育局将对各校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具体成效进行督导评估,

结合“五项管理”和“双减”文件要求,加强对学校《课程标准》落实情况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政策文件执行情况的督导督查。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会同区教师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部门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强化导师工作的激励保障。

4、优化工作氛围

教育局将推动和指导学校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学校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环境美化,探索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机制。在全员导师制推行过程中,教育局还将组织各类宣传部门多渠道开展面向学校、社会、家长的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配套宣传,创新宣传普及形式、传播正确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 篇5

自20XX年秋季开学起,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在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高中学生。

工作内容

一“一校一策”制定方案

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制定方案。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匹配机制

各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三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策略

两项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

三项任务:

1、开展家访。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学科教师等联合开展家访。

2、谈心谈话。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尤其是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学习、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五项策略:

1、思想引导。

2、学业辅导。

3、心理疏导。

4、生活指导。

5、生涯向导。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18号)、《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X委发〔20XX〕3号)、XX市教委《关于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本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XX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突显“高品质学习、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引领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切实推进全员、全程和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形成,现就20XX学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区域教育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优化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服务,推动育人模式的变革,促进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校内校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对象范围

自20XX学年秋季学期开学起,全区初中阶段学校(含: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完全中学初中学段和民办初中阶段学校)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初中学生。

全区小学阶段学校可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选择重点年级落实全员导师制相关工作;普通高中学校可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全员育人的导师制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执行。

四、工作举措

1、确定区校两级工作网络

区教育局成立全员导师制领导小组。教育局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各行政部门和业务科室的各项工作;基教科负责制定《普陀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导师制工作例会;人事科、青保科等相关行政科室为区域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提供职称晋升、评优选先、法制安全等政策保障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德育室、师培中心等专业部门分别负责落实教考一致、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区级教师培训等各项工作。

学校成立全员导师制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担任学校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牵头此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分管教学、分管德育工作的校级领导负责组建学校工作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或行政会,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中层干部负责细化各项工作要求,与年级组长共同负责本校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具体落实,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形成管理闭环。

2、组建区级专家指导团队

区教育学院组建区级专家指导团队,为导师提供专业支持。专家指导团由三部分人员组成:高校及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学校骨干教师。争取市级资源。邀请市教委教研室、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专业机构等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外聘专家,为导师提供专业指导。依托区级团队。在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和曾开设区级师训课程的教师资源库中,遴选与德育管理、班主任队伍建设、心理和家庭教育指导、学科德育等领域相关的骨干教师,组建讲师团,为导师提供业务指导。选拔校级骨干。各学校推荐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骨干教师加入区级讲师团,为导师提供实践指导。

3、形成教考一致专项方案

制定教考一致评价指标。区教育学院以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与实施”“期中期末试卷设计中的知识覆盖、测试目标指向和水平高低”等为主要维度制定区域教考一致评价指标,通过实施一期一轮的专项调研,及时反馈问题、督促学校落实改进。

严控区域质量调研频次。严格遵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坚持区域质量调研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质量调研、XX市绿色指标测试不叠加原则;严格实施小学阶段等第制评价,重点落实初、高中学校不得对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的要求。对切实需要实施区域质量调研的毕业年级,必须严格按照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学习水平,并参照XX市各学科终结性评价指南设计试卷。建立“二次研磨定稿”的试卷设计机制,即试卷须经市级专家把关、外区教研同行评价反馈后修改优化,确保质量调研能够有效落实教考一致。

优化日常教研培训。教研培训中加强对学科教师日常教学中认知目标设定、问题视角选择、试题情境设置,以及试卷命题中题型均衡度和题目水平分布情况等的培训与实践研究。区教育学院开设“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教研课程,围绕作业与教学目标一致性、作业内容与结构合理性、作业量适度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为教师提炼操作原则、提供参考样本。区学科教师指导团队开展“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课时学习目标的作业设计及讲评指导”的实践研究,以市教研室年度单元作业试卷设计优秀案例评选、区初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区小学作业备案等项目为抓手,在全区中小学校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业质量绿色评价环境。

4、明确学校工作职责

形成一校一策。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

完善导师匹配。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学校在为学生配置导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针对个别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对一”方式匹配导师团。

优化导师团队。学校加强导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可建立“导师工作坊”或“导师成长站”,在班主任工作例会、年级工作例会、家委会例会时间段,定期开展导师制工作研训活动,破解难题,帮助导师成长。积极探索教师的保障激励举措,提高导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5、明确导师基本任务

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成为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沟通纽带。导师要做到“一必写、一必访、三必谈”。即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以正面导向鼓励、肯定学生;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学生家访,每学年至少一次,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

导师要提高家校沟通的效能,规范和优化家校沟通。由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为家长提供科学、适时、适切的教育引导。建立起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家校关系,学科教师承担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原则上不随意与家长沟通。导师在确有学科教师介入必要时,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日常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频次,界定必要的家校沟通场景,缓解家长焦虑,融洽亲子关系。

全体教师共同承担教育职责。“班主任”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家访和家校沟通。“导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到合适的教育契机和教育方式,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生涯指导等。“学科教师“担任导师时,负责为学生提供学业以外的个性化精准陪伴指导,协助班主任开展家校沟通。

五、工作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政领导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严格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主体责任,区校两级党组织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区教育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导师制推进中的急难问题,协调各部门力量,推进工作深入。各学校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先锋和突击队作用,定期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开展分类指导学校党组织还要关心好、协调好导师的生活与工作,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2、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区校培训机制。区教育学院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集中开展区本培训,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组建由专家学者和区内骨干教师组成的讲师团,通过专题培训、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学校定期开展校本培训与研修,建立“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进行案例研讨,形成经验。

建立调研督导机制。区教育局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校长、书记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发展性督导评价体系。组织全员导师制专项督导,结合责任督学全覆盖入校检查、学校自评自查、重点学校现场指导,全面督查学校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全区开展“3+x”调研指导,即开学工作、试点学校期中期末试卷、年中/年终调研等“三必查”;不定期开展融合视导、飞行检查、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综合调研,确保导师制落细落实。

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区教育局制定全员导师制专项绩效分配方案,专项经费集中划拨至各校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建立导师人才梯队。在区新一轮骨干教师团队建设中,建立区级骨干导师序列,提高教师担任导师的意愿度。学校加强导师日常工作的交通、通讯等必要保障,进一步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对在导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进行展示与表彰,以激励其在试点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3、绿色质量管理

严格参照国家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和XX市教研室绿色指标评价要求,开展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期中期末考试的一致性评价,纳入对区内中小学的教学视导范围,以考试测验的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目标水平、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为原则,引导学校强化期中期末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以及诊断学生学业水平形成状况的作用。

4、优化工作氛围

区教育局、各学校要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开展工作,做好导师的培养与培训,做好经验积累;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加强学校公共空间建设和环境美化,探索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机制。利用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开展面向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中小学“全员导师制”配套宣传,传播正确育人观念,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