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条据书信内容页

小学2024年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小学2024年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1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由冬入春,此时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易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广大中小学生抵抗力弱,容易成为传染病攻击的对象。因此,师生和家长多了解一些春季传染病知识,对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由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

二、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四、结核病

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咳嗽咳痰大于2周,痰中带血要考虑结核可能,可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其次,应注意房间开窗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五、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高致病、传染性极强的肠道病毒,寒冷季节高发。主要通过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经呕吐产生的带病毒气溶胶传播;接触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等传播。

主要症状:以呕吐为主,可伴有低烧、头痛、寒战、恶心、腹痛、疲倦、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出现脱水。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最后,我们建议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1、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2、督促孩子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避免孩子出入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4、孩子有病有事请及时向班主任请假。一旦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向班主任请假说明情况并上交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书。

让我们携手共同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小学2024年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形成传染病的高发频发,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预防和控制春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春季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初始症状: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38℃以上,传染途径要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由于变异性快,人群普遍易感。

2、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3、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性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4、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影,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绞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5、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8-12天,症状是口腔粘膜会出现灰白色小点,伴有咳嗽、流涕、高热39℃以上,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6、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

7、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导致春季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主要通过不洁饮食(水),尤其是生食受污染的贝类或食用的贝类未经煮透而感染,亦可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感染。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可伴有发热。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最长为72小时,病程一般2-3天。目前尚无可用的疫苗。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水产品。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轻症患者在家休息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3天,避免带病上课。处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时,要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后进行手部清洁,避免感染。

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为确保学生的安全,我校除了做好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对于晨午检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37。3度以上,或有出疹等其它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家注意观察孩子,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就诊。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孩子如因病缺勤,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二甲及以上医院开具证明,方可返校。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居室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多饮白开水,拒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拒绝“三无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莱和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家长应指导孩子合理作息,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每天保证2-4小时的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应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

小学2024年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3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也愈发频繁。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诺如病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我们应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注意春季传染病的预防。请您耐心阅读以下内容,并和孩子一起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肺炎病毒

主要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传染期:潜伏期内就具有传染性,潜伏期一般在14天内,多为3—7天。

隔离期:一般在1—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则解除隔离。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

主要症状: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

传播途径: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传染期:致病原不同传染期不同,通常症状期传染性最高。

隔离期:隔离至症状消失72小时。

易感人群:学校、幼儿园等聚集场所的青少年儿童都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38℃、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呼吸道症状,其他症状不明显。

传播途径: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口腔、鼻腔、眼睛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传染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成人出现临床症状约3—5天,幼儿可达7天。

隔离期:退热后48小时解除隔离。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年幼儿童是高危人群。

麻疹

主要症状: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个别病例还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

传播途径: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

传染期:每年3-5月是麻疹的季节性发病高峰。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水痘

主要症状:水痘皮疹主要位于躯干和头面部,而四肢、手掌、足底相对较少。初为红色斑疹,之后发展成丘疹、疱疹,疱疹壁薄,易破,疱疹处常伴瘙痒。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水杯、玩具、门把手等。

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

隔离期: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理论上不少于发病后14天。

易感人群:未接种疫苗人群普遍易感,尤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常见。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症状: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腮腺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

传染期: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

隔离期:发病之日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约21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

风疹

主要症状: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

传播途径:人是风疹唯一的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保护好自己

就是保护好他人

为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各位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保健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卫生,养成习惯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遮掩(或用肘关节遮掩),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随便用手搓揉眼部;不与可疑患病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

2、均衡营养,加强锻炼

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多喝开水,促进机体的代谢功能,抵御病毒入侵;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

3、通风透气,勤洗衣被

家中做到勤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通风换气。经常通风可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减少患病机会。居室每天室内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做到勤洗、勤晒衣被。

4、间距一米,避免聚集

尽量避免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玩耍,或长期滞留在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5、餐前便后,“七步”洗手

请教育孩子在餐前、便后、擤鼻涕和打喷嚏后、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6、出现症状,及早就医

如在家中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主动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配合学校做好隔离等相关防病工作。

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请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进行检查和治疗,痊愈后携带病历或相关健康证明经学校检查核实后方可返校。

7、接种疫苗,有效预防

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请家长自觉按时带孩子到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接种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二类疫苗。

家校携手同心战疫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在校园的流行与传播。

让我们携起手来,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共同防控春季常见传染病,全力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小学2024年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4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您们好!

春季气温多变,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和病毒性传染病疾病(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的高发期。为保障学生的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本着“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学校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防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杀,教室和宿舍进行统一的消毒,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学校也倡议各位家长和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预防春季传染病”活动中来。

一、几种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以肠道传播为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临床表现:

1、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2、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便。

3、可出现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二次感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为24小时内出现皮症,并呈红色斑丘、疱疹、结痂、脱痂的变化过程。

2、伴有发热、头晕、头痛等。

3、水疱期痛痒明显,避免抓挠,若因挠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1、表现为急性起病,可出现发热、口痛、厌食等症状。

2、手、足、口腔黏膜、臀部可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3、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

1、以腮腺炎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累及其它唾液腺。

2、起病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飞沫传播为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

1、急性发病,主要发热,患者体温亦可在39℃以上,一般持续2-3天。

2、常有全身不适,如头晕、头痛、乏力、咳嗽等。

3、少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症状。

二、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0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鼓励孩子早睡早起,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

0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合理面对学习、生活压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心情。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

03、关注学生身体状况,如果孩子在家出现感冒、发热、咳嗽、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如发现学生患有传染病或流行病,应立退即如实向学校老师反映情况。

04、要注意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保持室内卫生与通风;在传染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防止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疾病;要定期做居室大扫除,及时对家中水养植物定期换水,清理室内外积水,保持环境卫生干净舒适。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通过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

小学2024年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5

尊敬的家长:

春季万物复苏,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再加上气候变化反复、早晚温差较大、儿童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的叠加,使得春季成为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了更好地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请您关注以下春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防控措施

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多锻炼、提高抗病力;注意衣服增减;多饮水、勤洗手;接种流感疫苗。

隔离要求

流感症状消失,退热48小时后。

水痘

主要症状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

防控措施

避免与病人接触;患者居家隔离;接种水痘疫苗。

隔离要求

全部水疱疹结痂、痂皮干燥后或不少于发病后14天。

诺如病毒感染

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性。

防控措施

及时就诊隔离,勤洗手,科学处理呕吐物、排泄物,注意环境消毒。

隔离要求

所有症状消失后,再隔离72小时。

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

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防控措施

勤洗手、环境消毒清洁,及时就诊和隔离。

隔离要求

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不少于病后14天。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症状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防控措施

注意通风换气、环境清洁消毒,及时就诊和隔离,接种麻腮风疫苗。

隔离要求

发病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不少于病后14天。

麻疹

主要症状

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肺炎等。

防控措施

注意通风换气、环境清洁消毒,及时就诊和隔离,接种麻疹疫苗。

隔离要求

所有症状消失后,不少于病后14天。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01、学校坚持晨、午、晚检制度。如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立即通知家长把孩子接回,到医院就诊。如确诊传染病者,必须隔离,待治愈后,到所属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防保科开具《返校证明》,凭《返校证明》方可返校。

02、加强宿管部管理,做好宿舍环境消毒。定时用紫外线、消毒液对室内环境及物品进行消毒,同时对患病学生衣物进行消毒。

03、全校教室每天统一进行空气消毒,专人负责对教室等集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要求老师做好教室空气、地面、桌椅的消毒;对患传染学生所在的班级加强空气消毒;适当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并督促学生勤洗手。

04、学校继续加强对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校园网、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和家长掌握基本的防控知识。

05、学校加强与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其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学校防控工作。

家长朋友们,只要我们家校携手,牢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让孩子注重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我们每一名实小学子都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感谢您的配合!

小学2024年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6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随着冬季的到来,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变化会让不少同学不适应,感冒,腹泻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

冬春两季我们不光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同时还要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做好多病联防的工作。现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大家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头疼、乏力、全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全身症状更明显。

预防建议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

使用流水勤洗手;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头疼、身体不舒服、食欲不振等早期症状;数小时或一天后,皮肤分批出现丘疹和疱疹;出疹24小时后,患者脸上、背上、腹部、四肢等各个地方均会出现红疹点和水泡,一部分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建议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

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肠道疾病,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饮料、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物品、环境传播,而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粪便或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传播。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通常持续1-2天,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预防建议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洗净果蔬:水果和可生吃的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才吃;不喝生水:生熟分开,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做好消毒处理。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腮腺肿胀时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以呼吸道传播和唾液污染物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呈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预防建议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后9天且临床症状消失。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有: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可以通过他们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而引起感染;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可引起感染。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口腔可出现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预防建议

勤洗手、勤晒衣被。

喝开水、吃熟食。

经常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奶瓶等用品。

家长可本着自愿自费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温馨提示

冬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防病抗病能力。最后,让我们共同携手抗击病毒,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