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1

“减负”是每年固定的话题,从去年开始,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减负”又火了一把,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逐渐关停学科类培训等。其实我认为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当思考一个问题:教师该如何做才能给学生减“负”?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增效”,不是随便把“负”减掉就能“增效”的。从数学教师的角度而言,又该如何“减负增效”?以下是我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思考。

一、“慢”课堂

1、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

教初中数学,听起来似乎是个“简单活”。诚然,简单地教知识并不困难,但要教知识背后的思维与逻辑,却考验着一个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力。“就像煮粽子一样,如果第一回没有煮熟,后面再怎么煮也很难熟透”。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各种数学学习错误,基本都可以向前追溯,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学生如果能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结构体系,灵活提取和迁移应用,遇到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会主动应用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会找寻有联系的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会被慢慢培养起来,也便能“纲举而目张”。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增“终身发展”之效。

2、小步走、小转弯、小坡度新授课

起点型核心知识“看起来很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起来并不容易。往往越简单的内容,越难以讲深刻、讲透彻。

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这一起点型核心知识为例,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讲清楚?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规则看似清楚明了,用不了一节课时间就能解决,但缺少价值引领,缺少过程体验,就如同喂了孩子一顿“夹生饭”。因此在上课时我让学生以某个学生为例说说该学生在什么位置。比如,他在“第四组第三个”“第三横排第四个”“第四竖排倒数第四个”……说着说着,学生感觉到会产生混淆、需要统一说法。其实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为了方便交流,需要“制定规则”,进而引导学生将所说的“排”“组”等统一成数学语言“列”“行”,在学生表达某某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之后,又启发学生进行“简约表达”:为了便于记录和传播,可以用数来表示,如何表示呢?学生在尝试中各出奇招,写出了“4-3”“4-3”等多种表示方式。在经历了漫长的体验过程之后,我们发现需要一个统一的说法来对其进行唯一确定。其实数学中除了反映确定性客观规律的知识之外,还有很多根据人的主观需求产生的本质上属于人为规定的知识,这些知识带有个人的印记,比如直角坐标系又叫笛卡尔坐标。如果当初笛卡尔规定横纵坐标记录顺序颠倒,现在可能也就是另一种情形了。经历这一教学过程,学生恍然大悟,对“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这些环节就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创生的过程。学习一个新知识,得出一个新结论,不是要求学生***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经历、了解它产生的过程。事实上,数学中许多结论都是在相互协商、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创中学、在悟中学。尽管起点型核心知识教起来很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基础打牢固,后面的教学会游刃有余,所谓“慢即是快”。

二、合理作业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水平跟作业的数量和次数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因此在“减负增效”过程中,数学作业的挑选要少而精,作业题要真正起到复习、巩固和拓宽的作用。

1、作业形式

①针对构建大单元学习主题的教学,设计各种活动形式。比如:让学生透过单元主题知识梳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引导提升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再有推进分层和个性化作业的布置方式。本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②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为孩子们减负,又增强获得感。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对作业形式的设计进行思考,丰富了作业内容和形式:数学小报、章节复习思维导图、数学实践调查、数学改错反思记录、数学“补丁”等,通过改善课后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负担,改革作业评价模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作业效果。

2、作业的选取、讲解及利用

①注重差异,实效选题。在布置习题之前,我会先审题、做题,经过深思熟虑后,挑选出那些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激发学习能力的题目。层次性和区分度是习题必须具有的性质,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习题的布置应当是重“质”不重“量”。提高习题质量,才能够将来培养出创新人才。有区分度的习题可以让学生满足自身的个别需求,查漏补缺,真正意义上让习题体现它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②厚积薄发,学会读题。中学阶段对习题的解读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学会读题,是解数学题的关键。数学习题的求解是从已知解读到未知的过程,条件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小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包含所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等),特别是几何习题,我会要求学生每读一条件,反射若干结论,知识点熟练的情况下,读完题目解法随之产生,所谓厚积而薄发。

③优化习题,学会用题。任何一道习题都有自己的检查目标,习题目标通过内容来实现,“双减”形势下,数学习题在于精简,既要重复题少做或不做,又要知识点全面考察。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数学小活页,每日一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一节知识点的考察。所有小检测逢考必批,错的地方通过画圈,问号,或者横线对学生的检测结果做出提醒,尽量不用错号。测试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易错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加强习题的训练和补充。

三、排列组合,充分利用小组,努力接近最优解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相当于排兵布阵,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共实施了三个层次的分组方式:合学分组策略,对学分组策略,隐形小组分组策略。其中隐形小组分组策略属于同质分组,这种分组有利于组员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合学分组策略与对学分组策略是异质分组,按照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共同获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我校当前全力推广的课堂“增效”模式,是经实践检验过的能显著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力地激发,思维、表达、合作等核心素养能力也在每天的合作探究中得到了锤炼。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2

减负增效是目前初中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教师需要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完美结合,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就目前来看,初中学生的数学作业普遍过多,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随着升学压力的一步步增加,作业比较多,测试的次数也比较多,所以就造成他们课业负担过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我之前给学生谈到过,课堂上一定要主动听课,它和被动听课有很大差别。就比如老师在讲一道几何题,不能只是单纯地用耳朵听声音,而是要更多地用脑子想,老师讲之前先想一想,如果这道题换成我去讲,该采用什么思路才能让别人听得明白,讲题过程中想一想,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哪一步可以更完善,讲完题之后也想一想,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自己的思考方向是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去听课,大脑一直处于运转状态,听课效率也必将大大提升。

二、分层设计作业,减轻作业负担。布置作业时不能盲目布置大量的练习,而应该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分层设计作业。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好奇心较强,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中考真题或高质量的模拟题,也可以搭配几道难度较大,需要琢磨钻研的作业,让他们在完成学业任务之余培养自我探究能力,减少他们对简单作业反复做的枯燥感;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较为一般,老师可以让他们选择基础题和中等题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知识;还有一些对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十分吃力的学生,需要遵循深入浅出和减负增效的规则,只需做本节课的基础题,甚至是课堂上讲过的原题,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我们这样分层作业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有目的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强化小组合作,实现共同进步。为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并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小组合作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来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已学知识,在交流中逐渐拓宽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克服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在小组合作学生互讲的过程中,听题者学会了这道题目,掌握了数学知识,讲题者进一步理清思路,甚至有可能得到新的启发,从而实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减负增效”是实施“双减”的重要措施,其本质是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教育方式,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减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足够的责任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3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对课堂内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和学生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每天布置一定的英语作业是必需的。作业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就时间来讲,可以分为课前的预习,课堂内的消化及课后的复习;就空间来讲,有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就作业形式来讲,可分为口或头作业和书面作业。

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不至于厌烦呢?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作业布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反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降低预期效果。

布置高质量的作业是门大学问。作业布置得太少,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布置得太多,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抄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等现象。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如果还坚持题海战术,收效就微乎其微。我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尽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布置作业要适量。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但若让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重复做一些机械单调的习题,只会导致学生厌学,产生逃避的心理,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作业布置要适当,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精选题目。初中英语每周六课时,学生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那么英语学科的作业量要控制在20分钟内,否则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负担,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会影响学生的活动和休息,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作业布置要有趣、形式要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比如:在讲授仁爱版Unit1Topic2SectionC时,就利用学生对老师、同学感兴趣这一心理,让学生课后利用课堂所学句型编写对话和短文,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而且能激发学生内在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布置英语作业时,教师不仅要布置一定的笔头作业,而且要布置一定的听力作业和口头作业,让学生养成课后听英语和说英语的习惯。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尝试各式各样的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从而避免让学生感到单一乏味。

三、作业布置要有选择性。授完一堂课后,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业量须适中,需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便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动机实现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坚决不搞一刀切,不一整套题的布置,而是给孩子们布置指定的能够切实提高他们能力的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有所差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这样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做作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改全班统一,忽视个体差异的作业为层次性作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个体差异,设计适宜各类学生的难度不同的作业,引导他们去自主选择。例如我在布置背记单词的作业时就要求孩子们在三天或者四天之内背完即可。

五、作业布置要有实践性和延伸性。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便于学生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用英语进行交际。

总之,作业的布置要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论为先导,围绕教学要求,从听、说、读、写等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4

20__年__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吹响了为学生减负的号角。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减负增效”是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所谓减负,不仅仅是简单的减轻课业负担的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是一个从根本上扭转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大问题,全面深入理解减负才能真正减负,非此,只能是事与愿违,越减越“负”。

一、减负是师生双向的减负

以往对减负的理解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聚焦的核心在学生。以往的理解对减负的内涵把握有失偏颇,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轻松学、玩中学,知识的接受端赋予了过多关注,知识的输出端却缺乏根本性变革。减负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作业负担的大小,具体工作量的变化,其根本在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根本高效即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变革性提高。叶圣陶早就有言“教是为了不教”,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学生离开教师将不能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须臾不能缺失,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失败的。真正做到减负,务必要从知识输出端教师一方做出彻底的方式、方法革新,弱化琐碎的知识讲授,强化对学科的分析,对学生群体的分析研究,用更少的课堂,更简洁的方式使学生获取更多、跟深刻的知识。唯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知识掌握全面深刻,营造一个轻松活泼,而不是呆板沉闷的高效的教学互动,师生都跳出了自己的过去,实现了自我解放。

二、减负需深入理解学科本质和方法论

每一门学科都有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方法、学科内容三个层次,学科思想是本质,教师要高效传承知识离不开对学科本质的深入把握。知识来源于生活,任何知识都是生活的知识化,无论多么深奥的学术皆是如此。数学学科受教学传统、教材编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部分数学教师也忘记了、忽略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就是教材上的abc,这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效率,学生也感觉数学没有实用性。在此认识基础上,教师教学就是讲本本教材,学生学习就是抽象理解记忆去做题,双方都是在云雾上打转转。

中学生感性较为丰富,理性稍显不足,数学课多用生活感性语言,少用抽象理性语言会更有效果。夏小刚等对中西方数学思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问题解决中,中美两国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偏于用抽象的策略和符号表征,美国学生更多感性的方法。这显现了我们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抽象符号中打转转,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对一部分形象思维强的学生更是灭顶之灾,数学好像判了死刑,掩盖了形象思维的长处,杀灭了自信。当前考试成绩的确重要,但感性方式上去教学恐怕更有利于深入理解知识,做题也会事半功倍,二者的融合应该更有效果。

关于数学教学的方法论,我认为宏观视野,高度的概括能力是基础。蔡金法提出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林崇德也提出数学能力结构中数学概括能力为基础。对数学学科有个整体的把握,看到的是一片森林,不是一棵树木,这样更容易整体把握,理解会更深刻,书会越教越薄,知识会感觉越教越少。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人文功底,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学基础,尽管有困难,但未来可期。到此境界,一本书就是几句话,一节课就是十分钟,学生收获满满,教师跳出了课堂烦累,学生逃出了作业大山,唯此才能减负高效。

三、减负需深入理解把握学生群体

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一般性教学过程,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一对矛盾的解决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差异化,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要具有多维性和层次性,体现不同的学习向度,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又要有面向少数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在思想层面教师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却更容易一个标准去要求,不合心意暴跳如雷!只有内心真正接受不同的标准,接受不同学生的现状,才能更冷静、更有智慧的去达成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

千方百计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团火,有的被老师欣赏,有的被老师批判,有的被老师视而不见,如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自信感至关重要。有些同学上数学课如临大敌,潜意识无数次内心提醒“学不会”,此种情况恐怕内心改造才是当务之急。千万次说教不如一次体验,教师应该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此学科的成就感,对有些同学把数学当历史学习也未尝不可,在此问题上,教师要跳出已有的思维方式,多措并举,在学生的自信培养上下大功夫,教师工作有些许封闭,跳出自我有些困难,事由难能尤可贵,难才更有价值!

不同目标分类教学是有的放矢,学生自我爆发是关键内因,二者共同发力,对外教学高效,对内学习主动。唯此可以师生双减负、高效率!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着眼点很多,关键在于落实,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与大家共同探索、研究。共勉!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5

20__年__,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对作业提出了多项明确要求:一是减少作业总量;二是提高作业质量;三是强化教师职责;四是减轻家长负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优化作业,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增强学习的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多年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用好实践性作业这个巧“扶手”,做到减量增效。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教学做到“三贴近”。减量增效的核心在“增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学生在思想认知上是否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为什么在这个条件下这样做是对的,而换了个条件这样做就不对了?”帮助学生理清生活中的疑问,树立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使用“三贴近”的方法,创设符和学生认知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在情境中辩论,在情境中释疑解惑。

第一,贴近学生生活。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政治课就是“假大空”,“喊口号”,没有实际用途,老师上课画画知识点,学生课下背背知识点就可以。这是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的错误认知。2022年新课标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业质量,设计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可以说,对人的成长进行了系列化的设计,非常好的解决了学段间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有设计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关注度,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起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在学习“管理情绪”一课时,我运用“试卷发下后”这则小故事来导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接着来分析案例中的学生情绪变化,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每次考试试卷发下后看到分数后的情绪反应以及你是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绪的,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不一定必须让学生去分析“成功人士管理情绪的案例”。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说的是自己的是,讨论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实实在在解决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类似这样的知识学生在课堂就已经理解了,课后就不用布置作业。

第二,贴近社会生活。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青少年自我认知的萌发和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在深化,引领学生认识社会,学会适应社会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留心社会上的点点滴滴,社会处处是学问。

在学习国家机关一课时,让学生到人民路政府门口观察大门口挂了几个牌子?到开州路上看一看老检察院门口现在挂的都是什么牌子?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分析,每个牌子都代表一个单位,那么,这些单位都有哪些职能?你将来有没有打算到这些单位就业呢?这些单位招聘都有哪些条件呢?通过一系列的关系社会发展和学生未来的问题,就在这一个情境中解决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贴近时政热点。这一做法主要强调的是选用案例要“新鲜”,要具有时效性。对刚发生的事情,学生总是愿意分析讨论。比如“俄乌冲突”、“濮阳的学制改革”等,用这些选活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育人的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唯有从学生出发设计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作业布置突出实践性。作业布置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是国家颁布双减政策的初衷和目的。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正式提倡学生在课后要运用和实践所学的知识。从此,家庭作业成为课内学习的继续,为师生所认同。国外绝大多数教育家、思想家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典型的如杜威、夸美纽斯等强调课外作业和课内学习的互补。夸美纽斯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作业练习,让他们“从实践中去学习”。杜威倡导“做中学”和开展“活动课程”,倡导主动作业、有用的作业。

基于上述教育家的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有意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针对我所任教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我习惯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例如: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观察社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在学习“环境保护”内容后,让学生实地走访我市的濮水河、马颊河,撰写《关于濮阳市内河流的现状》调查报告。指导学生从“存在的问题、现状和思考”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激发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撰写“路塞人更塞”小论文,引导学生观察我校门口放学后的交通状况,从“路塞的原因及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遇到一些宣传日,让学生收集路边的宣传标语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性作业,有效的解决了学生乐学,善学的问题。

德育是一门潜移默化的课程,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模仿形成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专业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点,及时引导学生清除心中的阴霾,让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田,用爱滋养学生的心灵,用美好的未来点燃生命的希望!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6

初中生物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要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创造条件满足他们个性特长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要求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作业设计要有自主性、趣味性、自由度。设计作业时,从学生兴趣出发,将学生从单一的书面习题中解放出来,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多方面的能力,达到单纯习题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豆芽,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习主动性,而且学习效果甚佳,学生不仅认识了种子的结构,了解了种子中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还能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形成珍惜粮食的责任感。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各不相同,可尝试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经历、平时的知识积累,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后进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能使学优生的能力得到张扬。

二、注重互助合作、促进情感交流。合作是情感交流、互助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心灵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品德培养。生物作业的设计,也可充分利用课堂,使学生情感得到交流,在不断的认知过程,培养协作精神。如:学习“生态系统成分”一课时,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调查,设计调查计划,实地进行分工调查,并讨论撰写调查报告。最终,让学生自然知道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大部分组成的。合作作业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还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最主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生活化、社会化。初中生物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及从人体生命的活动的平衡与调节到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从人周围的生物世界,到人与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人与生物的关系。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生活化、社会化。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玉米会缺粒,该如何补救?可以让同学们课下进行人工授粉,体验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注重对作业的反思。上完一堂课,我们都要写教学反思。那么作业设计完成后,也要进行反思。这其中包括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自主设计的作业。一看作业设计有没有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看作业设计有没有体现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三看学生对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喜欢不喜欢。四看本节课的作业完成的效果好不好。从中查找优点,寻找缺点,在以后的作业布置中不断改进,已达到良好的效果。要使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除了教学方法外,作业设计也很重要,它是课堂的延续,关系到知识的巩固,课堂的拓展,知识的运用,还有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从个性化出发,学生的作业设计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训练和掌握,还要有趣味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7

减负增效,这是目前广大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减负容易增效难,“增效”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是增加教师的创新劳动,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要让学生科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为例,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以课标为指导,做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课前首先必须去研究课标。通过研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的课程标准(20__版)有三条: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解读,可以把标准1分解为①聚落的概念;②聚落的分类;③对比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标准2分解为①世界范围看,聚落分布的疏密的特点;②聚落的形态的差异;③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标准3分解为①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②保护措施。

这样,备课就有了目标,再对照课标研读教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心中有数了,针对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仔细考虑和预设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设计或选择高质量的课堂练习,就能使课堂更高效。

二、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结构。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不是老师演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学生产生思维火花的舞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课堂参与度,所以“减负增效”的关键在教师是否科学施教。

本节教学中,我先后为学生创设了四大情景,激发学生思维。首先,利用家乡聚落的变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聚落?结合自己感受,讨论乡村与城市有哪些不同?乡村好还是城市好?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学习新知识,增强区域认知能力,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依据自然环境选择聚落地,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学习聚落形成与发展主要条件,让学习不再是背诵课本上冷冰冰的“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六个条件,而是在情境中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思想。再次,创设我们家乡的砖瓦房以及蒙古包、窑洞、竹楼等特色民居情景,组织学生结合旅游体验,讨论并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人地关系这一难点,可以在具体案例中轻松破解,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最后,创设假如你的亲戚计划去云南丽江旅游,你会向他怎样介绍丽江特色,你会告诉他在旅游中要注意些什么?这样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另一方面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学会文明旅游,增强地理实践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有关问题,或者对新知巧妙的铺垫并适时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发现新问题,进而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直到解决问题。

三、以高效为目标,推进当堂掌握。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练习和巩固记忆穿插于各环节之中进行,每学习一个新知就及时安排练习,学生学到哪里就练习到哪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当堂练习的质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被肯定,但是不一定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类空洞的词汇,而是要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育时机,对学生做出及时恰当的肯定,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评价不一定就是老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例如:先让一位学生回答乡村与城市景观的不同,如果有错误或不完整可以通过阅读图片或资料,让这位同学自己找出错误或者补充答案,或者让其他同学进一步完善,矫正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只有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立足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汇报 篇8

近年来,我国在稳步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学生面临着较重的课业负担及压力,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国提出了“双减”政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9次会议于20__年__月__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训培训负担的意见”,此政策期待学生可以减轻学习负担,轻松愉快地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中学教师的我们,也能为此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一、远离低效课堂

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有目的地精简教学设计,向课堂要效率,对于冗杂、无意义的教学设计应该有意识地去除掉。例如认知层次低、答案固定的师生理答,像“懂了没有”、“是吧”、“对不对”,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并没有真正的锤炼和发展学生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反而是在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应该摒除。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不宜急于求成、设置的太难,而是应该循序渐进,衔接完整,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最后再由学生完成总结并加以练习。市一中一直秉持着“十六字教学法”,倡导每节课的最后至少留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堂清,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当堂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留到课下,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追求。

二、补全作业层级

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天赋和学习兴趣的差距比较大,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强,化学基础知识十分扎实,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对化学存在许多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缺乏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非常消极和被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要实现这样的愿景,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兴趣、知识基础、思维模式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了解到的不同水平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优化作业结构,设置不同层次的化学作业,并且为了不给学生贴标签,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布置作业时只告知学生不同栏目的难度区别,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通过合理的自我控制与安排促使自身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真正意识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乐趣和魅力,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爱上化学。

三、增加学习途径

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所有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在作业布置中,可以鼓励学生有效地扩展课堂的学习内容。这要求教师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同时也要超越教材,遵循“从浅到深,从简到难”的规律,一开始可以引导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作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到最后,可以让学生完成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让学生利用家里的工具完成家庭小实验等,将化学学科的学习延伸至生活之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化学就来源于生活,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仅仅是少数科学家的专利,而是触手可及,就在每个人身边。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有效地建立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真实联系、发展了化学学科素养,也能增加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拉近亲子关系。

还可以组织多元化课后服务活动,开展一些拓展性、科普性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学习能力。在中学生的世界里,游戏和对自然的探索非常有趣,而枯燥乏味的作业只会让人越来越厌倦。初中的化学教育应该是现实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减少反复作业,增强生活实用性,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多布置一些让学生更了解生活的作业,当然这些作业也要与书本知识相结合。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必将积极创新化学作业形式,发挥学生教育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在作业中学习化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