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欢迎20__级人文学院的新同学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非常荣幸,也非常惶恐,代表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大家聊两句。
不知道报到的时候,各位同学是否注意到人文楼大厅电子屏上人文学院十周年院庆的logo和字样。能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来到人文学院,你们一定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
十年,意味着什么?十年看起来似乎很短,仿佛__的人文是一个全新的集体。
十年,的确很短,但十年并不是__人文传统的全部,而只是一个节点,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时间,能够有机会稍稍停歇,思考一下自身的传统,谋划__人文的未来。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__人文学科的那些代表性人物,他们有老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有__文史哲诸系代表性的先贤,如冯友兰、金岳霖、吴宓、朱自清、闻一多、蒋廷黻、雷海宗。这些人物,将我们拉回远不止十年之前,拉回__人文传统真正奠基的那个时间点。
__人文奠基的那个历史时刻,旧学瓦解,西学涌入,中华文明的赓续面临着存亡大考。相较于当时的一些思潮,我们的前辈既不激进,也不保守,“中西融汇,古今贯通”逐渐成为这个学派的方向,并形成了一个“传统”。
“传统”二字说起来容易,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能形成“传统”。能够成为“传统”,必须既“能传”又“有统”。
能传,首先意味着洞见到某种根本价值、意义。人类面对的经验是多样的,或许每个人都会有契机,发现某种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洞见“智识”。智识或价值,意谓着某些根源性的东西,而一个传统的奠定者,往往是问题的发现者,人文学科意味着沿着这些发现,对问题不停的回答。例如,冯友兰、张岱年等先生对于中国哲学史学科传统的建立,一个洞见就在于形式的哲学与实质的哲学的区分,在于将中国义理传统用现代逻辑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实现了中国义理之学的转化与接续。今天我们无论如何做中国哲学,都不可能完全回到古人的形式,而需要用我们“在场的母语”——现代汉语,重新“释古”,在释古中激活中国传统的价值。
能传,又必须具备一种可学的技艺。洞见到价值,同样需要以某种可领会的方式示人。历史上不乏天才,当回顾起那些人物的时候,我们会对他们艳羡不已,但最终发现“学不会”。比起天才,锻造一种能传的学问更难。能成为传统的学派,一定有一种“可学可至”的品质,而此种技艺、品质,也是保证学问专业化、传承化的关键。否则,我们既无法区别于一般的“爱好者”,也无法持续性的对价值进行研究。各位在人文学院接触的各个学科都是有“门槛”的,而越过这些门槛,就需要“技艺”,诸如读史料的能力、概念分析的能力等等。而这些也是我们面对导师时,所要学习的东西。
有统,意味着代代有人。洞见到价值,并将价值展现出来,才会有人愿意融入对价值的传续当中,根源问题自身就散发着魅力;而依靠稳定的“技艺”,进入到传统中的人,才会有路可循,才能不断的向前开拓。代代有人,需要热爱,爱并不能发电,但对学问的热爱,却可以保证我们在枯寂期获得坚持下去的动力。传统并不需要“流行”,却需要有热爱他的人能坚持下去。有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深刻影响我们的不是观点,而是那份深沉的热爱。__人文十年,靠的就是这些热爱人文的老师的努力,而未来,则需要你们的热爱与努力。
继承传统不意谓着保守。传统之于我们,或许就像是“忒修斯之船”。传统的奠定者造了一艘船,或许每一代人都会换掉一块船板,换着换着,已经没有一块木板是原来船上的了,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吗?即是也不是。人文学者的工作可能就是换木板的过程。但要去换木板,就需要知道什么是船,原来的船哪个地方可能需要修补。传承传统,意味着深入进去,了解传统的整体与细节,了解参与造船的人的“心意”。而只有深入了解了他,才可能真正知道他的好,知道他的问题,既珍惜他,又改造他。“反本开新”,反本意味着返回根源获得滋养,开新意味着让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人文学科,任何希望彻底抛弃传统的创新,最终被抛弃的或许只是无知和傲慢。在一个人文传统当中,当我们没有做出成绩时,我们首先想的不应该是传统有问题,要颠覆传统,而是要自我反思,看自己是否深入领会了这一传统的价值。
各位同学,未来无论你们从事什么,希望你们都成为__人文这一传统的人格化象征。而你们的工作、研究,也必将被认为是这一传统的一部分。对于新生,总要说点寄语:
未来几年,希望你们发动心灵的感知能力,融入到这一传统当中,透过你们的老师,感知“学问”二字的分量,看到他们传承的东西的价值。或许有一刻,你突然感知到了历史上某位大师在写某段文字时的心境,那一刻,传统也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请多和__人文传统的大师对话,和你们的老师对话。
未来几年,希望你们从老师那里学习“手艺”。手艺是安身的基础,是你们研究品质的保证。我们不一定能学得会老师的气质,但一定要努力学到老师的手艺。这种手艺将陪伴你们的学术生涯、工作岁月。
未来几年,希望你们逐渐体会__的风格,体会__人文的风格,这种风格或许无法带来物质财富,但一定可以使你们健康生活。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对于在座的你们,__人文传统或许是陌生的;但我相信,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生活,十年之后,__的人文传统一定能够刻入各位的DNA当中,当你们在听到与“__人文”有关的东西时,你们一定会有DNA动了的感觉。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不仅可以问候,更是在一起奋斗,再也找不到分别的理由,人文一定会成为终身的挚友。
十年,再出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文日新。
祝各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祝学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的王__,非常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首先,我谨代表所有__教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
祝贺同学们迈入大学校园、再度起航、开启人生新征程!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携手向前逐梦未来”。
作为一名入职十四年的“__人”,我有幸——见证了__教育的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见证了在所有__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的一系列可喜成绩,例如:学校曾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教研教改项目、课程建设项目、学科专业建设项目;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与省级教书育人名师。__教师,不仅站在科研与创新实践的最前沿,而且始终紧扣高校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将课堂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在高阶教学、深度学习、情感劳动、非认知能力培育等方面深入探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赛相长、教技相长为目标;全方位、全过程组织和落实教学工作。在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中,实现了教师从“教知识”向“教思维”的提升,也实现了学生从“低阶思维”“被动学习”向“高阶思维”“主动学习”的转变。
以我所在教师团队从事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中国诗歌艺术等专业课教学为例,在教学思路、内容、方法与平台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从教材的单一选择转向跨学科的知识融汇与视野拓展;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指导下的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专题研讨与翻转;从单一的校内学习转向专业知识、前沿研究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读写听说的常规素质训练转向技术赋能+实训平台创新实验班+新媒体写作的多元文化培养;从单一的线下课堂空间转向课前、课中、课后连贯+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维研习空间,打破了文学与史学、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边界,促进了学生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学习能动性的提升,同时,在专业教学中,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通过对文科人才的技术赋能,提升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大赛、就业创业,以及继续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们教研团队所作出的改革探索与取得的成果,正是__众多专业与课堂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
可以说——__教育是进取、创新、独特与领先的!__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赤诚、对教学的高度投入、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是引导和陪伴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大学的责任,在于培养修身立德、心系家国、具有卓越理想与扎实专业基础,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学生而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敏锐的时代洞察力、明确的人生目标与方向、极强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批判能力,以及自觉将个人成长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勇担时代重任的中国情怀与世界眼光,则是成才与实现理想的关键!
邹书记曾说:在他从业50余年的经验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心得体会,那就是:“区别或比较人与人之间高下的,往往不是学历或身份,甚至也不完全是智商,而是态度!在态度的诸因素中,负责任,则是根本!”
这即是说:教师敬业务本、以身作则;学生勤学精进、踏实求真。唯有师生共勉,以负责任的态度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才能共创佳绩、成就未来!
最后,我想送给同学们三个关键词,以此作为对你们大学学习生活的鼓励,这就是:历史使命、独立自省与锲而不舍。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共同见证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党的二十大这一历史盛会。我们的国家,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一刻,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人艰苦奋斗的历程,更不会忘记,这融贯其中的精神命脉,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中国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更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同学们,大学四年,是你们一生中值得期待的一段美好时光!大学,会赋予你独立自省与参透世事的锋芒与力量,给予你自我升华的畅想、也将唤醒你内心深处的良知与对梦想最真切的渴望!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四年里,秉心养术、含章司契、博学笃志、砥砺前行,以砺志勤学作为逐梦远航的动力;以开拓创新的毅力与勇气铸就自觉担当、迎难而上的信心;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里,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善察思辨,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为真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3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年的开学典礼,看到这么多的新同学加入到考古文博学院,作为一个在考古文博学院工作多年的老师,非常高兴。在欢迎新同学之际,我希望和新入学的同学说几点有关学习的事。
首先,新同学可能最关心的是:“考古学要学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考古学?”
虽然现在我们的公众考古做的很好,而且大家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可能对于考古学也做过一些思考,也有一些了解。但是在这个将考古学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的起点,还是想和大家再说说,我们这个学科到底是要学什么?我们将来要做什么?
考古学虽然也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相比于历史、哲学、语言文学,相比这些老的,传统的人文学科,考古学是非常年轻的。刚才曹蓓老师介绍,我们__大学的考古学今年刚好是100年,5月份我们刚刚举行了百年的庆典;去年的10月份,在河南的三门峡召开了庆祝中国考古学百年的盛会。这样算起来,中国考古学只有百年的历史,整个世界的近代考古学比我们中国考古学的历史稍长,但也不到200年,大概有170-180年。这个新学科到底是研究什么呢?有人可能想到,“考古学可能就是挖宝吧?”,但实际上,考古学远远不只是挖宝。我们不仅关注地下的精美的文物,我们也不仅仅关注像秦始皇陵、像金字塔这样辉煌的历史遗迹。考古学更主要的是,通过我们的田野考古工作,要揭示完整的古代社会,认识整个人类演化的历史进程。有先生最近做过一个很好的概括:“我们考古学研究的是百万年的人类史、万年的文化史和5000年的文明史”。这个就是我们考古学专业的同学这今后几年要学习、今后要从事的主要的专业内容。
那么,我们这个学科它有什么意义?
举例说,大家刚刚从高中过来。如果回忆起我们在高中历史学到的,“中国最早的人类”,往往可能从元谋人开始说起。我们提到蓝田人的时候,可能还在说“110万年的蓝田人”;提到我们整个人类历史的开端的时候,可能我们现在的教科书还没有来得及改,传统的教科书上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开始的时间是距今250~260万年,是从非洲开始的”。但是根据最近这几年新的工作,非洲的发现已经把人类历史提早到距今330~340万年,新发现把我们人类的历史就向前推进了70-80万年。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也改变了我们对于人类发展史的认识。
大家翻开前几年或者更早一段时间的历史书,大家可能会看到最早的人科成员是“南方古猿”,我们最早的人类社会是从制作和使用工具开始,距今250-60万年。但是由于我们刚刚说到的考古新发现,我们原来的人类历史的时间被改写了。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科的认识,就要有一个新的改变。我们原来认为南方古猿只会直立行走,还不会制作、使用工具,但现在发现南方古猿已经会制作和使用工具,那么我们“南方古猿是最早人科成员”的认识就需要改变,这是关系到对整个人类发展史开端问题的认识。
还有,对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元谋人的问题,教科书上写的和我们今后要学习、要工作的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教科书已经写了元谋人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人”,但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元谋人到现在,元谋人仅仅发现过脱离地层的2枚牙齿和地层里边挖掘到的几件石器,这些材料还远远不能确定元谋人是“中国最早人”的位置,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今后一起,在工作中来完善我们的认识。刚才我们提到的蓝田人,现在教科书上应该写的还是110万年,但是最近几年的工作已经把它提到160万年,所以我们从事学科的意义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我们野外的调查发掘,在不断改写世界的历史,改写中国的历史。
我们这个学科,除了要重新书写我们人类发展的历史以外,了解“我们从哪来”的问题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大家知道,前一段时间突然各地都非常热,可能我们有的同学是从四川来的,从南方来的,南方今年热得很厉害,好多江河已经断流,水电已经发不出来,如四川停电的新闻。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情况将会如何发展?通过我们考古学科的研究,可以为认识这个问题,为我们的将来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因为,几百万年人类的历史已经经历了无数个气候的变迁。热的时候,可能会比今天还要热:我们亚热带的北界今天是在秦岭和淮河一线,而更新世最热的阶段,例如距今50-60万年的时候,是中更新世大暖期,亚热带的北界可以到__以北,到达辽东半岛的中部。而冷的时候,海平面会下降到差不多比现在低130米到150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大陆和台湾岛是连在一起的,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也是连在一起的;东南亚大陆区现在整体上只有900多万平方公里,但在最冷期海平面最低的时候,它的大陆面积可以达到1700万平方公里。这样的沧海桑田的巨变,在我们几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里是常见的。我们经历过酷热,也经历过严寒,这些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历史经验,会对我们了解并规划将来的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我们怎么做我们的规划,我们怎么做好应对未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考古学”的关键所在。
还有一个同学们可能也会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学习考古学”。
我想跟大家说的第一点就是:古人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考古这个学科来说,“行”,即实践,可能更重要。对于我们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传统来说,田野考古学是我们这个学科,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切入点,是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注重实践,要学好田野考古学。在今后的四年里,我们大概有一个学期要系统的进行田野考古的学习和实习。我们很多课程也都会安排调研、考察和博物馆的参观等。大家不要以为只有书本和读书是学习,实践对于我们学习考古学来说是一个起点、更是基础。
第二点,是多学科的学习。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来说,考古学对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最显著、最突出的。我们的前辈裴文中先生就曾很形象地说:“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它有四条腿,要四条腿走路,这四条腿就是考古学、人类学、地学和古生物学。”这是差不多一百年前裴文中先生说过的话。而在今天,考古学多学科的特点更突出了。所以希望大家要开拓知识面,除了学考古学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学好人类学。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古人类学,还有遗传学——分子人类学,还要学好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尤其要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个是第二点,就是要注重多学科的学习,奠定一个广博的知识基础。
第三点,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相比,考古学的学习更要求广阔的国际视野。史前文化它是没有国界的,虽然我们在学“中国的旧石器”“中国的新石器”,但是这些史前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早期人类的起源、迁徙扩散,早期的史前文化的交流传播等,这些问题是没有国界的,所以对于大家的学习来说,有一个广阔的国际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点,因为我们这个学科它既有野外,也要有实验室的工作,还要学习文献,还要有多学科的支撑,所以我们既要不断地学好每一门课程,更要把我们每一个课程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在今后的这几年的学习中,不但要学好每一门功课,还要把它们综合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刚才曹老师说过,我们刚刚经历了北大考古的百年庆典,也经历了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庆典,所以我们这一届新同学,是在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时刻开始了考古学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习好,今后也能为考古学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4
亲爱的20__级新同学、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能够在今天这样隆重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__师范大学的全体教师,向各位20__级的新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欢迎!祝贺大家成为__师范大学的新成员!
同学们,我们都把学校亲切地称为“__大”,她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爱在__大”正是我们所有师大人对学校的深情表白。我们的梅书记在开学第一课上给大家介绍了__大的发展历程,在过去__年甚至往前追溯至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光辉历史中,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等各方面,__大都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__大的过往历史需要我们每一位新生的师大人去细细体会,我们“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更需要每一位师大人铭记在心并切身去实现。
8月30号早上,当我迈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热烈欢迎20__级新同学”的鲜艳的、巨大的横幅!我的思绪一下回到24年前,在一个热浪袭人的9月,我迈入了大学的校园,回想过往,7年的大学生活在我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母校的一切已深入我的骨髓。对__大这个美丽校园而言,我们之中的大部分同学将只是过客,4年、7年或者10年之后,我们终将离开这里。虽然从整个人生的尺度来看,这几年是短暂的;但同学们会把最美丽的青春留在__大,因此这几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又是弥足珍贵的。2025年、2028年或者是2031年当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未来的我们,取决于现在的努力。作为你们的师长和朋友,我想分享三点个人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感受新的环境。无论是对大一的同学,还是对研究生同学来说,步入__大都是你们人生的一个巨大转变;与此同时,我们所处的世界也正在快速的变化。变化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未知,也会给我们内心带来一丝丝的害怕,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熟悉的环境。与其被动改变,还不如主动去拥抱改变、勇敢打破舒适区。对于新同学,我觉得可以从了解我们所在的院系、学校和城市开始,与同学们结伴同行,了解这是怎样的院系、这是怎样的学校、这是怎样的上海。我觉得,只有真的了解、真的理解,才会真的认同,认同我们的院系、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城市,而只有认同了,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爱。
第二,更新学习方式。学习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从幼儿园到高中、到大学,都一直在学习。但是我想说,现在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和更便捷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手段,但也使得我们现在知识碎片化严重。我们如何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呢?我觉得,课本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仍然是构建我们知识体系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来到__大的首要目的。其次,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鉴别碎片化信息和知识,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目前还不是适合。进一步,我还特别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还能养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我常常对我的研究生同学们说,不仅要能判断研究工作的优劣,更要能鉴赏研究工作的美,这样才能做出有深度的、美的工作。
第三,提升能力和素养。学习知识不是我们来大学的唯一目的,培养能力和发展素质也很重要。在钱校长的领导下,全校正在大力推进卓越育人工作,我们希望同学们能提升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备基本的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素质或者修养。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同学们都学成书呆子,因此我们需要锻炼身体,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我们要走出课堂进入社会,拥有良好的沟通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同学们构建健全的人格、坚毅的品质、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能够在__大这个大家庭中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同学们,今天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特殊日子,因为疫情,你们需要独自来校报道面对未知,因为台风,我们需要把开学典礼改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今天是你们全新的人生起点,从今天起,你们将迎接最精彩灿烂的大学时光。而下个月,我们即将迎来__师范大学__周年华诞,__年对人类来说为古稀之年,然而对我们可爱的__大来说却正当青春年少。青春的同学们遇上青春的__大,希望大家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与__大共成长、共成全。
最后,我想借用计算机科学家张__在图灵奖得主杨立昆自传《科学之路》的序言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历史上多数研究成果的出现是偶然事件,没人能规划出来,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升概率!”
谢谢大家!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5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新同学,大家上午好!
在这一隆重的开学典礼上,我很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欢迎大家来到被誉为“__最美大学校园”的__师范学院。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大家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师院人,愿大家在大学四年里不负光阴所赠与的青春韶华。
大学时光很美好、大学时光很短暂,但大学时光也可以很充实,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我们的校训是:“厚德博学、范行求真”。
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
博学:即广采博览。
“厚德博学”是我们的人生追求。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范行:就是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求真:就是要求我们要求实、求是、求新,与时俱进。
“范行求真”便是我们作为师院人,作为共筑中国梦的一份子,此生的躬行实践。
作为一名“过来人”,在此有些小小的建议想与大家分享:
一、学会
大学期间,希望大家学会思考,躬行实践,知行合一。中学时期,我们的答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对外界的判断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大学不同于中学,在这里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求大家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会思考,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终生受用的学科和科学思维方式。学会带着批判精神,自主思考,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能从实践中总结理论。
二、会学
大学的教育更不同于中学,这里没有填鸭式教育,没有了月考、季考、会考,特别是高考作为“靶心”,一些同学会感到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出现不适应,松垮了起来,变得漫无目的起来。美好的大学时光便沦为鲁迅作品四部曲——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朝花夕拾》,大四《伤逝》。
这不是鲁迅先生希望看到的,更不是大家上大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就要求大家要会学,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加强自主学习,“修学储能,厚德博学、先博后渊”。
大学不能直接把你塑造出你理想的样子,你将来能成为哪种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但大学可以引导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你可以在大学期间完成更多地自我塑造。
若你成为一个会学的人,那么大学将是你最好的学习平台,你可以学会知识和技能、学会为人和处事、学会坚韧和担当、学会珍惜和感恩、学会宽容和接纳。
最后,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上大学的意义不在于去遇见谁,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着独立和清醒,独善其身,敏锐自知。祝同学们: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谢谢大家!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请允许我代表__师范大学的全体教师,热烈欢迎20__级所有新同学。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优秀的你们选择了优秀的__师范大学。正是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的努力和奋斗,创造了这所百年老校培育人才的良好口碑。
同学们,希望你们对自己的优秀能有足够的认识,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和夏天,你们在百年不遇的困境中经历了毅力和智力的艰苦磨炼,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以出色的成绩考上__师范大学,真是太不容易了。祝贺你们!
记得曾有学者说过,大学教育的核心,是有一批心灵高贵、智力活跃的老师影响学生。__师范大学有着众多这样的老师,以他们丰厚的学养和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和奉献,被同学们称为男神和女神。同学们,欢迎你跟我们的男神女神老师们交朋友。
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同学们开启大学生活新篇章的日子,跟你们分享我对大学生活的一些理解。我想给大家几个小小的建议。
一是确立目标,科学管理时间,踏实做好当下。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很大的差别是由基础教育进入了专业学习。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专业课程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责任能力的方式。大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同学们要确定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能力,做好时间管理,踏实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二是培养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对于中学,大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是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大学的课堂未必会完全按照教材面面俱到教学,由于学科发展日新月异,老师往往会超出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因此,大学的课程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知识更新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大学课堂之外,按照参考书目大量阅读,听讲座,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课题研究,都是学习的方式。
三是尊重包容,珍惜可贵的同学友情。
世界这么大,茫茫人海中你会和你身边的同学成为舍友,成为同学,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集体相处中,要求自己应该多一点克制和谦让,多一些换位思考;对同学,则要多一点宽容和友爱,包容由于不同家庭不同经历而带来的性格差异和文化差异,享受文化多样性带来的丰富体验。今天的同学,很可能是你明天的同行同事,亲密的合作伙伴,一辈子的兄弟姐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亲爱的同学们,你在__师范大学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每一分踏实和努力,是你鹏程万里人生征途的起步。真诚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学成报国,为国家发展、为人类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各位!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7
各位新老同学、家长、校友、老师,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环境学院的全体教师热烈欢迎各位新同学加入__大人、环境人的队伍!对于刚刚从高中毕业的你而言,无疑,这是你真正开始“独立”人生的起始点。你也将在终于“解放”了的得意忘形和感觉自己不再成为“中心”的“失落”“不如意”和“孤寂”中度过一段迷惘彷徨的时间。倘若如此,那我们更要祝贺你,你终于有机会去经历成长之“痛”,无“此痛”何谈独立和成长?我今天用解放/建构/重构/超越作为关键词,是因为各种原因,大学以前的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是尽享千般宠爱但又想冲出爱的桎梏的乖宝宝;也可能是在约定俗成下被标准化设定的“机器人”;可能是学会了只要给出标准答案就会满分的“学霸”;也可能是认为自由没有边界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自我中心者;当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是已经知道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并相信行动的力量之所以宝贵的人。无论你曾经是怎样,你都将开始面对还原为个体的“人”和成长为社会意义上的公民的种种挑战,开始“摆脱羁绊”——那些有形和无形的桎梏,做具有独特体验的你的新旅程。
第二,作为环境人,要对大家的专业选择表示特别的祝贺!——无论这是被家长钦定、社会热点和就业诱惑、乃至被调剂的无奈等等非自主选择的结果,还是你自己基于兴趣、爱好、志向、理想等自主意志决定的结果,都要向大家祝贺!相信也期望着大学4年、硕士生3年、博士生4年的毕业之际,你们会说:我无悔更庆幸我当初选择了环境、选择了环境学院!
第三,向大家表示所有老师们的高兴和感谢!因为未来几年,我们将一起再有一个相同但又不同的教学相长之路,我们将一起共同创造一个独特但必定珍贵的相互成就的人生成长经历!特别是,我们将有机会一起在为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收获每个人的人生丰富和生命丰盛。
既然是开学典礼、总要有些庄严的仪式,并借此传承帮带。也因此每一年的开学典礼都会选一个教师代表,给大家致辞,起到勉励、激励等的作用。今年我又一次荣幸地站在这里。我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此前也分享过,原谅我老调重弹,下面所言,只是我和我们这些在__大、在燕园学习和生活了多年的老学生、你们的学长和老师的一些感悟,供同学们参考。
首先,环境学习和研究,让我对“爱、谦卑、独立、尊重、包容、宽容、欣赏、自由、责任、使命、担当……”等等“词汇”,有了更深的个人体会,让我感悟到“爱”是一切“美好”的源泉。
这些词汇耳熟能详,字典、书籍都有阐释、每个人也会有各自的理解。我仅就个人感受最强烈的几点,从环境学科这个角度和大家讨论我的感悟。
对新时期环境学科的学科定位、使命以及__大环境学院历史沿革与未来愿景,朱彤老师给出了非常明晰且深刻的讨论和分享。在此基础上,我想在相关科学界定基础上,补充我个人的一个感性认识:环境学科,除了相关的界定外,也是、也应该成为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以“文明”的方式彼此共处并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存的“学问”。我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使得我们深信:自然不属于人类(如果必须用一个不要那么极致的词汇,则是“自然不仅仅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自然;没有人类,地球和自然依然会存在,而反之则未必。
说到我们的专业,我真的为她自豪为自己庆幸。因为这个学科,让我从学习和研究以及践行中,丰富自己的人生。换言之,我所从事的,不仅与我对自己的人生期待同向,让我有某些成就感的同时,还能发现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存在意义”和服务于公共事务改进、服务于社会进步的那种无法言说的欣喜。所以,“环境保护”之于环境人,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饭碗,也不仅仅是“事业”有成,而是一种爱、一个使命以及因此而需要的责任、担当和行动。
环境人看环境/自然/生态,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环境必然也必须为人类所用。在寻求人类如何以“文明”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存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岂止是学会更是体验了那种发乎于心的appreciation欣赏、感激、感恩之情,感受到自然之于人类生存和索求之外的存在的重要,进而萌发出自觉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无论每个环境人对自然和环境之爱因何而起,我们都学习到,对环境/自然的爱,不会必然使我们走向可持续的明天,但如果没有发乎于心基于“爱”的环境关注则不可能跳出绝对以人类之短期贪欲和诉求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哪怕这些方案可能暂时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从事生态-环境-自然保护的人,会本能地去保护着一种存在而不是仅仅利用和压榨“自然”为“我”服务,因此专业经历让我们得以拓展并找回爱的本义以及与之关联的“美好”。
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因为我们发现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的复杂、多尺度的演化演变关系并不为人类所完全了解,我们会因此知道“谦卑”,知道人类认知的局限,更不会自命不凡到要以人定胜天的气概去肆无忌惮地破坏式地开发和利用自然与环境,而是必须致力于寻找以和解和和谐的方式与自然共处、共生。
我们观察到自然的千变万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确定性”、知道“蝴蝶效应”会发生;我们知道虽然我们不喜欢沙尘暴,但它的存在却在大尺度上进行了成功的“营养”传输。所以,我们学会了不仅喜欢我之喜欢,更能欣赏“千变万化”之“意”,感受到“自然”与“世界”;体会“和而不同”之妙、欣赏“长短相较”之美;我们更学会了尊重我们不喜欢但是必须和必然的存在,我们知道了天之高远、地之博大,由此,让我们的学习和行动能力乃至活动的舞台都不断拓展……。而学习和行动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们知晓和了解自然界各“要素”/“主体”之间的彼此依存互动的网络关系,也更清楚地知道多样性和制衡关系是保持系统稳态运行的必要条件,我们会天然地质疑“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合宜性。这些来自于专业的认知,也在影响我们对社会、文化、生活的态度,而多样性、多元化的存在且彼此依存与制衡,则势必需要个体之间的尊重、宽容和接纳乃至学会要化解冲突。
环境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具有外部溢出性,我们会因此对权利、责任、义务乃至效率、公平与正义都会增加更多的理解,并且不仅影响我们的“人地”观,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会”观……。
当然,最直接的,我们会因为学科和专业的缘故,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乡村、企业、社区、接触自然、了解社会,这种体验的丰富性和尖锐性远非一般的到此一游的旅游者所能感知。
所以,假如我们足够“用心”,“环境”不仅仅是我们的专业和职业,更是可以让我们有丰富生命体验的“平台”和“存在”。
在这个主题下,如果我能够给刚刚踏入大学的你们一点儿其他的直接建议,我想提醒每个大学新生其实也包括部分研究生,几乎每个人上大学的前半年都会有“专业选择失落症候”,几乎每个人都会“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阶段性失落感、挫败感人人都有,你不是唯一的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的一个。你的失落和失望当然有可能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致,但请你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和耐心,等待那个破茧而出的自己适应这个兴奋但可能极为困惑的独立人生的“断奶”期,不要因这个“时段”的重合而轻易否定自己的专业选择。
所以想强调并提醒大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可无缘无故产生,让你领略雾里看花之朦胧美,但专业兴趣必定是在投入并付出之后才会更为真实和坚定。最差的情景,也应该是,要有能力将不喜欢但必须做的事情转化为担责乃至感兴趣的事情。我花这么长的时间说这个,是因为同时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导师,我最常痛心地发现:很多同学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困扰在困扰、烦恼在烦恼和无聊在无聊之中不能自拔。大学乃至研究生的经历是否丰富和有趣,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智商和能力,以我不多不少的观察和体验,对于现代的学生而言,更取决于大家的“心态”,特别是如何不让“功利性”的、对短期有用、瞬间满足的期待完全控制你的选择和态度。假如你改变心态,你会蓦然回首,那些让你烦恼的变成了那个让你有缘享有成就感的必要的挑战,就像你们玩游戏的过关一样。所以,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摆脱桎梏”。所以,请让自己的生命历程转变为接受挑战跨越障碍并进行创造性体验的人生历程。
第二,关于大学和我的大学: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专业学养、“人”和“公民”的素养与能力的提升。这几个关键词,今天无法展开讨论,只是期望与大家共勉,时刻提醒自己:我们都是人类社会的公民、也是自然界的公民。
第三,关于大学和__大以及在这里学什么、做什么。
除了你要很好地履行学生之责之外,两个关键词时时审视和提醒自己:__大人、环境人。燕园的一塔湖图早为人知,关于教育和大学的使命也有很多讨论。我这里不多言。只是想提醒大家一个词汇“熏陶”,大学特别是__大,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文化(广义的)的,不仅是物质实体的更是精神层面的,而文化又是不能被教育和培养的。所以,一塔湖图之外,校园里观点各异、学派纷呈的讲座、同学之间的学术讨论、社会问题争论、社团活动、以及大讲堂的音乐会和各类演出,特别是__大/以及我们学院的那些你喜欢和不喜欢的风格迥异的老师和同学,甚或是宿舍里面不那么高大上的大小冲突,都是这个熏陶中的各种滋味。大家慢慢体会……。当然,提醒大家,不要因此把自己淹没在忙碌的奔波中,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常常反省、不忘初心。特别提醒:在噪音和信号爆发式共生的时代,不要在“折叠的北京”中让自己的生命无端地被消费和淹没在纷繁的信息、八卦和焦虑中。
第四,对同学们的期望。期望,也是共勉,相信大家不会最终把他们当成慰籍心灵的“鸡汤”:
要“眼高”“手低”,这是叶文虎老师在我们1985年入学时候提醒我们的话,意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希望我们都能心有热爱、追逐理想、脚踏实地。
世事纷繁和快餐文化会让我们在浅尝辄止中,失去了探究和深刻所带来的深度体验、失去了挑战极限、跨越障碍的成就感和人生感悟。希望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认识自我和找寻方向,无论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或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都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一种平衡,最美的理想之花总在现实当中绽放,所谓要接地气,而环境人更需走南闯北不是观光而是深度观察、体验和“创造”。
专业上,我们是环境学院的学生,是环境人,__大人。环境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公共性特别强的领域。它必然要求从业者的责任感、担当、情怀、博大和精深特别是对何为社会进步的深刻理解和践行。
这么多年来,常常听到有学生说:“生态文明的大旗已经被高高举起,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其实,这个时候,正是极其需要扎实、深入、理性、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最关键时期,因为需要将政治口号的泛化及各种名词滥用进行正本清源、需要提供“真”的决策支持,并服务于社会进步!我借用林建华校长的一句话,叫做“守正创新”。因为我们深知,对于公共政策而言,善意未必结善果,而恶意必然无有善终。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有质量的认知、认识和实践去让旗号变成合宜的行动,并推动社会进步。
第五,与同学共勉。
(1)读书、走路、阅人、历世/历事、成就/人生,做最好的自己。读书、走路、阅人、历世/历事,让我们有可能人生百年却可以领略人类千年的智慧,可以让人生因找到意义而更有乐趣且更感悟深刻,收获生命的丰盛——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但绝不是无聊和无奈。
(2)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乱为。这是我对环境伦理和环境公民的粗浅认识和概括。我们环境人都知道每个微小变化所可能产生的宏大影响。我以此来提醒自己的日常环境行为和专业态度。
(3)期望我们被称呼为老师。作为一个__大老师,有一个愿望,期望在环境学院在__大,在教学和科研场合,我和我们能够有幸被你们称为老师或者学长或者同学或者我们的名字,而不是教授/主任/甚至老板等称谓。刚才朱彤老师也已经再次正式说过,作为教师代表,我还想继续强调。
最后,再次欢迎并感谢你们将与我们相伴!我们愿意与你们一道努力使环境学院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宽厚与精深并济、严谨与创新并重、严肃与活泼共存。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与社会共同成长。祝大家新旅程快乐!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8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秋风送爽传喜讯,金果飘香溢深情。在这样一个充满欣喜与欢乐,收获希望与梦想的季节,我们迎来了20__级新生。看到洋溢着青春气息、活泼热情的新同学,我感到特别的高兴。我代表全校教师,对于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初次见面,不多客套。在此和大家简单聊聊三个话题。
第一,大学学习的特点:自主与创新
本科新生刚结束紧张的中学学习,进入大学是新的学习阶段。两个阶段的学习,有何区别呢?中学主要是从不同角度识记、理解各科基础知识,教师生怕你不知道,通过反复讲解、题海练习来达到目的。大学的学习是知识的体系化,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老师只在课堂上引导大家,真正的学习靠自己,大量的课后时间是自己安排,自己管理,自主学习。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看书思考。所以在大学,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大学学习绝对不是仅仅上课、听课就行,而是读书、思考、质疑,以此建构你的知识体系,锻炼你的创新能力。
在座的还有新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你们是“研究性”的学习,当然更要突出“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于对知识的体系化接受和理解,你们的目标是在学习中去创造、推动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在学习中要大胆质疑、努力创造,质疑已有的认知,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拓展新的学术领域。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三种素质:挑战权威的勇气,追求真知的热情和执著勤奋的毅力。
不管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独立思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英国贤哲培根说:“读书使人渊博,讨论使人敏捷,写作使人严谨”。这固然没错,但还应该加上“思考”,思考贯穿读书、讨论、写作和整个学习过程;质疑性的思考,使人获得真知和真理。请记住,只有经过思考后,发现和认同的真理,才是你的真理。
第二,“第三文化环境”与人际交往。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成长。出生的家庭称为“第一文化环境”,出生后得到父母、亲人的精心照料,长大成人,可以称为“成人的环境”。“第二文化环境”指的是书本(还应该加上网络)。这个环境是虚拟的,却是精彩的,有对浩渺宇宙、自然万物、人类社会的各种解说,它是人类文化的物化结晶。通过阅读,你可以丰富你的精神世界、建构起你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成学的环境”。
这两个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但有局限,“第一文化环境”不可选择,谁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呢?“第二文化环境”不能反馈,你书读的怎么样?你的认知结构是否健全完善?这些问题书本没法告诉你,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单向接受。
“第三文化环境”,指的是你周围的人,你的同学、老师、你保持联系的朋友等。这是一个“成才的环境”。它可以避免第一、第二文化环境的不足,和谁交往?和谁走得更近?你是可以选择的。同时,在交往中情投意合,可以成为“映照”的镜子。你学习的怎样,理解的深浅,在沟通和讨论中立马显现。
因而,在大学的几年,大家要充分把握好“第三文化环境”,与人真诚相待、彼此信任、力求理解,满怀热情地拥抱你面临的一切;决不能将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不仅难以成才,还会导致身心疲惫、精神焦虑;在认真努力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的各种活动,多沟通,多交流,少一些斤斤计较的功利计算,多一些友爱宽容的相互帮助,有效发挥“第三文化环境”的功能;用你的青春热情点亮别人的理想,也无形中从他人身上获取你成长所需的能量。
第三,为同学们送上我的祝愿。
大家迈进了天津师大的校门,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的征程。目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文化在转型,世界却面临各种危机:病毒流行、气候灾难、意识形态冲突等等。前几天从网络上读到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在开学典礼的演讲,演讲中他提出问题:“当世界身陷火海时,潜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在观察世界并寻求改变世界之前,我们必须提升自己。我们必须审视自身的价值观,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并培养自身的同理心和想象力。”我深以为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大学科,高质量,重创新的发展趋势,这是你们大展鸿图的时代机遇,好好珍惜!
在此祝愿大家,经过几年的学习,成为——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
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一个善良正义的人,
一个能干一番大事业的人!
我们相约:在几年后的毕业典礼上,能看到你们更加灿烂得意的笑脸,能高奏你们嘹亮自豪的凯歌。
谢谢大家!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9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开学好!
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很荣幸。对我也很有纪念意义,因为我是19__年9月进入__师大中文系学习的,到现在正好整整30年。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警惕语言的陷阱》。在座的各位同学将来不管是做老师、当作家还是从事行政工作,都会有很大概率终生和语言文字打交道,想必对语言之美、文学之魅充满了向往,但我在这里要给大家泼泼冷水,说一说语言的三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强行分类”。比如我问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就要想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热情、敏感、聪明或者大大咧咧等等,与此同时你就对自己进行了分类,你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你与他人迥然不同的细微之处就会被这个语词抹杀。存在是混沌一体的,语言却是一个个的孤立符号,于是语言就必须把描述对象逐一分割。从正面来看,语言的这种范畴化作用能使世界结构化、条理化,但是也让使用者踏入强行分类的陷阱:我们会忽视世事的纷纭之处,过滤生活的细碎感动,被语言概念绑架,变成一个粗线条的人。
最近的流行语中,有一个“内卷”,有一个“躺平”,我经常被问到是应该内卷还是躺平,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已经陷入“强行分类”的陷阱了。人生的应对之策是多样的,情绪也是复杂多变的,为什么要用“内卷”或者“躺平”来贴标签呢?我们完全可以先卷后躺,半卷半躺,外卷里躺,虚卷实躺……其实一旦我用语言表述,再怎么复杂也已经把自己限定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回到事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议,随遇而安。
第二个陷阱是“隔膜体验”。比如我问你对中文系有什么了解?你就会说“名师辈出,云蒸霞蔚”“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累”,这些当然都没错,而且我知道你是从中文系网站上看来的。但是你带着这些先入之见来接纳中文系,就会阻碍自己的发现与洞见。再比如说你到上海来之前,恐怕已经在网上做了详细攻略,掌握了很多描述上海景点的精致词句,这些词句能帮你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但无疑也会把你幽微的切身感受隔绝在外。
所有的语言都是陈词滥调,因为语言是一种公共媒介,依靠约定俗成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而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能是一个公约数,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现代资讯的发达,使我们普遍早熟,在语言文字里经历了无数的人生,但这种公约数的理解和个性化的经验毕竟是有区别的:不到青春期,你无法体验“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惨烈,不到我这个年龄,你也不会领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
当然,我并不是要你们绝圣弃智,返璞归真,也不是要你们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而只是提醒你们,不要被语言符号的公共意义遮蔽,我们要警惕知识的骄傲,要有突破语言的障眼法回归生命体验的能力。
第三个陷阱是“以形害意”。比如我问你读中文系有什么理想?你就会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追寻生命中的诗与远方”等等等等,漂亮是很漂亮的,而且正能量爆棚,但实际品味,都是一些语义磨损的空洞形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种文风在各种场域都很流行,中学作文中的华丽辞藻,滥情渲染;行政文件中的骈四俪六,事事铺陈;论文写作中的故弄玄虚,佶屈聱牙……都是以形害意的表现。
语言有其形式和内容,形式上的音韵、词藻、结构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从而构建语言艺术品,唐诗宋词元曲,都将这个语言的审美功能发展到极致。这也是我们中文系要培养的文学能力和审美趣味。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无论在何时何地,语言的内容都必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华丽的形式不能成为空虚内容的遮羞布,锦绣文章也永远事关人间烟火。更何况,质朴淳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之美,而且是更难达成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我们生活在语言符号的世界中,而不是一个物理世界里。这是一种人类的伟大进步,甚至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原因,但这又是一柄双刃剑,语言已经为我们设下了重重陷阱,我今天在这里说的所有意思都是要大家警醒语言的负面作用。
谢谢大家,祝大家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学习,洞悉更多的语言奥秘!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灿烂的阳光下,__大学__校区迎来了20__级的同学们。在此,我谨代表校区全体教职工对20__级新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想跟同学们分享大学生活的肺腑之言,我归纳为“一个转换、两项能力、三种心态”,方便大家记忆。
“一个转换”指的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人生的前18年,同学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完美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简历。大学,是大家背井离乡的第一站,希望大家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实现角色的转换,打开独立续写人生之路的大门,让身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放心。
“两项能力”指的就是同学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学识,它不仅包括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还包括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工业问题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上大学之前,大家学到的只是知识,那么上大学以后,大家学到的更多是如何去学习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因此,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可能成为大家在大学期间提高上限的助推器。除了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将会使得学习、工作变得得心应手,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学生会、社团、班级都是大家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很好的平台。希望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相互尊重,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学着做一名好听众。
“三种心态”指的是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应表现出的责任心、信心和爱心。责任心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信心是我们对实现任务目标的期待,作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的信心,就是祖国的底气,也是____提出的“四个自信”的底气,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除了责任心与信心,爱与奉献也必不可少,爱是温暖的,是纯粹的,也是相互的,我们倾注了多少爱与奉献给我们的室友、给同学、给老师、给学校、给__、给新疆,我们也会收获同等的爱来自于他们。
在对同学们寄语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也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请领导和同学们放心,我们一定会践行____的指示,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同学们,走进大学,也就意味着大家步入了社会。泪水、欢笑、痛苦、快乐、压力、动力都会迎面而来,希望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中,不要因为一点点成绩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未来还很长,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最后,我希望用一句很熟悉的话结束今天的发言,它有两种表达方式,用____的方式,就是“不忘初心”,用同学们的方式,就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今天是传统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11
亲爱的20__级的同学们、各位同事:
大家好!
离离暑云散,袅袅秋风起。欢迎各位同学们来到__大学,来到法学院!
开学典礼是新生的第一课,因为正是从这一刻起,你们坐在了大学的教室课堂,聆听老师的教诲,正式开始大学生涯。我从19__年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在法学院工作整整35个年头,作为过来人,思索良久,想把我求学、教学几十年的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不煽情,不煲鸡汤,不说虎狼之词,均是肺腑之言,概括起来有三个词,与大家共勉。
第一个词是立志。同学们!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志向这个事儿,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志向”在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是: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以你们为例,“我要考__大法学院”就是一个志向,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天如愿以偿来到了这里,成为了__大法学院的一员,成为了朋友们口中的“绝绝子”,你们享受着实现梦想的喜悦,聆听着身边不绝于耳的夸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就是“YYDS”。孟子云:“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来到了__大,进入了法学院,对你们来说,你们的志向,就不应该是局限于顺利毕业,找个好工作。要知道,各位同学从踏进校门开始,就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每一个__大法学院学生的历史使命。中央电视台以前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迈进法学院的大门,就要立下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贡献全部力量的鸿鹄之志,你们重任在肩,你们责无旁贷。
第二个词是明德。道路千万条,明德第一条。各位通过几年的学习,顺利毕业,可以分别拿到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具有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但是请大家记住,有文凭不代表有文化,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有素质不代表有道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说的就是要加强品德修养。大家能考上__大,说明大家都很有才华,但是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让自己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纯洁,就只能当“才胜德”的“小人”了,到时候别人免不了要用嫌弃的眼光看着你说:“你礼貌吗?”俗话说:德才学识,以德为先。其实这个顺序是很有深意的,德是指道德品质,才是天赋才华,学是课本学习,识是社会实践,只有四者兼备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当然,把各位培养成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愿景。我们清楚地知道,“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对每一位法科学子来说,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道德的修养。真诚希望各位每天早晨起来,拥抱太阳之后,也能够把充满身体的灿烂的阳光和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第三个词是笃行。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大家刚刚入学,肯定会聊一聊自己的理想啊、目标啊,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些同学意志坚定,朝着理想稳步前进,但有一些同学光说不练。但是别怪为师没提醒你们,在__大划水,风险真的很大。划得久了,你会发现,那些当时和你一起立下志向的那些人,不仅基础比你好、智商比你高,竟然还比你努力。面对这种情况,我有三个锦囊送给大家:一是“知行合一”,这是明代王守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和实践要相互转化;二是“勤能补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是“提前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掌握了这三个锦囊,再走在校园里,你会感觉自己拥有了“你有钱都很难买到的颜色”。
同学们!大道必至简,返璞方归真。《道德经》里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些话可能说得有些早了,但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功成名就之时,也能想起今天我的这番话。
良禽择木而栖,良师择人而传。大家选择了__大法学院,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法学院,实属不易。我想说的是,__大法学院一定不会辜负各位的选择,也希望各位不要辜负自己的努力。请你们坚信:法学院是你在心里悄悄打退堂鼓的时候把鼓藏起来的人。
《云南虫谷》中有一句台词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仍然想前进,我只知道如果我今天退缩,我有一天会回来。”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在接下来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成为一个胸怀抱负的中国人,一个精力充沛的干饭人,一个实事求是的法律人。愿你们满眼皆星辰,让我们携手赴山海!
谢谢大家!
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 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亲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对研究生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27年前,我和你们一样,成为__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成长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年年伴随着迎来送往的希望,岁岁感受着春华秋实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和同学们的朝夕相处中,我和周围的老师一样,不断体验和践行__人的担当和使命。
也许大家会记得,前年央视综合频道“出彩中国人”节目播出了__上海校友合唱团演唱的《我爱你中国》,感动了亿万国人。合唱团成员平均年龄72。3岁,他们中有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有毕生从事国防军工的将军和工程师,许多校友“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而今虽进入古稀之年,依然激情满怀,初心依旧,感人至深。
这件事促使我再三自问,什么是“__人”?“__人”,不仅是__校友的总称,本质上,是__文化内涵的浓缩,更是__历代优秀校友的群体象征。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奋起抗争,救亡图存,崛起复兴的各个时期,数以万计的__校友献身于革命和建设的各条战线,从中涌现出一大批治学育人,创业兴业,治国理政的栋梁之才,__校友群体的家国情怀,忠诚,担当,智慧,实干和奉献,凝聚成为__享誉海内外的光荣名片。同学们,拿到__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意味你取得了__研究生的入学资格,更意味着接受新的考问的开始。无论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还是未来的职业生涯,考题繁复多变,但只有一个主题不变,那就是如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__人。作为你们的导师,我们也责无旁贷和你们共同经历和应对这样的考问,更希望你们这一代能够获得历史和社会的更高评价!
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在__的研究生学习经历以及后续20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对__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谈点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追求“有用之用”,更要善待“无用之用”。两千多年前,庄子曾经批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在知识总量爆炸式增长的当今世界,过度的功利追求加重了通识和专业教育,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失衡,成为大学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引发反思的话题之一。从去年开始,我所在的航天航空学院开设了科学哲学和科学人文讲座,希望以此加强教学计划之外的读书和研讨风气。众所周知,“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在__校歌中体现出的教育思想,促成了__文理兼修,古今熔铸,中西贯通的学术氛围和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在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当今,懂点历史,才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希望同学们从文史哲的融会贯通中,领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不同境界,汲取指导自己思维和行为的文化精髓。实践将会继续证明,被一般认为追求的“有用”之学,很可能只管用一阵子,而被贬低的“无用”之学,将会管用一辈子。
第二点,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我建议大家走出实验室,多出去看看。__有国内高校最好的艺术博物馆、音乐厅,建议大家去看看画展、看看演出,体会科学与艺术的辩证统一。建议大家利用社会实践和假期,体察国情社情,来自发达地区的同学们尽可能多到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参加社会实践,以开拓视野和“学思行”的统一,养成不尚空谈接地气的品格。
__给研究生创造了非常好的国际交流环境,相信大家有机会走出国门,参加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体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以全球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在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增强定力。
第三点,传承和发扬__人特有的崇尚体育精神。无体育、不__。希望同学们学习和体验马约翰先生对体育文化迁移价值的诠释,始终把锻炼强健的体魄作为完成学业和事业有成的前提,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观追求卓越。
同学们,你们有幸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再过1个多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__周年,再过两年,你们将在__园庆祝__110周年华诞,你们将成为__新百年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创造者。
同学们,在__读研是一种生活方式。__园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更是你们放飞人生梦想的新启航地,一代代__人从这里出发,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希望你们珍惜在__的求学机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时代的新长征中,以你们的浓墨重彩谱写__人的新篇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