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1

新课标着力于使课标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确定课程的性质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性质一旦被确定将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定性为人文性质,就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定性为工具性质,则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基本的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这一“工具”,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2

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

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衔接;

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一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

3、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

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

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

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3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后,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以个人视角看其中的“惊喜”与“挑战”。出处 wWW.zuOWeNBa.nEt

惊喜:标准明晰,操作具体,指导性强。

此次新课程方案课程实施的要求更加明确,标准更加具体,对一线教师操作的指导性更强。

育人目标更明确——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关键抓手。仔细研读课程方案可以发现,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每个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强化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要求。

一体化设计——以横向关联互动和纵向进阶衔接为思路。方案、课标在课程设置更优化,对美育体育、劳动课程做系统设计。在学段一体化设计方面,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正在形成专门的方案。在课内课外学习活动方面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在保证教学时间与原方案不变的前提下,明确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关系。这个部分的设计,为基层学校开展学段衔接、课后延时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作业改革——以评价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为推进作业改革,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部分内容为基层学校作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质量标准——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专业支撑。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有一个创新点,就是首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专门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在学业质量标准中,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基层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时,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对于下一步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挑战:深化教学变革是关键。

新方案、新标准更加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确保“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更加注重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体现不同学段目标要求的层次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跨学科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倡导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基于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对照一线实践,在新课标落地上我们仍将面临“挑战”和“突破”,即深化教学变革。

革新狭隘认知,强化育人观念。要彻底摈弃以“考试、分数”为追求的“传统”评价和狭隘教育观,明确课程的育人价值,坚持素养发展为导向。明确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要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革新单一指标,强化综合评价。要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依据校本实际,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创新评价方式,健全体系,形成以指向全人发展和面向未来的综合评价体系。

革新学科封闭,强化学习方式。例如语文课标要求在语文学科“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综合科学课和大语文内容,主张“研学”活动。这需要我们推进综合学习,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革新脱离实际,强化解决问题。要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认知和处理。

革新统一标准,强化个性化学习。要通过开展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以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活动的规划,落实因材施教。

教学变革的核心在教师,因此,我们只有在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激发教师活力,提升教师素养和能力上狠下功夫,才能突破挑战,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公布,这是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是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10年后的再次系统修订。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新方案和新课标的颁布,将开启新的教育教学改革。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我谈四点体会。

以“一体设计”为导向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一体化设计。首先,体现“学段一体化”,即体现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在课内课外学习活动方面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明确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其次,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中小学“教、学、评”的基本遵循,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建议,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素养立意的命题思想,素养立意的试题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让测评发生在知识处于生成状态或应用状态的情境之中。这一变化必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评价尤其是考试命题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突出核心素养导向。即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此次修订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

强调核心素养导向,就是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各门课程都要思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如何体现学科特征。此次修订,明确本课程着力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数学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得怎么样,语文老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学得怎么样,更要关注学生价值观和品格的形成,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以“学科实践”为导向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实践导向。即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为此,各学科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因此,落实课标要求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实处。在学科整合上,进一步加强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跨学科学习方面,专门设立了占10%课时比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了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了实践性要求。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是跳出了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传统方式,以主题、项目、任务等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主题等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

以“双减政策”为导向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过程中,把落实好中央关于“双减”的要求全面融入到修订工作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以中央新决策、新部署为根本遵循,坚决落实“双减”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方案、课标修订明确提出要坚决将“减负增效提质”作为修订的重要目标,提出要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做好做实做强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过多过难等问题,对于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作业设计、改革考试评价等多方面呼应了“双减”的要求。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在评价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教学提示、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也明确提出了作业习题设计要求,要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刚刚颁布,本人的学习还在起步阶段,本人的学习不够深入全面,请各位批评指正。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5

1、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和形式的作品所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或社会文化生活中,乐于参与个体或群体的音乐表现实践;能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并能伴随感性经验的积累深化对音乐的理解;能在各类音乐实践和综合表演活动中不断提升音乐艺术表现技能,增强艺术表达的自信。

3、学生能从感知和表现的具体作品中,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熟悉和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创造成果,探究其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能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6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做好细致地安排,精心设计艺术实践活动。新的美术课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课堂上做一些改变,学生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才会乐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这需要老师在尊重、关心、爱护、欣赏学生的前提下,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7

2022年5月7日上午,平顶山市小学音乐王雷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在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相聚云端,共同学习了崔允漷教授讲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收益颇丰。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发布,对每一名教师都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技能的训练,而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文化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突出课程的综合性、融通性。

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标》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课程教育导向目标更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人才基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读新《课标》会发现,本次修订的各课程标准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这种具体化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中对标对表,精准施策,从而更好地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学目标,也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其次,注重优化课程内容,彰显学科融合,有利于助推学生进行深度与广度的学习。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这既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更是培养适应于国家未来,民族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特别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的课程优化设计,对于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增强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教师的大教学观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第三,科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双减”精神,让教与学更有章可循。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科学制学业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很好地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为今后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真正明白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变。

最后,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坚持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只有准确领会内涵,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品质。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更新了课程理念,为促进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培育时代新人规划了落地路径。

新课标提出了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整合、变革学习方式、重视评价导向等五大理念,和2011年版、2001年版课标相比较,新课标在传承中有创新,修订幅度很大,特别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跨学科学习等的提出,对未来语文教材修订、教学变革、学业评价等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从课程目标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实实在在地到来了。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内容,本次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课标,与高中课标思路基本一致,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方面的内容,高中阶段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变为“文化自信”,表述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从学科教学方面正面回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另外,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改变了以往课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划分,分成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四个领域,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从课程内容看,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构建了3个层面6个学习任务群,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教什么”和“学什么”,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这6个学习任务群分属于三种在语文学习上处于不同功能层次的类型,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内容与呈现方式的清晰化,对于提升语文学科育人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学业质量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突出亮点。课标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对学到什么程度进行了明确定位。在学业质量描述部分,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分四个学段用了近5000字的篇幅,进行了细致定位。学业质量和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内容,细化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指向性、操作性都很强,对于教学实践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跨学科学习成为了语文学习倡导的方向。课标明确提出,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与以往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相比,“跨学科学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联结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活动,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发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是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的具体体现。

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的课标为语文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主动将课标学习和具体教学实践对接起来,对照学习,实践反思,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偏离方向,进而不断提升育人、教学质量。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9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新课标的第一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学业质量

2011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它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即要落实因人导学等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2024年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心得体会 篇10

2022年4月21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