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1

初次听到这本书时,第一个让我思考的问题便是:到底什么是“儿童立场”?怎样才是“儿童立场”?

对于“儿童立场”,有的说是儿童的想法与观点,也有的说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带着这样的思考,有幸拜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让我对“儿童立场”有了深入、立体的认知。成先生认为儿童立场需要我们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

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教书育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儿童是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对于教学工作来说,站在儿童的立场看问题就是要“以生为本”展开教学活动。

因此,我们平时在备课时,就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写教案、写教学设计,都要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学习方法上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教学内容上要提供给学生“适宜性教育”。一堂好课,要以孩子们为中心,首先做好预习,并且让学生的预习有成效、有方向、有目的,更甚者,由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支撑,将网络平台利用到教学中,学生的预习效果更能以大数据呈现在教师的后台,教师能拿到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及时有效的去调整预案,将课堂有效的时间利用在处理“疑难问题、帮扶学困生”的这个刀刃上。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对学生的有效了解,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落实的事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活泼!只有这样,不断的前行,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创新的意识!

书中说教育需要慢慢来、需要等待,因为儿童的成长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其自身的成熟,因此最伟大的教育是教育与儿童的成熟相统一。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儿童的健康快乐为教育的立足点,就是儿童立场,也是教育的根本立场。我们应当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和善于观察的眼睛,保持一切从儿童成长利益出发的教育立场,走进儿童中去,去发现儿童,然后再引导儿童,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尊重和最科学的成长,这才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作文 WwW.ZuOwENbA.NeT

思维课堂尤为重要。“儿童生活在广袤的田野上,童年融化在生活的时空中,生活应永远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语。”这是书中的一句话,现在的小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在课堂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但是能把教育运用到生活中却是少之又少,这才导致了中国学生只会做一个“书呆子,”缺乏生活经验。其实我觉得就是文中说到的“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可能性)”。”可能性”一词,众所周知,无限大。儿童的可能性在我看来就是具有巨大的潜力,具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我们的任务还是很艰巨。一般情况下,班级事务处理,问题的扩展,发散思维的训练,都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头脑风暴”。他们可以做的很棒!

通过读成老的《儿童立场》,我深刻体会到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一切教育的核心都应当是围绕着儿童本身的,我们老师应当充分以儿童的认知规律作为教育的起点,把遵循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有资格去谈论教育的技巧。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的追寻。走近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出发。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2

本月共读书目是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以下几点是我的收获与感想。

一、教育的大智慧

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常常会撞倒孩子,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不管你承认还是否认。

文中提到的“儿童教育焦虑中的比拼焦虑”。是啊,老师想: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家长想:别人家的孩子总比我们家的孩子读的书,参加的比赛多,成绩好名次高。所以一到周末,孩子就被家长塞进各种特长班,美其名曰“为了你好”网上流行一个段子:学习使我快乐。不,学习使我妈快乐。看,老师家长的这些焦虑必然影响完整儿童成长。

所以,教育需要大智慧——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坚信儿童是“活”的,解放儿童,保持童心。作家陈祖芬说得好:人总是要长大的,可眼睛不要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可心不要变老。不长大的眼睛是童眼,不变老的心是童心。童眼发现的是新世界,童心诞生的是新宇宙。

二、坚信“儿童基质”的永远存活

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之为儿童的根据,是儿童特有的表情。儿童的天性,会让儿童用自己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世界。儿童的天性,是好奇,是想象,是一个又一个没完没了、稀奇古怪的问题。天性在,儿童便在;让天性永远存活,就是让完整儿童永远存活。

说到提问题,我想起了很久前的一件事。有一次大课间,孩子们排好队到操场上准备做操,刚到操场,善于观察的孩子就发现:咦?为什么月亮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天上?队伍中甚至因为这个奇特现象而出现哄乱,于是就有个孩子跑过来问我,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懵了。心想:这种情况很常见啊,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既然孩子们提出了问题,我就要帮他们解答。于是下节课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在教室查阅了资料。日月同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绕太阳与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周期不同造成的。这种现象被肉眼直接观测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在秋季天空晴朗、能见度好的月份,才可以在大白天看到。这一举动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收获了新知识。所以,当孩子们有问题并提出问题时,我们不要烦恼,而是大胆鼓励。

三、教室,出错的地方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传统的解读: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一文中说,有个中国儿童在日本上学,他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这位儿童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他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身为教师,我们经常化身福尔摩斯,处理班级矛盾,面对成长中的儿童,我们要具有儿童立场。要懂得他们此时此刻一言一行背后的秘密,与他们和谐相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陪着他们在各种经历中“长大”。哪个儿童不是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慢慢成长的呢?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正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这种帮助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我们深入心灵的引领和启发,让他们学会自主判断,学会反思,从面实现自我成长,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就是给予了儿重的成长最长情的呵护。

四、藏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叙事,即讲故事,是人类的话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都喜欢听故事,无论是报告还是演讲,故事总是比干巴巴的理论更吸引人。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3

最近,有幸拜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深为先生的教育思想而折服。

先生以为教育的大智慧就是去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研究儿童。对于先生的观点,我深以为然。我愿自己谨记先生教导,尊重儿童,引导儿童,以行动来践行儿童立场的理念。

儿童立场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对生命的尊重、唤醒、激励与赞赏。

因此——

我愿自己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大点的小孩,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一起蹦跳,一起欢笑。我是孩子的老师,怎能因为担心丢了班级积分,而将他们圈在教室里。

哦,已经下课了,出去玩吧!尽情的欢跳,尽情的玩耍,那是属于你们的时间!你,怎么还留在教室里?那怎么行?长时间的学习,你的眼睛怎能受得了?出去!必须出去!不用担心,即使给班级扣了积分,老师也不会责怪你,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别摔着了自己……

因此——

我愿自己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大点的小孩,分享他们的快乐,化解他们的悲伤。我是孩子的老师,孩子遇到问题,我愿意帮助他们学会处理。

什么?钱包丢了,真心疼呢。老师会帮你找一找。不过,不用难过。老师来给你讲个故事……对了,我们应该为那个偷钱的孩子而难过,因为我们只是丢失了一些钱,而那个坏家伙丢掉的却是人格,他,真让咱俩瞧不起。别担心,我会给你爸爸打个电话,他肯定不会责怪你……

所以——

我愿自己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和他们一起读书,和他们一起写作,任凭文字随着心意流淌,化作心灵的歌。今日头条“读写吧”,将会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痕迹。

我是孩子的语文老师,怎么忍心让孩子一味地埋没在题海?作为孩子的语文老师,我怎么为了一己之私,为了分数为了职称而拼命压榨他们?

如果语文不能传承文化,如果孩子心灵不能得到经典的滋养,我的内心将会充满不安。

于是,在早晨,教室里会传出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就这样,我变成一个大点的小孩,陪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游戏,一起玩耍,看着他们一点点地长高,一天天地长大。最终,目送他们离开四小。

信任儿童,尊重儿童,促进儿童自然发展,是每位教师的使命,我愿自己牢记这份使命,用行动来践行。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4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行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可见儿童教育的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任教十几年,我一直跟儿童打交道。曾经的我一直以为只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就可以走进儿童世界,帮助他们奔向美好的远方。可是由于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日复一日的只顾着努力教授知识,关注学生成绩,看到孩子们的优秀成绩也曾暗自欣喜,以为这样子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班级管理中,强调遵守规则,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以为那就是好的的教育。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要求学生课间不能跑,不能私自去规定以外的区域,不能……,任何时候强调整齐划一,觉得这就是优秀的班级。可当我看到一个个活泼的孩子除了体育课、吃饭、放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度过,当我听到孩子们因不能尽情玩耍而发出叹息,当我想到,本来独特而唯一的孩子在各种规矩中不再去独立探索,不再去尝试不同,不再有自己独特的不同。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

后来在不断学习成长中,了解到新进的教育理念,发现了教育的不同,开始向往自由而完整的教育,于是开始一点点的尝试不同。不再唯成绩评判学生,不再强调整齐划一,希望可以帮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自律……尝试的过程常出现不可控的因素,比如,遵循儿童特点,让他们释放天性,自由奔跑,孩子自我认知能力、控制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低,再怎么提醒和引导都不可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教育中“度”的长短很难把握,如果能参透其中的奥秘,那离理想象中的教育也就不远了。而今,当我拜读完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后,教育中的度,离不开认识、了解、发现和唤醒,一名优秀的儿童教育者需要有一颗童心,一颗在儿童中行走必不可少的研究之心。

首先,拥有一颗童心,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要重新做一个小孩,怀着童心去走进儿童的心灵,以儿童视角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才能教育他们,教师需要在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中成为一个教育的智者。

其次,成尚荣先生提出“教师的第一专业应该是四个字—儿童研究。”可见儿童研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叙事是记录儿童成长,进行儿童研究的极好方式。通过写教育叙事,我们会澄下心来观察儿童,理解儿童想法、体验儿童生活,理清儿童行为方式,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和教育。

以后的日子,在阅读与叙事去尝试教育,让墨香书香辉映,诗和远方同行。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5

成尚荣先生说自己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60岁退休以后才真正开始写文章,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老先生说,觉得自己只是尚可,还不能成为“尚荣”。《儿童立场》一书不同于其它教育专著的枯燥、单调与故弄玄虚,诗意的文字似一缕缕甘泉般沁人心脾。

“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持有的态度,“儿童立场”即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持有的态度应基于儿童,一切从儿童出发。

到底什么样的立场才是“儿童立场”?书中第一辑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换句话说,认识和发现儿童就是“儿童立场”。成先生引用了卢森堡的一句话,“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这句话给出了“认识和发现”的真义——对于教育者,儿童始终应在自己的前方,在自己的视野里,这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的追寻。《儿童立场》这本书,就是成先生对他所认定的价值的精彩阐述,他用了四辑文字,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剖析了“儿童立场”作为教育基本面的重要性,还有如何坚持儿童立志的策略引领,更指出了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的儿童研究视角的确认、调整与发展方向。

有兴趣的老师或家长可以读读这本书。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6

《儿童立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看问题,尊重儿童,不要一味的用我们成人的眼光看问题。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是的,儿童有儿童的天性,内心世界,平时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不要一味的高声训斥,也要学会跟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我想,这样可能会更有效吧!当孩子们和老师心无芥蒂的时候,我想,什么都不会太难!

当不再青春的时候,连“青春”这两个字都不敢说出口,心里总觉得自己老了,可是越来越发现,孩子不喜欢老教师,不喜欢古板的老师。所以我们时刻要保持童心,做一个永远年轻的教师!

书里说:”年龄不是问题,走了那么久,才知道,原来现在才是开始。”可能真是应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教育需要慢慢来、需要等待,因为儿童的成长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其自身的成熟,因此最伟大的教育是教育与儿童的成熟相统一。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让儿童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儿童立场!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7

《儿童立场》究竟是什么样的立场?读完本书让我对儿童的世界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儿童是一种可能性,教育的视野要从关注现实性向关注可能性转移;儿童研究的主题是重新认识和发现儿童,因为儿童对于我们,是熟悉的陌生者。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儿童阶段所受的教育会成为影响一生的关键因素,从这本书中,我可以找到和日常教学的若干连接口,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注入新的积极元素。

儿童因为差异性才变得与众不同。我们教师手里都有一把雕刻刀,总想把孩子或者学生雕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并且这些样子都像是克隆出的一般。我们努力着,焦躁着,却忘记了孩子本来的模样,那些天真,那些与众不同都在我们的雕刻中慢慢的失去了光彩。如果不能接受儿童的差异性,总是带着急功近利的心去教育学生,一定会适得其反。班里有一个从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对这个学生的要求标准就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福利院这个环境让他几乎不可能重新回归社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育的方向就要随之改变。教师要正视儿童的差异性,尊重这种差异性,依据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立根于儿童的现实性,不忽视儿童的可能性。儿童的变化是成人无法捕捉的,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儿童现实性的问题就否定他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现实性中找到突破口,激发出儿童的可能性,不能随意给儿童贴上标签。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但并不是统一的。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两个月,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几乎天天找我,原因是孩子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遵守纪律,就这个问题也很让我焦虑,这段时间我也不停的和其他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夜像过来人取经,读书后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候做家长的也未必能够跟上孩子的步伐,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自由的,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成年人也要适时蹲下来感受一下孩子的世界。

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需要蹲下来用儿童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角度变了,也许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加与众不同的世界。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篇8

近年来,“儿童立场”这一词时常会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那么,什么是“儿童立场”呢?有的说儿童的想法与观点,也有的说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带着这样的思考,暑期,有幸拜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让我对“儿童立场”有了深入、立体的认知。成先生认为儿童立场需要我们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

《儿童立场》图说封面

然而,回归当下教育,我们往往无法真正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常常出于成人本位替他们作选择,基于我们的认知经验帮助他们做判断,这些看起来像是推动儿童发展,但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真的是孩子感兴趣的吗?真的是孩子愿意去探究发现的吗?

短短四年的教育生涯,我也尝试基于儿童立场去走近我们的孩子,我交流的主题为“到孩子身边去”,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作阐述:

记得家访时,一个叫涵涵的孩子的异常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她几乎很少说话,在家长连续追问下才能蹦出些许词汇,来园后,她的行为表现让我更为吃惊,她对于集体活动中同伴的接触产生恐惧,喜欢独自一人游戏;对于成人的指令置之不理,随性而为,这都让我陷入无助,也许是为人师的那份执着与热爱,我与家长深入沟通了解,家长的无助竟让我激动落泪。于是,我就笃定要走进涵涵的内心,了解她,包容她!

首先,到孩子身边去观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在初入园的几天里,涵涵频繁出现尿裤子的现象,跟随她进入厕所后竟发现,涵涵一直在男孩子小便池入厕,我想如此反常的行为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产生的,与家长沟通得知家中并未进行性别意识引导孩子正确入厕,成人无意识的行为暗示就会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家园合力,我们共同用图书、动画以及标记认知等方式引导涵涵形成正确的入厕意识,在大约三周时间里,我都坚持陪伴她入厕,当孩子无需我引导能独立正确入厕的那天,我的内心充斥着无尽的喜悦!是呀!到孩子身边观察是多么重要!

其次,到孩子身边去发现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并不断动态变化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走近他们,用心品读,细心发现,看见孩子的兴趣、需要,同时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支持、去助推,去帮助他们建构属于自我意义上的经验。在一次偶然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用沙锤表现乐曲结尾部分的节奏,当其他孩子表现生疏时涵涵却显得十分熟练,她认真聆听乐曲,准确表现节奏音型,此时的她仿佛已经是乐曲里那个快乐的小精灵,在后续的音乐体验中我发现涵涵确实对于音乐十分敏感。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与妈妈建议家中可用音乐作为起床、吃饭、游戏、整理等环节的提示,以帮助她养成良好习惯。正是这样靠近孩子的发现,让我站在“儿童中央”,找寻到她的“发光点”,用切合孩子兴趣的方式与他的一日生活相关联,支持他们的自由探索、快乐表达,让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中获取更好的生长!

最后,我们要到孩子身边去等待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充满着“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艰辛,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如今,涵涵已经入园将近一年了,细细品来,改变甚多。从独自活动到能跟着老师参加集体活动;从只会说自己的名字到已经能够清楚叫出班级每个同伴的姓名、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从单纯的表现节奏到能够听指令表现音乐节奏、演唱歌曲……很多进步都慢慢发生着!

其实,孩子的“小宇宙”是变化的,它的内容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和重组。我们能做的便是走近、触摸一个个“小宇宙”,用心发现、用爱陪伴,去感受这些小宇宙自己的变化、运转方式,静静欣赏这里悄然浮现的闪亮星球。

如同儿童诗《梦中》描写的那般“梦中,/我把小手伸出来/让它透透气;//梦中,/我把小脚踢出来,/让它散散步……

如此简单的话语却将真实、温暖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看来,我们真的要到孩子的队伍中,到孩子的身边去,心在儿童立场,情在儿童立场,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种诗的人,只有这样,才是你和我最闪亮的“儿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