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我国养老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根据各省市地区的规划,居家养老的形式占比最高普遍在90%以上,其次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今年8月我们调研了以上几种形式的养老机构,结论如下:

一、机构养老

未来三年将是机构养老的一个整合过程。机构养老因其资金的投入周期比较长,其盈利见效也比较慢,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差异化很大,短期内盈利的机构不足10%,其中盈利超过5%的仅占20%。主要原因是资源的配置没有合理利用,空床率较高的一般都是在地里位置比较偏的郊区。业内认为,未来三年将是机构养老的一个整合过程。

二、地产养老

地产养老看好有地产资源优势的企业。地产养老是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为一体的社会化养老形式。地产养老相比于传统地产而言,前期投资较少、土地使用更灵活,政府扶持等便利条件。

除此之外,在业态上地产养老更注重配套医疗、体检、护理等相关服务设施。运营模式主要是会员制或租用,会员制更有利于前提投资的回收。有地产资源优势的企业在地产养老上会节约很大成本。

三、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的核心是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掌控。社区养老是依托老人所熟悉的社区,在得到家庭照顾的同时,由社区为老人提供稳定的活动场所,以及家庭力所不能及的照顾帮助服务,主要包括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学习交流、家政、紧急救助、康复护理等。社区养老更看重资源的价值,只有公益性质的组织才能够参与政府的招投标、更易被街道所接纳,对养老产业参与值利大于弊。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居家养老很重要。居家养老占据90%以上的市场,主要需求是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没有太高的门槛,而医疗护理需要具备医疗资质,办理该证件时间需要1年半到2年的周期。目前部分地区对部分人群的居家护理的支出,可以通过医保,未来有望放松到退休之后即可。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2

一、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1、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__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人数达到60.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全市2.02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5.29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政府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为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比省定标准290元高出10元,成为全省人均筹资唯一达到300元的地市。新农合参合人数56.93万人,参合率达99.21%。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__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2.5万元提高到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3.5万元提高到15万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3%,初步建立了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发放社保卡58万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5万张发放任务。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级统一的补偿方案,20__年全市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到了75%以上,封顶线达到12万元,均超过省定目标。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基本确立。20__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镇职工大病统筹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并将此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大地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办。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规定了参保居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的相关细则。

4、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按规定实施了医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省级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结算,确保了基本药物供应及时和货款安全、按时上缴。20__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级医疗机构向配送企业回款3202.81万元,建立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机制。20__年基本药物零差率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共计646万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3183万元。各县(区)根据《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核定收入项目为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项目为人员经费支出、业务经费支出、药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一是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市1620名乡村医生现都已参加新农保。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对无卫生室的村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医,在聘用期间其补助标准因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20__年全市下拨村医补助经费350万元。

7、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对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各县区政府均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中医医疗设备,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其中:xx县创建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县,并成功创建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xx县的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阳泉是全省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__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数的14.58%,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将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1、政策环境日渐完善。20__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阳政办发[20__]53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细化,该《意见》具体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扶助范围和内容,提高扶持标准,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__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养老福利机构46所,其中市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xx县、郊区各1所;乡镇敬老院33所,分别为xx县10所,xx县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区8所;民办养老机构9所,分别为市级1所,xx县1所,xx县3所,郊区3所,矿区1所。

3、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已有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台了《xx市20__年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个城市社区和5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上项目完工后,日间照料养老床位将达到700张。

4、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推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20__年以来,全市共参加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各类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8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性养老助老服务活动,全市现有助老服务志愿者近5000名,为全市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民健氛围日益浓厚。

1、场地设施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6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9条,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8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14㎡,群众体育的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2、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了24个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0__人,创建完成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7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11个,群众体育的网络组织不断完善。

3、群体活动品牌创建成效凸显。以“五个百万人群”和“两个关爱人群”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xx市足球联赛”、“xx市乒乓球联赛”、“国际篮球邀请赛”、“元旦登高、长跑、越野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体育展演活动”等众多品牌赛事,举办了“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邀请赛”、“山西省第十九届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赛”、“山西省‘体育三下乡’桃林沟村健身行系列活动”、“迎奥运万人长跑”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继续完善。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少,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少的问题,加之没有单独的医保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极大地制约了医保职工购买基本药物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配送机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时,基本药物品种与需求不相适应,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缓慢等,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性不高,基本药物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发展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发展步伐迟缓,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化养老的积极性,存在基础设施数量少、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是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难以解决,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没有很好地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的问题;

四是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单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而且在服务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占全市养老机构比重71.74%的乡镇敬老院,在服务内容上,仅仅局限于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尚未有效开展;五是随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结构已大量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读书、工作、经商、留学人员增加,“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来解决;六是严重缺乏高标准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市级老年福利机构只有2所,空余床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三)全民健身构建方面:

一是群众健身意识有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比例偏低;

二是公共场地设施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面积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的需求;

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四是城市、农村区域之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体育健身产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五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产力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来说,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生产力和投资于未来。疾病、伤残和死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居民健康素质,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对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健康服务业相关设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四)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五)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医保工作的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氛围。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3

健康是人类的最大财富和永恒追求,是我们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健康产品总需求急剧增加,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景和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被比尔·盖茨喻为“未来能超越信息产业的重点产业”。拥有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理应创出特色,抢占制高点,确立领先、优势地位。最近,我们组成调研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大健康产业势在必行

大健康产业是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大健康产业销售的不单是一种或一类产品,而是提供健康生活的解决方案。

健康产业和大健康产业最早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全球“财富第五波”。美国是健康产业诞生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16%,超过汽车和石油两大行业。近几十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新加坡通过组建国际医疗保健中心,每年吸引数十万国际游客接受医疗旅游服务。我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正加快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健康产业极具发展前景。上海、杭州、苏州、沈阳、成都、三亚等多个城市,已把打造健康城市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把发展大健康产业列为抢占城市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发展大健康产业,既适逢其时,又十分必要和紧迫。

xx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__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大健康产业,可以发挥好医药产业的综合优势,迅速拉长医药产业链,进一步拓宽和筑牢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更好地发挥中国医药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可以更好地抢抓宏观政策新机遇,统筹发展资源和工作布局,带动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可以倒逼城市功能的提升,助推健康城市创建,扩大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健康幸福的美好期待,让“三个名城”深入人心、美名远扬,进一步提升xx城市的品位和品牌。

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路径选择

大健康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兴产业,既包括知识技术密集的研发制造业,又包括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我们认为,发展大健康产业,关键在走好融合发展之路,着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以中国医药城为支撑的“一城三地”。

1.医药研制高地。以中国医药城为主要载体,加快“六大功能区”建设,早日实现“5个1000”目标,不断丰富“中国第一、世界知名”新内涵。同时,突出“生物、医药、健康”导向,依托扬子江、济川、阿斯利康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大力发展养生保健、绿色食品等产业,拉长医药产业链条,加快向健康保健、医疗器械、物流营销等领域延伸拓展。

2.养生休闲胜地。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华侨城的高端平台,以及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中高端养生休闲区、城市生态休闲区、里下河农业生态休闲区、沿江特色产业休闲区等五大休闲旅游板块,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娱乐、文化创意、乡村体验等旅游项目,努力建设“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加快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进一步叫响“水城慢生活”品牌。

3.健康服务基地。依托中国医药城产业化基础和国际化平台,加快规划建设中国医药城康健医疗区,加强与国内外体检医疗机构合作,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国内外知名健康管理企业来泰发展,推动我市健康咨询、第三方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构建集体检、诊疗、康复、疗养、养老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主要思路是“三个致力”:

1.致力推动健康制造业与健康服务业高度融合。相对传统的医药卫生行业,健康服务业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正呈现出以制造经营为主向以健康服务为主的转型。无论是拓展现有医药产业链,还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我们都应坚持健康制造业与健康服务业“两手抓”。要突出中国医药城建设,加快打造医药研发生产高地,组织各医药生产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进军健康服务业,放大医药产业的品牌优势,同时以健康服务业推动健康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全面提升大健康产业能级。

2.致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各领域要素有机融合。大健康产业涵盖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它们虽分属不同领域,但相互之间关联度高。发展大健康产业,应充分挖掘现有基础,发挥既有优势,选准方向和重点,突出研发能力建设、品牌标准打造、规模企业培育和商业模式创新,注重“研、产、购、医、养、游”等互促并进,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xx大健康产业体系。

3.致力推动健康产业与健康城市深度融合。发展大健康产业,离不开健康城市的载体平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并于1996年提出了健康城市的10条标准。这些标准,既是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要求,更是对城市产业形态的呼应。要统筹大健康产业规划与健康城市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做到以城市功能完善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服务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倒逼城市功能的提升、实现发展惠民。

三、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点任务

围绕建设“一城三地”的目标定位,发展大健康产业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以下业态:

1.特色医疗服务业

医疗服务是大健康产业的基本内容、龙头项目。发展大健康产业,医疗服务业不可或缺。发展医疗服务业需要扬长补短,错位发展,以特色打造医疗服务品牌。去年,中国医药城与北京儿童医院、中炬集团合作,共建北京儿童医院,为建设特色专科医院提供了新模式。需要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构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切实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合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专业护理医院等紧缺型医疗服务机构和一批重点专科医院,打造数家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名气的专业医疗机构,打响特色医疗服务品牌。

2.健康管理服务业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进行全面分析、监测、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认为,人类1/3的疾病可通过预防保健来避免,1/3的疾病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可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治疗效果。

据测算,健康体检投资1元钱,可为个人及社会节省9元钱。近几年,中国医药城在加快引入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的同时,也引入了一批高端医疗人才和先进的医疗理念。应以中国医药城为平台,积极引进慈铭、爱康国宾等专业性健康体检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业态,加快健康体检专业化建设,发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健康服务,重点发展亚健康人群干预、中医理疗、慢性病治理,打造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咨询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链,率先抢占国内健康管理服务业的高端市场。

3.药品衍生产品

医药企业具备品牌优势,医药生产的高技术、严管理、重功效等特点,使医药企业的衍生品更易获得消费者认可。基于药品的保健品、营养品、日化用品等具有一定的药效功能,能满足人们预防保健需要,产品市场广、需量大。强生、惠氏、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国内外不少医药企业都积极开发药品衍生品,拉长产品线和产业链。如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现仅次于外资品牌——佳洁士和高露洁,排名第三,成为第一民族品牌和功能性牙膏的第一品牌。

现有扬子江、济川、苏中等一批全国医药百强企业,新引进了阿斯利康、武田制药等一批国际医药名企,拥有一批知名医药产品,应引导和组织企业利用品牌效应,开发基于知名药品的保健食品、日化用品和个人护理用品。还拥有一批传统的中医药方,可发挥中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优势,开发推广一批膏方补品。

4.养老服务业

从20__年开始,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900万。巨大的“银*浪潮”潜藏着巨大的“银发产业”。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知名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养老产业。如合众人寿推出的“合众优年”产品,已将“优先入住养老社区”作为业务拓展的利器,并在武汉、沈阳、合肥、南宁四个城市投资建设新型专业养老社区。可积极引导现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功能。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探索发展“候鸟式”养老和“虚拟养老”模式,打造集健康退休社区、活跃老人社区、养生中心、健康管理、老年专属医院、医疗康复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旗舰社区,并引入连锁经营模式,在市内外建设一批连锁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机构。

5.健身用品制造业

健身器材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人的体质及构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健身器材的发展经历了功能由单一到多样、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科技含量由低到高的过程。目前健身器材大多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与金属材料制造、塑料化工、电子、机电等系列产业密切相关。有关研究显示,健身用品制造业将会占到GDP的1%。金属材料、机电、化工、电子等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发展较早,但总体处于“小”而“散”的状况。应大力引导健身器材企业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引入国际知名的健身器材制造商,发展高端体育用品、健身器材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设备,提升企业规模和产业层次,努力打造“中国健身器材生产基地”。

6.养生度假旅游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需求持续升温,养生度假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人们健康消费的重要方式。围绕进一步放大“祥泰之州、养生福地”主题文化品牌效应,依托城河、温泉、湿地、农业、美食等生态文化资源和中国医药城特色产业,开发推广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体验性、参与性和休闲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以凤城河景区为核心的城市中央休闲文化区,以溱湖湿地、华侨城、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的高端养生休闲区,重点开发适宜中短期游客养生居住的酒店式公寓,打造生态休闲、最美花海、银杏养生、江鲜美食等旅游板块,发展乡村酒店、养生湿地、休闲农庄、生态渔村、水乡生态农家乐等新型业态,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比重和品质。

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相关对策

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积极抢抓国家宏观政策新机遇,及早明确产业发展路线图,迅速展开工作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着手研究制定xx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一是明确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大健康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及多个部门,是天生的融合性产业。建议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二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紧盯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发展经验,进一步明确xx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工作重点,明确各市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分工,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格局。三是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及早将大健康产业纳入我市重点产业扶持范围,研究出台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土地供应、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优惠,适时设立“大健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瓶颈。

2.加快中国医药城康健医疗区建设。康健医疗区是中国医药城六大功能区之一。当前要优化规划设计,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将其打造成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引擎。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试点政策。全力上争国家卫生计生委,参照赋予海南博鳌国际旅游医疗先行区的政策,支持医药高新区康健医疗区在开展干细胞等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注册审批、允许境外资本投资设立医疗机构、延长境外医师执业时间等方面先行先试。另一方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引进战略合作团队,加快北京儿童医院、永泰健康管理中心等建设。面向国内外高端客户群体,整合中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饮食与康健疗养以及与之关联的商务休闲活动,打造医疗旅游、健康休闲、康健养老品牌,把康健医疗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特色治疗及康健疗养基地。

3.培育大健康产业企业集群。一是开展产业招商。把大健康产业列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充分利用我市医药产业、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等资源优势,积极与国内外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对接,引进一批养老、健康、休闲等产业项目。二是组织重点医药企业拉长产业链。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医药企业进军大健康产业具有天然的优越性。要重点引导扬子江、济川、苏中等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优势,开发营养品、保健品,发展养生养老等产业项目。

同时扶持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类中小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引导关联企业和行业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发展。引导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企业选准方向,开发大健康产业类产品和服务。积极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对银杏、芋头等绿色农产品和铁皮石斛、泰半夏等特色中草药等,进行深度开发,推出一批营养品、保健品、健康食品。引导重点企业与行业协会和家庭农场等开展合作,组织推广优势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引导现有化工企业与医药企业联手,开发功能性日化产品。

4.集聚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一是加强上争。密切关注宏观政策举措,积极组织部门对接跟踪,争取一批政策资源和试点授权,争当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试验田”。二是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把大健康产业类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加快引进一批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军型人才,引导和支持在泰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健康产业类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培养护士、营养师、按摩师、理疗师、养老护理员等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发展健康保险服务。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医疗机构、体检机构、护理机构合作,为参保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疾病管理等服务。四是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引导各类医疗机构加强“数字医院”、远程医疗和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云计算技术在大健康产业上的应用,加快引入电子商务,探索打造“健康云”平台。

5.营造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氛围。一方面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创建。健康城市是一张国际“名片”。应尽快制定健康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统筹相关创建工作,引导全市上下树立大健康理念、开展大健康教育、提升大健康服务,为发展大健康产业完善功能、打好基础。特别要注重从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城市创建的角度,加强对地方建筑的研究,形成一套技术规范,落实到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另一方面强化大健康产业的内外宣传。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的医博会、旅游节等平台载体,精心组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论坛等活动。统筹市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办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城市创建专题、专栏和频道,普及相关知识,介绍新动态和新经验。围绕xx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城市创建,花巨资、请高人,策划好一句话、制作好一部片,大手笔在重点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上宣传推介,迅速提升名气、打响品牌。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今年,射阳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xx年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推动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教育、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培育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养老产业集群和品牌连锁机构。”可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在此,对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路径和举措进行一些思考。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

1、统筹规划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把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民生幸福工程建设重要内容。按照老年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编制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时,合理规划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2、建立健康养老服务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公益性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农村五保老人、城市“三无”人员以及特困、低收入、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完善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稳步提高老年人健康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生活等保障水平。

3、完善健康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健康养老服务设施。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住宅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的,由主管部门会同镇政府、居委会,通过新建、置换、改造、租赁等方式,按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农村健康养老服务设施要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全面推进“关爱之家”等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各类养老服务组织都要配备康复设施,到20__年,50%的城镇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着力建设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技术支撑,以12349公益电话号码为服务热线,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医疗、紧急求助、健康咨询等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县养老中心项目建设,建成集医疗、康复、护理、颐养、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努力打造成苏北领先、江苏一流、全国示范的综合型县级养老机构,力争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养老机构。

4、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充实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力量,保障其对全县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履行管理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健康养老服务组织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为县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每个镇区及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服务组织,配足配齐专职工作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支持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县职教中心增设养老服务类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养老机构应依法为工作人员缴纳“五险一金”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费用。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开展业务或技能培训。到20__年,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加快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为老服务”志愿者库和服务登记制度,为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和机构内老年人开展长期稳定的服务。

5、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尊老爱老、子女尽孝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孝老社会风气。扎实开展“孝亲敬老之星”、“老有所为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宣传“双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支持社会服务窗口行业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组织,积极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活动。加强与老年人进行生活和思想交流,开展心理讲座和培训,提供专业心理咨询、辅导和康复服务。依托各类教育机构,广泛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活动。重点支持射阳县老年大学和县养老中心老年大学项目建设。

二是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

1、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充分利用社区(村)现有资源,抓住老小区整治、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有利契机,建设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城镇社区小型托老所等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重点项目。引导专业化社会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和机构,加盟、参与、托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县城主城区内培育一批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定点单位,支持县养老中心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打造特色品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服务。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居家养老互助服务。

2、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对闲置企业厂房、闲置校舍、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不同档次的民办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提供多样服务,重点发展一批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服务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市场格局。

3、培育健康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培养老年产品研发联盟、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老年学专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组织开展行业标准制定、服务质量评估、服务行为监督等事务。培育和扶持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购、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组织和社工,为特定对象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新培育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支持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养老产品开发、养老服务提供等领域发展。

三是统筹发展农村健康养老服务

1、加快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档升级。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布局。坚持“实用适用”原则,抓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工作。进一步优化管理,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服务水平。镇区敬老院在满足本地区五保老人供养服务的同时,优先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高龄、空巢等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到20__年,建成二星级敬老院7家,三星级敬老院5家。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基本具备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功能,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供养率达到80%。

2、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建设。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社会参与、政府扶持”的原则,支持和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在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较多、照料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行政村或自然村,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设施资源,按照“村建养老区”或“村办互助养老院”的形式,建设农村“老年关爱之家”,满足高龄、空巢、留守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到20__年前,各镇区都建成一家以上农村“老年关爱之家”。

3、拓宽农村健康养老资金筹集渠道。可以依法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水面、滩涂等作为发展养老产业基地,收益优先用于老年人养老。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整合多部门相关资金,统筹使用到服务农村养老。加强城乡养老合作,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市场。

四是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1、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在县镇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与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定期开展健康体检、保健咨询、上门巡视等服务。探索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鼓励部分非建制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养老服务。

2、积极促进医养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衔接的服务模式,研究出台鼓励和支持护理型养老机构发展的具体措施。鼓励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卫生室或医务室。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可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护理院,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卫生健康服务有机对接。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3、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将其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按个人、基金、财政补助等多种形式进行筹资,解决长期失能人员的护理和日常照料难题,不断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1、培育健康养老产业集群。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养老服务特色产业基地。支持江苏恒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护德尔”护理床设计研发和制造销售,不断培育扩大“护德尔”护理床销售市场,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年人医疗护理产品市场上的领跑者。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休闲旅游、生态养老、健康养生、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商贸服务、现代信息等方面的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射阳港经济区健康产业园建设步伐,着力招引国内国际有一定知名度、掌握核心技术的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项目落户,特别是引进和开发适宜老年人的'食品、保健品产业。结合射阳岛生态旅游区开发,发展适宜老年人的生态休闲、旅游和养生项目。

2、开发健康养老金融产品。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提升个人养老能力。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金融服务。

六是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成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民政局、老龄委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文广新局、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局、体育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民政局局长任主任,办公地点设在民政局。县各有关部门要协作配合、各司其职,积极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建立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康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建立县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调查评估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专业机构对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鼓励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开展健康养老服务评估。科学确定老年人服务需求类型、照料护理等级和养老服务补贴领取资格等。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严格评估流程,综合利用评估结果,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监督。到20xx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长效评估机制,实现养老服务评估科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二是健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范。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推动我县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标准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养老机构、社区托老机构、居家养老机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退出、运营、监管机制。

3、严格督查考核。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事业列入县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作为重点责任目标纳入绩效考核,加强跟踪检查,确保按期完成。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准入、经营、转让、退出规则和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推行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

整肃养老服务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对现有的养老机构实行分类分层分级指导,对未达到规范标准的限期达标,对无法达到规范标准的要依法予以取缔。根据民政部有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机构建设、行业管理、服务质量的规定和标准,加强监督检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5

20xx年,造船行业仍处于复苏过程中,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形势复杂多变。“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造船产业做为我市临港产业的重点,造船产业办紧紧围绕省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市建设北部沿海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腹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深入产业研究,努力克服产业政策调整、后金融危机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努力实现造船重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全市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依托港口、岸线、腹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把船舶重工作为发展重点,深化产业研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造船业滞后性影响,继续加大防风险、保生存、渡难关工作力度,积极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强化海洋工程及船舶配套招商引资,全市船舶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按照“修造船与海洋重工并举、主导产品与配套产品并重”的产业发展思路,我市规划了北沟镇、经济开发区、潮水镇三处船舶重工配套园,加快产业培植。目前,全市造船重工企业由20__年的2家增加到22家,新建成30万吨级船坞1个、万吨级以上船台5个,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20__年,全市造船重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利税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22.5%。20__年6月,我市被命名为“省船舶工业聚集区”。京鲁船业、渤海造船被列为重点扶持企业,成为全省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二)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提升。产业发展关键靠龙头拉动,没有龙头,档次上不去,链条拉不长,产业做不大。基于此,我们倾注力量,倾斜资源,大力实施引大培强工程,初步形成了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渤海造船等一批骨干企业群体。

京鲁船业是全省重点项目,20__年4月开工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已累计投入10亿元,建成30万吨级船坞1座、3.5万吨级船台2座、500吨龙门吊1座及各种造船专用设备700余台套,年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目前正投资8-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达产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200万载重吨,可进入国内各大船厂排名前五位。目前,京鲁船业已交付3艘5800吨成品油船、3艘75200吨散货船,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利税2.1亿元。目前正在洽谈多艘3.5万吨、8.2万吨散货船订单。

巨涛海洋重工是市第一家单体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外资企业,自20__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投入7.14亿元,目前正在为澳大利亚、中海油等建造LADUR淡水电站模块、PC-375370海上吊机、海洋石油161平台改造等项目,正在洽谈包含海洋石油模块、海上风电等项目将近100个。20__年,该公司投资9400万元建设亚洲最大的45000吨海工制造出运滑道。20__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利税2.78亿元,实现出口14922万美元。

渤海造船是国内全回转拖轮行业前六强,在做大做强全回转拖轮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三用工作船、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目前正在为新加坡、荷兰、德国、英国等建造集装箱、多用途散货、化学品、多用途拖轮等船舶共19艘。20__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亿元,利税1078万元。

(三)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__年全市造船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利润2.3亿元、税收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98%和45%。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利税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22.5%。20__年1-3月份,全市船舶重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亿元,利润7531万元,税收49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1%,20.4%,39.5%。

(四)科技创新取得一定进展。造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打破技术力量不足的困境,我们在产业规划发展之初,即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高点起步,组建研发机构,开展与高等院校和国内外船舶设计公司的合作,依靠技术进步,打造核心竞争力。京鲁船业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高标准组建了技术研发中心,边建设、边研发、边生产,仅一年多时间,就被德国、法国、英国船级社聘为中国技术委员会委员,并成为韩国现代重工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渤海造船公司依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建造全回转拖轮的重点专业厂家之一。在中国目前港作拖轮企业中,第一条出口中东的全回转拖轮、最大功率的全回转拖轮、第一次使用可调螺旋桨技术的全回转拖轮,均由渤海造船公司制造。在省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京鲁船业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船、渤海造船的多功能供应船(三用工作船)被列为全省20个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项目;渤海造船的“高技术含量的海洋工程辅助船的研究与开发”被列为全省10项关键共性技术;京鲁船业与江苏科技大学建立的“船舶工程技术研发平台”被列为全省10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研发平台;兴华公司的“管件及舾装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为全省三大生产加工配送体系。

(五)船舶配套业发展有所突破。造船产业70%-80%的利润来自配套产品加工。发展配套项目,既是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的关键。立足龙头拉动,我们根据《关于加快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和市船船产业配套发展的要求,研究汇总了150多个配套品种,市内市外并举,大力发展船舶配套项目。市外,选择韩国、日本、欧洲以及国内上海、江、浙等产业密集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期间,相继引进斯瑞尔重工、福源船舶设备、冶鑫船舶设备、星都重工、天一重工、新和重工等17个配套项目。市内,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鼓励机械加工企业进入造船配套领域,加速推进本地化配套。市兴华机械工业公司是改装车和汽车配件专业生产厂家,在我市产业办的帮助指导下,向船舶配套产品大胆延伸,目前,已有21个系列、713个品种的舾装配件获得船级社认可,年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其“管件及舾装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为全省三大生产加工配送体系。

二、造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

经调研,船舶重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生产设施和能力不足,产业规模相对不大。目前我市京鲁船业主要建造10万吨以下巴拿马型船型,渤海造船主要建造1-2万吨特种船舶,巨涛重工主要建造导管架等海洋工程配套产品,浩通造船主要维修3000-5000吨级别船舶中小船,除渤海造船公司外,均处于投产初期阶段,船舶工业产值及利润相对不高,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二)船舶配套基础十分薄弱,产品生产能力小。目前,京鲁船业在发动机方面与现代重工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其舾装、管件等主要由大连船舶舾装公司负责,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受大连船舶重工公司影响较大,有可能造成配套不及时等问题。渤海造船公司除船东自带设备外,其余大部分由江浙企业配套,成本相对较高,容易出现配套企业资金等方面出现问题而造成配套不及时等问题。而我市目前仅有船舶配套企业22家,均为近年来引进,仅有部分企业投产,大部分企业尚在建设期间,产品主要为舾装件、管件等产品,生产能力小,产品档次不高,缺乏高附加值的船舶机电等配套产品。配套基础薄弱将严重影响整船企业的生产,尤其在市场低谷时间,配套成本增加及配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交船期,从而影响整船企业的生存。

(三)技术与创新能力不强,高级技术人才及高级技师人才不足。企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形成自主研发能力,缺乏科技后劲。由于大部分企业为新建企业,仅能做部分生产设计工作,技术能力相对不足,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缺乏,造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型海洋工程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京鲁船业正在研发多用途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巨涛重工公司计划开发海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FPSO模块、深水导管架以及非海工机械等项目。

三、下步工作建议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要实现造船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就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开展工作,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部署,积极发展面向国内外的船舶及配套业和海洋重工产品,重点发展造船、海洋工程、修船、船舶配套及游艇。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北沟、开发区两大专业园区为载体,以自主创新和有效投入为动力,坚持船舶制造与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举,以“高技术、高端产品、高配套率和较大产业规模”为目标,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将我市建成省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一是加快建设、重点发展北沟船舶工业园、经济开发区海洋重工产业园。北沟船舶工业园在继续发展现有造船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引进海洋工程、海洋石油钻探设备、海洋工程船舶和重型装备制造等项目,重点推进京鲁海洋工程装备、齿轮箱装配出口基地、大马力船用柴油机等项目。20__年内争取将北沟船舶工业园列为省级船舶工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海洋重工产业园要依托巨涛海洋重工项目,大力发展海洋钻井平台、FPSO等高科技产品。依托大金重工,加大海上风电零部件的引进力度,发展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安装的总装,打造海上风力发电产业园。依托浩通造船,大力发展修船,并向现代远洋渔船建造发展。依托现有港口岸线资源优势,积极利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大型人工岛等项目优势,大力引进海洋空间利用大型装备、跨海桥梁工程装备、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关键装备,建设省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园区。

二是加大与中央直属企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争取以订单、投资、技术等方式开展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争取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重点推动京鲁造船与中集集团、华彬集团、省海洋投资公司等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渤海造船与国外石油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大金重工项目建设力度,依托大金上市公司雄厚资金实力,积极引导大金公司扩大在蓬投资规模,新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三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船舶制造方面:在努力实现10万吨以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特种工程船舶的批量生产、系列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基础上,加快开发低温冷藏船、化学品船、豪华游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抢占发展先机。

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在做好现有石油导管架、钻井平台模块、单点系泊、海水淡化装置、三用工作船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型石油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起重铺管船、多用途工程船等。加快大金重工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发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基础等新产品。

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产品方面:重点推动国内外设备著名企业以品牌、技术、组装等方式与我市企业在发电机组、柴油机、螺旋桨、齿轮箱、焚烧炉、海水淡化装置、通信导航设备、深海钻机成套设备、井控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海底电缆、系泊链、螺杆钻具、钻井泥浆泵等产品开展合作。同时,大力引进船舶配套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四是帮助企业积极调整,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外出考察学习,了解国内外造船重工产业动态,探讨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企业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格局调整机遇,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国内订单比例;鼓励企业多承接海洋工程、修船及改装船等订单,规避造船订单风险。加强与船东的联系力度,加大订单及在建船舶生产管理力度,保订单、保交船。

五是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建设和产学研联合。争取引进国内外研发设计力量,强化海洋油气装备的概念设计、基础设计,深化详细设计、生产设计,提升我市海洋油气装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引导我市企业与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江苏科技大学、职业学院、商贸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职业学校等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联盟,建立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培训行业技术工人。

六是组建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协调发展。筹备成立我市船舶重工行业协会。为了增进全市船舶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行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拟筹备成立由船舶制造、海洋重工、船舶维修、船舶配套、人才培训机构等单位组成船舶重工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6

当前,各地正在掀起一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形势很好,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比如,有一项针对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重点攻克的方向和创新发展模式,避免走大的弯路。

一、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由于处于技术创新高度活跃期,具有主导技术路线尚不明朗的特点,存在着多种技术路线选择。如新能源汽车就有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等多种发展方向。

这样,企业和政府都难以明确主导技术路线和发展重点,存在极大的决策风险。美国政府在20__年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集中在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日本政府在确定第五代计算机、数字电视的主导技术中都有过失败的教训。同时,新兴产业往往发端于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从而使原有产能在短时间内变成“废资产”。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不将主要精力用在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而只是把功夫下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上,就难以摆脱技术严重依赖的尴尬局面。

必须认识到,传统产业没有走通的“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在新兴产业领域更加走不通。我们很多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习惯并且善长运用要素资源,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善长引进技术和投资实现产业化,而不善长也缺乏足够耐心推动技术创新。目前,有些地方只注重争投资、抢项目,甚至不惜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手段,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更进一步扩大了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应该更加强调把技术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突破放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建议政府加大对相关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地方和企业把主要精力用于技术创新上;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性新兴产业联盟,给予更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解决其法人地位、知识产权共享等一系列机制束缚;统筹整合并公平开放包括军口在内的各类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学资源及平台。

二、既要鼓励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更要为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中小企业的发育和成长创造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产业组织结构的剧烈变化,主要表现在创新型小企业十分活跃,大多数根本性创新来自新兴企业。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革命过程中,包括微软、思科、雅虎等小型和微型企业,仅用了数年的时间就从创立迅速成长为世界IT业巨头。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国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异常活跃,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事实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成长起来,不仅取决于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取决于创新型新兴企业的发育和成长。对政府来说,产业组织的政策宗旨要着重鼓励中小型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它们的发育和成长创造条件。产业组织政策不能沿用“求大”这种传统做法。

为此,建议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准入中面临的“玻璃门”问题和融资难问题,制订专项计划,鼓励高技术中小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取决于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为此建议采取“宽进严管”原则,市场准入应求“新”不求“大",重技术水平、轻规模限制;鼓励新兴产业多元经营方式、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发展;及时制定产品技术标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严禁政府性投资进入竞争性新兴产业领域,同时要求政府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避免市场的盲目性;避免政府指定技术路线、“以批代管”等行为;扭转一些地方争投资、抢项目,大搞新瓶装旧酒式新兴产业形象工程的不良倾向。

四、完善产业激励政策受规模、技术、配套等制约,新兴产业的产品成本一般较高,但具有很强的资源环境效益的正外部性。这就要求政府应着重制定有利于调动创新精神的政策法规,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为此建议,系统改进新兴产业支持方式,在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竞争前补供方、发展中补需方和产业化靠市场的发展策略;动态调整竞争前供给侧补贴,避免新兴企业形成补贴依赖症;强化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采购、应用示范、购置补贴等需求侧补贴;深化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传统产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等制度创新,扶持新兴产业依靠市场提高竞争力。

五、切实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突破现有管理体制约束。事实上,新能源上网、生物医药药品审批等已经遇到传统管理体制制约。为此建议,全面梳理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约束,加强产业规划、投融资、税收、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打破部门、地方的分割和利益局限,突破传统产业既得利益集团抵制,改革不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改善新药审批制度和健全医保药品目录,建立新能源汽车准入制度和完善汽车公告制度,实施国产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