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关于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查自评报告

关于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查自评报告 篇1

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20xx年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对市、县两级政府20xx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xx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xxxxx思想,切实履行教育责任,锚定“建学校、招老师、提质量、抓整治、促均衡”五件大事,大力实施“xx好课堂、“xx好老师”“xx好爸妈”等“xx三好”工程,xx教育在全省教育发展格局中显著优化。时任省委书记xxx对xx教育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市教育系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相关改革措施被《xx通讯》《xx改革》宣传推广。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建立党政齐抓的教育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调整完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考维稳服务专班、“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共管、部门协力工作格局。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专题研究“xx五”教育发展规划、“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市主要领导在“六一”、教师节走访慰问调研,实地开展校园安全稳定、考试及疫情防控等工作检查。市委办公室制定《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责任清单》,市委主要领导深入高校为师生上思政课。建立市领导联系包挂大中专院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深入教育一线指导学校防疫。教育改革发展是市领导在年终述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必备内容。

(二)纵深推进党建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展宣讲500余场。完善在徐高校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传承红色基因、师生共绘同心圆”等育人项目,引导学生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全市中小学100%的年级处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成立书记工作室817家,民办中小学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创建省级“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10个,1个学校党组织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双百”计划,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开展“诵经典·习党史”等系列活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成立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五育并举、三全育人项目化。“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9项获省级立项或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秀案例;组织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学科德育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以“深耕红色热土聚力培根铸魂”为题作专题报道;开展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淮海战役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新华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组织“党员爸妈”关爱困境儿童等志愿服务30场,1个项目参加省级评选。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进一步推动“市队校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常态化体育竞赛、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公示制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竞技能力快速提升,少儿体校获评“全国手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xx省高水平单项业余训练点(击剑佩剑)等,学生运动员获省级以上奖牌135枚,输送的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金、银牌。建立全员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全年举办各级展演活动687场,参与率近100%,48个节目参加省级展演,42个节目获得奖项,评选“xx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9所。加强劳动教育。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开设中小学生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征集学校劳动教育优秀案例,打造省级优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

(四)守牢思政课主阵地。深入挖掘学科思政资源,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培训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选拔30名优秀教师组建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组织宣讲57场。开展“学习强国—党史百问·我来答”最佳答案征集活动,推动市属高校选优配齐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落实相关待遇。

(五)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一是健全党委政府教育评价体系。市、县两级均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委全部实体化运作,突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即教育领导、依法治教、教育保障等情况,按照《义务教育评价指南》要求,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综合督导评估指标,实施常规督导。二是完善学校评价体系。从政治思想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履行意识形态、法治建设、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学校领导班子工作责任情况进行考核。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印发《20xx年xx市中小学和中职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意见》,坚持全面考核、突出师德实绩、倾斜乡村原则,降低论文要求。印发《xx市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明确三类人才界定标准、引进方式。贯彻落实《xx省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严格推荐评选标准、程序,突出考察师德师风。四是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试行)》,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克服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职院校深入推进“6S”管理,积极申报“1+X”证书培训试点,构建“学历+技能”双证育人体系。五是落实用人评价体系。印发《关于加快缓解技能人才短缺若干措施的通知》,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破技能人才评价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等条件限制,在生产一线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的职工,可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符合职称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六)全面夯实政策基础。《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x个五年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大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将教育发展规划作为重点规划编制,出台《关于印发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重点任务(20xx-20xx年)的通知》《xx市“xx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部门职责,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教育发展障碍、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提供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xx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保障国家、省政策落实。颁布实施《xx市基础教育促进条例》,为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法律层面保障。

(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97。12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教育经费14。1551亿元,占同级财政性经费的6。19%,全市及各县均超5%的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全市社区教育经费1531。71万元;安排少儿体校教学经费117万元、参训经费189万元;学生资助工作做到“应助尽助”。

(八)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印发《xx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调整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组成人员,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教育督导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明晰、分工协作、履职尽责。规范设置教育督导机构,市县共有专职督导人员共633人,选聘市督学114名,市专家组成员128名。20xx年市本级教育督导经费预算282。2万元,县级政府教育督导经费均在50万元以上,教育督导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四、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九)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出台《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意见》,将幼儿园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市新投入使用公办园34所,公办园达636所,覆盖率达61。6%;普惠性幼儿园1113所,覆盖率达94。8%。新创建省优质幼儿园47所、市优质幼儿园73所,省市优质园覆盖率达90%以上;创建省级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3个,总数达33个,居全省首位。确立4个省、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和18对试点园(校)开展先试先行,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域过程性质量评估与提升机制实践探索,申报结项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三类重大项目,荣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加快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组织1000所幼儿园通过线上平台开展自评估。249个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顺利收官,看护点全部按时清零,形成健康规范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编制《xx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县域推进、统筹部署、分步实施”,力争到20xx年全市60%的县市区达到国家、省评估标准,再通过2-3年努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到国家督导评估标准。加强中小学建设,全市投入使用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201所;投入6。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校舍14。56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5695。14万元,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达标率99。26%。投入4。97亿元,完成68所“两类学校”、194个改善提升项目,有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一)提升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水平。“xx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建高中20所、改扩建37所。20xx年省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我市普通高中建设任务6所,实际完成新改扩建17所,新增校舍22。5万平方米,规模居全省首位,有效解决高中生源激增矛盾。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不低于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70%,并适当向农村初中和城市薄弱初中倾斜。加大优质高中创建力度,全市投入3。7亿元,新创建三星级及以上高中9所,数量占全省新创建总数的一半。新增在编高中教师416人。

(十二)大力实施职业学校扩容提质工程。20xx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新增校舍面积45万平方米,招聘教师560人,新增学位9500个。开展职业院校强基行动,全市所有中职学校均达到省定合格学校标准,建成省现代化(优质特色)学校17所、省现代化实训基地36个、省现代化专业群42个、省智慧校园10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676个、建设校外实训基地694个,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9%,毕业生就业满意率95。3%,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以上。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十三)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以县为主、市域调剂、动态调配、周转使用”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20xx年全市招聘教师7159名,其中编制教师4833名,全市各学段生师比逐年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生师比分别为14。68、16。93、13。83、12。27、16。99,绝大部分县市区生师比达省定要求。启动七年贯通制学前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首批50人录取入学。

(十四)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化教师培训保障,全市安排培训费支出共计15122万元,组织国家、省、市培训项目224个,参训教师10万人次。完善“新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名特优教师-教育家型教师”梯队培养体系,打造“名师工作室”“乡村培育站”“四有”好教师团队等教师发展共同体。全市新增“三师”300人、苏教名家3人、特级教师40人、正高级教师29人、高级教师1000人,数量居全省前列。1140名乡村教师、校长参加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和乡村领军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全员教研能力提升项目,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5人,位列全省第一。

(十五)强化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编印《教师工作文件汇编》,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师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组织教师参加省师德师风及法律法规知识网络竞赛,参赛率95。27%,高出全省平均参赛率近9个百分点,优秀率31。38%,高出全省平均优秀率近14个百分点。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评选褒奖“初心·坚守”最美乡村教师539人、“xx恩师”200人,80个集体、602人受到表彰。印发《xx市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有效遏制在职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同家长搞利益交换”、违规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参加“谢师宴”吃请等突出问题。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十六)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原则,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出台《关于深化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促进教师良性流动,推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xx区、xx区、xx区和xx市发挥区域优势,坚持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为深入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样板。

(十七)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建立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加大对县(市、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专项督导力度,对差额部分及时进行补差。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提高村小、教学点教师的补贴发放水平,对在乡村学校一线教学岗位工作满30年的乡村教师一次性发放奖金1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初定教师编制不少于5个,xx区、经开区、xx区等县区招聘合同制、聘用制幼儿园教师,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增强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带动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十八)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印发《xx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路径,建立教育、财政、人社等20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研制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十条举措,扎实推动工作。二是增加资源供给。坚持“先立后破”,加快义务教育资源供给,20xx年全市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2所,招补义务教育教师5390人,增加学位6。75万个,较好解决了规范后学位供给问题。三是加强规范治理。研制《xx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参考文本》,委派机关干部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理事会成员,派驻党建指导员和责任督学,建立民办学校党支部,推进党组织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已成为民办学校发展“主心骨”。目前,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按要求进行理事会改选、章程修订,17所校名不规范学校完成更名。四是分类施策压降规模。针对各地实际,制定了购买学位、停止招生、减少计划三项压降措施,主城区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控制到5%左右,xx县控制在10%以内,经开区、xx县、xx市、xx区控制在5%以内,占比5%以下的xx县、xx市、xx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只减不增。五是规范“公参民”学校。我市6所“公参民”学校中,xx海门中学附属学校已于20xx年1月底前完成转制,xx县拟于20xx年暑假完成转制,矿大实验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停止招生,其余三所暂时采用政府购买学位方式过渡。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共有134名公办在编教师,已退回公办学校50人,剩余84人将于今年年底前回归公办学校。

(十九)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召开“双减”工作推进会,王剑锋市长亲自进行工作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教育、公安、网信、银保监、市场监管、民政、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常态化议事和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印发“双减”工作周报26期,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深入推进校内提质减负。实施“xx好课堂”工程,聚焦课堂教学,守牢质量提升主阵地。精心做好作业管理,全面落实作业设计“四基”要求,部分地区专门建立作业管理平台,及时发布作业超时预警,统筹各科作业时长与作业总量。在全省率先建设覆盖全市的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构建课后服务“三个一”模式,建立“1+X”综合课程体系,建成一支多元化课后服务教师团队和一批课后服务实践基地。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按“一校一案”要求开展课后服务,为8。4万名贫困学生减免服务费用,全市参与课后服务学生占比96。42%,实现“三个全覆盖”。参与教师5。87万人,参与率90。61%,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1455人。我市做法被《xx通讯》《xx改革》刊发报道,少华街小学《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入选省教育厅首批典型案例。三是全面推进校外机构治理。制定《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十条措施”》,印发规范培训机构合同样本,建立机构违法广告的治理和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开展“双随机”检查。做好分类审批登记、资金监管、稳控等工作,全市792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注销413家、转型374家、在营业2家、暂停营业3家,机构压减率全省第二,未出现“暴雷”“跑路”和大规模集访等问题。

(二十)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一是家校协同育人。建立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打造“xx好爸妈”大课堂,上线80余节本地课程,注册人数突破100万,家长对课程满意度达92。24%;举行首批“xx好爸妈”颁证仪式,实行家长“持证上岗”。11个“家校协同育人研究项目”课题被教育部课程中心正式立项。二是加强中小学身心健康管理。印发《xx市中小学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工作安排》,细化工作举措。2所学校获评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23节课在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62篇心育论文在省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104个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在省心理学会评比中获奖,占全省奖项的46%,41个精品校园心理剧获得省级奖项,居全省前列。建立常态化体育竞赛、体质监测、视力监测公示报告制度,20xx年抽检肥胖率19。97%、近视率增幅放缓,降幅位列全省第二,受省教育厅表彰。开展标准化卫生室(保健室)创建,校医或保健老师配备率达91。6%、标准化卫生室达标率60%以上。三是实施硬件设施提升工程。印发《关于推进省教育厅民生实事项目改造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的通知》,坚持月调研、季通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灯光改造工作于20xx年全部完成。

(二十一)规范义务教育招生。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规范流程确保步调一致。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全部实行电脑派位招生,实行均衡分班。强化控辍机制,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权益。

(二十二)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持续强化校园安全,聚焦消防、实验室及危化品、校车与交通、建筑与设施设备等安全重点领域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800余处,教育系统被市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优秀单位”。全年未发生规模较大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深入推进重复信访治理专项工作,提前完成交办的国治、省治信访事项,化解率100%,无信访恶性事件。

七、认真落实上年反馈问题整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xx年省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时任市长xx亲自批示,要求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逐条逐项解剖分析,研究细化落实整改措施。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20xx年省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反馈意见整改责任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通过一年努力,大部分问题的解决取得成效。对财政投入、资源供给、师资配备、超标准班额等短期化解难度较大问题,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

八、存在问题

(一)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年来,xx市在财政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但由于xx教育体量大、底子薄,教育投入总量高、生均低,市区高、县区低的局面依然存在。

(二)教育资源供给仍然不足。“xx五”期间,全市学龄人口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学前教育维持在35万人,小学维持在80万人,初中20xx年达到峰值49。2万人,普通高中20xx年达到峰值29万人,教育增量需求巨大和存量资源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按照规划,“xx五”期间,全市将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43所、改扩建167所,学校建设压力巨大。

(三)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学段间、学科间配备不均衡,名特优教师数量偏少,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师学历达标率离省定标准还有距离,农村地区音体美教师缺口较大。按照规划,20xx至20xx年全市每年招聘中小学教师7000人,20xx至20xx年每年招聘教师5000人。

我市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认真落实《xx市“xx五”教育发展规划》,稳步实施“三步走”计划,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20xx年,确保“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等任务平稳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攀升;20xx年,补齐教育资源供给短板,形成平稳的资源退补机制;20xx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学在xx”教育品牌产生积极影响,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

关于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查自评报告 篇2

xx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xxx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把切实履行政府教育职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市委书记xxx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育事业发展,多次赴学校调研指导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xxx多次召开会议审议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文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始终坚持具体抓、抓具体,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20xx年以来,市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聚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补齐短板,持续用力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市委领导下,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持续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上讲台”制度化、常态化,20xx年以来市领导进高校“上讲台”19人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稳妥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双一流”建设,加快构建思政工作体系,全市高校辅导员配备较20xx年增长16。9%,创建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4个。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2、全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科学编制《xx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xx—20xx年)》及6个专项规划。全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公办高中、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完善学前教育收费项目,各阶段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均做到“只增不减”。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805亿元,较20xx年增长6。1%,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较20xx年增加1。14个百分点。

3、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工作。将加快民族教育发展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实施体育固本行动,全覆盖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扎实推进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近视防控工作,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列入20xx年我市重要民生实事,纳入对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指标。

4、统筹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持续深入落实“双减”,全覆盖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学生参与率达98%;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9。61%。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将科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改革纳入市政府年度督查激励项目。持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48所“公参民”学校“公”“民”平稳脱钩,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万个,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降至3。32%。全面加强教材建设与监管,对全市大中小学校地方课程教材使用工作开展3次审读排查,重点对教材教辅及校园读物的内容和插图进行了全面排查。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累计开展33。3万人次普通话水平测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0个,立项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4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6个,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42余万人次。加快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清华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11个市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举办各类就业双选活动2。5余万场,累计提供岗位数量220余万人次,发放求职创业补贴4000余万元。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启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xx试点工作。

5、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师德师风,组织“时代楷模”王xx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3场,1名教师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实行综合统筹,对班主任岗位津贴、延时服务补助等绩效实行追加单列。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涉及教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压减率达59。2%,清理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253人。认真落实教师职称改革要求,对乡村学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不作限制,高校自主评审教授、副教授通过率分别达53。4%、56。1%。细化教师评价标准,推动分类评价,有序推进教师评价改革。

6、全力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建成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学生基础数据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出台19条支持措施,3所县域普通高中与部属高校签订托管帮扶协议。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实施“双高”“双优”领航计划,将技工院校招生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20xx年向具备招生资格的31所技工院校下达招生计划3。62万个。

7、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纵向联动和部门、学校横向联动的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实现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含教学点)配备专职保安、设置护学岗、封闭化管理、一键式报警设备(视频监控)安装并联网等全面达标。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搭建信息化平台防范校园欺凌,依法治理“校闹”,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

8、大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建立完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督查和问责,学生实习满意率超过93%。出台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勤工助学工作指引,进一步强化来华留学生规范管理。切实加强教育收费管理,优化教育收费政策,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开展中小学违规招生收费问题专项治理。

(二)主要成效。

1、教育整体质量得到新提升。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4。45%,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3。15%,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1。01%。全市义务教育毛入学率100%、巩固率95。67%,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86%,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超过8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61%。

2、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国务院“双减”工作专报刊发我市“双减”工作经验,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我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获全国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xx区、xx市人民小学劳动教育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xx市医药卫生学校、xxxx中学入选全国xx班xx班典型案例。xx人文科技学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高校”。

3、教育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中职、高职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到86%。我市高等教育进入ESI排名前1%学科达50个,其中医学类16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市总成绩和金牌数位居全国第四。我市高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排名全国第九。xx大学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6。16万名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绝对数增加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还有短板。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发展依然不够平衡;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教育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

(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相对不足,本科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数量偏少,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等教育与我市产业结构布局的契合度还需增强,行业产业紧缺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在校生比例需进一步提高。

(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还有待提升。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在经费保障、师资力量、实习实训条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部分学校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匹配不够紧密,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的数量还不够多、质量还不够高。

(四)“双减”工作需持续强化。校内提质减负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少数学校“五项管理”坚持不够到位、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有的区县校外培训监管力量不足、能力不强,还存在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况。

(五)教育评价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实绩评价体系、社会选人用人科学机制等尚未全面建立;改革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系统热、有关部门冷”的现象;改革成果还不够突出,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总结复制推广还不够。

(六)教材监管工作还需加强。教材建设有关制度出台不够及时,部门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少数高校党委教材工作主体责任还未落实落细;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编制及幼儿园、中职学校教材选用等的监管还不够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进一步压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强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发展投入,将消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纳入区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效机制,调整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区域、城乡、校际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配置,推进“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以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为抓手,统筹编制管理,优化岗位结构,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二)大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壮大优化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形成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对标“双一流”“双高计划”“双万计划”等国家重点建设计划,切实加大投入,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院校和优势学科专业,构建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优质高职、中职学校发展,力争更多符合条件的高职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细落实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采取校企联合办专业、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指导,督促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实习任务安排、实习协议签订等行为。

(四)持续推进“双减”工作。持之以恒抓好校内提质减负,抓好课堂教育教学,创新作业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落实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严肃查处隐形变异的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严厉打击“卷钱跑路”“恶意破产”的机构和人员,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加强“双减”政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双减”舆论氛围。

(五)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落实协同推进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改革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推动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

(六)切实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严格教材编写审核,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建立健全全流程审核把关机制,拧紧教材进入学校课堂、学生书包的“安全阀”。建立教材常态化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教材重大舆情处置、教材领域违法违纪行为追责和问责机制,对大中小学教材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