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说课稿 篇1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齐威王即位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齐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个叫淳于髡的谋士,就去拜见齐威王,说王宫里飞来一只鸟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齐王一听就明白了,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后,齐威王开始整理朝政,齐国很快就强大起来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有关齐威王纳谏的,只是这次进谏的人是谁?

生:齐答邹忌。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来讲一讲邹忌与齐威王的这个故事,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邹忌问他的妻、妾和客,自己有没有徐公美,他们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直到邹忌见到徐公发现自己并没有徐公美。邹忌晚上躺在床上,就想到他们是因为偏爱、畏惧和有求于他才认为他比徐公美的。邹忌于是就向齐威王进谏,说齐王也受到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地蒙蔽。齐王接受了他的劝谏,齐国就强大起来了。

师:这位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讲出来了。能不能再简略一些呢,用两三句话来讲。

生:邹忌没有徐公美,但他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齐威王,说齐威王也受到了蒙蔽。齐威王听后,就改善了朝政。

师:你地概括比刚刚一位同学简洁多了。我们请同学就用一句话交代故事的起因。

生:邹忌从别人一直蒙蔽他,悟出道理向齐王进谏。

师: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道理,以此向齐王进谏。结果就是齐王接受了他的进谏,并使齐国强大起来。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浓缩为一句话,把一个故事变为一句话。

生:邹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进谏齐威王,齐王接受了他的规劝。

师:其实课文题目正概括了全文的意思,我们再一起翻译一遍。

师:邹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就是题目中的哪一个字?

生齐:讽。

师:讽的意思是什么?

生齐:用比喻、暗示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师:课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环环相扣。也为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邹忌与齐王。

师:在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一个关键字,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邹忌的人物形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节。

生:自由朗读。

生:我觉得是“暮寝而思之”的“思”。因为他能从生活中的事情来加以思考,他是个很善于思考的人。

师:你也很善于思考,一下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字。请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继续找一找哪些字词体现了邹忌的“思”呢?

生:“孰视之”,“孰”意思是“仔细的”,仔细地看徐公,邹忌在观察和思考。

生:“窥镜而自视”中的“窥镜”,照镜子也体现邹忌的思考。

师:文章开始部分也出现“窥镜”,两次“窥镜”有区别吗?

生:有区别。第一次只是单纯地照镜子,而后面照是因为妻、妾、客地回答后。

生:第二次照是拿徐公的样子和自己的样子进行比较后的一种思考。

生:邹忌第一次“窥镜”还是相信自己美的,第二次则不够相信了,觉得自己没有徐公美。

师:第二次的“窥镜”,我们看到邹忌已经在有所思考,有所怀疑了。我们找到两处对邹忌的动作描写,从行为中看到他的思考,还有什么可以体现吗?

生:还可以从语言中。

生:“而复问其妾曰”也可看出,他已经问了妻子,再问妾,也就是他对妻子的答案抱着怀疑的心态。

生:邹忌还进一步问了客,吾与徐公孰美?

师:我们把邹忌问的语言都找出来。

生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还有吾与徐公孰美?

师:一起翻译三句话的意思。

生: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我和徐公比,哪一个美?

我和徐公比,哪一个美?

师:我们发现三问意思表达的几乎一样,但问法上有区别吗?

生:三句话的语气有区别,越来越不自信。

生:他越来越想别人回答他。情感越来越强烈。

师:能从文言字词来观察一下吗?

生:问妻时用“我”,问妾和客用的是“吾”。“我”更亲切点,邹忌和妻子更亲切些,“吾”显得有距离些。

师:对象不同,邹忌问的也不同。从句式上,还有不同吗?

生:“孰与”的位置。

师:从语气上来体会下,哪一个更平淡?

生:应是第三问,问客人。

师:我们一起区别了三问,寻找了相同句子中的细微区别。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生:还有三答。

师:我们把三答的句子找出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师:这三个句子又有什么区别?

生:妻、妾的句子都是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表达对邹忌的赞美。而客时陈述句,语气相对比较平淡。

生:妻子比妾的还多了一句“君美甚”,是倒装句,比妾的赞美来的更强烈些。

师:是的,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邹忌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他善于思考。还有吗?

生:还有心理描写。“暮寝而思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师:这个句子中,我们要注意“美”的意思,怎么解释?

生:以……为美,认为……美丽,是个意动用法。

师:这是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思考的结果。他仅仅想到这些吗?

生:他还会由此而联想到一个国家,他自己会由小而放大,想到国家也是这样。

生:还会想到我受到蒙蔽了,那齐王受到的蒙蔽肯定更严重。

师: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很多人也许就一笑了之,但邹忌却对此有思考、有反思。于是邹忌就带着自己的思考结果入朝拜见齐威王,曰:“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这样进谏可以吗?比较课文,可以吗?

生:如果直接向齐威王进谏,可能不会被接受。

生:相比课文不够委婉、含蓄,也许齐威王听后会生气,责罚邹忌。

生:没有前面的原因、铺垫,就没有说服力,齐威王也不会被打动。

生:邹忌先讲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言辞相当恳切,尤其可以体现在“诚”上。

师:邹忌委婉含蓄地进谏齐威王,是因为自己和齐威王间有类似。两者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生:邹忌的妻对应了“宫妇左右”,妾对应了“朝廷之臣”,客对应了“四境之内”。

生:邹忌自己受蒙蔽对应到“王之蔽甚矣”。

师:两者之间有相似点,由此及彼,这就是类比推理的方法,邹忌由自己推到齐威王也深受蒙蔽,从而让齐威王纳谏。我们一起把第二小节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第二节

师:我们通过一个“思”字,一起来体会了邹忌是善于思考、善于进谏的贤臣形象。

师:文章又通过哪一个字来表现齐王的人物形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三、四节。

生:我觉得是“蔽”,因为先前受到了蒙蔽。

师:能否试着在前面加一个字?倒也可以体现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生:除弊。

师:很好,齐王除弊。还有哪个字更好呢?

生:善。

师:这个字简明扼要却意蕴丰富,你能读出这个“善”的言外之意吗?

生:“善”字体现了齐王听从了邹忌的意见,对他的认可。

生:齐王觉得邹忌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生:还会根据邹忌说的在行动上来具体做一点改善。

师:“令初下”,齐王下了什么样的命令?不看书,能说出来吗?

生:当面指责的,受到上赏;通过呈上公文劝谏的,受到中赏;能在公共场合议论的,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

师:这里有几个文言字词需要我们注意它们的含义。“谤”和“讥”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生:“谤”是指责别人的过错,“讥”是讽刺。

师:哪个字作使动?

生:闻。解释为“使……听到”。

师:这三赏的根据是什么呢?

生:谏的力度、方式。

师:不仅如此,还有进谏人的勇气的不同。勇气大小,决定了受到奖赏的等级就不同。以此齐威王做到了广开言路,是善于倾听,善于践行的明君。

师:有这样的贤臣和明君,就能怎么样了?

生:就能使国家强大了。

师:这就是文章结尾的句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起再翻一遍。

生: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了。

师:课开始时我们一起听了一个故事,淳于髡向齐王进谏,齐王也采纳了他的意见。淳于髡与邹忌进谏的方式有区别吗?

生:淳于髡是以物来点醒齐威王,邹忌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委婉地劝谏。

师:的确历史上有敢于进谏和善于进谏的贤臣,如邹忌和淳于髡,但是也有很多进谏难、纳谏难的事例,大家课后可以搜集这些事例,相互间进行交流。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说课稿 篇2

一、导入,走近文本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战国时候,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千古传诵的历史散文,也是有关齐威王纳谏的,那么这一次纳谏和谁有关系呢?

生:邹忌。

师:对,文章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选自《战国策》。(板书课题及《战国策》)

二、朗读,感知

师: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就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读,我们在听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注出在字音和节奏方面同这位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吗?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无人举手)。

师:大家希望谁来读?

生:(推荐三人,每人读一段)。

师:我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吧,或者说一说你在朗读时,处理某一处字音或节奏方面与他们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生1:“燕”国,应读“燕”(yān)。

师:对呀,你听得很仔细。“齐、楚、燕、韩、赵、魏、秦”,古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发现很重要。除此之外,这个字在作“姓”的时候,它还读“燕yān”呢!

生2:在读第一段的时候,我和他的语气不一样。

师:你已经在揣摹人物的语气了,看来你预习得很深入。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生摇头,表示没有)。

师: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今齐地方千里”怎么读?

生1:今齐地方/千里。

生2:(犹豫地)今齐/地方千里。

生3:今/齐地方千里(意识到不正确,但不知该怎样读)

师:老师想告诉大家,在现代汉语当中,我们多用双音节词,而在古汉语中,古人们大多喜欢用单音节的词。你觉得古汉语中“地/方(fāng)”同我们现代汉语的“地方(fang)”一个意思吗?

生3:(恍然大悟地),不一样。在文中“地”应该是“土地”,“方”应该是“方圆”。

师:真好,那么这个句子我们应该怎样停顿呢?

生3:今齐地/方千里。

师:你给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吧。

生3: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师:很好,大家通过自己的预习,把课文读得如此流畅,老师已经感觉到同学们对文言文非同一般的解读兴趣和解读能力了。我们再一齐朗读一遍课文,相信大家能够读得更正确、更流畅,好不好?

(师生齐读课文)

师:你在结合小注理解文意的时候,有没有没弄明白的地方?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商量商量。

生1:“王之蔽甚矣”是什么意思?

生2: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很好。

生3:“谤讥”是什么意思?

生4:小注告诉我们这个词在这里是“讨论”的意思。

师:对,没有贬意。

生5:“吾妻之美我者”中“之”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给他说一说?

生:(摇头)

师: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6: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师:是这样吧?很正确,大家觉得“之”有实际意义吗?

生:(齐)没有。

师:那为什么还用它呢?

生:(思考地)

师:我们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生:(齐读)吾妻/之美我者。

师:我们把“之”字去掉再读一读。

生:(齐)吾妻/美我者。

师:有什么变化吗?

生7:不加“之”读起来感觉很生硬

师:对呀,加上“之”我们读起来就感觉很舒缓。古人常常用这个“之”字来舒缓句子的语气,我们学过的《满井游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生8: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师:很好,另外,老师还觉得,加上“之”,它也强调了句中的“美”字,你再读一读,感觉一下是不是?

生:(读)“吾妻之美我者”(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原来,没有意义的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呢!这样的词在我们理解文意的时候怎么办呢?

生9:只体会作用,翻译时可以把它删掉。

师:真好!刚才我听到大家把“美”理解为“以……为美”,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男):“以……为美丽”

师:我们说你(指男生)很“美丽”,可以吗?

生:不行

生10:漂亮。(忽又觉得也不对)

师:那该是什么呢?

生11:俊美。

师:太好了!这关系到古今词义的差别吧?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应学会试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它找一个合适的、合理的词语来替换。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1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是什么意思?

师:它是方位词吗?

生13:不是。“宫妇”小注解释说是“宫里的妃子”,那么“左右”我觉得应该是大王旁边的大臣。

师:你很会思考,是“旁边”的意思。这里古人根据自己的习惯,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我们理解为“国君旁边的近臣”。我们现在还用“左右”表达这样的意思吗?举个例子吧。

生:(思考)

师:比如说吧:这只小狗跟他很亲近,始终不离他的左右。

生:(恍然大悟地)对。

师:(亲切地)看来,有许多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一直焕发着它的生命力呢!我们要注意文言知识的点滴积累,当我们的积累越来越丰厚的时候,就能更正确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更进一步地走进古人深邃的思想了。

三、品读,感悟:

师:我们已经读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文章讲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都说他很美,他却不这么认为,他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让齐王不要像他那样受蒙蔽,齐王就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国因此战胜了其他的国家。

师:你读得很明白,讲述得很完整。谁有不一样的表达吗?

生2:文章写了邹忌用自身的经历同齐王的处境相比,告诉齐王应该纳谏除蔽,齐王就接受了邹忌的进谏。

师:真好!多简洁的表达啊!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了,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1:邹忌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接受批评。

生2: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齐王接受批评意见。

师:哪一种理解更好?

生:第二种。

师:很好,那么,“讽”的意思就是:“委婉地规劝”,“谏”指“批评意见”。

我们再来读课文,你有没有发现,文章在行文方式上以什么为主?

生:(思索地)对话。

师:对。文章是以描写人物对话见长的,那么,文章写了邹忌同家人的几次对话?

生:(齐)三次。

师:是呀,邹忌有“三问”,妻、妾、客共有“三答”(板书:三问、三答),请你在文中标注出这“三问”、“三答”。我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大家板书出来。

(生读并标注)

生1:(板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生2:(板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师:大家看着黑板读一读这“三问”、“三答”,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3:邹忌的“三问”问法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师:都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3: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俊美。

师:很好,那他的问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3:问妻子用“我”,问妾和客用“吾”。

师:据我所知,“我”和“吾”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不统一成一个字呢?

生4:我觉得他与妻子说话,显得很亲昵,所以用“我”,他与妾的关系同他与妻的关系不一样,所以应该严肃些,用“吾”就显得比较严肃。

生5:他家来的客人也不像他与妻那样亲近,关系一般,所以用“吾”也比较合适。

师:原来,古人用字有着这样的奥妙啊!

生6:“孰”的位置不一样。

师:说一说吧。

生6:“吾孰与徐公美”,把“吾与孰”并列,我感觉他想知道谁美的心情非常强烈。而问客人的时候,就不能表现得这样强烈,应该委婉一些,就把“孰”放后面了。

师:老师太喜欢你这样很有见地的思考了!大家再读一读这“三问”,琢磨一下,是不是这样?(生自由地读)

师:原来,一个字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会使整个句子表达情感的程度发生变化,这是多重要的发现啊!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1:妻比妾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

师:那就有什么不同吗?

生2:妻和妾的回答都用了反问句,都表示了一种肯定的、不用怀疑的口气,但妻的回答更肯定些。

师:怎么就更肯定了呢?

生2:“君美甚”就是说“您美极了”,就显得更肯定。

师:我们把“甚”放在“美”的前面试一试,会有什么变化?

生3:“君甚美”就显得平淡一些了,不如“君美甚”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地赞美。

师:是呀,在妻子的心里,他的夫君是谁也比不上的。“君美甚”三个字让我们感觉到了妻的热情洋溢,那种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古人用字多巧妙啊,那么,妾为什么不也说“君美甚”呢?

生4:妾的地位跟妻的地位不一样,她不敢那样说。

生5:妾觉得自己地位卑微,对邹忌以及妻有一种胆怯、畏惧的心理,所以她不敢像妻那样亲昵地表达出来。

师:老师很欣赏这样一种智慧的解读。还有谁想说吗?

生6:客人的回答没用“君美甚“,也没用反问语气,让我们觉得很平淡,但毕竟也是一种赞美。

师:真好,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语言的魅力了吧?这个时候,我们也就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声音传达出这些看似相似,其实却有相当大不同的语句了。那就试着用声音传达一下吧。我们可以四个同学为一组,一位作邹忌,其他三位同学分别作妻、妾、客,听一听有什么不同。

(生分组练习,兴趣盎然)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到前面来。

(生四人分角色演读,声情并茂)

师:谁愿意给他们作一下点评?

生1:我认为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四个人各自的身份。

生2:由于每个人的心理不一样,所以语气、语速也不一样。

生3:有一个同学还加上了表情,显得很生动。

师:精彩的演读、恰当的点评,让我觉得大家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致。

邹忌听了夸赞后,是不是心里就美滋滋的了?他是怎么想的呢?

生:(齐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师:于是,邹忌进行了三……

生:(齐)三思。

师:对,三思。(板书“三思”)你现在就是邹忌,你会怎样想呢?

生:(小声讨论)

师:谁能到前面来想一想?(没人举手)

大家希望谁来?(异口同声指名一男生)

好,请你来。

生1:(到台前作思想状)我的妻子认为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2:我觉得他应该想到,也就是得到一个结论,想到自己受蒙蔽了。

师:你太会想了,这才是邹忌呢!是呀,邹忌由妻、妾、客的赞美意识到自己受蒙蔽了(板书:悟己之蔽)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摇头)

师:(面向台上的那位同学),你还在这儿想呢,你又想了些什么呢?

生:大王也像我一样受蒙蔽了吧?我明天要去给大王进谏。

师:真好!你现在是真正的邹忌了。(生掌声响起)

对于一件生活小事,很多人也许就一笑了之了,但邹忌却抓住这样一件小事,完成了一次极为漂亮的进谏。邹忌是怎样给威王进谏的呢?

生:(自由地读)于是入朝见威王……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邹忌把自己的例子告诉威王,并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

师:是呀,这样,邹忌与威王进行了三……

生:(齐)三比。

师:(板书“三比”),通过“三比”,比出什么来了呢?

生:王之蔽甚矣。

师:由“三思”到“三比”,由“悟己之蔽”到“推王之蔽”。(板书:推王之蔽)

如果你是威王,你会接受邹忌的进谏吗?

生1:会。因为邹忌由他自己家庭的小事想到了国家大事,他这样关心国家,我会接受他的进谏。

师:是呀,谁能拒绝一位爱国之人的进谏呢?这位同学谈到邹忌用了一种很好的进谏的方法,那就是“类比说理”,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

生2:我也会,因为邹忌没有直接给威王进谏,他很含蓄,我会很高兴地接受。

师:你的意思是说邹忌用了委婉的进谏的方式。真好!

那么,威王是不是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呢?

生:(齐)是!

师:何以见得?

生:(齐)王曰:“善!”

师:(重复)王曰

生:(声音渐高)“善!”

师:(板书“善!”),味道还不足,王曰

生:(齐,酣畅淋漓地)“善!”

师:“善”是什么意思?

生:(齐)好!

师:大王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我们从这一个字可以读出什么呢?

生1:大王认为邹忌说得很对,很好!

生2:大王觉得有这样的贤君提出这么好的意见,他很惊喜。

生3:大王觉得自己是一国之君,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只用一个“善”字表达他的思想。

生4:从这一个“善”字,我们可以读出大王纳谏的决心。

生:大王是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吧!”

师:是呀,每一个汉字独一无二的形象都饱含了古人多么丰富的思想。于是,邹忌进谏成功,虚怀若谷的威王为了更好地纳谏,实施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那就是三……

生:(齐)三赏。

师:对(板书:三赏)。于是群臣进谏。结果如何呢?

生:(齐)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师:如果我们再用“三”来总结的话,那应该是……

生:三变。

师:(板书:三变),威王纳谏最终效果巨大啊,文中怎么说的呢?

生:(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师:还有吗?

生:(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师:正是因为有了邹忌这样的贤臣,也正因为威王的善于纳谏,齐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

至此,我们不仅读懂了邹忌进谏的全过程,还领略了古代谋臣策士高超的说话艺术与睿智,见识了古代贤君的大度。

四、总结,拓展文本

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生1:作为君王要善于纳谏。

生2:给别人提意见要像邹忌一样委婉。

师:是的,“良药”不一定非要“苦口”才利于病呀!那么,“忠言”也不一定非(师生齐)“逆耳”才“利于行”。

生3:谋士进谏不仅要有胆量,还要有智慧,否则会被砍头。

师:是呀,历史上因进谏不当而被杀的有不少呢!比干不是被挖心了吗?

生4:说话讲究技巧是很重要的。

生5: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出于好意或有目的的夸赞,也不要因别人的恶意批评而沮丧生气。

师:你有了更独到的见解,真好!

除了大家说到的,老师还以为文章“三叠排比”的语言和结构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散文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战胜其他的诸侯国,各国国君都很重视治国的策略,《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军事、外交、政治及谋士献策和主张的。所以,类似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战国策》里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读一读其中的《触龙说赵太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说课稿 篇3

一、第一步骤:讲

师: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题中的“讽”字和“纳”字课下都有注释,那这个“谏”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1:讽谏,规劝。

师:“讽”是“讽谏,规劝”的意思,难道这个“谏”和“讽”是一个意思吗?再好好想一想。请坐。

生2:谏言,指批评意见。

师:对!显然这个“谏”字是名词,在这里做“纳”的宾语嘛,形成了动宾结构。那全句该怎么翻译呢?

生3:邹忌规劝齐威王接受批评意见。

(以上为“解题导入”)

师:非常好!这篇文言文比较长,所以,这堂课我们只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习之前,老师先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看课文默读。(老师读完。学生掌声。)

师:这第一自然段讲的什么意思呢?老师把它划分为了三小节,现在每个人都参照大屏幕上老师给你们提供的详细的注释,在练习本上翻译每一小节。注意,翻译要遵循三原则:信,即忠实原作;达,充分表达作者原意;雅,译文要优美。另外,请两个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分别翻译一下每一小节底下划横线的两句话。(学生翻译完毕,老师重点讲解,并和学生共同检查点评6个学生在黑板上翻译的情况。此处略。)

第一小节投影内容: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注释: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有余:尺,度量衡单位。战国时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有,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通“又”。余,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而形貌昳丽:而,并列连词。形,形体。貌,容貌。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朝,早晨。服,穿戴,名词动用。衣,衣服。冠,帽子。

窥镜: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引申为“观察”。窥镜,照镜子。

谓其妻曰:谓,告诉,对……说。其,代词,他的。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疑问代词。孰与,与……比,哪一个……怎么样?美,美丽。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丽?

君美甚: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甚,副词。很,非常。倒装句,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何,疑问代词,怎么。及,如,比得上。

(板书:比较句,倒装句)

第二小节投影内容:

原文: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注释:

齐国之美丽者也:之,的。……者也,判断句式。

忌不自信:倒装句。忌不信自。

复问:复,又。

妾:旧社会男子在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俗称小老婆,或二房三房等。

旦日:第二天。(书上注释有误,应为“白天”。)

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邹忌”和宾语“客人”。

问之客曰: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板书:省略句)

第三小节投影内容:

原文: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注释:

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周详。视,看;比较。之,代词,指徐公。

以为:认为。

窥镜而自视:而,相承连词。

又弗如远甚:又,更。弗如,不如。远,差别成度大。甚,厉害,严重。省略句。倒装句。

暮寝而思之:暮,日落的时候,这里指晚上。寝,睡觉。而,顺承连词。思,想,思考。之,代词,代指白天发生的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的,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也,判断句。美,意动用法,以我为美,认为我美。私,形容词动用,偏爱。

畏我也:畏,怕。

欲有求于我也:状语后置,于我有求。欲,想要。于,向。

(板书:意动句)

师:现在,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本段课文所涉及到的文言文知识。(老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最后形成一个“知识结构”)

幻灯片:本段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八尺有余:有通“又”2。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字

1、修。古(长,身高);今(改正);2。私。古(偏爱);今(自私);

3、服。古(穿戴);今(衣服)。

三、多义词

1、孰:①我孰(谁)与城北徐公美;②孰(仔细,周详)视之。

2、美:①吾妻之美(以……为美)我者,私我也;②徐公不若君之美(美丽,漂亮)也

3、之:①齐国之(的)美丽者也;②孰视之(代词,他。指徐公)

③吾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美我者。

四、词类活用

1、朝服(穿戴,名词动用)衣冠;2。吾妻之美(认为我美,意动用法)我者;

3、私(偏爱,形容词动用)我者。本段文言文知识积累

五、特殊句式

1、比较句。孰与,与……比,哪一个……怎么样?)

2、判断句。……者也;……者,……也。

3、倒装句。①有求于我(于我有求)。②君美甚(君甚美)。

③忌不自信(忌不信自)。④又弗如远甚(远甚弗如)

4、省略句。①与坐谈(省略了主语“邹忌”和宾语“客人”)

②又弗如远甚(省略了宾语“徐公”)

二、第二步骤:读

师:现在,同学都知道这段文字的意思了,但要真正知道这些文字里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好好品读一番课文,才会有所感悟。谁来毛遂自荐,读一读?好,你来!(生4读完)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正确很流畅,但是,好像还缺乏点色彩。大家说,朗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生齐答:有感情!

师:好!谁来再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生5读完)

师:不错,有感情了。但好像感情还不充沛,还不到位。听老师读一读。(老师读完,掌声四起)好,大家齐读一下。

师:下一环节,我们重点品读三句话。就是邹忌“妻”“妾”“客”回答邹忌这三句话。先读邹忌“妻”回答邹忌这句话:“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谁来?好,你来!(生6读完,毫无感情)

师:这一句应该读出邹忌妻子对邹忌的什么感情呢?

生6:偏爱。

师:对啊!那你再读读,读出“偏爱”的味道来!

师:有点意思,有点味道了,但还不足,谁来挑战她,读一读?好,你来!

师:好多了。我们讨论一下,要读出邹忌妻子对邹忌的“偏爱”之情,这句话应该重读那些地方呢?应该强调那些词汇呢?对啊!应该重读“甚”和“何能”,为什么?哦,“甚”是他妻子直抒胸臆,强调老公“特别”俊美,当然要重读啦。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反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那表示反问的疑问代词“何能”当然也该重读了!好,你再试试。(生6又读,获得掌声)

(板书:妻子偏爱)

师:那读邹忌“妾”的答话要读出什么感情色彩呢?对啊!要读出那种“胆怯”来,所以,要读的赞美之声有点勉强的味道来。谁来读读?好,你读!(生7读得像模像样)非常棒!

(板书:小妾胆怯)

师:我们从字面上比较一下,邹忌的“妻”“妾”回答邹忌的两句话有什么异同?

生8:邹忌的“妻”“妾”回答邹忌的两句话相同的是都有“徐公何能及君也?”这个反问句,不同的是,邹忌的“妻”回答邹忌的话多了三个字“君美甚”。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你能说说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8:说明邹忌的“妻”比邹忌的“妾”对邹忌感情更深。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上课很会动脑筋,老师欣赏你!那你再按这样的理解分别读一下这两句话,注意区分她们俩人的情感色彩的异同。(这里用了“比较朗读”法。生8读的很精彩,博得了一阵掌声)

师:那客人的话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色彩呢?

生9:因为客人有求于邹忌,所以客人不得不谄媚邹忌,说违心的话,因此要读出客人那种阿谀奉承的味道来。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试着读一读。嗯,是读出了客人那种违心和巴结的味道!大家掌声鼓励一下他!

(板书:客人奉承)

师:下面,我们叫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课文。(学生群情激昂,十分踊跃。此处略)

三、第三步骤:探

[教学实录 篇3

师:邹忌“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究竟“思”到了什么呢?

生10:邹忌觉得他们都在骗他。

师:很有道理。还有呢?

生11:邹忌被蒙了!

师:有思想!不错!还有呢?

生12:我觉得邹忌应该觉得让人说真话真难。

(板书:说真话真难)

师:你们几位同学都很有思想,你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邹忌的思索应该还有很多,但最终他想到的是什么,我们下一节课学习了后面的内容自然就知道了。

师:请给这一段起个小标题。谁来?(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我提示大家,第一,标题一定要简洁,第二标题要切中内容。

生13:邹忌与徐公比美。

师:好不好?

生齐答:好!

四、第四步骤:默

[教学实录 篇3

师:请同学们背诵默写这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