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感悟 篇1
一要目标明确:英语课两周为一个单元,平时授课我以两个星期为单位,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优化作业布置。
二要任务具体
1、以单元为单位备课,遵循序渐进原则制成作业单,本单元作业有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学生一目了然,优秀的同学会自己统筹安排作业时间。在这一环节尽量避免在不跟学生商量的前提下突击布置作业,以降低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
2、作业要分层,基础性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例如单元单词听写正确率要在90%以上。提高性作业中等以上学生必须完成。例如长课文背诵人数要达到50%。挑战性作业完成的同学给予精神鼓励。
三要执行有力
1、制作作业完成表,利用早读时间检查作业,表格打钩,让未完成作业的同学不能浑水摸鱼。
2、面批面改。利用延时课,走到学生面前改作业,学生有面对面的压力,一般不敢懈怠。
总而言之:目标明确,循序渐进,不同学力的学生知道本单元应该掌握什么;任务具体,任务分层,不同学力的学生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执行有力,直面压力,不同学力的学生知道完不成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业会面对什么。
减负增效感悟 篇2
“减负”是每年固定的话题,从去年开始,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减负”又火了一把,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逐渐关停学科类培训等。其实我认为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当思考一个问题:教师该如何做才能给学生减“负”?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增效”,不是随便把“负”减掉就能“增效”的。从数学教师的角度而言,又该如何“减负增效”?以下是我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思考。
一、“慢”课堂
1、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
教初中数学,听起来似乎是个“简单活”。诚然,简单地教知识并不困难,但要教知识背后的思维与逻辑,却考验着一个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力。“就像煮粽子一样,如果第一回没有煮熟,后面再怎么煮也很难熟透”。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各种数学学习错误,基本都可以向前追溯,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学生如果能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结构体系,灵活提取和迁移应用,遇到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会主动应用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会找寻有联系的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会被慢慢培养起来,也便能“纲举而目张”。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增“终身发展”之效。
2、小步走、小转弯、小坡度新授课
起点型核心知识“看起来很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起来并不容易。往往越简单的内容,越难以讲深刻、讲透彻。
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这一起点型核心知识为例,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讲清楚?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规则看似清楚明了,用不了一节课时间就能解决,但缺少价值引领,缺少过程体验,就如同喂了孩子一顿“夹生饭”。因此在上课时我让学生以某个学生为例说说该学生在什么位置。比如,他在“第四组第三个”“第三横排第四个”“第四竖排倒数第四个”……说着说着,学生感觉到会产生混淆、需要统一说法。其实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为了方便交流,需要“制定规则”,进而引导学生将所说的“排”“组”等统一成数学语言“列”“行”,在学生表达某某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之后,又启发学生进行“简约表达”:为了便于记录和传播,可以用数来表示,如何表示呢?学生在尝试中各出奇招,写出了“4-3”“4-3”等多种表示方式。在经历了漫长的体验过程之后,我们发现需要一个统一的说法来对其进行唯一确定。其实数学中除了反映确定性客观规律的知识之外,还有很多根据人的主观需求产生的本质上属于人为规定的知识,这些知识带有个人的印记,比如直角坐标系又叫笛卡尔坐标。如果当初笛卡尔规定横纵坐标记录顺序颠倒,现在可能也就是另一种情形了。经历这一教学过程,学生恍然大悟,对“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这些环节就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创生的过程。学习一个新知识,得出一个新结论,不是要求学生***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经历、了解它产生的过程。事实上,数学中许多结论都是在相互协商、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创中学、在悟中学。尽管起点型核心知识教起来很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基础打牢固,后面的教学会游刃有余,所谓“慢即是快”。
二、合理作业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水平跟作业的数量和次数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因此在“减负增效”过程中,数学作业的挑选要少而精,作业题要真正起到复习、巩固和拓宽的作用。
1、作业形式
①针对构建大单元学习主题的教学,设计各种活动形式。比如:让学生透过单元主题知识梳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引导提升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再有推进分层和个性化作业的布置方式。本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②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为孩子们减负,又增强获得感。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对作业形式的设计进行思考,丰富了作业内容和形式:数学小报、章节复习思维导图、数学实践调查、数学改错反思记录、数学“补丁”等,通过改善课后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负担,改革作业评价模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作业效果。
2、作业的选取、讲解及利用
①注重差异,实效选题。在布置习题之前,我会先审题、做题,经过深思熟虑后,挑选出那些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激发学习能力的题目。层次性和区分度是习题必须具有的性质,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习题的布置应当是重“质”不重“量”。提高习题质量,才能够将来培养出创新人才。有区分度的习题可以让学生满足自身的个别需求,查漏补缺,真正意义上让习题体现它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②厚积薄发,学会读题。中学阶段对习题的解读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学会读题,是解数学题的关键。数学习题的求解是从已知解读到未知的过程,条件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小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包含所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等),特别是几何习题,我会要求学生每读一条件,反射若干结论,知识点熟练的情况下,读完题目解法随之产生,所谓厚积而薄发。
③优化习题,学会用题。任何一道习题都有自己的检查目标,习题目标通过内容来实现,“双减”形势下,数学习题在于精简,既要重复题少做或不做,又要知识点全面考察。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数学小活页,每日一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一节知识点的考察。所有小检测逢考必批,错的地方通过画圈,问号,或者横线对学生的检测结果做出提醒,尽量不用错号。测试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易错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加强习题的训练和补充。
三、排列组合,充分利用小组,努力接近最优解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相当于排兵布阵,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共实施了三个层次的分组方式:合学分组策略,对学分组策略,隐形小组分组策略。其中隐形小组分组策略属于同质分组,这种分组有利于组员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合学分组策略与对学分组策略是异质分组,按照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共同获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我校当前全力推广的课堂“增效”模式,是经实践检验过的能显著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力地激发,思维、表达、合作等核心素养能力也在每天的合作探究中得到了锤炼。
减负增效感悟 篇3
人间最美深秋始,研讨学习正当时。20__年__月__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师要严格限制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数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同时各类校外辅导也被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对咱们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势必更高,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监督和把控也变得尤其重要。那么,作为咱们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认真研究教材,进行精心备课。
首先,备好教材。我们不仅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理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灵活使用教材,能够从整体分析教材,包括教材中知识的结构、教材的编排顺序、教材的隐藏知识点、各单元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教材进行有效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添加、删除等,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备好学生。我们要多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当前的语文学习水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业完成情况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来进行有效的备课。因为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个体,因此一定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以及真实需求。
第三,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准备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主要流程,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提出的问题。尤其要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体现出层次性,要对每一个课堂问题进行认真的推敲。
第四,把握好有效评价和鼓励的时机。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一定的鼓励和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发展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会,准备灵活多样的课堂评价用语,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赞赏。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热情
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语文听课状态,从而更加轻松的学习到相关语文知识。并且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积极的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不断的提高言语表达以及分析理解能力。比如学习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文章主要是对济南冬天的景象进行了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喜爱之情。我在正式授课之前,搜集一些济南冬天雪景等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看到了济南美丽的冬日景象,就快速建立起浓厚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集中了注意力,增强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接下来在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时,我播放了与课文情感相匹配的音乐,让学生们可以视听结合,在适合的乐曲中完成朗读,形成和谐的朗读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进而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走进生活,丰富课外实践
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最终要促使学生走进生活,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所以语文知识的应用场所不应限制于课堂的“一亩三分地儿”,应促进学生未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传统的逻辑方式下,语文的学习顺序是“听说读写”,但是在新课标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应该建立重新的学习顺序和学习逻辑,这种逻辑性在于对“听说读写”的重新解构上。语文的学习过程应是从“听读”到“写说”的进步。听读的过程是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吸收和内化过程,而说和写的过程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所以只有秉持这一逻辑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的相关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通过对背影中描述的场景进行课前的导读与分析,在课堂上对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培养培训。然后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自己父亲的样子,从模仿开始,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命题。学生可以以自己的父亲为写作素材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这样既能表达父爱,又能提高他们的感恩思想。
四、优化作业布置,做到巩固、提升两不误
首先,从作业的功能来看,无非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两大作用。就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巩固课堂知识,作业的目的就已达到;只有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才需要一些具有延伸运用特征的作业。在一课一教辅的原则下,恰当运用我们手头的《基础训练》是作业减量、优化布置的关键。基础运用题可以用作预习检查,当堂完成;后面的部分则可用于教学任务完成后的巩固和提升。
其次,从作业的形式来看,初中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只局限于书面形式,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拓展作业,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散步》时,我设计让学生晚上为家中亲人洗一次脚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的作业;学习《秋天的怀念》、《散步》时,我设计一个有关和谐家庭关系的社会调查,并要求学生写出简短的宣传语,以此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和同理心;
“双减”就是要把中国义务教育重新拉回到一个应有的平衡局面,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让每个孩子拥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如何才能增质提效,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长路漫漫,让我们不断上下求索吧!
减负增效感悟 篇4
减负增效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减负增效的“度”,需要我们向备课要效能、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质量。
一、向备课要效能。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实现学生的减负增效,精心备课是必要手段。备课要立足课标,深挖教材,研究学生,精准施策,为打造高效教学做好准备。每周一是道德与法治的集备时间,在备课期间,我们政治组无论是对课标的深度解读、教材的深入挖掘还是课堂教法的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共享优秀教学资源,群策群力,精心备课,为我们提高专业素养,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基础。
二、向课堂要效率。有效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实现学生减负,教师就要增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成长,而打造高效课堂实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为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是紧紧围绕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
课前提问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要的常规环节。课前提问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识记及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师适时把握学情,发现问题以及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提问有提问的技巧,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环节,我们坚持背、默结合,提问的内容往往是上节课安排的背默内容。当堂限时训练,提高学生课堂效率,课后及时批改反馈,有始有终,提高教学质量。
初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进入全面复习阶段,一节课一单元的复习内容使得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时,给学生构建生活情境,提供探究问题,开辟学生合作学习空间。比如在复习《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六个问题:问题一:你渴望朋友吗?为什么?问题二:你希望的友谊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三:你有没有相处很好的朋友,现在不在交往了?你认为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问题四:竞争会伤害友谊吗?问题五:好朋友是否就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问题六:如果你想让友谊更长久,你会怎样呵护友谊?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这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白友谊的特质,友谊的澄清,学会呵护友谊。在小组合作分享的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的合作共赢,加深他们彼此的友谊。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留有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点拨。课堂训练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作业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到“学有成效”。
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等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内容,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更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减负增效。
三、向作业要质量。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续,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融合育人的重要载体。加强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大抓手。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作业布置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巩固课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素养,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优化作业分层。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不是负担。因此,提高作业质量,就要学生进行靶向练习。分层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因材施教。在作业布置上根据学生学情,分为“基础性”、“探究性”“创新性”作业。一方面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做有所获,激发其积极性,另一方面作业的分层可以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
要注重作业完成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真正实现作业的高质量,不仅要让作业设计有意义,还要让作业设计有意思,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本领。比如:学习《孝亲敬长》时,让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打扫一次卫生,洗一次脚、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家庭责任感;学习《少年有梦》时,让学生化身小记者,采访身边的人(老师、军人、医生、超市老板……),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要有梦想,实现梦想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梦想;学习《勇担社会责任》时,让学生利用周末参与爱心粥棚志愿服务活动,借助学校的“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其亲社会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立足于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情的分析与了解,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系统化的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减负增效体质。
减负增效感悟 篇5
减负增效,刚开始误以为仅是一个教学措施而已,没怎么放心上,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最近这两年各级政府都在极力推广减负增效,方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到了不得不做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作业多,已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国家下定决心要为学生们减负,减负成了各类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何为减负?刚开始我仅认为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即可,教学工作也按照这个方向去做的。但后来发现学生的成绩不如以前。学生的学业是轻松了,但成绩却下滑了。我方才醒悟,减负的同时,务必要把课堂增效放在首位,也就是在减量的同时,更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它的内驱力。内驱力足了,学生即使学业减少了,也不会退步,反而会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高课堂效率,整合教材,优化作业等方面加大力度,去思考,去行动。我想这就是减负增效的真正用意。
思路有了,但如何去做,成了所有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地方的老师都已开始行动起来,也初见成效。对于减负增效,我个人思考过,践行过,也有了一些成果和思考,写下来与各位分享。
看一节课是不是高效,不能仅看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教学目标已达到,看似很好的一节课。其实好多问题考虑进去之后,会发现一节课有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效课堂需要好的纪律的辅助。现今有不少课堂纪律不太好,教师只顾自己讲课,下面学生却有不少不认真听课,看似教学目标已达到,其实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只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掌控好课堂秩序,是高效课堂的保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高效的前提。教师务必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在有限的时间格内,达到最有效的结果,这或许就是增效的意思所在。
有老师满堂灌,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掌握了没有?没有检测,没有反馈。只要这节课教学目标达到了就可以了,可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没有,不知。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不是高效课堂。课堂上提问学生,也仅是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好多学生也兼顾不到。他们学会了吗?不知。这么多问题在这里,怎么算是高效课堂那?设计一些活动,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放能发现问题。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都是放到快下课的时候,匆忙让几个学生一回答,就下课了。也不知其他学生会了吗?因此,要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消化,反馈这节课的内容,才能知这节课的效果。教师要在这个地方思考,如何去改善,课堂高效,课下就减少学生学业了。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对教材的有效整合。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要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吃透,然后将相似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并不一定要一页一页去讲课。有效的整合,会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效率。但需要教师课下付出很大的辛苦,去有效整合课本。我个人比较需要整合课本,将类似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加上一些精挑细选的习题作为检测,课效有明显。这种整合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思考,需要下足功夫,比较辛苦。但会提高课堂实效,学生学效也会比较理想,课下的学业也不会太重,
减负增效的效果也会达到。其实减负增效是一个思考的教学过程,它不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内对于教学行为优化的过程。
去年写了一篇关于作业优化的文章。原来的我总以为作业越多越好,学生的作业量到了,成绩自然就好了。但大政策背景下,不让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那就需要思考了,如何改变现状?在尝试的情况下,开始优化作业设计。每节课教授的内容,我都从相关的资料中挑选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检测题,提前打印出来,来检验这节课学生的学效。把单词表中一样词性的单词归纳到一起,让学生记录到单词本上,进行记忆,发现效果不错。学习内容精简化,统一化,学生学起来,很明了,学习效果也好。所有的作业不在量,在质,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课下付出很多的努力。刚开始比较费神,时间一长我发现很有效果。就坚持了下来,反而课下的练习就减少了很多,但成绩却没有下滑。
不觉间已入冬,寒风刺骨。疫情期间,大街上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期待这场疫情能早日过去,让所有人都回归正常的生活。也希望我们能在教研的路上改革创新,一路艰辛,一路芳华。
减负增效感悟 篇6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地理是比较难学的科目,一方面地理学科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另一方面地理又是一门文理交融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刚开始就学习经纬线、地球的运动等抽象的内容,更是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下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我觉得按照我们的“十六字”教学法实施教学,对于重点知识的识记,课堂上至少有四次机会:第一次是课堂前几分钟自主学习时间,通过通读课本,填写课前导学案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次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进一步思考理解重难点知识;第三次是教师的课堂总结,再一次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堂清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
其次,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地理课堂的课上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力,学生的关注点容易被转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地理教学过程。
1、形成小组合作的模式
不论是哪一门学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探讨的习惯,这样在遇到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这就给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提供了展示个人观点的机会,也促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也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高效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一幅地图既能生动形象的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又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对地图的兴趣转向对现象背后原因的探求,可以不断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此外,地圖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各种景观图、分布图、概念和原理图、统计图表等的判读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学生而言,地图是领悟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帮助其建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地图,更多的运用地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这门课程,
3、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把现代科技应用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图表来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地震、板块运动等,利用计算机特有的功能,如颜色、箭头、线条和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等来展示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运动的过程,可以把原本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单、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计算机的另一个优势就是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综合加工处理教学内容,这就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多种途径,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最后,严格把控练习题的质量,注重书面作业的质量。
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各种信息。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布置的书面作业都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过的内容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对作业的质量的控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内容不相关的作业。在布置地理作业时,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外,还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库,为学生布置更有效的作业。
总而言之,对于减轻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丰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这样才能真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感悟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年)》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所以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永恒课题。“双减”政策又要求减轻学生校内的作业负担。结合以上两点,我主要从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作业设计两方面进行介绍说明。
一、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拓宽知识领域,调整知识结构。就要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和落实好“课标”的具体要求,仔细备课。高效课堂的打造——我这样做:课前(集体备课):清楚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2)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3)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4)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课前预设的要求?(达标问题)
例如:现在学习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标要求理解正比例函数,能画出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函数性质。这节课这样备课,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描点法画图像,由正比例函数图象得性质。教师指导通过复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知道由函数表达式得到图象,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找到几个特殊点,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图象。然后教师示范画出。此环节共需10分钟。学生自己独立画出,教师巡视指导,此环节共需5分钟。下面要求学生在一个坐标系里画出,四个函数图象,由这四个函数图象得到正比例函数性质,此环节共需15分钟。6分钟时间达标测试,2分钟点错题,2分钟课堂小结。9,10,11选做题课后完成。程度好的同学课堂上就能完成选做题。课后通过检测题完成情况来检验本节课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另外,每讲一个新概念都要引入数学史。例如:讲函数,会讲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讲直角坐标系,会讲笛卡尔的故事;讲勾股定理,会讲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讲勾股的来源,讲勾股定理的历史,讲毕达哥拉斯的故事,讲探索宇宙奥妙。同学们听王亚平老师空中授课,默默地埋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讲数学史也默默地埋下了一颗数学家的种子。
专题课这样上,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万变不离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的复习课要求从一般到特殊,再回到综合,以一种题型带出所有相关题型,从而达到能力提升。
新课标要求加强项目式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我让学走出课堂,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在“优化作业设计”上要把握几个“度”数量“限度”;遵守“法度”;控制“坡度”;区分层次;提高“幅度”;变换“角度”;保持“热度。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一般课后作业较为简单,而课外辅导资料则难度偏大者居多。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题目坡度要小,要注意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适当增加“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相反题目太难太陡,学生虽经过努力仍然一筹莫展,经常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做不出一道题目,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学科丧失信心,干脆把作业弃之一边,听之任之,这样就达不到作业的目的,更谈不上提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基训上题综合性比较强,起不到针对性练习的作用,所以我就单独弄了几道题,讲图象就练图象,讲性质就练性质。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作业设计要区分层次。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老师们也都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但往往布置作业时还是搞“一刀切”。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分层作业没有统一的模式:
一般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按程度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即好、中、差。作业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中等题和提高题可分为A、B、C三级训练这些习题设计都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不能脱离大纲和课本,即A级习题体现课本所要求掌握的双基;B级习题则在A级的基础上稍有难度,大多体现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但又需进行一定发散思维才能解答;C级习题则是为优等生准备的题目,设置不仅要灵活还要拔高,即在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基础上有所创新。要求:A组学生做中等题和提高题;B组学生做基础题、中等题;C组学生可只做基础题,鼓励尽可能多做。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找到“作业”和“兴趣”、“成功”之间的结合点,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感悟 篇8
__大学原副校长__说:“双减”的实质精神,不是被动去减,而是要拓展儿童的心理空间,负担减下来以后,让他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有更大的心理空间和成长空间。”由此可见,减负的本质是是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律性,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革、对教育教学效果提出提质增效的要求。根据国家和学校双减的要求,结合思政学科的特点,我认为要提升减负的良好效果,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好课,是减负的前提,更是增效提质的保证
要备好一节课,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备中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最重要的环节。
(1)首先是备学生。通过了解学情,备课时坚持学生会的坚决不讲,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的问题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重点解决学生的疑惑点、易错点和重难点。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为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初四学生可参与的集体越来越多,集体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与集体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已基本达成,但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一定欠缺,因此,本课将理论如何指导实践作为重难点。
(2)备课标:课标就是中考的风向标,课标中了解、知道、掌握、感受、意识、懂得、正确认识等不同表述对于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备课标就是帮助老师把握知识考查的难度与深度,减去不必要的难题、偏题和怪题,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
以在集体中成长的课标为例,正确认识要求对于错误的观点进行辨析,以落实知识和能力目标为主,是考查的重点;主动参加是通过体会班级和学校活动对个人产生的积极影响,激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落实行动为主;意识与感受:通过感受集体获得的各项荣誉,激发个人集体荣誉感;通过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与力量,体会集体生活的幸福与团结协作,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主,在新课学习时已基本形成。
(3)备教材:集体在教材中的编排是三课组成一单元,每课各有侧重,课课之间有交叉有联系,通过细致研究教材,将教材内容整合为个人与集体、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五组关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对易错易混点进行了区分,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结构清晰明了,学生学起来简单高效。因此,采用大单元的教学思想进行备课,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本身就是减负;深挖并灵活使用教材就是在减负基础上的提质增效,备教材切忌面面俱到,否则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违背减负的要求。
二、上好课,是减负的关键,更是增效提质的治本之策
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让学生把功夫下在课堂上,在学校和课堂上就能够弄懂学好,是减负的关键。
我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当堂检测的十六字教学方针是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了复习巩固,自主学习,当堂检测,释疑解惑的新十六字复习教学法。复习巩固是背诵上节课的重点核心知识,5分钟背诵,5分钟默写;以在集体中成长为例,10分钟自主学习是在五组关系的引导下自主阅读课本,标注答案和自己的疑惑点;6分钟以选择题的形式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当堂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5分钟的释疑解惑,是课堂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创设情境,将个人与集体的五组关系代入2021年的河南中考题,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在思维、方法方面进行引导点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上好课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课下要完成的作业在课堂完成了,课下负担减少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搭建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简单高效的情境中学习;限时训练使大脑高度紧张,思维专注集中,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提升了。这张照片是今天上午上课时候拍的,持续了两个多背诵默写学生依然很认真很专注,这几张是我们每次背默之后的一些反馈,有奖励也有惩罚,积极的反馈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也是上好课、增强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优化作业布置,实施分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
“双减”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双减”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要求,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我们组通过作业的优化与分层,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作业优化坚持的总原则是形式多样,量少质高,做一题会一题、会一题还要会一类题,同时争取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课后作业形式一般是每日一题和两周一清,一般以背+写的模式来完成,必要时也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每日一题可以是课堂上讲过方法和思路需要学生课下自己组织答案的题目,也可以是根据时政热点编写的题目,如濮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河南重阳奇妙游等等,两周一清是对两周内易错易混和重难点进行再次巩固。如复习生命相关知识时,每日一题、第一次周清、第一次月考三次都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平凡与伟大同一个知识点按照学习、巩固、再强化的作业模式进行了练习,最终达到做一题会一题,会一题再会一类题的目的。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也是如此。课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采用学习、巩固、再强化的作业模式帮助中等学生解决了看到题没思路的困惑,进一步提升了优秀学生的分数,效果与质量明显提高。
作业减负另一个要求是形式要多样化,实践性作业更加符合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作业形式。为增强学生的劳动和责任意识,练习册上有一道写出做菜步骤的题目,在布置书面作业之前我们要求学生利在周末为家人做一顿午餐,通过参与实践,学生完成作业得心应手,而且升华了情感,锻炼了能力、省时增效。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如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习压力,减少学生对今后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因此,进行作业分层十分必要。
为了确保分层作业取得实效,首先要对学生层次进行科学划分。划分学生层级不能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还需根据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能生。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同时所具有的天赋也不一样,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可以把学习目标分成三个等级,优等生培养良好的学科思维,中等生适当提升模仿迁移能力,潜能生保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在分层目标的基础上,作业要求也要体现层次性,基础好能力强的优等生要求先思考再独立完成,提升自主探究能力,会分析,善于总结归纳和整理,同时做到要点完整,答题规范,字体工整;能力一般的中等生要求是先保底再提升,做到先模仿再背诵,后独立完成,卷面要求答题基本规范,字体基本工整;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不设定过高的任务目标,保证不交白卷,直接参考答案,做到答题尽可能规范,字体尽量工整。
作业优化与分层与“减负增效”都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在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与个性化成长时,优化和分层作业启示是为不同的学生“减负增效”。
四、提能力,是减负的目的,更是增效提质的落脚点
思政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双减”背景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作业负担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注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必要时候与学生牵手,牵住学生的疑处、教材的难点和学有困难的学生,在放手与牵手的过程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的关键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出现偏激的认识和看法,如对于骑电动车戴头盔的问题,戴头盔是我的自由,有人认为交警处罚多此一举。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骑车戴头盔的问题,结合我校上学放学禁止骑电动车的问题,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骑电动车戴头盔和禁止上放学骑电动车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展示中巩固知识、提升学科思辨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中的对比教学、学习巩固再强化等教学方法都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举一反三,在活学活用的过程中提升迁移应用的能力,实现“双减”的目标。
整合归纳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是我们组最常用的方法,无论是单元导图,还是专题导图,都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知识的脉络,减轻知识繁琐带来的麻烦与负担。
从细节着手,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减负真正的得到落实,增效提质才能保证。
减负增效感悟 篇9
授之以渔,培养能力
英语学习的减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摆脱出来。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给学生传授一些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单词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苦点。这一单元单词,引导学生挖掘单词之间的联系,比如rainstorm,heavily,suddenly。连词成句Suddenly,therainstormcameheavily。单词活成句wood,window。storm,begin,beat,against。Thestormbegantobeatagainstwindow,weputapieceofwoodoverthewindow。知识点代入单词,丰富扩展单词。诸如此类,剔除记忆单词的乏味,学生学习单词负担减轻,效果好了,学习能力提升。
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美的个体,应有差异。作为教师,要富有观察力和同理心,将独美绽放到最大朵,又花团锦簇。以早读为例,全班同学大概为三大部分,一部分同学背诵快超前背;一部分紧跟课程,加紧背诵;一部分同学无法完成背诵,努力会读,越读越熟练。根据不同程度分为四人一小组,每天自愿推代表来给老师背诵,其他三人依次接龙背诵,最先完成的小组成全班最优,每次早读代表不重复。结合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提高每个同学背诵热情,良性竞争,尤其是诵读组兴趣高涨,培养自信,学会思考。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真心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搭建彰显个性的舞台,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英语学习会成为她们快乐的源泉和展翅飞翔的快乐课堂。
减负增效感悟 篇10
“双减”背景下,__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从20__年开始提质降难,赋分结构发生变化,选择题由原来的4道单选4道多选20分,改为17道单项选择34分,主观题题型不变,分值减少。试卷特点仍然是:围绕本学科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结合国情省情、紧扣时代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倡导知行合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减负增效”政策背景下,结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复习课程的实际,如何提高复习效果,帮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积累,构建知识体系,又要深入生活,关注家乡建设、国家发展、世界大势,不断提高学科素养。这些就成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必须注意的问题。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减负增效“政策背景下,如何上好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
一、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
第一轮复习一般以单元为组织单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落实考点。本学科知识点较多,需要将大量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与整合形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引导学生用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构建知识体系,且还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在复习《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有个别学生是这样构建思维导图的,如下图。该思维导图看似简单,但该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和下册的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交流两个考点知识整合了起来,便于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这就是思维导图的魅力。运用思维导图勾勒知识点、重构知识线索,让学生寻找自己的知识缺漏,并迅速“补脑”,有效提高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的效率。
二、时政进课堂,重点复习。
本学科的特点是时政性强,中考又多以时政背景材料考查知识点。因此,时政新闻进入课堂必不可少。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我经常引入相关时政新闻,让学生分析新闻背后的课本知识,助学生建构起时政新闻与教材,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发展,联系现实生活。比如,今年___大过后,____先后到___、___考察访问,引导学生分析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寻找时政材料,对时政材料进行分析、解剖,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本知识点,解决学习和考试的相关问题。我布置的一项常规作业是,每天观看新闻,记录一条信息并以问题形式,从不同角度分析。
三、加强解题方法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
道法课本的内容看似不难,但考试难度却不小,尤其是主观题学生经常无法领会题意,答非所问,或是答案内容不全面、或面对问题无从下手、不够时间写或者是只有理论知识脱离实际问题,或者是只有口语化内容,缺少理论知识支撑等等。这需要教师加强解题方法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解题方法可参考:(1)选择题技巧——高频方法。一是绝对性的话不选(一定……能;只要……就;只有……才;唯一;肯定;绝对;没必要等等……);二是和材料无关的不选;注意逻辑关系(2)主观题解题技巧。第一步:审设问(问题),找关键词,明确指向。第二步:带着问题审材料,划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根据“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寻找对应的书本知识。第四步:作答(书本+材料,看分值,规范答题)。(3)辨析题:首先亮明观点,其次事理交融分析论证,三是归纳总结。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分值,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减少他们对该科的畏难情绪。
总之,道法的减负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更不是对该学科的削弱,“减”的目的是“提”,“提”的指向是“增”。“减量”是一种必然要求和趋势,“提质”就成为“高效课堂”的核心任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重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吸收的系统化、规律化和高效化,教师执教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归纳,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会学,提升能力,不仅内化品德,提高核心素养,而且能够有效为中考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