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新课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

新课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 篇1

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我校广泛开展了“防震减灾”的各种活动,进行了全校性的地震安全应急演练,主要以地震避震演练为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学校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演练活动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实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喻刚国校长任组长,周玲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强调在演练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确保“防震减灾”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筹划慎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防震减灾”演练中,对演练的时间、线路、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正常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警报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拉,抢先下楼,不得从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出自 wwW.zuoWEnBA.nEt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警报响后,全体老师指导学生有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练活动进行简要总结,并宣布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序地回到教室,要求各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练活动,全体师生从教室撤离到集合地点,大致只用了1分钟的时间,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励,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过程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存在不足

1、少数学生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存在慢条斯理现象,延长了安全撤离的时间。

2、带队撤离的教师,没有及时督促学生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迅速撤离。

在今后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学校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的安全应急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新课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 篇2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初步的理解,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课程中,大家应该转变的教育理念主要有: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

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改变过分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

但是在实践上,我们做得还不到位,因为在教学方法的转变上还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裕,也因为教材编写的也不够成熟,还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对老师的要求过高。

例如: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是需要时间的,没有一定次数的练习,是不能形成技能的,多数学生的不可能一次理解就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我们的考试又不是开卷考试,这是一个矛盾。

又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时间,还需要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还需要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在必修一课本中不要求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如何要求学生掌握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不要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则很多氧化还原反应都需要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也需要很多的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必修二中,基本没有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的知识,但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对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却是要求的。

所以,必修的要求太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系统,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被割裂,这同样造成了学习的困难。还有,相同内容在初中,必修,多个选修课中多次出现,例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在初中化学、必修二、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都有,虽然角度不同,但是还是太频繁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不够高。

还有,学生的评价体系,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使这部分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但是这种积极的影响是有限的,会考和高考对他们来说难度仍然很大,在遇到难题时仍然会受到很大的挫折,如果他们不必参加高考的话,就不会有这种消极影响。

但在目前的这种国情下,可能性不大。而对于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平时不用做多大的努力,模块考试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不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在遇到会考、高考等难度较大的考试时,他们也同样会受到挫折。在这种评价体系中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平时的表现,但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这种评价与高考成绩的评价相比,影响太小,所以这种评价体系的变化实际能起到的作用是值得质疑的。

对课程改革来说,国家课程要求实际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所能起到的调节作用或因材施教是很困难的。

总之,新课改的很多理念我们都是非常赞成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这使得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中打了很大的折扣,这个问题还需要专家和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上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解决。

新课程实施工作自查报告 篇3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要求,我市于20xx年6月9日召开了x市上半年新生儿死亡评审会。评审过程从三个环节(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依据十二格表的细化内容,遵循“3+1”模式统计方法,对20xx年上半年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挑选了8例疑难、重症死亡病例逐一进行了死亡原因分析和评审。评审结果如下:

一、新生儿死亡基本情况

1、新生儿死亡率:20xx年上半年全市活产1783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15例,其中新生儿死亡91例,新生儿死亡率5.1‰,新生儿死亡数占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79.13%。其中城区活产4851例,新生儿死亡21例,死亡率4.33‰;农村活产12985例,新生儿死亡70例,死亡率5.39‰。

2、新生儿死亡地区分布:全市91例新生儿死亡中,金台9例、渭滨1例、陈仓11例、凤翔11例、岐山8例、扶风16例、眉县18例、陇县6例、千阳6例、麟游4例、凤县1例、太白1例。

3、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先天异常居首位占41.76%,外观可见的畸形占先天异常死因首位,先天异常中大部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放弃治疗的死亡;其次为出生窒息,占23.08%;第三是早产、低体重,占15.38%;第四为肺炎,占10.99%;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及肺炎为新生儿死亡的前四位原因,占全部死因的91.21%。

4、死亡地点:在91例新生儿死亡中,死于市级医院占12.09%;县区级医院占61.54%;院外死亡占26.37%。8例评审病例中,死于省(地、市)级医院3例,占37.5%;死于区县级医院4例,占50%;死于途中1例,占12.5%。

5、死亡时期:91例新生儿死亡中7天内死亡占80%以上。8例评审病例中,生后7天内死亡5例,占62.5%;生后7-28天内死亡3例,占37.5%。

6、出生地点:在死亡的8例新生儿中,省(地、市)级医院分娩2例,占25%;区县级医院分娩6例,占75%;

二、评审结论

评审结论:可避免死亡4例占50%,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5%,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25%。

(1)知识技能因素: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知识技能问题2例,占25%;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4例,占50%。

(2)管理因素: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问题1例,占12.5%;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问题1例,占12.5%。

三、讨论分析

1、从新生儿死亡率来看,全市上半年新生儿死亡率5.1‰,城区死亡率4.33‰,农村死亡率5.39‰。一方面说明我市的新生儿死亡率在全省来看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国家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与对妇幼卫生的投入的加大、与多部门配合支持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说明农村的医疗救治水平还是落后于城区,今后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仍然要放在农村。

2、从新生儿死亡地区分布来看,在91例新生儿死亡中,金台9例、渭滨1例、陈仓11例、凤翔11例、岐山8例、扶风16例、眉县18例、陇县6例、千阳6例、麟游4例、凤县1例、太白1例。说明全市新生儿死亡分布不均匀,死亡大多分布在陈仓、凤翔、扶风、眉县4个大县。

3、从死因顺位来看,先天异常居首位占所有新生儿死亡死因的41.76%,外观可见的畸形占先天异常死因首位,先天异常中大部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放弃治疗的死亡。

4、从出生地点看,死亡的91例新生儿基本都出生在县级及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说明全市无论农村还是城区,群众的保健意识都在不断地提高,由于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的推行,孕妇在分娩时基本都会选择县级及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以保证自身及所生婴儿的安全。

5、从死亡地点来看,死于省(地、市)级医院3例,占37.5%;死于区县级医院4例,占50%;死于途中1例,占12.5%。说明个别死亡病例由于病情恶劣,变化快,地市级救治水平有限,为不可避免的死亡;大部分死亡病例还是由于病情的延误、没有把握最佳的转诊时间、家属由于经济条件不能负担及其他社会因素放弃治疗导致有可能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死亡变成了不可避免的死亡。

6、从救治条件来看,资源问题也是制约因素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乡医疗保健机构中仍存在设施设备简陋、抢救药品欠缺等问题;由于个别机构的设施设备、抢救药品不齐全或医疗救治水平有限,仍有部分新生儿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延误了病情,最终导致了死亡。

7、在死亡因素中,社会因素、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因素日益突出,农村由于经济发展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群众保健意识较差,孕期未按时进行必要的产前检查,没有及早发现缺陷儿尤其是外观可见的畸形患儿,无法及时终止妊娠,导致缺陷儿出生后被遗弃致使死亡。

四、干预措施

1、建立市、县、乡三级儿童保健网络,明确各级责任,重点加强乡级人员的知识及业务能力的建设,严格按照《x市儿童系统管理方案》的要求对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全市高危儿、体弱儿转诊、追踪随访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将筛查出的高危儿、体弱儿进行转诊,实行专案管理,定期追踪、随访。

2、从近几年新生儿死因顺位来看,出生缺陷、窒息、早产低体重及肺炎已成为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开展全市妇幼保健系统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举办预防出生缺陷、出生窒息、肺炎及早产等相关产、儿科适宜技术培训班,推广相关技术。加强对基层产、儿科工作人员适宜技术及高危儿、体弱儿的识别与动态管理能力的培训,给予理论及技能上的支撑,提高其诊断和处理急、重症的能力,及早发现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因素,及早干预。

3、加强产、儿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儿科服务条件。完善产、儿科各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操作常规,保障急救设施设备齐全并能正常运转,配齐有关的急救药品。提高产科工作人员的医疗救治水平及保障设施、设备、药品的齐全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4、建立健全全市新生儿疾病救治网络,畅通儿童抢救绿色通道,对重危新生儿把握好最佳转诊时间进行转诊。新生儿是特殊脆弱群体,疾病变化快,治疗不允许耽误。乡级筛查出高危儿后及时转往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危重儿童转往市级医疗保健机构,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我市于6月23-24日举办了x市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儿保医师培训班,对如何进行规范的儿童查体、体弱儿、高危儿筛查、转诊及管理管理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培训。

5、加强医患沟通,减少放弃病例出现。在资料收集中我们发现,今年的91例新生儿死亡中,因缺陷而放弃治疗的死亡病例占新生儿死亡30%左右,有些不应放弃治疗的先天异常患儿如唇腭裂、肢体畸形、尿道下裂、肛门闭锁等因放弃治疗导致了死亡,这部分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纠正而存活下来。今后我们要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这些可矫正畸形的认识,使此类新生儿不被放弃治疗。

6、加强三级预防,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发生。一是结合目前实施的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不断提高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二是要加强孕期管理,尤其是产前筛查工作力度,使孕育缺陷儿的母亲及早终止妊娠,降低缺陷儿出生率,减少社会及家庭的负担。三是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把疾病导致的新生儿死亡降至最低水平。因此,加强孕期检查,及早发现缺陷儿,适时终止妊娠,避免缺陷儿的发生,降低因残疾或出生缺陷放弃治疗导致的新生儿死亡仍然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7、加强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借助妇幼卫生项目优势,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小儿疾病的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