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篇1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工作的统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起因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滥垦、乱捕、滥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排放等等,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因为其他多方面的变化都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自然,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植被又处在关键地位,因为植被既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是一系列污染物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还能缓冲地表受外力冲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避难所。只有恢复建设好植被,才能使生态环境中各个方面协调起来进入良性循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高大,结构完备,所以森林植被建设处于植被建设的主导地位。
(二)某县的自然地理现状
某县土地面积4056平方公里,临近珠江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养育着113万多某县人民,影响着珠江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某县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积50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万亩。全县有林地11.6万亩,疏林地1.3万亩,灌林地54万亩,未成林地101.4万亩,无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岩山、开荒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25.6%。石漠化面积23.6万亩。某县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受到污染
某县城关四周的四家水泥厂,产煤区的改良焦厂、火电厂等,昼夜不停地排放烟尘,还有其它生产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某县上空大气的污染。据某县环保局报道,某县烟道气烟尘浓度最大值为827毫克/升,最小值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为4.53,某县各地的大气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平均环境质量为二级。
(二)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某县河流流量严重减少,甚至出现了很多河流断流。一些农田因水资源短缺得不到灌溉;一些村寨因水资源短缺,一年只有约4个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时间要到数里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
某县的一些地区水体受到污染。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乌都河(某县段)、拖长江(某县段)。乌都河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是看不见的污染;拖长江的污染主要是无机物的污染,是看得见的煤粉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排量日益增多,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不高
某县固体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处理率不高。它们既占用土地、影响市容,又破坏生态环境。这些固体排放物存在的环境问题,矿区和人口密集区的人深有感触。
(四)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某县人口多,农民为了获得粮食,大量毁林开荒,农作物从坡脚种到坡顶;过度放牧;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现森林覆盖率只有25.6%。
(五)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难度越来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树造林,又要种粮,还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马依镇、大山镇的一些村寨,除了农民居住地周边几块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无耕地可种,而生态移民又难以做到。
2、未植树造林的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某县植树造林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坡、水边、地角、路旁已经种上树,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这些土地难以植树造林。
三、建设好某县生态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除了对有关管理人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外,应着重对公众开展环境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逐步在某县中小学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小养成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生态治理必须体现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可通过保护措施而自然恢复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村庄、公路、铁路沿线等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地方则应加大绿化力度。
(三)保护好植被,营造天然堤坝
据研究,当大雨降落时,树冠和树叶可截留20%以上的雨量;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层能截留并吸收5——10%的水量,1亩林地比1亩无林地每年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植被对洪峰的最大削减量可达到50%左右。保护好植被,等于营造了很好的天然堤坝。因此,应保护好某县的森林植被,做好某县的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
(四)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要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搞好退耕还林,就是要把退下来的耕地利用好,农民感到退耕还林后的经济效益不比退耕前的差,才能使农民愿意退耕还林,达到稳定退耕还林的效果。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农、林、牧的关系。首先,要有以林为主的思想意识。综合治理应定位在生态功能的发挥上。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大力发展林业,是实现某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兴林,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粮丰才能致富。根据某县各地土地条件、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林种,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使植树造林成为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其次,要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搞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1、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投入
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蓄水池、沉沙涵、排灌水渠、拦河坝、防护沟道等工程,实现截流、蓄水、拦沙、沉沙的目的,并解决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2、加大坡耕地的改造力度
大力植树造林,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尽量退耕还林(草),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的进度,切高垫低,砌筑硬坎,通过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建立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增强蓄水保土功能。
(六)大力推广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一是限期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二是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要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排污量少的生产工艺;三是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等,解决农民的燃料问题,减轻农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四是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三废”的资源化。
(七)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依据,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是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根本途径。应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打击各种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应杜绝修路、开矿等直接或间接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同时还要依法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其它不法行为,使生态保护工作赢得公众的有力支持,最终达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目的。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篇2
一、调查原因: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 报告 。
二 、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儿童,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四、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黄色,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五、调查 总结 :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
一、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6)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中问题因素的解决,
(1)在今后的相关调查中,注意充分准备资料,多着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水平。
(2)多功能地运用相关专业解释出现的问题,多向调研老师请教。
(3)尽量以团队的形式外出调查,完善得出结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六、调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后实施的意义:
在诸多数据中尽量以此方案为标准,尽量完善 计划 多与当地部门联系,尽量取得他们支持,得出相应的结论,争取做到实地实查,方案合理。争取为家乡人民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使人们摆脱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与当地部门能兴修水利,让人们摆脱水污染,此方案有利于实地调查和研究。经过逐步实施,可形成完整统一的规化方案。
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篇3
一、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1、全镇辖37个行政村、2个代管村、3个居委会、55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137户,总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讯覆盖。现有田土面积8.6万余亩,20__年粮食总产量35678吨,人均产粮月1400斤,20__年人均总收入1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3893元。
2、生态资源基本情况。镇现有山林面积46万亩,其中芦头林场、连云林场、献钟森工林场、森工林场、献钟苗圃占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5,楠竹1200万多株,立木蓄积35万多立方米。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竹木储量充足,辜、徐、芦、灶四洞,绵延百里的等国有林场以及20多个村办林场的杉木林基地成为的绿色宝库,其中芦头林场是市最大的国有林场。同时,人民历来就有靠山吃山的习俗,生态和环保意识较强,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历来相当重视。
二、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和思路措施
1、发展思路和特点。“生态立镇”是镇长期以来的战略定位,也是促进其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必然途径。近年来,镇紧密围绕县委、政府“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兴旺大旅游、推动大发展,建设有活力、有实力、有魅力”的为战略目标,把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几年相继开发了连云峡谷漂流、丽江漂流、纯溪小镇、沱龙峡漂流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创立了“一镇三漂”的品牌,享誉省内外。20__年,镇荣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今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的目标,要求全镇上下树立长远眼光,树立忧患意识,抓紧抓好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以实际行动配合“全国生态县”的创建。
2、生态文明有新共识。一方面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完成造林5000亩以上;各村要把境内水泥路作村级主干公路看待,确保村道沿线有树有绿化,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进行绿化。另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引导工矿企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机关部门单位各村大兴节能之风;严格落实采伐指标限额和公示制度,今年要禁伐阔叶林;森林防火要时时抓、人人抓,健全村级护林员制度,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任何村组禁采麻石,对河道采砂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乱伐、破坏耕地林地、放火烧山等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3、环境卫生有新举措。走行政推动、全民参与的道路。一是以宣教提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宣传车、广播、、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各厂矿企业单位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以迅猛的舆论攻势,造就全民重视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提高群众自我约束的意识。二是以制度促转变。各村要严格按照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上要抓到组,组上要抓到户;各村要制订整治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倡导垃圾不出户、不出村,垃圾分户处理、分户解决;各村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试行家户筹钱成立村级环卫基金,用以聘请专门保洁员和补贴垃圾回收专员。三是以考核强督促。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办,对各村环境卫生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讲评、一年一奖惩的制度,确保环境卫生天天抓、经常抓、不反弹、不放松;根据每月的考核结果对合格村插红旗,对不合格村插黄旗;根据每个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村干部将在大会上进行讲评;根据年度的考核总分,严格落实奖先进罚后进的制度;继续实施每位村干部负责一段路面卫生监管的方案,确保责任追究到人。
4、把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城镇开发方面: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依靠旅游经济的繁荣促进城镇繁荣,同时以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功能的日益完善来提高旅游发展承载能力,合力打造特色旅游景观镇品牌。继续推进集镇的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管理,力争把大道沿线储备100亩土地列入规划。重点开发献钟集镇,全力打造旅游产品和游客集散中心。根据总体规划向西拓宽献钟集镇范围,大力引进各行各业商家到落户,力争以旅游流动人口和过往商客促进商业繁荣,以商业繁荣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把献钟集镇建成住宿餐饮、休闲购物、娱乐观光等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城乡规划方面:以科学可持续的战略眼光进行发展规划,提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总体形象。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促进村级合理规划发展,坚决禁止土地非法买卖,坚决遏制农村无规划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村级公路改造严格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划和程序实施,严格控制,没有列入计划的一律不能开工,上级不予解决资金。
三、生态建设的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大多数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导致植树造林缺乏必要的行为能力,从而影响了生态建设的力度。
二是少数群众和工矿企业在影响生态环保方面的一些陋习做法短时间难以扭转。如少数群众利欲熏心,偷盗乱发森林资源或随意野外用火、乱丢垃圾。再如少数工矿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舍不得投入,从而造成生态破坏;或以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牟取利益。
三是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相对太少,用于进行大手笔生态建设的资金严重缺乏,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进度。如植树造林的成本,上级拨付资金不够,直接影响了造林质量和规模。
四、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让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各行各业以及群众的主流意识,做到生态创建人人知、人人积极参与。
2、加大鼓励引导的力度,采取资金奖励等实质方式鼓励引导群众植树造林,提高造林的补贴。
3、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采伐计划,切实做到采伐迹地及时补种,对违反规定者予以严厉处罚。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严厉打击失火烧山的事主。
4、加大生态环境工作的资金投入。绿色生态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应逐渐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切实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