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优秀说课稿

优秀说课稿 篇1

平面图形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完4.1…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会,因此平面图形这一节课由此而产生.平面图形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再知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p140页图4.4.1给出了5幅形状各异的物体照片,向学生提问是否能画出它们的表面形状。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动手得出的5个图形,引出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的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图形,思考当中那些是四边形,由四边形巩固并加深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多边形的分割。最后的试一试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案结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的平面图形,刚好与刚上课时的图4.4.1遥向对应,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由于在平面图形这节课中,除了要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外,还要经常识别图形或画图,因此观察并分析出图形的基本构成是平面图形这节课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是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多边形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和初步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思考及想象、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并了解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规律。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形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 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通过四边形的识别,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空间中的图形。而由所由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将来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最后一部分的试一试,通过学生对图形构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一个感性认识过程。

2、 重难点突破法

书中是以实物图形的表面形状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分类,多边形的有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要自己动手画出图形。其次,在引出多边形时,应加强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而在多边形的分割时,通过多个图形的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猜想分割的规律,从而突出了重点。

分析平面图形构成是能否找出或画出其中所包含多边形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深化。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充分展开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试一试中的图案,应给让学生足够的时间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在明确了基本构成后,应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外到内或有大到小等)说出所含的图形,就能找出所有所含的图形,从而使难点消化,最终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的观察猜想为主,要求学生多观察,大胆猜想。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有实物图形的基础上了解平面图形的相关内容.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模型来体现本节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使得观察、猜想、讨论与分析一起进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六、作业设计

p143课后练习相对容易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但课后练习2,要说出理由,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以首先分成小组讨论。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适当启发引导。

优秀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鲁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九课的《鱼儿游游》。

一、课标解读

根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编写,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的广阔空间。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本课在设计教学时,紧紧抓住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在内容,依托教材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扩充与拓展,以原教材提供的“鱼”为主题,从各个层面围绕“鱼”展开教学活动。该课涉猎了自然、音乐、环保、表演等门类,是一节综合的美术课。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课时安排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特点,使用画、剪、撕、贴和彩泥等方法表现鱼儿游动的情景,培养学生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鱼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带有吉祥寓意的生灵。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也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表演鱼儿游泳的律动、观看鱼儿游动的视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进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珍爱之情和保护愿望。[ wWW.zUoweNbA.NEt ]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表现鱼儿结构特征和游动时的姿态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捏制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组织一幅鱼和相关背景的画面。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背景图。

学具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水彩笔、剪刀、橡皮泥、树叶、胶水、彩纸等。

、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我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利于学生在发展的评价环境,通过比赛活动展示作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七、教学过程:

根据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创新精神,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谜语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接着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来做鱼儿游泳的律动,在蹦蹦跳跳中,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然后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由鱼儿舞蹈的节奏与韵律到本课课题,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

(二)观察发现,感知鱼儿结构

通过观看海底世界不同鱼游动的视频,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鱼的形状、颜色、花纹,你最喜欢哪一条?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色彩丰富的画面,使学生一下就发现这些鱼颜色鲜艳、花纹美丽。在这里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和鱼的结构,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可以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让同学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三)欣赏作品,走进鱼儿世界

通过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并交流作品的特点,体验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的美。在此基础上也激活了原有学生对绘画制作方法的探讨,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将鱼儿打扮的更漂亮呢?”学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剪纸贴画、彩泥制作、树叶贴画等,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接着课件提出作业要求:

1、小组合作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完成一幅鱼类的美术作品。

2、作业要求造型大方,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在学生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既激励了学生的创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在此期间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展示评价,情感得到升华

一段时间后,让先画完的学生讨论:哪条鱼儿最好看,为什么?让学生评出最好看的鱼儿,并说明原因。接着出示挂图,挂图上画有蓝色的海水,绿色的水草,红色的珊瑚……将学生创造的鱼儿“摆”上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这样在美丽的创造中评价,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六)延伸拓展,渗透环保教育

首先课件出示: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的作品、唐三彩、民间艺术剪纸、中国结、雕塑及具有我们威海特色的七夕节巧果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然后通过出示鱼儿成群死亡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爱护鱼类,不破坏生态平衡,让我们的海洋更加美丽,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小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并让学生课后搜集鱼的有关资料,了解鱼的更多知识,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水族箱”,进一步将艺术课的美延伸到课外。

(七)课堂总结,喜谈收获

先让学生自己畅谈收获,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由教师画龙点睛,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还有利于知识建构。

八、教学板书:

板书的设计是在黑板中央粘贴艺术字课题《鱼儿游游》,下面是海底世界的背景图,上面有学生的作品,做到简洁而又美观。

优秀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文属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民俗风情”这一单元。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节选部分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的场面,节选部分独立成文。

文本字数不多,但高明之处颇多。

1、受《左传》影响,把重点放在人不明白之处。

战前双方形态如何,如何进行准备,如何排兵布局等等是局外人所不知道的,因此需要大篇幅叙述,而激烈厮杀,则无分南北,基本相同,即使文中无多少描述,读者也可以凭常识和想象而知。

《端午日》一文,要描述的是湘西茶峒这个地方的民俗民风,此处端午节有哪些于他处不同的风俗,龙船有何特色,划船的人有多少,如何安排,如何奖励,奖品为何等等,各地各不相同,这是需要详加描述的,唯有对这些详加描述,才能写出一地之特色,而如你追我赶激烈划船,估计各处基本相同,读者完全可以凭借生活常识去想象。

所谓最特色的才是最世界的,《边城》这本小说,正是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而成为名著,节选自《边城》的《端午日》也同样正是描述具有边城小镇茶峒特色的端午风俗而入选教材,也正是教材编者将其列入“民俗风情”的原因。

2、《端午日》一文,不但描述了具备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而且在写作技巧上也同样具有许多精妙之处。

《端午日》一文主要描述了茶峒人欢庆端午日的三个场面,从场面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文本,其写作技巧的高超亦令人叹为观止。

渲染气氛,层层烘托。《端午日》一文虽然没有用大量篇幅描写激烈紧张的赛龙船的场面,却不惜笔墨渲染了赛前赛后的气氛。作者先以无人不穿了新衣,不在额头蘸雄黄酒画王字,家家必吃鱼吃肉等风俗的叙述,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氛围,接着交代万人空巷,官民人等无不到河边看划船,设置了悬念,是什么样的激烈比赛能够如此吸引民众,此所谓“未成曲调先有声”;然后一步步叙述划船的赛前训练、交代船只的结构、桨手的分工、船员的结构等等,无不使读者心驰神往,最后又叙述领奖追鸭那唯有茶峒特有的风俗,更有使读者如临现场,沉醉其中的功效。至于赛龙船如何紧张激烈,如何你追我赶,读者更可以从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故事去驰骋想象。文章的文字虽然简明通俗,但层叠无穷的悬念,层层烘托的气氛渲染,无不展示出作者高超的文章技巧。

点面结合,精致剪裁。《端午日》一文,就其结构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正因为要把众多人物安排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之中,要把在这特定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叙述清楚,尤需作者精致剪裁,精巧结构,方能使各项材料安排条理清晰,有点有面且重点突出。

《端午日》描述赛龙船的场面,可谓匠心独具,实在是一篇场面描写的范文。在材料安排上,先叙述茶峒人早早吃饭,家家倒锁了门,万人空巷,齐聚河边,这些都是从“面”上来写,然后依次叙写龙船的结构、桨手的训练、两岸的呐喊助威以及赛后的捉鸭子 ,这样点面结合,顺序清楚、渐次展开,详略得当,重点鲜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必定能让学生于场面描写的知识上有较大收获。

3、《端午日》一文的语言通俗简明,但作者用词之精确,通俗的词语中蕴含深刻的意蕴,同样是十分精妙的。“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一个“就”字写出全茶峒人看龙船的心情是何等的迫不及待。“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三个“莫不”写尽茶峒那全体参与全民欢庆的热闹场面,足以胜过大篇幅的描写。

文中虽然没有大段文字描述赛龙船的紧张激烈,但“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桨手选拔和一句“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情形”交代,足以让读者遐想赛龙船的紧张激烈。而领奖过程中“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都写出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则蕴含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和万民同乐的喜庆。《端午日》的语言于质朴之中,蕴含丰富的意蕴。

二、说教学目标:

1、感受民俗“特色”

2、学习铺垫烘托、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写法

3、体味湘西茶侗淳朴、军民同乐的民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层层烘托,点面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朗读课文,掌握课文词语

(一)谈话式导入,师生交流。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吗?

2、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过端午节有哪些民俗呢?

4、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课文是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说说你所知道的作者。文章介绍的是哪里的端午节呢?

5、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读读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侗端午有哪些独特的民俗。

(二)整体感知,说出茶侗民俗之“异”。

1、自读课文,作者在文中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 用笔圈划出来。

2、说说哪些民俗和我们所处的地域不同。

(三)整体阅读,感受茶侗民风之“乐”。

1、再读课文,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端午日的气氛,你会用那个词?

2、小组合作,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体现端午日的热闹。

3、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湘西茶侗怎样的民风?

(四)深入思考,体悟作家点面结合,铺垫烘托的写法。

1、看视频,叙述场景。

2、读赛龙舟场景,体会该段描写语言简练、顺序清楚,虚实结合 的特点。

3、提疑问:赛龙舟场景还可浓墨重彩,重笔描摹,突出赛龙舟的激烈、紧张的氛围,是否可以不描写赛前一段?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莫不…… 顺序清楚

莫不…… 赛龙舟 用词准确

莫不…… 虚实结合

面 点

优秀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表现鱼儿结构特征和游动时的姿态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

教学难点:

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捏制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组织一幅鱼和相关背景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背景图。

学具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水彩笔、剪刀、橡皮泥、树叶、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1、谜语引入: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认真听,看谁最先猜出来?(多媒体显示谜语,教师读出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那是它的好朋友。

生迫不及待:鱼

2、随着音乐表演鱼游泳的律动。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做一只快乐的小鱼吧!(播放《小鲤鱼历险记》主题曲。师领着生表演,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表演的太棒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鱼儿游游”的世界。(张贴 鱼儿游游)

(二)观察发现,感知鱼儿结构

1、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鱼?

生1:小鲤鱼

生2:鲨鱼

生3:三文鱼

......

2、观看海底世界各种鱼游动的视频。

师:看来大家认识的鱼还真不少!其实鱼不仅种类多,而且形态万千,现在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些水中的小精灵,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鱼的形状、颜色和身上的花纹,看看你最喜欢哪一条?(多媒体播放各种海洋鱼游泳的视频)

3、学生交流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

师:你瞧,小鱼在水里游的多高兴啊!来,谁来说说你喜欢哪条鱼,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五条鱼,因为它身上的花纹很漂亮。

生2:我喜欢第八条鱼,因为它的颜色很美丽。

生3:我喜欢第三条鱼,因为它身上有美丽的花纹和颜色。

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呀,把美丽的花纹和鲜艳的颜色结合起来,能把鱼装饰的很美。

......

生6:我喜欢第2条鱼,因为它长得很长。

师:你知道它的外形像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形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4、教师强调鱼的外形。

师:大家再来仔细观察看看鱼的外形还像什么形状?

生1:第七条鱼像正方形。

生2:第三条鱼像圆形。

生3:第五条鱼像椭圆形。

......

师:是呀,鱼儿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来看看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鱼的多张形状图)

师(指着半圆形)这是什么形状的鱼?

生:半圆形

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鱼儿最基本最常见的几种形状。

5、了解鱼的结构。

师:电脑小博士有个问题想考考你,请问:鱼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生1:花纹

师:我问的是身体结构,你再想想?

生2:尾巴

师:对,还有吗?谁来说?

生3:鳍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还有吗?

生4:鱼头

师:对,还有什么呢?

生5:身体

师:好,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看大家说的对不对?(师展示课件:鱼的结构图)现在你知道了吧!

6、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鱼的形状是多种多样,颜色丰富多彩。只要把握结构,在结构上加入美丽的花纹,一条美丽的鱼就绘制出来了。

(三)欣赏作品,走进鱼儿世界

师: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鱼的?(欣赏范作——学生作品)

1、课件出示“彩笔绘画”作品。

师:他们是怎样表现鱼儿?

生:用彩笔画的。

师:他们画的好吗?

生:好。

师:你认为什么地方好呢?

生:颜色美丽。

师:用不同颜色搭配可以把鱼儿装饰的很美。还有呢?

生:鱼的外形美。

师:你们看,这个鱼的色彩多么丰富,鱼儿的造型也富有想象力,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可以大胆运用色彩,画出你心中鱼儿游动的情景。

2、课件出示“彩泥捏制”作品。

师:让我们接着看,这些鱼是怎么制作的?

生:用橡皮泥捏的。

师:你瞧,这些同学的手真巧啊!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也可以用你的灵巧的小手创造出美丽的鱼。

3、课件出示“剪撕粘贴”作品。

师:继续,这是怎么表现鱼的?

生1:用剪刀剪的。

生2:用手撕的。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你看,通过剪刀和手撕也可以创造出很棒的艺术效果,待会儿我们也可以试试看。

4、课件出示“树叶贴画”作品。

师: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鱼?

生:树叶

师:是啊!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拼接再粘贴也可以创作出美丽的'鱼儿。

5、学生交流自己会用哪种美术表现方法。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这些美的作品,想一想,你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将鱼儿打扮得更漂亮?

生1:用彩笔画。

生2:用橡皮泥捏。

生3:用树叶拼。

生4:剪纸、手撕。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

(四)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1、(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图)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海底世界。

师:你瞧,绿绿的水草,红色的珊瑚,还有海星呢!好看吗?你们想变成小鱼到大海里畅游吗?

生:想。

2、(课件)提出作业要求。

师: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美丽的鱼的美术作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作品造型大方,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开始吧!

3、小组合作,利用彩笔画、彩泥捏制、树叶贴画、剪纸粘贴等方式创造鱼,教师巡视辅导。伴着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五)展示评价,情感得到升华

1、教师将学生创造的鱼儿“摆”上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师:你们看,已经有这么多小鱼在大海里游玩呢!画完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你最喜欢哪条鱼,为什么?其他没完成的同学可要加油啊!

2、评价:让学生评出最好看的鱼儿,并说明原因。学生各抒己见,发表感想。

师:你认为哪条鱼最美丽?谁来说说看?

生1:我喜欢这幅树叶作品,因为这条鱼的尾巴好看。

师:我也觉得尾巴颜色鲜艳,看来我们的审美观还很像呢!还有谁想说?

生2:我喜欢这条鱼,因为它的颜色很鲜艳。

生3:我喜欢这条橡皮泥做的鱼,它的外形很独特。

......

师:是呀,大家看,我们同学不仅创造出鱼,而且还给鱼建造了美丽的家!来,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六)延伸拓展,渗透环保教育

1、课件出示艺术家的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师:这些色彩斑斓的鱼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下面我们来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是创作福娃的韩美林爷爷画的鱼,这是著名的唐三彩,你们见过鱼雕塑吗?这是铁艺雕塑。

师;其实鱼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有很美好的寓意,可以表示年年有“鱼”,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许多表现鱼的形象的作品。比如我们传统的剪纸、中国结、年画、鱼挂饰以及具有威海特色的七夕节的巧果。

2、出示鱼儿成群死亡的图片,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的鱼儿的美,又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鱼。鱼儿是美丽的,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但是生活中总是出现这么多不和谐的画面,你们看,这些鱼怎么了?

生:死了。

师:是呀,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不断的污染环境,破坏的鱼儿赖以生存的家园,导致鱼儿大量死亡。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爱护鱼类。

师:对,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爱护鱼类,爱护海洋,不破坏生态平衡,让我们的海洋更加美丽(渗透环保教育)。

3、课外拓展:

师: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回家搜集鱼的有关资料,了解鱼的更多知识,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水族箱”。

师:(教师介绍“水族箱”制作方法)水族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水族箱”箱体可找一个废包装的纸箱,用彩纸将纸箱内壁糊好并涂上颜色,将画好的鱼和水草剪下来贴在箱壁,或者用细线将剪下来的鱼儿拴好吊在纸箱顶壁上。做好后,可以朝鱼儿轻吹一口气,鱼儿就会轻轻摆动,犹如在水中游动一般。同学们做好后可以带到学校,我们来开一个“水族箱展览会”,好吗?

生:好。

(七)课堂总结,喜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鱼的花纹很漂亮。

生2:我会用彩笔画鱼了。

生3:我会用橡皮泥捏鱼。

......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呢!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精彩,希望这份精彩能延续到课后,回到家将你今天的表现告诉爸爸妈妈吧!下课!

优秀说课稿 篇5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会动的房子》

一、课前准备:

小朋友们请坐好,请把小手举起来和我一起做:小手拍起来,一二一,一二三,坐好了。

二、激发兴趣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们正在草地上玩抓蝴蝶的游戏呢,老师当松鼠妈妈,谁愿意做小松鼠?(老师在班级里转一圈),孩子们,我们住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都没见过,可是有一只小松鼠却建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听故事的时候可要认真哦!

三、组织教学,学习重点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屏幕,故事就要开始了(播放课件),故事听完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知道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吗?请你说,你听的真专心,我们一起给他掌声。

(2)、一问一答,紧扣重点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松鼠在哪里造了房子?你知道!请你说,哦,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身上了,这个粗心的小松鼠。房子造好后又发生了哪些事呢?小松鼠到了哪些地方?你最先举手,请你说,你也说一说,你也知道,请你说一说。你们听的都很认真,说的都很好,老师奖励给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小松鼠到过的那些地方美吗?他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呢?谁能说一说?小松鼠首先听到了呼呼的风声,接着有听到了哗哗的浪花声,还听到了哒哒哒的马蹄声,看谁最聪明能自己说出这些声音?这么多小朋友想说啊!你先来,你说的是呼呼的风声,你呢?说的真好,原来我们来到了海边,听懂了哗哗哗的海浪声,谁愿意说说马儿奔跑声?小朋友们,他说的怎样?说的很好,让我们一起对他笑一笑表示祝贺。

现在第一排的小朋友坐的最好,刚才我们听了小松鼠的故事,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呢?哦你是这样想的,你想把乌龟请到家里做客,说声对不起。你真懂礼貌。你还想说,请你说,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哦。你觉得小松鼠太粗心了,以后要细心,我们不能学习小松鼠,要做个细心的孩子。你真会动脑筋,老师奖励你一颗智慧星。

3、 再次感知,积累经验(第三环节)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这个故事了,愿意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请你来演乌龟,谁愿意演粗心的小松鼠?他们表演的怎样?让我们一起用掌声表扬他们。演的真棒!

四、强化感知

看完了这个有趣的表演,你觉得小松鼠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粗心?不认真?是的,我们不能像小松鼠那样粗心,要做个细心的好孩子。回家后,愿意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优秀说课稿 篇6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

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1:必须先明确根据应用题题意列方程是重点,同时也是

难点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正确列方程弄清楚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

等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解题步骤,通过例1可以让

学生大致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

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只写在草稿上,在写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设未知数,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再把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设未知数时,如有单位,必须让学生写在字母后,如例

1中,不能把“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写成“设原来有X”。另外,在列方程中,各代数式的单位应该是相同的,如例1中,代数式“X

”“—15%X”“42500

”的单位都是千克。在本例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出这个相等关系,将其中涉及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从而列出方程。在例

1中的相等关系比较简单明显,可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在例1教学中同时让学生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特别是第2步是关键步骤。

优秀说课稿 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知识背景及新课程、新教材

本单元围绕考古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旅游作为当今社会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英语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名胜古迹是旅游的重点内容之一,名胜古迹中的许多发现都来自于考古工作。所以Archaeology也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学主题。

本单元所选的语言素材涉及中外名胜,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正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所提:学习考古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观看历史教育片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同时本单元的教学对教师本身历史文化修养、广阔的知识面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体现了师生共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的“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已有知识谈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朝、唐朝等时代人们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等,为以后阅读英国的《巨石王》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基础。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利用表达好奇功能结构谈论他们所感兴趣话题。

3.听力是这一课的难点。听力材料介绍是古代法国人用来射箭的一种武器。材料长,对武器的结构的解释比较复杂。但是学生听过材料后能够顺利地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这里不要求学生理解细节,只要能完成练习就行。

二、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会谈论古代人的生产、生活;

2.学会表达对什么东西的好奇,如:

• I wonder what/ who… I really want to know…

• I’m curious to… I’d love to know…

• I wonder if/whether… What I’d really like to find out is…

• I’m curious about… I’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3.学习一些与考古有关单词、短语和句式,如:archaeology及其派生词,curiosity, bronze, dynasty,

decoration, artifact, unearth, spear, pot等。

(二)情感态度

1.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总体学习目标,以便激发学习学习积极性。

2.从谈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朝、唐朝等时代人们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等入手使学生到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学好英语自信心。

3.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其团队精神。

(三)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通过-ology, -ological, -ologist等词根的学习,掌握archaeology,

archaeologist, archae- ological等词,同时掌握同类词的学习方法。

2.调控策略:通过听力让学生了解到听力有时很难,不可求全责备。可以材料调整听力要求。有的要听懂细节,有的甚至要推断隐含内容,但有的只需要掌握大意。

3.交际策略:通过谈论古代人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和谈论兴趣等真实交际活动提高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4.资源策略:让学生了解博物馆、名胜古迹和书籍资料一样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文化意识

1.了解英语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

2.了解西方国家部分古代用具。

3.通过中外古代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具体教学步骤

(一) 导入(Lead-in)

这一步骤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因为一般学生认为考古没什么有趣的。

活动方式:师生互动。教师盯着天花板的一处看30秒钟。引起全班同学一起去看。然后问:What do you see?

学生自然会回答:Nothing.然后再问Do you know what I was looking at? 学生自然会回答:No, I

don’t. 然后告诉学生老师根本没有看什么,只是做一个动作而已。再问Why did you look at there after

me?学生答不上。老师告诉学生That is because of curiosity.再问What is the word

curiosity from?

学生学过curious,所以能答上来。老师再讲: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每个人都具有对新鲜事物认识的兴趣,这叫做Curiosity。然后给出一个新词:

Archaeology(板书课题)并指出This is a new word for you. You may want to know

it.老师再问Do you think it is a course or a science?部分学生会答Yes.接着问Why do

you think it is a science?学生会说出他们学过以-ology结尾的词。这时便可以打出幻灯片,再进行以下活动:

汉语意义名词形容词……学家

技术technology

生物学biology

心理学psychology

人类学anthropology

细菌学bacteriology

Physiology

Sociology

zoology

1.组织学生推出Physiology,zoology和sociology和汉语意义;

2.组织学生推出technological, technologist;

3.组织学生推出其它词的-ological和ologist的形变;

总结:学习构词法知识对于扩大词汇量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最后指出今天所学内容是Archaeology.再问What are the goals in learning the unit?

(二)单元学习目标(Goals)

请一个学生解释本单元学习目标(Goals),然后和全班一起关上书回忆本单元的四个学习目标。

(三)预备(Warming up)

活动形式:分组评论。谈论课本上的四幅图画。先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年都有许多西方人到中国来旅游。如果你想为他们提供帮助,就得学会用英语谈论中国古代人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等。然后用What

did they eat? Where did they live? What did their homes look like?

What kind of tools did they use? What objects have we found from

their age? What kind of entertainment did they have?

谈论古代人的饮食起居、文化娱乐、生产工具。

(四)听力(listening)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播放磁带让学生听第一遍,提问材料的大意。播放第二遍,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做听力训练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今天的听力材料较难,但是同学们能很好回答课后问题这就够了,不一定要了解那些细节,不可求全责备。根据不同制订不同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重要环节。

(五)对话(speaking)

活动形式:组对练习。

1.发出指令,提出要求;

2.学习会话范例;

3.给对话所用句式;

4.学生组对谈论兴趣与建议。

四、教学时间分配

教育心理学指出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本课时的主要任务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预备工作。所以要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接受考古这一新的概念。

导入部分用8分钟;

目标部分用3分钟;

预备部分用5分钟;

听力部分用12分钟;

会话部分用10分钟;

最后用两分钟总结本课内容和布置作业。

五、课堂板书设计

将黑板划为左右两块,左边板书教学步骤,右边板书生词和短语。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开展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都有情景创设,学生探究,学生处理问题和巩固训练等环节.

优秀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感知窗内外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理解:新鲜、垃圾的含义

2、观察画面的变化,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从扔垃圾到扫垃圾的转变过程。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公共卫生。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幅图画,想不想看看?要看可以,不过看了之后,要告诉大家,图上讲了什么?

2、请幼儿说说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图。

(1)师指着第一幅图: 楼里住着谁?他们打开窗户做了什么?

(2)这么多东西扔在窗外,马路上就堆起了一堆垃圾。在红红的太阳晒了之后,会发出一阵阵臭味。

(3)师指着第二幅图:讨论: 猜猜看,这四个小动物闻到臭味后,会怎么做?

(4)交流讨论结果。小兔闻到臭味后,马上下来扫,另外三个却把窗户给关上了。

(5)师指着第三幅图:小猴、小猫、小猪看见了,是怎样改正错误的?师:经过这件事,小猴、小猫、小猪明白了什么?(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把小猴、小猫、小猪说的话一起说一说。

4、谁来把这三幅画连起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幼儿说说)

5、师带领幼儿看图,完整地把这三幅图的内容讲一讲。

6、你喜欢谁?为什么?

7、讨论:

(1)如果你是小兔,你闻到臭味后会怎么做?

(2)如果你在马路上,发现别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做一个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还要对乱扔垃圾的行为加以制止。

优秀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电影”,本课是第三课时,是一篇传记体的短文,介绍当前好莱坞最有影响的导演艺术家—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的创作生涯和一些作品。同一般传记一样,本文也是按照人物的生平时间展开:前两段记述了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的早期创作尝试和生平,之后几大段介绍了他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学生从中可以进一步了解著名导演,也能体验一些影评的模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和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2)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3)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并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4)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对影视界名人及电影的评价(comments)如何写影评(review)。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掌握一些课文中涉及的词汇和短语:

如:academy, adult, industry, cruelty, marry, research, creature, owe…to…, take off, scene, blockbuster, director, script, studio, follow-ups等

2. 学习掌握一些重点句子:

如:This was a film in which … real actors… P31

Instead of …

This was the moment when …took off. P31

When asked about the secret about …he owes…to…P32

After that it still took …before…P32

3. 学习、掌握关系副词when,where.,why 引导的定语从句及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4. 通过本课训练使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一些重点词汇及短语掌握文章大意。

(二)情感态度

1.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了解、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2.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其团队精神。

(三)文化意识

1. 通过学习,了解国际著名导演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

2.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著名影视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3. 通过中外影视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影视文化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脑,屏幕及图片。

五. 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学生学习本文时,我设计了一些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的主动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如: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单元以影视为主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

Step one:Revision

1. check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ask the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following words in English.

graduate work as play a role in

Step two: Pre-reading

此部分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电影,尤其是通过了解电影的制作而突出导演的重要作用。Task: To experience being a director (write one scene of the film and act it out).

活动形式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If you want to make a film, who do you need to invite?通过此问题引出电影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角色,如photographer, actor/actress, editor, director等等

2.小组活动:

1)教师可设置这样的讨论题:What part would you like to play in making a film?根据选择分组,让他们讨论选择各角色的理由。同时讨论各角色在电影制作中所做的不同工作。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发现,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导演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根据所选的各种角色交叉分组,发挥各自的作用。

a. What would the scene be like and what happens in it?

b. Who are the main actors in that scene and what do they do?

c. Write a short dialogue and act it out

Step three: while--reading

本篇阅读材料是人物传记,介绍了著名导演Steven Spielberg 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主要成就和作品。通过文章的学习,旨在了解西方的电影文化背景以及学习名导Steven Spielberg的那种对自己的事业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

活动形式:

1.小组活动(lead-in)

分别给出和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电影的几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组讨论,预测文章的主题.

T: now, please discuss the pictures in groups then guess what is the text about?

A few minutes later, the teacher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answers.

2.个人活动(Listening)

让学生听录音一遍,然后找出课文中所提及的五部影片的名字。

T: Who knows the names of the five films?

S:The five films are: Jaws, ET , Jurassic Park ,Schindler’s list, and Saving PrivateRyan.

T: You are correct.

3.个人活动(Skimming)

A.快速阅读课文,按时间主线制作一个Steven Spielberg 的要事记

The teacher shows the years on the screen.

1946, 1968, 1959, 1975, 1982, 1993

T : let’s check the answer. I would like this group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Sa: in 1946 Steven Spielberg was born in America.

Sb: in 1968 Steven Spielberg made his first real film.

Sc: in 1959 Steven Spielberg won a prize for a short film.

Sd: in 1975 Steven Spielberg he made one of his first films Jaws

Se: in 1982 Steven Spielberg made the film ET which was about creatures that come to the earth.

Sf: in 1993 he made the film Jurassic Park

B.快速阅读课文的Para3—5 , 查找出有关这5部电影内容和主题的信息,并核对与自己猜想是否相符。

films

Information of the film

Jaws(1975)

About a big shark that attacks and eat swimmers

Et (1982)

About a little creature comes from outer space

Jurassic (1993)

About an island where a very rich man keeps dinosaurs.

Schindler’s list(1993)

About The cruelty of war/a German who saves Jewish people from being killed in the war.

Saving private ryan(1998)

About the cruelty of war/an American leads his team to search for a soldier named Ryan.

3.个人活动( Scanning)

阅读并查找有关Spielberg的信息:

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

When did he start making films?

What did he use to make films at first? and later?

What was his dream?

What did he study?

When and with what did his career take off?

What does Spielberg owe his success to?

Step four: Post-reading

该部分可分成两块,其中第二块内容可以提前到阅读中去完成,也可在读后总结,当学生读完影片内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五部影片的内容是什么(写尝试应用定语从句,体验定语从句的结构)。第一块(Questions)中第1,3,5三个问题比较难,从文中直接找不到答案,也是学生理解上需要升华的部分。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讨论来理解这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以下几点:1)、英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 2)、不懈努力、持之以恒 3)、成功需要家人的支持,合作、互助精神。

T: let’s turn to page 32, part 1.work in pairs and answer the five questions:

1. Why did Spielberg study English instead of the film?

2. Why were the people who saw the film Jaws were afraid to swim in the sea?

3. How important is his family to Spielberg’s career?

4. What was Spielberg’s dream?

5. What have you learn from reading about?

Step four: Homework

1.Preview the reading Not One Less on page34

2.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following words:

(1)career (2)role (3) owe (4) award (5)accept

七、教学评价

根据《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外语教学评价的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教学过程中忘记考试),更关注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演讲、朗诵等课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应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形成性评价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口头的、书面的、表格形式的,还可以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

优秀说课稿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一课教材46页到49页。

一、教材分析:《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根据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学生对于识记大月、小月和辨别平年、闰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于年、月、日的来历及平年、闰年的规定原因产生好奇和困惑。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在抓住重点的同时,我以突破“大月与小月”、“平年与闰年”这两个难点作为教学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展开。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过生日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六、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卡纸。

七.教学流程 :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知这一道理的我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3月24日)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是小红的生日。一大早,她就吃到了香喷喷的生日蛋糕。真高兴!可是她的朋友芳芳却特别难过,因为她今年已经九周岁了,可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借机引出课题。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 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请你根据材料(一)20xx年,20xx年的年历把1-12各月的天数填在表格一中。(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

(1)如果填好了,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月有31天,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给请出来。(课件闪烁大月月份。)我们给有31天的月份起名叫大月。(板书:大月)

(4)还有的月份有30天。我们把它们也请出来吧。(课件闪烁小月月份。)它们叫作小月。(板书:小月)

(5)还有哪个月没有出来?它有什么特点?也给它起个名字吧。(板书:二月、28、29)

师:一年中大月有几个?

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补充板书.

小结:7个大月和四个小月再加上2月正好是12个月(板书12个月)

刚才通过我们的实践操作,得出了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20xx年的2月有28天,合计有多少天?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全年天数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学生先分工,后合作。让学生先分工把不同年历上每个月的天数记在探索记录卡上,再合作把四个人的探索记录卡制成汇总表。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观察汇总表,比较,交流、发现规律,使每一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很快地就能记下来?(小组合作)

(6)学生展示方法

① 拳头记忆法。②记忆法: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八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③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特殊要记清。

② (关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7)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

(这一游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各月的天数。由此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2、探究"平年和闰年"

⑴刚才老师出示2月份时,为什么你们男生女生都不站起来呀?根据2月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二月的天数.那二月的天数有什么规律吗?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下吧.出示活动二的要求. [说明:关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平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最后,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二)把1997年-20xx年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

(3)根据表格你都了解到了什么?20xx年申奥成功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xx年呢?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汇报每4年中就有一个闰年。或每隔三年就有一个闰年.我们看看是这样吗?(用小红框演示)看来闰年跟4有关系。

(5)推想一下,下一个闰年是哪年?用这个方法推推20xx年是什么年?再推推2062年是什么年?

(7)推不出来了,怎么办?(次时有的学生会想到用年份除以4来判断平年闰年)

(9)用这个方法算一算2062年是什么年?(学生计算)

(10)根据计算结果再来判断下面各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多媒体出示)

(11)为什么1900年能够整除4却还是平年呢?请智慧博士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吧。(多媒体播放小知识)

(12)所以要判断一年是不是闰年,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如果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通过记录1981-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探索四年一闰的问题,这种设计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以数学观点来观察思考。加强了探索性和思考性。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基础题:

1.采蘑菇,做游戏

课件出示蘑菇图片,学生选择是平年还是闰年,

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

开放题:香港回归祖国是1997年7月1日,到今年7月1日

是多少周年?

拔高题: 某年的9月有5个星期日。这一年的9月1日不是

星期日,它是星期几?

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出示一个自制的年历转盘,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动手设计一个。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八、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一年有 十二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1天 大月 (7个)

四、六、九、十一 30天 小月 (4个)

二月 28天 平年 (365天)

29天 闰年 (3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