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字(一)

对于长征,我的了解是不多的。除了以前课本上的介绍,其他的几乎都不知道了。不去年12月份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到一次讲座,使我对长征和抗战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讲座的老师是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高华老师。他连续讲了两场讲座,一场是关于抗战历史的几点问题,另一场就是关于长征研究的若干问题。而我现在所说的一个人与一本书就是他谈到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这支军队就突然神秘的消失了,当时的南京政府,苏联中央,共产国际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都不知道这支军队去哪里了,去干什么了。红军的内部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材料的相关资料。可以说现在我们说的伟大的长征在当时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而“红军长征”的历史是怎么传下来的?以及“长征”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呢?

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讲到红军,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成长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

1936年下半年,毛泽东就开始号召写红军长征的回忆,直接起因很现实,就是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1936年7月初,燕京大学美国讲师、记者斯诺在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和宋庆龄的联络和安排下前来陕北采访,这是一个向外宣传红军和争取外部援助的极好机会,这样,征集长征史料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

经三个月的努力,到十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约50万字。至1937年2月22日完成,由朱德题写书名,共收有回忆文章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录等,是为《红军长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这本书的主编叫徐梦秋。编辑是丁玲和成仿吾(后人民大学校长)。

《红军长征记》在写作过程中,一是写作时间非常短,离长征结束非常近(中央红军),二是写作时并没有提出什么指导原则,指导思想。所以可以说这本书是记录红军长征的最好,最真实的一本书。另外还有几本关于长征的书,一本是陈云由1935年12月去苏联开会的路上写的。陈云为了表现得更真实一些,他化名廉臣以一名被红军俘掠西方传教士的身份写的名叫《随军西行见习录》。当时就发表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时报》上,后从上海法租界传入国内。这是当时国内主流们最早了解到的长征。还有两个外国人写的书,一本是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本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事》(此书在我校北区图书馆可以找到)。两本书都比《红军长征记》要晚,但在外国影响比较大。还有一本书是走完长征后叛变的叛徒蔡孝乾所写的,叫《江西苏区、红军西窜回忆》,里面内容较为真实。

在这几个版本中,依然是《红军长征记》是最早而且最真实的。这本书一开始是党内发行,建国后只有1954年付印过依次,依然是党内发行流通。虽然我们熟知的大多数故事都是从这里传播出来的,不过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还比较少。直到2005年5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李海文主编出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这本书对《红军长征记》几乎不作删减,相当于再版《红军长征记》,这本书我校的北区图书馆中可以找到。当时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几乎是如痴如渴的把他读完,读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也不是天天打仗。一般都是部分军队在打仗,大部分都是正常行军,试想在当时国民党围追渡截的情况下,红军能够从容跳过重重包围圈。的确是一件多么不简单的事情。“湘江之役”是红军最惨烈的一次战争,写的比较沉重。而我们小学时学过的《老山界》就是在湘江之役发生不久写的,我们并没有看出里面有多么哀伤。

这本书的主编叫徐梦秋,1923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进入江西苏区,曾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和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徐梦秋在长征过雪山时冻坏了双腿,到延安后被锯掉,之后徐在党内任文职工作。编完《红军长征记》之后,他被送去苏联治病,在苏联的路上,到新疆的时候,徐梦秋听闻苏联正在进行大肃反,不少中国同志也被害,曾一度打消去苏联医腿的念头,留在了新疆,和陈潭秋、毛泽民等一同工作。1941 年4月,徐梦秋去苏联安装假肢。后苏联方面因其伤重,又将其送往德国准备安装假肢,行至边境时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冬天,徐梦秋全家辗转经哈萨克回国后滞留在乌鲁木奇。

我想这一段历史是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我也是听了那次讲座和读了那本书之后才了解的。有时候我在想徐梦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在长征最艰难的时候都能坚持下来可是到后来又叛变了革命了呢?像这样的人还有蔡孝乾、张国焘、林彪等。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后来革命的意志被动摇了,他们认为走过了长征之后就不在需要艰苦的长征了。

时下有许多纪念“长征”的活动,其中大部分都是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很难走。实际上我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并没有看过多少掉队的、艰难的描述。我想“长征”精神应该是时间上的坚持,而不是距离上的到达目的地。陕北可以走到,“共产主义”不容易走到。当一个人以“陕北”为目的地的时候他注定很难超越了。由此想到黑格尔说过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人的一生都是在“长征”中,对于共产党人,这个“长征”是多少代人都不一定走的完的。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没有作好长期的准备,这个“长征”是注定失败的。而在我们党员中树立长期革命的意志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们当下要反思的。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字(二)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0周年了,在8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国家领导人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字(三)

对于长征,我的了解是不多的。除了以前课本上的介绍,其他的几乎都不知道了。不去年12月份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到一次讲座,使我对长征和抗战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讲座的老师是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高华老师。他连续讲了两场讲座,一场是关于抗战历史的几点问题,另一场就是关于长征研究的若干问题。而我现在所说的一个人与一本书就是他谈到的一些不为人知的。

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这支军队就突然神秘的消失了,当时的南京政府,苏联中央,共产国际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都不知道这支军队去哪里了,去干什么了。红军的内部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材料的相关资料。可以说现在我们说的伟大的长征在当时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而“红军长征”的历史是怎么传下来的?以及“长征”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呢?

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讲到红军,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成长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

1936年下半年,毛泽东就开始号召写红军长征的回忆,直接起因很现实,就是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1936年7月初,燕京大学美国讲师、记者斯诺在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和宋庆龄的联络和安排下前来陕北采访,这是一个向外宣传红军和争取外部援助的极好机会,这样,征集长征史料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

经三个月的努力,到十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约50万字。至1937年2月22日完成,由朱德题写书名,共收有回忆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录等,是为《红军长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这本书的主编叫徐梦秋。编辑是丁玲和成仿吾(后人民大学校长)。

《红军长征记》在写作过程中,一是写作时间非常短,离长征结束非常近(中央红军),二是写作时并没有提出什么指导原则,指导思想。所以可以说这本书是记录红军长征的最好,最真实的一本书。另外还有几本关于长征的书,一本是陈云由1935年12月去苏联开会的路上写的。陈云为了表现得更真实一些,他化名廉臣以一名被红军俘掠西方传教士的身份写的名叫《随军西行见习录》。当时就发表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时报》上,后从上海法租界传入国内。这是当时国内主流们最早了解到的长征。还有两个外国人写的书,一本是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本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事》(此书在我校北区图书馆可以找到)。两本书都比《红军长征记》要晚,但在外国影响比较大。还有一本书是走完长征后叛变的叛徒蔡孝乾所写的,叫《江西苏区、红军西窜回忆》,里面内容较为真实。

在这几个版本中,依然是《红军长征记》是最早而且最真实的。这本书一开始是党内发行,建国后只有1954年付印过依次,依然是党内发行流通。虽然我们熟知的大多数故事都是从这里传播出来的,不过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还比较少。直到2005年5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李海文主编出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这本书对《红军长征记》几乎不作删减,相当于再版《红军长征记》,这本书我校的北区图书馆中可以找到。当时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几乎是如痴如渴的把他读完,读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也不是天天打仗。一般都是部分军队在打仗,大部分都是正常行军,试想在当时国民党围追渡截的情况下,红军能够从容跳过重重包围圈。的确是一件多么不简单的事情。“湘江之役”是红军最惨烈的一次战争,写的比较沉重。而我们小学时学过的《老山界》就是在湘江之役发生不久写的,我们并没有看出里面有多么哀伤。

这本书的主编叫徐梦秋,1923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进入江西苏区,曾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和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徐梦秋在长征过雪山时冻坏了双腿,到延安后被锯掉,之后徐在党内任文职工作。编完《红军长征记》之后,他被送去苏联治病,在苏联的路上,到新疆的时候,徐梦秋听闻苏联正在进行大肃反,不少中国同志也被害,曾一度打消去苏联医腿的念头,留在了新疆,和陈潭秋、毛泽民等一同工作。1941 年4月,徐梦秋去苏联安装假肢。后苏联方面因其伤重,又将其送往德国准备安装假肢,行至边境时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冬天,徐梦秋全家辗转经哈萨克回国后滞留在乌鲁木奇。

我想这一段历史是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我也是听了那次讲座和读了那本书之后才了解的。有时候我在想徐梦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在长征最艰难的时候都能坚持下来可是到后来又叛变了革命了呢?像这样的人还有蔡孝乾、张国焘、林彪等。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后来革命的意志被动摇了,他们认为走过了长征之后就不在需要艰苦的长征了。

时下有许多纪念“长征”的活动,其中大部分都是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很难走。实际上我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并没有看过多少掉队的、艰难的描述。我想“长征”精神应该是时间上的坚持,而不是距离上的到达目的地。陕北可以走到,“共产主义”不容易走到。当一个人以“陕北”为目的地的时候他注定很难超越了。由此想到黑格尔说过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人的一生都是在“长征”中,对于共产党人,这个“长征”是多少代人都不一定走的完的。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没有作好长期的准备,这个“长征”是注定失败的。而在我们党员中树立长期革命的意志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们当下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