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炊烟作文
我永远忘不了从蒸笼中飘出的袅袅炊烟,仿佛蒸笼打开的时候我们这个贫穷的小村庄在那一刻变成了人间仙境,而站在蒸笼旁的女人在那一刻变成了仙女。
如今蒸笼旁的女人,不再会像以前那样围着她心爱的宝贝忙前忙后了,而是每天对着锈迹斑斑的馒头摊回忆当年的往事。
婶婶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对面食情有独钟。还不到二十岁就推着她的馒头摊每家每户的卖她新蒸的大馒头。所以儿时的我就是在一声声的叫卖声中,和一段段老腔老调中长大的。
如今,婶婶再不像当年那样意气风发了,再也不像曾经那一声叫卖就可以传遍大街小巷,更不是那个清秀水灵的姑娘了。
在我的印象中,婶婶早已经成为这个小镇的一道风景线。每每当人们经过镇上的火车站的时候,婶婶的蒸笼中的烟雾带着阵阵清香飘给了思乡的人们。也许小镇当年的人均收入都有婶婶的付出。
如今,婶婶扛住了非典,扛住了经济危机,可是没扛住白驹过细的时光。小镇的馒头摊变成了一堆废铁。婶婶也成了时光的牺牲品,成了岁月的附属品。有时婶婶会和我感叹年轮这把双刃剑,残害了多少诸如她自己般的有志青年。
一袅炊烟任平生,平生不需要淡妆浓抹,只需一袅炊烟萦绕平生。
篇二:炊烟作文
自古以来,人们大多赞颂母爱多么伟大,而描写父爱的却少之又少。我的父亲,是个平凡的农民,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他只是平凡世界中一个平凡的存在。小时候,父亲经常在外面务工,很久才回来一次,由于从小就缺少陪伴,所以在他回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都格外安静,就连平时经常吵闹的哥哥和我也安分不少。在我们眼里,父亲是威严的存在,我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一直是父亲问一句我们回答一句,除此之外在无交流。上五年级之后,父亲辞去外边的工作,回到家这边工作。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渐渐多了出来。对父亲的改观是从初中开始,由于小时候不好好保护眼睛,上初中之后视力急剧下降。
父亲知道之后二话不说就带我去配眼镜,结果出来之后,惊呆了我们俩。谁也没想到我近视已经这么严重,出了眼镜店门口,父亲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也没说,嘴角挂着一抹苦涩的笑。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现象中,应该会被训一顿,但什么都没有发生。回家路上,我们一句话也没说,任凭风吹拂我那凌乱的头发,心里感慨万千。回到家,父亲坐在门口拼命的抽烟,当时我不明白父亲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只是觉得我令他失望了,那一缕缕烟雾漫漫的升腾,熏的我泪眼朦胧……门口那一缕烟雾,早已随风飘散,但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久久不能散去。
篇三:炊烟作文
远处一缕缕炊烟在落日的余晖下袅袅升起,升上空中,然后渐渐消散,显得虚无缥缈,开车进入那座山脚下久违的小村庄,家乡的味道近了。村中的人们,点燃灶台下的火焰,炊烟沿着老旧的烟囱,飘向村庄的天空,指引着回乡游子的前路。
夜渐渐降临,花灯亮了,顺着家家户户门前小路,闪烁着迷离的光辉。人们团聚在家中,乡音夹杂着阵阵欢笑,时不时地透过陈旧的老屋传到街上。
将车停在那座老屋前,踏上台阶,门前的老狗抬起头,闻闻你身上那种对它来说熟悉而陌生的味道,转着,轻轻的低吼着,接着快速跑进里屋。一位年迈的老人走出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老狗跟在老人的后面,欢快地叫着,年的味道近了。“回来了!快点进屋吧。”踏进里屋,菜香,扑面而来,那股熟悉的味道,那股童年的味道。跑到桌前,果然是那盘糖醋排骨,红色的排骨肉被油炸的亮亮的,一点葱花,点缀在上面,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舌尖上,酸酸的,接着便是一阵甜味,很香,也很美味,奶奶笑着把饭端了出来,那股炊烟的味道再一次进入了我的鼻子,那种童年的味道……
炊烟依旧在空中飘着,打上花火,一朵朵烟花飞向夜空,接着在夜空绽开,照亮这个无眠的夜,也照亮了那缥缈的炊烟。
篇四:炊烟作文
暑假,同父母来到姥姥家,还没到村子里,就看见村庄上空升起的一缕缕炊烟,我的思绪被拉到小时候。
五六岁时,父母没时间管我,便把我送到乡下的姥姥家,记得那时,我整天都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直到看见家里的烟囱开始冒出白色的炊烟才慢慢向家里走去,一路上还会和小伙伴看着自己家的烟囱,互相猜着家里做了什么菜,有时候还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炊烟也是小伙伴们用来比较的玩具,我们常常根据炊烟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晚上饭菜的丰盛程度,时间长就标志着自家的菜十分丰盛。
随着炊烟越来越微弱,饭菜也差不多做好了,几个小伙伴想着马上就能吃到香喷喷的晚饭了,心情也更加欢快,脚步也随之加快了,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到家后,扑面而来的是清香的稻米味道,溢满了柴火,炊烟的味道。后来每次用电饭煲煮饭,做出来的饭的味道都与那种味道不同,虽然是一样的米,但却没有经过炊烟熏陶后的米饭香味浓了。
炊烟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从古到今,世世代代,炊烟袅袅,无言的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怒哀乐,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憧憬。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车里放着动听的歌曲,我望向远处的炊烟,它漫上房顶,融入夜色,这一缕人间的烟火,是心底的温暖,是记忆中永远的亮点,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
我闭上眼,仿佛闻到了清香味道,心中突然有一种归属感。炊烟升起,姥姥在门口等我。
篇五:炊烟作文
昔日的黄昏后,在寂寥空旷的天空下,总是飘散着那若有若无的炊烟,小屋里早已摆好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而今,我打算亲自做菜。菜场里,父亲陪我挑菜,对于一个不经常下厨买菜和一个双手不沾阳春水的两个人来说,菜市场真的太陌生。喧闹的人群,熙熙攘攘的菜摊。我们只挑到大个头的莲藕,在买排骨的时候,父亲顺便还要了几根葱,摊主也没有要葱的钱。
我们迎着暮色赶回家。把排骨放在刀板上时,流露出一股很浓的血味儿,手心里还留着点儿,用水冲也冲不掉。红色的肉软软的,黏黏的,任谁也不会把它和煮熟了的肉来联想。当夕阳透过窗棂投下最后一抹霞光,肉已经入锅了,开水煮一分钟后,也就有了味儿,再放入高压锅中压几分钟。莲藕很硬,不用力切切不动,母亲总是担心切到手,让我悠着点儿。当然还要准备好黑木耳与大枣,枣儿已经被我边切葱边偷吃只剩下三、四颗了。
一个电视的功夫,出锅了。天已经黑了半边,再想做别的佳肴已经晚了。不过,可能也正因为没有了其他的美味,才觉得仅仅有这简单纯朴的美味也是如此令人期待。桌上炊烟枭枭,简单的一饭一汤,围在小桌上吃,倒让这个家更其乐融融。
不同于往日,偶尔的几句餐中谈话,伴着笑,心却是静的,气氛是柔和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细细品这道汤,这是我的处女菜,虽然它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色泽,难以忘怀的味道,但它的平凡似乎让我们想起了什么。
也或许这就是家的味道吧,虽然不同于母亲的菜,但却很温馨。
篇六:炊烟作文
故乡的炊烟,如此柔情,慢慢地飘于天际,这是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小时候,我不懂事,经常在厨房烧火。有一次,我拿了几根湿木头丢了进去,那火好像小了些,我不禁有些着急,连忙跑去找外婆。
“外婆!外婆!我给火吃东西,可那火好像不喜欢吃,你快去看看!那火现在又瘦又小,你快去看看!”
外婆听了,慈祥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好,好,外婆呀,去救救它。”说完便走进了厨房。外婆用火钳拔弄了几下,把我放进去的湿木头弄了出来,慈爱地说:“火这东西,是不能放湿木头的。怪不得它越来越瘦,好家伙,原来是你的祸!不过,现在你可以去看你最喜欢的炊烟了!”我一听,兴奋极了。跑出门,拉着外公就朝对面的小山跑去。
过了一会,我和外公一老一小坐在小山上,抬头望着天空徐徐飘起的炊烟。
“外公你看,这弯弯的炊烟像不像一架通往天上的白玉桥?”
外公点了点头说:“嗯,我估计这桥就是牛郎与织女相会时搭的那个桥吧!”
我一听,生气地摇摇头说:“外公,牛郎与织女是用喜鹊来搭桥的,我都说了好多遍了!”外公一拍脑袋,说:“说的对,说的对,瞧我这记性!”我听了和外公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山上充满了笑声。那一年,我六岁。
不知不觉,岁月从指尖流走,那故乡的炊烟却印刻在我的记忆里,经久不散。
篇七:炊烟作文
《狼谷炊烟》讲述了一段人和牧羊犬的感人故事,是一段令人有些哀伤的草原传说。故事中的主角那日苏从小在草原放牧,陪伴他的只有羊群和两只忠诚的牧羊犬。他们共同抵御狼群的袭击,赶走偷吃羊的草原雕,在食物紧缺的时候一起捕捉黄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相互依靠。
但是,狗的寿命只有15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其中的一条狗“ 巴努盖”慢慢变老了,他有时一天也不吃饭,只有在那日苏喂它面条时才会偶尔吃一点。也许,这只是为了安慰那日苏。巴努盖失去了往日的雄健,它每天都跑去山坡上,看那美丽的晚霞,看那太阳慢慢落下山头,也许,巴努盖也是那个将要落下的太阳。
终于,巴努盖在辉煌的霞光中,逝去了。
巴努盖这种守护羊群、忠于主人一生一世的伟大精神可歌可泣。它的一生都献给了草原,巴努盖没有死,因为它的精神还在,还在这片大草原上,并会永远活在草原牧民的心中,它的精神会一直从牧羊犬身上传递,直到永恒……
巴努盖的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值得学习。以后我也要像一样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篇八:炊烟作文
每次去我的老家---山坳里的一个小村庄,都能看见一缕缕朦胧的、梦幻般的炊烟在空中欢快地旋转、跳跃。
这次,我又来到了我的老家,正好是午饭前。我坐在一把大椅子上,望着屋顶上那破旧不堪的圆锥形烟囱。上面记满了苍老的.岁月,雀斑似的黑点在上面凌乱的散布着。用灰色的大石块做成的烟囱,不知是多久没有被清洗过了,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多的使人们不能完全把它清洗掉。
渐渐的烟囱里开始冒出一团白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直到后来他索性就不冒出更多的来了。上面的一簇刚向四周飘散,下面的一簇就紧跟上来。一阵微风拂过,没有形体的炊烟往右一倒,像是一条毛茸茸的狐狸尾巴,但是没过一会儿,它又正立了起来,随着风飘过的方向,炊烟像一个不倒翁一样,倒下、立起、倒下、立起……
半个小时过去了,香喷喷的饭菜香味溜进我的鼻孔,饭烧好了,炊烟逐渐开始变小,再变小,上面的一团消失了,下面的一团便不再冒上来。就这样,炊烟从变小到更小,直到流失的无影无踪为止。
绿叶清晰了,湖面清晰了,群山也清晰了,周围的一切景物都变得清晰起来了,我喜欢这种感觉!
篇九:炊烟作文
微风拂过树梢,草木渐渐成长,眼看着烈日炎炎的夏季即将降临,立夏的“活动”自然也不会少。
大家都知道,立夏有一种习俗——烧野火饭,它的材料很简单,只用了糯米、豆子、肉片和调味料。
立夏的太阳渐渐升起,阳光照在餐桌上,上面摆满了材料,我也随着奶奶的喊声起了床。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上了衣服,但仍东倒西歪。我走下楼,正巧看见炉子已经“砌”好了,锅里的食物也已经均匀地铲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我飞奔到了炉前,现在还没生起火,奶奶从前门口拿来了几捆细树枝,上面还掺杂着一些枯木叶,用打火机点了好几次才着。我也不停地向里面加柴,直到小火变成熊熊燃烧的火焰。
因为锅盖是透明的,所以里面的情况看的比较清楚,里面的水渐渐开始沸腾起来,蒸气飘到了锅盖上,展开了一层“结界”,混乱我们的视觉,但它又变成水珠随着锅盖边滑落。
不一会儿,火渐渐变小了,柴渐渐烧没了,弥漫着的烟渐渐变少了,水同时也蒸发了,虽然锅子封得几乎不留一点空隙,但仍然能闻到野火饭弥漫开的诱人香味,我把锅子从后门搬到了煤气灶上,用铲子“挖”了三大勺,整个碗都被装满了,我尝了一口,来不及发出感叹,就又迫不及待地去吃第二口了……
夏季果然是最好的时候,既有美食吃,又可以痛快地玩,还能做自己爱做的事——烧饭,何乐而不为呢?
篇十:炊烟作文
我家乡在郁南,那是一个乡下人家耕田种菜的地方,一进去,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喜欢炊烟,就像我喜欢这朴实而自由的乡村生活一样。乡村的炊烟早早就起来了,乡村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日就可以见它三次。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是最梦幻的,而且乡间最清凉的风也只有在早晨才能体会到。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那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是那样的梦幻。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让人最舒服的。
一到中午,阳光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要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是很独特的,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深深陶醉在其中。这时的炊烟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疲倦不堪,看见乡间的炊烟,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暮色四起时,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的确是有一点韵味。我想,这时的炊烟是最纯真的。
乡村的炊烟多美啊!它犹如轻纱,犹如发丝,让人感觉像梦景般美妙!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乡村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