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内容页

初一走进实验室征文

第1篇:初一走进实验室征文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实验室,讲课的老师是我的同学李沛洋的爸爸李老师。

第一节课讲的是“奇妙的水”。李老师首先让我们回忆了四首熟悉的诗,然后他讲了水的分布广、用途大,地球上有四分之三都是水,人体里有四分之三都是水,水无处不在,人类离开水将无法生活。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是,把糖和盐分别放在两个试管里,加上一半水,溶化后,我发现清清的水是糖水,浑浊的水是盐水。第二个实验是把酸和碱分别放进两个试管里,滴进一二滴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的水就是酸性的,变成蓝色的水是碱性的。最让我感兴趣的实验是“水能灭火,也能生火”,大家都知道水能灭火,但是水还能生火,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呢!李老师拿出一块棉花,用小药匙挖了一些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放在棉花上,他说:“在过氧化钠上滴两滴水,就会燃烧起来。”话刚说到一半,火就着起来了,李老师说:“这是因为今天下雨,空气很湿润,空气里的水分足够让过氧化钠燃烧起来了。”

第二节课讲的是“力”,有万有引力、拉力、浮力、压力、摩擦力,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力量,还有人的力量也很大,有知识的力量、爱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和勇气的力量。

最后,我们玩了背摔的游戏,张老师说:“要信任妈妈,就不会害怕,这是信任的力量。”

我感觉李沛洋的爸爸真是一个博学家,他不但懂古诗,还懂很多物理化学知识,我也想像他那样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第2篇:初一走进实验室征文

今天,放学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奇特的大箱子,拆开一看,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小牛顿科学实验。我兴奋的翻看着,看到了一个盒子上写着一个新颖的名字——刷刷车,妈妈说这就是一个微型的清扫车。我情不自禁地打开盒子,兴致勃勃地开始刷刷车的制作。

倒空盒子,里面有一个电机、一把刷子、一个电池盒(带导线),一些双面胶和两根塑料棉签,还有一张图纸。根据图纸,我把自备的两节5号电池装入电池盒,把开关拨到0FF的位置,再把电池盒没有开关的一面贴上双面胶,然后固定在刷子上。随后,我将弯曲的棉签插在电机的轴心上,然后将电机用泡沫双面胶固定在刷子尾部的面上,接通电源后任务完成。刷刷车制作成功!

开启电源后,刷刷车的棉签飞速转动,车身向前移动。连续观察了好几次后,发现如果刷刷车身在右边,它就可以直着走。看了说明书,我才明白刷刷车利用了偏心轮设计,那支小小的棉签就起到了偏心轮的作用。所谓偏心轮就是指轮子的轴不在轮子的圆心上,此时轮子运动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使物体产生振动。偏心原理还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广泛,如手机的振动……

经过这次实验,我不但了解了偏心轮的原理,还得到了一种可贵的科学探索精神。

第3篇:初一走进实验室征文

第一次进物理实验室的感觉真奇妙,摸着光滑洁净的桌子,看着新奇的仪器,油然而生出一种激情,我一定要学好物理。

实验开始了,首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同一直线上,并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我用欣喜颤抖的手点燃了蜡烛,来回移动凸透镜(焦距10厘米)。首先我把蜡烛移到距凸透镜9厘米处,咦,为什么怎样移动光屏上面也没有像呢?唉,真没想到第一次实验就被拦路虎挡住了,忽然同伴惊喜地对我说:“你从这面看看,好大的像啊!”我恍然大悟,嘴里嘟囔着“物体放在什么范围内成虚像呢?”经过几分钟的操作,我发现:物体在距凸透镜10厘米以内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我以最快的速度记下了属于我们的第一个成果。

拦路虎又来了,当我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发现不仅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在另一侧也看不到像了,我和同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但我马上又镇静下来了,我推断着:10厘米处是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根本不可能成像。我的推断搏得了众人的好评。就这样第二个难题又被我们攻克了。

接下来的几个实验还算顺利,我们得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0厘米到20厘米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厘米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突然我又想到: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像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将蜡烛放在了这个位置上,发现成了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我们啧啧称奇,同时也记下了这些成果。

我忽然心生疑问:若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半,还能成像吗?边想着边开始了实验,啊?怎么还是完整的像呢?我思考片刻无法解释,这时高人出现了,老师告诉我:虽然挡住了一些光线,但仍有一些光线通过凸透镜汇聚于一点,所以还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顿时,我们惊讶了。

这时,同伴又提出一个问题,物体在20厘米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让凸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换个位置会怎样呢?说做就做。很快结果出来了:还能成像,只是变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了。

这节课圆满结束了,我探究,我快乐。而此时,我又在企盼下一次探究,下一次一定会更有趣更快乐

第一次进物理实验室的感觉真奇妙,摸着光滑洁净的桌子,看着新奇的仪器,油然而生出一种激情,我一定要学好物理。

实验开始了,首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同一直线上,并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我用欣喜颤抖的手点燃了蜡烛,来回移动凸透镜(焦距10厘米)。首先我把蜡烛移到距凸透镜9厘米处,咦,为什么怎样移动光屏上面也没有像呢?唉,真没想到第一次实验就被拦路虎挡住了,忽然同伴惊喜地对我说:“你从这面看看,好大的像啊!”我恍然大悟,嘴里嘟囔着“物体放在什么范围内成虚像呢?”经过几分钟的操作,我发现:物体在距凸透镜10厘米以内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我以最快的速度记下了属于我们的第一个成果。

拦路虎又来了,当我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发现不仅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在另一侧也看不到像了,我和同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但我马上又镇静下来了,我推断着:10厘米处是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处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根本不可能成像。我的推断搏得了众人的好评。就这样第二个难题又被我们攻克了。

接下来的几个实验还算顺利,我们得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0厘米到20厘米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厘米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突然我又想到: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像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将蜡烛放在了这个位置上,发现成了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我们啧啧称奇,同时也记下了这些成果。

我忽然心生疑问:若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半,还能成像吗?边想着边开始了实验,啊?怎么还是完整的像呢?我思考片刻无法解释,这时高人出现了,老师告诉我:虽然挡住了一些光线,但仍有一些光线通过凸透镜汇聚于一点,所以还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顿时,我们惊讶了。

这时,同伴又提出一个问题,物体在20厘米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让凸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换个位置会怎样呢?说做就做。很快结果出来了:还能成像,只是变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了。

这节课圆满结束了,我探究,我快乐。而此时,我又在企盼下一次探究,下一次一定会更有趣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