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议论文 篇1
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认识的,也有陌生的。通常遇到熟人,我们总会点头致意或是给一个微笑,而对于那些陌生人,更多时候是毫无表情地檫肩而过。感觉这世界越来越冷淡,人与人之间似乎隔着一层微妙的距离。物理学上管这叫斥力,它说人与人之间始终该有些距离,这是必须的。
但还是忍不住会想:能不能没有距离。不只是对熟悉的人,我更想和陌生人打一声招呼。即使我们素未谋面,但既然遇见,想必也是有几分缘分。不是想搭讪,只是想感受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感情。想到前些年有人组织了“抱抱团”运动,虽有炒作之嫌,但还是让人心头一动。
话是这么说,但要真正跨出那一步很难。即使现在的我说的如此诚恳,真正走在大街上,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始终不敢如此做。怕遭白眼吗?好像不是。最怕的是人家面无表情,不生气,不惊讶,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般,就这样把你拒绝在千里之外。
都说互联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话也不全然对。因为在网上的我们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打破距离,是我们最期待也是最害怕的事。人就是这样的矛盾体。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是否存在?能否存在?我有想过,却也想不透。
我准备考个好大学,将来在大城市找份工作,安定下来。然而我又很怕,怕城里人的冷漠,怕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不过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以逐渐缩短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虽然要等很久,我还是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等待,有没有这样的一天出现。作文网 zUOwEnBa.Net
描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议论文 篇2
“我走向前,你看不见,真的遥远,就连叹息影子听见也是无言;我走向前你看不见,你的思念,你和我之间刻着一条界线不曾有改变……”
距离是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清楚。距离转而言之就是隔阂,物与物的距离,人与人的距离,人与物的距离。
顾城写过一首诗,我认为这就是距离:你/一会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为什么该近的我很远,而该远的云很近?难道人与人是相斥的?
周围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人群拥挤,我虽定格在忙碌的人群中,但发现其实周围的人离我很远。观察他们的眼神:有的冷漠,有的黯淡,有的孤独,有的失落,有的还心事重重。可怜的人们啊!一个个深不可测,但我明白这不是深邃,只是懵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星与星之间的距离,表面上挨得很近,实际上却遥遥相望。人用肉眼去看,只不过隔着一根手指的距离,事实上是几千米,几万米,甚至是几光年。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虽然离我们很远,也可能是阴阳相隔,但记忆在思绪中搁浅,我们会觉得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因为距离无法控制爱的蔓延。可如果彼此之间是陌生的,谁也不了解谁,那他们之间存在的就只是一层看不见的无形的隔膜。
万物之间本身是没有距离的,一切都很美好。只因为亚当夏娃偷食了禁果,是人有了思想,有了猜疑,有了丑恶,有了距离。在很多时候,其实无知与单纯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不必烦恼,不必忧愁!
看了“描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议论文”
描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议论文 篇3
人与人之间都有距离,差别只在于这距离是远还是近。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原因在于他们之间的心灵是联通的。
家后面的院子里,租住着一户外地人家。一家三口过得很美满,尽管父亲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却没有一丝对生活的气馁。他的女儿比我小,所以会经常会问我一些问题,我们俩很合得来,自然关系也不错。她给我的印象就是文静、坚强,虽然看起来若不禁风,可是扳手腕的力气居然比我还大。可能是因为她的爸爸的缘故吧。她不仅要管好她自己的,还要照顾好她爸爸。
即使是这样,却从不向生活低头,不管是她还是***妈。不过她爸爸有时会看起来很伤感,但在乖巧的女儿和贤惠的妻子的坚持下,也充满了生活的“斗志”。虽然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但脑和手都好好的呀,她的爸爸有时会给杂志社投稿,赚点钱补贴家用。黄昏下,每当我放学回来,可以看到他在帮一旁的妻子折伞,他也在替他的家出一份力。遇见他的时候,他会对我微笑。我始终觉得,在这笑的背后,一直有一股力量默默支撑着他。
是女儿的爱,是妻子的爱,是邻里的爱,让他与我们没有距离。不是吗?
十字路口的敬老院里,也有一个残疾人,是一个老爷爷,他不能说话。每天去上学,或放学,都会看到他站在敬老院门口,对路过的每一个行人微笑,也包括我。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他用他的微笑温暖每一个行走在寒风中的人。有一次,我放学经过的时候,我们互相用微笑打招呼,然后我随手把手中的餐巾纸扔在地上。刚前进一步,他却依依呀呀地叫住了我,并微笑着捡起那张被我扔掉的餐巾纸,还向我摇了摇手,他比划着,我知道了,不能这么乱丢垃圾。我感到惭愧极了!在这个哑爷爷面前,我顿时涨红了脸。此时他又向我微微笑,仿佛又在对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不犯就好了。”
老爷爷在我的心目中顿时高大了许多。他作为一个残疾人,却比普通人更注重环境保护,更加热爱这个地球。我们常说“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但又有谁敢说自己比这位口不能语的老爷爷做得更好呢?是老爷爷让我真正明白了“从我做起”这四个字。虽然,我至今仍不知道老爷爷究竟姓甚名谁,但他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我每天在路口看到他,就像是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至亲的人。
他用他的微笑证明他和我们普通人丝毫没有距离,不是吗?我们和他们没有距离,没有心的距离。邻居叔叔和老爷爷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乐观,他们坚强,他们勇于抗争,他们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我们应该向他们敬礼,向他们的的顽强意志看齐。
描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议论文 篇4
“线更长,还是点更短?”博尔赫斯的这句话深奥又简单的哲语让我蹙眉了好久。
毫无疑问,线是长的,这是自然公认的法则。可我们又知道,线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
有一个现代神话是“到底一生更长,还是时间的永恒更短?”一生由一天天构成的,要想过完一生并不容易,得一天天过完,一天中有无数不尽的满意与不满意,幸福与不幸;一天又由24小时构成,按照博尔赫斯的法则要想过完一天也是困难的,因为小时也分成分钟和秒。要想达到前进的目的,就得将这些干完,那么你永远在这“你要干完”的过程中。于是一生,却也是一个遥远的途径,比无尽的时间要长。
在理论之外,例如人与人,我们是否也同样发现了“距离”:长,抑或短?
一位作家告诉我:当你去别人家做客时,给你摆出糖果的是朋友,为你端上一杯白开水的便是至交了。
白开水的清淡平凡恰恰映出了友人间的亲密无隙,犹如数学运算中的分母和商数――距离就体现在这生活一刹那的点滴中。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如这线,这点,只是它不受“法则”约束。感情之绳的两端拴在心上,深刻的,即使拉开距离默默无语也比浅薄的拥抱呼喊更真实――因为前者只是“身”的距离,而后者却是“心”之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