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1

张心怡

玛丽·居里,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她可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没有浪费的时光,只有对科学的追求,她的一生为科学界做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居里夫人的一生,追求卓越,淡泊名利,坚持不懈,品格高尚。

《居里夫人传》这一书,是居里夫人听从美国朋友的建议写下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居里夫人一生起起落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她的人生,对科学敬业的精神和责任感,超过了她的悲欢。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评价道:“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只有玛丽·居里未被荣誉摧毁。”可能对于居里夫人而言,科学的成果远比荣誉重要。结果并非最重要的,享受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最有趣的。太阳的光芒并非会把月亮遮没,高尚的品格也不分高低,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就应坚持不懈的去做,一定能做好。这或许是居里夫人的品质,精神需求远比物质需求重要。

居里夫人的努力并非常人能比。可能你会认为居里夫人有着极高的科学天赋,但努力远比天赋重要。镭的发现,是居里夫人多少个日夜的努力,没有人能在一夜之间一举成名,而这一举成名的背后又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和艰辛。我们所认识的居里夫人,可能有着太阳般的光芒,荣誉的背后,有着委屈,有着屈辱,有着质疑,有着精神崩塌的可能,有着汗水,有着为科学献身的可能,这些居里夫人在踏上科学这条艰险道路的时候又何尝没想过,她一个人在科学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进。

居里夫人平静的过完了一生,不急不躁,朝着梦想前行,奋发,坚持不懈,淡泊名利。

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踪迹,她将在新时代青史留名!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2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我激动不已,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居里夫人的一生对我起了太多的启示。

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曾经两次获得过诺贝尔奖。居里夫人是一个历经磨难,走向了人生的辉煌时刻,当然这成功的背后也有她不断的努力。

居里夫人出生在一家七口的家庭里,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她的童年并不快乐,她与姐姐互相帮助上了大学,他曾一边打工,一边给家里分担负担。虽然如此,但她从不放弃,努力打拼,她的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工作时,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进了工作里中。坚持了很久以后,她终于发现了镭。

居里夫人在上学的,社会上对女性有一定的偏见。她考上了一所著名大学,那里的教授居然对所有的女性说,让她们不要学习,把这些机会留给男性。居里夫人当然不被困难所困,她逆风而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不比男性差。居里夫人不但学,还学的最好,在班上永远是前几名。最后只留下了三位女生继续学业,其中就有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完成学业以后继续进行实验,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她和她的丈夫只拥有一间非常小的实验室,在没有完整的实验条件下,仍然继续研究探索。

读完这本书,居里夫人逆风而行的精神令我软佩。比居里夫人那种不怕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我自惭形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学习居里夫人的这种精神。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3

做一个爱国的科学家

午后艳阳高照,我闲来无事,拿起身旁的《居里夫人传》,心无旁骛地读了起来。

财富与荣誉的诱惑,是大多数人抵抗不了的,而有的人却能甘愿选择清贫,艰难地进行研究。不管前方道路多么坎坷,他们依然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去研究技术。丈夫比尔因车祸死亡,距离富人家庭生活更加遥远,可她依然没有放弃研究进程,继续向前走。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他们发现了镭,面对全世界的荣誉,他们本来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居里夫妇却淡泊名利,把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不捞一点私利。别人都劝她申请镭的专利,居里夫人不仅没有照做,还第一时间将镭献给了致癌工作室。

作为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丈夫有着科学上的丰功伟绩,但他们依然坚守原则,不贪名利与财富,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

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当发现并验证镭后,他们将研究成果贡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帮助祖国复兴发展,让人敬佩不已。回头看,上世纪,我们中国也涌出了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钱学森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早先在美国留学,但得知祖国成立的消息后,不顾美国方面拘留,想方设法回国做贡献,最终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反观现在有些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却忘记了自己的祖国,一去不复返,甚至还做出对祖国不利的事情。他们难道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故事吗?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我想,将来我如果有机会出国留学并学有所成,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一定会做对国家有利益的事。

合上书,阳光也没有那么猛烈了,天气也有些凉爽了。这本《居里夫人传》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而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4

常景尧

寒假里,我翻开了《居里夫人传》一书,细细地品味了居里夫人那艰难而又充满成就的一生。之后,居里夫人那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便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居里夫人出生于被奴役中的波兰,四岁时母亲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父亲一人撑起了整个家。十九岁时,居里夫人去巴黎求学,从此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重要的元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然而居里夫人的科学实验过程却是异常艰难的: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她自己扛来了一袋袋沉重的废渣,把这些废渣倒入盛有沥青的桶里,使劲地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原本光滑细腻的手被腐蚀的伤痕累累。在无数次的艰难实验中,居里夫人几乎是屡战屡败,可她却毫不气馁。终于,在第三年的时候将这些元素分离成功,“镭”也就此诞生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名人中,只有居里夫人不为盛名而颠倒是非。”的确如此,居里夫人在发现了镭之后,一举成名。各行各业的人都登门拜访,有来取经的,有来采访的,甚至还有人想出高价将此技术买走。对此,居里夫人厌烦不已,并将其拒之门外。此外,居里夫人也没有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因为她不愿违背科学研究的初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居里夫人的事迹令人钦佩不已,而我们现在有着便捷又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学习上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那坚韧不拔的精神,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5

《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是居里夫人的自传,这本书简要地写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但把重要的篇幅都放在了“皮埃尔。居里”——也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上,由此可见她对丈夫的尊敬和深厚的爱。

玛丽。居里出生于一个华沙小地主家庭,她很早就丧失了母亲和大姐,与其它姐姐们相依为命。她十分坚强,在这种情况下也刻苦学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上了个好大学。并认识了皮埃尔。居里,与她结了婚,从此开始了她科研的之旅。在她和丈夫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先后发现了镭和钋,并在放射性元素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居里夫人成为了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可就在这个时候,皮埃尔。居里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这使居里夫人悲痛欲绝,可居里夫人从失落中振作了起来,继续研究,让全世界都记住了她的名字和她的刻苦精神。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精神,那就是为着一个理想不懈奋斗。哪怕再大的苦,再怎么累,他们都挺了过去。镭和钋都是稀有元素,想要从矿石中提取它们很困难,镭的提取几率只有千分之一,而钋的提取几率则更是只有百万分之一,虽然国家很支持他们做这项工作,但却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为了提取出这些稀有元素,他们不停地工作,屋子里堆满了筛完的废弃物。终于,他们提取出了一分克镭,虽然只有一分克,可这里面融入了多少的汗水啊!在我看来,给居里夫人一万个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为过。

他们非常自强,虽然国家给他们的帮助甚微,可他们还要日复一日地工作。到后来,他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全世界都关注到了他们,给了他们很多的帮助,可他们并不骄傲,依旧努力的工作,希望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居里夫人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为祖国华沙增添了一份荣耀。她是多么善良,爱国呀,我们要向她学习。

《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知识,让我知道了坚持不懈,爱国,善良,友爱对人的重要性。我以后也要坚持不懈地做研究,为全世界做出贡献。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科学家传记——《居里夫人传》,我有幸认识了一位伟大而励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小时候,无论屋子里有任何噪声,都影响不了她。当时的波兰正被俄国占领,民族的压迫和生活的困苦,令她下定决心要发奋图强。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只为了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

在巴黎求学的过程中,认识了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夫妻。夫妻俩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发现了两种新元素。比埃尔去世后,居里夫人带着女儿生活,继续潜心研究,直到去世。

居里夫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为理想不断奋斗的科学家形象,不管遭受怎样的困难,对待科学,永远都有一颗热忱的心。在世界科学史上,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她的精神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科学之路上不断进取,死而后已。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不要叫别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就应有居里夫人的精神。有了目标,就要执着探索。享受过程,才能享受成功。没有一步登天的可能,我们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有理想,我们就要为之努力奋斗,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7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居里夫人的美名名垂千古,这是他流传下来的名句之一,玛妮雅-斯可罗多夫斯基是她的真正名字。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就研究淬火钢的磁性出道,中年时发现了非人造放射性元素——钋(84)和镭(88)。

居里居人在与皮埃尔喜结连理后,开始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当时她在一种铀沥青矿石中发现了上述的两种元素。由于经费的问题,两人没有实验室提练和研究它们的性质,后来才在大学校长的帮助下得以有一间废弃的工厂可以工作。(校长:我尽力了。)在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之下,它们提练出了原子序数为84的元素钋(元子量209)。

一段时间后,他们成功提练出了原子序数为88的1分克的镭。因为它的放射性非常好,所以一定要装在重金属制造的箱子里。他们发表了镭的发现,数日不到便轰动了世界。

只要他们申请了专利就可以从世界上每一个镭的冶炼工厂抽取10%的利润,那是多大一笔钱啊……(想要)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直接发布镭的冶炼方法。她说:“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全人类,如果我们把它卖掉,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了。”居里夫妇有这样高尚的品质,是十分可敬、可佩的。科学家应当是为了真理继续事业,并不是金钱,这种科学家应当受全世界人的尊敬。

爱因欺坦很庆幸同居里夫人有10余年的友谊,他时常去居里家做客,和她探讨高深物理问题,可以说,居里夫人使广义相对论进行得更加快速,内容更加完整了。

正是他们这些物理学家在早期做的供献为近代物理学做非常完整的铺垫。最后,感谢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是他们使我们生活更美好。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8

李奕璇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部世界经典名著《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在世界上家喻户晓,她是人类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都知道,是她发现了“镭”,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她的生平表面上看起来一帆风顺,实则异常艰难。

当居里夫人还是那个叫玛丽亚的女孩时,她天资聪颖,俄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可是她读两遍俄文诗歌,就能一字不误地背诵出来。更可贵的是,她学习专心致志、忘我投入。为了支付姐姐在国外的读书费用,十八岁的她只身去偏僻的乡下做家庭教师。她二十四岁去巴黎寻梦时,由于生活的清贫,学习的过度用功,常常晕倒,可是即使如此,她却不去关心自己的身体,而是继续勤奋刻苦学习着。

居里夫人就这样一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着,一路不知道疲倦,不畏艰险地踏着自己搭建的天梯向着成功的顶峰攀登着,不断地折射出她那非凡的光辉,照亮着他人,照耀着世界。她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她却影响着后世千千万万的人,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

还记得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名上了书法学习班,一开始,由于刚刚接触毛笔字,写的非常难看,点不像点,横不像横,好端端的一个字,被我写得七扭八歪,于是我就不想练了。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告诉我,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坚持,都需要有耐心,并不怕吃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在老师的教育下,我认真的从点、横、撇、捺基本笔画练起,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就是礼拜天和节假日也不列外。经过两年多的练习,我的毛笔字也写的像模像样了。回想起这些,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今后,我要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事要坚持,用顽强的精神来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