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

《大钊赞歌》

“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所受之辛苦,又非笔墨所能形容。”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地贡献给人民。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抚养成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深受其师思想影响,激发起了为中国寻出路的爱国热忱。辛亥革命后,愤恨窃国大盗袁世凯,于1913年冬,得到友人资助,前往东京早稻田大学就读,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约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爱国斗争,并担任总会的文牍干事,向国内寄发《敬告全国父老书》。1916年5月,他提前终止学业,怀着“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激情,启程返回上海。同年7月,他应汤化龙、孙洪伊的邀请,到北京板报,成为《晨钟》的总编辑。他在报上发表言论后,遭到政客们的不满,断然为了坚持真理选择辞职。在《甲寅日刊》上,发表多篇反对军阀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文章,7月,张勋复辟,李大钊避走上海。不久,又于11月返京。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他就任北大图书馆主任,随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很快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李大钊深受启发,他于1918年下半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办演讲大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演说,接着又写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的论文。他指出这一战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资本主义的失败。他用有力的话语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同年12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新纪元》一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号召世界劳工联合起来“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从1918年下半年到1919年,他在北京积极参加和支持爱国和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李大钊是五四运动领导者之一。他积极撰写文章激励青年投入这场斗争,并指导许多进步社团在运动中起骨干作用。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导运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当北大校长蔡元培被迫辞职时,他带领教职员工奔走呼号,假意挽留。他冒着被捕的危险,敢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陈独秀被捕后,他又积极参与营救。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发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透彻地批驳胡适鼓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期间,一批信仰共产主义青年知识分子在他周围团结,如邓中夏、毛泽东、周恩来。日后,毛泽东回忆这段历史时,曾深情地说:“我在李大钊领导下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使我的思想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1919年9月,应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邀请,去天津参加演讲与座谈。次年3月,李大钊于北京秘密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会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置办大批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成立名为“亢慕义斋”图书馆。同时,他与共产国际维经斯基讨论建党问题,并开始准备活动,是年7月,他正式担任教授职务,通过大学讲坛传播革命思想。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后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5月1日,长辛店工人举行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并成立工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全面工作。

后面的事情就是守常先生领导多次工人运动,他辞去教授职务,领导农民运动,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做出重大贡献,举行国民议会促成会,为孙中山抬棺,反帝爱国运动兴起,转入地下工作。他在为难之时,让同志先走,他在众人劝告时,坚定要完成困难工作;他被捕之后,虽受尽折磨,坚贞不屈;他又践行着“唯独对不起家人的话”。他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导之气概!他除对于“共产学理及主义,均承认不讳”外,其他一概不知,他痛斥张作霖启用以高官厚禄的收买,一种对党视野的坚定信心,笼罩了他的精神。4月8日下午2时,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不足38岁。李氏一家日子何其苦,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之生活,但党没有忘记他,人民也没有忘记他的守常先生。

就用李大钊先生一生的实录,表达我对革命烈士李大钊最崇高朴质的敬意。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2

《一代怪杰——辜鸿铭》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火速出圈。在大家感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爱国热忱时,我却被这么一个“老怪物”所吸引了。

别人剪辫子,他留辫子;别人对西方极力鼓吹,他收费骂洋人座无虚席。他毕生都在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只因他父亲对他说过一句话: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他就是辜鸿铭,他说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阳事在北洋的东西南北人,不仅如此,他精通九种语言,拥有十三个博士学位,学贯中西。举个例子,他在外国留学生,一次坐在电车看报纸时,被周围外国人嘲笑报纸拿反了,他冷冷一笑,面不改色就这么倒着用纯正流利的伦敦口音将报纸上的文章一字不落的读了出来,终后,还说英语只有二十六个字母实在太简单,不倒过来看还真没什么意思。就是这么一个怪老头,在那个人人都推崇西方文明的时代,他站在风口浪尖上告诉世界,中华文化从不低人一等,也正是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等翻译成英文德文传播到世界各地。他曾和毛姆会见时称自己是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简单介绍过辜汤生之后,我们在来了解为什么称他为“怪杰”?

首先,当年在蔡元培先生主持的北大校园里,辜鸿铭简直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为了号召相应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所有的政府官员,老师都要求把辫子剪掉,但是他就是没有剪辫子,进入校园后当有学生起哄你身为老师怎么不以身作则剪辫子呢,他站在讲台上,吸了一口烟斗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头上的辫子没剪掉,但是你们心中的辫子也没剪掉。”不得不说,辜鸿铭的这番言论真真凿凿地砸进了听讲的学生心里,也因为他的这些奇谈怪论,让我对于他的敬重又深了一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那套关于茶壶和茶杯的理论,他的那套逻辑其实是非常牵强的,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我们能从他那番话语中觉察到他这个人有一种不同常人的机敏。

在当时那个处处主张革新的年代,他却是一副保守、迂腐、守旧的样子,还被贴上了这么一个标签“晚清怪杰”,通过这些,我们足以看出辜鸿铭此人之“怪”,那么“杰”从何而来呢?

从他的一篇著作入手,《中国人的精神》,何为中国人的精神,他对此的解释为: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就像美国人他们淳朴、博大但是不深沉;英国人淳朴、深沉,但是不够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但是不淳朴。而中国人的思想,性格虽有很多弱点,但却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他对温良的释义为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他还说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而这就是与洋人亦不同的地方,我们过的是一种情感生活。

听君一席话,如读十年书,没错,我们国家如今能够日益昌盛起来,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就流淌着一种名叫温良的东西,温良而不是温顺、懦弱,而是一种能让千千万万华夏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的情感纽带。

当北大一些支持革命的教授认为应该将一些保皇党例如辜鸿铭、黄侃等人驱逐出校时,辜鸿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诸位也许笑我痴心于清室,准确来讲,我并非忠于王室,而是忠于中国的政教,忠于中国的文明,我留着辫子,这是一个标记,我是要告诉世人,我是老大中华未了的一个代表。不仅仅是在这番言论中,他也曾在多次讲演中向学生表明过自己对于中华之传统文化的推崇,而这些的根源就是一个对国家充满希望的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他是一个勇士,能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上却仍面不改色地维护自己的观点,他有着自己的坚持,忠心且热忱,只可惜与时代发展相违背,从某个方面来说,辜鸿铭也不过是个被时代抛弃的可怜人罢了。

辜鸿铭也不止一次表明过自己与陈独秀相悖的观点,甚至对他们不假辞色,但他对蔡元培却始终恩敬有加,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蔡元培宅心仁厚,当年张勋复辟之时,辜鸿铭犯过一次错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给过辜鸿铭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其二:两人都是贵为大师,彼此惺惺相惜,虽志向不同,但不互相中伤,正所谓和而不同。

他是具备一流才智的人,而且重要的是他有见识和深度,不是这个时代所能拥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