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东坡传读后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

陈荟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最初于课本中识得这位大文豪时,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切,只觉得其词句读来舒畅,是位不错的词人。后来读过《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东坡传)》这本书后,我在白落梅的娓娓道来中了解到了苏东坡的一生,也深深喜爱上了这位潇洒快意的一代奇才。

我爱苏轼的深情,爱他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苏轼的发妻王弗去世后,苏轼为他的挚爱种下了三千棵松树。在种树所花费的漫长的十年里,他没有一刻能忘却她“小轩窗,正梳妆”的剪影。就算是与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的相见,也只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因为在妻子离去的漫漫长日里,他早已习惯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虽然苏轼后来的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女子,但在动辄三妻四妾的古代,我依旧为他这份深情所动容。

我爱苏轼的豁达,爱他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我没见过比苏轼更乐观更豁达的人了。一句“何妨”,一句“谁怕”把心中那份无牵无挂、无欲无求的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看似是在写自己在自然界的风雨里的安之若素,其实更是在写他对世俗荣辱得失的不屑与淡然。苏轼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历尽坎坷,可却极少见他在词中有过什么抱怨。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的对待生活。

我爱苏轼的有趣,爱他那首《惠崇春江晚景》。

谈起《惠崇春江晚景》,大部分人所熟知的便是那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我却更为钟爱后一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短短一句词,便写出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春天到了,鸭子能吃了、笋能吃了、河豚也能吃了……一代文豪与吃货之间的反差萌就这样跃然纸上。他有着一个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有趣灵魂。

苏东坡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一个大文豪、一个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园乞儿的可爱的人。他活得洒脱,活得通透,活得尽兴。

“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苏东坡。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2

蒋欣桐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曾这么说过。

过去对苏轼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细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以及“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读完这本书,他的形象又立体了一点。

提起苏轼,天纵奇才这点毋庸置疑。他二十岁便考中进士,在官场崭露头角,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提拔出任地方官。可以说苏轼的前半生很顺利。年值四十三岁的苏轼,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在乌台诗案中被人陷害,被贬黄州。

乌台诗案后,苏轼的人生出现了逆转。但苏轼却一反常态,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伤今怀古,而是抱着一颗淡然的心,甚至还迎来了自己人生诗词的创作巅峰。此时的苏轼不再叫苏轼,苏东坡成了他人尽皆知的名号。尽管在狱中走过生死一遭,尽管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仍旧本性不改,仍旧随心所欲,就连他自己都自嘲说无药可救。再度被贬惠州、儋州,无论路途中有多艰险,也无论住宿有多简陋,苏东坡总能找到一些乐趣,他的诗中总带着乐观的情绪,随遇而安,有一种天涯海角都是他的故乡的豁达与爽朗。

我所欣赏的苏轼,一定不是因为背过他很多诗词,而是爱慕他生来俱有,刻在骨子里洒脱不羁。我喜欢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哪怕仕途不顺,哪怕生活不富足,哪又如何?不与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同流合污,也不被短暂的免得蒙蔽双眼。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看,看得更开了,也更远了。在生活中,有人选择现实,选择日复一日过着安稳且乏味的日子;而有人选择诗意。无论选择什么都没有错,现实是诗意的载体,而诗意是现实的灵魂。选择什么,永远都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苏轼就选择了诗意,他活成了自己的想要的样子,他不再是那个追求仕途之路的苏轼了,他是苏东坡,是充满诗意的苏东坡,是洒脱不羁的苏东坡,是他梦想中的苏东坡。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苏东坡这么说过,也这么做了。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3

孟子元

烟雨迷离的大宋王朝,给人留下的更多的是旖旎的梦境。但当时人们体会的更多的或许是悲欢离合的考验。伟大的词人苏东坡,在这样的年代,用曲折的命运酿成了一杯豁达的酒。六十六载人生似梦,酒入愁肠,梦境交错间,诗歌翻飞,只为“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那个不安的年代,满腹才情的他注定是要历尽坎坷。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深陷痛苦的他才能在颠簸的人生中领悟豁达。

在那个灿烂的年代,才华横溢的他谱写出了留香千古的诗词。

就这样,美丽的大宋,苦难的大宋,在辜负他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让他至今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中国人大抵都会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会激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会歌咏“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等千古名句。

是的,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苏东坡。

走进诗词文章的浩瀚宇宙,与先生一起仰望星宿,可俯首揽月,亦可与一杯香茗相视而笑。生命是绚烂的,时间是静谧的,长河亦是相连的,就如走进东坡先生家的竹林,心境也是特别的。

春笋初发的季节,林间日光婆娑,叶儿沙沙作响,一片澄明的清净,仿佛正彻着少年读书声朗朗。

他除了带给我们悠然的心境,还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憧憬。

在散文成就上,他是“唐宋八大家”;在诗歌造诣上,他是“苏黄”,在书法高度上,他是“苏黄米蔡”,在绘画艺术上,他为后世“文人画”奠定基础理论。

苏东坡先生不但在艺术方面焕发神采,一身中还与水解下了不解之缘,抗洪、抗旱、疏堵,他与水抗争,与天地抗争!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他喜欢酿酒、美食、山水、花木……他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出世的姿态,入世的精神,苏东坡觉醒的有情众生。

历史上文人墨客对苏东坡赞不绝口,历代政客也对他十分敬重,阡陌之上,时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歌声……

我们怀念苏东坡,怀念曾经拥有他的一段历史,怀念他与世无争的怡然自得,更怀念他将涓涓苦水和人生的压抑融于笔尖下一股清流的不羁,我们将把这份怀念传承下去,将他们成为不朽的佳话。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4

章博涵

这个暑假里,我看了《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这本书,深有感触。这本传记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而苏轼这一生,经历了几多波折,虽身陷官场的污浊,却从中历练超脱,最终成为一代词宗。纵观他的一生,亦有起落波折,对应着五种不同的中国传统色,共同构成了东坡之彩。

苏轼初进京时,这段人生于他是银朱色。银朱是大红色,耀眼夺目。一篇殿试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惊艳了主考官欧阳修。推开银朱宫门,才华横溢的他初入政坛,期待用自己的才学造福百姓。

苏轼第一次离京时,这段人生于他是欧碧色。欧碧是浅绿色,优雅绝伦。东坡的心胸,并不拘泥于俸禄的多少,而全在乎山水和人情。泛舟于欧碧色的西湖微波上,发出“自忆本杭人”的感慨,何不为一种享受。

乌台诗案后被贬,这段人生于他是璆琳色。璆琳是深紫色,横野星空。东坡因被朝中小人记恨,诬陷入狱。然而苏轼是清白的,在宿敌王安石在内名士的力挺下,东坡终于出狱,却被迫流落天涯。黄州、泗州、宿州、登州,虽然眼前是璆琳的黑夜,但心中有念,眼前有光的东坡,用他豁达乐观的态度,给无边的黑夜点上了繁星,正可谓“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得高太后重用回京时,这段人生于他是檎丹色。檎丹是夕阳红,落日余晖。东坡连升数职,并为高太后亲拟诏书,果然是字字珠玑,落笔如神。繁盛一时的他招来伪君子嫉恨,而东坡本不善政,便请求外任,回到他真正快乐、没有勾心斗角的生活。

苏轼的晚年生活,则是浅云色。浅云是水天白,清洁无尘。回到杭州,东坡心安之处,筑起苏堤,清淤求雨,继续为民造福。颍州,扬州,定州,苏轼一刻未停,勤恳工作,造福百姓。高太后驾崩,章惇得势,苏轼无奈踏上了风雨飘摇的漫漫旅途。惠州,儋州,其间一度靠野菜充饥,食不裹腹。但东坡是何等人物,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将“黄州惠州儋州”归于“平生功业”,可见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与看淡世俗的广阔心胸。此时,他就像天边缥缈的浅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但是,孜孜不倦的他累了,在常州化为“一溪云”归去。竹杖芒鞋,于这浩瀚历史中,渐行渐远……但不变的,是苏子,留给世界的永恒力量。

在我看来,东坡之彩,在于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胸,在于他“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豪迈,在于他“饱得自家君莫管”的随和,以及他“江海寄余生”的气魄。东坡之彩,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牢记于心和毕生效仿。

联系最近所谓的“流量明星”事件,某些“流量明星”只是靠一张脸吃饭,并无真正才华。他们德不配位,为所欲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可现在有不少小年轻被这几张“小白脸”迷得神魂颠倒,不辨是非。而诸如苏轼这样真正该“追”的明星,却就此湮没,无人问津。在痛心疾首之余,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应该重新从苏轼这样的古今先贤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修炼心性,重塑价值。

东坡之彩,是苏轼文学思想博采,书法画作彡彡,锻造出的多彩人生。东坡之彩,是今天重读《几时归去作个闲人》此书所感到的厚重力量。东坡之彩,是我们高山仰止之余,应该用心感悟,知行合一的珍贵德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