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1000字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篇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世界对杭州的美誉。诚然,杭州之美早已深入人心。当我读完《人间杭州》,猛然发现,杭州之美既有大自然的瑰宝之绚丽,更有充满充满情怀的个体铸就这个城市。

曾经,当西湖还是一片未曾开化之地时,白居易来了。他不顾同僚反对,坚持疏通西湖,构建新堤,以防洪涝旱灾。时间飞逝,来到宋朝,苏轼任杭州刺史。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水草堵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1090年四月,苏轼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水草和淤泥,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建造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因为他们,马可·波罗才会把杭州作为自己游记中的重要城市,长篇累计,把杭州推向世界。

一座城市的建立与出名,得有呼风唤雨的大英雄,也要有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岳飞被处死后当夜,狱卒隗顺冒死将岳飞遗体偷出安葬。20年后,宋孝宗为岳飞昭雪。人们把他安葬在最好的位置,在岳王庙前修建了四座跪着的铁像,为首的就是秦桧。直到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仍在怀念岳飞。

我们怀念的何止是岳飞,更是那座城市的精神涵养与积淀。我们是组成这个城市的一部分,这座城市还需要的是在关键时候,能站出来的那一两个人。我们在习惯了这座城市的光鲜亮丽后,更要寻觅那背面的付出。是谁一铲铲疏通了西湖,是谁保住了百姓的安全,又是谁守住了城市的尊严?这是城市的精髓,更是城市之魂。这些代代延续,不曾缺失。

那是1966年,蔡永祥在钱塘江大桥上站岗时,看到铁轨上有一截木头,当即去拔木头,自己却被车撞飞,壮烈牺牲。倘若他不去搬木头,那后果将是列车出轨,将会有更多的生命危在旦夕。蔡永祥烈士就是把生的机会让给了更多的人。( 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

似乎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偏安的城市,却总有一些人在不经意间守护着他人的安全与幸福。面对危险,先想着他人的安危,这似乎成了杭州城市精髓的一部分。无论是街头小巷的无名之辈,还是城市守卫之士,那份城市精神已然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描写他了居住一生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在题记中,他说,“美景之美,在其忧伤”。我想说“美景之美,在其延续”。杭州从古至今,一直是一座属于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型城市:美好的风景,复杂深沉的人文历史。在这里,走进美好的事物都是唾手可得,且不费吹灰之力的。因为它融进了生活,融进一点一滴的事物中,融进每一个人的心坎里。

每一座城市都是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建立起来,成就起来。它从头至今,都是一代代人,一日日的累积而成。或许我们会对它抱怨、哭泣,可它总是永远存在,永远包容着我们。一座城,一段回忆,都是一代人,不同的灵魂守护的成果。我们只需多一些留意,多一些爱护,就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

那座城,那一代代人,那一个个守候!我们因此而传承,因此而呵护,因此而发扬光大!少年的我,为这座城喝彩,为这座城废寝忘食,为这座城砥砺前行!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篇2

该书由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创作。杭州是我经常去的城市,书中提到景点、街道,建筑也游历数次,而其间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景观内涵却不甚了解。幸好这位杭州本土的财经学者,非常有心,经过他多方寻查,给我们带来这部独特、充满人间感的佳作,填补了我对杭州城的认识盲点。

第一遍阅读时,是急切地,看得飞快,我的关注点似乎弥补认识盲点。只想在那些熟悉的景点里搜寻那些未曾了解的盲点,甚至跳跃式地探寻,花了两天就看完了。作者仿佛是一位知识渊博导游,带领读者重走一遍杭州,而且是穿越时空重走一遍杭州城。

全书将诗文般的叙述与许多的历史图片结合,通俗且充满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又蕴含淡淡文艺气息。此书别于一般介绍城市文化的书籍,超越了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是我喜欢的叙事风格。

作者说:每一座城市都行走着很多灵魂,他们有的是看得见的,有的是看不见的。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里重叠,层层叠叠,有的是可以被感知到的,有的则终生茫然无知。而《人间杭州》给我讲述的是不同时间里那些来往杭州的,可以被感知的灵魂。

全书25个章节,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杭”:大禹渡江处,到“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第一次当都城出了一个没有逐鹿中原国王,到一时“临安”,一世偏安的宿命;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直至数字经济发达下骚动的“不眠之城”。

这些不同历史时间出没的灵魂,都只是在城市的肌肤上烙下印记,书中的记载这些灵魂,让读者领略了多时空,多维度,多元化的杭州城。

关于城市的表述,我很喜欢作者的一句话:“任何一座城市,与其说存在于空间,不如说存在于时间,而时间本无意义,仅仅因为灵魂们的出没而得以呈现不同的叙述价值。”的确,这座城市正是历经干年的沉淀,积累了如此丰盈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作者笔下的杭州城。

作为在杭城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作者,是城市塑造了他,也给了他叙述的机会。而他又把当成一个念想,同时也希望读者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他的观点、态度、喜好与情感,又时不时显露出杭州城偏安的个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特点。

当我看到最后一章“结语:一座只与“活着”有关的城市”时,关注补盲的阅读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发现:原来在阅读一座城市的历史,似乎真得会让人获得另一种时间感,你可以从任何一个段落回忆过往或眺望未来。它似断似续,既复杂又单纯,既不可逆又充满了想象力,它让一个个脆弱的肉体突然发出光来,从而超越了这颗星球上的所有生物。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篇3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中,但一般人不会有想要探索城市的想法,或者也不会深究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城市中,它在历任朝代中是怎样的等等。毕竟,一旦产生了这些想法,总会抓心挠肺地想要刨根问底。

杭州就是我想要一探“底细”的城市,不仅因为它是我的故乡,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时刻打动着我去探索这座“偏安一隅”的城市。然而一本书一本书的翻阅、一份一份资料的查阅,枯燥的文字走马观花地掠过,并不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我看了吴晓波所作的《人间杭州》这本书,让我忍不住与这座城市产生了共鸣。

《人间杭州》,短短的二十五个章节,却记述了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

与其他六大古都相比,杭州自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在书中,吴晓波很巧妙地将其描述为“偏安”——“偏是一个选择,安是一种姿态,它提供一种小心翼翼的安全感”。328年,一位名叫慧理的和尚来到了杭州,他王者一座奇石独秀的山峰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时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这套新奇的说法,打动了当时的人心,于是慧理在短短几年之内,修成了五座寺庙。往后推几百年,白居易在此修建白堤,在钱镠的统治下,杭州佛事大盛,现在杭州城内的三座名塔,都遗留于吴越时期。“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在上书无果后来到杭州,几十年后,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写道,他前世是一位杭州人,这足以证明杭州的魅力,而杭州魅力的源头,来自于西湖。它如同一轴画卷,留下了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笔墨。

如果说西湖是一轴画卷,那么京杭大运河,则是充满烟火气息,浸透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今天,每当夜幕降临之时,运河边灯火通明,如同不夜城一般,各式各样的餐馆生意红火,服务员站在街上吆喝揽客,食客或三两聚在一起聊天喝酒,或独自一人坐在角落,享受着“996”后难得的自由时光。

关于城市的表述,我很喜欢作者的一句话:“任何一座城市,与其说存在空间,不如说存在时间,而时间本无意义,仅仅因为灵魂们的出没而得以呈现不同的叙述价值。”的确,杭州正是经历了千年的沉淀,积累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作者笔下的杭州城。

在杭州城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作者,是杭州塑造了他,也给了他叙述的机会。当我看到最后一章时,恍然发现:在阅读一座城市的历史,似乎真的会让人获得一种时间感,可以从任何一个段落回忆或眺望未来,它似断似续,既单纯又复杂,既不可逆而又富有想象力,它让一个个肉体焕发出光来,超越了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正如吴晓波本人所说:“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篇4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翻开《人间杭州》这本书,仿佛乘坐着小船随缓缓流淌的水向前进,体会水墨江南中的历史文化,徐徐微风吹来,不亦快哉?

杭州,一座被水孕育而成的古都。它有着历史悠远的良渚古城,制作精美的陶土玉器,发达的稻作农业、水利工程,蕴含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展现了远古先民的智慧与成就;它有着毛泽东笔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的钱塘江,源远流长的江水,汹涌澎湃的浪潮,由此诞生了《富春山居图》《观潮图轴》等诗画作品,记录下千年以来江南最惊心动魄的景观;它有着清幽静谧的灵隐寺,在一片葱葱笼笼中的古寺,大概就是杜牧笔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江南春景吧!“如果没有运河,就没有杭州”承载着南北运输的京杭大运河为杭州带来了财富与繁荣。

自古以来,杭州悠然闲适的生活与优美诗意的风景吸引了许多的文人墨客。白居易在杭州为官两年多,杭州的江湖风景大大的治愈了这这颗不得志的中年人的心。他漫步在钱塘湖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他走在幽静的林隐寺中“谁教冷泉水,送我山下来?”他向往着杭州的春和景明,更向往着杭州的闲情逸致。

如今,我也望着白居易所凝望过的西湖水,诵读着他流传千年的篇章。当我看见清碧的湖水泛出层层涟漪,含苞的荷花已悄然开放,岸边摇摆的杨柳映衬着淡粉色的夕阳时,在心中感慨着:大美西湖,如水墨扇面。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再次看见熟悉的诗句,望着同一片湖景,仿佛与古人隔着千年岁月来了一场心灵的交流。

生活在这座如诗如画的杭城中,我的心中也有了独特的“杭州印象”,杭州如一锅温热的小米粥,平淡中有着一丝丝的甘甜。儿时,家住在运河边,每天最大的乐趣便是穿梭在古色古香的老街,走在历代古人走过的船道,望着缓缓流淌的运河水,货船通流,杨柳随风……再至运河,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老街增加了许多新店铺,运河水也在我们的维护中更加清澈。一切也还都是温暖的模样,老人们在凉亭下饮茶聊天,孩子们奔跑在老街。人们会在这里放下快生活的脚步,静静观赏着运河,沉浸在这流淌的千年文化之中。

杭州不仅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还是生机活力的创新之城。面对即将迎来的亚运会,杭州完善了许多基础设施,改建了五十六个体育场馆,并且涌现出了许多新地标,如杭州西站、莲花碗、钱江新城等。这些现代化建筑为杭州的美好光景增添了许多新意,让杭城之景有着古色古香、诗情画意,更有着科技创新、生机活力!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正旖旎,好梦正扬帆。它是风光秀丽、舒适宜居的韵味古都,更是生机活力、科技发展的创新之城!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篇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人间,杭州就好比是天堂。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有运河边的小桥流水;有田园人家的袅袅炊烟;有西湖的如诗如画……奇山异水的富春江,断桥残雪的西湖……无不展示着杭州的美丽色。《人间杭州》一书更是展现了杭州的前世今生

《人间杭州》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但更像是作者吴晓波对它的独特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遭人谴责,又给人民带来勃勃生机的京杭大运河的建成;从为人正直的白居易兴建白堤,到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最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在写书的过程中,作者一直企图能够找到杭州的“城市性格”。

每一座城市都行走着许多灵魂,这些灵魂有的辉煌,有的暗淡,但这些灵魂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性格,杭州却是如此平凡。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浪漫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唯一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这才是杭州这座城市最大的哲学家。

看了杭州的历史后,我觉得应该给这本书在添加一点内容—迎亚运。这次亚运的吉祥物分别是:琮琮、莲莲、宸宸。“琮琮”寓意着坚强刚毅、敦厚善良、体魄强健、热情奔放,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莲莲”寓意着纯洁善良、活泼可爱、热情好客、美丽动人。展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传递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宸宸”寓意着机智勇敢、聪慧灵动、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展现了海纳百川的时代精神,架起了亚洲和世界人民的心灵之桥。这三个机器人造型的机器人也分别代表了杭州的三大著名景点,那就是良渚古城遗址、西湖和京杭大运河……

《人间杭州》这本书也许就是杭州的千姿百态,作者用他自己深刻的杭州记忆诉说着,这本书写了杭州这座城市从古至今所发生的一切“良渚:东方的“城市之母””、““杭”:大禹渡江处”、“飞来峰下的禅风”……这一切,就像是一本简约版“史记”将杭州这座城市向读者娓娓道来,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每一个人物出场的描写,无不透露着作者的情感。想要了解杭州这座城市,阅读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杭州对于作者吴晓波而言就如一位亲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开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记忆就好了”。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篇6

“你被城市占领,同时,你成为城市的主人。如果在人间,杭州或许是最好的人间了。”——题记

“我13岁的时候来到这座城市,那是1981年。在上海读了四年大学之后,我再次回到这座城市,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中如是说。一位财经作家叙文述杭州,会是什么趣味记忆让他难自禁地落笔呢?

纵横文字间,我从五千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游历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感慨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见证到20世纪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字里行间,我细品吴晓波先生的“杭州记忆”,仿佛隔着时间触摸到了他的世界。

那我的家乡记忆为何呢?2023年,杭州,这个我所生长的城市迎来了亚运会,居住运河河畔塘栖古镇的我心潮澎湃,也有着“喜迎亚运”的家乡记忆。

“信”——信息与诚信

自亚运消息传出以来,杭州各地都为此做着改变,塘栖也不例外。在这里,街边道路都在重新修建,城中绿化也在翻新;在这里,穿梭在小镇街道的巴士更换“亚运新衣,古韵中吐露着“共享交通”诚信的芬芳;在这里,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文体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参与到国家的大事中……回忆着古镇的千变万化,作为杭州人的自豪在我心中翻起层层涟漪。余晖洒金,照在亚运吉祥物的身上,显得熠熠生辉。柳枝摇曳,是亚运之风翩跹而来。

“心”——决心与恒心

“走,去打疫苗!”亚运的消息一传来,我们就瞬间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疫情当下,安全是最重要的,医院里打疫苗的队伍早已排成了长龙。“一定要打吗?会不会很痛呀?”我开始犹豫不决。“宝贝,做为小小东道主,这时候可不能退缩啊!让我们一家人都行动起来吧!”在爸爸的激励下,我们都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同时我们也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心存恒心,为亚运时刻准备着!我们可以各自做好一件小事,那么合在一起,咱们就可以做成任何大事。

“行”——入行+行动

汉代哲学家扬雄以射箭为喻:“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在亚运新闻中,我了解到,亚运会筹办和射箭、射击、击剑一样,立了一个“义”,并以实现做好“三个亚运”这个义为最终目标。而作为大家中的一员,我也为之行动着!“欢迎你来杭州,让我为你介绍我的家乡……”我是亚运代言志愿者,主动“亮出”家乡;“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我是绿色亚运倡行者,积极监督邻里;“弟弟,你了解马术吗?”我是亚运体育小记者,宣传亚运项目。为亚运而“义”,我深知自己渺小,却实在义不容辞。

千年文明,民族精神弦歌不辍;北国风光,奥运精神熠熠生辉;江南韵味,亚运雄风爱达未来。亚运之气息,无处不在,我期亚运神采,盼亚运气节,见亚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