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话题作文内容页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发言稿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发言稿 篇1

共赴一场古诗词的盛会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边背诵着《蜀道难》,我一边在心底也感叹了一声“古诗词之难难于上青天”,并且追问自己: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静言思之,我想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品读诗词,我们可以与古人共情共鸣,借鉴先人的智慧。我们可以感受到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拳拳赤子心,更加坚守初心;能够体会到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悠悠报国志,愈发勇于担当;亦可体察到卫国女子对“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绵绵哀怨情,如此,我们会擦亮双眼,以寻良人。品读诗词,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人间百态尽在诗词之中。

品读诗词,自可丰富内涵、涵养品格。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读古诗词不止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储备以应对考试之类,而是追求一种“诗意的栖居”境界。随着古诗词积累的增多,突然某一天,我们观月不是月,会突然蹦出一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赏花不是花,会在春日漫游满园春色时道一句“只道花无百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不知不觉间,诗词早已与我们的生活融在了一起。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人生不过须臾几十载,而唯有诗词方可“不废江河万古流”,那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赴一场品读诗词的盛会吧!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发言稿 篇2

读中华诗词,展文化之美

《毛诗序》有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古诗词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孕育的文化瑰宝,它浓缩了人生的思考,写尽了世间百态,传达了万般情愫。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诗词的熏陶。

在诗词的涤荡中培养爱国情怀。古诗词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感受到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天下胸怀。古往今来,正是这种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文化底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移地走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道路上。

在诗词的浸润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伴陶渊明隐居田园,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风光景;敬苏轼诗词书画,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感受着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的悠然。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正处在一个汲取知识的阶段,诗词让我们在美的熏陶中更好地感知世界,铸起丰满的精神世界。

在诗词的滋养中收获生活的启迪与哲思。《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写道:“生活是富裕的,精神却是困惑的。”当我们面临困难迷茫时,会想起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遭遇困境、决心不定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着我们奋进;当我们看问题过于偏激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会拓宽我们思考的角度和深度……

或许有人会说,当下是一个科技为王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古诗词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快节奏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比古人更迫切的精神需求,而诗词是唤醒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历史建立联系的最迷人最奇妙的一种载体。

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品一份诗词中的美,或许在某一时某一刻,心头的感受突然与前人契合,就会生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发言稿 篇3

我们到底为何要读诗

我一向觉得,生在这个时代,有浩如烟海的诗词供我们品读,是一件极大的幸事: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文字不朽。言简意赅的诗句,使得千百年熙熙攘攘化作意中之景,再次演绎红尘旧梦中的悲欢离合。

读诗添人灵性。“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面对奇丽壮景的赞叹;“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是淡泊功名的逍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是人间烟火的温度……心意通了诗意,灵魂添了诗魂,我们在诗词中安放自己的心,和光同尘,见素抱朴。

读诗铸人情怀。论高志,须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谈家国,须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弃枯悲,须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尘世变幻,斯人难留,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诗句,触碰先人的筋骨血肉,爱恨离愁。

读诗一同天下。有人说,古诗词构筑起了我们中国人最牢靠的集体意识,让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空间取得了最大公约数。诗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线索,是每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倒影的集合。诗词文化丰富多元,海纳百川,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它仍然能够与时俱进,担负起塑造国民人格的重任。

所以,我们到底为何要读诗?

为了远隔万里的魂梦与君同,为了跨越千年的心意相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