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节日作文内容页

端午节主题征文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1

端午情

梁屹杰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深厚,现在,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到了,我想表达情感有两种。

端午节它的由来家喻户晓:屈原因国家沦陷又不肯向敌人屈服,只得投江。为纪念他,人们决定包粽子,投进江里,后来流传至今天。端午节,它有着我怀念的童年。小时候看到大人们准备做粽子,他们热闹,我也跑到那,跑到这。粽叶,绳子,糯米已备好,我便学着大人们做粽子。我把粽子叶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一只手按住粽叶不让其走行,另一只手往粽叶里放雪白的糯米。先装其三分之二,把粽叶里的糯米按紧,再放一个甜甜的红枣,然后再加上糯米。同样按压紧实。当然,在做的过程中不能放太多糯米,不然米会露出来,或柔软的粽叶断裂。最后盖上粽子叶,用细绳子捆三圈,粽子就全部包好了。放入锅中,过了时间,粽香飘散,可谓是“粽子香,香厨房。”

出锅,热气腾腾,连忙放入冷水盆。我耐心的坐在旁边,紧紧盯着粽子,好似他们会跑掉一样。手多次伸过去,又多次被烫回来。终于,它们冷了下来,仿佛从燥热的心重回平静。解开绳子,香喷喷的粽子映入眼帘。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那吊人的味道,使人谗言欲滴,我不得不多吃了一些。回到眼前,妈妈都已包好粽子并出锅一些时间,拿起一个,边吃边细细地回忆过去。

并且,在这里,我也祝福那些即将中考的学哥与已经高考完的大哥哥高中(粽)。考上好的学校,进入新的环境,进入人生当中一个新阶段来突破自我。

端午是中华五千年传统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它寄托着我们不同的情感。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2

端午

陈施恩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有些地方还举行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过端午,当然少不了包粽子了。这么有趣的活动,像我这种动手能力弱的人也吵着要参加。那么,粽子应该怎么去包呢?只见妈妈首先选择上好的圆糯米,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又准备了一些红豆、红枣等等。接着,妈妈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粽子叶,然后把叶子卷成一个圆锥形,满满地填上馅料,填到溢出来的样子,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馅料充满整个粽子。

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从粽叶的另一端开始慢慢的卷起来,卷到最后,还需要留一点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压住。最后把卷起来的那一面对折过来,用棉线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来,捆好不散开就可以。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完成了。看完,我也依葫芦画瓢做了起来,但由于我是新手,所以我做出来的粽子宛如一名受伤的战士,哪哪都漏馅。( 来源 WwW.ZUOWENba.neT )

没多久,粽子就包完了,是时候要下锅了。一小时后,粽子出锅了,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粽子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糯糯的,黏黏的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令我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

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3

端午节

张子岩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每至农历初五,家家户户的烟囱中便冒出了滚滚白烟,随风一直流向天边,伴着棕香味,门前艾草的香也弥漫在了空气中。大多数人家也会团聚在一起,吃粽子,谈往事。粒粒糯米喜丰收,龙舟共赏度佳节。

碧艾香蒲,粽角尖尖,榴花照眼,这是古人眼中的端午。

辛丑牛年五月初五。

太阳已被浓厚的用墨水调过色的乌云遮住,大地一片黯淡,闷热的天气压得让人喘不上气来。楼下奶奶已经开始包粽子了。深绿的叶,米白的糯米,粽红的蜜枣,深红的绳,一双粗糙却灵巧的双手。奶奶的手上下翻动着,将叶卷成三角状,一手握住另一手捧出糯米,倒入,只有半满,又用筷子夹一颗蜜枣放在正中处,再将它填满,最后用绳子紧紧的包住。

我静静的看着,奶奶也静静的这么做。

“嘀嗒”窗上留住了雨的踪迹­­开始下小雨了。

蒙蒙小雨落下,我冲了出去。“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果然如赵藩所说。也许这场雨也通其意,一直下着,还打雷,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吧。现在看看那些团聚人家,脸上也是洋溢着笑的,尽管外面下雨打雷,屋内也总是充满了温情。不知人们有没有忘记那位投江自尽的屈原,也不知道屈原心中对国家堕落的愤慨和未能报国的遗憾有没有化了?

在我眼中,在这个日子里,尽管家人团聚,却总使我感到了几丝淡淡的忧伤,沥沥的雨可以从早下到晚。空气中总是弥漫着香,而心中也弥漫着是对屈原的怀念。屈原投江后人们把粽子投掷水中,祈祷水里的鱼不去打扰屈原,而那粽子里包的应该是对屈原的敬意和怀念,一份特殊的情感。

又是一年的端午,这个端午跟以前没什么区别,也弥漫着粽香,心中也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4

端午节

黄奇楠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一一一题记

屈原怀着爱国情怀投江自尽,但《离骚》、《怀沙》等千古绝唱却传于后世,生生不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周树人如此高度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将《离骚》与之并例,可见《离骚》的文化底蕴之深。《怀沙》即怀抱沙石以自沉",屈原亲眼见证了楚国的灭亡,投江自尽。

在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如满天璀璨的繁星一般,端午节便是其中的一颗星星,就在屈原的投江的那一天,农民们找屈原的遗体,寻数日未果。百姓们怕鱼虾侵食屈原,他们将米放在竹简里,投进江中,让鱼虾不侵食屈原遗体,这就是粽子的先驱粽筒。从此规定农历五月初五为记念屈原的端午节。

"包粽子喽!"乡下的孩子们在油柏路上奔跑着,大声吹呼着,那不是孩提时的我的背影吗?漫步在田野的乡间小道上,看着河岸的花儿,远处传来几声犬吠。

“哦!我的大孙子回来了!”奶奶立刻眯上了眼睛,从炊烟袅袅的炉子旁出来迎接我。

走进家门,一股淡淡清香扑鼻而来,熟悉的家,熟悉的家设,儿时的游戏,仍在脑中历历在目。

“吃粽子喽!"奶奶一声吆喝,一家人立刻端坐在桌旁,二十几个粽子,在袅袅的热气中安详的躺着"我要吃这个"表弟先声夺人,“我要要吃这个。"表妹不甘示弱。一家人都笑了,奶奶说:"不急不急,都有份,"他们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饱餐之后,表第表妹嘴边都有糯米,用小手轻轻擦下,又放进嘴里……

在这枭炊烟的端午节,送你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5

端午

白旭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国一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楚国人民为了不让鱼虾侵蚀他的尸体,往河里投放米团,久而久之,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清晨,蒙蒙细雨裹挟着艾叶的清香四散开来,我与奶奶看着龙舟竞渡,包着粽子如故。奶奶端来了一大盆泡在清水里的芦苇叶。这些芦苇叶又长又宽,恍若墨绿色的扁舟驶在平静的湖面上。芦苇叶上还有星星点点的水珠,宛若绿色的天幕上,晶莹的光明泪星罗棋布。光有芦苇叶是不够的奶奶又端来了清香的糯米,玛瑙般的蜜枣和一捆棉绳。

期待已久的包粽子环节终于开始了。只见奶奶手巧的将芦苇叶折成富有韧性的无孔漏斗状,接着撒了一点糯米,中间镶上一颗蜜枣,然后用糯米铺满漏斗,最后一翻一折一裹,用棉绳固定,一个标准的三角粽便横空出世。

我惊讶于奶奶炉火纯青的技艺,便请求奶奶赐教。奶奶再三演示,我便照葫芦画瓢,可出师不利,刚开始折芦苇叶呢,只听一个清脆的“嘎嘣”声,芦苇叶就便断了腰,只得归宿于垃圾桶。我不甘心,决定东山再起。手笨的我好不容易把芦苇叶折好,放好糯米与蜜枣,可能是放太多了,艰难的将粽子捆好后,没多久,这五大三粗的粽子便“一泻千里”。奶白的糯米娃娃们如滑滑梯般滑落,奶奶哭笑不得:“一个小丫头手还这么笨呀!”我只恨自己不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化愤怒为动力,眼里溢满了怒火的我去手机上求学,看了几个教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折粽子太用力了,并且放了太多的馅料,所以粽子才会“不堪重负”。我再度尝试,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漏了那个要点,终于,一个看得过去的粽子被我包出来了!接着,我也成为了“流水线一线员工”,为今天的午饭出了许多力。

“香喷喷的粽子出炉咯!”奶奶端着一娄竹筐,吆喝着。我迫不及待的跑了过去,抓着一个粽子,解开它的“衣领”,热气腾腾,一阵阵甜蜜蜜的香气扑面而来。我蘸着白糖,咬了一口,黏而不腻的糯米充斥着我的味蕾,俘获了我的内心。

年年忆端午,年年奠屈原。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6

端午节

姜辰蓉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便会想到端节。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说到端午节的来历,可谓是十分丰富。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土家等民族地区。南方过端午要吃“五黄”,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和如意节。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投泪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把粽子和肉投进江河中,让鱼虾都吃饱了,就不会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了。端午节也由此,代代相传。

说到过端午,当然要包粽子了。往年都是奶奶包粽子,今年,我也学着自己包粽子了。首先,将糯米洗净,倒入酱油,少许糖和黄酒。等酱油、糖和黄酒完全融入糯米时,便可以开始包粽子了。拿出一张粽叶,先折成一个船型,用糯米在里面铺一层,接着放入一块肉,然后再铺上一层糯米,最后将其中一边粽叶翻折,然后将多余的地方弯折一下并由线扎紧,这样,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接着,便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蒸粽子。粽子只要上锅蒸一小时就可以了。打开锅盖的一瞬间,我被热气包围了,我顾不上手烫地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叶香气扑鼻而来。咬一口粽子口中充斥着糯米的甜香和肉的干香,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与自豪。

我们过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享乐,更重要的是传承这个节日,让世界认识端午这个多姿多彩的节日。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7

粽是情

唐华君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俗称端阳,这不仅仅是为了祭急屈原这个大家,更有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一大早便被妈妈喊了起来:“昨天还嚷嚷着与我们包粽子,怎么起不来了?”无法,起来吧。吃疤早餐就要包粽子啦。我兴奋的手忙脚乱,干啥啥不是。

“别站在那儿,拿几个盆子去啊。

”好…好嘞。”

虽说家中年年包粽子,但总是记不住怎样包,这不,又得重学,向外婆请教。

外婆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子便成了圆锥形。

“对对,就是这样子的,我会。”没等外婆说,我就抢着讲了。

可眼睛看会了,嘴巴会说了,手还是不会。卷来卷去还是成了个直筒。妈妈走了过来,带着嘲笑说:“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拉紧些,上面放松些呀。”害,刚刚的大话一下子打脸了。

接着,外婆在空心圆锥形中,倒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均匀地摇动着,再放一粒枣子,盖上糯米,粽子就基本成型了。这部简单,包起来的粽儿总像点样了。

最后就是包,捆绳了,这下可得好好看:“上次给我扫了一地糯米。”外婆宠腻地说。我连点点头。只见外婆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尘角附近缠了两圈,一个漂亮挺立的大枣粽诞生啦!我也照着捆,不能太紧,否则又会断掉…“耶”终于成功了,完美!

那一上午,碧艾香蒲,粽叶尖尖,情满四溢。

至于煮,便交给外公了。把绑好的粽子投入锅中,等上会就行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被解放出来欣喜不已,放入碗中,就连粽叶都是软的,香的。咬一口,“啊”人间美味,回味无穷,我差点把筷子咬了下来……

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总有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8

端午风韵

曹凯瑞

岁月的书签翻过了一页,又一页。历史的轮回,又转到了这一天。是端午,艾叶飘香的端午。

两天前,学校食堂就发了粽子吃。其实,普通的粽子就是白米里裹着个蜜枣,不算太好吃。但是我们要品的,不只是其味,更是其所寄托的情思——纪念屈原。作为一名爱国诗人,他精忠报国,胸怀大志,却因朝廷逼迫,官府压制,而投江自尽。这是使人们痛心的。可惜现实确实是残酷的。现在再望向手中的粽子,会感到澎湃的爱国情怀在燃烧,在跃动着。于是,我带着这种特殊的情感,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清早,奶奶就起床,买了芦苇回来。整个屋里,清香的。芦苇蒸熟了,一切也准备就绪了。我坐下来,开始包粽子。因为先前就包过,所以这次,会轻松许多。简单讲,就是卷好芦苇,加入大米,再加上自己喜欢的材料,最后封口,用绳绑紧,就完成了。于是,我就这样,边包,边与奶奶谈笑着,享受这美好的祖孙时光。芦苇中,裹进了浓浓的亲情,与幸福。

蒸好的粽子上桌,与家人一起,共享安康。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但也同样,纪念所有奉献过、报效过祖国的人们。你们可能不是伟人,但中国的繁荣,总有你们的付出!你们可能只是一名小官,但中国的富强,总有你们的贡献!我们脚下的平坦大道,是你们铺出来的。那同样,后人的路,我们也要一步步为他们铺出来。所以才要努力,尽到我们该尽的义务。

这也正是端午的风韵,端午的内涵。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9

端午

韩允星宏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

每逢这一天呢,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有些地方还举行了划龙舟比赛。

奶奶在这一天一边给我讲着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一边抱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总是那么听话,而我包出的粽子却总是,要么这边裂开一个缝,要么那一边没有包紧。我看着这些粽子,他们一个个的好像是嘲笑我一样,没有一个入眼的。奶奶看见了,轻轻的摇了摇头,无奈的笑了笑。我尴尬极了,只能站在那边看着奶奶,将这些粽子一个一个清一下锅。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粽子还没有出炉。但已经传出了粽子的香味。香而不腻,令人神往。正当我口水要流出来时,粽子出锅了。奶奶将他们一个个的加出来,泡到凉水当中。在一个个夹到碗里,可我并不像奶奶一样,不紧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结果我被烫的抓耳朵。但仍然不改,又去抓……过了一会儿粽子冷了,手也暖了,拨开一口下去,一股甜甜的味道,停留在我的舌尖上。甜而不腻,在味蕾中爆炸,糯米的香直入鼻腔,我狠狠的给奶奶一个赞,然后囫囵吞枣的吃下了一整个粽子。

那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将时间后推到公元前278年。汨罗江边,矗立着一个人,他叫屈原。他的脸上满是悲愤几天前,秦将白起,攻破楚都,他却无能为力。他无路可走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为此我们才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往河里面投粽子,只为让河里的鱼不要屈原的身体……

我们将永怀着对屈原爱国之情的钦佩,铭记在心……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10

端午,端午

朱翔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神情孤伤的屈原独自徘徊在汨罗江边时,他肯定没意识到自己文横千古的《离骚》以及那悲壮愤懑的自沉,竟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尤为重要的一项——端午。

在民俗文化领域,华夏子孙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风俗,变得和屈原息息相关。龙舟,是当地人民崇敬屈原,自发打捞尸体;粽子,是当地人民为了不让鱼虾去啃食尸体。这无疑不体现了华夏人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粽香浓浓,龙舟赛舞,端午忆屈大夫。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华民族一样,2000多年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位诗人的逝世。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芬兰。”吟诵着苏东坡的诗句,粽子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六月六端午节来临了。遥想当年,屈大夫驻足汨罗江边,国家危难却不能抱国,壮志难酬,能不黯然?或许跳入汨罗江才是他唯一的解脱吧。“端午临中夏,日清日复长”,到了端午这天,就说明已经是仲夏了,白天变得越来越长。端午不仅表达了百姓对屈原的怀念,而且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在西风已盛,洋节陆续上演的时候,才发觉还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有着不可替代的美丽。洋节固然轻松,浪漫,惬意,但也只有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才能享受到那份文化的回归与心性的随和。艾草的清香,苦涩中略带甘甜;粽子的美味,米饭中多彩的馅料;龙舟赛事的激烈,人民奋发向上的动力⋯⋯这一切都溢满了厚重的文化气息,那是无法拒绝的端午味道。

端午,端午,你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文化传统,你饱含了多少丰富的文化哲理。无论你我身在何方,身处何境,端午佳节永远不能被我们遗忘!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11

仲夏迎端午

殷箫阳

夏雨过后的空气中弥漫着缕缕粽子的香,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新鲜的艾叶,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一年一度端午到。

每逢端午祭屈原,总有几分悲壮凄美,两千多年依然丝丝缕缕。我们煮着粽子,划着龙舟,凭吊一个未曾谋面的古人。屈原投汨罗江后,老百姓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投粽子,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来了,那就好好过端午。雨停了,爸爸妈妈上街买菜,什么香甜就买什么。让厨艺最好的家人下厨,把拿手好菜端出来,再把陈年好酒拿出来,过一个热气腾腾的端午。

粽子便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奶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芦叶,把一张张芦叶捋平,包上糯米、蜜枣、咸肉,再用一根棉绳扎紧,一个三角粽就大功告成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虽然没有奶奶包得精美,但也get了一个新技能,重在参与嘛。咕嘟咕嘟,粽子在锅里快乐歌唱,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奶奶把煮熟的粽子放在碗里,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我迫不及待的剥开一个粽子,蘸上一口白糖,嗯,正是端午的味道。心想:端午不游山不玩水,不多吃几个粽子,岂不是辜负了节日的美意。

粽子分外香,香在鼻尖,甜在舌尖。疫情之下的端午,自有另一种过法。只要家人齐聚,何必江边投粽,何必龙舟竞发!过去回不去,未来到不了,所以,现在才是最好的时光,请悦纳苦难带给我们的另一种祥和气象。我摘下几片艾叶,夹在书间,让艾香驱走一切不祥。

我们因为不断前行,所以才遇见这个粽叶飘香的端午。多好的节日,既可以思古人,还可以吃粽子。仲夏的晚风吹散城市白日的喧嚣,吹动窗台的帘子,吹来这一年的端午。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仲夏端阳晴,盛夏日赋闲。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12

天中感怀

徐宸宇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端午终是又在甜糯的粽中到来,氤氲着粽叶清香的空气,似乎在身旁,也再难散去,那情愫,也总是萦绕在心头……

儿时的端午,似乎过得很为单纯,手臂上系了虎符,头上沾酒写了“王”,便早已挤到了灶台旁,抓起枣粽便急匆匆向嘴中塞,满嘴甜腻,那味道似乎久久不能散去,至今仍然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最近,终是从繁忙的学业之中拔身而出,彳亍于门口之时,渐闻艾香飘来,才蓦然发现,已是天中,进了门,却还如之前一般,粽叶,糯米,枣,早已铺在了桌布上,外婆也只是将白玉般的米轻倾于卷成桶的碧叶之中,又嵌了一颗蜜枣进去,扎了绳,放进蒸笼中,晌午,房内早已氤氲了粽叶的清香,出笼之时,白气蒸腾,玉盘碧叶,甚是美丽,剥开粽叶,上下牙轻合,糯糯的米,和着枣的甜蜜,早已下了肚,吃着吃着,却是渐渐感觉吃的已不是粽,而是一种情……

儿时的端午,常闻“屈原”,不知其真为人,也只是不屑一笑,“不就是个写诗的吗?”有幸接触其千古长诗,才真略知其为人。虽遭流放,但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自我理想不被采纳,却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也只能“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愤愤投江而亡,一颗忠心为国效忠,三修法度遇人排挤,九劝楚帝屡遭打击,千万后人为之哀伤……也许是屈原,才会引起我们在天中的千万情愫,从那一刻开始,汨罗江上,多了一位伟者的灵魂。

范希文曾言:“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也许屈大夫也正是我们可“求”的“古仁人”,端午便成了最好的证明,也许很多人过的端午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形式,吃了粽子,插了艾草,就这么云淡风轻地过去了,很少人再去探求“屈原”,亦或是“爱国”,只不过是知道三两历史罢了……

不禁哀叹,屈大夫给予我们的那种民族精神似乎越来越少,也许是如今的安定,让众生早已忘了节的初衷,只有少数的人仍在屈大夫所探求的路上继续上下求索,然而我们更应该记住的不是节日,而是这些给予了我们民族以伟大精神之人啊!

也许在将来,会有更多的人重新捡拾起这段亘古的回忆,但是无论如何,我也会在汨罗江之上继续探求,亦或有愁,或而有忧,但是我一定会再去寻找,那似已渐少的精神…………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13

粽香依旧

江辰熠

午后,喧嚣的海报躺在慵懒的阳台,披上细碎的金光,一股粽香幽幽地飘来。哦,是墙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门,端午也跟着到了。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一片朦胧中,我似乎看见姥姥一手提着几只粽子,一边背着《本草从新》向我走来。忽然,她一个趔趄。我伸手去扶,却没有扶到——梦,醒了。

一年前,姥爷身体不适。为了照顾姥爷,姥姥搬到了乡下去住。从此,我们便再也未见。今天是五月初五,不由地,我又想起了姥姥,以及姥姥包的粽子。

姥姥捞起一根粽叶,包成一个圆锥形,放入糯米、蜜枣,再用棉绳围起扎好。哦,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缭乱。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后,便开始下锅煮了。

很快,一股浓烈的粽香袭来。

这几天,我尝试了各形各色的粽子:红豆馅的,蜜枣馅的,肉馅的……却始终没有吃出那熟悉的香味来,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使我魂牵梦系之。

这时,传来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心中不禁疑惑,打开一看:呀!是姥姥!我一蹦而起,紧紧地抱住她,内心的喜悦与激动无法言表。

终于,我松开了姥姥。姥姥从她的包中拎出几只深绿色的粽子。我早已兴奋地手足无措,竟忘了加热,便拿起一只粽子,三手两脚地解开,一口咬下去:顿时,糯米的绵软,蜜枣的香甜在口中弥漫开来,夹杂着粽叶的清香,缓缓升起,萦绕在鼻尖,久久不去。不知怎的,竟有两条咸咸的热流从我的脸上划过,滚落在地上,“啪嗒”。“咔嚓”,是门轻轻锁上的声音。

屋外,姥姥已去;屋内,粽香依旧。

端午节主题征文 篇14

端午·馨

蔡依蓉

端午时节,芦丛蓊郁,清香阵阵;艾草青绿,浅浅回甘。

晨光熹微,我嗅着邻家远飘而来的艾香,痴痴地闻着端阳独有的人间烟火。扑面而来的,依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代代而传的馨香。

楼下稚儿,憨憨地边笑边讨香囊,他一纵一跳,而香囊却在一旁邻家阿姨手中晃悠,是在逗他玩呢,狡黠的一笑后,他仍在执拗的上下窜动。门对门,一起挂上艾叶,互相问个好,唠上几句话,微风吹来,轻轻地把这份邻里之间的温情串起来。生活中不经意的仪式感,使得端阳就这样被赋予了温馨。

想到屈原,楚大夫。传说,他就在2000多年前的今日投汨罗江而死。时光流转,拉长,甚至屈伸,他是给世人留下瘦长而忠直的背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方正和不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悲壮和为国捐躯的无畏。历史是一口沉沉的钟,会敲响重要的时刻,端阳就是。古人的高尚品格就像一叶艾草的馨香,一圈圈环绕空间的轴线上,古朴地传在了空气中,永久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下午,外婆,姑婆,婶婆们聚集在一起,一边谈天说地,一边齐包粽子,其乐融融。我坐在外婆身旁,看着那两个粗糙而纤细的手指上下翻动,先是从水中取两片粽叶,上下叠压后卷成圆锥状,底座塞上白糯米,小心地装入各种的馅料,或咸或甜,都是我喜欢的口味,然后盖住封口,用绳子捆实。外婆娴熟地包着,对她来说简单重复的动作,却都做得异常专注而认真,仿佛她手下的不是粽子,而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她要把所有的爱都包在粽子里……大家天南地北的聊着,时而三三两两对话,不改的,是眉宇间的笑意和元气,是让这份馨香像粽叶一样平平和和依偎在这个家庭旁,永不分离。

微风萦绕在大家的鼻翼间。炊烟渐渐起来,袅袅地飘在村庄上空。屋里,家人把对未来的真心祈福塞在粽子里,把对家的深深依恋装进去,生活就像捅出蜜来的粽子一样,柔软,甜蜜,美好,安宁。

终于上锅煮了。此时,厨房的一方小天地里早已经弥漫着芦叶的清香了,细嗅,还有一丝隐隐约约的糯米的香气。

我眼巴巴等,待粽子一出锅,早已耐不住性子站起身手径直往盆里探。妈妈却抱着盆推开了我的手,转身放置于石桌上,“还太烫,粽子要等稍凉一些才好吃嘞。”我便嘟起嘴,坐在桌子边,眼里只有那热气腾腾的粽子了。一个个碧绿碧绿的,犹如穿上了一层绿色的大衣,伴随着热气,是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粽宝宝们抱着团儿,挨着个儿,好不俏皮。

好不容易等到热气散尽,我赶忙伸手抓了一个,褪去粽叶,轻咬一口,第一感觉便是软糯香甜,滑嫩Q弹,透过牙间,漫过舌尖,芦叶的清香瞬间霸道地侵占了我的口腔。再咬一口,原来是蜜枣馅的,那味道像一院子的花香,甘甜,芬芳,弥漫在我的心尖,久久不散。味蕾回味的片刻,恍然梦回江南水乡,遇见一个身穿汉服的女子,走在烟雾迷蒙的河岸边,衣袂飘飘,彳亍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