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时节之美读后感800字

时节之美读后感 篇1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便背会了节气歌,但一直不知道它的用意。直到我看完了这本书,才真正明白了节气在古代是多么的重要,多么有价值。而这本书便是——《时节之美》。

作者朱爱朝,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二十四节气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悠远历史和丰富习俗,去了解中国祖先的智慧。这本书以世间万物的由来为起点,让读者从中获得真情实感,真实奇迹和真切生命,去用自己的双眼发现自然的瞬息万变,认真、细心地发现美,感受美,明白更多来自大地的生长的力量,值得大家去欣赏,阅读,观看。

整本书通过节日的变化,气候的转变,万物的生长,汉字的来历来展现这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各种美。每一个节气都是幸福的,美满的,开心的,快乐的。它们各有各的风俗,各有各的乐趣。这一个个的知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还是模糊的;但当看完这本书之后,脑海中便逐渐丰富了。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朴素和真情实感,也让我们看到了汉字与万物之间的连接。

二十四节气,一个季节,六个节气,而这便是整本书的核心。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能让作者书写出一本优秀的节气书,一定很了不得。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天,定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是绿色的,春回大地,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夏满芒夏数相连。夏天,人人都是汗流浃背,在这夏日炎炎的季节里,让人感到无限的爽朗,愉悦,自由。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天,似乎整个世界都是红色与金色,时不时能想到辛苦的农民伯伯在丰收时的喜悦,美不胜收。冬雪雪冬小大寒。冬天,到处白雪皑皑,总人望见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堆雪人,打雪仗。而此时的梅花也在傲然绽放,准备新的美好,新的开始。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的标志性外貌。“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如今时代的列车越开越快,在这充满变化的大数据时代里,二十四节气虽然不如古代那般文雅,但在我们的手中,依旧对天地万物有着恭敬之心,拥有更饱满喜悦、和美、安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时节之美读后感 篇2

自从我读了《时节之美》,让我对节气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觉得它是一本好书,能让我增长知识。所以我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时节之美》。

一听到书名,就知道《时节之美》介绍的是二十四节气。我们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是这样唱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此时的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也更多,原先地面上晶莹的露水将凝未凝,皎白成霜,带有点点寒意,故名。

寒露至,标志着秋天从凉爽向寒冷过渡,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最后一批鸿雁也大举南迁,但因已有先至者为主,所以这时后至者只能为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古人以为,因为天寒,往日纵横叱咤的“雀”,都变成“蛤”躲到水里去了。三候菊有黄华——《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

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我最喜欢吃螃蟹了,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有的用米酒来醉,有的用盐水来呛,更有的把鲜蟹醉后再将里面膏汁挑出来单独存放,以便招待亲朋好友时品尝。但是,现在正是柿子熟的季节,要注意刚吃完螃蟹不能吃柿子,以防生成胃石。

希望你也能爱上这本《时节之美》,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

时节之美读后感 篇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首我在二年级时学过的节气歌,我背起来非常熟练,但是当时除了只知道它代表了二十四个节气,以及它大致的意思之外,对其更深的含义并没有太多的理解。直到这次暑假,读了朱爱朝老师写的《时节之美》后,我深受启发,对二十四节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朱爱朝老师写的《时节之美》,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经,以汉字解读为纬,从万物的由来开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整个农历年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作为一个板块。里面的知识讲解也很特别,先是节气和物候的介绍,接着是对与节气相关的汉字的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二十四节气,比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在太阳到达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时。立春表示,春天来了,从这一天开始,风变得暖和了,河水也活跃起来。民间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人们迎春、打春、吃春饼、食春菜、剪春花,欢庆春回大地,也为一年的丰收而祈福。再比如芒种,指的是对大麦、小麦等有芒植物的收获以及对晚谷、黍、稷等作物的播种。这一时节,百花开始凋零,炎热闷湿的夏天即将来临,在这期间,还有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比如大暑节气,灼热的阳光铺天盖地,但我们在土地上勤劳耕种的祖先,却有着对挑战和艰难安然接受、坦然面对的勇气与智慧。而与之相对的大寒,则是一个充满喜庆氛围的节气,在这一节气里,人们会迎来除夕夜,庆贺新的一年的开始。

就这样,从立春到大寒,地球绕着太阳转完一圈,之后,又开始新的一圈,周而复始,是节气,也是生命。书中对节气由浅入深的讲解,让我们熟悉了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与习俗,也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先民的智慧,在获得亲历自然的体验中发现美,感受美。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充满变化的大数据时代,《时节之美》教会了我们如何不忘初心,踏实向前,如何感受生命的朴素与真实。它让我领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产生了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在四季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中,获得更多来自大地的力量,能够拥有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平和与喜悦。

时节之美读后感 篇4

今天晚上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白天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蝉鸣不止,酷暑还末消去,但夜风中已经有了些许的清凉,秋虫唱得更欢畅了,就连夜空仿佛也比夏天的更晴朗了。这一节气的到来宣告着秋天的来临,让人在这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里看到了凉爽的希望。

朱爱朝老师的这本《时节之美》,以每个节气为一个板块,介绍了节气和物候,还有对节气风俗和相关汉字的解读,通俗易解,文字优美,读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里,看到了勤劳的祖先在华夏大地辛勤耕作的身影。

一年当中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节气15天,分三个候,每个候有五天。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细心观察自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充分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一句句口口相传的节气谚语就是最好的农耕文化,“民以食为天”,节气对农作物的种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春风化雨,草木萌动”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播种时间、“一叶落而知秋”的萧瑟、“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的寒冷……凭借着这些经验,华夏大地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丰收。

顺应自然,每个节气还是“美味”的。立春时咬下的第一口春饼,清明时甜甜的青团,夏至时的一碗鸡汤面,冬至时形状如耳的饺子……

节气还隐藏在文人墨客的优美诗词中,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郑板桥的“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陆游的“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苏辙的“入伏节气变,翛然如九秋。”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让我们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亚运会也召开在金色的秋天,预示着丰收和喜悦,饱含着对运动健儿的祝福。2023年9月23日开幕式,是秋分节气,10月8日闭幕式,是寒露节气,此时的杭州天高云淡,气候宜人,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

在《时节之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二十四节气之美,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让大地孕育出了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