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1
《悲惨世界》为著名作家法国维克多·雨果所编写,谭旭东为主编,央美阳光为编绘也就是绘画。是青岛出版社出版。在本书的书页画了两个人,一个男子——冉·阿让,一个女孩——珂赛特。这两个人是故事的主人公。
根据书名便可得知,雨果对造成这“悲惨世界”的社会有所愤怒。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贫困而堕落为娼妓的芳汀……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都归因于腐朽的社会。在揭露社会丑恶的同时,雨果着重宣扬了人性的善良。
在《悲惨世界》中,人物都富有着丰富的性格、各式各样的遭遇。冉阿·让因被困牢中19年,身上带着特殊的黄色标记,处处被人遭受歧视,他是多么无助啊!如果说一个社会永远没有温暖和善意,那又与监狱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对待他人应该多一些善意和宽容,如果别人有缺点或者犯过错,我们不应该给予排斥,而应该帮助改正,积极接纳。
还有便是芳汀,她有孩子的事情被工友告发,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生活每况愈下。德纳第夫妇则更贪得无厌,不断向芳汀索取抚养费,加重了芳汀的经济负担。芳汀被逼上了绝路,被逼卖了一头金色的长发,还有那两颗珍贵的门牙。但仍是欠德纳第家100多法郎,每个月还要付15法。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芳汀的凄惨和世人的冷漠无情。
这真是个悲惨的世界啊!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2
最近我阅读了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写的《悲惨世界》这本书,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却令我感动。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冉阿让为了养活姐姐的孩子偷面包后入狱。越狱后被一位主教收留,被主教一点点净化心灵。后来又当上了某市的市长,又在种种原因下收留了方丁的女儿珂赛特。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但是珂赛特仿佛已经忘了童年的阴影,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执意要与马吕斯在一起。而冉阿让在经历了起义后成全了珂赛特和马吕斯。
我读完这本书后,心里十分感动。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曲折。在他当上市长后,为人政治,他救了落魄的方丁,让他接受很好的治疗。为了让他见一面自己的女儿多次请求德纳特夫妇将珂赛特送来。可贪财的德纳特夫妇仅肯就此罢休,说什么也不愿意把珂赛特送过来。正是因为他们的阴险狠辣,科赛特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后来冉阿让收留了珂赛特,极力地保护她,可是公正至极的沙威却怎么都不肯放过他,这导致冉阿让只能不断地改变身份,东躲西藏。
可是冉阿让对珂赛特的好却抵不过女儿的叛逆,珂赛特仿佛忘记了童年的阴影,忘记了这个世界的险恶,执意要与马吕斯在一起,甚至为此离家出走。当时的冉阿让被沙威全城通缉,却仍然不顾生命危险出门把珂赛特找了回来。
冉阿让更令我感动的是,在起义中,人们发现了伪装成起义军的沙威,把他关了起来,但是冉阿让不计前嫌,把他放走了。本身铁面无私的沙威也终于被冉阿让的善良感动,再投出去后放过了冉阿,让不再追杀他。
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心灵也得到了进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冉阿让一般善良,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3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托。雨果所做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他以激烈的笔触,反映了拿破仑战争至七月王朝的年代,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众生相。
何为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悲惨世界》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同时,《悲惨世界》是雨果作品中最能代表雨果艺术风格的一本旷古绝今之作,他以艺术的文采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迫害底层劳动人民,逼善从恶的残酷现实。
读完这本神作,一个疑问浮现在脑海里:为何在群星闪耀的年代,只有维克托。雨果完成了这一部悲惨至极的巨著?
查阅资料后,我发现:作者从1828年开始构思,1845年动笔创作,1861年完稿出版。其中,作者经历了左右派的对峙,政府的驱逐,苦难的流亡。若非如此,1842年时构思与立意已经很明确了,设若雨果立即动笔写作,一鼓作气完成,那么这部受到全球追捧的巨著怕是要成为一部惩恶劝善的小说,虽说是雨果所著,算得上名著,但可能世界上就会少了一部苦难的百科全书。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善与恶。作者认为,人类本来是纯洁善良的,只是因为一些物质刚需和精神刚需,才会有虚与委蛇,才会有两面三刀,才会有恶的出现。人类一定会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旅程。这种观念与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不谋而合。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象征着善与恶的小人,人生中做的那些决定,就是你选择了正或邪的反映。你用善良对待世界,世界才会用善良对待你。若是一个人永远怀着赤子的善良,即使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也依旧活在我们心中。
其实,拨开“恶人”的心灵,你也能发现,在他们的幼年梦幻里也曾出现善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