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路遥《人生》中人物形象分析

路遥《人生》中人物形象分析 篇1

张克南妈妈——她不是坏人却是我们最不该成为的人

李诗璇

张克南妈妈一辈子在副食品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优越感十足,并且她的丈夫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眼见自己的儿子好事将近,但是“到手的”儿媳转眼心悦于他人时义愤填膺,心有不甘,即使儿子张克南在痛苦之余不得不接受现实,张母还是很快就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高加林的背景,一封违规招录的检举信就再次把高加林打回原形,可见张母的自私自利与不择手段;但同时又体现出了她为儿子潜心付出,也是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形象。

在目睹高加林去担粪时,“担粪的你把人臭死了”“讨厌死了”张母言语间所透露的冷嘲热讽可见她自视清高,瞧不起乡下人,而又为人刻薄。小说中涉及张母的描写大多是围绕传统思想熏陶下对子女婚姻爱情过度插手的母亲形象。作文网 zUOwEnBa.Net

张母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改变高加林的人生轨迹:首先从高加林自身而言,她的轻视与瞧不起坚定了高加林的城市梦,同时在感情上也结束了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一段感情;其次,她的举报信不仅断送了高加林的城市梦,也导致了高加林与黄亚萍最后的分手。

在小说中,作者将张母与高加林母亲和刘巧珍母亲做了对比,体现出了城乡家庭女性权利的差异之大,与乡镇农村家庭女性对社会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

张克南的妈妈在为子女包办婚姻问题时,并没有切实考虑子女的态度和情感需求,而是一味地将其作为生意来谈,缺少了母亲最本质的宽厚与善良。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张母并不是个例,而是万千人群中最典型的那个,那时候的女性社会地位并不高,而张克南的妈妈既有稳定的工作,丈夫有社会地位,子女学业工作又十分稳定,所以很好理解他在面对高加林时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与人相处时也只会顾及到自己的情绪,随意发泄愤怒,也不难理解张母为了儿子举报高加林,虽然本质上她的行为并没有错,但其目的却不是为了正官场风气,而是单纯为了报复。

所以我认为,作者路遥在塑造张母这一人物形象时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批判其强势,描写其无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作者并不像是在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更像是在塑造一个刻薄的男性。

路遥《人生》中人物形象分析 篇2

路遥笔下的高明楼

赵宸可

在最近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阅读了《人生》这本小说。其中,高明楼这一农民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村长,有“强势”和霸道一面,也充满着对知识文化的敬畏。但是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眼界变得狭隘,心肠十分狠硬,手段非常阴险。

他能够接受新事物,敢于冒险尝试。高家村的公用石井太脏了,高加林便买来漂白粉撒在了井里,展开了一场“卫生革命”。可这场“革命”却没有得到乡亲的理解。高明楼站了出来,一口气喝光了一勺井水,有了他的亲自实践,乡亲们都接受了高加林的办法。

他有一定的远见。他虽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但多年的生活经验让他明白,在今后的社会中知识才是力量。他深知村民对他的尊敬只是因为他的职位,并不是从内心尊敬他。将来社会发展,高加林才是真正的“能人”。他羡慕高加林的学识和学历,所以他才千方百计让儿子当上教师,也希望自家能出一个文化人。

他可以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高明楼是村里的支书,在涉及个人利益问题上却表现出狭隘目光,他利用职权欺上瞒下,无所不为。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高明楼可以轻松地挤掉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职位;马占胜调到劳动局之后,高明楼又利用马占胜的关系将儿子调进城里当了有身份有地位的拖拉机手。为了讨好高加林的叔叔,高明楼和马占胜帮高加林谋到县委通讯干事的职位。对百姓,他是又哄又骗,而对领导他则阿谀奉承。面临改革的时候,他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各种阴招阻碍改革的进行。

总之,高明楼这个人物精明圆滑、损人利己,利用政治权势欺上瞒下换取个人利益,是一个只追求一己私利的农村弄权者形象。以上就是我对高明楼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路遥《人生》中人物形象分析 篇3

张克南妈妈人物形象分析

马恺暄

路遥的经典作品《人生》以改革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其中有一个极小的配角却影响并改变了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张克南的母亲。在高加林一生的起伏沉落中,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不是一个坏人,却是我们最不应该成为的人。

1、她的瞧不起,坚定了高加林的城市梦

为了“收粪”养庄稼,高加林晚上去镇上的副食公司厕所担粪,院子里的人哼哼唧唧,嫌臭味打扰了他们乘凉。“担粪的”“乡巴佬”一次次的提醒着他,他不再是一个读书人了。

他想着“再有一两回就满了,忍着点,赶快装满就走”。可是那个不饶人的声音还在继续,高加林想去理论时,才发现这妇女是同学张克南的母亲,并且还去过他们家三次。然而,张克南的母亲不仅没有认出他,而且更加恼火,又气冲冲的骂了几句,才被人劝走了。他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哪里就比城市里的人差了?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张克南的母亲给高加林上的“关于平等”的一课,彻底激起了他对城市的执念——非要到这里来不可!

张克南的母亲在八十年代,是副食公司里端着“铁饭碗”的人,在时代背景下,她有属于自己的优越感,这种等级的优越,让她瞧不起来自农村的担粪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带着这种“瞧不起”。

2、她的举报信,断送了高加林的城市梦

张克南母亲出现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是她得知看好的儿媳黄亚萍看上了从农村调上来的高加林和张克南分手了,她看到儿子消沉,打听到高加林是通过走后门获得工作时,就给当地纪检委揭发了这件事。当时,纪检委正在严查这种不良风气,高加林正好撞在了枪口上,即使他再有能力,也被革职,重新做回了农民。从结果来看,张克南的母亲做错了吗?没有。不仅没错,还纠正了官场风气。

结果是对的,就对了吗?

张克南母亲揭发高加林走后门一事,是为了报复,为了满足她不忿的内心,既不是为了正官场风气,也不是为儿子鸣不平。张克南很认真的对***讲过:“从道义上说,咱们这样做,就毁了!众人都长眼着哩!绝不会认为你党性强,而是公报私仇哩!咱不能用错纠错!”结果换来的,却是***几个啪啪响的耳光。

在为人处世上,她只顾及自己的情绪,发泄自己的愤怒,不考虑道义。“结果的正确,其实往往并不能证明‘行为动机的正确。”不是说满足自己想法的事情一定是对的,也不是说结果是好的事情就一定值得做,所以,不以结果来论事,最要紧的是有一颗正直、道德的心,真切的感受自己的内心,并保证它的想法是公正的,这才是我们立身的标准。立身正,首先要立心正。兼顾平等与道义,心是正确的,人才会是对的,路才能走的稳。

路遥《人生》中人物形象分析 篇4

高明楼人物形象分析

李雨涵

高明楼的绰号:“大能人”,村里的支书

1、欺上瞒下,阿谀奉承,为人圆滑:

改革开放的初期,他利用农村民主意识还不高,人民的思想没有解放,为自己的孩子三星安排工作,而把工作成绩优秀的高加林拿掉。

对下层百姓,他极尽欺骗的手段,而对官位高过他的领导,他又另一副嘴脸。当高玉德的弟弟当上局长回家探亲的时候,他尽力讨好高玉德一家,心里因高加林的事不安,硬是把高玉德的弟弟叫到家中吃饭,一副阿谀谄媚的嘴脸,在这里也刻画得淋漓尽致。

2、自私自利,追求政治利益

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回家务农,他选择了牺牲别人。如果说,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的位子拿下来,只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牺牲高加林一个人,那么当土地改革触及到他的利益而故意推迟,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公社开会回来遇见德顺老汉,老汉要求分地时,他又以各种原因开脱。

在改革触犯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想尽各种办法来阻碍改革的步伐,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但却使好的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的群众中,使基层的老百姓难以得到真正的实惠。

与此同时,由于工作,他接触到外面更广的世界,这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有了敏锐的政治嗅觉,所以当刘立本因为高加林的事情来找他的时候,他清楚认识到他不能干预;当镇上开会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时候他认识到这是必然的趋势。他为我们所展示的就是一个政治利益者,追求的就是自己的个人利益,在历史的长河中,像他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在一次次改革的大潮中人们总是可以看到这样的身影,当面临改革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总是自己的利益,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他们就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阻碍改革的进行,他们是圆滑的,是曾经的权威者,同时他们的身上也带着各种各样的腐朽的东西。这是我们所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