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600字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1

支崇正

“中华大地起狂飚,遥看火龙腾九霄。王宇澄清无外侮,神舟潇洒有天骄……”今日下午,我有幸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的直播,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从水的膜力,太空冰雪……这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实验中,我感受到了宇宙间竟然如此神秘奇妙,不知不觉中,这堂课在同学们的掌声欢呼中结束了……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中国航天事业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

这堂课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播下一颗科技强国的种子,这个种子将要经过雨雪风霜,经过烈阳曝晒,不断的磨练,才会发芽长大,长出一双翅膀,到时候,你会看到浩瀚星空中,有无数双翅膀在飞翔!

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天宫课堂”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拓宽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认知视野。这特殊的一课将科技创新的种子埋进新小娃心中,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科学梦”、“强国梦”。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2

张盛森

今天,《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遥远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我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翟志刚、王亚平等人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这次太空授课,我学到很多,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少一些马虎,多一些用心,用真才实学,来接好中国时代的接力棒。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3

崔艺馨

忆去年,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将进行6个月的工作生活;而现在,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时隔八年后,中国宇航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此次天空课堂是太空授课的延续和八年前一样,今天的太空授课讲授者依然是有王亚平老师,但不同的是,这堂课的讲台更大了,在中国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内,我为此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欣喜。

人们常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它标着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它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本次太空授课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过程有趣,再一次激发了我的航天梦,永远会记得叶老师说过:“建设空间站的目的,就是要为了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空间站上来开展可以实验,所以也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空间站上来做实验”,期待有一天,我也能站到他们的队伍中。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4

李宛彤

说起太空站,多道小实验。在茫茫太空中,一颗美丽的星球上,你看到了吗?我们就在这里。

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带来第二次太空授课,这是我第一次听上次没有听成难免有些激动。将油和水混在一起,我们可以旋转使它们分离水和油;有无容器材料实验,有高微重力。虽然我还是不怎么了解,但这些家实验器材和现象我会一直记着。

学后牛顿第一定律,王老师就拿冰墩墩做实验,将冰墩墩轻轻一掷,就会沿直线匀速运动。在地球上,我不们无法做既受重力,还找不到完全光滑的平面。在太空中,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不可思议的氛围。冰墩墩那厚实的身体在在中做前翻,平平地达到目的地。

在大空中,水没了重力,在挤出后,并没有流下,而是结成为小球,接着神奇地变白,成了小雪球,但实际上它是小热球。或着将水球在空中随意地翻滚,在两片玻璃板上滴水,然后合并,小水滴神奇般的连接了起来,使玻璃片永不分离。慢慢伸展,小水滴逐渐地形成小桥的形状,神奇。

一切与物理有关,提着提着,就提到了梦想,提问者的梦想是科学家,他要在太空站里做实验。虽然未来变化多端,但是未来的命运会由自己来决定。之后的科学终完会让我的接班,未来也会属于我们。我们新一代也会乘坐飞船,凝望这颗深蓝的星球,去拥抱美好的时光。

今唯我而努力,明唯我而光彩。现在的确是要努力学习,朝着自己满意的明天而追逐。

这些感悟是从太空站里得出,感想会油然而生驱使我学习,拼搏。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5

余嘉晨曦

从万户飞天到如今的神州13号太空授课,人类正在日新月异的科学道路上奔向太空,让科技之花在宇宙的幽深处绽放。今天15时40分,我们无比好奇地听取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短短一堂课,王亚平老师、翟志刚老师和叶光富老师配合着在太空中做了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试验等。这些实验中,还请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做助手。首先是用一个长得像放大镜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再把水袋吸管上的拉环向下拉,一直到挤出水来。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并没有像我们在地球时那样摔在地上,而是在空中飘了起来。通过老师讲解我们才知道:那是因为地球有引力,所以在地球上的任何事物在被抛上高处时,不论时间长短,总是会被地球的引力拉下来。但是水在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中迅速结冰,先是在水磨边缘起了一层冰碴子。渐渐的,冰渣子又成了一个空心的冰球,最后成了一个实心的冰球。看着王亚平老师的手,摸着那个冰球,我心想那个冰球的表面一定很冷吧,但王亚平老师却说里面虽然是冰,但这个冰球的表面却是热的。我不禁思索:那我们地球上的水也可以这样吗?当然不能。因为那并不是水,而是乙酸钠溶液。此时,我依然插上想象的翅膀,想着:在失重条件下,还会发生什么神奇的现象呢?第一位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曾说过“月球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我们这些未来的接班人,能让科技的下一步延伸到宇宙的哪一初去呢?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6

周诺

继去年12月9日第一次天宫授课后,今天的第二次天宫授课也拉开了序幕。

本次授课分为陆地课堂和天宫课堂两个部分。

首先,陆地课堂的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国载人技术的发展。中国在1992年时提出了载人技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上得去,回得来。第二步:出得去,对得上。第三步: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严格执行该战略后,中国的航天载人事业持续发展,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

随后,两位老师为我们做了三个关于失重,万有引力以及向心力的实验。比如说:将一杯装有一半水的杯子放在系有细绳的玻璃板上并作圆周运动,水却不会洒出来,这是由于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来维持轨道,而万有引力恰好提供了这一向心力,所以水才不会洒出来,在太空中绕地球旋转的太空站其实也是同理。

接下来,画面切到了在太空中的天宫课堂。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课程。三位宇航员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在空间站中才会出现的有趣科学现象以及空间站内一些设施的作用。通过这些实验告诉了我们一些太空与地面上的不同之处,传授给我们知识与经验。

同时,在这次课程中我了解到,宇航员在太空中是需要做各种实验的。包括医学,物理学,材料学,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等多门学科,平日工作繁忙,还有每日检查太空舱设备等任务,十分辛苦。

正如王永志老师所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就是要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希望中国的航天事业能继续精进,成为探索浩瀚宇宙的引领者。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7

杨璐瑶

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一堂奇妙的”天宫课堂”。与平常的课堂不同,这次我们的老师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神州十三号空间站中天地互联,实时互动。我们的老师是著名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老师。三位老师在遥远的空空间站中互相配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太空”冰雪”实验。航天员将碱性的小苏打和酸性的白醋在太空中混合后,形成的不是我们想象的混合液体,而是太空液体球,这个表面上看上去的“冰球”其实是内部酸碱化合作用后产生巨大热量的“热球”。真是神奇!

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实验。航天员在两块液桥板表面挤上了水珠,在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水珠互相融合拉伸形成一座由水做成的液桥。如何形成更长的液桥,是一个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实验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由于油密度小,水密度大,油水混合后,无论如何摇晃都能很轻松地进行油水自然分离;而在太空中,水和油是不能自然分离,而只有把容器甩起来即利用离心机的原理,水和油才能轻松分离。

第四个实验是太空抛物实验。航天员将冰墩墩向前抛去,不会向我们想象的朝地下下落而是朝着抛的方向继续匀速直线飘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原理在太空中的应用。

天宫课堂第二课带给我很多神奇的体验,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了我们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8

戚炜越

航天发展向来是一个国家进取与创新精神的生动缩影,中国的航天人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向更高的目标追求着。就在昨天,中国空间站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驻成员”向全球直播了《天宫课堂》,令我直到现在还激动万分。

这节特别的课程不仅向我们揭秘了“天宫”的内部情况,还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如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并告诉了我们其背后的原理。科学的魅力与新颖的授课方式使我折服,这或许是我激动的一个原因。

而另一个则是透过这些,我能清晰地看到中国航天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国航天人的艰辛不言而喻。这过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刻骨铭心。“东方红”象征着新时代的旭日初升,“长征”“神舟”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里程碑,“天问”“嫦娥”“玉兔”里有中国千年的梦想与浪漫,“天宫”更是独一无二——这是由中国独立建造的国际空间站,这是太空生活探索的一小步,这也是人类的一大步!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鸣,三位成员中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似乎有更深的感触:这是她第二次上天,第二次向地下分享这愉快的40分钟,不同的是,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使他能站在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里,向全世界展示生动有趣的科学与背后强大的中国……

我不禁又回忆起儿时当航天员的梦想来。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享受者,我应该好好学习,把握当下,努力追求梦想,长大报效祖国。即使失败了,航天精神也是我一生奋斗的蓝图。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9

刘玉龙

今天下午全体学生观看了中国空间站的第三次太空授课。此次授课,我收获颇深。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所以,我国自1992年制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从2003年杨利伟登上太空开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人太空,开始空间站建设任务,书写中国故事。

在此次授课中,我们观看了太空“冰雪”实验,了解到乙酸钠溶液结晶形成的液体球外观虽极像“冰球”,但事实上是热球;在液桥演示实验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可以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形成“水桥”,这是在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通过水油分离实验,我们能观察到太空中水油没有自然分层,而在叶光富老师将瓶子用旋转方式转了一会儿后,向心力作用下水、油便分离了;而太空抛物实验里,冰墩墩被抛出,却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

不仅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实验,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空间站特殊环境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通过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对高微重力实验室的介绍,我们深深感受到科技力量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实验是助力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明白了为何要“科技强国”和科学道路的艰辛。

最后,进入天地互动环节,老师们悉心解答不同地区孩子们的疑问,并给予他们鼓励。叶光富老师说:“未来属于你们。”所以,我们要提高科学素养,勤于追梦,勇于圆梦,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为全人类造福。那么,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冰球实验观后感 篇10

高诗涵

来自天宫的力量

千百年来,人们对夜空中浩瀚的星空总是有着近乎本能地好奇。月亮和星星成了文人墨客的宠儿,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清欢,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第一次登上月球,我们早已清楚在地球之外的寂静和空无与神话中的天差地别,但是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仍然能对那种遥不可及充满幻想。“天宫”这个自带仙气的名字,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在乐于探索之余那独特的浪漫,而“天宫课堂”,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最真实的生活环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便是太空“冰雪”实验。王亚平老师将过饱和溶液,挤出一个小小的水球,让它飘浮在空中,这个小水球在微微颤动,显得格外脆弱,但又充满了梦幻的气息。接着王亚平老师将沾了结晶核颗粒的毛根,轻轻地“抚摸”了水球。我们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盯着这个水球,看看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只见被抚摸过的地方,立刻开满了冰花一样,美丽极了。冰花迅速扩张,没一会儿整个小水球都变成了“冰花球”,渐渐地“冰花球”变成了严严实实的冰球。这可是真的“点水成冰”啊。但是王亚萍老师告诉我们,它可不是一个“小冰球”,它可是一个“热球”,摸在手上还有些热乎乎的呢。什么?竟然是热的,这个结果让我难以想象。接下来又展开了种种的实验,我看得流连忘返。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是每个追梦人的辛勤付出和日复一日地汗水,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