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1
暑假开始读季羡林先生的《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这本书,非常喜欢,感觉在与季老先生交谈。一本好书,真的可以启迪心灵;读完后,很多问题都有了答案。
季老先生是当代当之无愧的文学巨擘,在世事沉浮中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季老的文章很多入选中学课本,他的散文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往往在极浅显的文字中显出朴素的哲理和浓浓的真情。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季先生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绝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绝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关于季先生日记的讨论,确实是言行一致。季先生讲到自己在德国留学时,看到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养花,而且他们都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每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让我想到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于世的,独自缤纷,不是真的缤纷,还要你周围的人也足够缤纷,要帮助其他人更美好,你自己才能实现真正的好。
智者如明灯,照亮我们的困惑与迷茫。纵观季老的一生,沟坎起伏不断,失意得意交替,内心却一直自在充盈、淡定从容。在季老眼里,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无非是方向明确、脚步坚定,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坦然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生活就是平平淡淡、起起伏伏,顺境时一往无前,坎坷时柳暗花明,重要的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时间,时间就会给与什么样的回应。《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囊括了大师一生的精华,是季老留给后来者的生命礼物,他对人生的参悟和豁达的处事态度,或许我们还难以抵达,但可以不停追寻。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2
今天读到《一个盛刮胡子刀架的塑料盒》,文中季老说这个塑料盒是1935年在德国柏林大街上一个杂货铺买的,后面一直随身携带并使用了60多年,季老末文表达了对德国工匠精神的敬意,我也对季老的惜物产生了共鸣。
征对现在动不动就提倡的断舍离,这二年我也在让自己的衣柜做减法,但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还是保持着能用不丢,能修不换的原则。从02年来深到现在,前后了搬家多次,但到目前家里还有几件物品有超过15年的时间了。
第一件是肥皂盒,还记得这个肥皂盒是当时到深圳找到第一份工作后,在松岗佳华买的,与它一起买的还有洗漱杯,杯子因为被摔过几次,在去年才被丢掉。我记得买这二件用品时还都不是很便宜,当时还是狠下决心才买下来的。这个肥皂盒没有盖子,其实就是一个托盘,下面是不锈钢的架子,上面贴着一个天蓝色的托,到现在颜色还是很鲜艳,我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它。
第二件是菜刀,汤碗,菜刀是我家的他从温州过来投奔我后,我们租房子购置的第一批厨房用品,还记得是快晚上的时间去松岗的翡翠市场买的,不记得菜刀多少钱了,只记得汤碗是三块钱。现在厨房里还只有二把菜刀,我做饭的话一般不用,因为很不锋利了,但现在刀口还是很完整的,跺功还是很不错,我婆婆还是比较喜欢用它切菜。汤碗是一个纯白色里外都没有花纹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碗,但使用频率很高,因为使用年限长,里面带有少许的裂痕,这二年也有新买了一个看起来更漂亮的,但可能是我们的第一批家当,还是很带有感情的,也一直没舍得丢掉。但用洗碗机洗过后,这个老汤碗竟然又像一个新碗一样带有光泽了,所以现在又没有丢它的打算了。
像用了十年以上的电器还是有的,空调、油烟机、冰箱、热水器、床都是09年购置的,现在一直都还在使用着。沙发、床垫、煤气灶、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电风扇、电灯因为使用频率太高已经换过一次了;也就是说家里在大件家当都是有一定年头了。
写了这么多,我想我家的这些小家具肯定不可能像季老的盒子一样使用60年以上,但其实现在很多东西并不是东西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人的心态问题,也可能是我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迈吧!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没人买呵,那经济也没法增长,这样国家也没法进步,所以说凡事都有二面性吧,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自己过得舒心就OK了。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3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收录了季羡林老先生对人生感悟的40篇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季老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经过了岁月的沉淀,诠释了大师的百年智慧。更是季羡林老先生走过阳关大道、走过独木小桥,经历过车马盈门的快乐和门可罗雀的冷落后,在耄耋之年,对人生的参悟。
季老在他的许多散文集里也都会写到这样一句话:“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古人云:“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月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古代帝王,君临天下,为所欲为,却因宫廷斗争而如坐针毡;古代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因伴君如伴虎而性命难保;平头百姓,踏实工作,正常生活,却因人微权轻而任人宰割。“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也许正是因为不完美,才让我们有了一往无前的空间和勇气,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人对己都有好处。于己,可以不烦不燥,变得平静;于人,可以宽容谅解,变得大度;于社会,可以稳定团结,变得和平。当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往昔岁月的得失、身份名利的毁誉都不再是盘踞于季老先生头脑的常客,相反对人生的八十余年感悟让基佬过往所经历的人与事平淡的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生豁然通大的思想与最真挚的感悟。
潜心拜读季老的作品,斟字酌句,从头读起。文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字里行间透出的却是清雅之态。每当我心情浮躁之时,潜心拜读,总能体味到一种宽容的美德与淡雅的生活态度。季老先生的文章总能触动我的心弦,或许是因为他面对自己思想感情偏颇或错误时不加掩饰地承认;或许是是因为他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的责任感;或许是因为他泰山崩于前,迅雷震于顶,依然会热爱伟大祖国的赤子之心;更或许是因为他看问题时善用历史发展的智慧。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生活就是这样,顺境时一往无前,坎坷时柳暗花明。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只有时间才最懂人心。时光宝贵,愿我们都可以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4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收录了季羡林老先生对人生感悟的40篇文章,是季羡林老先生走过阳关大道、走过独木小桥,经历过车马盈门的快乐和门可罗雀的冷落后,在耄耋之年,对人生的参悟。
不完满才是人生。“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苏轼的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这是方岳的不如意。古代帝王,君临天下,为所欲为,但却会因宫廷斗争而如坐针毡;古代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却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平头百姓,踏实工作,正常生活,但生活琐碎总会有糟心事破坏好心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难念的经,人生总是不完满的,因此不要因为遭遇不幸而失去希望,要积极乐观地去生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要平和地看待自己,要宽容地对待别人。这样于个人,会变得平静;于社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的前辈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现在强大的中国,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奔跑。我们这一代,要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用自己的拼搏和奋斗为中国的发展构建出自己的力量。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看,季老相信,人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总有一天会实现;把目光放得更远,从全世界的角度上看,“实现最高的人类大同之域”也是一场接力赛;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繁星落城,漫若浮光。每个人有理想、有目标,坚定不移地在自己的领域钻研探索,这样,国家会以飞快的加速度发展,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们终将把自己送到自己想要去的未来。
读季老的文字,我的内心总是会不时地被触动。或是因为他面对自己思想感情偏颇或错误时不加掩饰地承认;或是因为他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的责任感;或是因为他泰山崩于前,迅雷震于顶,依然会热爱伟大祖国的赤子之心;或是因为他看问题时善用历史发展的智慧。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季老把自己内心中如山间明月,海上清风一般的人生感悟凝练在文字里。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不管人生是否如意,现在是否迷茫,相信只要不辜负时光,时光会解答所有的问题。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世界里,读这本书,会让我们的内心得到片刻的静谧与平和。当时光的车轮碾压而过,我们能找到所有我们想要找的答案。
时光如味,岁月沉香,让我们不辜负时光,好好过这一生。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读后感 篇5
读这本书的当时,自己的思绪恰是迷茫混沌的状态,对一些事,明知不可为,却思而不止;对一些人,已看透一二,却忧而不绝。而立之年早已翩然而过,该当越活越通透才是,岂料又陷入迷茫与混沌。”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想说却无人可诉,想写却无从提笔,是迷茫的悲哀还是悲哀地迷茫?
翻看到书的第一页写道:“你对我们的现在,也就是眼前这个现在,感觉到是寻常呢还是不寻常?这个‘现在’,若干年后也会成为‘当时’的。到了那时候,我们会不会说‘当时只道是寻常’呢?”
多少年前自己必定也曾迷茫彷徨,现在想想也不过如此,甚至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所纠结痛苦的,在将来回首时,也不过尔尔,再也寻常不过了。
古人诗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情感细腻的人更容易忧思,喜欢思索的人更易陷入烦恼的深渊。但是反过来想,细腻的人对快乐的感受更加纯粹与深刻;思索的人更能在各种想法中勘探出光明的出路。再回首,苦难早已不再是苦难;痛苦再也不是痛苦,最终都变成了你人生的财富。
季老先生的这本书从小事到大事,从猫咪到植物,从感人至深的友情,到师生同学情谊,邻里亲情及错过的恋情,每一件看似普通不过的事,都会发现不寻常的点。座钟让人望针兴叹进而联想到死亡,道家所言:“万物方生方死”,时间无始无终却是有去无回,虽是逝者如斯夫但也该泰然面对。当想起曾经的美好,那句”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让人听了感动至深。猫咪让他看到自己的脆弱,邻居的花其实对于别人来说是一种享受等等。
我曾天真地认为,一个人如果太过清醒冷静了,恐怕会变得毫无意思。季老希望自己到了茶寿之年,仍然是充满感情的,对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对友谊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充满感情的,不惑之年并非无情的人间清醒客,而是遍尝人间疾苦,虽是一身油腻落魄,但是心仍然通透,双眼仍有灵光。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又总是高不可攀,或是操蛋戳心的。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也没有谁生来就是通透的彻悟的。“人人都一本难念的经”季老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真理,就像你要明白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谁能伟大到让别人无可挑剔,让自己从未后悔。只有接受了这一点,顺其自然,尽上人事,对己,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