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状物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能够驱鬼,也能够保佑自我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就应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必须要吃鸡、鸭、鹅,这样能够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向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每年的元宵节,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人们却觉得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响了几槌鼓声,随即是一阵锣响,再之后锣鼓齐响,人们又摆弄起了被遗忘的“玩意儿”。开始是一个村,逐渐的十里八村全响起来,人们离开电视离开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又凑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扬威响着串铃的纸马,永远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长高跷的孙悟空翻跟头……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今年放假我能够回老家了,还能在那里过年呢!

我见爸爸把“福”字贴倒了,就赶紧说:“贴倒了,贴倒了!福字贴反了。”爸爸不慌不忙地说:“没贴错。因为福到我们家了。”爸爸开始贴春联,我大声读出春联上的字: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原先贴春联,贴福字也有讲究啊!

奶奶在屋里大声呼唤我:“孙女,快来,奶奶给你发红包啦!”我听了,迅速跑过去,跪下来给奶奶磕头,说:“祝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赶紧塞给我一个大红包。我打开一看,哇,三张崭新的“毛爷爷”!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好奇地问奶奶,过年为什么要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呢?奶奶说:“从前啊,有一个富贵人家,好不容易生下一个孩子,不愿意被一个叫岁的怪物变笨,就让小孩睡觉,大人熬夜。这时,来了一个道士,让大人把钱装到红袋子里,在把红袋子放在枕头旁,这样能够免除灾难。大人照办了,果然孩子就没事了。之后,这个习俗就被延续了下来,变成了此刻的守岁,给红包了。”哦,原先是这个来源啊。

晚上,大家一齐围坐在桌旁吃年夜饭,包饺子,一齐看联欢晚会,一齐迎新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能够驱鬼,也能够保佑自我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当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必须要吃鸡、鸭、鹅,这样能够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并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向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最终到了,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并且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晚饭也和平常不一样,要吃汤圆。

大约五六点了,“怎没还不开饭呀,我都快饿死了。”在一旁的我不耐烦地说道。这时,爸爸说到院子里放鞭炮去,我便去跟爸爸一齐看一看。爸爸把鞭炮挂到树枝上,拿起了打火机。“噼里啪啦”,鞭炮声就便响了起来。“开饭了,开饭了。”最终听妈妈喊道。

我闻声一溜烟就跑到了屋子里,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我伸手接过一碗元宵,圆圆的白白的好像一个个。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个,是黑芝麻的口感润滑鲜嫩真是太棒了!那种香喷喷的气味让我回味无穷。吃完元宵后,我便来到了院子里去看爸爸放烟花,还没有开始,我们一家又等了一会儿,烟花最终开始放了,因为离得太近了,看的十分清楚,仿佛就在头顶一般,忽然,弟弟说了一个字,“看”。

我只听到‘嘭’地一声,仰起头来看到一片片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花瓣飘在空中真是美极了,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最好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烟花虽然只是短暂的暂放,但它留给我的却是完美长久的回忆。

汤圆的美味,家人的团圆,烟花的美丽让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务必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信息拜年、打电话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情绪,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临岐镇吴峰村。那里可好玩了。

我们那里有趣味的方言。比如,说:我是阿,你是侬,他是科,我们是阿侬,乖的小孩是乖伲,麻雀是麻叶,你们是拉,什么叫他里,今日是根日,明天叫明招,闪电叫天乔,白天叫日里,晚上是叶干,父亲是大大,毛巾叫面布,男人=男伲噶,虾=沙公公。

还有趣味的。每年节,淳安民间有接春的习俗,意在迎春接福。然而,趣味的是吴峰村姓鲁的人从来不接春,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何来由吗

听老人说起: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称帝之前,曾在临岐一带秘密进行招募乡勇的活动。就在那一年立春的一天,朱元璋路吴峰村山脚时,突然听到火炮声,以为后有追兵,吃惊不小,急忙向山后逃去,那山脚下是一片竹林,竹子被村民砍伐后留下密密的尖尖的竹桩,朱元璋穿得是草鞋,竹桩把朱元璋的脚刺得鲜血直流,疼得朱元璋叫苦不迭。之后才明白那一天的炮声是吴峰村人接春的炮竹发出的,虚惊了一场。

朱元璋登基后,没有忘记在吴峰村吃过的苦头,于是,便下旨,不准吴峰村接春,这就是为什么吴峰村不接的原因。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趣味、好玩的故事,我下次再写。欢迎大家过来玩。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1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能够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齐,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能够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齐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2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

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

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

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