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免费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银川。这里有踩高跷、跑竹马、浪头车和跑旱船?今天我就来介绍我最喜欢的风俗踩高跷。
据民间传说高跷这种形式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创造的。相传有一年元宵节,艺人们要到县城闹红火。县老爷知道后,便想诈一笔横财,并下令将吊桥吊起,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城外的艺人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便准备进城的钱。谁知县太爷又将过桥费提价了,艺人的儿子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的长腿白鹤图受到了启发,便连夜制造木棍,在木棍上装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习了一遍。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艺人都依样绑上高跷,越过护城河,进了城。这就是高跷的原形。
大年初一那天祖父母、父母和我有幸看到了踩高跷。高跷艺人们身穿红衣服,下面穿红裤子,衣服和裤子上面都缝上了金色的边。小丑头戴红色瓜皮帽,身穿红色的中国服装,并且背了一个灰色的包,但是裤子的颜色十分特殊:一条裤腿是红色的,一条裤腿是米色。所有人的脸上都画着小丑妆,并且人人身怀绝技。一开始小丑就来表演踩着高跷倒着走路,倒着走后不忘再加一个跳起来的时候旋转的动作。随后,高跷艺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有的人倒立,有的人单手支撑转一圈后下腰,还有的人向前翻了个跟头。不管怎么做,所有人都是在踩着高跷的时候做。最后一个高跷节目也是最精彩的一个压轴节目。只见有四个艺人开始下腰,小丑倒立不动,剩下的两名艺人倒立走路,以S型的方式绕过四名艺人和那位小丑。他们获得了许多的掌声。看得我们直叫好。
妈妈说,以前的高跷都很矮只到妈妈的小腿,现在的高跷可以到她的膝盖。听到这里,我就赞叹到,现在的艺人技艺可谓是越来越高超,更加获得人们的喜爱了。
《家乡的风俗》免费作文 篇2
《贴春联》
春节可是中华民族大喜大庆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但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可是过春节最重要的事情啦。
贴春联这个习俗可是大有来历呢!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常常在除夕那天出来祸害百姓,人们苦不堪言。有一个人发现这个怪兽害怕声响、红色,于是人们就在“年”来时放炮竹,把红纸贴在家门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除夕贴春联、放炮竹的习俗了。
腊月三十,人们会把提前准备好的春联恭恭敬敬地贴在大门上。我家的春联可是与众不同吆!我可是家里的小小书法家,门上的这些春联年年都是我的杰作。动手写春联已经成了我们家迎新春的重要活动,这让我非常自豪。每年放寒假,我都特别期待写春联的那天早日到来,好让我大显身手。
年三十这天一大早,东方刚露出了鱼肚白,我就迫不及待地起来了。我拿起了妈妈提前准备好的红纸、墨汁、毛笔,满怀自信地走向书房。我先把折好的红纸认认真真铺在桌子上,用镇尺压住。再把墨汁小心翼翼地倒在砚台里,放在左上角。一切准备就绪,可写什么内容好呢?我打开我的春联集锦,仔细地看了又看,终于选定了一幅。要开始写了,我稳稳地拿起毛笔,蘸了些墨汁,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幅对联“新风开盛世,春色满神州”,当然还有横批“新年快乐”。然后,我又写了几个福字、寿字。终于大功告成,我把它们一一放在了地上,等墨汁自然晾干。
接下来,我和爸爸就要贴春联了。我兴奋地拿来了胶布,搬来了板凳,我指挥,爸爸贴。
“先贴正门。”我像个将军一样发号施令。
爸爸拿着春联说:“这样行不?”
我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了一下,说:“向左一点点,哎不对,多了,再向右一点点,右边向上抬一点点,哎,别动,这样刚刚好。”
爸爸在我的指挥下身体像跳舞一样扭来扭去,妈妈在一旁被我俩逗得哈哈大笑。我迅速地撕了几块胶布,固定住了春联的四个角,然后把春联贴好。
该贴“福”字了,我拍着胸脯喊到:“这个交给我吧,爸爸你甭管了。”我拿着“福”字,找准位置,对准角度,正要贴时,妈妈说:“哦,不对,福要倒着贴,取谐音,意为福到了。”中华文化真有意思。我刚把“福”倒着贴好,爸爸从里屋出来喊住了我,“你看看,福都贴倒了。”我忙给爸爸解释其中的美好寓意。爸爸恍然大悟,满意地点了点头。
最后,我把“寿”字贴在了爷爷的门上,寓意爷爷延年益寿。看着爸爸妈妈向我投来赞许的微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春联贴完了,我坐在沙发上,看着门上红红的春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闻着家里洋溢着的浓浓的年味,心中满溢着幸福。
《家乡的风俗》免费作文 篇3
前不久,我学了韩翃写的《寒食》,诗里提到的“寒食东风御柳斜”一说,使我对“插柳”这一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节的习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茎进行切除,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里,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为什么寒食节会有插柳这一习俗呢?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说起。
当时,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个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轻的时候为躲避祸乱,流亡到他国长达十五年,介子推不离不弃。有一回,因为多日未找到食物,两人都饥肠辘辘,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果腹,这才度过了难关。后来重耳顺利归国,继承君位,封赏有功之臣。介子推不愿意受赏,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到绵山隐居。重耳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意相见。无奈之下,重耳放火烧山,想逼他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十分后悔,为了纪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许生火做饭,吃冷食,插柳枝,称为寒食节。
后来,寒食的冷食已经没有有强令必须要吃了,但是插柳的习俗却在民间焕发生机,流传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有的地方把柳条插在屋檐下,以用来预报天气,叫做:“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又有人发现柳插在哪里,就活到哪里,便有诗里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插柳,曾经只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渐变得清晰。我也期待着有一日能感怀着寒食节的故事,亲自体会插柳的乐趣……
《家乡的风俗》免费作文 篇4
《春节的饺子》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但是每逢春节,人们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太和县,我们当地春节的饺子别具特色。
先从饺子皮开始说起吧。饺子皮有白色的、绿色的,寓意新春来临,生机盎然;还有用胡萝卜汁和面擀出来的饺子皮是红色的,象征着明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饺子馅的调制就更是别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绝活。有猪肉大葱馅的,有羊肉白菜馅的,有山药虾仁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在饺子边上捏出一个个褶皱,就好像给饺子镶嵌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在饺子边上捏一个小小的口,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笑口常开”;还有的把饺子包成个元宝样,以此祝福来年财源滚滚、富贵常在。我们当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是每家每户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都要包一个“幸运饺子”。就是把一枚干净的硬币悄悄地放到饺子馅中,然后包起来,这个饺子要和别的饺子一模一样,谁吃到这个饺子,他就是来年最幸运的人。
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围在一起,我调馅,你擀皮,他包饺子,在和谐的氛围中不一会就把饺子包好了。等到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迫不及待的人们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别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说说今年的收获,谈谈对来年的期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饺子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乡的人们每年都在期盼着它,因为它是春节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免费作文 篇5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地地道道的人,我们的春节自然是要与其它地方不一样。我们家的春节也是如此。
过年前,我们总是要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当然,我们也要去超市利采购年货。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俗——自制蛋饺!蛋饺是金黄色的,形似金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之意。每逢过年,父亲总会做许许多多的蛋饺,够我们吃上好几天。不仅如此,父亲作蛋饺的方法也令我惊叹不已。可以说,这种方法是独一无二的。
先将几个生鸡蛋磕破倒进碗里,拿出一个大勺,在火上慢烤,再拿出一个小勺子,舀一勺鸡蛋倒入大勺中。神奇的事发生了,鸡蛋正在劈里啪啦地叫着呢,父亲晃了晃勺子,鸡蛋竟然慢慢地变成了一张蛋皮!将肉米放进去,包上,一个蛋饺就做好了!几个小时下来,盆里的蛋饺堆成了一座小山。我问过他,为什么不直接买呢?父亲说,这是我们家的家俗,自食其力,也算是传承了老祖宗的手艺。
到了除夕夜那天,在饭桌上,“事业顺利”“健康长寿”成了我们最常说的祝福话。不过,在除夕夜上,最叫人惊喜的,不是春晚、不是年夜饭,而是父母不经意间拿出的压岁钱。之所以叫压岁钱,是因为“岁”与妖魔邪祟的“祟”发音相同,因此被认为可以镇压住妖魔邪祟,保平安。想象一下,饭桌上,大家正吃着饭呢,突然,一个红包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怎么能不叫人惊喜呢?每次拿到压岁钱,我都小心翼翼地打开,仔仔细细地数一数,然后交给母亲保管。我管这叫“利复利”,等我成年了,留在母亲那儿的钱将会是我的“第一桶金”!
过了除夕,初一吃汤圆,团团圆圆;初二去外婆家,给外公外婆拜年;初四拜财神,财源滚滚——这些,都是我家的家俗,也是上海人民独有的习俗。我希望,这种习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春节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