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高中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高中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1

转化“差生”重在心育

20xx年5月的一天,班长来告诉我王隆龙在教室里与几个同学开玩笑,又打破了一扇玻璃窗。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生事,前几天才和别的同学打架,真让人头痛。

[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难道差生就不求上进吗?众所周知差生的思想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感到头痛的问题。这个“教育”涉及到 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教育层面。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往往是以成绩为中心。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成绩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学生的心灵和个性需要必然会被忽视,甚至遭到压抑扭曲。再者,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大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娇生惯养。因此任性、心胸狭窄、意志薄弱在大多数学生身上都能看到。在我们学校所在集镇的单亲家庭又较多。家长只顾赚钱,不关心孩子的感情需要的大有人在。因此,无论学生在学校,还是家里常常缺乏相应的感情沟通,让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少而又少。如果稍遇到挫折就会难以承受。因此,学生情绪波动大,甚至难以控制。他们会变得不相信自己的老师,不相信自己的父母,只要有机会就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表痛快。王隆龙同学个性好玩,又是独子,家中父母过于溺爱,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方式。家庭比较富裕,生活条件较好,但他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很尊重,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无论老师对他怎么教育、谈心,他就是没有办法专心读书。

[对策]学生自身要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教育者也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恰当。下面谈一些我自己面对“差生”时的教育方法:

1.社会化教育。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因该全方位的教育学生。教育者不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要发挥社会功能,多联系家长,及时反映“差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要求家长毫无保留的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对策。

2.软处理。往往面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不能怒其不争,对他痛骂一顿。应要求自己不急噪、武断和情绪化,保持应有的冷静和理智。否则,极易伤害“差生”的自尊,也伤害自己。我认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故意惹事对抗。“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润滑剂。班主任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知道学生纠正错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每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先搞清楚出错的原因,为什么?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多一些推心置腹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的同时换取学生的信任和改正错误的决心。有的学生犯错不少并非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教师心知肚明,怒往心里去,笑从口中出,应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师生平等。学生虽小,在教师眼里他们什么都不懂。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他们是鲜活的个体,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说不定我们有很多要向学生学习。作为教育者,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特别是不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替身”去实现某种理想而使用的“工具”。只有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教育者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学生不管他做什么事,只要目的正确,他已经尽力了,我们应该感到欣慰!

4.恒心。“差生”的行为规范最具有反复性。“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持久之功”。因此,教育者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差生”心理,并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差生”的缺点和习惯的惯性决定了纠正“差生”行为应有一个时间上的延缓过程。教育“差生”往往要一次谈话不行就得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期间不能有一劳永逸的心理,更不能用恶语训斥。否则,收效甚微,更可能表现为表面上接受教育,实质上不服气;或者出现顶撞现象。

[结束语]事实证明,转变“差生”,多用点心,多注意方法,收获还是较大的,虽然王隆龙同学学习进步不大,但他能较好的遵守纪律了。老师教育他的时候,态度也明显好了很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高中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2

【案例背景】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符合新课程和高考要求的教学范式。其目的是既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还要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在经过我校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多年实践后,自我感觉还是得心应手的。可是最近的一个课堂事件却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案例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也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难点。涉及面广,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和顽固派,有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封建性官僚企业和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有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所产生影响的评价等等,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为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么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错误的呢?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进一步让学生穿越时空感悟:假如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清朝统治者,你会怎么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大家先

浏览教材,找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有哪些?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开始认真的看书、归纳,课堂按照我的设计正常运转着。前两个问题解决的比较好,到最后谈到影响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争先恐后的谈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时,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进行归纳总结环节时,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我说:“不错,归纳的相当不错。”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啊。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而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破产,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

生:正要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个同学突然问到:“老师,为什么说甲战的失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呢?”

问题的出现有点突然,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必修一的内容,并且也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怎么办呢?说实话,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看到学生的热情很高,大有不解决不罢休的感觉。我呢?自然要满足学生的愿望,并且理解了这个问题,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做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而且联系现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学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学?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等。想到这儿,我的

思路也打开了,于是我对学生说:“那我们先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

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90以后出生的孩子,对民族屈辱只停留在文字上,他们根本不懂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百年前的中国是如何面临着巨大的屈辱。这也是民族的悲哀啊!讨论中,学生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看到这种巨大的收获,我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到:“从根本上来说,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指它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也就是说,它不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途径,不能实现它的目的。洋务派属于封建势力 ,出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并不能完成领导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任务,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又逐渐成演变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力量,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看成是洋务运动破产的重要标志。洋务运动的众多局限性,已经在甲午战争中充分暴露,经过了甲午战争,洋务派已经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代表,洋务运动也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主流。”讲完这个问题,下课铃响起来了,同学们意犹未尽,还在沉思之中。虽然我设计的流程没有完成,但我深知我和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案例分析】

小小的问题,引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我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备课时侧重于大纲,教材,而在备学生方面略显欠缺。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是教师的主观性设计,除了对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完美无缺,

每一个子目怎么讲,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都设计好,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变成我的“操盘手”而已。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施中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且育人应该是为首的。

高一的学生处在一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能正确引导的话,学生是会终身受益的,做好公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误区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很少满足学生的思想火花。

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说出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追求、探究,引导学生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习能力。

总之,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把教学和学情、教材、现实相联系才能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高中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3

顾小东,男,19岁,籍贯武义,高二时被**中学劝退,由我们学校的老师介绍转入我所在的3+2大专班,性格粗暴,沉迷网络,谈恋爱,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学习成绩很差并极度厌学,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家长特别是母亲对他从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经常对他唠叨,小东感觉极其烦躁,原本准备辍学在家,为了躲避父母的责骂选择了继续混在职高。转来的第一个星期小东叫参与打群架,在教室抽烟被政教处抓住,夜不归宿„„几乎把所有够得到处分的事都犯了一遍。班上的同学和任课老师对他极是不满,我也很是头痛,看着三项竞赛的名次从前三掉到后十名,我开始后悔接了这个学生。于是,我试着去探小东母亲的口风,能否让她把小东带回家去教育。没想到,刚一“汇报”小东在校一个星期的表现,小东母亲就声泪泣下地说:“老师,你再想想办法吧,我是真没有法子了啊,他如果回家,只有进劳改队一条路咯”。也对,才来了一个星期就那么沉不住气,这小东是不是想引起我这个班主任的注意呢,因此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小东一段时间和新的环境磨合。

首先,我对小东进行了分析:

1、客观原因(外因):

从家长以及原先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处了解到一些信息分析,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行为的约束管理方面,对于“不良行为现象”背后深层次的诱因缺乏深入的、连续性的调查分析。表现在班主任工作方法上就是追求立竿见影,缺乏耐心和有效的方法。以生硬的管理模式对待学生的粗暴态度,引发了双方的极度对立,这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足。

小东的一些表哥表姐等亲戚,很多都是在家庭的严格管教下培养成了大学生甚至是名牌大学生,因此小东的家长很有压力,渴望成功培养小东,却忽视了现实的差距,其实很明显小东的父母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最起码不能因材施教,不实事求是。尤其在小东中考成绩出来后,对小东挖苦,责骂,让小东的逆反心理愈加强烈。不良信息的引诱也是导致小东落后的重要原因。大街小巷里或明或暗的网吧,报纸刊物对色情暴力毫不避讳的宣扬,成人之间的谈话所表露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等等都会对他的思想造成冲击。

2、主观原因(内因):

小东由于沉迷网络和交女朋友导致在**中学被班主任视为眼中钉,后来自己觉得自己学什么都是没有希望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上课就睡觉或者聊天起哄等等,下课就追逐打闹游手好闲。他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是个坏学生”,因为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与那些“好学生”的行为标准是相反的。但是不甘心被遗忘和忽视以及“求取自由,反抗压迫”的本能也促使着他用种种别人不敢做的逆反方式来提醒周围自己的存在。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我总结出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失败使小东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不良信息的引诱顺应了他人性中堕落的一面。这一拉一推加速了小东的落后。同时,和成人(家长老师)交往的挫折,再加上来自同龄人群的舆论压力使他产生了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就是自己也觉得自己不争气,导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他非常缺乏自我认同感。于是就通过打架斗殴等逆反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藉此来掩盖慌乱自卑的内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我在班干部以及任课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转化方案

理顺造成小东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即帮助协调改善学校(老师)、家庭(父亲)与小东之间的关系,为能进行有效沟通创造条件。

找准小东心理问题的“内部因素”,即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对症下药,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改变认知,并进行心理重建,使他找到归属感。

具体转化过程是这样的:

1、为理顺造成小东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我做了小东父母的思想工作,探讨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等问题,小东的母亲很是配合,她不仅给小东写了信,承认了自己的攀比之心,肯定了小东的优点(其实小东很孝顺,会烧饭,洗衣操持家务的能力不错,倒让我惊讶),还对小东表现出极大的信任给他在家配置了电脑,装上了宽带(事后,小东告诉我他很感动,也找到了被父母尊重的感觉)。

2、我主动找小东谈心并表示愿意倾听他的诉说和理解、帮助他。小东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接纳与包容,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慢慢也接纳了老师,开始谈心里话。

3、根据他体能较好的特点,安排他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并给予厚望,希望运动会我们班能拿下团体第一名。在一种急于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心理作用下,小东领同学们刻苦训练,最终如愿以偿拿了第一。尤其是他戴着墨镜赢得400米的第一名那一幕始终在我脑海闪现,他获得了认同感。他渐渐地融入了班级,在班级中的威信也空前提高。之后,带领班级的男生取得排球赛,篮球赛的冠军更是让他不断地自信,慢慢地行为习惯在不断地转变。

4、几个班干部也经常与他谈心,引导他发现自己的进步,享受因为进步而带来的精神满足。同时也让他学会分析总结进步的原因来自扎扎实实的努力,对比以前的“浑浑噩噩”坚定了他“付出才能有收获”的信念。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怯怯地递上了,同学们一致投票通过了。

最后,小东还是留下了遗憾,因为学习基础实在是差,他始终未能和同学们一道升入东阳广厦的大专,不过,他很骄傲地对同学们说,“我小东也光荣毕业了,要比你们先踏上社会赚钱养爸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