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案例

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案例 篇1

屹立在深南大道北侧的深圳特区报业大厦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她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舰,如今成为深圳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在深圳市民心中,它是一座行路坐标,也是一座文化坐标。设计这个坐标的人叫吴松营。吴松营,湛江水产专科学校68届毕业生,《深圳特区报》原社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一、特区拓荒牛

吴松营八十年代初从湛江地委调到深圳市委工作,是地地道道的特区垦荒者。他亲手参与了深圳的创业过程,亲眼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历程。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5周年之际,吴松营连续发表文章回忆深圳创业史,其中一段描述了当时市委机关干部在通心岭种菜的情形:下午下了班,回家扛起锄头、挑起水桶就下地,见到的是许多市直机关的同事在忙碌。一眼望去,瓜黄菜绿,挑的挑,锄的锄,真有‘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感觉。

这是特区拓荒者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正是通过这场拓荒,当年深圳的南泥湾通心岭上诞生了《深圳特区报》,报社从铁皮房到9层办公楼、从新址印刷楼到50层报业大厦,上了三个台阶,其中凝聚了包括吴松营在内的一代又一代报社人的心血。

二、报业领航人

1993年吴松营被市委派到深圳特区报社任社长、总编辑。这年,深圳特区报社正式开始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化管理。当时面临许多困难:旧办公楼狭窄拥挤,已经用了20xx年的印刷机严重老化,干部职工福利待遇相当低,200多职工没有住房&&吴松营和报社班子成员顶住压力,带领报社全体员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二次创业,不断探索党报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道路,积极努力地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创办、收购等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子报子刊。1998年特区报实行自办发行,1999年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挂牌成立,同年控股和全面经营《香港商报》,20xx年成功创办《晶报》。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到20xx年,深圳特区报社国有净资产年均递增28%,纳税总额5亿多元。20xx年深圳报业集团拥有八报四刊,50亿元总资产,5000多名员工,广告收入和经济实力排名全国报业前列,真正从舢舨变成了巨舰, 吴松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这不是奖给我一个人的,是奖给报业集团5000多员工的,是奖给报业集团一代代开拓者们的。

三、春天通讯员

吴松营到深圳报社任职前后有10多年的宣传工作经历,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他特别难忘的是发生在春天里的几件事情,就宣传报道的政治影响而言,他堪称春天通讯员了。

早在1989年秋,他就在市委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组织摄制电视政论片《世纪行――四项基本原则纵横谈》并担任总编辑。该片用改革开放观点宣传四项基本原则,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上力图澄清当时国内外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误解。1990年的春天《世纪行》开始试映,继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以人民创造历史的颂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明证加以肯定和赞扬。

最难忘的是1992年的春天,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吴松营作为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欣然受命跟随小平同志并记录和整理他的谈话。接着他参与组织《深圳特区报》和深圳电视台创作和发表宣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系列文章和报道,《深圳特区报》因此成为国内知名大报。为《深圳特区报》题词:改革开放的窗口。

20xx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广东上任不久就到深圳报业集团调研,临走时对吴松营说:我送你们四个字:开路先锋。是年春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到深圳报业集团调研,称赞《深圳特区报》多年来导向很好,而且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你们的实践证明,中宣部组织的报业集团这种改革方式是可行的,是有效的。

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案例 篇2

一、基本情况

严新平,1966年出生,安徽省郎溪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83-1987就读于郎溪一中,1987年考入国内重点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配在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期间,曾师从于现国内著名兽医专家陈焕春院士。1991年毕业后,就聘于江苏省最大的蛋鸡饲养企业,无锡市菜篮子基地——无锡市养鸡集团公司。凭着敢闯敢干,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严新平很快就担任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主管育雏,饲料配方设计及蛋鸡生产管理。

20xx年,年仅35岁的严新平经过慎重考虑,毅然从公司辞职,自主创业。这一举动在全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无疑在全家掀起轩然大波,父亲、母亲更是接受不了他的选择----一个农村家庭能培养出一个重点大学学生,那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件多么光荣和自豪的是啊,如今你却又要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乡村,那父母为你付出的几十年的心血不又白费了?认定的目标就要闯一闯,这是他的性格。他千方百计做通了母亲的工作,先后在无锡梅村及宜兴创建蛋鸡养殖场,坚定的走上了养鸡创业之路。20xx年8月,期待做一番更大事业的他回到家乡郎溪县南丰镇,准备创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养殖场。万事开头难。为了选择养鸡场场址,他不顾疲劳四处寻;为了筹措资金,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跑了多家银行。最终他在南丰镇一里村租到了30亩土地,又通过借资、贷款和以农户入股的方式筹措了第一笔资金。他建起了鸡舍和饲料加工车间,购买了鸡苗、饲料和鸡药,创建了南丰镇第一家规模化的蛋鸡养殖家庭农场----鑫源蛋鸡养殖场。凭着他在无锡梅村及宜兴创办蛋鸡养殖场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蛋鸡养殖实践经验,鑫源蛋鸡养殖场一开始就颇具规模:投资800万元,在南丰镇一里村租地30亩,建造2个饲料车间,9幢蛋鸡舍,面积7000 m2。全场存栏蛋鸡7万只,全年产蛋200万斤,极大地满足了本地市场对于新鲜鸡蛋的需求。

二、经营状况

(1) 规模化集约生产,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益

公司建立初就定位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蛋鸡饲养全部采用笼养,每个鸡舍都有降温设备——湿帘风机系统和自动清粪装置。在炎炎夏日下,能降低舍内温度5-8摄氏度,减少了夏季鸡由于热应激而引起的死亡数。提高成活率2-4%,防止鸡在夏季采食量严重下降,提高了产蛋水平,降低了料蛋化。而自动清粪装置能及时地把鸡舍内的粪便清理出去,保证了空气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加强内部管理,重视防疫工作。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饲养管理制度,严抓防疫工作。公司员工进入生产区要脚底消毒,换工作服,全身经紫外光照射后才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物品专用。蛋箱要经过消毒后才能拿到鸡舍。严禁外面的人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对鸡舍的饲养管理、卫生情况都有定期检查,并与奖罚结合,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 重视防病治病工作,保证蛋鸡肌体健康

目前,国内疫情严重,新老疾病的发生对蛋鸡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可以说蛋鸡防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蛋鸡场的生死存亡,本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消毒、隔离制定,并严格执行,加强饲养管理,重视蛋鸡营养,提高肌体抵抗力。公司制定了一整套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在蛋鸡免疫前后使用免疫增效剂以减少应激,提高抗体滴度;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发现抗体滴度低及时及时进行免疫,定期药物预防,在冬季及疾病流行期间加强消毒和药物预防。预防用药一般用中药产品,防止影响蛋品质量。平时注意观察鸡只的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

(4) 提供营养全面,安全卫生的饲养。

要保证蛋鸡的高生产性能,饲养中的营养水平非常重要。本公司对采购的原料检测很严,发霉、变质的原料一律不允许使用。按可消化氨基酸进行配方设计,不同季节、不同周龄都要对配方进行微调,以节约成本。饲料中添加有机酸、益生素及中草药代替抗生素,提高饲料报酬,增加肌体抵抗力。随着价格的大幅上升,饲料价格也大幅提高。为了节约成本,本公司采取提高饲料营养标准,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大豆油和脱皮豆粕,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限制蛋鸡的采食量,全公司的料蛋比也下降不少,而产蛋反而有所提高。蛋鸡在产蛋期间严禁使用抗生素,如有必要,可用中药进行防病、治病,生产的鸡蛋绝没有抗生素残留,从而保证了蛋品的质量。

(5) 加强青年鸡的培育,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要培育健壮、高产的青年鸡,首先要重视苗鸡的质量。本公司从国内著名的,信誉好的公司进雏鸡,减少了胎带疾病的发生。在育雏期间,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雏鸡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及光照严格控制。提供营养全面的颗粒破碎料,基本不限制鸡只的采食量,尽量是雏鸡5周龄的体重达到400克,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青年鸡则根据每周体重增减采食量,重视青年鸡16周的胫长,16周胫长一定要达到105毫米以上。高质量青年鸡的培育为本场蛋鸡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6) 本公司的生产成绩

目前,本公司的育雏育成成活率为98%,蛋鸡20-72周龄的成活率为95%以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蛋鸡20-72周每羽平均产蛋20公斤,料蛋比20-72周达到2.1:1,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7) 公司生产经营效益

公司自20xx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公司全体员工的拼搏努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20xx年7月,共培育青年鸡13万只,已淘汰鸡6万只,正在开产蛋鸡7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387.7万元,创利181.7万元.其中:20xx年蛋鸡存栏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20万元,创利35万元;20xx年蛋鸡存栏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创利78万元;20xx年1-7月蛋鸡存栏7万只,实现销售收入467.7万元,创利68.7万元。20xx年郎溪县政府授予本公司“县家庭示范农场”称号。

三、带动农户致富的形式及效果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地方禽蛋产业发展,解决本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己任。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带领三个本地农民家庭共同劳动致富,并先后吸纳本地农民三十多人进入公司工作,免费传授养殖技术,让农民带薪接受技术指导,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如今已有多人离开公司回家创办了自己的养殖场。如精忠村村民甘金忠在公司的指导下,在自家的林地面放养了一千多个草鸡,年产草鸡蛋8万枚,均价1.2元/枚,草老母鸡28元/斤,取得了不错收益。而在场部工作的农民每人年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另外,场部租赁一里村的土地30亩,每亩租金1700元,年租金达到5万元,盘活了当地农民的闲置土地。而规模化饲养还能为本地种植业、林业、渔业提供营养丰富的新鲜鸡粪,并带动一部分人致富。

总之,公司在这三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重点致力于市场开拓与饲养基地建设工作,与省内外客商广泛联系,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产品除郎溪市场外,还销往黄山、芜湖、溧阳、宜兴、无锡等地,目前正接洽与上海张江集团公司合作,进行土鸡蛋生产。外连市场,内连农户,力争建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养殖企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四、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要取得收益,更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公司自组建投产以来,也正是尽己所能,努力践行着这句话,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

(1)做良心事、吃良心饭,保证绿色禽蛋食品端上老百姓的饭桌。本公司严把质量关,决不在蛋鸡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激素等有害添加剂,绝不为了谋取一时利益而牺牲老百姓健康,真正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2)满足本地市场对禽蛋的需求。自从公司投产以来,产品以其新鲜、味美、无污染而收到了本地百姓和经销商的喜爱,要货量大增,产品供不应求。改变了以往蛋品不新鲜、不安全的弊病。年产鸡蛋200万斤和淘汰老鸡7万只,尽量满足郎溪人民对禽蛋的需求。

(3)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为当地政府排忧解难,三年内,为乡村道路村村通工程捐款约贰万多元,为百姓出行带来方便。把荒山改为养殖用地,一次性补助一里村村民组十三万元。

(4)对从事蛋鸡养殖的农户,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对产品销售给予帮助指导,尽量提高全县蛋鸡养殖水平,帮助农民致富。提供劳动岗位,为年纪稍大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鑫源蛋鸡公司在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而公司也将在次基础上放远眼光,放开思路,继续大踏步前进,同时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案例 篇3

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深邃的观察力和前瞻力使他非常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企业稳稳占据广东制冷行业的科技制高点,成为执掌行业牛耳的人。何刚明,湛江水产学院制冷专业1982届校友,现任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以技术兴企业

xx市工程有限公司,是由原广东省水产供销公司属下制冷行业各分公司的骨干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制冷工程有限公司,为广东省首家具有gc2制冷压力管道安装资格的民营企业。公司下设设备部,冷冻配件专卖部、商场、工程项目部、工程维修部和设计室等业务部门。

何刚明具有深邃的观察力和前瞻力,他看到制冷工程的不稳定性,决心从产品研发上打开制冷行业的新突破口。1997年他与广州市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制冷设备厂,专业从事制冷空调设备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捷电冷机――蒸发式制冷设备、冷风机、冷水机组、风幕机、快速制冷冰机系列等制冷设备。

合资后的广州市工业有限公司在何刚明的精心领导下,经过5年的培育,研制生产的广华、广华夏乐斯等产品已成为制冷空调保温材料行业内的名优品牌,捷电冷机蒸发式制冷设备的节能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xx公司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成了国内市场的最新科技创新产品,有力地推动国内空调制冷行业的技术发展。20xx年,何刚明凭着对国际保温材料技术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和公司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让xx公司率先引进日本设备,与欧美、日本几乎同步推出复合不燃铝箔的橡胶复合隔热材料,并在短时间内在华东、华南地区打开市场。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中国制冷空调暖通年鉴》中,广华夏乐斯作为国内隔热材料技术创新的代表被收录,成为国内铝箔复合橡塑隔热材料的原创者。20xx年,xx公司与xx科学院组成联合研发新型a级防火隔热材料的实体,携手共同完成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4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全面展开。

二、向管理要质量

随着先进技术和专利产品及管理方式的引入,何刚明主导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了由英国皇家woa国际认证机构iso9001:20xx质量体系的国际认证。20xx年4月,公司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面对荣誉,何刚明与他的同事们始终保持冷静,他们决心要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继续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向用户献上性能更好、价格更低、服务更佳的空调制冷设备材料系列产品。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已覆盖到广东、湖南、上海、江阴、南京、北京、云南、广西等地区,涵盖办公大楼、大型商场、医院、药厂、酒店、会所、工业厂房和社会公共场所等。

何刚明还十分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目前,在何刚明所管辖的企业中,已有近40%的员工是残疾人士, 20xx年获得广东再就业先进企业和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全广东只有两家获得)的殊荣。

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案例 篇4

我是白河林业局两江林场的一名苗圃技术员,1988年毕业于吉林省林业学校营林专业。1996年入党,毕业后就一直在两江林场苗圃从事技术员工作。可以说跟苗木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很好的差事,这项工作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还需要很强的耐心和恒心。我深知这其中的甘苦,但也知道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从一点一滴做起。因此,我担任技术员后,一面不断学习,一面每年都上山对各种苗木的生长,种子的成熟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在种子的采集、加工、处理、育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把很多的先进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际,并年年参加各级林木种苗学习班和北方苗木交易会。辛勤的汗水使他掌握了长白山几乎所有的树种,种子采集和育苗处理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发表了多篇论文。

常言道: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1998年,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得林木种苗市场一下子火了起来。我立刻意识到这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我一面征得领导同意将林场苗圃的主培项目放在造林苗木和绿化苗木上,加大了管理和培育力度。一面开始研究起自己的产业发展来。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1999年,我在两江镇江南屯租用了3公顷土地,栽植了60万株红松苗、150万株落叶松苗、100万株云杉苗和5000株美人松大苗。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苗圃地,并安装了喷灌设备。由于管理得较好,苗木长势良好,并且销售火旺,几年下来他就净赚了20多万元。

20xx,我又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年,白河林业局加大改革力度。将苗圃以租赁或或委托的方式全部推向市场。而此时林业局也正以“开展全民创业,促进职工致富”为抓手,号召全局职工创业致富,当时我就想自己何不试一试,这不但响应了林业局的号召,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我主动请缨,承包了苗圃。

摊子铺开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虽说我刚赚了点钱,但除了花销、买房、手里已没有太多的闲钱。再说苗圃那么大,可不是十万八万能解决问题的。跑遍了亲戚朋友,筹集了十多万元,又低价忍痛卖掉了自己的新房,可资金还有十多万元的缺口,怎么办?关键时刻林场召开了职工大会,动员职工参股。林场又以职工集资入股的方式筹集了十多万元。为了扶持我发展苗木产业,林场还免除了前三年的电费,并无偿安排车辆机具帮助翻地整地,工作忙时各种设备也由苗圃优先使用。有了启动资金,再加上林业局和林场的鼓励与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为了规划好项目,我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省的多个地方,对经营的苗圃进行深入考察,还多次到清华大学,吉林农大等高等院校与专家教授探讨苗圃的发展方向,苗木的适销对路产品。通过市场调查,我把目标定在了五味子苗的培育上。虽然这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五味子栽培技术,但此时北方的五味子种植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我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了自信,并一下子投入了2万元到通化购进了200斤种子搞起了新一轮的培育。大家都为了我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一次的五味子苗木培育加上材料费,人工费等共计得6万多元,如果不成功那对我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

为了确保成功,我每天5点就起床,晚上7、8点钟才回家。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天天都蹲在苗圃,而且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亲自给工人做示范,直到工人能掌握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生产。一个生产季节下来,我瘦了十多斤,而且脸也黑了,手也裂了,简直就像一个小老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我的辛劳终于换来了成功,我不但掌握了五味子的全部栽培技术,产苗80多万株,而且苗木长势喜人,销售火旺,当年就创产值22万多元。我的这一成功赢得了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局党政工领导曾多次到苗圃察看并鼓励我,一定要大胆的创业,给职工带个好头。第二年,我又加大培育力度,苗木仍然是供不应求。五味子苗木的培育成功了,但我知道,要想有发展,光育苗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五味子基地,而且要建就建高标准,高效益的。按照这一想法,他迈出了“五味子”计划的第二步棋。

为了建好五味子园,我先后到辽宁、集安、汪清等地参观学习,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各地经验,集众家所长,在各个环节上采用最好的方法。与20xx年初建起了1.5公顷的标准五味子园。在我的严细管理下,别人的苗需要两年才能爬满架,而我的苗却一年就基本上爬满了,并且比别人提前一年进入结果期。我的标准化五味子园建设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肯定,林业局还专门在两江进场召开了现场会,并在全局推广了我的经验和做法,外地也有很多人来进行参观学习。

经过几年的打拼,我所承包的两江苗圃已初步取得了成功,现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苗种植大户,累计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每年仅人工费支出50至60万元。这只是成功的起点,要想做好苗木产业,必须扩大苗木生产,做到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我又在安图县永庆乡租下了5公顷的土地,运用混合栽植的方法建起了5公顷的大苗繁育基地,又在两江苗圃增加了2公顷的绿化大苗,20xx年又在宝马林场施业区建起了6公顷临时苗圃。

我的成功极大地带动了林场职工和周边百姓的育苗积极性,原来林场没有职工搞育苗生产的,现在已有十几户家庭培育造林苗和绿化苗的,周边三镇一区的农民也有30多户育苗的。人家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只有产业发展大了,才能达到规模性。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能把林木种苗发展起来,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林业局的支持与帮助,所以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光顾着自己致富,还要带动周边的职工百姓一起创业致富。因此,无论是林场的职工,还是周边三镇一区的种植户,我都热心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有时春天赶上忙季,有的种植户请我到现场去指导,我都能热心地到现地察看,探讨、指导,都能让种植户得到满意的结果。二道镇铁北村农民赵子民在我的帮助下,目前的苗木基地已发展到20多公顷,年产值达几十万元。两江林场职工张艳红、王英魁、薄福坤、王振海等苗木发展已初具规模,年收入都在8万元左右,也有了很高的收入。更为可贵的是,我不但给职工百姓免费做技术指导,还帮助种植户销售苗木。20xx年职工薄福坤,孟凡龙手中有四年红松,快过造林季节了还没有售出去。我热心帮助联系黑龙江的用户,帮助种植销售近30万红松。我还帮助周边的其他林场的职工,百姓销售大量的苗木,增加种植户的销售渠道。同时在苗圃生产中我都优先用林场的职工,家属,常年在苗圃打工的人员有20多人,多时达100多人,增加了林场职工和周边村民的家庭收入。几年来,我光支付工人工资近300多万元,并且从不拖欠。

创业总是要遇到困难的,但要看你怎么去面对,我也遇到过最大的困难。20xx年7月28日,由于天气连续降雨,上下游电站同时泄洪,发生了建局以来特大洪灾,造成苗圃

所有的房屋被毁,基础设施被破坏,苗木死亡近50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苗圃陷入困境。洪灾过后到处是垃圾,苗圃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淤泥,平均厚度达20多公分,灾后生产自救工作量非常大。我看到被大水淹了三天三夜的苗圃,还有淤泥埋没的苗木,面临着选择,要及时清淤能挽回一些损失,但也难保苗木的成活,而清淤需要资金30多万元,怎么办?我毅然选择了清淤,清理工作近半个月,为灾后恢复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如今,我用2年的时间基本将苗圃的基础设施,房屋全部恢复完毕。已经进入正式生产,而且我信心十足地说,今后我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在已有育苗生产上的基础上扩大育苗规模,将苗圃做大,做强,在全民创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我在育苗产业上的探索实践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给了我莫大的荣誉。我连续6年被局党委、林业局评为模范党员、劳动模范,20xx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0xx年被延边林管局评为林业十大杰出青年,20xx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xx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深深地知道这些荣誉不仅仅是领导对我的认可和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与期待。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依靠科学技术,牢牢把握住全民创业的大好机遇。不断钻研,勇于探索,用过硬的本领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的征途上,与职工群众共同闯出一条更具有希望与活力的发展致富之路!

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案例 篇5

x年以来,扎实围绕培训技能,增强就业、转移农民、富民强县的工作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去年他受到了国家阳光办和农业部领导的好评,主要工作做法:

一、积极向上争取技能培训指标,为盱眙农民增加培训就业机会。根据盱眙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多次跑省去部汇报情况,争取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指标。XX年盱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标列全省前茅(全县5000人)。

二、扎实苦干,创新培训机制,农民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该同志带领阳光办的全体工作人员,脚踏实地深入每个培训单位检查指导,严格执行阳光工程“五种制度”,并且创造性开展工作,把课堂教学与学习相结合,把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做到学校、实训基地、企业单位三挂钩,全面开展订单培训,由此大大提高了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增强了学员创业机会。

三、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就业率,农民增收显著。技能培训质量是关键,一年来,该同志能够亲临每一个培训班,核查办班教学计划、教师备课笔记、学员实训记录等,严把培训质量关,并实地考察用工企业的就业能力,实实在在地为学员着想。

x年,他严格按照省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培训。针对盱眙东片、河西、山区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和产业结构,组织讲师团成员制作了52道培训菜单,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编写了62种直观易懂、操作性强的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自编了5套培训教材,还在所里订购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7000多册,供学员使用,同时建立了四个农民科技书屋。为切实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村委会根据本村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普遍需要自主选择培训专业,组织县农广校根据各村需要安排讲师团成员佩带胸牌进村开办讲座,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不拘培训场地,在田埂、在林里、在塘边,怎么有效,怎么方便就怎么讲授。在授课同时,挤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地现场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把所讲内容以印有咨询电话号码的明白纸形式发给参训农民,要求他们张贴上墙,确保受训农民每人有一套技术资料,能接受2次以上集中培训,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全年发放技术明白纸和农资提醒卡近10万张,张贴到1.5万户。还多次邀请农业专家,淮安生物工程高等学校教授来盱授课,增加培训的含金量,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同时,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认真开展示范性培训,通过指标确定培训单位,规范培训管理,创造性地建立“三办一局”管理考核机制,提高培训效果,全年共培训5000人。

x年全县阳光工程实际培训5080人,转移就业4896人,就业率达95%,举办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1360人。通过培训就业给农民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