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1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扎实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练好“台下十年功”,切实把“四下基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转化为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效能。
练好理论学习“十年功”,推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首先靠的是党员干部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基本观点、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只有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到位、透彻,才能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既“入耳”又“入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悟透,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群众通俗易懂的“家乡话”,“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自觉践行党的主张。
练好实事求是“十年功”,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实质所在,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真正地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将实事求是贯穿到调查研究工作全过程,真正做到“亲临一线”“亲力亲为”,弄清问题来龙去脉,全面掌握“一手信息”。调查研究在于通过走访问询和数据分析,提早掌握、深入掌握现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四下基层”时当务必念好“实”字诀,既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挖掘出人民群众切身需求和急难愁盼的内容,更要在摸实情、查实况、明实事中形成有效举措,以“钉钉子”精神努力变“问题清单”为“成效清单”,真正让“四下基层”贯彻到底。
练好担当作为“十年功”,推动信访接待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展现了人民至上的情怀和体察民情的态度,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能实现解民忧、润人心。为官避事平生耻。信访接待不能怕“摊上事”,不能只做容易解决、可以预测、能够掌握的“能力之内”的信访工作,要敢于听“群众的逆耳言”、啃“难啃的骨头”、捧“烫手的山芋”、解“难解的死结”。信访接待下基层,解决的是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访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下沉到矛盾一线、纠纷前沿直面群众、现场应考。面对信访难题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敢于扛担子,不回避、不推诿扯皮,敢于正视问题、坦诚面对问题,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练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练好能力本领“十年功”,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沉到一线办公,是真真切切到群众身边干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好干坏都能被一眼看见。党员干部如果心中没有真实底数,脑中没有真知灼见,手中没有真招实策,没有在平时工作做实,把准备工作做足,现场办公就会“露馅”。这就需要党员干部锤炼干事创业本领,提升应急处突、临场应变、化解难题等能力,真正以现场办公推动问题解决。现场办公下基层也是落实“马上就办”的最好方式,“马上就办”的关键在“办就办好”。因此,必须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锤炼“马上就办”能力,提高办事效率,讲求工作实效,在基层工作现场给群众一个满意结果,真正达到现场办公下基层的效果。出自作文网 zuOWENBa.net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2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办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四下基层”的“变”字秘诀,切实把“四下基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变“照本宣科”为“乡言俚语”,让党的声音传播在一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任务、检验标准。再好的政策,倘若群众知晓率低、理解有偏差,也只能“束之高阁”,起不到普惠于民的效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想要打通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使党的政策主张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深入群众中建立扎实的情感认知基础,运用接地气、鲜活生动的语言表达,结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聚焦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官方书面的政策主张深入浅出地讲出“感染力”、讲出“号召力”,进而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让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切实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变“纸上谈兵”为“脚踩黄泥”,让社情民意摸清在一线。“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从农家小院的家长里短,到工厂车间的寻计问策,再到科研院所的集思广益……山一程、水一程,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同基层联系更紧密,许多工作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对的矛盾问题也更加复杂。广大党员干部更是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在“身挂露珠”中看到“第一眼真实”,在“脚踩黄泥”中获取“第一手资料”,踏踏实实丈量基层视野的“鱼鳞图册”,把问题视为努力方向,将不足看作发展空间,以真抓实干、立行立改的作风,真正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推动调查研究扎根于基层实践。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让矛盾纠纷调处在一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信访事项往往耦合交织、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在办公室“隔空把脉”必然抓不住主要矛盾、找不准问题根源。“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将信访工作这一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下移,通过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专题回访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引导群众放下“心理负担”,解开“思想疙瘩”,在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中进一步掌握信访背景及过程,寻找有效解决信访难题的突破口。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应”,努力把矛盾纠纷抓早抓小,化解在基层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安稳定新局面,让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效。
变“端坐会场”为“直击现场”,让群众关切解决在一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字的根本在于立足实际、贴近实际、了解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当年宁德寿宁县下党乡地僻人难到,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但习近平同志披荆斩棘、爬山涉水,“三进下党”走村入户现场办公,“九山半水半分田”,大山深处的崎岖道路见证了习近平同志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往事。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精神,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屋场院坝,用好用活“一线工作法”,坚持问题查找在一线、破解难题在一线、成果检验在一线。以“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办事效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事态度,既“稳扎稳打”、现场就办,又“小步快跑”、急事急办,通过一桩桩惠民之事、一项项利民之举,切实让百姓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温度”。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3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关键在“下”、实质在为民。其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和工作方法与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高度吻合,各级党委(党组)当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为民而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宣传宣讲下基层,“通俗易懂”传党音。下基层宣传宣讲,既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的过程,又是为群众答疑解惑的过程。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基层实际,多措并举将“党音信号”合理转化为接地气的“好声音”“好画面”,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读懂“党音”、增强与党的血肉联系。要带头走进机关单位、企业工厂,解读政策、引导思想,与干部讲新思想、谈工作,与经营主体讲政策、谈发展;深入农村、社区,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以鲜活案例、小故事形式开展宣教;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用“上能接天线、下能接地气”的基本功搭好群众和“党音”之间的桥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话农事、聊家常,把惠民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讲清、讲透、讲活。
调查研究下基层,“把脉问诊”寻良方。践行“四下基层”,调查研究是重要路径、解决难题是重要目标、推动发展是落脚点,这与主题教育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措施不谋而合。要全面落实这2个重点措施,须本着“哪里问题多去哪里调研、什么矛盾突出就调研什么”的原则,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和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把脉问诊摸情况,解剖麻雀找问题,寻根溯源找症结。在调查的基础上,立足长远、举一反三深化研究,提出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治本之策,确保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办好“一件事”带动办好“一类事”,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信访接待下基层,“纾困解难”解民忧。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关乎群众利益、社会和谐。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主动前移信访工作战线,变群众上访、干部“坐而等访”为干部下沉接访,察民情、护民利,用“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收获老百姓的“口碑”评价、凝聚民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弘扬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下沉到矛盾一线、纠纷前沿直面群众、现场应考。要“出诊”当好矛盾“化解员”,多到矛盾纠纷高发、行业风险较高、信访问题化解迟缓、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出诊”,收集群众信访诉求,做好接访清单、目标事项台账,对能马上解决的诉求立即抓落实,对需要一定时限解决的诉求制定对策、明确时限抓紧办。
现场办公下基层,“提效赋能”见实效。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也是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之一。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作为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第一线,“现场办公下基层”,方能推动解决各类问题,夯实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政绩观,以“一线工作法”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变“等群众上门”为“进群众家门”,变“会场讨论”为“现场办公”。要多部门联动一线现场会商,一线了解的群众问题、诉求,能解决的现场协调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明确方案办理限期、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在一线、改革发展“堵点难点”落实在一线、和谐稳定“关键要事”化解在一线。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在主题教育中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坚持“四个导向”,在干事创业上不迷路、不偏航,确保“四下基层”制度历久弥新。
坚持群众导向映初心,在为民服务中绵绵用力、润物无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要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贴近群众,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关切的问题。只有坚持群众导向,才能真正做到听民声、尊民意、顺民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民生大事,下大力气解决好信访诉求、处理好矛盾纠纷,让“四下基层”成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
坚持问题导向破难题,在上下求索中刮骨去毒、猛药去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四下基层”,敢于正视问题、坦诚面对问题,对照典型案例,开展“全面体检”,从问题导向出发做实学、强化干、突出效,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不断从改中解决突出问题,从干中提升工作效能,切实把“四下基层”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
坚持求是导向显作风,在去伪存真中足履实地、不骛虚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能不能按照既定目标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四下基层”,真正做到“亲临一线”“亲力亲为”,弄清问题来龙去脉,全面掌握“一手信息”,把具体情况摸实,把关键问题摸准,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摸透,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因时而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破除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让“四下基层”成为转变作风、锤炼干部的有力抓手。
坚持长效导向求发展,在常态坚持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构建起完备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才能让“四下基层”这一工作法宝永葆活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在实践探索中及时总结成果经验,不断丰富“四下基层”的内容、载体、形式和方式方法,防止“一阵风”“一时热”“一股脑”,确保“四下基层”制度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常下常新、历久弥新”。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5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提出了“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并且亲身践行,为党员干部作出了示范。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践行“四下基层”的实践意义,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多一点心系群众的“人情味”,多一点服务群众的“奉献味”,多一点担当实干的“奋斗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打破交流壁垒,让“四下基层”充满“人情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民情民意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实不实,最终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土话方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增加语言“地气”,在促膝长谈中增进感情、传递温暖。要经常到“街坊四邻”“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聊一聊、看一看、问一问,多跟群众“掏心窝子”,多让群众“提意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准确把握群众的所忧所盼,精准对接需求、完整宣讲政策,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认可度和信任值,只有这样的“四下基层”才能充满“人情味”。
办好为民实事,让“四下基层”充满“奉献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高台”听不清“民声”,“阁楼”看不到“民情”,“文章”抒不出“民意”。要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困难,需要身入、心至、力行,做一个“沾满泥土”的“民间高手”。要采取访谈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深入村落院坝、田间地头、房舍灶头等实地了解情况,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工作状态,获取真实的调研数据和信息,以“站稳群众立场,心系群众冷暖”的初心,真正设身处地为群众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系在心中、揽在肩上、办在实处,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赖,真正沾一身“灰尘”让主题教育充满“奉献味”。
助力事业发展,让“四下基层”充满“奋斗味”。“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实际工作中,少部分党员干部在会议上“口若悬河”,对基层工作“评头论足”,但到了基层一线却手足无措,这是缺乏基层实践经验的典型表现。党员干部要主动在基层一线磨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敢于斗争、敢于攀登,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基层工作,用好“一线工作法”,将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变“会场”为“现场”,发扬砥砺奋斗的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实干”求“实效”,在现场办公下基层中破解难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效在身边,让推动发展的成果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6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如今,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纵深递进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当树立正确导向,始终展现与问题“较劲儿”的认真态度,真正在与问题“叫板”中寻“解题”良方,从而答好为民卷,做到身至基层、心入基层、行于基层,在一线攻克难题推动民生实事件件落地。
与等待“诉求上门”的“懒惰”叫板,以“担当之心”寻得“答题”之策。“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在工作中,有两类干部形成鲜明“反差”,一类是不愿下基层、绕着问题走的干部,生怕接到烫手山芋、面对批评抱怨;另一类则是恨不得扎根在基层、蹲点在田间地头,认为多干一件实事、多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多消减群众的烦恼和忧愁。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心里到底有没有装着群众。广大党员干部当与等待“诉求上门”的“懒惰”叫板,以“担当之心”寻得“答题”之策,始终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无论寒天酷暑、还是风雨泥泞,都要主动迈出步子“下基层”,不等群众“上访”、不等群众“开口”,就把工作和服务做在前面、把关怀和温暖送进家中,把矛盾消弭于萌芽之初,真正构建起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与心怀“走马观花”的“假意”叫板,以“问诊之姿”寻得“破题”之法。正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主动面对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方能戳中“顽疾”、开准“良方”,确保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以实际效果赢得群众的舒心和满意。特别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我们面对的问题、要处理的情况也更加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心怀“走马观花”的“假意”叫板,以“问诊之姿”寻得“破题”之法,学会运用“一线工作法”到基层解锁答案、贴近民心,在主动入群众家门、走田间地头、进厂矿大棚中,把难点、痛点问题收集到手。同时,由表及里分析研读、躬身请教提炼智慧、共同探讨把脉问诊中,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力避“雾里看花”的误区,确保把情况摸透、把根源挖深、把对策提实。
与善写“表面文章”的“花招”叫板,以“攻坚之力”寻得“解题”之道。干部到基层“接访”“问诊”“办公”,有没有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和实惠、有没有烘热真真切切的幸福和温暖,群众看得真切、感受得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若是一味顾着面上工程,往答卷中掺水分、加滤镜,自然经不起推敲和检验,也会寒了民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善写“表面文章”的“花招”叫板,以“攻坚之力”寻得“解题”之道,要拿出“动真碰硬”的较真态度、展现“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斗志和韧劲,始终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以办好实事为落点、以赢得群众满意为追求,坚持做到“当下改”和“长久立”的深入结合,构成“往前看”与“回头望”的循环系统,在强化跟踪问效、注重标本兼治中催生实效,真正用群众“脸色”检验奋斗“成色”,在一线书写“人民至上”答卷。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7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35年前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向纵深延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当做到心至、做实、考深,真正践行“四下基层”在一线答题交卷,用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要心至,与民交心才能同频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无论是带着理论政策到基层开展宣讲工作,还是带着问题、疑惑到基层拜师学艺,既然是与群众打交道,就得学会交心共情,只有建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打破沟通交流的“屏障”,方能做到同频共鸣、心意相通。广大党员干部当身至基层、心至基层、行至基层,在“接地气”中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听懂群众的“弦外之音”,主动用农家方言完整生动传递党的理论政策,学会以谦虚之心聆听意见和批评,在察言观色、枝叶关情中精准掌握民意、洞察民情、贴近民心,让群众真正产生信任和认可,愿意参与学习、乐于分享经验、敢于表达不满和诉求,真正做到“心贴心”激荡情感的阵阵涟漪。
“四下基层”要做实,求真务实方能落地生根。从群众的视角切入,我们是能够真真正正感知到那份强烈的期待感的,他们希望干部能够切切实实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增添助燃力,所以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家长里短的矛盾事,还是教养医老的头等事、致富增收的要紧事,他们都喜欢、也愿意找干部处理,这本就是信任的表现,干部接得住、做得实、落得稳,自然就能形成双向奔赴的好氛围。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四下基层”时当务必念好“实”字诀,既要真心关切群众疾苦、真实记录群众反馈,更要在共同商议中凝聚共识,确保行动顺应民心、符合发展规律,以“钉钉子”精神努力变“问题清单”为“成效清单”,真正让“四下基层”落地生根、一路生花。
“四下基层”要考深,解题答卷终能揭榜有名。把为民办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自然就能校准航向、端正形象,自觉主动同各类甩锅、扯皮、推诿现象“划清距离”。这是因为心里装着群众、时时放心不下,哪还有工夫躺椅喝茶、贪图享乐,哪还有心思搞“政绩工程”、写“水分文章”。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迎考、做到“考深”考出好成绩,把群众的每一个需求都当成“考题”来研究、来落笔,无论难易、大小,哪怕费时费精力、难见成效和改变,都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挽起袖子中慢慢推进,把奋斗的成果晾晒出来,主动请群众来阅卷、让时间来检验,真正以求深求实、见行见效的追求闭环“四下基层”,用一篇篇群众满意的答卷擦亮担当名片,做到“揭榜有名”。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8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经过35载岁月洗礼,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愈加历久弥新,彰显出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当下,第二批主题教育已在基层全面展开,广大党员干部当坚定“下”的决心和信心,力行“下”的行动和韧性,无惧“经山历海”,大踏步走深走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惧“青山重重”,从“耳边”到“身边”,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是众声喧哗,越要激浊扬清。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媒形态和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群众中来,理应回到群众中去。惠民之策、利民之举要真正“落地生根”,需打通群众不知晓、不理解的“藩篱壁垒”,否则只能“昙花一现”或是“束之高阁”,难以真正起到普惠于民的效用。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让理论武装既“入耳”又“入心”,用“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有趣活泼的宣传教育、解惑释疑工作,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把党的理论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真正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最大限度凝聚起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使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调查研究无惧“长路漫漫”,从“案头”到“地头”,让一手材料“为有源头活水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从办公室“方寸天地”走进基层“烟火人间”,调研工作不能“只到定点户、只谈专业户、只访示范户”,更不能只是“看看景”“散散心”,唯有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亲身实践,方能在“灯火阑珊处”找准干事创业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蹲下身去看蚂蚁”,把调研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项目一线、街头巷尾、千家万户,坚持实事求是,不预设目标、不假定结果,观全景而非盆景,坦诚向群众问计,带着问题去,拿着“钥匙”回。要善乘调查研究之“春风”,化为民服务之“甘霖”,脚上沾满泥土,身上带着灰土,手上捧过沙土,于民间“风雨声”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刨根问底”破“浅尝辄止”之题。
信访接待无惧“沧海茫茫”,从“上访”到“下访”,让急难愁盼“吹尽狂沙始到金”。治世安民,畅通民意为先。信访维稳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倾听群众呼声的耳朵、体察群众疾苦的眼睛,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不管是由上而下、重在破难的“浦江经验”,还是由下而上、重在预防的“枫桥经验”,都已成为诸多信访“疑难杂症”问题得以破解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进村入户知晓“真民声”,推“百家门”、端“大碗茶”,同人民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奔着群众的急难问题和强烈呼声而去,倾听群众直抒胸臆,访出实情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变被动受理为主动解决,带着深厚感情沉到一线,深化综合治理,灵活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回应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实现群众“事心双解”,把信访“情绪”转化为干群“情谊”。
现场办公无惧“风尘仆仆”,从“笔尖”到“田间”,让躬身干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在工作重心和端口下移中破难题、提效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白“我是谁”的立场问题,不忘“我是谁”的根本,持续深入基层,深学细悟“领导多下去,群众就少上来”的群众路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冲在最前列、站在最前面。通过配套“跟踪督办”“限期办结”等工作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及时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自觉在流水中“摸活鱼”,于旷野里“深呼吸”,到群众间“找答案”,真正做到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9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提出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工作要求。“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躬下身子,才能贴近泥土,挽起袖子,才能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第二批主题教育纵深开展为契机,深刻领悟“四下基层”的生动要义,推动基层工作走深走实,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吃几回闭门羹,饱含“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悟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酝酿扎根的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虑,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群众工作不是突击检查,也不是居高临下地指点说教,而是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要善于从小事上获取信任,和老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先交心再办事;要善于平时就与群众打成一片,知根知底才能得到认可;要善于向基层老党员寻求帮助,形成治理合力,提高工作实效;要善于运用调研技巧,减少群众的抵触心理;要善于把政策规定翻译为“大白话”,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打通政策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坐几次土炕头,坚定“船到中流浪更急”的迎难之心,通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掌握进退的尺度。基层治理往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根本转变“坐在办公室绞尽脑汁、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的工作陋习,只有本着“一头汗两腿泥”的姿态,才能看到“带露珠”“冒水气”的民情民意,才能在“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中直击矛盾要害。对于初入基层的年轻干部来说,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要躬下身子,倾听群众长期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诉求,聚焦群众意见集中、工作难以开展的地方,啃最硬的骨头,拿最烫手的山芋,破除老大难问题,让群众看得见工作成效,从根本上纾解老百姓的所急所困。迎难而上不是使蛮劲,要一边埋头走路,一边抬头看路,把民情民意作为度量工作的“晴雨表”“指南针”,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练几门真功夫,筑牢“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进取之心,破初入职场的本领恐慌,沉淀工作的厚度。许多年轻干部前脚走出“象牙塔”的一亩三分地,后脚踏进基层“大舞台”,对于基层工作、群众工作摸不着头脑,久而久之陷入了自我怀疑、“掉队”焦虑中。行是知之始,年轻干部要想破除焦虑的“心贼”,与其在自我怀疑中反复内耗,不如化被动为主动,扎扎实实去学真功夫。向人学经验,向事学办法,向书本学理论,向群众学实践,自己的业务知识要了然于胸,经手的工作要拿得出手、经得起盘问,待办的任务要主动出击、掌握要领。要有“疾风知劲草”的自我锤炼精神,不论是向下扎根的“泥腿子”,还是伏案写作的“笔杆子”,或是挖掘治理的“金点子”,总归要练就几门真本领,努力成为一名“拿起笔能写,走上台能说,扛起锄头能挖”的新时代好干部。
主题教育四下基层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10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创举。做好“四下基层”工作,当以声向下、脚向下、耳向下、心向下应“四时之变”,通过宣传之“春风化雨”、调研之“热火朝天”、信访之“金秋润心”、为民之“瑞雪丰年”实现春去秋来四时变,为民情怀始不渝。
声向下,以宣传之“春风化雨”播撒联系群众的种子。如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缺失,宛如“沙上建塔”,会造成基础不稳固、根基不扎实。为避免基层“断头路”和“三不管地带”的出现导致基层“失声”和“断联”,当将“声音向下”,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宣传之声当如“春风化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人民群众中播撒影响深远持久的“种子”。要以宣传之声的“春风”吹拂思想之窗,要用宣传之声的“春雨”浇灌思想之地。广大党员干部当组建专业化和高素质的“政策宣讲队伍”,深刻运用好“集中宣讲”“微宣讲”“新媒体宣讲”等多种方式,结合基层实际,将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内容“接地气”“播种子”,真正叩开人民群众的“心门”,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脚向下,以调研之“热火朝天”挥洒深入群众的汗水。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当“热火朝天”地使用好、贯彻实;要以“脚步向下”,在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的过程中挥洒汗水、苦干实干。要将调查研究从“走马观花”变为“下马看花”,从“盆景式调研”改为“风景式调研”。调查研究在于通过走访问询和数据分析,提早掌握、深入掌握现实情况和存在问题,不能以“冷冰冰”的态度敷衍对待,也不能用“冷板凳”的方式搁置不用。要常怀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仔细深入的探究精神,以“热火朝天”的态度、“不畏酷暑”的决心将调查研究由“未知”变“已知”。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调查研究的结论中挖掘出人民群众切身需求和急难愁盼的内容,在摸实情、查实况、明实事中形成有效举措;要将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仔细学习、深刻领悟、精准提炼,将调查研究的“火热之势”转为人民群众的“暖心之举”。
耳向下,以信访之“金秋润心”收获群众认可的硕果。信访接待坚持“耳朵向下”,“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要在主动下访中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收获群众认可的累累硕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信访接待下基层展现了人民至上的情怀和体察民情的态度,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能实现解民忧、润人心。信访接待要尤其关注“难啃的骨头”“烫手的山芋”“难解的死结”,要坚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避免只做容易解决、可以预测、能够掌握的“能力之内”的信访工作,而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做到真心实意排忧解难。要以信访接待查真事、干真事、改真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的“点头”认可中收获“金秋丰景”。
心向下,以为民之“瑞雪丰年”厚植群众支持的土壤。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坚持“心向下”,将心放到基层去、放到群众中,在为民服务中厚植群众支持的土壤。瑞雪可兆丰年,为民之心同样能实现与人民群众更紧密、更深切、更有效的血肉联系。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改在“办公室”办公到去“人群中”办事,想群众之所想、念群众之所念、急群众之所急。广大党员干部当认识到,“闭门造车”造成的是党群的沟通问题,“纸上谈兵”影响的是人民的认可程度;一些党员干部整日囿于办公室,不至基层一线、不听基层声音、不理基层事务,宛如“大雪封山”后“坐吃山空”。要将办公桌放在农村大院里、议事圆桌放在村口榕树下、接待窗口放在乡间田地中,通过现场接待、现场问询、现场处理,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切实需求真了解、真掌握、真解决,让简易事走简易程序、复杂事加急特办,将人民至上之心、为民服务之举在实际行动中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