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1

新思维谋划智慧校园新篇章

摘要:____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2009年在教育综合改革中整合3所小学迁址新建,彼时,学校面临着三座“大山”——上级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群众的满腹不满,教师人心不稳定。在此形势下,____市实验小学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实小”独有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指尖校园

一、问题与挑战

____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是一所市直小学。2009年,____市实验小学在教育综合改革中迁址新建,先后合并了琼师附小、端里、尚智三所小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万泉河畔,校园占地面积75亩,校舍建筑面积20479平方米,绿化面积22880平方米,活动场地、硬板化庭院15939平方米,现有教学班85个,在校生4570人,教师253名,其中拔尖人才2人,高层次人才9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市级骨干教师36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69人,研究生3人,本科147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拥有5G同步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教室、微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游泳馆、国学讲堂室、3D打印教室、数字书法教室、多功能录播室等。经过34年的发展,____市实验小学如今已经成为一所“管理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领先、教学质量一流、育人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的标准化、现代化学校。

然而,在搬迁整合之初,辖区群众十分抵触____市实验小学。一是校址偏远,路途不畅通,交通十分不便;二是周边是郊区农村,家庭教育缺乏;三是搬迁经费投入不够,除三栋新的教学大楼外,所有的硬件都没有及时投入;四是师资力量不足,整合四所小学是合并两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来自不同水准的学校,年龄老化,教学理念、行为、管理方法陈旧,中层领导年龄偏大,纷纷辞职,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当时的____市实验小学面临着三座“大山”——上级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群众的满腹不满,教师人心不稳定。

在此形势下,____市实验小学结合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搬迁整合的现状,确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营造“学校管理科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成长、家长主动参与”的教育生态,培养“德艺双馨、学创俱能、身心两健、个性阳光活泼”的现代小学生,造就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数字化学校。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年来,____市实验小学逐步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围绕“智慧校园建设”这一主题,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管理、注重实效、融合创新”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硬件建设和资源共享、信息化教学融合支撑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拓展提升,使互联网+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____市实验小学成立了信息技术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使学校信息化驶入了快车道。

(一)新起点推进信息化建设新高度

1、____市实验小学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均配置86寸希沃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壁挂式实物展台、组合绿板一套,在千兆光纤入校园及校局域网已经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全部教室、办公室及功能室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方便教师移动端电子设备的使用,构建信息化教学无障碍校园格局,教师只需在办公室或家里安装希沃授课助手软件,教学课件及资源可通过网络传输到任何一间教室交互式一体机,方便多班教学,打破传统的携带U盘拷贝,既节省了时间又使教室一体机免遭病毒攻击,实现“宽带网络通”,信息传输进入“高速公路”。

2、____市实验小学建设录播教室,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着重大意义。录播教室为录制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专业化的数字化摄录平台,可以高质量地全面记录教学活动全过程,满足了公开课、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自我检视和反思,利于教师之间相互评课、议课,促进了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学生可以不限时空地在线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课后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录播教室的教师课堂实录活动,为学校发展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

3、为促进墨香校园的建设,2023年____市实验小学建设了一间约300平米的数字书法教室,73个座位既能满足平时的写字课教学又能给课后服务书法社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优质的教育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数字信息化摹贴、临帖,使传统书法教学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让大书法家走进学校,跟学生实现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临摹电子字帖和碑帖,又能鉴赏高清书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并通过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____市实验小学当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点。首先是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培训、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做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目前,____市实验小学200多名教师可以熟练运用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结合交互式一体机进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其次是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____市实验小学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擂台赛、教学能手大赛、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5、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库,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____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研、备课活动。同时,____市实验小学还组建了校本资源库:一是借助优酷视频网站建立学校官方视频账号,收集、整理和发布学校优秀课堂实录、说课、微课、学生讲故事等视频资源;二是借助网络云盘保存学校优秀教案、课例、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了数字资源共享的优势,满足全校教师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6、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建设方式,____市实验小学可以跨时空对学校食堂进行集中统一的视频监管,随时随地查看食堂的监控画面,无论是仓库、后厨操作间、用餐大厅,均可自由切换完成巡查,这些摄像头对不当行为进行抓拍识别,包括未戴口罩、未戴帽子、未戴手套等情况,均会将分析结果上传至平台,同时进行相关的预警提醒,全智能的数据处理,不仅能帮助学校减少监管工作量,还能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全天候全时间段无死角监管。

(二)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指尖教务”

____市实验小学“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囊括了图书管理等几大模块,将大数据应用于学校信息化管理和教育服务中,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还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与效果。

1、图书管理与阅读平台

学校图书馆配置了图书管理系统,便于图书借阅管理、新书录入和图书库存管理。管理员可导出借阅记录等各类图书数据,大数据分析学生借阅喜好,不仅利于了解学生需求,更新藏书,还可将分析结果上传至教务处,便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家长可在阅读平台上查看孩子日常借阅记录、借书时长和每本书借阅次数等,了解孩子在校阅读和借阅情况,在孩子借书即将超时的时候,提醒孩子还书或续借。

学生阅读平台还提供每学期借阅排行榜、热门书籍排行榜等功能,激励孩子们积极读书、读好书。

2、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精准及时的成绩分析对衡量学生、班级、年级、学校整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评卷教师将考试成绩录入成绩管理系统,系统即时分析数据。教导处可查看全校成绩分析情况,并导出数据表格存档;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查看任教班级和学生数据;家长和学生也可查看个人成绩及历史成绩分析数据。

成绩录入分析功能使教师可以从传统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冗杂、重复的数据输入经大数据分析,更加科学有效,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应用为教师减负。

3、师生请假与因病缺勤

2023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中国,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____市实验小学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服务保障,在校园入口安装智能红外人脸测温仪,师生体温情况实时传输至“因病缺勤”系统,校领导和校医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到发热学生所在班级、年龄、性别、联系电话、在校内或校外以及当天上、下午的体温情况。同时,平台进行日统计及周统计,显示发热追踪情况,使校领导更加精准掌握师生健康动态,依托平台服务一网通办,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咨询办,以“远距离、不接触”最大限度隔离病毒的传播。

4、教师考勤

教师到校后通过人脸识别考勤机实现非接触式打卡,考勤机将数据实时传输至考勤系统。校领导可通过平台查看和导出全校教师考勤数据,直观高效地了解到全体教师的考勤情况,助力学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5、维修报修

学校指尖维修报修系统操作简便,支持上传图片,留言和跟进维修状态。教师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后,可打开平台随时报修。报修信息将推送至后勤处和通知维修人员。维修人员能尽快掌握报修信息,并及时汇报维修进度。后勤处可定期导出维修数据,分析学校各类设备使用情况。

6、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系统可及时快捷地发布学校的通知信息,支持图片上传。还可查看发布通知的已阅读人数和统计数据,对未读的家长或教师进行二次通知或提醒。收到通知的教师或家长可以在通知信息下进行留言。通知公告系统的应用能确保每位教师或家长都能收到通知,也避免了传统微信群通知中因滚屏回复“收到”带来大量的垃圾信息及冲掉有效信息的情况。

(三)科技社团护航学生个性化成长

1、创意编程,智慧生活。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启智增慧,提升智育水平,发展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____市实验小学在三、四、五年级中开设编程社团。

____市实验小学自主编制编程社团校本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以真实问题驱动,融合跨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

今年,吉秋老师主持的市级小课题《贴近生活的小学编程教学策略——以编程猫为例》顺利结题。编程社团的指导教师们以课题为引领,以研究促发展,探索出了“贴近生活、激活创意→设计场景、制定规则→支架学习、编程实现→头脑风暴、创意升级→交流分享、创意融合”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激活编程创作源泉,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____市实验小学编程社团的学生积极参加____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今年截至9月份共获得省一等奖7人次,省二、三等奖十几人次。学生的参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党史主题、科学主题、冬奥主题、中华诗词,还关注郑州水灾等热点事件。

2、智能驾驶,触摸未来。____市实验小学今年5月初起开设了智能驾驶社团,招收有编程基础的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学习。智能驾驶社团目前共有7辆无人车,12名学生。学生从认识车辆结构入门,逐步认识人工智能部件,编程控制无人车实现智能驾驶。

5月22日,智能驾驶社团的学生参加“____省2023-2023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同时,3支参赛队伍均被选送参加“2023-2023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三等奖。

三、实践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淀,____市实验小学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已成为当地的窗口学校。

近几年来,____市实验小学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国家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德育教育示范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美育示范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等国家级奖项十多个,获“____省校本培训工作示范学校”“____省规范化学校”“____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____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____省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等省级、市级多项奖项。

上学期,____市实验小学共有32名参与第二十九届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参赛项目有课件、微课、纪录片等,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信息科技等,如音乐科蒙秀丽老师的《海德薇格主题》课件、英语科林晓莹老师的《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下册Module3Unit2OnMondayI’llgoswimming》课件、美术科陈星彤老师的《图形拼接》微课、信息技术科梁钰桂老师的《武术进校园成果汇报展》纪录片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____市实验小学培养出了一支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如:____省小学卓越校长谭明工作室、____市卓越校长谭明工作室、黄婷婷名师工作室、孙振华名师工作室、符燕名师工作室、马振儒名师工作室。此外____市实验小学还申请了多个省市级课题,如杨昌桦副校长主持的市课题《小学语文高段基于学生语感提升的朗读指导策略的研究》、黄婷婷教导主持的省课题《小学生全息习作序列训练研究》及市课题《小学语文高段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等1个省级推广应用课题及17个市级课题。

四、展信息化之翼,创教育共享新生态

信息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____市实验小学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电子教务管理、电子校务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达到信息化增值服务的目的。____市实验小学将继续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一步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实现学校的智慧运行。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2

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探索互联网+教学研新模式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历史必然,现实需求。

____市____小学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以“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应用为牵引,推进教师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分为Web端和APP端,Web端侧重为教师个体的学习培训提供服务,例如浏览信息,查看资源、参加培训等,APP端除了学习培训外,还为社群互动和共同教研提供技术工具支持。

二、工作举措

1、以顶层设计引领高位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____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分项试点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黄芳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以教科室、信息技术小组与各教研组为单位,实现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全覆盖。

(二)强化示范引领。积极对接国家平台,主动运用平台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各教研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以试点学校工作带动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推进,提高工作效能。

(三)突出常态化应用。结合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长期借鉴、使用国家平台资源,助力我校劳动技术教育、书法教育、传统文化学习等课程建设。

(四)发挥国家平台效能,提升教师素养。引导教师通过国家平台提供的教师研修、教改实践模块开展校本研修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加大宣传引导。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让广大师生、家长认识平台、熟悉平台、使用平台,全面了解国家平台资源结构、专业水准、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切实提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努力营造全员应用、全方位推广的良好局面。

2、以团队研训提升技术能力

2023年4月2日,全体教师参加____省教育厅”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

2023年7月8日,全体教师参与____省“数字教育大讲堂”培训。

重视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学校利用国庆节长假,组织参赛教师到学校进行反复磨课,注重每一个细节,力求精品,为平台贡献优质资源。

2023年11月份以来,学校多次组织开展应用平台的校本培训活动。其中,青年骨干教师李向宇和孟明明两位教师利用智慧平台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和企业微信中的直播课堂——《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和《梯形的面积》被____省王丁磊专家团队工作室采用并推荐学习。

3、以场景应用推进模式创新

____市____小学作为__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和____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为更好的应用智慧平台,学校制定了智慧平台试点校总体规划,以教科室、年级组、教研组为抓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环节。

(1)自主学与用,智慧教与研

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远程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独立进行课程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任务。教师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学校利用丰富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依托教研精选资源。

教师依托智慧平台,结合新课标理念,进行多次线上线下相结合教研活动,从中精选出合适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习有方向。

2、疑——学思结合,指导方法。

在课堂上重视分析思考的过程,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重视学生发展潜力、独立思考习惯、合作交流意识。打造有思想的课堂,做善思考的老师,将“会思考”的优秀品质不断渗透到学生的头脑。

3、批——有效批阅,攻克难点。

教师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学生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作业。教师通过评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改——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学生根据教师的批阅情况,及时纠错并上传。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批阅。

5、辅——通过指导,适时拔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2)双师互借力,智慧助双减

教师通过大屏或者电脑,利用平台中的“我的授课”功能播放国家优质课程,结合线下教学活动开展课堂“双师”教学。在课堂中,教学以“授业解惑”为核心,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

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

1、明确认识:“双师课堂”五原则

学校科学制定了“双师课堂”五原则。

任务驱动:上课前要安排好学习任务,预习不能少。

以标为准:不能违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以生为本:在课堂进行,课外辅导各个阶段,老师要及时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承担进行每日任务,活动安排,具体指导学生,给与学生人性化的协助与指导。

简单实用:运用“双师”进行教学,要避免的就是形式主义,不做秀,不让人觉得新颖而故弄玄虚,讲求实效是终极目标。

突出趣味:利用“课程学习”板块中的优秀课堂片段增强趣味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施双师课堂

受疫情影响,为保证“双师课堂”的正常开展,我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2。0示范校的优势,通过企业微信与智慧教育平台的联动操作来直播上课,以自主学习和教师研修作为“双师课堂”的两翼,相辅相成,在课堂中实行“三阶段五环节”,以便教师能够娴熟地完成“双师课堂”教学活动。

授课前,教师把视频资源发布到平台的师生群里,布置预习。

授课时,围绕“三段五环节”来开展教学,名师课堂视频可以整个应用,然后在知识重难点、学生练习时按下暂停键,对视频中的名师授课做适当的补充,为学生们提供更细致的讲解与拓展,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创造充分表达的机会,也可以嵌入名师讲授视频片段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

授课后,老师再把本节课的所有资源推送到家校群,在学习空间里互动交流、个性化辅导、拓展延伸,特别注重线下作业的多样化,反馈与督促,重难点知识的强调与说明,大大提高了线上教学的质量。

3、再思双师课堂

每节课结束后,老师都需要反思几个问题:

教学效果1+1>2?

课堂是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堂体验?

哪些地方需要下次改进……

(3)研修助成长,智慧促提升

“双减”之下,“减负提质”需要发展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简单的两个字“教研”。

____小学采用“点、线、面、体”四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制度,“点”指的是教师个人、“线”即备课组、“面”即教研组、“体”则指的是整个教师队伍。这种教研活动方式指的就是在教师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集体研讨进行完善、精炼,最后每个教师所展示给学生的都是“备课组的最高水平+教师的个性化处理”。

具体过程围绕以下几步展开:

1、备:平台自主备课(个人)

“双师教学”模式对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自己的授课和教学资源的衔接能恰到好处、不着痕迹,教师们除了备“课标、教材和学生”这些传统的内容外,还需要备“微课”、“优课”等课堂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一点是“双师教学”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讲:课堂实践授课展示(备课组)

在恰当的节点插入微课或优课,来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开展“双师课堂”的集中体现。教师在实施“双师课堂”的过程中,先课堂导入,再基本讲解,然后精准把握插入微课或优课的时机,适当停顿,穿插讲解,帮助学生充分领悟与消化,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3、评:互听互评反思交流(教研组)

听课、评课是探究课堂教学,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学校大力提倡并严格要求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反思交流。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阵地,针对教学中的有关现象、问题、困惑进行交流研讨,逐步摸索出了“自主备课→形成个案→个人实践→集体研讨→个人优化→精品课堂→个人反思”的教研流程。

4、研:提炼共存问题研究策略(全体教师)

及时反思、提炼升华是教师必须养成的习惯。学校将教研组教研过程中提炼出的共同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反思、演讲、故事、讨论、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给全校老师,促进全体老师的成长进步。

4、以优质服务提升信息素养

(1)为更加全面地服务学生、家长,班主任老师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建班级群,开展平台注册方法、使用方法等系列培训。

(2)教学资源精益求精,让学生学习有方向。学习过程中开设答疑课堂,清除学习障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延伸拓展相关课外知识。

(3)智慧平台促“双减”。结合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特色作业。

其中,六年级开展了关于圆的综合实践活动——圆的探究之旅,一起“寻圆”、“探圆”“造圆”。

二年级语文组开展了“趣味学古诗”的实践活动。

科学组开展《智慧科学“疫”彩纷呈》活动,居家学习勤动手,陪伴成长不延期……

(4)借助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疫”起寻开心》促进了家校交流。

《“劳”记在心“疫”样精彩》丰富了学生的居家生活。

《“共抗疫情“艺”动身心”》展现了同学们向善、向上、向美的精神风貌……

三、工作成效

1、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支持。

平台所提供的视频课程、预习页、基础性作业等资源,推动了教学设计创新化、专业化、模块化、整体化。既有助于教师查找相关教学资源,也有助于将资源融合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将课堂教学分为几个大环节,借助平台提供的各项资源支持,完善好课前和课后的教学衔接。通过视频课堂等形式,进一步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增加了课堂亮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为课程活动提供了实施的参考标的。

利用平台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课程活动中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将资源内容细化,选择恰当的资源融合于自身的课程活动中去,从小处切入,从细处入手。借助平台上优秀教师的课堂活动,引导促进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活动的深化,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通过视频课程,对学生不同的可能性进行课程设计,针对授课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寻求前沿的教育思想。

3、为教学边际提供了拓宽的延展途径。

借助平台提供的各项支持,可以有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进行联系、迁移和拓展。同时,平台的不同模块也延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更具弹性、更加灵活。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在返校后能迅速与已有教学进度进行衔接。既平复了学生及家长焦虑的心情,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为教师提升提供了研习的协同平台。

平台提供的系统而完整的课堂实录,为“双师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师专业学习、自我提高提供了支持,极大推动了教育数字化发展和教师新理念的更新。通过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教师们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环节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

四、工作经验

1、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学校以______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进学校教学模式、治理模式的创新,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

结合我校实际,持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腾讯智慧校园”等为依托,吸纳数字化管理先进经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用户信息素养、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强化保障机制建设,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持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力。

2、双师互动,先行引领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样态的变革。借助信息技术骨干和教学骨干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优势资源,形成了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双师互动”教学模式。线上“双师课堂”教学引发教师角色的新变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也促进线上教学技术的进步,丰富多样的教和学形式。

通过发挥各教研组的推广员和骨干教师的先行引领作用,运用双师课堂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老师在平台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备课资源、微课资源、训练资源、检测资源等都在个人空间中形成较为完备且独具个性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推广过程中的应用实践,教研组成为学研共同体,在共研共进中赋能课堂。

3、以点带面,课题推进

学校梳理总结试点工作成果,通过教学案例、课例经验、课题研究成果等方面,认真全面总结,提炼经验,查找问题,为后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学校组织成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小组,从多层次、多维度分析智慧教育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利与弊,继而将经验推广至全校乃至更大的范围。

近年来,利用平台优势资源,有10位教师获省、市融合课比赛奖项,有23位教师获部、省、市“一师一优课”比赛奖项,有117人次教师获区微课大赛奖项;组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省、市融合课题研究结项,并获奖;推荐信息技术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获奖,并作市示范课。

4、案例为王,应用为本

学校积极探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将国家平台资源的有效使用纳入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组织相关教师深入研讨,开展研课磨课教学活动,旨在打造一批可以形成推广化、普适化、应用化的教学课例。在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教师打造了既具有个人特色,又具有推广性的教学案例。

同时,以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切入点,发挥信息技术小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让青年教师对老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助力资源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

不足与改进举措:本案例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推广意义。但是如何将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还需进一步体现,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丰富这一点。学校将继续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互联网+教育”,聚焦新课程改革,发展核心素养,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探索信息化教学新策略和新模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3

数字技术赋能小规模学校全面发展

一、工作背景

___市___小学地处___省___市___湖畔___脚下,在校学生97人,单轨教学班6个,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自然成长,自在学习,自由绽放”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小而美,美而精”的花园式特色乡村学校。

学校受地理位置影响,学生人数少,办学条件薄弱,课后服务经费不足、优质资源不足,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监管不足。特别是体音美等小学科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成了学校的发展瓶颈。

___小学依据学校现状,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创新应用技术赋能教育,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深度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解决了因专任教师不足和资源匮乏导致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多样的特色课程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二、工作举措

为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内部挖潜、外部借力,创造条件、创新技术,依托多样的信息化资源,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齐发力、课上课后同精彩。

(一)多方协同、整校推进

1、政府、社会协同发力,建设智慧校园。建有乡村少年宫、VR虚拟现实体验馆、乐高教室、食育工坊、蒲公英电子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信息化硬件得到提升,实现跨越发展。

2、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整校推进,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重点。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协同推进组织架构,市、区电教馆指导,学校边实践、边推广。

3、成立名师工作室,全市各县区20名优秀骨干教师加入,以点带面,联动推进。成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省级实践团队,持续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创新应用场景,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使用平台的指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数字赋能、技术创新

学校坚持办学特色,用数字技术赋能“双减”实现“三提”、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创新学习方式

学校2023年经政府投入,开启智慧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立足核心素养,以生为本,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不同教学环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前发布微课、学前检测,课上内容课外翻转,学生学习方式更加个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课上根据课前检测精准教学,学生互助交流、人人参与,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结果当堂数据分析,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新教学模式

英语“专递课堂”。公益基金会提供“北美外教进乡村课堂”公益活动,3至6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常规课程之外,每周四以“专递课堂”的方式和外籍教师线上互动,共上英语口语课,在纯正的全英口语中快乐学英语。

语数英“高效课堂”。教师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名师教学资源,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引导、参考和拓展,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开展。巧妙应用智慧中小学APP,建立群组、推送资源、布置任务、答疑解惑、反馈总结,帮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开展项目化学习,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拓宽教学的广度和维度。

体音美“双师课堂”。学校借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语数英教师采用“双师课堂”的模式,用大屏播放体、音、美、科学等学科教学视频,视频名师教授专业知识,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互动,答疑辅导。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效全面教学。如学习六年级科学课《蜡烛的燃烧》,教语文的周老师播放北京市西城区白老师的教学视频,成功教授小学科学课。科学实验最小代价、直观呈现在课堂上。音乐课,数学老师负责播放、暂停几个简单的操作,组织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专业教师边学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轻松学会了《其多列》这首曲子。运用双师课堂的模式发挥名师辐射作用,学校教师跨学科开展教学,解决了小规模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

3、创新课后服务

学校依托信息化资源,借助平台开展课后服务,为乡村孩子“加餐”,使“双减”在乡村学校更好的落地。弥补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困境,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结合平台资源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魔方、围棋、机械、建筑、恐龙、话画6门特色课程。下午3点半以后,全校97名学生按照事先在APP中完成的“课后服务”选择的课程走班上课。教室里,视频里的老师教专业内容,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操作互动,答疑解惑。这样既减轻了学校老师的课余负担,又让学生享受到了专业的课后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还可以向2小时以外拓展。教师应用平台中链接的国家博物馆、数字科技馆,让乡村孩子在课余时间足不出户畅游在各个场馆间,拓宽知识,增长见识。彻底解决了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覆盖,帮助学校在课后服务的品质上做加法,在部署难度上做减法,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4、创新社团活动

学校结合信息化资源和硬件建设,挖掘教师潜力,动员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实践摸索等方式自学一门特长,“五育并举”创新开设了多样的社团活动。

创客社团进校园。先是开设了乐高社团、VR虚拟现实体验社团和科学小社团。为了让社团内容得以升级延续,学校又积极申报市科技创新实验室,建成集3D打印、激光切割、开源电子、图形化编程、机器人开发等多个项目的创客社团。所有学生都能免费参与其中,信息素养得以提升,综合素养得以锻炼。学校还计划在寒暑假开放创新实验室,服务辖区居民,辐射周边儿童,让更多孩子受益。

食育劳育进课堂。___公益基金会帮助学校建成食育工坊,完善学生食育教育数字课程内容。学校兼职教师参加线上培训,每周五下午用课程数字资源对学生进行食育教育,学生结合所学,把自己在劳动基地小菜园里收获的瓜果蔬菜进行烹饪,通过动手实践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5、创新德育教育

学校整合资源,创新设计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10大应用场景外的“德育教育”应用场景,赋能学生德育教育。以平台“德育”板块资源为主,整合平台“课程教学”栏目中的道德法治课程,用“地方频道”湖南省资源作为课堂的拓展,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党的接班人的家国情怀。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栏目,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家校沟通,家校共育护航学生茁壮成长。

6、创新教师研修

秉承”研——训——用”一体的培训思路,运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和跨区域线上教研活动。学校教师在课前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板块中的精品课视频,自主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学会优质学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和隐形知识,获得自身发展的良好营养。教研组通过“教改经验”、“暑期研修专题”等栏目内容开展集体教研,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师在群组和教研组中互助研讨,共同成长。参加线上专家讲座,参与线上学习课程,专家诊断、名师引领,加速成长。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优质教师,打造专业化智慧型的管理团队,实现“自我造血”,促进教师转型、学校转型和课程观念转型。

(三)项目管理、应用为王

鼓励教师理论实践相结合,坚持应用为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大赛活动中快速成长,增长教育智慧。培养骨干名师,加速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如本学期,学校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为主开展实证研究,精心设计方案,精细开展实践,精巧分析数据,以提炼“智教慧学”应用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全方位证实对于转变教学样态、促进学生参与、提升学业质量的效果,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案例支持。

在数字化转型中学校率先尝试,智慧课堂教学生机比达1:1,为保障师生利用数字平台和资源开展及时、深入、有效的互动,学校每年固定投入,确保校园网络流畅、设备充足。调动教师作为国家大平台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先行尝试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中小学APP,为平台提出建议意见近30项,师生、家长注册率100%,行政班群组开通100%,应用率全市排名前列。

学校将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引进公益项目,持续做好硬件环境建设工作,保障师生数字化教学日常应用。

三、工作成效

1、课堂教学独具创新

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中深耕创新,在省、市行业带动引领。朱宏燕、王晓云老师信息技术融合课获国家创新理念融合课二等奖,朱宏燕、李滢、阮萍三位老师参加___省信息技术融合课大赛获一等奖。朱宏燕参加___省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全省“融课堂”活动中做现场观摩示范课。朱宏燕老师入选___省“名师上优课”、“名师说优课”活动,作为“大家谈精品课”活动讲师团成员,从“助力乡村教育”、“提质课堂”、“丰富课后服务”的角度详细阐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作用在全省推广。

2、课程体系独具特色

学校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形成了“1+2+X”的___特色课程体系。结合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建立了长期课程15个,阶段课程9个,微课程15个。不仅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而且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方法,每名学生每学期都能参加至少1个社团,2个课后特色课程和X个主题活动。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高效课堂,丰富课后服务树立了典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

在___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生命个性得以张扬,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亮的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3、创新模式备受关注

___小学应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教学,为乡村孩子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彻底解决学校优质资源不足、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2023年1月,这种用技术手段创新开展课后服务的方法,被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刊登在2023年《半月谈》第二期中,并在《半月谈》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详细报道,被收录在教育部网站“聚焦双减”工作专栏中。2023年3月,在全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期推进会上,校长朱宏燕受邀作为教师代表做现场展示,向省教育厅毛杰厅长汇报学校信息化工作,得到毛厅长的认可和称赞。2023年8月,朱宏燕老师的案例《微校走进大世界》被选为教育部信息化2。0典型创新案例,作线上交流展示。2023年学校被评为___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

四、工作经验

1、领导重视是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市区电教部门从资金投入、教师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指导学校做好规划设计、定向培养骨干教师、定期组织观摩学习,为学校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

2、优秀团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备条件。

强校必先强师,学校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一支理念先进,教学扎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培育省级名师2人、市级名师5人。成立朱宏燕教育信息化名师工作室,扩大辐射推广范围,吸纳全市各县区骨干教师20余人,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增添了力量。

3、资金支持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证。

学校善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出击争取社会资源。累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实现教育数字化从零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态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项目,先后与科大讯飞、希沃、马云公益基金会、___公益基金会、蒲公英基金会、飞象星球等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提高校园软硬件水平。从市科技局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保障学校创客教育迭代升级。

入选教育部2。0典型案例

___小学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顺应时代浪潮,善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学校发展困难,在数字化转型中勇立潮头,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走出一条“___特色”的办学道路。但面临时代的快速发展,学校仍存在教师精力有限、社会事务挤占教学时间等问题。总的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伴随“双减”落地,对乡村学校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___小学将秉持应用为王的理念,构建教育新生态,服务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管理;深度应用技术赋能,促进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4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摘要:学校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方法:学校的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结果:数字化校园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设施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管理者和家长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环境,从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结论:学校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助推了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问题与挑战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教育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在信息技术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识不够。对此学校如何推进数字化校园,才能有利促进学校办学理念转变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水平。

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学校设定两个目标

(一)总目标: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大力加强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应用,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在校园环境、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学习手段、家校互动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应用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子目标:

1、校园环境数字化。

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畅通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各功能室配备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使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构建浓厚的校园数字文化氛围。

2、教学教研网络化。

将校本教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校本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在每位教师应用教育教学博客的基础上,建立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和教师协作组,通过网络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学习手段信息化。

积极探索基于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渗透课堂的教学模式。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好“白板“教学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多元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学校管理信息化。

构建以学校信息联网的综合管理体系,建立校园广播、校园安全监控、校园管理系统(包括学校办公室、学校财务、教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安保科、政教处等部门信息发布和协调活动的工作和管理),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教育管理领域和各个环节,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5、公共服务信息化。

加强学校网站建立,加强教师博客和工作室的应用,构建开放、便捷的家校互动和校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三)分段实施步骤:

1、2023。9——2023。6

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应用完善学科支持网络,改善学校基本设施,实现计算机班班通,深化管理应用。

2、2023。9——2023。1

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组组通。依托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以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质址和效益结合____市的要求,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沟通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3、2023。3——2023。9

实现计算机人人通,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建成数字化学校。

二、打造优秀团队,制定精准目标

(一)设立领导机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学校主要领导将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

组长:潘超群(校长)

副组长:陈兴武(副校长)

组员:李欣、冯江妹、符春兰(信息办主任)

(二)制定精准目标及任务

1、校本研修主要目标。

(1)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全新的教师信化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2)学校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省里相关文件进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优质化教学、个性化研修、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发展、专业化引领的新举措活动,更好的达到校本研修的目标。

(3)利用学校的资源,努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和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同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智慧教室、同步课堂、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基础,更改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各科组研修活动任务。

(1)疫情期间,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科组研修工作坊等,合理利用线上资源,同时结合线下研讨,打造“信息技术创新课堂”。

(2)提升科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等能力,从而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3)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常态化的科组教研活动。

(4)教研室和各科组之间建立帮扶关系,教研室把在外学习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传给年轻教师,进行相互学习。

实践成效

一、具体实践,探索有效做法

通过实践,我们在保证信息技术常态性、针对性的开展的同时,还初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学校重视加大投入硬(软)件上水平。

多年来,学校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为使学校信息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现就学校信息化目前的状况作一阐述。校园网络方面,精心规划校园网络的布局,将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在办公楼(养慧楼)的一楼,每栋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都分别设有分支中心。网络中心与各分支光针互联,千兆主干线,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班班通,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内线路布局合理、美观。两间计算机机房、功能室、录播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全部集中在办公楼(养慧楼)一楼和五楼,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监控中心设在办公大楼(养德楼)五楼。

(二)理念引领,硬件设施全区领先。

近几年来,在____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育局和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学校中层领导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61间教室全部配备了希沃55寸触控液晶教学一体机,教室内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两年,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应用上加快步伐,建成了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寻址广播系统、校园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录播(直播)教室、升级更换了校园广播系统音柱,实现了校园室内外广播同步与分离广播以及每间教室,每个年级或者每栋楼,每层楼的同步与分离。校园电视台也顺利开播,自创节目有“____中学附属小学校园新闻”、“____中学附属小学党史小故事”(每个学期二期以上)。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制作的节目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自办节目有《校园新闻》、《名师访谈》等。校园电视台充分发挥了学校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如图1

智慧教室建成以来,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靡课、示范课等形式,以举行晒课活动、一师-优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如图2

(三)软件应用。

2023年学校的网站进行改版,合理规划网站栏目,设有学校概况、校园动态、党建之窗、教学教研、学生天地、电视台栏目等栏目,有专人管理网站,并成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的发布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监督和督促。分配给各部门、科室相应的信息发布权限,做到校内信息及时更新,做学校宣传的主阵地,做到家庭、社会、学校联系的纽带作用。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能与社会和家长形成互动,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如图3

(四)“一区多校”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

学校于2023年成立了“信息技术”直播教学团队,进行以学区长学校为主,利用“信息技术”与乡镇各个学校在教学中互帮互学。“信息技术”不仅仅服务于学生发展,也为校际间的教师发展和校本教研拓宽了渠道,有效地解决了乡镇教学资源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青蓝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技能应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在协议中就有一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能使用录频、WPS、剪映、抖音等软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得教师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专业得以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取得成效

(一)校园网络平台日臻完善。

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有网站、论坛、家校互动平台、资源库、学科网、教师平台、心理测评系统、即时交流平台以及FTP服务、视频点播服务等,其管理、培训、应用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学校网络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今年,随着计算机数量、用机人数的增加,辅助教育教学的推广及多媒体应用的深入,学校的带宽、服务器、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学校网络中心及时做出了策划、调整、更新、调试。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已基本做到了每个处室、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初具雏形。在信息库应用初举规模教学资源库应用:几年来,学校通过自制、收集、购置、接受赌送、上级配置等形式,拥有了网络教学资源库、新课标示范教案库、新课标教材配套课件集等近IT容量的网络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如图4

还有校本教育资源(电子文档)积累:校园网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平台,学校要求各组室的所有成果都要在校园网上展示出来,如好课件、好教案、好文章、好的经验交流材料、重要信息(含文字、照片、音视频)等都要上传校园网并发布。几年下来,学校已积累有近30G容量的电子资料,这是学校宝贵的电子文档资料。因此学科教学支持网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和二期课改奠定了基础。经过各教研组的努力,学校已经在校园网上构建了各学科的教学支持网,为学科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工具,这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科教学支持网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校园网的利用效率。学科教学支持网站具有学校、教师和学科鲜明教育教学特色,由学校或学科教师应用的,体现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学科教学支持网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理想的学习工具。

(二)校际互助成果

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____市第三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中,万泉镇中心学校荣获一等奖,阳江镇中心学校荣获二等奖、会山镇中心学校荣获二等奖。还有其他几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以看出来“信息技术2。0”的实施,真正实现学区长学校和各个学校互助共赢的效果。

(三)教师教研成果

李欣老师获得____省中小学“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我们的中国梦之我有一个梦想》一等奖;谢瑶老师获得____省中小学“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做手工》一等奖;吴春颖老师入选国家级2023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网络视频“入围课例;莫金凤老师获得第二十七届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课件类)二等奖;李斯媛老师获得____市小学第三学区暨名师工作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王玲老师获得王崇青、余阳名师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技能提升比赛(课件+制作+说课)一等奖。

案例创新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高度融合案例

以课题为载体,从而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教师以课堂为阵地,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其他学科甚至体育课老师有时也使用信息技术来上课。现在能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教师已达到100%。通过教学实践,老师们对如何使整合更有效有了较深的认识,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如表1

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充分的探索,找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融合点,如节奏和舞蹈教学与音乐学科融合,利用了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静态与动态信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简单的舞蹈动作知识,能在演唱歌曲时载歌载舞,并能用乐器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改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较好的发展,在信息化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下面就以《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为例,谈谈老师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实现融合,凸显课程理念的。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视频播放引出新疆民族《掀起你的盖头来》观察新疆民族特色的视频,导入新课学习并介绍新疆,最后揭题《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出示板书)。

本环节用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考虑到时间和场地问题,不可能亲自去到新疆,因此利用信息技术2。0微课能力点,提前录制视频,课上进行播放导入新课学习《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既让学生对新疆民族的民族特色舞蹈和音乐有直观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实践学习,更好掌握

学生对新疆舞蹈和音乐充分了解后,提出问题:怎么唱出和跳出情绪欢快、活泼的样子呢?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出示小视频,认识新疆舞蹈和音乐。让学生观察得出要有节奏练习的结论。在了解新疆舞蹈和音乐后,学生能把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

本环节用了希沃白板的蒙层功能遮罩答案,运用时进行擦除和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并找出切分节奏的歌词的过程,在课堂中呈现,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优化了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把过多的时间用在练习节奏上,就无法落实教学目标,但是不做节奏练习又无法在一节课中实现跨学科融合,B2微能力点能真正实现跨学科融合。而在节奏练习和学唱歌曲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欢快、活泼的情感更好体现出来,又实现了在艺术教育中改变培养目标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环节:激发兴趣,勇敢展示

本节课教学运用了信息技术2。0的微课制作与设计,让各个乐器共同合作,激发学生对更多乐器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增长其见识,拓展他们的眼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是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音乐使用相应乐器知识的能力。完美地诠释了教育不是局限于课堂所学,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具有勇敢展示、勇于学习的精神。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就有跨学科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音乐乐器运用能力。本节实现了音乐学科、舞蹈学科、语文课程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用于展示、勇于学习的精神。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对于音乐学科、舞蹈学科及本校特色国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开放的多元育人模式转变,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全面打造教育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学校的示范与指导作用。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5

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

摘要:学校构建新型基础设施环境,运用信息科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推进精准教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及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学校用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开发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引进智慧体测室,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打造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数学技术、驱动、场景创新

一、问题与挑战

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秀,加快分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局部技术应用的升级,是实现教育变革的重要8内容与途径。我校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建者和接班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

____市________小学____分校以建设高品质的“文明校园”“智慧校园”“素质校园”为根本宗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国家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更加多元、开放、个性化的特色课程。学校围绕着“优秀+特长”的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拓展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智慧教学新变革,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打造一个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学校构建新型基础设施环境,运用信息科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推进精准教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时空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一)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

探索数据支持下课堂教学改进的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基于数据,优化学习目标,通过课前预习,精准定位,提升思维,课后拓展,多元评价,数据赋能教学与评价等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在精准教学改进框架下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指导,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估,发现学生的个体的优势,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学校运用英语听说训练系统围绕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智能互动和资源融合三种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对学生参与的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

学校对教学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营造具有编程的交互来未来智慧学习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编程交互带来的真实感受,让真实场景推动教学发展,学生受益。

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全方位去了解学生,促进教学方式改变,还能够借助AR,VR等虚拟技术,营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情境空间,提供虚拟教学资源素材,帮助教师创设变化多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知识有效迁移搭建脚手架,依据真实情境-项目统整-深度体验-探究生成这四个步骤展开。

学校依据模式理念积极开发各式各样创新类实践课程,从一开始通过好理解好入门的图形化编程,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编程猫软件带领他们正式进入源码世界。在孩子有一定编程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后,学校对标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竞赛活动引入机器人、无人机、Micro:bit、Arduino、创客等课程,通过设计、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技术融合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承载着新的使命。

这些课程一改之前的纯软件和纯硬件的模式,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知识素养、信息素养。通过不断地进行软硬件的运行和调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

学校为助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学生体质达标检测,学校引进智慧体测室,来综合体测解决方案,可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自主测试、室内体育课等多种场景需求,集成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充分满足学校“以测促练、多测择优”的体育教学管理诉求。学生在校行为通过信息技术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标注,数据处理,以期全面、系统反映学生的行为规律和特征,形象画像,及时推送信息给教师和家长,帮助教师和家长把握学生的动态,表扬积极行为,纠正不良习惯。学校管理员、老师进入数据中心-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画像,可查看概况、体锻、体质健康监测等数据,其中包括运动情况、运动时长、成绩及格率、年级平均分、项目平均分等。

学校的智慧体测室分为检录区、常规测试区、AI测试区和成绩展示区。检录区有身份认证设备,可对学生身份进行确认;常规测试区可进行肺活量、BMI和坐位体前屈项目测试;AI测试区可进行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测试;成绩展示区集中呈现历次测试成绩,并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测试分析报告。学校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智慧体育考试大脑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精准收集和变化分析,有效提升学校体育教研水平建立标准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场景。

(四)建立精准驱动的教师一体化研训模式

学校聚焦有效教研数据,开展系列化,持续性,深层次教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改进。整合共享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主题式教研空间和移动听评工具的应用,促进学校常态化教研工作和高效教与学的模式的创新,实现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教研三位一体的建设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丰富课程资源供给,推动融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有效提升教与学质量,积极推进学校推数字化转型工作。

三、实践成效

我们孩子的未来世界就是一个科技与现实融合的世界。我们需要孩子们拥抱人工智能,从小让孩子们接触智慧设备、数字资源的学习运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信息科技老师积极带领学生们参加各类相关赛事:如,____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____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竞赛的通过主题的形式让学生不仅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理解其概念和工作方式。在搭建各类硬件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习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研数字化转型,以工具应用为抓手,助推高品质教研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通过智能技术加快推动教师成长速度,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诊断,设计主题引领下的深度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改进提供精准引导,通过数据结果的对比分析,为教学变革提供助力,同步检验教研成果与成效。教师要从“教的专家”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体验的设计者,学习规则的制定者,学习情境的营造者,这就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积极学习跨学科学习设计的能力创新的思考方式。

四、创新之处

教师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拓展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环境,依据一定的量表对教师各种教学行为进行辨析,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各种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给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学校对教学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营造具有编程的交互来未来智慧学习场景,每个学生在云端都有自己专属成长档案,历次体质健康数据都有记录,系统通过大数据算法更加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生成不同维度的分析报告和运动处方。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能随时了解到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以测促练,让”测、评、炼”三个环节形成正向滚动的闭环,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质健康评价管理体系。共同构成面相校园内外多场景的智慧体育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校园体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学校方面:学校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及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学校用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开发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引进智慧体测室,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打造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