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最 喜欢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门上,据说可以除邪避凶。

端午节能尝到好吃的粽子。粽子的种类繁多,有豆粽,有红糖粽,有枣粽,有肉粽……真让我双眼发光!我忍不住冲上,拿起一个粽子,使劲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在端午节还能观看刺激的赛龙舟。每到那天,江边就响起了洪亮的大鼓声、欢呼声、呐喊声,响成一片。选手们身穿彩衣,紧握船浆,喊着整齐的,奋力地摆动船浆,向终点驶去。一只只龙舟象一条条巨龙在江河上翻滚、飞驰。人们在河岸边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说到端午节,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因为国家被占领了而投江自尽。人们怕鱼吃了屈原的尸体,就纷纷划着小船来到江面上打捞,还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鱼只吃粽子不伤害屈原的尸身。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你喜欢吗?

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5月28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于是每年农历5月5日就被定为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当我们还沉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_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听了这些,你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20_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3

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插艾草,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到处是喜洋洋的气氛。节日是生活送给人们的礼物,因为在热切等待充满惊喜的过程中,所有的准备都是甜蜜的。

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最热闹的,勤劳的人特别忙碌而开朗,空气中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首先,端午节是一个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四分五裂,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跳进汨罗江。屈原投江之后,人们让万舟齐发,用呐喊鼓乐来吓退蛟龙,以此崇敬和怀念屈原。

其次,端午节是一个卫生节日。端午节前后正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插艾叶驱蚊、驱蝇、驱虫、净化空气。

第三,端午节是一个体育节日,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赛龙舟是一种很壮观、很有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对增强体质,促进社会团结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四,端午节是一个美食节日。早在晋代,粽子就被指定为端午节的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颜色品种非常多。从形状上来看,有四边形、锥形、菱形等等。从馅料上看,北方多包小枣,在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和其他馅料。

各位同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但一些传统习惯已经淡化了很多,我希望我们能好好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好好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为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5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遐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搞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河》、《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边来回打涝他的真身,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进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来因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的粽子。自此,每年的五月五日便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叶、香满堂;吃粽喝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已成为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

端午节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更是我们的魂,虽然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而投奔别国,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爱,一种大爱,一种永恒的爱,不计报酬与代价。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的爱,祖国需要我们的爱,让我们携手并肩,努力学习,抓住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紧跟着老师的脚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成为祖国明天的希望!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粮。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概括叙述了端午佳节的习俗。

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又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有这些名称,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忧国忧民投汩罗江而死的楚国诗人屈原的遗体。

端午有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项、手腕上。各家要悬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广东风俗,端午在庭院摆上木盆,里面浸着艾、菖蒲、凤仙花、玉兰花。近午时分,母亲叫小孩跳进盆里,用花草蘸水,洒在小孩头上、身上,边洒边念:“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南方过端午节还要吃“五黄”,就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或涂点在耳孔、鼻孔处;儿童们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里面装着芳香药物,以祛五毒。

端午在夏至前后,这时气温渐高,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治疾病。端午节的习俗原先都与驱毒避瘟有关。

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啊!

谢谢。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到了,我们班开展了“话说端午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给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我负责查找端午节的习俗。通过我与同学们的努力,我们都受益无穷。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知道了许多端午节的知识,我知道了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原来是因为那时蚊虫多,容易被叮咬,而香囊发出的香味能驱赶蚊虫。在古代传说有辟邪的作用。

我还知道了端午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他人霸占,最后投江而死。

通过了这次活动,我收获了不少东西,我知道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有很多:查看书籍、问老师、网上搜索等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网上搜索。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体会深深:生活中的秘密有很多,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发现。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用心去解决。我们一定能体会到探索奥秘的乐趣。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的时候,有些人家吃粽子,有些人家吃包子。

妈妈去上班的时候,对哥哥说:“吃完早饭,带着彤彤去窑上。”我和哥哥,还有奶奶吃过早饭。哥哥就开始收拾他的作业,我在一旁看电视。哥哥收拾好后,我帮哥哥背着书包,他骑着电动车,我们就出发了。

到了窑上,我把书包放到床上,就去楼上了。到厨房一看,他们都开始抱起来了。我看见桌子上有好多包好的粽子,再看看盆儿里,还有剩了点儿粽子馅。

昨天,妈妈从家里带了一袋江米,爸爸又去城里买了蜜枣和粽子叶。阿姨把江米和粽子叶泡了一晚上。

爸爸买的粽子叶太窄了,妈妈就拿了两片粽子叶。我也想学,就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我吧。”妈妈一边给我做示范,一边讲包粽子的要领。

可是我总是学不会,这两片粽子叶包不是合在一起,就是拿不住,都快被我弄坏了。

后来,妈妈让我拿一片粽子叶学。右手拿叶子的根部,左手拿住离右手很近的位置,然后右手往里一折。叶子的底部是尖尖,这样装东西就不容易漏了。

粽子馅装满后,把剩下的叶子往下一折。折过来后,往每个边上折,这的时候不能有空隙。

粽子包好后,锅里正在住着,看着锅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是难忘的一天。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9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今天是星期二,昨天是五月初五,我们又站在了操场上,看我们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在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范文 篇10

社区的广大群众:

你们好!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