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1

20xx年度,xx街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质量优先、建管并重,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领导“三农”工作,加强学习贯彻落实

(一)加强政策学习,抓牢班子作风。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层次负责的原则,围绕工作抓领导,抓好领导促落实,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学习,及时传达、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xx省委员会农村工作实施办法》等内容,通过开展学习班、参加培训等方式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二)推动队伍建设,深化上下联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队伍不仅是政府一家,要社会化、多元化、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同时抓好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领导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打破以往的工作模式,推动机制创新,探索新模式,坚持上下联动,注重左右贯通,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落实“无难事、悉心办”的要求,密切配合好各方面工作,加强内外衔接,统筹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强化监督,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高。

(三)围绕发展目标,提升全面服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度各项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助推乡村振兴政策意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特色挖掘特色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巩固各个方面成果,大力培育道德风尚,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努力提升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乡村振兴战略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

一是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首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机制,试点推行人才共育、事务共商、活动共办模式,推进城乡一体新社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治理。不断拓宽村级经济增收渠道,村(社区)均投资参与xx市第七轮“强村计划”市级“飞地”抱团建设项目,每村每年固定收益70万元。20xx年度,xx街道村级经济总收入8096。58万元,较去年增长2。25%,村均736。05万元,其中实现五百万村8个,千万村3个。村级经常性收入6447。31万元,较去年增长1。41%,村均586。12万元,村级经济总收入及经常性收入保持总体稳定增长。

二是推进农村集体数字化改革。深化“党建引领·金融惠农”,“五治市民贷”授信覆盖人数16731人,授信金额86611万元。加强xx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平台建设,深化基层数字化改革。严格落实三年轮审制度,抓好系统数据归集和财务审批,实现农经数字化规范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书记主任”一肩挑后的财务制度。同时开展系统基础数据归集业务培训,推动新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二)发展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提高农业现代化。完成建设任务金龙村、张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该项目总投资392。2万元,建设总面积2566亩。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科技措施。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总投资164万元,共改造泵站5座,水闸2座,虫情测报系统1套,杀虫灯56盏,为农业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和控制。

二是开展农业多种养殖方式。依托土地托管开展多种养殖模式,共建成稻虾混养面积120亩,总投资88万元,新建防盗高围网1225米,防逃低围网2630米,新建塘埂2630米。同时通过发放种子种苗、农资供应、技术服务、蔬菜助销等多种举措,推进“共富菜园”示范基地项目,并邀请低收入农户、困难家庭和结对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将所有产生收益均分配给低收入农户和困难家庭。预计实现全年收益2000元/亩,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7500元/户。

三是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团队。xx市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水稻优良品种引种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共投入新品种展示经费为10万元。组建以公司负责人为项目主持人,聘请xx省农科院作核所专家王建军教授开展专业指导,街道农技人员及公司技术人员为项目组成员的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筛选出品质优、抗逆性好、产量高的水稻主导品种。同时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成立了xx街道现代农业产教融合联盟分联盟。

(三)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建立保洁队伍。积极推进机器换人,购置人力、电动三轮车和清洗车等保洁设备提升长效保洁水平,加强对各村社、物业公司、保洁公司、保洁人员的监督指导,引进更专业团队。目前街道11个村(社区)共配备保洁员人员98名、各类保洁车辆63辆、打捞船只11艘用于公路、河道、村庄、小集镇的日常保洁。

二是促进考核方法创新。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不断督促各村社区做到农村人居环境及保洁工作长效管理。街道1-12月会同各村社区人员开展检查12次,20xx年美丽乡村检查共发现问题1633条,四位一体共查找问题并拍摄照片1650余处。及时反馈至各村社区并要求其做好整改,对不及时整改的将增加扣分机制。

三是开展设施安全检查。在暗访检查的同时,多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设施安全检查,对各村社区范围内的所有凉亭、文化长廊、公共厕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全面排查,并针对问题反馈村社及时做好相应整改。确保各类设施无隐患,设施安全有保障。

(四)坚持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振兴。

一是加大水环境整治。20xx年度通过xx、xx污水零直排创建验收,总投资约6229。93万元,完成建设项目共涉及14个区块。另外老坟港河道通过xx市级美丽河湖验收,同时20xx年完成管泾港、念亩浜河道“碧水绕村”工程项目以及完成百合新城内河、沈家浜、丁国师桥港、高家桥港、申家桥港、千步泾港、管泾港(南段)等7条河道的河道整治工程;镇、村两级河长通过“潮乡智慧河长”APP开展线上巡河,每月不少于4次,完成巡河2724次,处理问题16个。xx市生态创建办对我街道3条断面河道(管泾港、念亩浜、千步泾港)每月进行地表水环境水质监测,20xx年xx街道地表水质监测排名中位xx所有乡镇街道第9位,xx市所有乡镇街道第一位,同时20xx年荣获“金嘉毗邻碧水保卫战”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集体奖。

二是加强气环境整治。街道委托第三方公司在工地扬尘较严重的五个点位,安装空气PM2。5、PM10在线检测设备;街道建筑施工扬尘实行挂牌管理,每日开展建筑工地巡查,对照施工现场扬尘防治七个100%规定,完成累计巡查373次,参巡834人次,街道综合执法查处相关案件52起,处罚金额30万元;街道设立新设餐饮单位前置审核机制,完成前置审核意向餐饮单位124家,通过44家,否决80家。完成前期新悦花苑油烟治理区块整治扫尾工作。开展餐饮油烟问题各项巡查19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760人次,检查排摸餐饮单位244家,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05个。同时积极抓好“两高一低”企业整治,共完成整治21家。

三是加快土环境整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180亩,控制农业氨污染,调整优化化肥使用结构,完成推广商品有机肥185吨,不合理施用化肥减量0。5吨,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面积1250亩,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3077亩,农药减量共0。12吨;街道采取各社区(村)及企业分散暂存的办法,委托经编园区万中选一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清运至尖山新区绿动海云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处置。完成累计清运工业固废共209吨;持续加大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宣传力度,做到废弃农膜100%回收,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针对人民医院、康华医院以及宠物店、牙科诊所的医疗废物进行统一收集、统计、管理、处置。加大汽修行业危废监管,提升汽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水平。作文 wWw.ZUOweNbA.nEt

三、成效亮点和创新做法

(一)推进产城融合,全力搭好创新机制平台。通过参与市级“飞地抱团”、市政府批准村级资金存放产品提升收益等方式,不断拓宽村级经济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较快发展。推广xx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平台建,深化基层数字化改革。美丽乡村、四位一体推出新的检查制度,增加扣分机制,不断完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设立新设餐饮单位前置审核机制,从源头管控餐饮油烟,有效规范xx餐饮油烟管理秩序,提升优化xx生活环境质量。

(二)激发乡贤合力,共同致力乡村振兴实践。依托乡贤联谊会,下设1处和6个专项工作团,组建建言献策、产业扶持、纠纷调解、文明创建、公益慈善、助学兴教等多方面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团队,制定乡贤参事会章程,明确参事职责,通过联谊、座谈、走访等形式,出谋划策、共商发展、凝聚人心,有效发挥乡贤正能量,推动项目回乡、资金回流,带领群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引“钱袋”引“智囊”,共同致力乡村振兴实践。

(三)坚持党建引领,深入统筹城乡共富路。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带头垂范,尽应有职责,通过“党建+综合治理”的形式,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参与攻坚组,实行分组包干、责任到组到人,完成金龙村征迁安置小区内道路提升改造、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90天尖嘴汇区块征迁工作以及顺利完成梅园三里“红色物业”提质拓面工程。以乡村振兴引领农村蝶变,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四)提升队伍力量,大力宣传乡村文化振兴。开展“1+1”人才结对共建,培养一批服务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居民认可度高的新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优化梯队建设,有效实现城乡社区干部互动交流,提升队伍力量。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证、培训、指导等工作,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盆景栽培等各类培训班,共480余人参加。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文化,组织开展《走进乡贤》栏目、文化礼堂座谈会、文旅走亲等活动,全民响应参与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振兴。

四、问题及建议

20xx年,xx街道虽在抓乡村振兴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涉农专业人才稀缺;外来人口多导致环境治理难度大且防反弹压力大;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发展不足等。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二是提升环境治理的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五、20xx年工作思路

xx街道将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运用科学技术模式,实现生态循环利用,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相关配套建设,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努力完成2200亩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项目。推进创新举措,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助推农业效益。

二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智能化农业技术新模式,开发供销系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烘干+育秧”2个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机械化技术,加强设备技术保障,引进农业农机设备,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步伐,实现省工、省时、省水的农机作业优点,从而加强农民增产增收。

三是加强美丽乡村管理,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抓好星级美丽乡村及“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机制,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实施金家浜河道“碧水绕村”建设项目,落实梦泾港、新开河、沿泾港3条河道清淤,完成梅园路路段餐饮油烟治理工作,排查突出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加强生态环保长效管理。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2

今年以来,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业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大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发展特色产业等,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xx镇20xx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经济健康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坚持精准施策、稳固脱贫,新增和调整帮扶力量20人,完成361个各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发放鸡苗2000余只,仔猪26头,16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享受教育扶持政策,新增低保兜底11人,动态管理贫困人口1013人。举办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2期,实用技能培训2期。开发公益性岗位30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80个。农业蓬勃发展,经济基础日益牢固。坚持耕地保护红线,严把粮食安全关,截至20xx年年底,全镇共有集体农用土地154896。76亩,粮食作物年产量约4224。2公斤,茶叶年产量约923。9吨,水果年产量约133吨;生猪年出栏2万余头,年产肉量约1660吨。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和林下种养殖,建成茶园5000余亩、中药材6000余亩和高山蔬菜、蓝莓、核桃“三个千亩”;培育发展笋用竹200亩,食用笋年产达15吨;建成5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1000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1个,驯化野生重楼4种。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协调实施天兆猪业二期建设项目,拟建成集20万头种猪繁育、30万头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冷链物流为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二)农旅融合提质增效。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坚持“5242”发展战略布局,抢抓成渝双城发展机遇,依托文化和产业资源,打造问道老君山、茶马官道寻踪“两大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蓝莓酒庄、九龙潭农场、普惠寺、飞龙关、高桥明月、茶马驿站等景观景点,沿线布局采茶叶、摘蓝莓、掰竹笋、取蜂蜜等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积极引进精品民宿发展,让游客深化“吃住行游购”体验。年均接待游客1。3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40万元。一条切合实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逐渐成形。

(三)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完工“厕所革命”46户。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处理“高岗模式”,年投入资金约8万元,配备保洁员56名、垃圾清运员42名,推进垃圾清运“不落地”和分类回收,垃圾清运减少率达28%。开展砂石、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巡查治理22次,养殖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加强农药制品规范管理使用,设置7个农膜回收点、14个农药包装品回收点,回收农膜125公斤、农药包装品80公斤。划分5个功能分区233个摊位,完成轱辘临时农贸市场搬迁,解决数十年来“马路集市”遗留问题。着力优化民居环境,完成轱辘小区、xx小区370余户防雨棚安装,化解群众“烦心事”,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乡风文明水平日趋提高。

(四)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依托自身的优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投资400万元建设xx镇雅鱼养殖示范基地,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建成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科研繁殖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年产雅鱼等水产品可达3万斤,年产值60万元。基于资源基础,探索实践“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上横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营为基础,采取中省(市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化实施、形成固定资产及实物入股的形式,形成了面积约30亩的以重楼、半夏、黄精、毛慈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振兴软硬件不足。行政区划调整后,我镇机关实有可用办公室15间,办公场所拥挤,乡村振兴无专用办公室和办公设备。镇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收支逆差达65万元,乡村振兴日常经费保障乏力。

(二)农村实用型人才紧缺。在农业产业方面缺少新型职业农民和电商专业人才,缺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深加工业的领军型、高层次涉农人才,在农旅融合上缺少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精专人才。人才培养滞后于实际需要,招募合伙人渠道单一,人才体系尚未适合当地实情,人才振兴缺口较大。

(三)企业入驻和项目转化率不高。辖区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招引相关联的企业力度不够,项目支撑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

(四)生态环境整治成效需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但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沿线环境卫生时有反弹,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深化产业带动效能。突出农旅大镇发展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盘活产业资源,进一步挖掘、提升发展中药材、蔬菜和林竹三大支柱性产业;探索实践养殖产业“三化”联动,实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走绿色高效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维护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饮水设施,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推进永久性避难场所建设,补充完善轱辘小区文体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四)构建文明和谐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模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建好宣传文化阵地,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3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在全镇领导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协力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粮油、果蔬、药材、生猪、家禽、水产等五大特色种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逾4。5万亩,粮食总产1。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000余亩,白芷、麦冬、丹参等中药材种植业再上台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种养殖模式,做大做强温氏、齐全、新希望等规模养殖寄养场,共计出栏生猪14。9万头、山羊1。25万头、肉鸡150万羽、肉牛2000余头。创业就业持续攀升,建立返乡创业基地1个,培育发展射洪鲲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0余家,回引农民工回乡创业34人,组织各类农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2批次140余人次,转移劳动力12161人次,创劳务收入约4亿元。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

二、立足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统筹村镇发展,切实打造宜居环境。我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累计建设农村道路26。42公里,建设省道S101线涪西段,建设各类卫生水井67口,安装自来水5处,维修人民渠干渠7公里,改造整治提灌站5座,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储备上报20余个村道路拓通、舍得酒粮基地建设、农村水环境治理等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二是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村庄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河流保护、秸秆禁烧行动。落实日常保洁制度和保洁人员,加大垃圾清运日常巡查力度,截至目前,建有垃圾压缩站及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各1处,建设完成“千村示范”污水处理工程2处,完成330户卫生厕所改造,达到全年目标(360户)的91。7%。扎实开展河长制、库长制工作,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河长监管体系,组织开展常态化巡河护河,加强与大英象山、通仙河道联防联控,出境水质常年保持3类。强力整治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开展执法巡逻,广泛宣传教育,出动流动宣传车95次,现场制止秸秆焚烧20余处,群众环保意识持续增强。

三、着手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和谐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凤凰村为试点,先后开展10余次“我是党员宣讲人”、“主题党日”等活动助力文明创建。同时,在村主道路建设“党员示范一条路”,设置文明守礼、先进典型路牌10余个,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先进评创”,对党员先锋模范、脱贫攻坚示范户、环境卫生示范户等8大方面起带头作用、群众公认的党员群众进行宣传表彰,以身边事、身边人感化和引导全村群众共同参与共建,促进全镇乡风文明水平提升。二是利用村广播、文娱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养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四、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一是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提高群众凝聚力。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依托“贺诚故里”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禀赋,挖掘开发耕读文化,先后开展4次以“将军故里”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生活,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我镇全年共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程教育、党课宣讲等各类学习教育5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同时,通过专题会议、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撰写心得、送“党史”下乡文艺汇演、诗歌征集等方式分层分类学习“四史”90余次,将党史内化于心。三是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能力,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4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和扎实的成效,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坚持“四个不摘”,强化责任落实

(一)凝聚共识,高标站位。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有关精神,严格贯彻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促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县级领导以上率下,纷纷深入挂点乡镇和重点村进行调研和督导,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乡镇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责任机制;各行业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与乡镇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二)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我县在成立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切实保持高位推动,定期研究、推进、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持续压紧、压实巩固拓展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同时,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还成立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走前列五个专项小组,各专项小组由1-2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各专项小组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明确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压实了工作责任。

(三)深化改革,调整机构。根据省市扶贫机构调整和全县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安排,平稳有序做好各级扶贫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调整县扶贫办公室为县乡村振兴局,原乡(镇)村扶贫工作站(室)转为乡(镇)村振兴工作站(室),乡级乡村振兴工作站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村级乡村振兴工作室配备1名有责任心、业务熟、会操作的村级信息员,保持专职队伍总体稳定,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四)加强调度,统筹推进。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我县先后多次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调度会,对防返贫监测、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等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抽调县整改办、各行业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人员组成专职督导组,定期对重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全面补齐工作短板,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坚信谋篇布局,深化政策落实

一是全局谋划。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x发〔20xx〕xx号)、《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x办发〔20xx〕xx号)文件,对重点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详细部署。

二是有效衔接。聚焦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三大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政策有效衔接和落实,立足实际,抓紧优化完善各项具体政策举措,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常态帮扶。制定了《xx县“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方案》、《xx县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巩固拓展重点村脱贫攻坚成果,明确了非重点村帮扶工作组选派及其职责、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结对帮扶责任人安排及其职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帮扶方式,做到帮扶措施管用、够用、能用、有用。目前,累计选派重点帮扶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26人,乡村振兴工作组124个组248人,实现了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全覆盖。全县省派驻村帮扶单位2个6名干部结对帮扶15户,市派驻村帮扶单位10个26名干部结对帮扶29户,县直帮扶单位117个403名干部结对帮扶481户(其中县直驻村帮扶单位24个),12个乡镇1164名乡镇村干部结对帮扶1801户。

四是持续整改。坚持从本级抓起,以下看上查问题、列清单,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进,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整改。截至目前,省委巡视涉及的4个问题,10个整改子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我省问题以及省对市县考核发现24个问题,共计61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五是强化培训。把新任职、新轮换的“两新”干部作为重点,对行业部门、乡镇负责同志,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重点帮扶村干部、乡村振兴站室负责同志等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确保政策熟悉、情况明、底数清、动态准。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培训8期1780人次。

三、坚定真抓实干,细化工作落实

(一)提升产业带动增收效果。持续强化“五个一”产业帮扶模式和“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合作形式,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行业项目,以及产业扶贫基地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其它贫困户能够增收的产业项目,推动特色产业与脱贫人口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对自身发展种养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进行奖补。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宣传力度,为脱贫群众发展生产、扩大产业就业增收渠道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目前,全县具有良好带贫作用的农业产业扶贫合作社65个,直接带动脱贫户773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带动贫困户286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带动贫困户27户。合理设置光伏电站公益性岗位125人,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共26。27万元,发放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临时劳务工资4。74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历年累计扶贫小额信贷贷款1934笔,贷款金额2966。264万元;20xx年贷款共102笔,贷款金额295。953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贴息59。379万元,发放产业扶贫贴息27。525万元。

(二)健全稳岗就业长效机制。全面强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稳定增收帮扶措施,围绕就业扶贫车间、组织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及公益性岗位四类就业扶贫重点渠道,重点推动交通补贴、就业扶贫车间补贴等政策落实落地,优化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全县6652个脱贫人口中,有脱贫劳动力4244人,其中外出务工3587人,占脱贫劳动力84。52%。外出务工人员中,省外务工1153人、占32。14%,省内县外务工219人、占6。11%,县内务工2215人、占61。75%。全县共有公益性岗位685人,其中护林员17人、护路员9人、保洁员351人、护水(水利设施维护)员17人、护理员1人、村务管理员(含疫情防控)89人、其他岗位201人。

(三)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加大扶贫产品政府采购力度,优化采购平台,加强农特产品认定,建立稳定的扶贫产品外销渠道,巩固消费扶贫成果。目前全县已建成消费扶贫线下专馆2家、线上专馆1家、线下专区1家、无人销售专柜7台、公益专区5个;全县现有供应商18个,累计产品54个,其中录入消费帮扶工作系统数54个,累计产品价值总量10958。6万元,今年以来累计销售金额9900。46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采购金额427。53万元。

(四)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协调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配合农业农村、卫健部门开展农村改厕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开办农村改厕系统录入培训班三期,确保排查无盲区、统计无错漏,截至当前全县15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共录入户厕59382户,录入率已达100%,复核问题厕所20796户。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统筹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衔接,提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效率。全县已审核20xx年以来的资产中,资产原始投入40338。7798万元、资产净值40338。7798万元。形成的资产中,经营类资产3721。3805万元、占比9。2%,公益类资产34957。5343万元、占比86。7%,到户类资产1659。865万元、占比4。1%。

(六)大力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加大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结合力度,积极开展“四大感恩行动”、“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公民道德“红黑榜”等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扶贫扶志典型做法,引导脱贫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脱贫奋进之星”评议评选,广泛宣传身边的脱贫奋进典型,讲好脱贫群众故事,用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教育引领勤劳致富思想,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同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组织全县结对帮扶干部上门入户与脱贫户签订增收激励协议,营造精神扶贫良好氛围。20xx年共发放2031户,增收激励资金1015500元。

四、坚守返贫底线,巩固脱贫成果

为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实施四项举措织密织牢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网。

一是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对通过扫码“两类人群申报二维码”进行帮扶申请的生活发生较大困难低收入农户,村级干部通过APP查询信息后及时入户调查,开展帮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两类人群,按照纳入程序,做到应纳尽纳,并制定与致贫返贫风险原因相对应帮扶措施。

二是干部摸排,包村到户。各村的村干部、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划片包户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开展上户走访摸排,对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核实是否存在因突发事件造成致贫返贫风险。

三是筛查预警,合力监测。为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在防止返贫监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行业部门参与长效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县直部门每月按照风险预警标准推送对象名单,经县扶贫部门汇总梳理后,下发到乡镇入户核实调查,实现了部门信息对接共享,自上而下全方位筛查预警,增强了动态监测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四是跟踪记录,巩固成果。为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户和两类人员的监测帮扶,设计印制了《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测帮扶登记证》,跟踪记录现有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情况等,既突出帮扶,又强调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监测对象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两类人员风险是否可以消除,帮扶措施是否到位。

五、创新工作举措,打造特色亮点

(一)横向联动合力协作,共建返贫监测体系

一是横向联动合力协作。联合建立乡村振兴局与教育、住建、医保、卫健、水利、民政、残联、应急、农业农村、公安交警等相关行业部门防贫预警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协调相关县直行业单位按照各自权限范围构建风险预警防线,每月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的家庭预警信息。截至目前,筛查预警和入户调查共完成七期1882人。

二是共建返贫监测体系。强化数据分析比对和预警信息的共建共享,各行业部门定期推送的新增预警风险对象名单及时反馈至各乡镇,由乡镇联动开展入户调查核实工作,将防返贫预警防线关口前移,将致贫返贫风险有效化解在萌芽阶段,确保了全县任何农户存在有致贫返贫风险,均能够得到预警响应,不落下一个风险点,实现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有效的建立和完善了我县防返贫预警监测大网络的织牢织密。

三是分层分类精准帮扶。通过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和“跟踪记录,巩固成果”四项举措,实施常态化监测,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发放《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测帮扶登记证》,进一步强化跟踪记录,既突出帮扶,又强调监测,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截至目前,全县现有脱贫户2286户6662人,无返贫致贫对象,现有监测对象“三类人员”50户153人,脱贫不稳定户6户18人,边缘易致贫户35户10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9户31人,已消除风险40户112人。其中今年以来新增突发严重困难户7户25人。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xx县积极探索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盘活路径,探索提供服务增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经济补偿、固定资产租赁、税收返还奖励、自主经营模式、投资入股分红和土地开发补偿等符合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并呈现“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态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整合项目资金,疏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源头活水”。针对发展初期不少村面临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没有启动资金的困局,打破各村“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大力整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各级政府财政扶持集体经济资金、秀美乡村建设资金等各部门涉农助农资金,疏通产业发展的源头,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县共整合各类涉农助资金1551万,投资项目29个,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

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培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下蛋母鸡”。针对村集体资产归属复杂、管理混乱,没能有效加以整合利用的现状,突破部门单位“条条框框”,以乡村清产核资为契机,厘清资产权属,摸清各村“家底”,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整合集体土地、耕地、林地、荒山荒坡、山塘水库等自然资源,通过发包、租赁、合资、合作等方式经营,实现村级集体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20xx年全县通过利用集体资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40余万元。同时,在一些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村,通过建设店面、厂房、仓库等方式对老旧校区、废弃仓库等闲置资产进行整合,对外进行租赁,20xx年全县通过发展物业经济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20余万元。

三是引进技术人才,打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力引擎”。大力引进技术人才,通过“选用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的方式,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懂市场的致富能人队伍,村办公司通过自主经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通过选用一批经济能人为村书记、主任,不少村办公司产业办的有声有色,如龙湖镇竺由村书记、主任黄金平就通过发展现代化农机服务,带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通过引进一批先进技术,不少村办公司找到了致富之路,如新丰街镇林坊村引入森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绿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玳玳花+青钱柳中草药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通过培育一批本土人才,为村办公司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后续发展健康有力,如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刘永忠教授及其团队协助、指导xx县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选派34名科技特派员下到村组开展农业指导、业务培训等等。

四是借力产业发展,开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高速公路”。结合我县不少地方本地产业发达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企业作用,将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到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既助力企业发展,又带动集体增收。如株良镇校具产业发达,在打造校具产业园时,各村办公司“化身”招商服务中介,引进了10余家企业抱团入驻校具产业园,通过签订《招商引资协议书》赚取税收分成,20xx年,株良镇22个村共获得引进企业村集体税收奖励资金360余万元。里塔镇谢坊村、新街村、后源村利用落户在本地的华能集团,集中流转土地出租,每个村获得租金超50万元。徐家镇排头村与江西同善堂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药材合作种植协议,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开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五是推动农旅融合,活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金山银山”。充分挖掘乡村山水、人文、农业等资源优势,走农旅融合发展路子,发展农家乐、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等产业,通过山水流转、餐饮住宿、中介服务等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建昌镇姚家巷村挖掘毛泽东故居等红色资源,打造麻岭下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游览观光,既建设了山清水秀的秀美乡村,又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增收20余万。株良镇融坊村与企业合作打造唐园景区,以“土地流转+门票分红”形式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余万收入。上唐镇上唐村引进旅游公司,将“稻舍”“景记”“建记”串联成旅游线路,打造“民宿”旅游景点,上唐村集体每年获得租金15万元以上。

六是实施抱团发展,实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共同进步”。针对少数偏远村缺资金、缺资源、缺人才的“三缺”现状,xx县大力实施“1+N+1”模式,通过1个集体经济强村帮带2-3个集体经济弱村和1个中等村的方式,推动全县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共同发展。截至目前,我县12个收入超50万元强村帮带的25个收入未达10万元的弱村中已有19个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甩掉了弱村的帽子,预计到年底25个弱村可全部摘帽。如株良镇整合22个村的闲置资金700万共同入股校具企业,为入股村集体带来80余万元的分红收益,使得江头锻等偏远村也能获得可观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天井源乡对7个已征土地的规划村闲置土地进行统一流转,按照村级30%的管理费统一计入村级的收入,为这7个村集体经济总共带来30余万元收益。

(三)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强化资产后续管理

一是持之以恒抓平稳。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领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重大意义,一年来,始终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做到政策不断档、工作不留白。制订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x府办字〔20xx〕xx号),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厘清了工作责任,完善了监督保障,确保了过渡期内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突出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着力推动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当前,xx县衔接资金项目形成物化资产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产业帮扶项目资产收益不断巩固,各类项目移交和管护井然有序,项目资产清查确权登记趋于常态化,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政策实现稳定发展。

二是重点攻坚抓整改。充分利用20xx年度扶贫资金审计整改契机,全面排查梳理历年来产业扶贫项目资产收益情况,对涉及8个乡镇下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以来产业发展资产收益项目问题整改工作督办函》,分类指导建成后闲置、在运营但未收益以及收益未达到比例等不同情况项目开展整改,并分工挂点进行重点督办,销号管理,全方位压实乡村责任。截至目前,全县24个总投资765万余元的未达标项目已全部整改到位,有力保障了产业帮扶项目的正常运行,促进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35。43万元,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受益面。

三是分类推进抓监测。组织乡村先试先行,将“十三五”脱贫攻坚期内的扶贫项目资产逐一录入国扶系统,探索开展信息化监测管理。开展线上线下专职信息员培训,全面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信息的动态维护,特别是对已录入扶贫项目年度资产收益及分配等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健康运营、发挥应有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已全部完成20xx-20xx年度扶贫资产项目的录入,纳入监测项目2094个,完成相关信息动态更新52条,上传备案经营性资产年度收益分配方案项目89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实时动态管理。

四是多措并举抓管护。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扶贫项目资产特点特性,着力分解扶贫资产移交后的管护责任。对于经营性资产,明确由运营方负责管护,村级进行监管,并由确权村与运营方签署管护协议书。其中,对全县22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行集中统一管护,专门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化运行维护,管护经费由确权村按年度考核具体情况,从光伏收益中解决。对于公益性资产,明确由各确权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并结合村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共同参与管护,绝大多数管护经费从确权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如产业项目收益、光伏收益等)中解决,部分由县、乡财政给予岗位补贴补齐。对到户类资产,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组以及帮扶干部作用,具体指导受益农户自主管理,积极开展感恩奋进宣传教育,促使到户扶贫项目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今年以来,全县共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护公益性岗位199个,基本实现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护全覆盖。

五是三级联动抓台账。全县各级高度重视台账建设工作,牢固树立了“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的扶贫资产台账管理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台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并在20xx年全县投入近22万元的基础上,20xx年新投入6。79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了第三方会计事务所专业机构,对扶贫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对,厘清纳入扶贫资金管理的分年度资金量、资金来源、实施项目、资产状况、所有者等关键信息,建立了全县统一规范的工作台账,形成了县级总账、乡镇分类账、村级明细账的完备台账体系,全县已登记扶贫资产实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二、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们将坚持用这一科学理论指明的方向道路和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传承发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驰而不息、接续奋斗,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坚守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健全动态监测和分类帮扶机制。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致贫返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定期回查监测、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继续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帮扶。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强化农业保险、防贫保险“双保”机制,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抵御灾害、抗击风险的能力。继续实施防贫保险,落实防贫保险政策,切实减轻返贫致贫风险。

(三)持续推进“两基”巩固提升。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推动产业就业全面升级。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帮扶产业,推动特色产业与脱贫人口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加强农特产品认定,建立稳定的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消费扶贫成果。二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优化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就业稳岗长效机制。加强就业信息常态化管理,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切实稳定外出就业,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三、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存在问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体制机制构建还不完善,组织保障、协同配合、统筹规划等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二者在协调推进的体制机制实践中,存在运作不畅的问题,导致一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各自为政。

(二)工作建议

一是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及时做好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启动我县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将省、市、县定26个重点村全部纳入我县20xx年村庄规划编制计划,分批实施,加快进度,力争年内全部编制完成。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5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工作和底线任务,聚焦“三落实一巩固”,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提质提效,做好各项有效衔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聚焦监测帮扶防返贫。一是健全和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返贫致贫。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监测对象和范围、优化监测方式和程序。强化监测对象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履行程序,应纳尽纳。对“疑似”对象加强甄别,重点跟踪监测今年新识别并录入系统的监测对象(突发严重困难户)8户29人,另有18户65人正在履行识别程序。二是强化网格化监测管理,实现所有农户全覆盖。全县搭建网格2061个,配备组级网格管理员6967名。组织基层干部、帮扶人、网格员等,加强日常跟踪走访,实时掌握农户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三是加强部门对接,做好数据比对筛查。县乡村振兴、教育、医保、民政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和对接,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乡镇核实。目前已反馈2次预警信息,共计8005条。四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结合脱贫户、监测对象劳动能力状况、发展潜力等家庭实际情况,逐户制定和落实“户方案、人措施”,突出精准帮扶。认真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为919户监测对象(含脱贫不稳定户5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906户267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户29人)制定帮扶措施3767条;为24797户脱贫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181869条。五是确保要素投入,巩固出列成果。做好原65个贫困村出列成果巩固工作,加大驻村力量,对65个出列村继续派驻工作队。全县安排70%以上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在出列村,用于提升双基建设水平、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20xx年65个出列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比20xx年有所增长,预计年底平均可超50万元。

(二)聚焦责任落实聚合力。一是履行主体责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今年以来,先后38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会等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安排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题调研70余次。二是压实部门责任。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印发《“五大振兴”五年规划》等34个相关实施方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同时及时调整优化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实施方案。交运、水利及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切实加强衔接资金项目入库、筛选、审核,加强实施的督查调度,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进度,早竣工早见效。三是落实帮扶责任。按照省市要求,开展新一轮选派轮换工作。目前我县共向67个村派驻第八批选派干部202人。对因工作调动、退休、身体健康等情况无法承担帮扶责任的联系人,今年累计调整帮扶责任人268人次。对原由省市包保的户增加1名镇或村干部包保,增强到户帮扶及时性。目前,全县共有帮扶干部7139人。20xx年,包保我县的中国一重及8家省直单位、20家市直部门支持所帮扶村项目127个,总投资达787。5万元。20xx年消费帮扶重点产品销售8。3705亿元,正常运营消费帮扶专馆9个,消费帮扶专区53个,消费帮扶专柜200个,帮扶重点产品195个涉及企业69家。与xx县加大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力度,利用年度专项帮扶资金1500万元用于主导产业金丝绞瓜加工厂房建设;xx县采购和消费帮扶22。6万元,举办社会力量帮扶活动6次。两县互派11名挂职干部,共同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和20xx-2025年规划。

(三)聚焦政策落实抓精准。一是落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政策。保障义务教育方面,今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学校6所,有序增加城镇学位供给4800个,教育资助发放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资金4388。4万元。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基本医疗方面,20xx年全县脱贫户、监测对象全员参保。严格执行“351”“180”等综合医疗保障政策,今年以来,医保补偿受益175761人次,总费用11165。52万元。积极做好医保政策调整宣传,稳妥有序推进20xx年参保工作。保障住房安全方面,重点支持易返贫致贫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人群实施危改,排查危房存量129户均已全部完成改造,拨付危改资金163。8万元。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完工1413户,拨付补贴资金1073万元。保障饮水安全方面,安排各类资金1695万元用于水厂新建、供水管网改造等供水设施建设,提升供水能力和服务水平;实行“三检制”,保障供水水质安全,让群众喝上更好水。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动态大排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

二是落实产业就业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加强政策设计,明确发展路径,出台《xx县20xx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xx县20xx年“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2410”产业布局为引领,全县共培育农民合作社2320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9家。20xx年以来产业项目实施投资1亿余元,发放奖补资金1406万元;完成省下达建设70个园区要求,带动主体283个,带动脱贫户3680户,完成省下达带动目标的102。2%;实施特色种养业到户奖补项目5460个,产业达标的自种自养脱贫户5294户,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12。7%。今年成功申报5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开展快递进村行动,全县设有邮乐购物流网点262个,网点覆盖率达到100%。推动9个重点旅游扶贫村和“四大文旅片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持续开展旅游厕所、旅游标示标牌等“八个一”建设活动。推进自主创业。设立村级就业服务中心188个,20xx年,发放成功创业补贴37万元,创业培训各类学员465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创业成功者163人,创业成功率达82。32%,创业带动就业489人。推进稳岗就业。健全“1+10+16”就业联动机制,推行“3+2”就业模式,开发公益岗6268个,在岗6268人,同比增加565个。现有扶贫车间6个,带动就业20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7人。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4901人,占比去年105。1%。

三是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探索完善“县为龙头、乡镇主体、村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护理模式,建成县乡“三合一”中心17所、村级“五合一”中心24所。今年以来发放特困供养资金3309。53万元,临时救助882人次。同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无劳动能力、持续增收能力较弱等重点人群的排查和帮扶,共排查出低保边缘家庭人口447户694人,支出型困难家庭人口460户764人,将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15户16人纳入保障范围。

(四)聚焦工作落实强保障。一是强化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投入力度不减。20xx年投入专项资金29004万元,县级10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7842万元,合计46846万元,比去年46755万元增长91万元,增长0。2%。20xx年批复项目29003。74万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53。9%。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按照“县领导小组统筹,部门牵头指导,镇落实实施”的要求,对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进度实行一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截至目前,资金支出4。28亿元,支出率91。5%。加强项目储备。完成20xx年项目库建设446个项目75046。46万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60。38%。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开展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四个一”专项提升行动,全面开展经营性扶贫资产审计。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一项一档,核查20xx-20xx年形成资产6381个,涉及资金23。38亿元。

二是吃透政策要点和加强落实。用足用好小额信贷政策。优化调整过渡期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认真摸排有发展意愿、贷款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户,截至目前,今年新增贷款1275户5604万元,存量贷款1。224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应贷尽贷。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管护和效益发挥。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明确县、镇、村三级管护责任,规范光伏资金使用。今年以来,光伏电站收益4268。38万元,已拨付到村3554。17万元,公益岗工资和临时劳务费支出占总支出73。5%。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2+5”模式,做好就业等后续帮扶,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所有安置区搬迁户水电全部到户、路网和通讯畅通;明确划分安置小区所属学区,解决搬迁户子女就学问题。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纳入搬入地管理,同时加强土地流转。

三是统筹加强和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20xx年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涉及项目16个,全长59公里,完工率100%。编制全县电网“十四五”发展规划及配电网规划,投入电网建设资金5716万元。20xx年投资2200余万元用于镇村5G网络建设,目前全县农村地区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重点镇中心区域5G网络全覆盖。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涉及4个乡镇20个行政村。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完成校舍维修改造工程46个,新建幼儿园6所。深化托管改革,积极与沪苏浙等地区三甲医院推进医联体深度合作,建强县级医院,提升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县中医院感染病区改造、县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大楼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同步跟进。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村一品”建设,建成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7个,结合全国文明实践试点县建设,组织468支志愿服务队11。3万名志愿者,举办传播新思想、乡贤服务赋能乡村治理等活动600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30万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174场,送电影下乡2100余场,镇村两级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加强农村基本面貌改善。优化“15826”城镇村规划体系,持续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理村内塘沟1821个、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3701。3吨、无功能建筑110324万平米。结合“小三格+大三格+生态沉淀池”污水处理处理模式进行改厕,今年累计改造户厕12716户,建设农村公厕2690座。深入推进“五小园”建设,动员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闲置沟塘等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小藕塘等“五小园”,努力实现“一庄一景、一路一色”。

二、存在的问题及20xx年工作计划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仍存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持续发力,乡村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一是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分类优化完善兜底类、普惠类、发展类等政策,保持政策、资金、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二是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实施常态化监测、定期检查和动态管理,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加强公益性、资产性、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分类管理监督,落实小额信贷等。三是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四是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有批次地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示范引领,并且夯实硬件支撑,对水路电网进行提档升级。归整乡村发展资源,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村增收、民致富。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6

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及省市县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防止规模性返贫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把五道关,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帮扶。一是严把发现关。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种方式开展排查监测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有139户农户通过“xx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自主申报监测对象;强化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监测管理,全县2232名网格员对全县农户落实常态化全覆盖监测;牵头构建县级行业部门会商制度,依托“大数据”分析比对,累计发布21114条监测预警信息。二是严把纳入关。按照对象精准、政策严格、程序严谨的要求,入户核实农户情况,严格掌握纳入政策标准,简化程序,及时纳入,原则上不搞突击纳入,更不能超时纳入,纳入认定工作要坚持应简尽简,公开公正,一般不超过15天。三是严把帮扶关。对纳入的监测对象选准帮扶责任人,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补齐短板,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并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已对20xx年新识别的916户3422名监测对象,逐户逐人制定针对性、精细化帮扶措施,从源头上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四是严把消除关。监测户风险消除要坚持实事求是、持续稳定原则,动态化开展,不搞一刀切,工作中重点把握收入是否持续稳定、风险点是否稳定消除、刚性支出是否降低等。目前系统有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216户791人。五是严把审核关。以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为关键,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建立数据层级审核机制,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完善行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问题数据清洗能力,坚决杜绝体外循环情况发生,切实提高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20xx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xx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动态监测帮扶数据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中,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以及监测户数据问题均为0,我县数据质量位列全省第一。

(二)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一是聚焦教育保障。严格落实教育资助各项政策,建立完善教育资助台账。20xx年以来,春季学期累计资助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学生6368人657。38万元;秋季学期资助正在陆续发放。对因病等特殊原因无法上学的11名学生开展送教上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二是聚焦医疗保障。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全员纳入医保体系,20xx年以来。通过日常监测和部门筛查预警完善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对个人医疗花销超过5000元的人员进行排查,对确需救助户,落实帮扶措施。三是聚焦住房安全保障。开展农村住房全覆盖排查,对摸排出符合条件危改户,按照政策要求及时进行改造,做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纳入改造计划8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保障住房全部竣工,发放补助资金208。2万元。四是聚焦饮水安全保障。投入2。4亿元实施4个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项目,开展乡村出厂水、末梢水和水源水的水质检测591次,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突出三帮扶,持续推动群众发展增收。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财政资金向产业发展项目的倾斜力度,20xx年以来,全县共安排各级衔接资金10644。2万元,实施项目47个,其中到村产业发展项目28个,投入67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积极配合农业农村等部门,研究出台到户产业奖补实施方案,已发放到户产业奖补资金572。5万元,带动1964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农业自主产业。二是强化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情况动态跟踪,摸清就业意愿需求,通过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对有意愿就业人口实行动态清零。目前,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稳定就业16227人。持续落实脱贫户(监测对象)省外务工交通补助政策,按季度为符合条件的4337人发放一次性补贴86。74万元。持续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管理,落实就业激励奖补政策。20xx年以来,7家就业帮扶车间共吸纳脱贫人口就业75人,发放脱贫人口居家就业补贴3。72万元。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托底安置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2832人,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859。157万元。三是加大金融帮扶力度。以符合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应贷尽贷为目标,落实落细过渡期内小额信贷各项政策,确保符合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应贷尽贷发展生产,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建立健全还贷风险预警提醒机制,做好现有存量贷款的到期偿还、使用监管和财政贴息,推动贷款资金高效平稳运行。现有存量脱贫人口小额贷款2998户14694。5万元,20xx年新增放贷477户2276。5万元,无逾期贷款。

(四)坚持两手抓,持续稳定发挥带动作用。抓资金项目投入。今年以来,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县级投入总体稳定,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切实发挥衔接资金引领作用,扎实做好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工作。持续加大衔接资金项目实施推进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确保各级衔接资金都落实到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实施,资金早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0644。2万元,用于实施产业发展、公益性岗位等47个项目,已完工项目46个,正在实施项目1个,支出资金9393。86万元,资金支出进度88。3%,超序时进度7。8个百分点。抓驻村帮扶加强。继续对20个重点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共选派省市县三级60名驻村干部。其中,我局选派一名工作人员到xx镇xx村驻村。积极帮助xx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联系xx镇政府提出建设村村联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项目,建设约6000平方米秸秆仓储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资金规模390万元(涉及xx村资金145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10多万元。今年,局领导班子在春节期间为驻村工作队送去了慰问品,并从脱贫户家中采购210斤粉丝帮助其解决销售难题。10月,县乡村振兴局向xx村捐赠村级“救急难”基金1万元。同时配合县委组织部对驻村工作队进行5次督查,共156人次,督促驻村干部干在日常、抓在平常。

(五)聚焦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基础工作质量。统筹推进20xx年度考核评估反馈问题、集中排查发现问题、暗访调研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围绕20xx年度国家和省考核评估反馈及县自查4个方面32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87条;省暗访反馈的5个方面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7条,集中排查的6个方面2892个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3026条。各类问题全部按期完成整改,基层基础得到有力夯实。

二、特色亮点

(一)“四路径”蓄好乡村振兴“资金池”。以金融贷款、财政撬动、分散筹资、自身造血四种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农业农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注入强劲资金动力。一是活水长流,以“小贷款”惠及“大民生”。按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年龄要求、劳动能力状况、产业发展情况,将脱贫户、监测户划分为三类人群,抓住重点制定放贷目标。组建“三次宣传方阵”、制定特色种养奖补、商业保险补贴等贷款使用配套政策,消除脱贫户(监测对象)不敢贷款“顾忌心”,勇于贷款发展。20xx年以来,实际放贷3690户次17857。2万元,其中20xx年新增放贷477户2276。5万元。二是投石问路,以“小资金”撬动“大资本”。聚焦财政杠杆作用,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建好产业项目及周边配套设施,营造良好“软硬件”环境,吸引社会资本自主涌入。20xx年以来,共投入15458。43万元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实施83个产业及配套设施项目,吸引社会资本23500余万元涌入乡村,直接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200万元。三是聚沙成塔,以“小爱心”做强“大事业”。依据脱贫户(监测对象)及行政村发展情况列出“需求清单”,通过线上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布、线下开展各类社会帮扶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乡村发展集中更多社会分散资金。20xx年以来,共筹集各类社会资金1875。16万元,实施乡村发展项目217个。四是激发主体,以“小变化”激发“大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县狠抓“两强一增”行动,采取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促进就业、培育更多规上农业企业、提升劳动力素质等举措,助力居民增收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3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773元。收入稳步提高,农民投入乡村振兴劲头更足,乡村振兴“资金池”源源不断。

(二)“四突出”破解项目资产管理难题。我县始终将项目资产管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练好四字功,深入破解4个方面痛难点问题,切实提高项目资产管护运营水平。一是突出“制”,破解“不会管”的问题。自20xx年项目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多次修订增补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不断完善项目资产确权、资产管护等规范性操作流程。制定分行业、分部门项目资产管护制度,详细规定了每种资产的管护办法、管护周期、注意事项等内容,纵深推动基层项目资产管护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同时,指导产权方针对性制定项目资产管护方案,切实看好守住“一亩三分地”。二是突出“责”,破解“谁来管”的问题。压紧压实三方管理责任链条,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聚焦牵头责任。由乡村振兴、财政、农业农村三家部门牵头抓总,负责项目资产管理全过程全周期指导监管。聚焦主体责任。由产权方负责项目资产日常运营,确保项目资产不流失。聚焦监管责任。由交通、水利等行业部门负责本行业本部门项目资产监督管理,切实延长项目资产生命周期。三是突出“精”,破解“管不好”的问题。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实现项目资产精细化管护。对光伏等特别资产按照专门性文件要求予以单独管理。将饮水安全等管护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的资产,全部确权到乡到县,由专业化人才负责日常运转。对交通道路等日常管护难度不大的公益性资产,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日常管护。四是突出“查”,破解“不想管”的问题。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持续调动产权方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高效落实。同时,瞄准经营性资产重点督查方向,详细登记经营性资产历年发包、收益、分配、管护等信息,一目了然掌握资产闲置、发包收益未足额到位等问题,及时督促产权方整改落实。对发包合同快到期的经营性资产,提前2个月预警产权方,避免因发包时间过长、管护人员更换造成产权方遗忘合同约定期限,影响项目资产收益。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找准差距,苦干实干,推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动态监测帮扶。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有序推进防返贫监测第二轮排查,抓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准化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做到“应纳尽纳”,防止“体外循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落细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健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持续关注帮扶政策落实到人到户情况,切实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产业项目发展。持续抓好五河县有效衔接项目库建设,优先纳入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以产业项目为基础,围绕“两强一增”持续加大涉农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落实消费帮扶、小额信贷等政策,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带动更多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四是进一步抓实稳岗就业增收。全力以赴抓好稳岗拓岗就业工作,按照“两个不低于”的要求,保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人数稳中有升,持续加大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村级光伏收益主要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进一步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服务等方式,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增收。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五是进一步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把问题整改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较真碰硬抓落实,坚持月分析、月研判、月调度。督促各乡镇和行业部门紧盯反馈的突出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建立台账、对账销号,整改完成一项、认定一项、销号一项,认真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反馈问题清零见底。以问题整改为抓手,举一反三、穷尽问题,切实抓实抓细自查自纠问题整改,既解决点上的问题,又补好面上的漏洞,整体落实推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7

20xx年,xx乡坚持紧抓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狠抓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一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监测。严格按照国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各项操作要求和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的各项日常工作,持续推进我乡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升。进一步做好“安徽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推广使用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推广,确保农户准确高效申报,拓宽群众自主申报渠道。强化预警信息处置。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网格员等作用,不定期对所有农户以及县级反馈的预警信息,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20xx年收到县下达的一次预警信息为20xx年xx月-20xx年xx月防止返贫致贫部门预警信息,共117个人,xx村10人、xx村2人、xx村42人,xx11人,xx10人,xx25人、xx14人、xx3人。均已开展入户核查,并填写了预警线索处置表,各村均未发现返贫致贫人口。强化问题数据整改。结合集中排查、督查暗访、数据比对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数据,及时进村入户予以核实,并在信息系统中及时修正。二是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坚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对20xx年省、市、县脱贫攻坚督查暗访、考核评估等发现问题开展“回头看”,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分村分网格开展常态性排查,确保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20xx年上半年职校生雨露计划正在按照要求进行摸排。三是抓好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20xx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目前已下达三批,xx乡第一批项目共7个,涉及6各村,分别为:xx村薏仁米加工、xx茶旅观光项目、xx村中药材种植项目、xx村中药材种植项目、xx易地扶贫搬迁农业发展基地项目、下潭易地扶贫搬迁茶果基地和xx村易地搬迁点人饮提升及道路排水沟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均已开工,都在有序建设中。第二和第三批项目已接到县下达通知,已将通知发给各村,并要求各村准备前期的公示公告。四是抓好稳岗就业和金融扶贫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和电话访问等形式,对乡内16-59周岁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专项调查,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监测户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帮助支持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同时,乡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坚持定期调度,严控贷款逾期风险。

乡村振兴推进工作情况总结 篇8

基本情况

xx村是全县第一批省3A级旅游新村,位于G238国道边上,距县城约10公里,区位优势突出。村里竹林密布,生态优美,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xx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46户1126人,脱贫户43户156人,三类人员3户22人,已全部消除风险。

主要做法

聚焦“强堡垒”,强化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进农村党员“双带、十示范”工程,实行党小组组长和村民小组长“一肩挑”,延伸党组织触角,把党小组打造成为抓学习促思想的“小阵地”、帮党员带群众的“连心桥”、抓落实促振兴的“先锋岗”,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聚焦“防返贫”,巩固脱贫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础,提升“三业”。综合运用“三线预警”机制,按照网格划分,每月一排查、一研判,找出“问题户”,落实遇困即扶机制,对监测对象采取“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工作模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并实行动态管理。

聚焦“增收入”,振兴产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一是依托3A级旅游新村,大力发展1+N旅游新业态,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户种养产业蓬勃发展。二是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变零散荒地为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700余亩,引进水稻制种种植大户,培育水稻制种基地300余亩,实现亩产500斤约3000元,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50余人,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6万元收入。三创新“村场”合作模式,探索村集体经济新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安子岽林场专业对口优势,收回盘活村集体山林1600余亩,为集体经济增加了15万元,截止到xx月份,xx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24万元,提前完成全年35万元的目标任务,预计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破百万。

聚焦“靓环境”,提升人居条件。

扎实开展厕所革命运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旅游新村面貌常新,实现“五净一规范”。协调挂点单位资助资金15万元,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休闲场所3处,整治河堤河道300米,沿河两岸种植绿植66株,新建太阳能路灯35盏。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改建提升荷花产业基地20亩,提升村庄品味,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扬新风”,深化志智双扶。

抓实扶志扶智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讲、评、帮、乐、庆”等方式,开展新兴文化活动、红黑榜评选活动、宣讲教育活动等,有效凝聚群众自强不息,向上向善的脱贫正能量,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了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今年,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知识竞赛,经验做法在学习强国、赣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