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1

循道而行臻于佳境

“走出这个教室,你就不是先前的你了!”这是20xx年xx月xx日下午葛xx老师给培训班的学员们讲的一句话。我用这句话作为我总结的开头,是因为它真实地表达了我的感受。

来到xx师范大学,我就不是先前的我了。我放下我的学生、我的老师、我的学校,成了一名学员,我称呼比我女儿大几岁的研究生为老师;我忘了我的年龄、我的身份、我的职业,像高一新生一样用新奇的眼光盯着班主任等着他训话。

离开xx师范大学,我更不是先前的我了。在接受了9天的培训之后,我的思想由朦胧变得清晰,心灵由混沌变得通透。在这里,在思想与个性的碰撞中,我找到了自己的荷塘。我从每一个学员的身上,每一个老师的课上,顿悟了一个道理:于公于私,为人处世,循道而行,终至佳境。

一、教学之道

(一)于无疑处生疑,透视人文情怀。

朱昌元老师教李煜的《虞美人》,读到课下对“朱颜”的注释时,联想当时李煜的境况,产生了疑问。课下注释是这样的:“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朱老师觉得这个注释有问题,说:这个“朱颜”怎么能是“南唐旧日的宫女”呢?他应该是指作者自己!推测如下:

第一,南唐已灭,难道宋太祖还能把宫女留在李煜的宫殿里养着?第二,李煜的《破阵子》中说:“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说自己“沈腰潘鬓消磨”,其实就是说自己“朱颜改”!第三,李白诗里有“使人听此淍朱颜”、“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欧阳修诗里有“须知朱颜不可恃”,还有“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旧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这些句子里的“朱(红)颜”皆指自己。论据充分,观点不证自明。

“朱颜”的课下注解,本是编教材的人查阅各种版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的一种既权威又大众的解读,似无可疑。朱章元老师却独具视角,做出了自己合情合理的解释,令人信服。

这个课例透露出两个信息:1。教书(教材)不可尽信书(教材),要善于发现书(教材)中可疑之处,以做学问的态度去探索、去求证。2。站在人的角度,从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去思考,更容易找到解读文本的密码。这不正是一个语文老师应有的素质、应持的态度吗?

于无疑处生疑,不是无事生非,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知人论世,是辨析求证。它是语文教学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利器,有了它,语文课则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思维的道场。关注疑点,探究疑点,解决的是问题,表露的是人文。古人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就是这样在一次次解疑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

(二)于关键处设法,彰显人性智慧。

许纪友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片断很值得人深思。那是在他评正高级职称讲课时节,他抽了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滕王阁序》。如何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把这篇比较费解的文言美文设计出来呢?许老师在反复看过文章之后,找到了一个句子“兴尽悲来”。这一“兴”一“悲”恰恰是连接文章的关键,就像庖丁解牛找到了牛的骨缝一样,一篇文章豁然贯通,迎刃而解。

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最关键处。比如,讲《寡人之于国也》,要抓住“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这个问题去求解;讲《劝学》要抓住“学不可以已”去推导;讲《氓》,就从“赋”这种表现手法入手;讲《记念刘和珍君》,可抓住“记念”,从纪念、唤醒、揭露的角度分析;抓“刘和珍”,则可从与她相关的七个片断对文章进行挖掘。

每一种文体也都有它的最独特处。比如讲诗歌,朗读是核心,须设境、朗读、品读、多角度理解;讲散文,要讲出这一人、这一篇、这一情;讲小说,要找到小说的因果结;讲实用类文,不是讲知识,要讲表达;讲戏剧,要读懂剧本台词,分析人物特征,要注意台词的动作性与表演性。讲文言文,则要把关键句子与重难点结合起,把分析与理解结合起来。出自 wwW.zuoWEnBA.nEt

可见,无论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分析的时候,抓住它的文体特征,找到它的关键句子,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那么语文也就变得智慧而诗意。

(三)于情趣处施教,收获人生美好。

郑桂花,上海师大中文系教授,曾教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她是怎样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美好呢?

案例一:她教《荷塘月色》,别人常讲的句子是“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她却拿着孙犁的《荷花淀》中的水生与水生嫂与朱自清与朱自清妻比,只一句“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水生没回家,水生嫂一直等着;朱自清妻却已睡熟好久,人生况味全出,不用讲,朱自清的心情就跃然纸上。

案例二:她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因为文章较长不好理解,她先引导学生课前做100-200字的摘要,课堂上进行。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速读、精读、默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从对婴儿的爱到对孩子的爱到对儿童的爱,然后去分析第二部分的“孩子”一词,由此激发学生兴趣,点出文章主题。

案例三:她教《安塞腰鼓》,因为是南方学生,对北方的这种文化现象不好理解,她一上课就先给学生放一段表演,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与气氛,这样做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了情境当中。

就是这样,每一篇文章,不管是从文章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她都能找到学习的趣味,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美好。

可见,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情趣之处,引导得法,便收获良多。

二、为学之道

(一)在体验中登堂入室,完成事业转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或者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必定是从一线走出来的。给我们讲课的很多老师无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

夏家顺老师,1987年至1994年,任教于泾县爱民中学,历时七年;郑桂花老师,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历时16年;黄伟老师,从小学一直教到大学;更不用说铜陵一中的王屹宇老师,从未离开过一线;芜湖一中的许纪友老师,也坚持站着讲台。朱昌元老师,虽然不在学校任课,却常常通过给人家上课感受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从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从无名小卒到正高级教师到硕导,得益于一线的教学经验和生命体验。

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正是有了切身的体验,这些大家们才得以登堂入室,有所建树,成为某一专业方面的专家和翘楚。这些讲师是如此,大家又何尝不是呢?孔子是这样的,陶行知先生也是。

实践出真知。可见,要想有一番作为,必须扑下身子去体验。

(二)在研究中渐入佳境,走向学问深处。

业内有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个人,如果想丰厚并充盈自己,就要做点研究;孔立新老师有句话:阅读是研究的基点,研究是幸福的源泉,一个人想让自己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要做研究。

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们,除了芜湖十二中的张晋老师外,大都论文、课题、著作等身。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每有所得,便有所记,把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整理出来,便成了论文、课题或著作最好的素材。像郑桂化老师,她出了一部书,叫《听郑桂花讲课》。这部书便是积累研究的成果。正是因为郑老师把她上课的精彩片断都记录了下来,才会有这部书的出版。其实,她不仅仅是出了一部书,更主要的是通过这部书她自己得到了提高和锤炼。

许纪友老师说,一个老师一个学期一定要有自己代表性的课例,这样积累下来,你就可以出一本自己的专著了。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容易忽略的恰恰就是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的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有三个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个是许纪友老师,对每个语文模块的思考与研究,一个是张先科老师对高中语文教育的选题与方法的研究,一个是孔立新老师的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三个人的着重点虽然不同,但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要学会研究。

因为研究而深刻,因为研究而进步。方法宜从实践得,学问当从研中求。

(三)在本质中提炼升华,成就一家之言。

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为人师表,可谓“立德”;为国家培养人才,可谓“立功”;最难做的是“立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其实就是教参的传声筒,教材的翻译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教授们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从网上搜陈文忠教授,发现他写了七部书:1。《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xx大学出版社,1998年。2。《古代十大文学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美学领域中的中国学人》,xx教育出版社,2001年。4。《文学概论》合著,xx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xx人民出版社1989年修订再版。5。《文学理论》主编,xx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础》副主编,xx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艺术与人生》(独著),xx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他还说了许多富有意味的句子。摘录五条:1。学时髦就是学糟粕,上大学学传统,学时髦上大街。2。读透一部经典,成就一门学问。3。这个时代没有给你们读书的心态。4。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5。大学:一堵围墙,一种氛围,一部经典,一片宁静。

这就是立言。陈文忠老师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发出了自己声音,写出了自己的书。那么,我们也要站在语文老师的角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

三、为师之道

(一)我就是语文,教师就是课堂。

这是芜湖一中许纪友老师的原话。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许老师往讲台上一站,课件一出,就能让你看出他的语文功底。“语文教学的哲学和诗意”,这是他的讲座题目。开篇他就说:“哲学是一种智慧”,语文教学的哲学,即语文教学的智慧。接着他对这个标题进行了阐释:语文是理性与感情的交响,语文是终身的伴侣,听说是气质的蓄养,读写是生命的修行。这正应了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所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教材你要做到脑中有纲、手中有书、心中有人。教语文就应该这样,做语文老师也应该这样。始终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和感情,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二)心中有人,始终想着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反复追问语文到底是怎么回事,要反复思考怎么去带学生,要始终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每个学生的跑道不一样,节奏不一样,要关注他们的个性。每上一节课都要问问自己:这样学是学生需要的吗?这样教有利于学生发展吗?怎样教让学生学得更好?这样始终想着学生,心中装着学生,你才可能在有限的真实中,让学生有发展,让听者有启发。因为所有的课程改革,都是要找到让学生学好的方法,指向高品质的教学。上述这些基本上是郑桂花老师的观点,因为有同感,所以复述下来。一方面,提醒自己把学生的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方面要求自己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要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三)陶冶品格,涵养性情,奉献自己。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有人品没学问不适合做老师,有学问没人品,不配当老师。历数当今的教育大家、语文名师,像陶行知、于漪、李镇西等,无一不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与个人感召力。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深深地认识到,一个语文老师,要想做出成绩,既当经师,又当人师,没有高贵的品质、无私的奉献是达不到那个境界的。就像陈文忠教授,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除了丰厚的学养,更多的是个人的品质。比如,已经讲过很多次的国学,重新讲时还要买几百块钱的书来备课;马上年过古稀,面对学生依然一丝不苟;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愿意听,他就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知所学传授给你。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所能做到的。所以,要为人师表,一定要有良好的操守,这样才真的是“德高为范”。

这次培训对我而言是一次提升,它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目标,悟到了工作的真谛,寻到了前进的方向。在培训中,我的灵感被激发,激情被点染,思想被点化,我的思想获得了重生,我变得活力而年轻。这次培训点亮了我的生命,我不是十日前的我了。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2

xx三个多月,xx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xx班级研修接近尾声,在紧张研修的日子里,我心里总涌动着感动!为xx市教师发展中心对我坊建设的大力支持而感动,为学员们线上线下孜孜不倦的学习与激情探讨而感动,也为学员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而感动,更为那些因病住院却不忘研修成绩还能“优秀”的学员而感动!正是因为老师们在工作繁忙之余还能克服各种困难不忘研修,所以工作坊xx研修班如期完成研修计划,成功实现研修目标,为本次“国培”研修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现总结如下:

主题研修搭云梯

本次研修主题针对性强,改变了学员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问卷调查和坊主平时听课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确定了本次研修主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并以“学习活动设计”为“抓手”,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盛行的现状,开出有效药方,专治“满堂灌”,改变了学员课堂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活动设计转观念

为落实研修主题,改变教师教学旧观念,提高教师研读课文和教学设计能力,研修坊围绕研修主题,特意设计了两次主题研修活动。第一次活动:同组同备一堂课。参与人数100%。学员兴致很高,共收到文章184篇,视频136个,资源224个,回复101个。第二次活动:同课异构。全班学员对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进行同课异构。这次活动虽是选修活动,但却上传了59篇文章,83个资源,30个视频。两次主题活动满分83人,最后研修团队对学员的教学设计进行评审,其中姜xx、罗xx、曾xx、王xx、曾xx、申xx、刘xx、肖xx、肖xx、王xx等十多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优秀。

课堂教学活动“同组同备一堂课”与“同课异构”的设计,切合新课标理念,启发了学员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技能、发展思维、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思想,也提高了学员们研读文本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

专业引领促成长

特色课程引领成长。本次课程遵循按需施训的原则,培训目标明确,主题集中,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课程以有效教学为聚焦点,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个性化需求为目标,有效解决了教师面对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问题时的迷茫和困惑。课程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紧扣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学校教学一线实际,围绕有效、优质教学确定培训课程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通过案例导读、案例评析,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与高效性。

改变传统研修法,发挥主体能动性。强化参训学员主体性,实现了研修一体。改变传统培训授课即为终结、学员被动接受的方式,重视培训过程的研讨环节,创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导师与参训者互动、参训者与参训者互动的微课平台,实现培训过程中双方和多方互动生成,研修一体,充分发挥学员主体性,激发学员参训积极性,把培训延伸至课后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同时立足教师现实需求,兼顾教师未来发展。

报告讲座邓老师的课,线上线下相融合。本次研修线上线下专家、名师的课,坊主的讲座,丰富了知识,指点了迷津,更给学员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员开了一扇新窗。线下研修以示范课与展示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线下研修设置了两堂展示课与两堂示范课,让学员走近专家,接近名师,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技能,更强化了教改意识。xx三中的曾xx老师《李凭箜篌引》紧紧围绕“朗读”教学,紧扣音乐描写的特色组织整个诗歌教学,让课堂熠熠生辉,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隆回一中的刘xx老师《蜀相》通过“导入——展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向学员们展示了课改潮流中一种以练代讲的教学探索模式。学员对刘xx与曾xx两位老师的课进行研讨,找亮点,提不足,互相启发,解疑释惑,共同提高。

xx市一中名师邓xx《夜归鹿门歌》课堂教学,让学员们悟到了真正的语文课堂不只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读,更是教学内容的探讨研究,只有关注文本,语文课才更有语文味。邓xx老师的《说“木叶”》扣住议论文的理性思维,从比较思维的求同、求异展开赏析,抓住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点,给学员以专业引领。

务实研修结硕果

研修路上虽辛苦,研修彼岸有黄金。

研修指标都优秀。工作坊共有学员100人,全体学员学分都在80分以上,及格率100%,90分以上学员91人,优秀率达91%,满分学员51人,满分率达51%。优秀计划21个,优秀作业84篇,活动设计满分83人,沙龙讨论数2500多条,资源提交数680多条,优秀研究心得68篇,研修成绩硕果累累,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属不易。老师们,我为你们这次成功的研修点赞,为你们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喝彩!

专业成长硕果丰。学员们通过线上线下研修,专业成长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显示了专业能力:申xx老师论文《核心素养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培育的思考》获20xx年“名师。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与教育艺术”论文评比“全国中小学生德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申xx老师指导“知安全风险,会安全出行”主题班会竞赛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申xx老师辅导学生参加第二十界“语文报杯”取得优异成绩,获写作指导“一等奖”;肖xx老师指导多名学生获“叶圣陶杯”“一等奖”;肖xx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小作家杯”全国中小学生征文,荣获指导老师奖;朱秋凤老师在全国“五好小公民”中征文获“二等奖”;朱秋凤在“学宪法讲宪法”征文比赛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曾xx老师论文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省期刊上;周芳老师《故都的秋》课件获得全国中学生课件“一等奖”;周芳老师论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悟与反思”在全国中小学论文上被评为“二等奖”;周芳老师在湖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获“三等奖”等等许多学员专业成长很快,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简报自媒呈异彩。班级学员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利用美篇、公众号、网络媒体等发布线上线下研修精彩图文,如申xx老师公众号“妙笔课堂170期”发布班级第二次研修美文,肖xx老师的精彩美篇,方xx老师的线下视频制作等异彩纷呈,还有班级简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学员们研修学习的精彩表现与学习情况,张录军老师的卷首语充满激情,妙语连珠;申xx老师的学习心得深刻深邃;管理员孙午生老师的编辑风格应景接地气。总之,学员们追求高远,追求完美,以一丝不苟的态度,高度地学习热情投入自己的国培研修。

LOGO设计显情怀。班级LOGO经过数次修改,彰显了“幸福语文,诗意人生”的班级文化。工作坊logo由“书籍”、“xx”和“国培—xx”三个元素,由展开的“书籍”图案组成一个偌大的知识大海。意味着工作研修坊就是一个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促进所有学员专业成长的蔚蓝大海。

研修路上友情深。微信群里显真情,开班伊始,孙午生老师开通了班级微信群,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将100位同学全部拉入微信群。技术指导老师薛老师等管理团队,帮大家解决技术难题和研修中的困惑。与学员们一起商讨:如何进入培训班级看视频?如何传资源?如何传视频?如何得高分?如何开展线下培训?如何参加组里的同课异构?班级群里我们相互交流,互相讨论,相互学习,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更体现xx班团结进取互助友爱的精神。学员中一些年纪稍大的老师,为参加国培取得好成绩,不耻下问,特别感人。如:xx二中的方xx老师,年逾不惑,尽管各项学习指标遥遥领先,还经常问老师与同学一些疑难问题。再如陈xx老师因身体原因住院不能很好地研修,李志照老师主动帮助其学习,按照陈老师的学习心得,将其学习任务高质量地完成了。真可谓“疾病无情,人有情”!

没有研修的教育教学,恰如没有罗盘而在大海中航行,研修是教师乘风破浪的加速器。本次研修虽然取得很好地成绩,但也还有不足,个别学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研修力度不够,把研修当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线下研修时间安排要合理,要考虑学员的教学实际,线下研修次数间隔不能太近,要多提醒学员将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疑难,促进自身专业更快成长。

研修是教师最大的福利!这次国培研修虽短,但效果显著,研修虽接近尾声,但专业提升任重道远。老师们,让我们带着收获,带着友情,继续学习,努力探索,争取早日实现由知识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华丽变身!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3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参加了xx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认真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独特见解。回到单位后,我认真巩固学习成果,抄了许多学习笔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传统教育观强调“灌输”,课程改革又过分强调多元培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教师话语权丧失,学生任意发挥的事例,但事实上,文本解读无论如何都应以文本为依据,就算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也只能是哈姆雷特,不能是别人。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语言—思维—审美—文化,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方法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4

诚然,实践出真知,新高考对四大阅读的命题指向核心素养,板块各有侧重,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而说课与微型课的环节正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在王xx老师幽默风趣的报告中,竟不觉时间流逝。老师们向王老师请教论述类文本阅读以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做法与教法,王老师不回避、不敷衍,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深刻有意。王老师向我们分享他对于教师职业的看法—“教师,是在成就学生和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在成就自我”,短短一句话,足以见得王老师的育人初心。这一句也激励了我,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已规定要求我们要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牺牲与成就并存的工作。虽然我现在心中矛盾,仍无法平衡,但想到学生的笑容,又好像可以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培训课程中遇到王xx老师,是培训学子们的荣幸。改革的成功需要正确理论支撑,需要一线教师们的创新改变,王xx老师已经走在时代前沿,我们更应加紧步伐,向上求索,不断攀登。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5

20xx年xx月,我参加了xx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为期3天的培训。此次培训的主题是“聚焦课堂·提升语文课程素养”,其方式为“学习名师·建构语文生命课堂”。培训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精彩纷呈:既有名师与学员的同课异构,又有学员与学员的研修示范;既有学员与学员评课、备课的思维碰撞,更有名家大师的指点迷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

一、把握课程素养是核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体现为四个关键词:思维、语言、文化、审美,其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作为语文课程,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借助思维与语言这外化或内化的工具,引领课程的实施者或使用者去感受语文课程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从而进一步通过语言或思维加以呈现。由此看来,强化课程素养的开发就是要求我们关注于思维、语言、文化、审美这四大核心要素。

二、强化文本解读是途径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从课程角度看,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从微观层面而言,是对具体文本的解读过程,是师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为此,文本解读应该着力于文本的原生价值、文本的教学价值、文本解读的策略与路径。文本的原生价值解读就是对文本本身意义的发现,既要有深层与表层,又要有内在与外在,更要有读者的鉴赏、发现与反思。文本的教学价值是对文本教学功能的思考,即解决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问题,从而达到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整合文本、创造文本的目的。文本解读的策略与路径关系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现,体现为怎样教的问题,即文本解读的关键点、生长点、实施过程与方式。

文本解读时,教师的认知常常呈现出一种“胶着”状态,文本所传达的诸多信息都会在教师的头脑中汇总、融合、碰撞,这需要教师在整合各种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离、集中,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要有健康的育人理念,具备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的意识与能力。

三、构建生命课堂是关键

“追求教学,其实就是追求一种活法”(连中国),构建生命课堂,我们必须得思考:做课堂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我们是教过还是活过?课啊,我们真得是在用什么来上?任何优质课程,或者任何优质教育,不可能脱离开教师生命的质地。教育生长在教师的生命质地里,并且也只能在那里闪光。有教师生命质地积极参与的课堂是个性的、独到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才因此富于魅力。建设课堂,就是建设我们教师自己,追求教学,其实就是追求一种活法。做一个经常被感动着、触发着的好老师吧,那我们教师这个生命体真实的存在与自身的价值才会铭刻在学生记忆的深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深刻把握了语文课程素养,充分利用文本解读这一途径,构建富有生命的课堂,我们才能屹立于新时代教育的潮头。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6

xx月xx日和xx日,我参加了区组织的xx毕业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在杨院的指导和同行小伙伴的学习讨论中,一波波头脑风暴激起了我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新思考。这短短两天的培训中,我收获了未来毕业班语文教学的方向、方法和方便。

一、指引方向,问题导向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次培训中,杨院作了《试题溯源与试卷命制》及《我们怎样学习和研究新课标》两个讲座,指导我们如何解读新课标,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新课标,特别是将新课标应用与考试命题联系起来,提醒我们关注新课标的方向与考试的命题要求。例如,他以20xx年xx、xx、xx的中考题为例,指出它们都出现了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导向的中考命题,这启发我们关注教材中出现文化传承价值导向的知识点,或者在练习中创设与文化传承相关的情境,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二、指导方法,命题思维促进课堂设计

除了杨院的讲座指导,各教研共同体暑假集备案例的展示活动也为我带来不少启发。根据中考题目分九大知识板块展示九年级新授课的备课情况,这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命题思维火花的碰撞,不少老师的案例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张胜老师针对文学类教学提出的三要求:懂文、懂问、懂答,高屋建瓴、抓住要义,张胜老师闭关思考的态度及分析问题的深度更令人敬佩。邝xx老师和高燕嫦老师分享了自己实际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从试卷字号、仿写设题、开发资源等细节中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细心、爱心,勤于耕耘、善于思考。张xx老师带领的作文集备小组分门别类整理作文素材,薛忠辉老师分专题整理诗歌赏析类型,还有文言文阅读小组、名著阅读小组等的新授课设计,大都可圈可点,体现了命题思维的落实。

杨院对各集备案例的点评,也让我们增强了命题思维意识。如教读文学类文本《故乡》时可以关注“变化”与“重复”,进行整合命题。训练实用类文本时可以用常识判断、逻辑判断解决选择题。要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命题,先对教材进行内容和主题梳理。杨院的指导,不仅让我们感叹他对试题研究的深度、对教材解读的厚度和做研究执着的态度,也让我们在未来课堂上落实命题思维的方向更清晰了。

三、提供方便,整合资源手助力中考备考

这次培训,我们除了各教研共同体提供的新授课课件资料,还有杨院提供的丰富的中考备考资料,包括广州、广东和全国各地重点城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及模拟试题,还有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训练、作文高分技法等,这些资料分门别类用文件夹分层整理,条分缕析、归类清楚、查阅方便。这钉钉云盘里的庞大学习资源储备,为我们的备考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让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想到这么多资料就静静地待在云盘里等着我去翻它们的牌子,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未来这一年的毕业班教学之路,肯定是任重道远。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何况有这么多智者同行;事虽难,做则必成,何况有强大的力量支持。朝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恰当的资源,加油!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7

有句在语文教师中流行的俚语,说“前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前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可见教语文实在是件苦差事。语文涉及的知识太广、太多,古今中外,文史地理,哲学伦常,阴阳八卦,似乎什么东西都应晓得一点;一册语文书,天上地下,风物人情,世态炎凉,南北东西,什么都可以装进去,作为教者,又当如何来衡量其素质呢?的确,很不好定论。

几天培训,每天的培训心得必见诸于文,这就不得不说说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好,写出规范而有文采的作文,如果自身不能做好下水写作,指导学生作文就会显得肤浅而不落实。

教师课余写作,既是为了教书的需要,又可收自我舒心的喜悦,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现在都网络时代了,不怕丑把诗文拿到网上去晒晒,也不失为一种时尚,一种别有滋味的雅兴。过去写文愁发表困难,能有文章见诸报刊那是十分高兴而自豪的事;如今不用担心发表,惟愁文笔不精,没有特色,不为大众所欣赏。

想想封建时代,那些所谓的隐士,正如鲁迅所言,既然“隐”,就不该让人知道,既已让人知道,也就谈不到“隐”了。“隐”不过是走终南捷径,骨子里还是忘不了世情的。中国有大量的隐士作品,其隐士文化的发达,外国无出其右者。今天的网络写手也有些隐文学的味道,其中不乏愤青的清高和自我展示。我们教语文的老师,其实也可以开一个博客,在网上展示自我。人在世上生活得很累,来世上走一遭也不容易,写点东西,不算白走一趟也好。

写作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其基本功底大约可以由五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对中国语言的认识要深透,用语当陈字出新,朴字生色;二是对语法要精通,用句不可死板,当骈散结合;三是对传统的或当代的名篇名著要有所体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四是对社会人生要有一定的认识,知世态人情,心肠要热;五是心中所想,能笔下成文,笔头硬朗才有好文。至于所写文章的价值,那就得看个人的文采与识见了。文采好,识见高,自然有好文章,这不是强求所能的事,多少还得靠些天赋。总之,时常写点,笔头熟悉,天道酬勤,终有可慰。

说到写作,且与学生作文有关,则必须了解八股制式,讲个起承转合。明清八股取士,就考试而言,没什么错,错在唯代圣人立言,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古今论考场作文,似乎唯有八股而别无二门。今天学生参加高考,写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其实与八股写作相似。

起分两段,破题提出中心论点,承题是过渡,把中心论点与正文的论证过程相衔接。承转四段,八股制式为起讲,入手,起股,中股,现在作文一般叫二承二转,即两事两议,事实论据要充实,可以排比句取若干例子为一段,随后析理要充分,可适当引用名人名言作有力武器。两事两议可用并列结构法,对比论证法,层进分析法。合为两段,后股升华主旨,将论点回述作结,束股宕出远神,结合现实以发挥,引人思考。八个自然段,开头、结尾字少一点,中间四段字多一点,平均每段百余字,合计850-900字便是规范的作文了。至于作文是否上佳,那就要看文笔,文笔好自然有高分,文笔差点,段落清晰,层次分明,分也不会低。

写作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奠定的,必须长期坚持,笔耕不辍。仅此一点,即可见教语文的确是十分辛苦的事,难怪有“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的行内流行语了。语文不好教,教好语文不容易,可以毫不讳言地讲,语文教师若无良好的素质,想要把语文教好是不可能的。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教语文的老师必须吃得苦中苦,用更多的精力与汗水,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是我本次培训最深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研修报告 篇8

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语)。为此,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xx月xx日,在区教育体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xx区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提升班,收获颇多。

在开班仪式上,区教体局副局长董xx勉励我们:珍惜学习机会,聆听专家讲座,养成思考习惯,勇于实践,并获得成长和提升。局领导讲话言简意赅,既提出要求,又包含勉励和关心,我们精神受到振奋和鼓舞。

大单元教学的设想和实践

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xx老师在宏观上,从单元设计目标、单元设计框架、单元设计呈现等方面,为我们提出大单元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整合,明确任务驱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情境设置。这样新时代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单元教材的统整力,课文篇章的解读力,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力。他列举高中语文课本某单元四篇课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赤壁赋》和《我与地坛》,提出反思议题:结合自己,想想自己是否遇到过人生困境?迁移运用: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人生困境的求解方式?这样找准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大家知道,语文是一片广阔的海洋,要讲的知识点多如牛毛。而吴老师提出大单元教学理念,避免学科知识的碎片化,能力训练的机械化,改变教师传输的单向性,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找准一个切入点,拎起整个单元课文有逻辑的展开。倒逼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文章,整合教材,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加强教材设计统整。他又举例单篇的单元化创新,出示课文《石壕吏》,提出教学价值点探寻:1。“听妇前致词”后是直接引语吗?2。思考诗歌语言风格有何特点?练笔:将《石壕吏》改成新闻,改成短篇小说,改成独幕剧。听了吴老师的课,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紧扣课标的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创新形式,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教学过程,依然是按部就班地上字词,介绍写作背景,分析课文结构,赏析句子,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依然很传统。讲解的内容繁琐,学生云里雾里,学习效率低下。

我从课中来

xx市第四十二中语文教研组长、xx市名师李xx,通过播放自己参赛获奖的教学视频,引导我们如何上好课。他富有磁性,富有感情的朗诵声音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上课时,精心选择的轻音乐舒缓着听众的情绪,愉悦着人们的身心。

通过认真观看李老师的教学视频,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师能紧扣课标,抓住课文重难点,通过对学生加强诵读训练,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通过自由读,想象性朗读,虚拟性朗读,情感性朗读,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深意,读出感情,读出新意。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珍惜培训时光,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锐意进取,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成长,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