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教书育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儿童是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介入我每一次教育行为发生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当我一看到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就立刻被它吸引,立场是我们教育行为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立场才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这本书的立意可谓是直指教育问题的核心。“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又是从哪里出发?”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成先生在这本书里指出,一切教育的核心都应当是围绕着儿童本身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有资格去谈论教育的技巧。

儿童的本质是自由。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之上的自由。经常遇到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只要快乐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这简直是谬论。成先生在书中指出,学习和勤奋并不矛盾。我时常告诫我的学生要勤奋,并学会“玩”。人要快乐,但这快乐,如果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快乐,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快乐更具意义。

儿童的最伟大之处是创造性。成先生在书中指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可能性,既要关注现实性,也要关注可能性。应当着眼可能性,着力现实性。可能性是教育出发点和目标,现实性是教育的实施过程。同样,儿童完整的生活,也包括现实生活以及可能性生活。既要步步生风,也要抬头览月。游戏方式是儿童的生活方式,也是儿童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应当遵从儿童的学习方式。而我认为,这种游戏,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创造真实的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游戏情景中,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幻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或者接受新的知识。

“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也常常撞到孩子,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知道儿童在哪里?儿童是谁?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有时候,不得不痛心的看到,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管教、施压、重成绩……过程中缺乏温情的流动。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2

转眼,就到了小时候玛雅人谈论的最多传说的2020+年。细数一下,毕业后与儿童打交道已有两年了;提到儿童,想到了假期里阅读的《儿童立场》这本书。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阅读视角有很多。有时候我是作为教育者在学习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时候也会让我想象成如果自己是一位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角色;有时我又感觉自己只是一个与教育他人无关的第三者,回想起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否偏向于“我”的立场。静下心来,慢慢阅读,会与作者朴实却极具道理的话语产生共鸣。整本书围绕“儿童立场”这个大主题,延伸出了丰富全面的内容,收获颇多。( WwW.ZuowenBa.Net )

整本书读完,前两辑中有些内容偏向哲学,对于经验阅历尚浅的我来说,似乎还是挺有理解难度的。“第一专业”、“可能性”这些术语,对我而言就真的可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作者穿插的相关且有趣的故事却让我慢慢理解了儿童世界里文化使者的使命。其中整本书有这么几个小点挺打动我的。这本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知,甚至每个儿童所生活的教育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只是想让他的学生都考100分的话,那这位老师同按照模具来打造菜品的机械厨师有什么区别呢。

同时,这让我想到了我班上的一个孩子,他聪明伶俐、善于表达,课外知识非常丰富,如果按照应试教育的结果论来评判他的话,他获得的100分可以证明他是优生;但按照传统意义的乖孩子标准来看待他的话,他绝对不合格。在课堂上,他从不记笔记,但是当老师讲到他未涉猎到的知识时,他会聚精会神的倾听,积极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科学小实验。其中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回去制作一辆小车,这个孩子给我、给我们都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利用编程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小车。

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孩子不管在哪个科目上他都不记笔记,但是他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想虽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但是有没有个例、或者能不能让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呢?难道记满笔记本的方式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吗?不,我觉得让孩子们学会选择,主动思考才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就如书中所说“要让儿童沸腾起来,是要让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高涨起来”。

除此以外,书中提到了课本使用,作者提倡开学时可以专门提供一段学习时间让学生翻阅教材,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把握教材的整体安排。仍然强调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开始学习。由于我们学科的教材是循环教材,所以这让我想到了日常在课堂上碰到一些孩子问我问题的场景,由于孩子们不能将教材带回家,碰巧某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就是与下节课有关的或者班上有同学给予了回答,在这时,我总是因为担心提前“泄漏”知识导致孩子们会对下节课没有探索兴趣而简单回应“下节课,你们就知道了”,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并不是最妥帖的,可又恼于没有更好的方法。阅读完该书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赞扬会提问的孩子,给予给出答案的学生肯定,再引导孩子们了解整个单元的编排,对下节课的知识进行重新设计,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兴趣点,或许远比我简单回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小主人。

读完此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人的发展既可以规划也不可以规划,最好的发展是让自己非连续性发展。”淡化目的,淡化规划,非功利非刻意,可能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随性自由。就这样一句看似矛盾但于我而言分量极重的简单话语,同时更加点醒了我应以儿童视角看待孩子、看待教学,“随意”一点,对学生的教育也应如此。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3

1、儿童文学的核心问题是儿童观问题。

2、从作品类别看,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和。3、从审美特点看,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4、从读者对象看,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

5、从价值取向看,儿童文学不仅给儿童提供审美、认识、娱乐和教育等多种价值,而且给儿童提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4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唐末五代僧人契此写的《插秧歌》,《儿童立场》的自序中引用过此诗,目的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退、让实质上是进步。

《儿童立场》是现代教育家、国家督学尚成荣撰写的,是我们这个月的共读书目。该书用清浅的文字论述了“童心教育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使命,也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成功密码。”“教学即儿童研究。儿童研究是教师的第一专业。”“教师首先是儿童研究者。教师既是教学的行家,也应是、更应是儿童研究的专家,是把教学研究与儿童研究融为一体的艺术家、教育家。”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在教育上的失误找到了一剂良药。

课堂上,学生不听话,老师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粗暴干涉,体罚或变相体罚;或与学生掐架,酿成师生冲突。为何如此?仅因老师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教书育人,他们既不把学生当儿童,也不把自己当儿童。只看重学生的现实表现,没有发现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当学生现实表现不好时,认为其无可救药,真是恨铁不成钢。

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又说“儿童在天性上说,他就是一个探索者。”儿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窥视着成人世界,好奇、顽皮、探索是他们的天性。“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老师在儿童世界里应该如何当好文化使者?面对好奇、顽皮的儿童时,教师有什么良策?教育家尚成荣给了我们四字良方——儿童立场。

的确如此,“儿童立场”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良方。只要教师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时、事事、处处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教书育人,那么教育上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周一下午,最后一节是延时服务课,我像往常一样,提前五分钟来到教室,刚到教室门口,有个学生走到我面前,招呼道:“张乾胜,你来了呀。”

听到学生直呼我的姓名,心里很不舒服,我生气地问:“你怎么叫我名字呢?”

那个学生说:“喜欢你呀,难道你的名字不是用来叫的?”

我无言以对。的确,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大人可以直呼其名,为什么小孩不可以呢?我们是不是太大人主义了?

学生在老师面前直呼其名有多层意思,一是因为他很喜欢你,觉得跟你很亲近,叫一下名字又何妨;二是因为他不知道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表现,这两种情况,学生一般不会避讳老师,会当着老师的面直呼其名,这时,老师不要因不爽而训斥学生。第三个原因可能就是他太不喜欢这个老师了,但他不会当面这样做,只会背地里直呼老师的名字,你若知道了不要去训斥学生,而是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令学生不满意,慢慢改正自己的言行才是上策。

“教育不能心急,需要等待。”“教师要做智慧教师,智慧教师就是要爱儿童,要以智慧的方式教育儿童,让儿童智慧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待开的花朵,只是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花开那一刻。在教育路上,我们要永葆一颗童心,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处理教育问题,时时警记: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当你确实感到很为难时,做个佛系老师又何尝不可。

有时,佛系也是一种智慧……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5

读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感触颇多。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其实就是让孩子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每个孩子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苏霍姆林斯基说: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也就是坚持儿童立场。

从教至今,已经干了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初为班主任时,总是喜欢自己说了算,事事独裁,尤其是班干部的任命,全凭一己喜好,成绩好的,讨老师喜欢的,看着顺眼的,就任命为班干部。这里面出了部分优秀的班干部;但也有一部分是撵鸭子上架,对班干部本人和班集体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经过几年的锻炼,我渐渐从前台走到了幕后,把“舞台”让给了孩子,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角。班干部自愿报名,进行竞选演讲,由同学们投票选举产生。自愿报名担任的班干部,工作热情都很高,相对来说,生命力就比较顽强,遇到困难挫折,大多能迎难而上,很少有叫苦叫累的。由同学们选举产生的班干部,群众基础比较好,在进行班级工作时,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拥护和支持,班级管理工作自然就顺畅的多。

当然班干部选举产生后,班主任并不是可以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进行培养,也就是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班干部选举本身也不会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去年,六位同学竞争一个班长席位,如何安慰鼓励落选的同学?今年,直升班选拔之后,班干部选举就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如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这些都是班主任需要解决的问题,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能力。

课代表的任命我实行的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既要照顾任课老师的需要,同时也要尊重同学的意愿。让学生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并不是不考虑任课教师的工作实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就是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情。不仅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情不同,就是同一所学校,班与班之间学情也不同。

课堂授课时,既要有预设,更要重生成。课堂预设,体现了教师为主导;课堂生成,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要跟着学生的生成走,教师是陪伴着、引领者。

有的老师担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是在实际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但不能因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置学生的需要于不顾,那样的教学任务不完成也罢。学生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发展需求的出发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完全可以成为创造者。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儿童。他们比同龄人成熟的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家长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提供具体的帮助,把他们放到了学校,就成了老师的孩子,从课堂到课后,从学习到生活,从安全到纪律,都考验着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儿童立场就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相信孩子,让他们在幸福快乐中健康成长。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6

假期里酣畅淋漓读了好几本书,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早有耳闻,借着假期的作业与书籍相遇,使任务也变得充满了期待。

成老师了解儿童,执着于儿童的教育。读文的过程漫长,但是我有好几次被文字瞬间捉住心房,伸出浅浅淡淡的思虑。作为一线教师,作为离儿童最近的专业指导者,我们却被各种思潮声音大环境所裹挟,眼中的儿童,也似乎隐隐淡淡模糊起来。

成老师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想,这真的好难。疫情期间,我每天守着自己的小阳台,静心浇灌着那几株月季花。我买来肥料和农药,小心地侍候那些待放的蓓蕾。月季花在春光中开得娇艳,我望着那些幽幽暗暗的花枝出神:人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却比老师幸运许多。植物的种子是一早就明了的,而我们的孩子,天生是哪一颗种子,老师和父母确是无法做判断的!

纪伯伦在诗中写到: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守,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见地,给他一个栖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你无从闯入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尊重孩子一切的未知性,不以自己的期望和对于世界的想象去“打造”孩子,这是多么重要的认知!

我想,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发现星空下他选择的路途吧。我身处的启蒙教育,是带着孩子见识浩渺星空,并悄悄地领略那一颗让他注目良久的繁星,鼓励他踮起脚尖伸手够一够,不必急于上路,而是跟他一起振奋他们每一个独特的选择,如此而已。

想到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孩子,数学不好,语文也一般。可是她总是无比骄傲自己能做的一手美味的甜品早餐。孩子每次在日记里洋洋洒洒七八百字,全是细碎的叙述如何把甜品做到极致美味。这样的烹饪日记记录了好几个月,孩子没有一次倦怠,反而乐在其中。那些整齐的方块字仿佛是她雀跃在厨房里的身影,那是生命萌发的美好,作为老师的我,如果看不见,那是多么的遗憾!

最近电影院在回放老片子,我一个人窝在硕大的屏幕前,将《幸福来敲门》又看了一次。加德纳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纵使人生窘迫如斯,他依然能抱着孩子开松弛的玩笑,给孩子一个个安全感十足的夜晚。如此,最令我动容的台词,他对儿子说“对于梦想,任何人都不能说你‘不行’,我也不例外。”

回到成老师的《儿童立场》,让孩子成为自己,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教师,要撑开大环境的偏见与纷扰,真的还是好难,但是必须撑起,待到孩子的种子生根发芽,窜入天际,我们要同他们一道手挽手享受雨露与阳光,笑着说一句:原来,这才是你。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7

第一,要有儿童立场。这是儿童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创作区别开来的一个审美关键词。儿童的立场,就要有儿童视角。就要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社会,来打量人群,用孩子的头脑来思考世界,来理解成年人社会,来实现童心的交流。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是从骨子里理解童心、敬畏童心的,它不但要关注儿童成长,还要表现儿童成长,更要有助于儿童成长。

第二,儿童文学的语言一定要纯正,要能真正表达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对世界的想象,对世界的期待。儿童文学的语言不一定是孩子的语言,它更不是扭捏着嗓子学孩子说话,但儿童文学的语言一定是孩子很喜爱、很愿意亲近的语言。

第三,儿童文学要有基本的价值关怀。要有爱,有希望,有教育意义,有生活指导性。儿童文学创作一定不能偏离基本的价值尺度,既然选择了为孩子写作,就要真正呵护童心,而不是利用孩子,更不能欺骗孩子。

第四,儿童文学对儿童生活的反映不能太平面化,太简单化,而应是多层面的。儿童的生活有三个层面:一是他们的幻想生活,二是他们的身边生活或身处生活,三是他们向往的生活。现在有些儿童小说只写了儿童的身边生活或身处的生活,而没有展示儿童的幻想生活和他们向往的生活,因此精神召唤力不够。

第五,要敢于向西方儿童文学经典学习、借鉴。欧美儿童文学发展比我们起步早,而且也涌现了很多精品,不少经典也滋养了我们几代人的童年。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是有很好的阅读经验的,一定对经典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看不到更开阔的风景的。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篇8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广阔的宇宙,但是教书育人的我们却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宇宙,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结果因为误解孩子,或者使用了错误的指导方式等等,给孩子带去巨大的伤害,甚至发生更令人遗憾的事情。

记得陶行知给教师提过这样一个建议: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想陶行知这句话所强调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意义,正和中国现代教育家成尚荣在《儿童立场》中所表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如书中所讲的一样,教师不应当忘掉自己的童年体验,而应该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样就会改进如今的教育行为。

一位都无法站在孩子视角去观察、理解、处理问题的教师,又如何教好书,育好人?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新做一回小孩子,成为他们群体的一员,站在儿童的立场去体验和思考,那么,我们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何重新做一位孩子,融入这个群体,取得群体的信赖,赢的群体的认同,我一直在不断思考。

一、课间的“喝水”活动,让师生拉近彼此的距离。

任教的第一年,担任的是二年级的班主任。为了随时关注学生动态、拉近师生距离,当时学校采用的是小班制教学,双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按照要求,我和另一位班主任的办公地点就设在教室里。两套办公桌柜,一人前,一人后,共同参与和管理班级日常活动。

一次课间,我刚好在煮水泡金银花,一群学生围过来看热闹,一个学生说:“老师,你也喝金银花水啊?我妈妈也经常给我泡!”紧接着,班上的孩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般的惊奇,呼朋唤友跑来,叽叽喳喳,围绕着泡金银花的话题,聊得不亦乐乎。

“老师,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上火了,嘴巴起水泡,所以才泡金银花?”

“老师,我妈说泡金银花里面放点枸杞,不会太凉,你知道吗?”

“原来老师也一样嘛,谁说只有小北鼻才喝金银花水!”

我一边解答着孩子们各种有关金银花水的“迷思”,一边听着他们相互打趣、议论。猛然发现,原来泡个金银花,孩子们愿意跟我聊这么多!以至于所有人都忘记了前面正襟危坐的班主任,还有上课的铃声。

有了上一次泡金银花的启发,我经常换着法子,故意让他们下课围过来找我,比如今天带瓶果汁,明天泡个咖啡,后天泡个花茶,下周泡点胖大海和罗汉果。再到后来,我干脆买了一大套玻璃茶具,在午休的时间开始泡茶,分给上课积极参与课堂的小伙伴品尝,同老师一起享用,以此作为奖励。这些有关“喝水”的话题,总让我们之间有进行不完的对话,同时也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一个被学生接纳亲近的老师,拥有儿童立场的老师,一定会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会突然被学生觉察,情不自禁吐露“我也是这样的”的感慨;这种联系是彼此间关系的象征,也会加深彼此的亲近和信任。“喝水”活动只是一个例子,这种联系的建立还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比如:聊一个他们之间受欢迎的动画片和游戏;评论下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分享下超市新发现好吃的零食;展示下自己新买的图画书;炫耀下你的可爱贴纸等等。

在你融入孩子前,首先你就要成为孩子,让他们在你身上找到这种联系。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展现内心与你建立联系,和你交流与合作。而成人们却没有时间去倾听、没有留心去观察、更没有耐心去思考。

二、体验学生的桌椅,坐在同等的高度看看周围。

有一次在上课,一位小男孩突然下座位,走上讲台,我立马制止了他,让他回到座位并且很严厉地问其原因。让我百感内疚的是,他竟然告诉我下座位是为了捡起黑板下同学掉了的小红花。因为我在讲台上走动,他怕我踩破了就贴不上去,而我却没发现,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孩子调皮,不守纪律。

下课的时候,我坐到那位学生的座位上,环顾四周,发现在他坐的第一排座位上,眼睛直视的地方正是黑板下方的红花墙。也难怪他那么容易就发现了红花掉了下来,不禁地离开座位走上讲台。

后来,但凡是在我的班级,有机会轮到学生上台,有个几分钟的表演或者展示,我都会坐到上台学生相应的座位上,像他的同学一样,坐在台下,倾听观看他的展示,给予鼓励和掌声。当你坐下来和你的学生在一个视角水平线上时,你真的会有很多体验和发现。你会开始发现,他们上课期间对自己笔盒目不转睛的原因;你会理解他们上课扭来扭去,仅仅是因为一个姿势久坐后真的不舒服;你会发现当你坐下来观看台上展示时,周围的学生对你投来欢迎与接纳的目光。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站在我们的立场和高度来评价孩子在我们眼中的行为,往往不能很好地用孩子视角去理解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甚至胡乱指责,结果却因为误解孩子,或者只用了错误的指导方式,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伤害,让他们离我们渐行渐远。

要想成为儿童,站在儿童的中央,不妨多蹲下来和他们说说话,坐下来找找你的发现。遇到学生的失误和冒失,把自己当做孩子,找找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总以为自己也有过童年,似乎只要回忆下往事,就能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正是因为带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其实永远站在了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很少换位思考。请记住,把自己当做孩子,保持冷静,控制情绪,放宽心。

三、谦虚地把学生当作老师,敬畏你的学生。

圣人孔子与七岁项橐的小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对于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小儿,孔子一样甘拜为师,感叹“三人行,则必有吾师”,后生可畏。小孩子也许在一些领域,学问不如自己的老师,但不代表着他们什么都不如老师,不代表老师就要以唯吾独尊,自以为是的姿态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优秀的老师会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谦虚,敬畏自己的学生,这才是师生和伙伴之间相处该有的样子。

我相信任何一位老师,都会在课堂上遇到过提笔忘字,或者写错字的时候。如果有学生发现了你的迟疑,你的错误,不要过多的解释给自己找借口,不要再说“这个我是故意不写的,留给大家思考,下节课我们继续讲”。当然,也不要说“我是被你们反复的错误给弄糊涂了”。因为,这并不会让你的学生觉得你应变能力强,反而,让学生觉得你心口不一。倒不如直接请教他们吧,告诉他们“对不起,我突然忘记了,有带字典的同学们,帮我一起查查吧”,“你看,老师也有忘记的时候,有谁会帮忙上来改改吗?”

做一个谦虚的老师,在课堂或课下与学生沟通时,遇到没听过的信息,就多问问,毕竟,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你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不会比你少。当你怀着敬畏的心,谦虚的态度去观察,向孩子学习,就能被孩子信赖和接受,就能拥有儿童立场。

四、在同一时间,共同完成和体验一些事。

在学习方面,你不可否认,学生总是认为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坐在教室学习,而老师则可以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没课时在办公室休息喝茶?”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老师在教书,却没看老师在为他们学习,没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也在学习。作为学生,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的老师和他们一样,在一起学习,体验着他们的体验,感受着他们的感受。

为了让我的学生转变对我的这个想法,调整在教学上的这层师生关系。我会经常在给他们布置任务的时候,顺带告知他们我给自己的任务。例如,在寒暑假开始前,布置的看书和写作作业,我会列一张清单给他们,并告知他们在假期会把布置给他们的书全部浏览,另外加上自己的书单,我会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群时不时共享出来,督促他们,也希望他们在群里监督我。开学时,他们会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思维导图,我则会截图给他们看我的收获与成果。当你这样实施后,你会发现,学生他们对自己展示假期成果并不敢兴趣,他们最乐此不彼的是期待老师的展示,并引以为榜样,骄傲地回去告诉家长:“你看,我们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我做到了,他也做到了!”

在同一时间,共同完成和体验一些事,就不单单是阅读和学习,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班级,一起去春游、秋游,和他们一起体验刺激的机动游戏;也可以是和他们一同参与班级的每周大扫除,帮忙递一下抹布;也可以是在不邀请家委过来协助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布置班级文化,装扮教室等等。渐渐的,你一定会发现,你好像已然成为了孩子群体的一员。

五、积极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参与者。

重新做一个小孩,不仅仅局限在教室,更应该拓宽到学生的课余生活。重生为孩子,不就是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他们的课余生活吗?

班级的学生特别乐意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生日会,一起唱歌、吃饭、吹蜡烛、吃蛋糕。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带着小礼物热情地前往。有个爱运动的孩子经常邀请我去学瑜伽,由于自身问题,我从没去过,但是每次在自由活动课时,我都会喊她露两手,学着她的姿势比划比划,让她特别开心满意。

印象深刻的是,受两位孩子的邀请,我参加了他们在绘画兴趣班上的爱心拍卖活动。在孩子父母的陪同下,孩子们一一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上台进行拍卖,台下的家长们和浏览者们出价竞买,竞拍的钱作为善款用作买绘画工具,捐赠给山区的孩子。我用200块拍下了班级两位孩子其中一位的作品,她激动地过来告诉我“老师,没想到你会买我的画!我太惊讶了!好开心啊!”

孩子希望我们成为非教师的老师,希望我们成为他们的同伴。而要变成同伴,是不是也要参与同伴的生活和活动呢?

成尚荣老师在书中反复写到过:“教师的智慧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睛不能长大——永远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保留喜欢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敏锐;人总是要变老,但是老师的心不能变老——永远有一颗童心,好奇、探究、想象,同时善良,同情人,帮助人。”说的真好,教师要有童眼、童心,必须学会做一位小孩,同所有小孩一起,站在儿童的中央,以儿童的思维和体验来诗画、优化我们的教育行为。掌握如何做,往往比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