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1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参加培训,培训时间虽然短,却让我有感而发。以往,小学阶段的艺术类课程更多,由于孩子课业不重,家长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音乐或者美术等兴趣爱好。但随着升学逼近,学业加重,艺术类课程基本都会被砍,课外时间全被学科类辅导填满。新课改,也体现了学习的多样性,希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全面发展。
学习中老师讲到,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鼓励广大思政老师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所以我们更应学习新课标的要求规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我们去培育守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新课标的内容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不同方面,合理安排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生活内容,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积极参与到学科活动上,突显“因材施教”。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知道,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2
2022年8月26日我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培训会,通过观看聆听专家的讲解,我逐步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学业质量、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学段表现,课程内容按照学段要求分四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标修订的重点。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定要融入国家课程改革的洪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要和谐互动,增加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一、不断更新理念,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1、新课标的改变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采取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用课本原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学科活动。例如:义务清扫垃圾、参加疫情防控、文明交通卫士等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增强感受,激发他们热爱公益的热情,从而亲社会,达到立德树人。
2、立足核心素养,制定铸魂育人的目标
新课标提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我们道法老师要立足核心素养,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要坚持三个导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在实际中,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变教学模式,营造有趣高效课堂
道法学科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职责,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焦点,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利用好红色课程资源,感动中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等的事迹,运用好身边的人和事,还有最新的时政热点事例,比如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的事迹,爱岗敬业的张桂梅等,让道法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在体验中感受,由此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增强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时政为主题、以成长为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生活化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三、坚持实践育人,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方式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关注国计民生,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关心国家发展、增强爱国情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在活动中思、在活动中考,体现了实践育人功能,也在实践中扩展了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读教材,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绚丽多彩!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3
听了专家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多的认识。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以及义务教育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不能夺也”,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应大处着眼。
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中国也在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借鉴国际国际社会和教育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且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纲,制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景标准、实施课程教学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4
临近暑假结束,参加了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培训,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收益不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完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我反复阅读了几遍,深刻体会到了2022版课标的发布是时代给予我们课程的方向指导,无论是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和主要变化,都可以感受到思政课要与时俱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且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在一开始就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使命,育人的道路上也要坚持育己,自己要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教师,也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二、注重思政课的学段衔接和循序渐进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自我认识”“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新课标列举了各个学段的主题学习、内容要求还阐述了教学提示,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进一步清晰明了的指明方向。各学段共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中国代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要有贯通性、衔接性,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努力。
三、注重表现性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与考试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比行为评价更为重要。课堂教育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金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用什么标准评价课堂教育是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课堂教育的评价策略应该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帮助老师提高改善教学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课堂教育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内容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
时代赋予了我们思政课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课堂效率,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的建设者和按班人而不懈努力。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5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即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即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即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即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即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6
2022年8月26日,有幸参加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线上培训会,本次会议分上下午两场,专家对课标的解读既全面又有深度和广度,给一线教师很多启示,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对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通过培训,使我们认识到要灵活利用教材,既要重视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发掘身边的教材,更好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条件。
三、通过培训,使我们认识到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重视实践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及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总之,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7
开学前,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授课老师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以前,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治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的道法教师,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老师所说的我们得把道法课当回事,必须把它上好。
二、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
三、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四、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8
经过学习新课标我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从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经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进取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趣味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进取参与数学活动。
二、经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当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一样。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一样的可人之处。所以便更需要我们用不一样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们健康成长。
三、经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理解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经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9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时观看了相关专业教授的视频解读,感悟挺多,收益不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值得关注: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提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修养。
3、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
2024年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10
今天我们在线上认真听专家解读了《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制新课标的学习。给我最切实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这给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即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生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即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体,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即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体,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
四、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及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研究和体验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即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指导。值得细细去读。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今后的教学目标有了整体认知和把握,为下一步进行科学有效教学活动,切实做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