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1
久居樊笼,择日去往乌镇小住,静谧的江南水浸润我的身体。酷暑、疫情、个体的烦闷,我都不知愁绪从何处衍生,又是否散去。借着疫情,我蜷缩起来,让内心尽可能保持平静,不让那些污浊的名利渗进我的灵魂。
好在,孩子的天真、烂漫,让我看到时间的延长。他们会有怎样的未来?未来会有不确定性吗?如果来到此世,只是为了分享时下的美好,那又何必多虑呢!
在我与妻子相遇第11个年头的纪念日。我想起陌生的好处。那时,我们彼此吸引,或者说是彼此的陌生部分在试探着,于是,我们走到了一起。十一年了,我们学会了平衡术、分身术、有时也运用隐身术。渐渐地,陌生部分消失了,我们的共同体日渐觉醒、成熟。
这值得纪念的相逢,这值得展望的未知,像极了秋意兴味。
就在这样的情绪铺垫下,我们一家四口驱车前往乌镇。
我落户的嘉兴南湖,确实有区位优势。以自我为中心,可视为上海、杭州、苏州的交汇处;从融入的眼光审视,外可以入城,内可以守静。而乌镇、西塘、南浔这样的古镇,则是更幽深的灵魂。它们距离我生活工作的地方,都约为30公里路程。往西可以至乌镇,往东可以到西塘,往北可以抵南浔。这次,我们选择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桐乡”的乌镇。
入住子夜路兰奢民宿。因疫情,生意寡淡。但老板的服务态度,依然热情。子夜路,属于茅盾的子夜路。漫步在这条街上,我想起了关于《子夜》的往事。2002年,我在九江学院读书,“南山大胖”陈晓松老师教授我们《文学理论》。某日上课,陈老师针对《红楼梦》提出了一个问题,点名要我回答。我回答不出,愣是站在那里,到了下课。陈老师要给我一点惩罚。于是他让我选一本现当代小说做评。几天之后,我上交了一篇关于《子夜》的文学论稿。如果没有记错,这的的确确是我的第一篇文学评论文章。手写稿,三千字。如今,稿子不知所踪,记忆还在。
午后,我们进入东栅景区。这才是真正的千年古镇啊!游客少于当地居民,老者拿着自制的竹蜻蜓、水枪、木雕售卖,虽无人问津,但也无妨。毕竟,时间就是这样静静地流逝,无牵无挂。
妻子花了90元购买了船票,我们协同几个广东来的客人,一起船游东栅。船夫壮硕,他摇橹不费力,只是顺水取势,船尾出现一个接一个的旋涡,乌篷船就自然前行了。沿岸的迎春藤翠绿一片,这不是它们开花的季节,但它们垂在水中的枝条却旺盛如春。其实,古镇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只不过石板路、低矮的木房子以及内藏的旧物、老者,他们的生命属于历史的遗存;而柳树、迎春藤以及那终年的绿水,是永恒的生命存在。
孩子们很喜欢水里的游鱼。庄子曾游于濠水之上,与惠子争辩鲦鱼之乐,我们在乌篷船上观鱼,我确实感受到孩子们的欢乐。
“来过,便不曾离开。”甜蜜“奶茶妹”刘若英的广告语高悬在西栅景区门口。行走在黄昏后的石板路上,我忘记了都市的喧嚣,只记乌镇牌头上的八个大字:“乌青毓秀”(正面)、“西环浙水”(反面)。
在世人的想象中,乌镇也许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镇,灰墙黛瓦、深巷流水、蓝印花布,像一个藏在记忆中的女子。当我四次游览乌镇后,发现“古老”只是乌镇的一个侧影,并不能代表她的全部。
乌镇,地处嘉兴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西侧,西临湖州,北接江苏吴县。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蓝天下,绿水逶迤去,两街相对开。喧嚣与宁静交织,河流与巷道措置,古韵犹存。
2015年夏月,我作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的领队老师,初遇乌镇。于“昭明太子读书处”驻足时,来自意大利的家豪表情凝重地问:“乌镇,难道只是供人怀旧表演的舞台吗?它与西塘、周庄等古镇有何分别?”我坦然地说:“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根,亦如古罗马斗兽场、古埃及的金字塔。乌镇,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有着属于它的气度。”随后,我向他讲述了两个乌镇人的故事。
入夜,枕水江南。伴随着轻柔的摇橹声,藏在“茅盾故居”的词语精灵,唤醒了你的记忆。在幽暗的观前街,游人散尽,一家家小商铺,紧闭嘴巴,如百年前沉默的《林家铺子》。即使,在白天,它已然改头换面,成为一家古玩店。但我知道,那些写在纸上的词语,永远活着。而乌镇的旧物,正借着文化,从历史的框架里醒来。
无独有偶,1927年,乌镇又孕育了一位艺术骄子——木心。早期,他跟随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曾有一段时间,他对故乡失望透顶。于是远渡重洋,错把他乡当故乡。
20世纪90年代,木心声名鹊起,他曾潜入故乡,带着怅惘之绪写下《乌镇》一文,真可谓“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的确,污水绕舍、房屋颓圮不应是乌镇的面貌。在五水共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背景下,陈向宏主导规划乌镇,并把孙家花园修葺成“晚晴小筑”。2006年,木心回到故乡,入住东栅,安享晚年,直至2011年去世,而今,“晚晴小筑”已向大众开放。而后,木心美术馆的落成,将乌镇推向了现代审美,正应和了木心的呢喃:“风啊,水啊,一顶桥。”
2018年,我随另一批华裔青少年,再次走进乌镇。乌镇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徜徉于西栅,如入画境;偶有欸乃一声,乌篷船轻抚而过。自2014年秋起,乌镇成为国际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它正以5G的速度,向世界发声;如今,每逢秋天,戏迷们都会齐聚乌镇,把故事续写在流水般的光阴里。乌镇剧院、诗田广场、水剧场……声光面影,被时代的光芒照彻。
当下,我们一家人趁着夜色,漫步西栅。那迷离的夜景,令我静谧。我知道,水乡的温婉正合乎我内心最柔软的需求,我会在这水乡中耗尽生命。我顿悟:只要是融汇于黄河长江的华夏水,便注定具有中华民族温婉而坚定的品格。杭嘉湖平原上的开阔与收纳,养育出了嘉兴人的钟灵毓秀。一切旧物,用性灵诠释着“数万家西环浙水,三千里北望燕京”的南北至美。
于是,和其它古镇相比,乌镇多了几分现代。即使在有些人看来,这沾染世俗尘埃的古镇,已失去古风。但不可否认,“来过,便不曾离开。”乌镇,仍彰显着它的气度——古老的观前街、现代的木心美术馆,正让游人饱尝江南水乡与现代智慧的双重甘泉。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2
一九八二年的春天,我从铁路学校毕业,来到五原火车站工作。车站所在地是一个镇,叫套海镇,当地人叫它刘召火车站,距离五原县城三十公里。
套海镇光秃秃的,树很少,更谈不上花花草草。
天气渐渐转暖,随着一阵阵的春风,我总能闻到一股股清香味,好像还夹着丝丝的甜意。师傅告诉我:“铁路南面二黄河河滩两边有好多沙枣树,这是沙枣花香。”根据师傅的指点,我们几个新来的学生娃来到二黄河畔。每隔不远就有一棵沙枣树,它们自由而任性地舒展着自己的身躯,粗糙的树干上毫无规律地长着带刺的枝条,有的枝条拖在地上,有的落在水面上,灰绿色的叶子并不招人喜欢。一串串耀眼的小黄花盛开在上面,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我们几个年轻人把二黄河畔当成了天然公园,休息的时候常常来到这里走一走,闻一闻小草的清香,看一看缓缓流淌的黄河水,听一听叽叽喳喳的鸟叫,想一想远方的家。我们坐在歪脖子树上放歌,述说着心声,有时还调皮地用河套方言朗诵着:“黄河啊黄河,你咋来来这么黄?你快点流哇,流到乃麦子地你就不黄啦,你就绿啦!”爽朗的笑声会把小鸟惊飞,会让蝴蝶起舞。
河对岸有一个小村庄。一次休息时,我和同事借来自行车,跨过二黄河桥去买鸡蛋。很久没有下雨了,乡间土路上的浮土有半尺厚,踩一脚会没过鞋面,骑自行车好吃力,看似不远的路程我们骑行了两个多小时。走进陌生的村庄,我们不知该进哪家人家,担心院子里有狗。这时,围上来五六个孩子。有一个长得很水灵、大概六七岁的小女孩得知我们是从火车站来这里买鸡蛋的,就主动担起向导的任务。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她说:“我没出过远门,但我经常站在房顶上看来往的火车,听火车的鸣笛声。”“如果坐火车出门,一定去找我们啊!”小女孩捋了捋自己又粗又长的辫子认真地点了点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算起来小女孩也该四十多岁了。
鸡蛋有大有小,有红皮的,有白皮的,一律按个卖,一颗一角钱。我的筐子快要满了,看一看手里仅剩下了两元钱,我决定不再买了。同行的伙伴还想买几十颗。
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我俩又累又饿又渴。小女孩在前面走,我俩跟在后面。“这是我们家。”小女孩推门进了屋子。锅里散发出的扑鼻的饭香味勾起我俩的饥饿感。女主人热情地给我俩倒了两碗开水,并招呼我们上炕吃饭。我俩对视着用眼神交流:不吃吧,的确很饿;吃吧,不好意思。
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下地劳动的男主人也回来了,看到我俩只是憨憨地一笑,就去院里拍打衣服的尘土了。知道我们来买鸡蛋,还差几十颗后,男人就去凉房端出满满一笸箩鸡蛋,往同伴的筐里放。放了三十多颗时,男主人的手停住了,说:“不能太满了,还得装上些麦壳,要不路上就颠碎了。”说着提起我俩的鸡蛋筐去院里打包,一层鸡蛋一层麦壳,做得非常仔细,让没有经验的我们好感动。
热气腾腾的烩菜蒸饼已摆上了炕桌,女主人麻利地往小盆里打鸡蛋,转眼间一盘黄泠泠的炒鸡蛋就出锅了。我俩忘了客气,也忘了不好意思,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临走时,女主人坚持不收三十多颗鸡蛋的钱。“自己家养的鸡不打不算,也不是准备卖的,拿去吃就是了。”她推让着把我俩送出了院门。小女孩红红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村口,我摘下胸前的路徽送给她,同伴把一个精美的塑料钱包送给她。当然,红红根本不知道里面塞了钱,连同我剩下的两元钱也在里面。
来到临河工作后,一来二黄河距离车站较远,二来市内有公园,我就再也没有去过二黄河畔。
如今,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成了我常常光顾的地方。春天,这里杨柳依依,摆动着纤细的枝头,嫩绿的小草早早地探出头来;夏天,黄河水载着游船上幸福的河套人,穿过浮桥、金川大桥;秋天,红色、黄色、绿色的树叶交织在一起更加绚烂,没有丝毫的忧伤;冬天,翠绿的松柏依然述说着永恒的春天,结了冰的黄河水犹如一条长长的哈达迎接着八方的客人,迎接着来年的春天。
站在金川大桥上眺望,包兰铁路线从桥下穿过,红色的列车从绿色的公园里驶过,那一刻就是一幅动感美图。我望着二黄河北岸零零星星的几颗沙枣树,又闻到了沙枣花香。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3
《“绿色”变身三部曲》
故乡__位于__省西北部,地处__三省边陲要冲,山水资源天生丽质,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林海苍莽、群山耸翠,森林覆盖率达72。1%,是“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绿色是她名副其实的底色。
(一)
记得小时候,镶嵌在山水中的县城,清山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特别是薄雾笼罩以及傍晚炊烟袅袅的样子,如同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田园画,格外让人赏心悦目。然而,当时的绿色资源不仅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还一定程度阻碍了交通,闭塞了信息,禁锢了老百姓的思想,甚至成为落后山区的代名词。
80年代前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但县内叠嶂的山峦,似乎阻挡了改革的步伐。县城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二条街,有人笑称,“小小__县、几家杂货店,街头聊会天、街尾听得见。”县城基础设施和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随处是泥潭和积水,县里数得上的就水泥厂、麻纺厂等几户规模以上企业。农村更是大多沿袭农耕社会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农民大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与田地形影不离、厮守终生。
城在山水中,出城必然先过轮渡,而后唯一一条316国道,蜿蜒穿越崇山峻岭通向城外。这条崎岖的山路不知阻拦了多少城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激励了多少有志青年从这里出发,去城外努力追梦。
我第一次走出__是16岁到九江市看灯展。得知消息后,竟激动得几天睡不好觉。当时__县到九江市也就140公里左右,但至少要乘七、八个小时的车。我晕车历害,一路上肚子里翻江倒海、吐得天昏地暗,到了九江市又强打精神,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生怕错过这个大都市的每一寸景色、每一点感受。这次并不轻松的经历,日后很久还成为炫耀的谈资,今天想来实在好笑得很。
这就是一代人眼中当时的__。她绿得纯粹,但并不多彩,如同一只栖息在大山深处的凤凰,翘首等待飞翔。
(二)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进入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得益于发展理念的转变,得益于发展环境的优化,得益于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更得益于一任接一任的县领导,带领勤劳、思变、求进的__人以独特的山水为依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使__发展驶入快车道。
县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竞相发展,城里道路越修越宽,乡村水泥路村村连接,“十三五”时期,建设通用机场和铁路也纳入了国家和全省规划。__到南昌、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车程均进入2。5小时圈。与此同时,县里围绕绿化、美化、亮化,大力推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使县城焕然一新。白天山、水、桥融为一体,晚上灯光、喷泉、游人相映成辉,人在画中、画在眼中,处处展现出让人留连忘返的美丽景象。
路畅了、城美了。优美的生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来__投资兴业和旅游的人更多了,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年青人也返回了故乡就业创业。绿色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腰包更鼓了,自豪感更强了,精神气更足了。__这只深山的凤凰,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先后摘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和中国最美小城的金榜等一项项殊荣,还多次登上央视的大舞台。
2007年4月,时任温家宝总理在视察__期间,欣然题赠“山水__”的珍贵墨宝。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每逢节假日,日益变绿变美的故乡,如同一只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迫不急待地踏上归家的路……
(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新发展理念,新时代赋予绿色发展更重的历史使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尝到甜头的__,坚定“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乘势而上,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繁荣绿色文化,壮大绿色经济。节能灯产业集群入选__首批20个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生态养生、休闲观光等产业已然兴起,县域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仅2019年端午小长假,县里就接待游客1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2。1%;实现旅游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23。1%。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城里日新月益的同时,农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近年来,国家不但取消了农业税,还对农民种田给予补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惠民生的好政策,让农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大好前景,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更让农民对农村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两个一直在外打工的堂兄弟,已在积极筹划在农村创业事宜。堂弟算了一笔账。他在天津一户家俱厂已打工十余年,年均收入8万元左右,刨去生活开支,一年能攒6万元已很不容易。如果能在家乡办成实业,如养殖业、小型农场、乡村旅游等,有的项目政府还有一定的补贴,一定不比外面挣得少。
父亲感慨乡村的变化作诗一首:党和国家政策好,“三农”新颜换旧貌。乡村振兴共奋进,明日农村更妖娆。
城还是那座城,但今日早已胜昨日;绿还是那个绿,新时代绿更有内涵。故乡的绿色变身,也是__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华民族建国七十年从站起业、富起来到强起来沧桑巨变的缩影。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____视察__时强调,绿色生态是__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他还指出中部地区崛起必须是绿色崛起。____的重要指示,为__绿色崛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__绿色发展增添了巨大信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展望明天,__这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必将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以涅槃的姿态,掀开绿色发展的历史新画卷。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4
我是一条快活的鱼,生活在一个叫王店的小镇上。小时候,我的家很漂亮,碧波漾漾、垂柳依依,它有着甘甜可口的水和美味诱人的小虾米,它还有个很美的名字——梅溪,它是我童年最愉快的乐园。
我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水草间欢乐地游来游去,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我也喜欢躲在水底看着岸边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有的来淘米,有的来洗衣服,有的还带了救生圈,教小娃娃游水。看着娃娃的脚在水中一撑一撑的很好玩,我就大着胆子,游上去偷偷嗅他的脚,娃娃乐得哈哈大笑。
待我渐渐长大,却发现我的家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澈美丽的水面渐渐变得浑浊,甜美甘淳的水也渐渐变得苦涩,可供我吃的食物越来越少,那些白色的脏兮兮的漂浮物越来越多。河岸两旁的树木死的死、房屋拆的拆,叔叔阿姨们再也没有来淘米洗衣,学游水的小娃娃也不见了,我的家变得又脏又臭。我的那些小伙伴们受不了水中的恶臭,纷纷浮出水面,想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可鱼离开了水,只有死路一条。还有些小伙伴提出了搬家,相信长途跋涉后总会找到干净的水源,可我却舍不得离开,哪怕它再难以忍受,也是我的家啊!同伴们走的走、死的死,只有我还在家中艰辛地生活着,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家还会变回原来的美丽模样的。
等啊等,等啊等,也不知道等了多久,来了一队人,在河边上竖了一块牌子,为首的一个对着我的家指指点点说着什么,旁边的人唤他作“河长”。再后来,“河长”又带来了一队人,还带了几只像船一样的大家伙,说是要给河道清淤。于是我偷偷躲了起来,看着他们做这么事情。清淤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开始在我家铺设好多好多的管道,说是以后生活污水可以从管道里流走。可是整改我的家不是简单的事情,一边有人在改造,一边还是有人来破坏,听说那个“河长”设立了一些制度,如果有人偷偷在我家里扔垃圾或排污水,被举报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举报的人也会有奖励,这个制度很好,我也帮他们监督着,搞破坏的人再也不敢来了。“河长”他们不仅在我家里作整改,还要整改我家周围的环境,他们在我家的两岸种绿化、造房子,让那些破破烂烂的景观又焕然一新。渐渐地,水里的垃圾越来越少了,水质也渐渐恢复成甘甜的味道,我感觉以前的那个家又要回来了,开心地活蹦乱跳的。
现在,我的家不仅恢复了以前的模样,还比以前更漂亮了,据说是小镇上的样板河之一,真正的水清、岸绿、景美,“梅里水乡、花园王店”的江南美景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那些离开的小伙伴们也纷纷搬回来啦!我爱我的家,我永远不会离开它!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5
《牧羊海印象》
一
列车从北京西站开动的时候,我的心早已经飞到了内蒙古高原的阴山脚下,飞到了那片苍茫的黄土地上,飞到了绿波潋滟的牧羊海畔。四十多年了,古老的阴山还是我年少时的样子吗?苍茫的黄土地还是我年少时的样子吗?美丽的牧羊海还是我年少时的样子吗?
在初秋明媚的阳光里,我终于又站在了牧羊海这片黄土地上。熟悉的河套平原,熟悉的阴山,还有那些熟悉的老战友,都让我的心脏快速跳动。我的嘴笨拙了,眼睛湿润了,嗓子哽咽了,竟然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深厚的情感在冲撞着我的胸膛。那是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想念之情。
二
第一次知道中国广袤大地上有一个叫做牧羊海的地方,是我十六岁的时候。1969年,我初中毕业,怀着一腔热血、满腹豪情,成为内蒙古建设兵团的战士。那年的初秋,我们经过两天一夜的行程,在五原火车站下车,再乘坐团里的大卡车前往十六团——牧羊海。
牧羊海在我们连队东边,连队的西边、南边还各有一个小海子,都不远,一个叫二羊海子,一个叫张彭岭海子,很小,方圆也就不到一平方公里,海子里的水也很浅,没不过人。虽然这些海子不大,但它们的绿色水面上常常有不少水鸟飞翔,为荒原增添了许多生气和活力。
因为牧羊海,我当时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生活很丰富:远处的阴山,近处的沙丘,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有展翅高飞的天鹅、鸿雁,有随风摇曳的绿色芦苇,还有我们宏大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目标……站在牧羊海畔,我会大声地背诵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烽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的苍凉景象。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意境,非常符合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当时的心境,那时的我们正是怀着满腔热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大有“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的雄心壮志。
我想,这些感受在北京是绝对不会有的,你不身临其境哪来的感受?在北京的胡同里,你怎么也体会不到茫茫荒原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河套一带流传着许多民歌,爬山调即是其中的一种。爬山调可唱的内容很多,五花八门,十分随意。有一首爬山调是这样唱的:“骑着马儿四处走,一张嘴爬山调就流出口。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爬山调唱起来就不由人……”我在河套地区生活了六年,竟然也学会了几句:“大青山下一片片红,草原上有了钢铁的城……”
唱爬山调要使劲儿吼,要扯着嗓子,有些像吼秦腔,好像只有那样才能抒发情感,才能表现出草原人的豪爽。不过,这是我的感觉。
三
我在牧羊海生活了六年,最深切的体会是牧羊海春夏秋三个季节是美丽的,这个美丽的时段包括春末、整个夏季和秋天的前半部分。一定不要在暮秋以后看牧羊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那时绿色尽失,平沙莽莽,北风低吼,尘土漫漫,完全是一片寒风萧瑟了。牧羊海的春天到得晚,口里已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这里还是“飞鸟千里不敢来”呢。
夏末秋初是各种瓜果成熟的时候。那个时候,河套平原的空气中飘着浓浓的瓜果香气,让人们深深地陶醉。牧羊海也不例外,哈密瓜、华莱士、西瓜、香瓜……让你尽情地吃。一到这个季节,我们这些大小伙子绝对禁不住瓜香的引诱,千方百计要把香甜的瓜果送进嘴里。
四
虽然生活艰苦、工作紧张,可是很多人还在想方设法学习。那时候没有什么书可读。有一天,我看见战友有一本《诗词格律十讲》,就央求人家借给我,答应人家看几天必还。我太喜爱这本书了,仅仅看一遍实在不过瘾,于是决定把它抄下来,这样就可以随时翻看阅读。
那本手抄本我一直精心保存,至今还在书柜中摆放着。
我的一个战友喜欢研究哲学,可以说已经到了酷爱的程度,平常没事就捧着一本哲学著作认真地阅读。据别人说,他曾表示过,今生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哲学家。对此我十分不解,他怎么就钻到了这个牛角尖里了呢?我对哲学实在不感冒,头疼,总闹不懂其中的奥妙,也就敬而远之,不去费那个力气了。
屯垦戍边是艰苦的,需要精神和体力上的极大付出,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谁也没有想到,我那位哲学战友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生命,永远埋葬在连队西边的沙丘里。他的遗体被葬入黄土地之后,我想到的是,他在那个世界还学习哲学吗?他的灵魂还研究哲学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灵魂从那一刻起,就开始在牧羊海的天空中游荡了。
五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行驶,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白色的欧洲风格的大门,很是典雅清新,那是现在的牧羊海牧场的场部大门。
牧羊海到啦!远远地,看见几位老战友已经在路边迎接我们。下车后,大家热烈地握手拥抱,说着笑着,有几位战友还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的热泪也让我激动,我便扭过脸去,悄悄地把泪珠擦掉。
我们参观了过去的团部,又驱车到牧羊海的深处,游览了那里的旅游景点,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深情回忆当年所谓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
我们回到了连队的驻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熟悉:一排排营房是我们的劳动再现,高大的礼堂是我们的热情“铸就”,沟渠两边的柳树,更是我们的青春写照。啊,牧羊海的一切,哪一样不是用我们的双手和血汗创造出来的!?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年轻时的艰苦劳动,才使我们对牧羊海深深地眷恋。
大家行走在这片曾经火热的土地上,就像当年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一样,还是那么青春,还是那么精神,竟然没有一点点的“颓败”,甚至没有一点点的劳累。
我特意去西沙丘转了一大圈,一是寻找当年西沙丘的模样儿,二是寻找哲学战友的墓地。西沙丘还在,却没有了那时的高大,哲学战友的墓地也了无痕迹。我想,四十多年了,他的坟墓被风雨沙尘涤荡平了,我还想,他的灵魂安息了吗?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6
长寿岛村地处樊城区牛首镇政府南岸1。5公里处汉江中心的小岛上,四面环水,风景优美。长寿岛湿地资源丰富,湿地覆盖率达80。37%,是三千里汉江上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河流淡水湿地之一,被誉为“襄阳之肾”。
近年来,长寿岛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将党建势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湿地综合体,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新图景。长寿岛村入选全省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022年襄阳A级景区式村庄试点。
党建引领是核心
乡村建设有活力
支部建设“有力”。结合村“两委”换届,从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组成村“两委”班子,落实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以选树新时代好青年为抓手,培育配备村级后备力量,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育强乡村后备军。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和干部队伍结构,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成为助推汉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资源整合“助力”。实行村“两委”班子岗位承诺,全体党员亮诺,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为村级综治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和办事中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层堡垒。整合村部办公资源,明确功能设置、规范标识制度、完善基本设施、强化管理使用,健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室,公开6大类17项便民代办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办事,提升服务水平。
干群同心“合力”。利用周末、晚上的空闲时间,组织村民群众召开“屋场会”,聚焦乡风民俗、地域特色、地理优势等本地特色,围绕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乡风民俗、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商共议、共同解决困难、共创美好环境。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收集意见和问题50多条,制定任务清单16项,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干的”有机结合,变“要我干”为“一起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农旅产业夯基础
融合发展有活力
三方联动,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联动模式,聚能产业发展,推动集体增收,带领村民致富。村党总支借助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与在外同乡联系,利用春节、清明返乡等有利时节召开座谈会,鼓励他们为村级发展出谋献策,激励党员回乡创业,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或农户合作,“新”人才带动引领农户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共同成立沙红桃合作社,流转土地112亩,创新发展金蝉养殖等,形成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局面,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果木种植,助力集体收入新增长。村党总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果木业,以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和加快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既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也给村民带来稳定经济效益。同时,借助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名片优势,引导村民在岛内实施万亩果木发展计划,种植桃、梨、杏、枣、葡萄、核桃等数多个品种,引进油用牡丹和阳丰甜柿683亩,种植韩国猕猴桃132亩,借助沙壤土优势,大力种植200余亩山药,一年四季既有壮观的花海景观,又有累累的香甜硕果。每年秋季,沉甸甸的柿子挂满枝头,吸引不少游客观光揽胜。
文旅融合,绘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和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的品牌优势,依托优美的自然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融合发展湿地人文与自然景观,全力打造生态观光游、采摘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文旅品牌,大力发展以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休闲采摘、沙滩露营等为一体的“农家乐”经济,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人文环境吸引外地游客和近郊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感受文化,推动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绿水青山为底色
生态村庄有魅力
倾注心力打造水清景美村落。长寿岛村以推进汉江十年禁渔行动为抓手,筑牢汉江生态屏障,组织“清漂队”定期开展宣传、巡河、河道清漂等工作,护好一江碧水。以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共同发展,引导村民在环岛四周与水域接壤的湿地、滩涂上大面积植树造林,在河边荒滩地种植三万多棵竹柳,在村组种植桂花、垂柳、香樟、美国红枫等一万多株,同时对村级主要干道进行刷黑、绿化、亮化,以“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组一韵”打造“汉水绕绿洲、绿满长寿岛”的四季皆景生态美景。
因地制宜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化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实行党员分片联户制度,党小组长示范带头,带动群众将自家门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开展农房立面改造、厕所革命、堰塘治理、道路刷黑等,清运边角陈年积压垃圾,升级改造14公里环岛半循环路,绿化美化村道,栽植乡土乔木、建设文化长廊、修建文化小广场,完善村湾宣传栏、村识村标等,打造焕然一新的生态靓村。
着眼长远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围绕乡村生态振兴,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湿工程,发动农户与湿地公园签订退耕还湿协议近80份,恢复湿地植被769亩。成立党员志愿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湿地公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动,常态化开展“爱岛护岛”“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好家园”志愿服务,唤醒村民的生态意识,激发村民的生态热情与生态担当,把村庄建成拥有“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自然生态美景和产业兴旺、乡风淳朴、治理有效的生态文明乡村。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7
(一)
蘸着沂河的碧水,我泼墨铁富的江山,仰望着艾山的巍峨,我审视着铁富的高楼大厦,在铁富,富与美,多么和谐地存在,多么幸福地“同居”!
一阵阵清脆的鸟鸣,从铁富绿水青山的背景里上升又降落,滴落在铁富人心上的那些,激荡出无尽的诗情画意来,是啊,幸福幸运的铁富人民,此时是多么明白这一只只飞鸟的内心。
大树与小草,一起铺展着铁富大地的醉美的背景,目光里的绿,就是货真价实的无价之宝,是啊,没有了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富裕显得多么单薄而无意义。
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树,红的花,清的水,还有鸟语花香,还有清风明月,还有鸡鸣犬吠,田园静谧,家园温馨,目光里的铁富啊,是一幅真真切切的画,更是一首平平仄仄的诗,能真正读懂她的人,内心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
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建设与发展,于是,在铁富,似乎每一处风景,每一项成就,每一个荣誉,都透着浓浓的绿色的光芒,都渗出生态的诗意,是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在铁富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光里的铁富啊,正在生态的诗画里绿色崛起,富与美,像是一对孪生的姐妹花儿一样,美丽着铁富的容颜,风雅着铁富的岁月,靓丽着铁富的名片,也擦亮一个地域观光旅游的最亮招牌。
铁富的自然山水,为铁富的绿色发展,积淀了最最宝贵的财富资源,靠着这些,不仅会为铁富人民的幸福生活,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保障,更会给这铁富的子孙后代留下醉美的乡愁,留下一片诗画里的绿水青山啊!
生态,宜居,富裕,和谐,美丽……似乎将所有的词语都聚集在一起,也不能完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你的大美,铁富啊,生态绿色发展,会将你的富裕与美丽一次次催生,一年年延续。
(二)
在铁富,靠着银杏等土特产,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填满铁富人民腰包的财富,这些支撑起一座城一个地域幸福大楼的根基,无不透露着绿色健康的理念,在铁富,绿色是品牌,坚持着绿色发展的理念,铁富,正在精准扶贫,正在脱贫攻坚,正在稳步发展。
在铁富,游山,玩水,赏花,摘果,垂钓,休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正确的思想观念,催生出了这铁富的正确发展之路,于是,正以自己的方式真实地演绎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变,一个个风景区,一个个观光园,甚至是每一条大街每一个小巷,都是美景的展览馆,都是铁富生态美学的生动而具体的体现。
绿色的锦缎,穿在铁富的身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啊,绽放着你美丽的容颜,我知道,此刻那些飞来的蜂蝶啊,是情不自禁,是不能自持,是痴迷留恋啊!
在铁富,处处是风景,处处是画卷,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美景中的铁富人啊,内心一定是比蜂蜜还要香甜。
(三)
艾山风景区、国家银杏博览园、天下第一水杉路……一个个景区,多像是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在中国,只是提起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就会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这些名字里,带出的都是一片片绿水青山,带出的全是无尽的康养理念,在今天的中国,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而绿色生态的铁富山水,就给铁富的这片世外桃源打出了一张最闪亮的名片,你看,被你的绿色生态吸引着,那么多颗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慕名而来,是对你美景的痴迷,更是对你绿色生态健康发展的肯定。
蘸着你的碧水,为你写下平平仄仄的诗行,眼前立体的铁富山水啊,岂止是用一个“爱”字,就能完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对你的挚爱之情呢?
将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贯穿到铁富发展的方方面面,用这样的理念,不仅仅养育了这里的绿水青山,更养育了这里的人心,不久后的铁富啊,我们有理由坚信,她的明天一定是更加富裕,一定是更加美丽,就像是一颗绿宝石一样,镶嵌在祖国的东部,而如诗如画的铁富,会用富与美作为地基,建筑起一座座铁富人的幸福大厦!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8
都道江南好,杨柳岸边流水人家。嘉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儿时的我在嘉兴北部乡村生活,聚族而居,沿河而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是嘉兴不可或缺的部分,滋养祖辈,沁润后人。
老宅房前的那条蜿蜒的小河是我人生记忆中的念想和归宿,就像一根青藤,将一个家族缠在了一起。东桥边是大爷爷家,西桥边是三爷爷家,两桥中间便是我家。河南岸,还有异姓亲戚,常用木盆盛糕点、小吃,将木盆浮在河水面上,用一根竹竿推到北岸,这是亲戚之间默契的交往,也是嘉兴人喜善和睦的待人之道。
岸边的石阶让人和水走得更近,似乎每家都有专用石阶,上下游之间建立了和谐的用水习惯。迎着晨曦,来河边打水即是一天故事的开始,也是乡里乡亲约定俗成的规矩。沉睡了一晚上的河水此时最为清澈,小鱼小虾比人们更知道占先机,已在岸边的小石缝里嬉戏,有人靠近也只是潜在水底,绝不游远。在那个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第一桶水自然极为珍贵,瓦缸蓄水,撒几粒明矾沉淀,煮水、烧饭、刷牙、洗脸,全靠这一缸水。规矩的养成,顺应一河水东流的特性,也是邻里文明的象征。俗言“物皆攀高,水独就下”,嘉兴人并非不争,而是谦卑向下,懂得以柔克刚。
井是嘉兴人取水于自然的秀慧和智巧。老宅有一天井,天井有井,青砖铺井壁,水泥砌墙井口。天井多潮湿,井壁常有墨绿青苔,井沿裂缝中钻出不知名的蕨类,携着清新和生命的气息,平添一抹绿色。铁皮制井桶,系上粗麻绳,“噗通”一声下去,满满的一桶甘洌与清凉,透露着嘉兴人的温润灵秀。
屋后那一池池菱叶便是记忆中朦胧的一团绿,菱角的甜脆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印象。“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行走在乡间,泥堆的小路,两旁丛丛密密的白花三叶草,偶有几簇蛇泡草结着红色的小果子,吸引着孩童伸手去摘。不远处,菱叶穿萍满池是花,一个菱塘接着一个菱塘,似乎有天然的规律。7、8月,採菱人便坐在一个木制採菱桶,左右摆动,划向凌池中央,木桶荡开菱叶,留下一条弯曲的水路。採菱人一把揪起菱头,拨开菱叶,露出的那串菱角,鼓鼓的身体,圆润的小角凸起,像个饱满的元宝。嘉兴人,最明白水润万物的道理,采摘后的菱头重新放入水中,期待来年再有收获。
嘉兴历来富庶,鱼米丰足,这与嘉兴人崇尚自然、顺乎自然、善用自然的智慧密不可分,他们似水、乐水、用水,取水之性利万物,以水之行扬水德。在我的记忆中,那水,那人皆是乡愁。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9
花椒带动大发展
七月,盛夏的牛栏江两岸生机盎然,位于巧家县一侧的包谷垴乡境内正是采摘青花椒的时节。据悉,自2014年以来,在包谷垴乡党委、乡政府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邀请专家为农民培训,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是闻名的花椒之乡了。
走进村子里,房前屋后,道路两旁都可见到绿油油的花椒树,阳光洒落在树林间,芳香四溢。如果家里种植的花椒过多,就会出钱请人来摘,这样既不会耽误花椒采摘的最佳时机,也能帮助其他人增加一点收入。我的舅母采摘完自家的花椒,就去帮忙,每斤2元,手脚麻利的话,一天能有100元到150元的收入。早晨摘下来的花椒,中午就可淘洗后晒在房顶,经过一天太阳的暴晒,花椒壳就炸开籽掉出来筛净,就成了市面上销售的青花椒了。
截至目前,包谷垴乡的花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3万亩,成为乡亲们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只要管理得当,合理修剪、施肥,亩产值可达1万元。从以往的玉米、大豆种植,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花椒、核桃种植,牛栏江两岸的坡地从黄土飞扬、水土流失摇身一变,成了林地。小小花椒树绿了青山,乡亲们笑开了颜。
保护生态环境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开展,在包谷垴乡取得不小的成效。由党员干部带头组成的志愿者都出现在脏乱差的地方,“红马甲”成为带动村民维护好环境的榜样,每到一个地方就是一道风景,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对村民的生活有很大影响,乡干部挂钩村、组,督导每家门前房内保持干净卫生,不再像往常一样乱堆乱放。卫生厕所走进乡村,垃圾桶、垃圾房等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实行“红黑”榜有效监督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护氛围。走进村里都能看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字样,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已经成为《村规民约》中的一部分,村民们开始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正改变着每个人。
出门在外十几年的我的叔叔回来了,看到村里的变化,他说:“现在真是不一样了。以前交通不便,住房也没保障,卫生厕所更是没见过,家家户户都是旱厕,又脏又臭。现在公路都修通到家门口了,还有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看着山间林地生机勃勃的样子,对出门见绿的家乡又萌发了一丝不舍。”我记忆中的家是土墙瓦房土地面,鸡鸭猪狗混养,下雨天满地泥泞,不时还会摔一跤。在外婆家生活到中学,那时的田地里有水稻、玉米和其他作物。时光荏苒,等我长大懂事了,长辈们也渐渐老去,回望过去,地还是那些地,地里的作物却变了,多了花椒和核桃;夏天的绿色更好看,望着那些树木,不仅是回忆,更是群众致富的希望。
山更绿水更清
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当和朋友们一起走出家门,深入了解后才觉得真是不一样了,在家也能有收入,山上开通了便道,荒地有了新的使命,农作物搬运更方便了。爬了一趟山,没有了前些年的偷盗砍伐的痕迹,树木长得高大粗壮,进入树林里面顿感清爽,躺在落叶上,就不想再动弹了,这种惬意在城市里是体验不到的。
推动牛栏江流域的生态保护,禁止垂钓捕捞,加强环保宣传,通过退耕还林等方式建设美丽河湖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用行动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放眼望去,牛栏江一江清水映两岸,雾气蒙蒙,重峦叠嶂的山间传来人们欢笑的声音,这是收获的喜悦,这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这是多年来人们坚持爱护环境、生态优先发展的成果,未来的农村建设会更美好。
2024年绿色崛起主题征文 篇10
不要污染的GDP,着力创建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在此大环境下,仙桃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水乡田园,实现仙桃绿色崛起”这一主题,贴民生、接地气。
在仙桃的西北角、汉江的下游有一座恬静小镇——郑场镇。其境内河网如织、水道纵横,池塘浅滩星罗密布。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这片沃土上,养育着八万郑场儿女,我们一起用欣喜、期待的目光见证着这座小镇的发展与崛起。
城镇因水而生,城镇因水而兴,城镇因水而美,有水才有灵性。“静水浮舟雨谢燕,弯桥水上是江南”,提起水乡田园,首先人们想到的就是江南风光,而在我的眼里,我的家乡比之毫不逊色。在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领导下,如今的郑场镇大力推进水乡田园城镇建设,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天蓝、水清、树绿、路洁”是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
经毛嘴由213省道进入郑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旁的银杏树,“春色翠绿夏荫浓,银杏秋韵别样美”,银杏叶个体的精巧和别致已经令人可以拿在手中玩赏,而每到秋季,成千上万片的银杏飘落构成的视觉冲击更是那样的蔚然壮观。再往前走,两旁又新添了许多桂花树,每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除了绿色景观,路旁还间隔的点缀了几座别致的小亭,休憩赏景何其雅致。
说到郑场,就不能不提及渔泛峰,渔泛峰的兴起在元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由于各种的原因,这颗曾经的明珠一度变得暗淡,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悄然隐居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寂静无声。“建设水乡田园城市”口号的提起,让这座村庄再一次的焕发了生机,紧扣“全域旅游”的主题,十里桃林,渔泛古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乡渔泛,田园渔泛一定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沿着村内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走到尽头,走上汉江堤,放眼过去,眼前芳草悠悠树木葱茏,呼吸之间,泥土和青草芬芳迎面扑来,远处,汉江水缓缓流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好一副田园美景。
“建设水乡田园城市,实现仙桃绿色崛起”,这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我的家乡只是一个缩影。京九庄园、梦里水乡、沔阳小镇等一大批绿色旅游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在建设水乡田园仙桃的美好蓝图上遍地开花。我相信,仙桃的明天一定更绿,仙桃的明天一定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