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

中国上下五千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风和家训,古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良好的家风,不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有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中起决定意义的一步。

我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从小父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我灌输一些良好的家训。“清正廉洁”就是我家的良好的家训之一。

提到清廉,我们想到的一定是正直、光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个家庭若不兴廉洁家风,贪腐就会像病毒一样趁虚而入;一个人若意志不够坚定,幸福大厦就会轰然倒塌。而我对于清廉的最初理解,是父亲常常说的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正所谓知行合一,父亲对我的廉政教育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个时刻。小时候,父亲作为一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领着微薄的工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但他依旧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改初心的留在偏僻的乡村教书。村里缺乏教师,为了感谢父亲留下任教,村民时常会送来一些自家做的食物,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父亲不顾我期盼的眼神婉拒了这些村民,面对我的不理解,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从小事上约束自己,才能挺直胸膛,坦坦荡荡做人”。

那时我还太小,对父亲的话还是不太能理解。再后来,父亲迎来一个转正的机会。要是能转为公办教师,在当时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工资收入也要高一大截。身边有些“代课老师”面对这个难得的好机会都纷纷上下走动。

能不能顺利转正呢?父亲心里也没有底,当时奶奶听了邻居婶婶的建议,当即决定奔赴在县教育局任职的远方亲戚家,想着或许能帮上忙。父亲知道后及时的拦下了奶奶,并严肃地告诉奶奶以后不许再为这事去找任何人,这事如果他打了“招呼”,是对其他代课老师不公平,也破坏了规则;再说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会真本领,正正当当转正。这是平日里和蔼的父亲第一次表现出那么严肃的神情,我甚至有些被吓到了,但这却是初次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清廉”的含义,才能真正的理解父亲常说的“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这句话。

现在,父亲从乡村教师队伍退下来,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各项大大小小的惠民政策落到村里,虽然会面对许多诱惑,但他依旧是以拒绝收礼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严格守纪、清正廉洁的思想信念。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清廉,不是某种身份、某种职业的特殊条件,而是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清廉,也不只是一个外化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品质。

父亲和工作单位关于廉政的双重教育,对于刚刚踏入体制内工作的我有着极大警醒作用,我的内心对清廉产生了足够的敬畏和确信,这种敬畏和确信时刻提醒我严格遵守廉政制度规定。

人生如水,一滴墨就能变色;廉洁如水,容不得半点污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树立廉洁家风,受家风“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才能享受清正安乐的人生。因此,要立好“家风”这面镜子,照清自己,辐射他人。

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除了保持自身清正廉洁,不踩红线的同时,还要做好反腐倡廉这一项重要工作。及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新的作风、新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反腐倡廉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2

女儿六岁,幼儿园大班,我跟***妈都没时间带她,放学后都在培训班待着,然后我下班去接她。有一天我正常来到培训班接她,看到地上有很多汇币(此汇币是培训班为激励学生认真听课而发的奖励,可以兑换玩具),我说这汇币怎么都撒了,女儿说:“不是我撒的”,我很诧异地看着她。我赶紧弯腰边捡边说:“这个可以用啊,可以兑换玩具,多好”,女儿说:“不要,不是我的”。

20__年端午节前,我陪着一位老班长去看望他的老首长,听说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到了老首长家,巡视了一圈,60多平方的房子,房间装修还是很早年代的,家具很简朴,但房间摆放整齐,收拾得很干净。老首长夫妻两人都90多了,当我们到来时,他们非常开心,说是年龄大了,很少下楼,平时也没什么人来。当我们坐下来时,聊着往事,特别是老奶奶从朝鲜战场负伤被送回国内时,因为立功了,征询她的意见需要什么时,她只是提了说要学医,将来能救好更多的伤员。等到毕业后,战争也结束了,她就被分配在南京军区总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工作,于是认真钻研专业,一直勤勤恳恳,救死扶伤。由于老首长夫妻都是军人,结婚时,单位分了这套面积60多平方的房子,一住就是一辈子。我问到,部队师级都有经济适用房,而且都很大,你们级别都很高,怎么住得这么小时,老奶奶慢慢地说,组织上多次要给我们分200平方的大房子,但组织上已经对我们很好了,每次我们都拒绝了。老奶奶说起来很从容,但我眼里早已模糊,感动的泪水不停地在眼眶打转。只有亲身认真聆听,才感悟到他们精神是多么崇高,老一辈革命家们无私的奉献,一心为党和人民,在他们心中从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有默默奉献和默默付出。

____在七一讲话中多次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再提醒全体党员,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更不能忘记自己当年为什么出发。从落实八项规定抓作风,到“老虎”、“苍蝇”一起打,再到明确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向着高标准努力,守住纪律底线。

今年年初,我办就从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上开始下功夫,“新春第一会”以作风建设开篇布局。孙轶主任就强调地方外事工作是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要求我们强化规矩意识,强调“外事无小事”,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要充分认识到针尖大的窟窿可以透过斗大的风。

孩子的思想很简单,不是我的坚决拒绝,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是要奉献自己的所有,他们的作风与腐败分子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反腐纪录片《零容忍》中的腐败人员都是丢失了理想信念,背离了本质,拿了不该拿的,思想和行动都没有守住。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很多觉得“微不足道”的吃吃喝喝中,打开了思想的“闸门”,人生的全面溃败终至一泻千里。

在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的今天,党要求我们存敬畏、知戒惧、守底线。拒腐防变是永恒的课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能心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要做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能要,而且要坚决地拒绝“不义”之财,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心底无私天地宽,胸中有戒是非明。牢记“不要,不是我的”,初心永擎,方可照亮前路,使我们行稳致远。来源 wwW.ZUowEnbA.nET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3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把勤于学习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一个政党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会因学习而富强,同样,家庭会因学习而不断进步和发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开始从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长期培育而成。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无不重视以文化人、以学治家,把个人的修身立业与培养良好学习家风联系在一起。从小就养成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才能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气质风范,也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勤于学习的表率,还要激发家庭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这样也能使良好的学习家风薪火相传。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把甘于清贫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价值追求。是为子女留下万贯家产,还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具有良好家风的重要标志。唐代诗人罗隐就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女谋”的名句流传后世。____对政府官员也有着掷地有声的话语:“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当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职业要求决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事实说明,家财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懒惰心理,扼杀创造精神,这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优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给子女,这样才能为家人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为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骄娇气。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

“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4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有家国天下一说。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小小的家庭,都是浩瀚大海里的一滴水,非常渺小但又不可或缺,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家训。家风,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每天清晨的空气般,沁人心脾;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即是说做人要如莲一般,不贪,慎行,独身而洁。从小到大,我最崇拜的人不是出仕多年的舅舅,而是我的姥姥,一名普通的农家妇人,小的时候,在姥姥家长大,吃穿住行都要姥姥的照顾,姥姥常说:“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回来跟姥姥说,不许在外面要别人的东西,更不许看到别人吃好吃的,就哭闹着去要”,记得儿时,因为成分不好,所以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了,日子也过得清贫,别说零食了,吃顿肉都是难的,但姥姥总是尽量给我做好吃的,把好的都留给我,我也牢牢记住姥姥的话,现在想想儿时还是很幸福的,虽然没什么新衣服,但也是有玩具的,记得有一个洋娃娃,一组积木和一个小飞机,那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舅舅省吃俭用给我买的,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慢慢地,我长大了,自己也有了事业和家庭,我一直记得姥姥的话,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贪不该贪的便宜。记得前年,因为一些婆家的琐事,我很是愤愤不平,觉得万般委屈,在姥姥家和她抱怨了许久,她静静地听我说完,只和我说了一句话:“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情,不能因为别人做得不好,而你好好做了,你就吃亏了,做人做事不要和别人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听完后,我沉默了一段时间,其实不是特别服气,但觉得说得还算有道理,也愿意听话去做,这两年下来,才算理解姥姥的用心良苦。

就在上个月,姥爷心脏病复发入院了,整个大家庭顿时乱做一团,小舅从海南赶了回来,大舅也向单位告假到医院照顾,大家轮流在医院照顾,日夜不停地看护,妈妈,阿姨,大舅还可以得空休息,只有姥姥一直陪着姥爷,白天招呼来看望的亲朋好友,夜里就挤挤和姥爷睡在病床上,劝她回家休息也不愿意,只是让儿女们轮流回家吃吃热饭,洗个澡,再好好睡一觉,医院实在不是个能好好休息的地方,几次生病住院医药费都是大舅舅一人负担的,他总是说自己经济状况好些,又是长子,理应多负担些,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死工资,儿子也还没有结婚,也是有经济压力的,自己平时也比较节俭,不舍得乱花钱,大舅舅正好在我我读大学的城市工作生活,我记得特别清楚,有那么一次,大舅舅特别高兴地跟我炫耀,说他在商场花49块钱买了一件质量很好的体恤,就是换季大甩卖的那种,我心里觉得好笑,碍于他是大人,就只是在心里取笑了他一番。

____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____同时还大力倡导家庭廉洁文化,鼓励进一步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治本作用,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在这样一个夜晚,窗外黝黑寂寥,我趴在学校的办公桌上,打下了以上的文字,我感到幸福,成长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生而有幸,成长于斯。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5

我的爷爷叫韦__,19__年出生于__县__乡__村。从记事时候起,革命家韦拔群的故事一直扎根于爷爷心里,他希望自己像“拔哥”一样做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为党和人民战斗。

19__年,年仅16岁的爷爷瞒着太爷弃医从戎,一心要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19__年,爷爷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留下后遗症而无法继续战斗。他便向组织申请到__军分区卫生队协助医治伤员。因为表现出色,部队安排爷爷到__医士学校深造。毕业后,爷爷秉持着“哪里的群众需要我,我就去哪里”的信念,主动放弃了留在部队当军医的机会,向组织申请到各县区开展医疗支援工作。

上世纪60年代,__县(今__区)__林场收留了很多麻风病人和身患疾病的社会盲流人员,林场卫生所一度陷入了医护人员极度紧缺的困境。

“那里的形式那么严峻,别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你倒好,主动往‘枪口’上堵。”当得知爷爷毛遂自荐上阵时,奶奶生气地埋怨道。爷爷却笑呵呵地说:“拔哥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我荷枪实弹上战场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当时林场里的群众,生活非常困苦,爷爷总是慷慨地拿着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困难病人垫付医药费。为了表示感谢,很多群众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拿着自家的米、青菜和鸡蛋送给爷爷,但是都被爷爷一一拒绝了。

有一次,小姑独自一人在家,恰巧有个群众为感谢爷爷的帮助,送来了一袋苹果。饥肠辘辘的小姑满心欢喜地收下,并一口气吃掉了两个。爷爷回到家了解情况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小姑。小姑委屈地回怼道:“我只是吃了人家送的苹果,又没有偷和抢。”

后来,爷爷把那袋苹果折算成现钱,带着小姑一起登门将钱交给那位群众并致谢。在回家的路上,爷爷给小姑讲述了韦拔群退粮的故事。“孩子,那些东西都是群众从自己的牙缝里省下的,他们把好东西给了我们,自己就要饿肚子。要是我们拿了群众的东西,这和偷抢有什么区别。”爷爷语重心长地说。

20__年,我走上工作岗位,爷爷叮嘱道:“丹儿,咱们都是拔哥的后人,一定要继承好、发扬好拔群精神,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勤恳服务。”

20__年,有幸成为了一名乡镇纪检监察战士。刚开始接触这个威严而神秘的工作时,许多“好心”的亲戚朋友对我说:“这工作吃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悠着点干!”

但小姑却严肃地提醒我:“别忘了爷爷生前对你的叮嘱。组织给你安排这份工作,就是对你的信任,咱不仅要干,还要干好!”

正是爷爷这种无私奉献、务实清廉的精神时刻鞭策着我,也成为了我在以后工作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办案能力,业务书籍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为了快速寻找案件的突破口,炎热的八月,我冒着酷热、不顾颠簸,一家家地走访,开展核查谈话、提取证据材料;为国家和人民守好“每一针每一线”的同时,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明白,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一肩担着为民务实清廉,一肩挑着忠诚干净担当。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廉洁不仅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信仰。我将牢记爷爷的叮嘱,坚守廉洁信仰,踏着清风不断前行。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代代相传的不应只是家财和地位,更应是内涵和精神。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清廉的家风无疑是汇聚正能量最强力的磁石。无论是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诸葛亮的《戒子书》还是曾国藩的《曾氏家训》。这些流传至今的家风家训无一不凝结着古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智慧。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它不需要我们列举,也不需要我们背诵,但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成员的坚守并将其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的优秀家庭文化。今天要分享的故事的男主人公叫周永祥,女主人公叫李中姣,他们是中和镇彰佳山村的村民。

“百善孝为先”这是妻子李中姣常说的一句话。1993年,李中姣的婆婆生了一场重病,在做完手术后,医院告知家属说老人最多只能再活六年了。虽然老人有9个儿女,但得知此消息的李中姣却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从此,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毫无怨言。不仅如此,李中姣还充分尊重婆婆的意愿,她鼓励老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在李中姣的精心照顾下,身心愉悦的老人身子骨渐渐硬朗了起来,仍能种地酿酒,羡煞旁人。受李中姣以德治家的言传身教,子女们个个也都孝顺非常。

“做生意先做人,诚信廉洁是我的唯一准则,不该自己挣的钱我一分都不会拿。”这是丈夫周永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周永祥从1993年便开始以小本经营来维系家庭开支,不同于其他商人的唯利是图,周永祥一直坚持着诚信廉洁的基本准则。后来,在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下,2006年成立了中和镇永祥木竹制品有限公司。凭借其良好的人品以及诚信经营的原则,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公司更是荣获了永州市“龙头企业”的称号。如今,公司大部分产品都已远销国外,每年依法纳税上百万元。成功后的周永祥不忘饮水思源,他捐款16万元修建家乡公路,协助政府结对帮扶6户贫困户,同时还帮助许多贫困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周永祥用毕生心血来诠释了以廉养家的真谛。

中国有句老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周永祥夫妇的言传身教之下,子女各个都优秀非常。大儿子在长沙经营一家建筑公司,女儿在长沙从事教育事业,小儿子则成为了一名人民公务员,继续在工作岗位上传承家庭的廉洁之风。

周永祥与李中姣夫妇,他们本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祖辈父辈也并非达官显贵,但却凭借着“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的优良家风使自己家庭合睦、子女孝顺、事业有成。所以,无论大家小家,祖辈父辈显赫与否,他们都一定有着自己的立身处世之本,用以告之后辈应当如何行走世间。在他们的言行里,便藏着这润物无声的德行力量,而这些,便是最值得被你我传承与坚守的清廉家风。

清廉的家风,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孕育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正能量最强力的磁石。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影响身边人,发挥磁石作用,传递正能量,让清廉家风促进家庭幸福和睦;让清廉家风助力宁远和谐发展;让清廉家风助推国家繁荣富强!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7

____在谈家风时曾说过,“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祸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见,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正,则源头正;家风正,则国家正。家风是一家血脉的传承,更是一生伴随的家产。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40年,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使我也选择的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如果说我们的家风是什么,我想是——善良。

我的爷爷是村支书,家里已经有四个孩子,在60年代用工资供养全家六口是非常吃力的,家中并不宽裕,爸爸他们经常吃不饱,但他在政府门口捡到我刚出生的姑姑时,仍然决定收养她,他说“一人省一口,一天饿一顿就可以救一条命,这也太划算了……”。爷爷去世之前,姑姑只知道自己是全家最受宠爱的小女儿,从没有感受到区别对待。父亲耳濡目染,从小就施行善举,经常帮助他人,我想这就是继承了善良的家风,向爷爷学习致敬的缘故吧!

小时候山风肆虐,经常突发山火,在家里看着浓烟环绕着远处的简家岭山头,我不能理解这时候父亲为什么老不在家里,妈妈总是说他随着党员突击队上山扑火了。每每等到半夜,父亲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一头灰一身泥地回家,他说如果大家都只考虑危险、不去冲锋在前,那被烧的那片山林、被围的那些房屋、被困的那些人就太可怜了,能帮忙就要帮忙,这是我们家的传统。我懵懵懂懂地听着,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冒着让自己受伤的危险去抢救别人家的东西。直到九岁的一天,我陪着父亲在教室里收学期粮,那时离家远的学生,中午是在学校蒸饭吃的,所以每个学期需要上交稻谷,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家长陪着来交粮的。我看到有个姐姐,自己一个人驼着一袋谷子来了,瘦小的身体显得十分吃力,但她一直站在一旁,迟迟不敢上秤,直到其他人都走光了,她才迟疑着把粮食放在秤上,果然少了一些。她微躬的身体轻微的抖动着,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看到着情景,立刻安慰着她,她慑懦地说:“家里今年的收成不好,只有这些了……”眼泪不停的眼眶里打转。父亲说了一句等等我,就飞奔回家了,再见到他时手上已经多了一袋米,父亲帮这位姐姐补齐了粮食,姐姐能安心读书了,她抬起头冲着我们不好意思地笑了。过了很多年我还记得那个笑容,那笑里既有感激、也有喜悦,还夹杂着知遇之恩,是记忆里最丽的表情。父亲说,我们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随手帮的忙有可能会解决别人的大问题,所以要常做好事,常帮他人。后来这位姐姐读书成绩很好,考上了县里最好的初中,最后还考上北京的大学,留在了首都。只要她回老家一定会来看望父亲,她说父亲当年的善举给了她很大的勇气,让她眼中有了光,心中有了爱,让她不再畏惧生活的磨难,有了克服一切的决心。从那以后,善良在我的心里扎了根,我坚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能有用的人,做一个能帮助他人的人。善行善举在像空气一样在我的家里流通,一代教给一代,一代传承给一代,成为了好家风、好传统。

父辈的言传身教,给我烙上家风的印记,它像一盏灯,永远照亮我前方的路。在善意的“双向奔赴”中,每个普通人都如星辰,微小但是释放着自己的光芒,交织成灿烂的星河。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8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火热的心中。每一个温馨的家里,都有着自己的家训与家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与家风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训与家风,我家也不例外。我的家虽没有感人的家风事迹,条条框框的家风遗训,却有着普通工人家庭的一种优良的、朴质的家风——勤、俭、孝。

我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早上家里起得最早的就是我的爷爷,在维修工人岗位上退休的他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会起床,开始检查他小推车上的维修工具——退休后闲不住的爷爷在家门口张罗了一个修自行车的小摊子,他手下的自行车经过一番修理都会焕然一新。无论春夏秋冬,爷爷就坐在他的小摊上侍弄着自行车,不是用清洁球擦拭车圈辐条,就是“叮叮当当”修理着车子的边边角角。尽管爸、妈和姑姑们多次劝爷爷把摊子关了,出去走走、转转,享几天清福,可他总是不同意,还说“人呀,如果不劳动、不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就废了。”有时来修车的人钱没带够,他就少收点。看到有醉酒的人摔倒在门前的水沟里,他还会把醉汉送回到家。奶奶经常埋怨他,但是她也知道爷爷闲不住,就是简单嘟囔几句,已经习以为常了。而实际上我的奶奶也很要强,她比我爷爷大三岁,虽然动过一次大手术,身体很虚弱,但她也总是闲不住,每天不是在缝缝补补,就是在她的小菜园里松土、除草,还说“我自己种的比外边卖的好吃,还能省点钱。”这也许就是爷爷奶奶这辈人执着的性格,骨子里爱劳动,时刻铭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说起节俭,爷爷有句口头禅——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爸爸小时候家里穷,经济拮据,爷爷、奶奶经常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盘算着家里的开支,能省的绝不乱花。小时候爸爸的衣服穿完姑姑们接着穿,根本没有男孩女孩衣服的讲究。鞋子也是奶奶做的“千层底”,尽管样子不好看,但穿着很舒服。

爸爸也很节俭,家里的东西坏了,他总能修修补补,补好后还能继续用。爸爸经常教育我们姐弟要勤俭节约,这使我经常看不惯周围某些同学的习惯,剩饭、剩菜、乱买零食……这大概是受到了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吧。看到现在的生活,爷爷经常感叹条件太好了,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爸爸更是人们口中的“孝子”,从来没惹过爷爷、奶奶生气。有次,奶奶生病住院,爸爸背着奶奶在医院跑来跑去做各项检查,忙得满头大汗。奶奶出院后,端水、喂饭、喂药、换洗衣物,爸爸一点也不马虎。奶奶的病好了,爸爸整个人却瘦了一圈。爸爸的“孝”还表现在日常吃饭时,他要求我们姐弟等爷爷、奶奶来了后才能动筷。爸爸常常对我们说父母养育儿女不易,做儿女的要在平时生活上对他们多照顾、多关心。我和弟弟听了这话会默默地点头,也许我们还无法真正体会爸爸现在所说的话,但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播下了“孝”的种子。

勤,是悠悠神州酝酿千载的品质;俭,是长歌不尽笑看千秋的豁达;孝,是锦天绣地盛世华章的彰显。勤、俭、孝汇聚而成的家风,是我们家几代人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它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幽兰香百谷,而幽兰实不知其香。欲成大事者,必能俯眉低就,埋首躬耕,润物无声,以优良家风击溃尘嚣蔽眼。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9

廉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忆往昔,廉洁是包拯《书端州郡斋壁》中“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吏治修身原则;廉洁是魏征《隋书·房彦谦传》中“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的不忘初心。廉洁是于谦《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气节。廉洁是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雅节操。看今朝,廉洁之风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小事中。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让我难以忘怀的廉洁故事。

说起廉洁,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的姥爷。姥爷出身贫寒,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岁月,读书对于他来说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向往又遥远。但对于读书的热爱就像种子在姥爷心中发芽,他利用一切条件读书。在他十几岁时遇见了一位郎中,重新燃起读书希望,郎中家中有很多医书可供姥爷免费阅读。自从接触到书籍,姥爷的人生也被重启,自此他便开始他的从医生涯。我不知姥爷是如何做到的,自我懂事起,他就已经是医院的院长。后来,姥爷退休在家里开起了小诊所。

诊所开起了以后,来姥爷家的人多了起来,大家都习惯性地来姥爷的诊所看病,姥爷是学中医的,街坊四邻说老爷子技术好,能从根儿上把病治好。就这样在街坊四邻的认可中,来找姥爷看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小时候不懂,只记得自从诊所热闹后,姥姥和姥爷的争吵也加多了。最开始只是以为姥姥不喜欢热闹,后来,在一次次争吵中,我了解到姥爷治病从来不收钱,全凭病人们自愿,愿意给就给一点,大多数都是赔本儿赚吆喝。在这一点上,我完全理解姥姥的担忧,姥爷家中并不属于富裕家庭,而且看病大多是中药,姥爷从不将就,选择最名贵的药。这无疑给家庭增添了很大的负担。很多次,我也和姥姥一样不解,甚至责怪姥爷,觉得姥爷糊涂,只会做赔本买卖。直到有一天,一位伤势严重的病人来看诊,自此让我对这个“笨老头”有了很大改观。

那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姥爷家门口,很多人下车,将一位老者从车上抬下来。那位老者已经面目焦黄,眼中渗透着不知泪水还是黏液,眼球也开始泛白,四肢骨瘦如柴,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那家人听说姥爷是附近有名的医生,便慕名前来,希望能使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但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止于此,而是姥爷的反应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天姥爷出奇的忙碌,少了以往云淡风轻的稳重,脸红红的,就连额头上也开始出现汗珠。这和我记忆中姥爷遇事沉着的形象大为不符。就这样,过了几天。后来从别人口中得知,那位老人还是去世了。得知老人去世的当天晚上,姥爷心情非常低落,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一直抽烟不说话。家里所有人也莫名默契地达成了一致,没有人去打扰。过了很久,姥爷从房间走出来,恍如隔世一样,一夜间,姥爷似乎也变老了,沧桑了许多。他告诉我们,那位老者就是因为之前没有钱看病,病情耽误了导致恶化,最终无力回天。从那一刻我才知道,在他的心中,人的生命和健康远远高出金钱。

虽然姥爷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他对病人的用心,从医的廉洁,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知道,廉洁不仅体现在金钱的得与失上,更体现在对每个人的用心,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上。我也会以姥爷为榜样,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从教,提升自身修养。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0

秋风送来了收获的气息,沿着金黄稻谷的小路走着,我的思绪飘回了二十年前。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个绑着辫子的小女孩跟在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身后,他一边拿着锄头在田里干活,一边教小女孩背诗。

小女孩是我,中年男子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名民办小学教师,在我十岁前,一直在我们村小学任教。

在学校,父亲是兢兢业业的教师,对学生很有耐心,也有爱心。我们村有个小孩叫阿深,从小没有父母,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有一次开学,阿深没来学校,父亲亲自去到他家里,给他爷爷奶奶做思想工作。

“阿深是一颗好苗子,人聪明,现在穷点没关系,千万不要耽误了他。”父亲耐心地和阿深爷爷奶奶说道。我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说:“人穷志不穷。”

后来,父亲帮助阿深交了学费。如今,当年父亲帮助的那个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仍然记得父亲对他的帮助。

在家,父亲是严厉的,从小对我的要求格外严格。每天放学他都要我练习写毛笔字,从书写姿势到执笔,一横一竖,他都教得十分认真,也要求我认真学习。他说,“做人跟写毛笔字一样,笔杆子直,做人也直,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地。毛笔字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要发扬优良的传统。”

父亲一生艰苦朴素,为人清正廉洁。

有一次,放学回来的路上,我和同桌一起经过一片荷花地。六月的荷花开得正盛,部分已经结出了莲蓬。

“我们偷偷去摘一些莲蓬来吃吧,你放心,我刚才看过了,看守的人离我们很远,发现不了我们。”同桌对我说。

当时,我的内心有些挣扎,万一被发现了怎么办。不多一会,我就被自己说服了,因为我实在太想尝一尝莲蓬的味道了。于是,我们偷偷地进入荷花地,摘了一把莲蓬。

可是,不多久,看守的人发现了我们。他拿着一根棍子边骂边朝我们走来,我们吓得丢下莲蓬,飞快地逃跑。

回到家,我一直在房里不敢出来。到了吃饭时间,我和母亲说不舒服,没有出来吃饭。

第二天,我内心忐忑地去了学校,一整天都没听进老师的课。

放学回到家,我主动跟父亲说了偷莲蓬的事情。父亲没有立马责骂我,而是沉默了许久。然后对我说:“你是我的女儿,也是我的学生,你做错了事情,我也有责任。”

后来父亲带着我去给荷花主人道歉,赔了莲蓬钱,并多付一份钱给荷花地主人,便带我去到荷花地。

站在大片荷花地里,父亲面向我,“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荷花和莲花一样,他们不如牡丹雍容华贵,不如菊花高贵清雅。莲花生长在污泥里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妖媚。这种不随世俗,清白高洁的品格是我们一生都应遵守的准则。”

听了父亲的话,我再看向这片荷花地时,心中很是触动,也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要学习荷花的这种清清白白,干净高洁的品质。

后来,在书本里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总是会想起父亲对我说的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春去秋来,荷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我刚参加工作,便是单位的财务人员,那时父亲和我说:“廉不嫌贫,贫不嫌苦。”我知道,他是想告诉我,牢记我们家的家风,贫穷一点不要紧,要坚守住底线,守住初心,清正廉洁。如今我成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更加牢记父亲的话,要时时刻刻做一名清白干净担当的干部,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重托!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1

中国上下五千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风和家训,古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良好的家风,不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

我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四世同堂、八口之家。上有已过耄耋之年的祖父母,下有刚刚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公爹经常给我们灌输一些良好的家训,“清正廉洁”就是我家良好的家训之一。

提到清廉,我们想到的一定是正直、光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个家庭若不兴廉洁之风,贪腐就会像病毒一样趁虚而入;一个人若意志不坚定,幸福的大厦就会轰然倒塌。我对于清廉的理解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我的公公是一位人民教师,从教已经四十二年了,期间担任中小学领导职务近20年。从教以来他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忘初心。一辈子公私分明,不贪不占,小到一张纸、一支笔,大到工程项目、子女就学,他总是丁是丁、卯是卯。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清廉就要从小事上约束自己,这样才能挺直胸膛,坦坦荡荡做人”。正因如此,在他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同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也收获了数不清的荣誉。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清廉不是某种身份、某种职业的特殊条件,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清廉不仅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可贵品质。

我的婆婆虽然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却明事理,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影响我们。她常说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先舍后得。她对舍得的理解就是对清廉最好的诠释。来而不往非礼也,不贪小便宜,就是清廉最起码的要求。做事清廉,做人就自然清白,这是她为人处世的廉洁观。

我的爱人是一名军人,2009年入伍,在新疆某部工化连服役,是一位四级军士长、爆破技师,至今已经13个年头了。受清廉家风的影响,他在部队服役期间,工作勤奋,做人刚正,先后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士官、最美好班长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凭自己的努力,在入伍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团部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他个人荣立三等功。爱人的成长,同样深受清廉家风的影响。

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清廉家风自然而然影响到了我,对于我的理想信念、为人处事起到了指引航向的作用。清廉的家风,熏陶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嫂”。我们家是一个八口之家,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爱人是一个很讲孝道的人,对爷爷奶奶、父母十分孝顺。他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我就默默替他担起孝顺父母、长辈的责任。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每个周末我都提前买好东西,带着孩子和公婆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身体不适,我都及时赶到身边陪伴;爷爷奶奶的生日,我都提前选好饭店、订好蛋糕。同村的乡亲们羡慕地对我爷爷奶奶说:“你们真有福!孙媳妇真好”!听着乡亲们的夸赞,我感到莫大的荣耀。替夫尽孝、为夫分忧,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深知只有建立稳固的大后方,爱人才能在部队安心工作。

清廉的家风就像是一盏灯,伴随着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长辈的言传身教更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家风是一家之风,也是铸就儿女成才的熔炉。清正廉洁的家风,是长辈的以身作则,是点点滴滴的润物细无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优则作风优、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风清则社会清。让我们一起呵护幸福美满的家庭,共同培育清廉家风。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2

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一个信息闭塞但思想萌动的时代,童年有一件趣事至今无法忘怀,我和玩伴们经常对着打麦场边的一棵松树丢石头,口中还高喊:“打倒蒋介石,拥护毛主席”,当时不懂,现在想想这大概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粗浅表达吧,而这种表达却来自家风,家风虽未写在纸上,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塑造着我。

父亲是一个可怜人,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爷爷既当爹又当妈才把孩子拉扯长大,在我父亲16岁的时候,适逢国家征兵,父亲作为村里有志青年,报名参加,已经通过体检,带上了大红花,可爷爷不幸中风偏瘫在床,看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爷爷,我父亲选择了床前尽孝。多少年后,每每听父亲说起这段往事,他的神情总是很复杂,报名参军是为国尽忠,侍奉床前是为父尽孝,这个选择在当时对他来说是那么的艰难,而这个选择也彻底改变了父亲的人生轨迹。

父亲的同伴如期参军入伍,年轻的父亲虽未入伍,但他不甘平庸、思想活跃,既然当不成兵那就在村里干出一番作为,那一年他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村里少有的共产党员。年轻的人啊,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据我母亲回忆,父亲在年轻时也是血气方刚,别人扛一袋麦子他能扛两袋,别人干不了、不敢干、不想干的事他敢干,我父母在结婚前算是同村,父亲正直坚毅果敢,母亲温柔勤劳朴实,那时父亲家穷,但是外公看中了父亲品性,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这才有了我们家的故事。

成家后的父亲越发的踏实稳重,作为生产队队长,他带领群众修通了4公里的出村道路、从山沟里引来了自来水、架通了早期的民用电,为了干成这些事父亲没少往县里跑,印象里他出差总是背个包自带点馒头,吃饭和路费从不花公家一分钱,他常教导我们姐弟做人吃点亏不要紧,尤其是当干部不论大小,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损公肥私,更不能把公家的钱装进自己口袋,因此在我们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公家东西一分不沾,如今再翻开父亲当年的记事本,看着一页页泛黄的纸,记载的一笔笔收支清晰明了、一项项建设造福至今……为感谢父亲修路的功绩村中父老立了一块功德碑如今已字迹斑驳,组织的嘉奖也被他深藏箱底,父亲就是这样,对自己包括对家庭、子女严格要求,有功不炫,有过必罚。

在父亲的众多好友中其中有一位当年和他一起要求参军入伍,如今已在省军区退休,对于这层关系父亲从不提及,不管是我们姐弟上学还是参加工作,父亲总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凡事要靠自己真本事不求人。受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上大学的时候我坚定地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前些年通过招考我走上了工作岗位,父亲得知后没有过多地惊喜,只是和我说过这样一席话:“儿啊,咱都是出身农民,深知农民的不容易,你如今学有所成,又是党员,可不能忘本,工作虽然脱离了农业,但心不能脱离农民,我坦坦荡荡耿直一辈子,你在工作生活中要正身律己,如此才能走的端、走的远”。

像这样教导印象中不多,家风对我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如今我已成家,对于家庭的教育我也如父亲那般行动胜于言语,妻子常常感叹,我和父亲品性的神似,我想这也许就是家风的力量吧!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时光总在无声地流逝,但岁月是有痕的,携刻下了父辈的故事,家的故事,更留传下了家的风骨:廉洁、正直、敢担当!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3

父亲的车上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草药香。前几年妈妈不幸患病动手术,机缘巧合之下父亲和中医药结缘,感叹于传统中医药的神奇魅力,靠着聪慧的头脑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父亲成了县城为数不多的一名理疗师。

有一次,一位老顾客对父亲说:“老郑啊,你这理疗也该涨涨价了,全县都没有这么低价格了!”这几年经济发展迟缓,物价飞涨,为了让更多人体会到中医药的魅力,他一直都维持着原价。他说:“中医药既是中国传统治病救人的医药学思想和技术,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不但可以为振兴中医中药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后来,家里日子越过越好,父亲作为村干部,工作越来越忙,我劝他关掉理疗店,让自己稍微过得轻松些。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父亲总偷偷到阳台接电话,还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字。我很快找到了那个神秘小本,打开一看,上面竟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腰椎痛郑叔、关节炎郑伯、瘫痪王姨……。父亲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再回想起有几次父亲因为“办事”,回来得很晚,我心里猜出了八九分。面对我的质问,父亲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老人家不舒服,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我就到他们家里,给做做理疗聊聊天。”听了父亲的话,我又生气又心疼,”爸,我养得起你。你说作为老党员当村干部为村里做贡献,我无话可说。可是现在基层工作越来越辛苦,你下班后还要去他们家里做理疗,真的吃得消吗?再说了,你要是用钱,不还有我呢吗?咱家不需要你赚钱!”见父亲不说话,我又追问:”爸,你上门做理疗,一次能赚几块钱呀?我补给你,还不行吗?”见我咄咄逼人的架势,父亲含糊其辞,吐出四个字:“我不收费!”什么?不收费!“爸,那你图啥啊?”父亲低头半晌,才缓缓地说:”儿呀,这些老人有的儿女在外地,有的都瘫疼在床了,我上门帮他们做做理疗,这不算什么!”父亲的倔强,我是知道的。那天,大家不欢而散。

晚上,看着怀里的儿子,想起了为我们撑起温暖的家的父亲,一时间五味陈杂。是啊,操劳一辈子的父亲,又何尝不希望轻松度日呢?只是作为党员,作为村干部,父亲是真的把乡里乡亲都放在了心上,我抚摸着儿子说:”爷爷是想用自己的手艺去帮助别人。我们要向爷爷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甘于奉献的人,知道吗?”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父亲的手机又忽然响起。”爸,是不是村里的老人又找你了?”父亲没说话,一把按掉了手机的铃声。”爸,天冷了,我开车送你去吧!””不用,我也不想去。”父亲眼神暗淡,言辞闪烁。”爷爷,你去吧!爷爷最棒了!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奉献社会的好孩子!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共产党员!”听到儿子纯真的话语,父亲脸上的重重阴云才渐渐化开了。”走吧,爸!”我挽起父亲长满老茧的手,骄傲地对儿子说:”爷爷有一双'摩法手'。你看,这上面的一颗颗茧子,就是'摩法球',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和儿子都被我的话逗得哈哈大笑。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4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眼瞅着端午节快到了,老爸的八十大寿也快到了,我盘算着送他什么礼物好呢?阁楼樟木箱里搁着老爸的宝贝,我悄悄地把各类证书、照片,他自娱自乐的书画作品一一翻拍,整理成纪念册当生日礼物,想来他一定很喜欢。

老爸众多的宝贝中,最珍视的是“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金红色,熠熠生辉!还记得去年三月初,我把党中央将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好消息告诉老爸,问他是不是符合条件?老爸脱口而出:“我是1965年12月1日入党的,党龄早就超过50周年啦!”我诧异老爸的记性什么时候变好了,他自豪地说:“一朝入党,一生为党,政治生日刻骨铭心啊!”又不放心地问我是真是假,自言没为党做啥特殊贡献,老了还享受沉甸甸的荣誉。他惊喜、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份无上的光荣温暖着老党员的心!

六十多年前,老爸从乡下考入城里念高中,成绩优异,笃定能进大学,可他一心想减轻家庭负担,读到高二瞒着家人参军,被分配到了浙江平阳鳌山海边部队。老爸是部队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写一手行云流水的行草书,很快到连部当上了文书,他编的计划有序清晰,通讯报道翔实,他还成了投弹能手,战友们口中的“小钢炮”,当兵七年,年年获得“五好战士”的称号。老爸最大的心愿是早日加入党组织,功夫不负有“辛”人,到部队的第五年,他如愿入党,年轻时的老爸头戴五角星军帽,眼中透着果敢与坚毅,胸前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尽显戎马生涯的青春荣光。

退伍回到家乡后,老爸主要从事组织人事工作,他早记不清为多少知识分子解决过两地分居的后顾之忧,引进多少大学生投身家乡建设。作为海陵区首批退居二线中的一员,老爸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没讲任何条件,早早地提前离岗。在为党工作的四十年里,他的人生信条中,没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唯有入党宣誓时的赤诚初心,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家中书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八个大字,依然那么苍劲有力,这是我参加工作之初,老爸写的一幅字。回想自己刚从学校毕业,初到路灯行业上班时,正值骄阳似火的七月天,跟着师傅大街小巷地画墙灯线路图,也分不清钠灯和汞灯,回家跟老爸抱怨太阳毒,仰头看灯脖子累,路走多了脚疼,工作实在枯燥无味。老爸没有过多的指责,向我讲述起入党的经历,血汗浸染的军营生活,翻看他那些泛黄的三等功、团军械拆装第一、学习标兵等荣誉证书,我难掩羞愧,扪心自问,这点工作还算苦吗?

有信仰才会有方向。如果说迷茫和困难曾让我工作中出现过黑洞和荆棘,从那一刻起,加入党组织的信念和追求,就成了照亮我奋勇前行的一束光。老爸一生对党炽热的爱,也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这份爱释放出的持久影响力,一直激励着我向亮而行。

工作的第十年,面向鲜红的党旗,我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默默许下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如今,在“光明使者”的平凡岗位上,我得到了历练,收获过荣誉,照亮他人,温暖自己,一呆已是三十年,坚守的工作再琐碎,都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哪怕再微不足道,都是为了天空下的那一抹亮。

粽子香,香厨房;纪念章,闪金光。我凝视摩挲着老爸“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它是老爸的宝贝,也成了我家的传家宝。岁月悠悠,润物无声,纪念章承载的家风故事会一直延续,在爱的年华中绵延流长。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5

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无论是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要求幼子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是“孟母三迁”“岳母刻字”的身体力行,都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____告诫我们:“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传承良好的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家庭这个社会“细胞”释放出奋进的力量,才能筑牢家庭拒腐防变坚强堤坝。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作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母亲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二十年前,教师制度改革,很多民办教师顺利转公办,身边的人都劝母亲“托托关系”“走动走动”,把编制问题解决了,不仅涨工资,就是对子女考学都有帮助。可是母亲每次都当没听到一样,一笑而过,直到母亲退休。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去托关系把自己的编制问题解决了?”母亲很严肃的说:“从小我是怎么教育你的?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守底线,不管别人怎样,我们不能越线。我是一名老师,要以身作则,要教书育人的,我自己都不能做到清正廉洁,还怎么教育要求我的学生们?”后来,虽然母亲没有正式编制,但学校领导敬佩母亲的为人,肯定母亲的工作能力,再三申请破例让母亲回到学校。回到教育岗位的母亲并没有因为待遇的不公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一如既往的教育教学,甚至她所带的班级各方面都名列前茅。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小时候妈妈就经常告诉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甘于坐冷板凳、耐得住清贫,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来我成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每次与母亲聊天,她都会叮嘱我:你是一名党员,要慎独,不取身外之物,不贪不义之财,不为物欲所累,不做出格之事。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本家二婶气冲冲的找到我家跟母亲抱怨:“小霞可真是当干部了,都快六亲不认喽,过年了,村里发那么多米油面,我提走一袋面谁知道,再说了,刚才村干部都说让我提走了,可她倒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是不让我提走……”说完没等我反驳便夺门而去。我有些委屈,低着头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母亲弄清原委,知道是因为二婶看到村里慰问老干部买了很多物资,就想占公家便宜,让我帮忙提走一袋面给她。母亲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很欣慰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你做的对,你是党员,是纪检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占公家半点便宜,你二婶以后会想明白的。”

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已成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逐渐读懂了母亲的言传身教,理解了母亲的呕心沥血和苦口婆心。一次周末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买了好多东西回家,到家后我俩习惯性的核对结账小票,发现一包玩具卡牌没有付款,我下意识地问孩子:“宋宝,收银员肯定是忘记给这个卡牌扫码了,怎么办呢?”只见他歪着脑袋很认真地思考一会儿回答:“妈妈,我们还是回去一趟吧,不然,那个阿姨肯定得受批评了,你不是经常说不能占人家便宜吗?”孩子稚嫩的话语让我欣喜不已,我忽然意识到:也许这就是“家风”的传承吧!

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我渐渐懂得家风传承的重要,父母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廉洁自律”的真正含义,我也要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春风润物”般把优秀的家风沁润进孩子的生命。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6

晚上,照例打开“学习强国”,因女儿最近痴迷东坡诗词,母女俩共学了一段《鉴往知来,跟着____学历史——故里寻踪读东坡》。读到“物先必腐,而后虫生”,女儿若有所悟地说:“这就是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是啊,当今社会中,某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首先是从自身的蜕变开始的,败给了“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欲望。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____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廉洁好家风,才能更好呵护亲情、维护安宁、追求幸福,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而又温馨的家庭,父母给我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悉心陪伴,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自小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严肃,极度守时,做事踏实勤勉。除日常工作外,他重拾少时因家贫中断的学业,熬夜学习,毫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1995年,父亲转业回家乡医院,曾负责医院的大型基建工程,我亲眼目睹他多次严词拒绝竞标方和施工方的钱物。父亲好学上进、作风端正、廉洁公正的形象,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父亲在军营时,她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从不埋怨、从无苛求,总是教导我“百善孝为先”,发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母亲还时时为父亲敲响“廉洁钟”,提醒他好好工作,珍惜家庭。她经常说,多少的金钱也换不来一家人的平安相守,一家人快快乐乐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们都要做清白的人、坦荡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善良、廉洁的家庭可以给予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应该做的就是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日后的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刻下深深烙印。在我的女儿眼中,她的妈妈坚持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做自己该做的,得自己应得的;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社交往来中,坚持拒绝攀比、坦然交往,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再忙也会抽时间和她一起坐下来交流读书体会、探讨人生道理,在共读方志敏《清贫》时,讲述方志敏生平“不拿公款救妻、不徇私情尽孝、不贪钱敛财”的三个细节,告诉她“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她的爸爸为了抢救病人,深更半夜和节假日随叫随走,从不抱怨;遇到疑难杂症,翻遍书本资料,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溢于言表;常常接到病人及家属的感谢电话,多次婉拒退回患者的红包;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义无反顾加入鼓楼医院医疗队奔赴武汉。爸爸不在家的两个月里,女儿一下子长大很多,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帮着照顾弟弟,努力为这个家付出自己的一份力;绘制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画给爸爸鼓劲,在给爸爸的信中,她写道:“我深深地为您骄傲和自豪。”清廉正直、善良、尊重生命、勤奋的家风渐渐融入小家庭幸福生活的氛围里。一家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让廉洁之风充盈家庭、浸润家风,让家成为廉洁、平安、温馨的港湾。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7

我的母亲,一位71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十几年,但她退休不退职,十几年如一日热心为居民服务,担任苏城苑社区龙凤花园党支部书记。

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完成换届勇担当

龙凤花园小区曾经是一个矛盾非常突出的小区,多次被“南京零距离”、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曝光。小区内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业主与业委会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甚至拳脚相向。20__年小区业委会到期换届,竟无人报名参与。这时,社区书记找到母亲,与她促膝长谈,希望她能牵个头,把业委会换届工作开展起来。母亲原本顾虑很多:一来自己年纪也大了,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起争执,需要耗费太多精力;二来业主、物业矛盾突出,业委会夹在中间,威信不高,甚至受到业主质疑,一不小心弄的里外不是人。她思前想后觉得作为一名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关键时刻应该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社区工作分忧,为居民群众解难。于是母亲毅然报名,并动员支部内的党员也积极参选。候选人确定后,她又带领党员一起挨家挨户的上门做工作,摆道理讲事实,在母亲的不懈努力下,龙凤花园小区如期完成了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母亲被大家再次推选为新一届业委会主任。

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亲力亲为解难题

龙凤花园小区于20__年交付,小区内有两幢33层高层建筑,8部电梯已使用十几年,经常出现不同故障,高层居民经常上不来、下不去,意见甚多。考虑到三分之一住户都是老年人,行动又不便,大部分居民倾向于“整体更换”一劳永逸,少数人觉得电梯还能用,“大修”即可,不必浪费那么多钱。居民因为“大修”还是“整体更换”又开始争执不下,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居民的安全始终摆在她心里第一位。于是,她带领业委会召开多场议事会,听取群众意见,自己查找资料,又咨询特种设备行业管理部门,得知电梯已经达到更换年限,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更换。她又带领物业管理人员到支持“大修”住户家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统一意见。在电梯招标过程中,她通过议事会、小区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居民维修基金签字和招标程序,确保了居民群众的居住安全。用上了新电梯,居民热情地点赞:尹书记这么大年纪,还天天为我们的大事小情跑来跑去,我们一定做个文明好市民,建设和谐小区、和谐社区、睦邻友爱,也让尹书记少操点心!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言传身教做榜样

在母亲的带动下,我们全家都热心公益活动。父亲和母亲一起常年担任社区志愿者。疫情防控小区卡口总看见他俩的身影;文明城市创建,他们积极参与;就连公祭日期间,他们也去交通路口协助执勤,为守护南京公共安全出力。耳濡目染,在外婆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儿子从幼儿园起就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捐给困难地区,被评为有礼小天使。全家人与邻居友好相处,经常为有困难的邻居送物品与温暖。

20__年、20__年连续两年母亲被评为__区“优秀平安志愿者”,面对荣誉,母亲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我做得不够,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为大家服务,为小区建设、社区建设、南京建设出力!”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8

一摞发黄的党费本、一枚闪亮的纪念章、舅舅的朋友圈,让我又回想起外公拿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反复叮嘱小辈们要懂党恩知党恩的场景。

我的外公是一名军人,60年代,他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冲天的干劲将铁人精神演绎在工作岗位上。他时常跟我们说三句话,一是有活干才有饭吃,二是要记党恩细水长流,三是不该拿的不伸手。有活干才有饭吃是警示我们没有不劳而获的生活;细水长流说的是要节约,不铺张浪费;不该拿的不伸手是要我们为人正直清廉,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三句话,像一颗种子,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事业的无私奉献,更是他用人生给我上的最好一节党课。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红色、廉洁家风给我铺就的人生底色,更是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为了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父亲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反复背诵和默写他早已不知翻过多少遍的医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父亲始终恪守医生职业道德,维护医生良好形象。记得有次他上夜班,我去给他送东西时,一位病人家属走进值班室,在对父亲的精心治疗表示感谢后,随即掏出一个信封塞到父亲的衣兜里。父亲笑着拿出信封,递给患者说:“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但是医院有医院的规定,您这个还是收回去吧。”

“您一定要收下,这是我们全家人的一点心意。”那位叔叔一再坚持。几番推辞后,父亲收下信封,但转身便将装有现金的信封交于当班护士,委托其按照医院规章制度上报,完善相关程序后将2000元钱缴至住院部该病人账户中。

当值班护士将缴费单交给病人时,病人既惊讶又激动。父亲跟我站在病房门口,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转身离开继续去巡查其它病房。那一刻,我看着他的背影和走廊上一面面红底镶金字的锦旗,懂得了“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意义。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这是____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盼。我是一名90后,对,就是那个被贴上了各种标签的90后。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的毕业生,我的同事经常会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大城市的企业上班,要回到家乡,从事专业方面的工作不好吗?我笃定地回答,基层工作从不只是机关内部的工作,群众工作一直是基层工作最闪亮的舞台,而与老百姓的沟通交流,为民办实事更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来阳日镇不足一年时间,我不断受到来自周围同事们的熏陶,不断学习着我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也不断被他们所感动着。工作中,他们事事严谨,时时公正;执行时,他们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生活中,他们积极乐观,真诚待人。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态度,像雨露般灌溉着我内心的那棵树,让它能够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之花,同时也给我上了一节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难忘党课。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____20____年在____会见____时说过的话,这也是____从小耳濡目染从父亲____身上学到的执政为民的优良家风。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同发扬严以律己的廉洁作风、坚定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勤俭持家的廉洁家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构建履职尽责的廉洁党风、展现为民务实的形象,共筑风清气正的廉洁社风、发挥新时代青年的垂范作用,就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19

穿过记忆之河回望,父爱并没有像山一样耸立,他给我们的,是涓涓流水,不疾不徐,以他心底的澄澈,映射出无尘之光。也教导着我们姐弟几个,一生心怀坦荡,以诚挚之心守淳朴岁月。

在我的印象当中,父亲并没有为我们做过什么具体的事情,他很少在家,也就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父亲是一名党员,也曾经是村里的一名干部。他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做出榜样。

小时候,父亲给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祖辈里的一位老人,在村里给人看病,遇到掏不起药费的人,就会免收所有费用。虽然一辈子清贫,却得到村里所有人的尊重。做人就要像那位老人一样,踏踏实实做事,心怀他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当时我们村里家家种植蔬菜。对于有经验的菜农来说,丰产不是问题,看着水灵灵的黄瓜、西红柿艳丽喜人,销售却成了一大难题。

当时交通不便。虽然本村的蔬菜已小有名气,也有外地人来田间地头,等待收菜。可收成越来越多,终是供多于求。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村民辛辛苦苦的收获埋没在地里。父亲亲自外出,联系商家,寻找销路。有时,拉菜的大车半夜才到,父亲就组织村民半夜采摘,忙起来几天几夜不曾和眼。

“怎么才能让人们卖菜更方便呢?”这个淳朴的想法困扰着父亲。让他想到的最长久的办法,就是修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

于是,他骑着家里唯一一辆“大铁驴”自行车,一趟一趟去公社,去县里,找上级各个部门,咨询有关事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困难可想而知。有人看父亲到处碰壁,就对他说:“你保证你自己的菜卖出去不就行了嘛,别再异想天开了!”父亲平静地说到:“现在虽然都是各家自己种菜,可如果有一家的菜卖不出去,就是大家的事。建市场是利民的好事,我必须争取!”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赶不巧的话,就会错过了吃饭时间,于是,饿着肚子继续忙碌。终于,事情有了眉目,父亲憔悴的脸上也有了笑容。而这笑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市场的建立,为本村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所建成于九十年代初的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发展成了集各种生活用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服务于周边各地。

后来,年事渐高的父亲,主动辞去了村干部的工作。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之后,他又为乡亲们做起了文化工作。

每天吃完早饭,父亲就去村里的多功能活动厅,按时打开大门,等待人们的到来。在家很少做家务的他,把这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活动室里的各种图书、设备,也成了他的宝贝,爱护有加,他也时常嘱咐乡亲们要爱惜这里的一切,任何物品不能有所损坏。

闲暇之余,他并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下棋、蹲墙根晒太阳,而是戴上老花镜,抱着养猪、种树、种庄稼的各种书籍啃读起来,并把学到的知识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随着广场舞、健身操的兴起,文化工作的范围又扩大了。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他向晚辈的孩子们学习用手机拍照,制作小视频,上传文件,看着他像小学生一样认真的样子,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正是由于父亲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做事,真诚做人。

现在,已经在家也颐养天年的父亲,对小孙子说的最多的,就是祖辈的故事,“只有真心为别人着想,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做人就要像祖辈的老人一样,踏踏实实做事,心怀他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篇20

父亲是党员,丈夫是党员,当干部的哥哥、嫂嫂、弟弟、妹夫是党员。20__年,从烟草行业退休13年的老母亲再三叮嘱:“小敏呀,咱近亲属一门6个党员,可以组成半个班了,这回就看你了!”

面对母亲的唠叨,我掐指一算,可不咋的,我们张家近亲属成年人除我以外都是党员,再不向党组织靠拢,就要落伍了。

于是,20__年,我着手考虑入党事宜。我先是找来《党章》认真读了一遍,感觉自己从19__年3月__县烟草公司组建不久,就以第37人从原县糖烟酒公司转过来,成了最早一批烟草干部,一干就是25年。其间,我用青春和汗水,共同走过了__烟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奋斗足迹,挥写了连续13年荣获“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单位”的无限荣光……作为亲历者、奋斗者,我的思想是进步的,行动是积极的,工作成绩也是不落人后的,而且还用20年的青春年华孝敬公婆、伺候瘫痪在床的丈夫,并为他们一一送终。

硬条件对照符合后,我动手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入党动机方面,我坦诚:之所以要向党组织靠拢,不为捞取功名利禄和政治资本,只为传承良好家风和完成党员情结,当然也为了完结母亲的心愿。

入党申请书递交上去后,因平时表现好、工作积极,加上有目共睹的我对公婆和丈夫20年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我顺利获得了支部党员全票通过,不久后,我被组织批准成为预备党员。2010年7月底,我正式加入了党组织怀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那一天,我面向党旗,挺起胸膛,紧握拳头,庄严宣誓。那一刻,党员对于我来说,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我充实未来人生的动力源泉。

当我把这一喜讯告诉给母亲时,母亲在电话那头哽咽着说:“好啊,我们家又多了一名党员。入了党的门,以后就是党的人,说话办事都得像一名党员的样子!”电话这头的我,郑重其事地向母亲道了声:“是!”

20__年,我像母亲那样多次催促上大二且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的女儿:“小琼呀,你要像党组织靠拢啊,争取做一个红心向党的好学生!”电话那头的女儿斩钉截铁地说:“记着呢妈,您就擎好吧!”20__年年底,女儿也成了一名党员。之后,女儿考进了烟草公司,先后考取了审计师、会计师资格证书,并荣获了三门峡市三八红旗手,还因工作出色于2年前借调进省烟草公司工作,目前正在岗位上发挥着她年轻党员的光和热。

可能是党员情结使然,随着侄儿、侄女年龄渐长,我便经常向他们灌输一个思想,就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递交入党申请书,将来谈朋友找对象优先条件就是要考虑是否为党员。

在我耳濡目染下,参加工作不久后,两个侄儿先后入了党,他们各自的伴侣也都入了党,一个外甥也成了入党积极分子。

随着成年至亲一个个入党,母亲扳着手指计算着、高兴着,紧锁的额头终于舒展开来。在20__年我退休前,母亲兴奋地说:“小敏呀,咱家12名党员聚齐了,按部队建制,就是一个班了。今后除夕家庭聚会,就要融入党建成分,开席前,各自汇报汇报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畅想一下来年的思路打算,你看中不?”看着年逾古稀老母亲的那股认真劲,我连声附和到:“中!中!”

之后的两个春节里,我们张家近亲属济济一堂,作为寿星的老母亲,一边鼓励儿女辈勤奋上进,一边勤勉孙子孙女辈快快成长,当然少不了长大后入党的叮嘱。

我家“家庭党员”的故事仍在传承和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