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__书院坚持铸魂育人、师德为先,坚持育人者先自育,以“三专三化”为指引,落实“专门、专业、专心”的工作要求,推动“团队化”“梯队化”“项目化”的工作模式,探索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提升整体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

团队概貌与工作实际

__书院现有学生2424名,主要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等8个专业院系的18个人文社科类专业,占全校本科生的1/6。

面对体量大、头绪多、块面广、要求高的一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书院团队工作热情高、意愿强,但也面临年轻化、经验少等现实状况。为此,书院立足实际,加强师德锤炼和素质提升,致力于打造一支拥有“专门的工作任务”“专心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工作质量”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专”工作团队。

具体做法与实施过程

“三专三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将师德教育与学生思政工作实际充分结合,注重师德建设的日常化和持续性。为此,根据国家育人要求,立足团队实际,结合学生需求,把握工作特点,__书院制定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主要包含“1项系列化研修计划”“2项特色化助力计划”和“3项个性化发展计划”,以“一心”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室培育计划、辅导员研究能力提升计划为依托,通过理论学习、主题研讨、专题调研和外出考察等方式提升书院辅导员的实务能力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推动立德树人更有力、有为、有效。

01、开展1项“系列化研修计划”

书院60%的辅导员为新近入职,工作经验在2年以内;面对学生有亲和力、能打成一片,但囿于学科、经验等限制,对国家育人要求的领会尚不足、不够、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此,书院开展专项研修计划,一方面坚持“请进来”,邀请思政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前辈进行精神宣讲和文件解读,引导并鼓励辅导员深入领会、自觉遵循并积极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提高站位、领会要义,吸收、转化并融入日常育人实践,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19年以来,杨昌利、邱伟光、赵正桥等分别走进__书院“一心”沙龙,将自身理论、经验、思考传递给年轻辅导员,帮助他们强化职业理想、厘清责任使命、明确职业方向、习得育人经验。

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向兄弟院系、高校学习调研,拓展育人思路,提升育人实效。围绕“三全育人”“精准思政”等,__书院分赴复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及我校教育学部学习调研,重点汲取典型做法和独特经验,转化为书院育人资源和育人方法,助力人才培养。

02、开展2项“特色化助力计划”

__书院学生主要为本科生、00后,人文色彩浓厚、思想丰富活跃、成就动机强、发展期望足、对学校要求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确实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等局限性。为此,__书院坚持以“时代视野”“家国情怀”“奋斗意识”等为核心,以学生素质能力达成为关键,鼓励、引导并支持辅导员在思想上与学生“同频”、在行动上与学生“同步”,读懂学生、理解学生、引领学生,推动师生同向同行、共同发展。

__书院推动2项“特色化助力计划”,一是“辅导员工作室培育计划”。着力对标一流人才培养导向,对标学生发展要求,对标第二课堂建设目标,将学生成长性、发展性要素具象化为辅导员工作标准、要求,推动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延伸;二是“辅导员科研项目培育计划。着力以“时代新人的内涵、导向和要求”“青年人的思想特质与规律”破题,开展专项研究,力图弄清摸透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规律。两项培育计划由师生合作实施,旨在形成师生成长共同体。

03、开展3项个性化发展计划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领域,着力强调辅导员的九项职责,为此__书院着力鼓励辅导员发展优势,提升素质,探索个性化发展方向。第一,开展职业能力认证计划。引导辅导员具备以下证书中的至少一种:(1)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中级);(2)职业生涯规划师(中级);(3)其他和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证书。第二,开展专业化发展定向计划。辅导员应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8个方面重点明确一个专业化发展方向,以长期、持续地开展理论和实践工作。第三,开展专业能力展示计划。引导辅导员以职业能力为着力点,不断磨炼提升触摸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难、引领学生成长的能力。

项目成效与主要经验

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这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人才培养的新探索。辅导员团队作为书院制建设的重要主体力量,要坚持以“专门”“专心”“专业”为指引,提升自身建设水平,进而服务、辐射和引领学生成长。在“三专三化”理念的指引下,__书院持续提升团队育人能力,逐渐实现师生共成长,取得一定成效。

第一,放大团队育人效应。__书院突破传统思政工作模式,发挥团队优势,摸索形成“专一专精、纵向延伸、统筹联动、交叉共育”的工作机制。一方面,组建学生党建中心、健康体育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生涯发展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专业化育人团队,推进“组合式”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围绕“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进行一体化、精细化的课程设计,给予学生丰富社区文化体验和丰富的“活动菜单”。在摸索实践中,书院育人优势逐渐凸显,凝练形成“博雅__、智慧__、健康__”的育人理念,不断放大团队育人效能。

第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以2019年为例,书院获批省部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获评学生工作优秀服务奖(集体)、校“三全育人”示范院系等;2名辅导员获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证书等;而在“三专三化”的建设中,学生的成长轨迹以立体化、动态化、数据化的方式得以呈现,精准思政正在不断落地。

__书院将坚持“三专三化”理念,坚持育人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辅导员团队的素质能力和师德风貌,全心培育师大学子,为一流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2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结推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党委教师工作部前期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征集工作,经各二级单位申报、学校专家小组评审,现已评选出典型做法、特色活动优秀工作案例19项,花梨先生将持续推出这些优秀工作案例,助力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

合力打造外语“金课”,彰显党员教师担当

外国语学院

我院高级英语教学团队以打造国家级“金课”为契机,通过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带动课程和团队建设,取得了一些实绩,树立起良好的师德群像。

一、规范师行。依托所在系及党支部活动,定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文件,收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典型事迹,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提升师德。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讨论,感受和诠释“修身、立德、敬业、爱生、奉献”精神。通过团队带头人、全国师德标兵颜静兰教授的教书育人事迹感染和教育团队。通过系列讲座,如颜静兰教授的《教师的素质与修养》《今天我们怎么做老师》《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素养》等,助力全国及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

三、强化师能。通过积极参与大思政教育、建立和实施“六化”教学管理体制、锻造在线教学能力、做好“结对子”和“传帮带”工作,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等系列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了一批教研骨干,有效带动了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升了师能。

四、传递师爱。成员都曾经或正在担任班导师,不仅在课内知识传授、也在课外交流的细微处体现对学生的真挚关爱。通过融洽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扶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和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参加学科竞赛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传递师爱,助力学生成长。

五、造就师才。团队师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成员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教学名师,全国教学比赛特等奖、全国演讲和写作最佳指导教师等各类教育教学荣誉。国内多家媒体,如《解放日报》、上海教育新闻、《浦江纵横》杂志、图书《解密榜样——华东理工大学典型人物报道集》、《华东理工大学校报》等报道了颜静兰、王慧、赵宏等老师的事迹,有效宣传了华理外语教学,形成了较好的媒体影响力。

推进“1+1+3”工作模式,立师德铸师魂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评价一名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道德考量。师德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围绕“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依托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提出“1+1+3”的工作模式,第一个“1”是1个结合,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规章制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第二个“1”是1个重点,以教育教学为重点,“3”是3个着力点,分别是工作机制、师资团队和考核监督。

一、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共管、系所落实”的工作机制

聚焦立德树人,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严把政治关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学院党委的领导,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成立由学院书记、院长牵头,党委委员、副院长和资深专家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学院相关建设规划和任务,通过支部主导,系所协同实施开展。新建的工作机制达到了以顶层设计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落实,以分层行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全覆盖。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依托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了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上海市科技功臣、国家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张江树教学名师等名师引领,使全院200多名教师在行使课堂教学主体时,成为传播知识与思想,塑造灵魂与使命的担当者。

牢记初心使命,厚植立德树人的情怀。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育人情怀,如“为人为师为学”宣传典型徐志珍教授的西部援疆故事、田禾院士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取得卓越科研成果的故事、服务西部精准扶贫的优秀学生事迹、诺奖得主费林加教授的成长故事等,以及结合学院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典型案例的“感悟化工强国之路”党课,培养有情怀的教师、有情怀的课堂。

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育人观念。分别组织教师参观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延安和井冈山等,观看优秀教育影片等。2019年,学院以“身边榜样、引路青年”思想篇、专业篇、生涯篇、成长篇四场系列活动覆盖了教师、学生、校友、退休教师等不同群体,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亮度”,增加了“红色”,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年邀请马列学院的思政名家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建设了青年教师培训基地,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师结对子,形成“教研相长”共同体。

三、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健全综合评价,关注教师发展。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自我约束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岗位责任书设置、工作量测算、绩效奖励优化等精准发力,开展“优秀年度教师”、“化学之星”等评比活动。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在各方面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教师自评三者相统一,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教学能力和育人情怀、教学成果等多元维度作出系统、全面的评价,促进师生全要素发展、全人格成长。开展了专家听课、领导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等模式综合考察教师的育人效果,给予精神奖励与绩效奖励。五年来,学生评教满意度逐年提高,在2019-2020学年达到99。8%。

党建引领思想建设,以全方位教育培训立师德铸师魂。以“学好新思想”为重点带领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确保学院办学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育人导向。制定师德培训方案,五年里分别组织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研究生导师、班导师、辅导员、教师党支部书记等500余人次参加22次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基地、教学授课比赛、教改项目研讨等30场活动,邀请名师和团队现场进行师德教育和带教活动20次。发挥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的示范作用,带领教师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化学堂”培优平台,在名师的引领下开展教师风采展示,引导百余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援疆、扶贫、科普等活动中,覆盖活动人次3500余人,媒体报道超过300次。

多年来,学院引领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突出。学院建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持续推进师德涵养,涌现了一批优秀集体与团队,包括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五四红旗团委等各类优秀集体22个。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造就了一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层次师资队伍。田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徐志珍获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宣传典型,2名教师获评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屡创佳绩,四十余名教师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张江树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党建引领、精准育人”成效显著,培养造就了一只高浓度的人才队伍。新增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16人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效显著,田禾院士三十年秉持科技强国初心,带领团队参与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成立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构建国际高端人才在上海开展新形式国际合作的新机制。以张金龙、牟伯中、黄永民等为代表的学科教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领青年教师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在催化材料制备和新能源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采油菌种送上太空,解决微生物采油的“卡脖子”问题;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动机研制核心功能材料-催化剂,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3

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职业生涯的开始是塑造教师道德风貌的关键时期,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从教知识的积累、教学观乃至教育观的浸润等。据统计,目前艺术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已超过45%,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速度,既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本案例就当前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影响其成长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把握,通过开展“星光计划”系列活动,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

(一)自我身份角色的转换

入校后一段时间内是青年教师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渴望学院给予特别关注的时期。艺术学院有超过80%的青年教师为外地来沪,他们对上海、对学校、对同事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同时,青年教师作为新进教职工,经验少、定位模糊,可能会存在只注重眼前的具体任务、具体工作,很难考虑长远的发展,对未来缺少规划或者难以自行规划的问题。

(二)教学角色的转换

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但由于他们可能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自身专业积累和向学生传授知识之间存在不平衡,授课效果还不够不理想。

(三)科研角色的转换

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压力。结束了博士求学的阶段,没有了导师的指引和原有科研团队的支撑,青年教师进入了一个独立开展科研的阶段。除了要解决科研项目申报难度大、研究资金缺乏、研究时间碎片化的困难,多数还需要结合学院发展调整研究方向。

二、项目目标

“星光计划”以“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发展”为理念,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创造有效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校的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发展,推动青年教师紧紧跟随学校发展的节奏和方向。由此首先要提升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引导他们热爱学校,从而激发自身的使命感。二是学校要与青年教师共发展,以青年教师的发展助力学校的发展。虽然青年教师还只是科研成果并不丰硕的“青椒”,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定位将决定学校发展的潜能,只有切实关心每位青年教师,从生活、学习、工作中给予他们支撑和引导,才能使得青年教师更加有理想、有激情、有本领、有担当,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

三、项目内容

艺术学院“星光计划”系列活动围绕政策引导、交流平台、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展开,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一)健全政策措施,提速青年教师成长

艺术学院讨论制定了《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扶持办法》《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材建设规划(2021-2025)(试行)》《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创新实践和参加专业竞赛、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等多个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奖励。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的推出,让青年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学院的关心和温暖。在引导青年教师聚焦学院重点工作的同时,解决了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缺乏的实际困难。帮助青年教师更好的融入学院发展,更加专注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二)搭建交流平台,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能力

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分享交流会、沙龙等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不同层次与方向的交流平台。交流活动分为“了解华理”、“职业提升”和“合作向上”三大模块,从多个角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了解华理”模块,学院邀请学校不同部处的老师开设主题讲座,解读学校政策,让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体系等各方面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华理。

在“职业提升”模块,学院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授课比赛、职业技能竞赛,并邀请不同学院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嘉宾。青年教师同台竞技,老教师点评指导。每次活动既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阅,也是青年教师向其他教师汲取经验的一次机会

“合作向上”模块旨在为青年教师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研究交流提供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引导青年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科资源共享和跨学科合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凝聚青年教师奋进力量

利用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等媒体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19年起,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共计推送60余篇相关文章,其中包括课程展示、教师获奖喜讯、教师风采展示,以及“星光计划”、教学竞赛等活动报道。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全新栏目“师说”,用于展示教师关于专业的观点与看法。

四、工作成效

近两年内,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学科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青年教师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

学院逐渐涌现出一批能够踏实钻研、精心授课、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群体,其他教师见贤思齐,积极提升自我,从而营造出艺术学院积极、团结、奋进的整体氛围。

(二)培养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目前,学院已建立4支研究团队,依托团队建设,近两年内,艺术学院2名青年教师主持的项目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名青年教师成功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与“晨光人才”计划。青年教师林轶南获得了第四届上海高校青教赛三等奖、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他所主讲的课程《设计基础》先后获得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除此之外,许多青年教师在科研、竞赛、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出版著作2本;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4项,参加国际会议10余场,国内外重要奖项3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虚实结合有序,师生互动有情

教务处

2017年7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根据通知精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我校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学校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提高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2017年起,我校正式启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

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经济社会需求、遵循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新体系,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和人才培养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课程平台,规范教学管理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以来,学校已经完成校级层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56项,覆盖20多个学科门类,这其中5项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项入选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原名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20年起更名为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0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2项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同时已经建成“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并上线运行,有效加强了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三、开放共享,打造有温度的网上课程

2020年春季学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受疫情影响,学生无法返校学习,打乱了学校所有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运行正当其时,学生通过“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线上学习实验课程,使学校实验教学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得以顺利开展,为保障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发展。

2020年及以前的项目均已在“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上线运行并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除本校学生学习使用外,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也同时上线学习我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课程资源,成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课内外互动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实践学习,让实验教学活起来,深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目前“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上的总学习人次数已经达到146153人次,推广及应用效果良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发挥“金课”资源优势,强化示范引领

以国家级一流课程及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为契机,在学校推进“金课”建设工作的指引下,努力推进实验课程建设工作,打造实验“金课”,发挥优秀实验课程的榜样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经有共计23项入选国家级或上海市级课程项目,比如金浩老师领衔的《流化床单元操作虚拟仿真实验》、刘殿华老师领衔的《大型甲醇合成反应系统虚拟仿真案例实验》、刘金库老师领衔的《极端条件下可控制备多维石墨烯虚拟仿真实验》、孙学芹老师的《虚拟仿真实验-无水无氧综合化学实验》、庄英萍老师领衔的《糖化酶催化啤酒发酵工艺虚拟仿真实验》等5门课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并在华理E教务公众号进行宣传,示范效果良好。

五、组织市级会议,示范作用立足上海,辐射全国

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学校组织召开上海市级实践教学研讨。分别于2019年11月召开“2019年上海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讨会”、2020年7月召开“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专题研讨会”,两次会议全市高校参会,每次会议参会人数达150人以上,总结研讨实验、实践教学,有效促进校际交流、推动上海市及我校实践教学的发展,共同推进实验育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六、受媒体关注,有效扩大影响力

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受到诸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一定程度宣传了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4

__,女,出生于1979年,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2015年被评为市、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21年被县宣传部和__县精神文明办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现任__县__镇小学中心校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捧一手暖阳等一季花开

伴随着第一缕晨曦,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光的洗礼。我喜欢这样的阳光,干净、澄澈、而且温暖。自1997年8月踏上工作岗位,我便与“少先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次带领学生参加__县春晚和各种文艺汇演活动。每天的心境都有如这明媚的阳光。只是有的孩子花期不定,需要我静下心来缓步前行。正可谓:三月繁花枝头,尚有初蕾待花间。春来莫道花期晚,汗洒花畦累也甘。

2012年9月,我有幸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一职,伴随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少先队工作的神圣与艰巨;十年的辛勤和汗水,让我更加懂得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从事的是阳光底下最美丽的红领巾事业。望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看着孩子们胸前飘扬的那一抹红,这都时刻激励着我潜心研究,认真学习,勤于实践,善于总结,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让每位少先队员的回忆中都闪烁着星星火炬的光芒!有人说辅导员就像一棵小草,虽然平凡,却能用它的本色给大自然以无限的生机。那么,我就永远做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为了美丽的家园、未来的希望,我愿把一切爱心全部献给可爱的孩子。心中始终牢记一个信念:用我的真心去关爱学生,用我的真情去温暖学生,用我的真诚去感动学生。

从事少先队工作以来,我把孩子们的信任当作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作人生的光辉阵地,我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我以爱心和恒心,让雏鹰翱翔天际。图片

一、与时俱进,明确工作方向,抓好思想引领。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少先队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正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措施,作为一线工作者,我认真学习方案,通过学习获得了最新工作动向,明确了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以少先队员为中心,着力抓好思想引领、组织教育、实践成长、权益服务,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以丰富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途径,按照“一手抓活动,一手抓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二、立足校园,利用红色基因,传承政治启蒙。

以建党100周年与学习“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组织队员们开展了“最美孝德少年”评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花儿向阳开,童心永向党”、“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我的孝道故事”、“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综合互动体验性的系列活动,了解了当年的艰苦岁月。在参与活动中了解党史,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家庭、关爱身边人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活动中孩子们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今天,一颗颗报效祖国的种子正在每个少先队员心里悄然萌发;明天种子将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培养”小干部”,让少先队工作如虎添翼。

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光靠中队辅导员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让我懂得培养强有力的中队骨干,是建设优秀团队的工作核心。我采用了竞聘上岗的形式选拔队干部,由队员们自告奋勇推荐自己,并组建少工委评审团进行评议,最终评选出德才兼备,有强烈责任感的队员做为少先队大队委员。随后,我便手把手向他们传授工作方法,刚开始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会时常出现小小的失误,但我并不加以责备,而是耐心地给予具体的指导,久而久之,小干部们便有模有样地进行工作了。

四、勇于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在组织活动时,我力求达到“五点”:即活动主题要小一点;活动内容离队员近一点;构思设计要巧一点;活动要落得实一点;内容形式要新一点。带领队员们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党是阳光我是花”、“红色基因代代传”“红领巾小主人”、“红领巾小健将”、“红领巾小书虫”、“红领巾小创客”、“弘扬先锋精神、传递好家风、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国梦”,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践行国家的梦想,争做小小追梦人。

为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丰富队员的社会实践经验,我多次组织大队委成员及优秀少先队员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给老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食品、水果等。队员们还为老人们打扫了室内外卫生,并为他们献上精彩的演出。通过活动,队员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做力所及的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样才无愧于“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于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孩子们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他们的人生也终将充满爱意。图片

五、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快乐成长。

在农村,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管教,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致使他们轻者影响学习、打架斗殴,重者违法乱纪,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各中队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成长需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学校实际,我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与“青苞米”公益组织一起携手,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并组织成立了“手拉手”互助小组,让他们团结友爱,共同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实践,孩子们懂得了即使父母没有在他们身边。他们也依然会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来自周围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孩子们也将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好好学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常怀感恩之心,加倍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取得的荣誉

回顾十年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我为我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更为自己能更好地服务一群群孩子而骄傲。我在担任辅导员期间,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并和所有少先队员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于2014在__县“追忆峥嵘·礼赞青春”大型红色题材文艺汇演中获奖;在历届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2017年__县首届中小学生舞蹈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2018年编排的情景剧“逆境中成长的小女孩”在全县汇演中获一等奖。同年带领学生参加“辽宁省少儿春晚”,也取得良好的效果。2019年,__县中小学生艺术中,我指导的舞蹈和朗诵均获二等奖;2016年,我在学校组建了小记者团,其中我指导的学生范家美,在辽宁省“立德树人百千万”——千名小记者寻访最美活动中被命名为“优秀小记者”荣誉称号;2015年先后获得县、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2016年10月,我做为葫芦岛市少先队员代表,带领本校一名优秀少先队员钟睿林参加辽宁省第七次少代会;2017年5月,做为__县少先队辅导代表,带领本校两名优秀少先队员葛茗溪、张潇艺参加芦岛市第二次少代会;2018年4月,做为__县农村少辅导员参加了辽宁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2018年11月,被授予”辽宁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2019年7月,带领本校一名优秀少先队员孟凡傲参加了__县第一次少代会。今年12月,也将带领本校优秀少先队员葛美泽参加__县第二次少代会。每一个活动的参与,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是鞭策和激励我的动力,让我在少先队工作岗位上一路前行,在理论上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步构建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特色,也明确了我的奋斗目标——立足校园,做科研型辅导员。图片

少先队是一个舞台,让我体验和扮演着各种角色;少先队是一个熔炉,使我炼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少先队更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让我的智慧、能力在这里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便将我的毅力和爱心深深地植人这片殷红的土壤里,捧一手暖阳,等一季花开。在一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让我感受良多:“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这段最好的时光。”是啊,在少先队工作的这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经努力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增强人格修养,在上级组织部门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少先队员而努力奋斗!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5

在人生的辞典里,“爱”这一字最为广博而深奥,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它看似抽象,却又很具体,它包含了太多的温馨与美好的回忆。这其中有一种爱,不似母爱的伟大,却有母爱的包容;不似父爱的深沉,却有父爱的宽广;不似友爱的温暖,却有友爱的温馨,这便是教师之爱,它来的更轻、更柔,更让人难以忘怀。泰戈尔曾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以爱之名,与学生相互理解,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开始。

当我真正接手属于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棒时,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怕自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四处“取经”,得出的结论是:凶。这之后,每当走进教室,我就会立即摆出一张冷脸,我铆足劲做一个严厉的老师,这招确实奏效,班里的纪律好了很多,甚至我没有走进教室,学生都已经做好了课前准备,但慢慢地,我发现这一招也越来越不管用,批评教育的有效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学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看到我走来,原本在玩闹的孩子立即停止了,还有一次,我经过学生身旁,听到一名男生小声地对他的同桌说:“肖老师有点可怕。“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恍惚,可怕这个字眼,离我对师生关系的期许相去甚远,我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走上了讲台,却成为学生时期反感的那种教师。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于师生关系的处理有了更好的想法。

一个炎热的下午,估计是孩子们还没有从燥热中走出来,大部分孩子都懒洋洋的,但仍然有几个女孩子端正地坐着,我灵机一动,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态度,说:“今天这节课我最喜欢的是杨某某同学,因为她在上完体育课后,依然坐姿端正,在认真听课,真是太了不起了!”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一致调整了自己的状态,端正了坐姿,一双双小眼睛无声地看着我,好像说他们也能做到,也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从那次课起,我经常在课上点名表扬同学,课后也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在课间活动时主动加入他们,和女孩子跳绳,和男孩子一起打羽毛球。过一久,我发现被表扬的同学上课更认真了,作业更优秀了,成绩也有了提高,班级的课堂纪律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这次教育契机告诉我,同一件事情,鼓励和赞赏比批评更能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从教三年多来,我的工作一半星辰大海,一半风尘仆仆,我试着努力挖掘对学生有益的教育方式,时时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事事以鼓动的语言鼓舞学生,放下了严师的“架子”,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了一些与孩子的平等沟通,试着在生活中成为孩子的朋友,无论是开学或放假,或者是其他的节日,都会和家长一起为孩子们准备“惊喜”,仪式感十足。同时也在课后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培优补差,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还经常与家长进行交流,利用假期进行家访,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始很难,过程也很坎坷,极尽琐碎,但我也收获了很多满意的答卷,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温柔温暖着我。

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她是一个内向的女生,平时和她说话,她会不好意思,但她看到有趣的事情,会跑到办公室来和我分享,发现我嗓子不舒服,会贴心地提醒我多喝热水,像一个爱脸红的小太阳。有一阵子,她开始上课走神发呆,作业质量下降,甚至是成绩也大幅度下滑,我找到她想询问原因,她紧张地站在我前面,涨红了脸,不停的绞着袖子,支支吾吾半天说了一句:“最近电视在放我最喜欢的动漫,但是妈妈不给我看,我就早上五点多钟起来偷偷看。”听她这样说,我问她喜欢看什么,她说喜欢巴啦啦小魔仙。我告诉她我小时候也喜欢看,她顿时抬起了头,眼睛里的光迸发而出,高兴地对我说:“真的吗?”我看着她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然后对她说:“巴啦啦小魔仙的剧情很精彩,也很有趣,喜欢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但是你悄悄的瞒着妈妈看,这样不但影响你学习,也伤害了你的身体。看电视也要有约定呀,你认真学习,把该做的事情给做好,这样***妈一定会给你看的。你说是不是?”她满眼通红的看着我,坚定地点了点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不做这样的事了!”事后我也和***妈沟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慢慢的,她也找回了原来的状态,反而还有了进步。

我发现,在孩子们逞强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非常脆弱的内心,教师越强硬它包裹得越结实,当教师温柔的感化时,它厚重的外壳会一层一层褪去,让你看到那颗晶莹剔透的内心。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温柔的“征服”,我们正是以滴水穿石的恒心、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责任心,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我会继续砥砺前行,不负韶华,把温柔的元素尽可能多的加入到教育中,以爱为底色,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6

二道区位于__省__市东部,辖区人口52。25万,直辖面积102平方公里。二道区现有16所小学、11所初中,中小学生44074人,教职工3773人;99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2676人,教职工近2000人。作为__老城区,二道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六个领域”全市排名第一。

教育事业的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同时也在于一线教师的敬业精神与职业水准。二道教育能够成为地区名片,与全区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引下,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具体要求下,二道教育大胆进入教风改革深水区,全面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探索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模式,明确师德师风新标准,强调职业操守新要求,丰富尊师情怀新内涵,拓展学习交流新路径,为基础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打出了区域前站,蓄出了基层前力。

“一套体系”筑实顶层设计与制度闭环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难点在于虽然好典型好标杆层出不穷,但是痛点难点也容易发生发酵。任何位置露出破绽,容易导致全盘工作陷入被动,所以我们设计了一套全覆盖的“师德师风体系”,并一以贯之。

这套“师德师风体系”,由“旗子、桌子、鞭子、铲子”组成:

首先是“旗子”,即“师德师风领导组织体系”:教育局党组成立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全区师德师风考核工作的统一部署。这是一面旗子,大家不能各自为战,旗子指向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

其次是“桌子”,即“师德师风制度体系”:我们通过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先后出台两个方案、13个专项制度、5个专项管理办法。这些制度、办法公布后,成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桌子”,围绕“桌子”开展工作,公开公正透明,谁离“桌子”远了,谁就有可能“走偏”,更可能涉嫌违规操作。

然后是“鞭子”,即“师德师风追踪体系”:教师个人自评、家长测评、学生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相结合,多角度测评,几种评价各有权重,统一整合出一个科学评价,考核结果及相关情况都要入档,作为职业生涯的重要过程记录。这个范畴包括评价、落实、监督、整改等一系列办法。这是一根“鞭子”,制度有了,评测也有了,需要落地,更需要效果。有鞭子不一定能行,但没有鞭子万万不行。师德师风新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强制性的,我们会把荣誉典型当成一个高度,但我们更希望这成为一个常态底线。

最后是“铲子”,即“师德师风红线体系”:不听旗子指挥,跳出桌子之外,鞭子挥之无用,考核评价过低,遇到这种情况,轻则取消评优评先资格,重则转岗甚至辞退。总之,“师德师风”没有商量余地,屡教不改,踩到红线,那就坚决予以铲走!

“二维并举”党建引领强心铸魂

所谓“二维”,一个维度是从师德师风的管理、培育角度出发;另一个维度是从社会的尊师氛围出发。

第一个维度,我们创新实施了“十百千”工程。

十:每年至少举办十场以党建为引领的大型主题活动和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与项目,鼓励教师把报国志化为育才情,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时强化师德师风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例如,全区教育系统的“强党性、学礼仪、重操守、铸师魂”活动、针对后备干部职业素质提升的“薪火计划”、依托青年教师开展的“朝阳工程”、英俊英雄文化阵地展等等,甚至包括新时代教师着装礼仪,我们也有相应的培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查摆对标,针对性强,力求达到明理悟道、崇德修身的目的。

百:我们每年会评选出全区百名优秀教师“师德典范”,包括30名师德标兵、20名青年师德先锋、40名最美班主任、10名师德模范个人,让这些同志们起到模范带头示范作用。系统上下纷纷聚焦身边榜样示范,复制推广典型引领,形成了“创新创优、争先率先、踏实务实”的良好风尚。

千:我们邀请了一千名社会各界人士与学生家长,担任师德师风公益监督员。并且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全天候接收各类反馈,定期交流建议与意见。

第二个维度,全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道氛围,让老师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职业获得感”。

在制度之外,在管理之外,还能让老师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份事业,以教书育人为荣,更以身为一名“二道教师”为耀,是我们始终思考的课题。

每学期遴选几所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并在线上直播组织全区观看,主题是“尊师”,每次开课都有10万以上人次的观看记录。同时,我们还为荣誉老教师举行“荣休仪式”。

我们组织拍摄了教师节专题片《我们》《微光成炬红烛颂党》《致敬最美的你》《以师德铸魂为教育而笃行》等一批正能量短视频、微电影,展示了全区老一辈教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年青骨干教师的新时代风采,以及在抗疫时期大家的无私奉献,这些影像不但使教职员工们热泪盈眶,也在社会中形成了“朋友圈”转发热潮,同时有多部优秀作品还被央视频、人民网等转载发布。

积极向上推举先进典型,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近年来,我们推选上报“__好人·最美教师”2人,__市“我身边的好教师”13人,二道区“我身边的好教师”47人,二道区“师德标兵”61人。

荣誉齐身固然重要,但物质上也不能有所亏欠。最近几年,尽管财政趋紧,但我们牢牢把住一条准则:全力保障一线教师待遇,再苦不能苦一线。

凡此种种,这些传递温度的做法,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二道区组织录制1000余节精品网课,各校骨干教师放弃休息,用最饱满的状态积极参与录课,充分体现出新时代教育人奋斗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名叫“空中课堂”的项目,入选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被评为__省“三个课堂”建设应用试点区和全国信息技术优秀案例,荣获__市委市政府调研课题一等奖。回看成绩,并不是我们推着老师走,而是老师主动请缨,跑步上车一起走。

其深层原因,正是在平时的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刚性管理维度与柔性暖心维度同时并举,当特殊时期到来,这些最可爱的老师们,才会发自内心地不离不弃,温暖共行。

“三大途径”构建新时代师德师风良好生态

价值引领一根红烛耀师魂

身为教育工作者,拥有相同价值观,大家一条心,一根魂,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石。为此,我们打造了一个师德师风“服务品牌”——“红烛先锋”,全区教职员工共同坚守“红烛价值”,实现事业抱负。

“红烛先锋”作为二道教育的志愿品牌,先后多次服务全区保障大局。疫情防控期间,面对严峻形势,二道区委教育工委迅速部署,在保障线上教学同时,以同岗同责同担当的志愿补位思维,实施“1+8+8+31”志愿服务网,先后组建31支党员先锋队,成立8个战疫临时党支部,组建8个党员突击队,引领教育系统800余名党员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教师志愿者抗疫经验材料先后被省、市推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了坚实的“教育力量”。

社会助力专家媒体齐上阵

交流让人成长,宣传催人奋进。三年来,我们先后聘请省市知名专家54人次,开展师德专题报告162场次,分别从职业情感、职业习惯、职业精神、职业境界四方面涵养师风,从制度、条例、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标语口号七方面强化师德。

在舆论导向上,我们积极与媒体沟通,一方面欢迎媒体监督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另一方面积极推介我们的正面典型事例,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二道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家校协同千师万家心相连

倾听家长的声音,赢得家长的赞誉,不但对学生成长具有百利,同时也会对师德师风建设起到巨大的正向作用。家校合作,由此成为我们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支撑。

以二道区的__市第一0八学校为例,在教育局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由该校党员教师组织的“红心公益课堂”开播以来,由最初一个年级、一个学科、解决一个班级孩子的学习问题,发展成三个年级、两个学区、八个学科、解决全校孩子需求的公益讲堂。教师团队也由初建时的五人,发展为如今的百余人。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式下,我们组织教师按月开展“千师进万家”线上家访活动,精准制定个性化助学方案,全面促进家校共育取得实效。

“四个保障”助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成果

党员先上责任划分抓包保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系统861名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以“教师自身就是教育力量”宣讲总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打造尊师重教人文环境。健全责任包保机制,在教师手写签订一份师德承诺的同时,每学期初组织全区教师与副校长、副校长与校长、校长与集团(联盟、学区)总校长层层签订师德师风包保责任书。近三年,全区共签订包保承诺书2万余份,教师个人承诺书4万余份。

结果公示师德师风抓建档

坚持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制定师德师风考核评价自律指标,每年测评2次,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师德档案,并报局人事部门备案运用,将其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优、干部提拔等参考标准。通过师德档案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教师的履职情况。

定期互动自查自纠抓常态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问题查摆活动,主动对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定期通过自查、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摸实违背师德规范情况,积极接受学校、社会监督。我们将教师自评、学生及家长测评、学校考评小组总评结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师风年度考核优秀的教师,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师通过自我对标,更加明确德行规范,成长方向,工作原则及行为标准,有效提升师德意识,规范从教行为,夯实队伍师德根基。

完善网络举报监督抓机制

全面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和从教行为,坚持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组织教师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109场次,召开警示大会12次,学习法律法规15次,开展谈心谈话3580次,撰写师德笔记、学习心得136872份。健全师德网络监督,设立区校两级举报电话、网站、二维码等多种监督方式,实行销号制度,迅速处理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校举报渠道是否畅通,问题处理是否及时、合规等情况进行抽查与通报。

党的二十大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二道区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以此为铭,继续深耕“一二三四”模式,以“精”为目标,狠抓执行落实,以“细”为手段,不留盲区死角,以“序”为标准,强化长效管理。夯实师德建设根基,努力实现区域教育高层次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我们必将为这一宏伟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7

自教育部等七部门发文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以来,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为标准,以支部特色党日活动和共建活动为抓手,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服务师生,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一、夯实学习教育,初心使命烙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要以理论学习为基础,思想上的坚定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支部以学习教育主题为载体,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确保主题教育出成效。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支部聚焦脱贫攻坚,结合专业特点,精心组织开展“向世界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先后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挂职的两位华理扶贫干部,通过现场座谈和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扶贫中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往事,党员切身体会到扶贫工作中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扶贫干部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如何在民族脱贫减贫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形成一个个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活动还邀请了身边教师同行分享翻译妇女脱贫故事书籍的心路历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拿起手中的译笔,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部还注重抓好“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围绕“四史”学习教育,支部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时任支部书记赵蔚以改革开放史为重点,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并带领党员学习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支部很多党员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可以说是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随着党课一边梳理,一边回忆,让支部党员更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正确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支部还把“四史”学习教育和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和观看红色影片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参观四行仓库和观看电影《八佰》。抬头仰望弹痕累累的西墙,驻足在烈士们的“英名墙”前,看着让人泪如泉涌的电影片段,党员们心情沉重,倍感新中国之来之不易,更激发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斗志。

坚持思想铸魂,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使理论学习系统化、常态化,强调学习要入脑入心,见于行动。支部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相互督促,你追我赶,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在学院党委开展的“学‘四史’、悟初心、践使命‘学习强国’APP积分周周赛”活动中,支部在所有支部中党员平均积分排名最高,获得“2020年度‘学习强国’学习优秀组织奖”;支部五位党员获得“2020年度‘学习强国’学习优秀奖”。在‘学习强国’的总积分学习报表中,学院前10名学习标兵中就有5位是支部党员。两年多来,支部党员已经养成了随时、随地、随手打开“学习强国”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每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在召开之前,支委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就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民主评议大会上,支委和党员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检视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计划,每过一段时间,支部要求党员自检整改计划的落实情况,切实贯彻把学习教育的实效落在党员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上。

二、严把教学质量,课程建设创新篇

支部始终把学习教育和教书育人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相结合,不断激发党员教师内生动力,让党员教师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成为教学改革的先锋队,引领广大教师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改革创新,开创教学科研新篇章。

支部所在的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的是学校一、二年级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多、水平差距大、教学班级多,近年来又面临课程学分从10学分锐减到6学分,给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难题。大学英语教学部实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首先,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分层次教学,从原来的两个层次增加到三个层次,设立拓展班、提高班和基础班,其中拓展班是为英语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设立的,党员教师勇挑重担,寻找新的教学材料,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等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为优秀学生量身定制精品课程。大学英语部还设立跨文化交际、学术英语读写、语言基本技能等多个模块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也是支部党员,带头组建教学团队,承担模块课程教学。其次,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投入,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大学英语晨读基地”晨读活动已连续开展11年,每年吸引3000多名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基地负责人的支部党员余建平每周都要去晨读现场看看。没有那么早的校车,他总要自己驾车提早一个多小时到学校,到晨读的教室去转一转,听一听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支部封宗颖、史晓慧等老师连续5年面向全校低年级大学英语学生开展“大学英语陈述大赛”;张杰老师携手拓展班教学团队连续2年组织拓展班学生开展“英语短剧大赛”;张新老师负责组织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华理赛区比赛,并指导我校学生获得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特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教学工作面临着一场“大考”。支部将如何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作为新学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主题党日活动。视频会议上,四位党员教师分享了各自开展网络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吴承钧老师新开了《老子思想与美国戏剧》的全英文慕课,介绍了慕课建设的程序和细节,建课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以及由此引发的她对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深层次思考。朱晓琴老师从课前思考、内容设计、调整反馈和课后总结几个方面分享了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始线上教学的过程,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待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谨慎严谨的教学态度。史晓慧老师从技术层面介绍了自己录制课程视频的方法和经验,并用丰富详实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线上课堂和学生互动,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智慧,给其他教师带来新的启发。疫情期间,支部所有党员教师都参与了课程视频录制。在录课过程中,有的老师发现深更半夜的时候环境噪音最小,录课效果最好,于是半夜开始录课,一录就录到了晨光初现。还有老师做过大概的计算,每准备线上2课时的教学内容,线下的付出超过20个小时。课时没有变,班级数量没有变,但大家的工作量大大地增加了,但是支部党员牢记初心使命,顶住了压力,保质保量完成了教学任务,战胜了“疫情”。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这是一线教师党员的深切体会。走过了不平凡的2020,我们又迎来了发展的“新征程”。五位支部党员组成的教学团队成功获得我校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楼燕斐老师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以及课程思政专项奖。接下来,支部将沿着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道路不断探索,坚持以党建引领育人,以党性煅铸师魂,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夯实立德树人之路。

三、依托专业优势,志智双扶育英才

支部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帮扶共建活动,把教书育人向课外、校外拓展。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实施了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的高校专项计划“励志计划”,招收进来的学生组建了“明德班”。这些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子,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由此,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与“明德班”学生开始了结对帮扶,至今已累计惠及807名学生。

7年来,支部为“明德班”学生量身定制了系列帮扶活动:通过各类英语专题讲座,教会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问题,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资料;利用学习交流群,定期给同学们推送合适的英语学习资料;利用午休时间,每周开设读书会,带领同学们一起读英语报纸,扩大阅读积累词汇;推出固定的面对面答疑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为了鼓励同学们开口说英语,组织定点晨读和英语朗读竞赛。此外,还用支部的获奖奖金为同学们购买英语词典、词汇手册、四级真题等学习资料。

结对帮扶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同学们不仅英语成绩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许多学生还不约而同选择反哺社会: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报名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有的选择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到云南贫困山区扶贫支教,在校生也主动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公益夏令营,用“云”支教反哺家乡学子。

不仅如此,“明德班”的一名毕业生还牵线搭桥,促成学院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大成中学开展暑期夏令营,志愿者们用英语设计各类兴趣课程和活动,为山里孩子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2019年暑假,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时任支部书记赵蔚带队,赴云南寻甸为当地高中教师进行培训。从“英语教师素养”到“英语史”,从“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到“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用8堂内容丰富、讲授精彩的培训讲座,为乡村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智慧。

“把英语带给乡村,把世界带进课堂,把‘扶贫’‘扶志’‘扶智’落到实处。希望支部党员能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把向贫困地区的支教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这是学院党委书记__对支部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党员们的辛苦付出和多年传承,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成为了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上海市新时代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及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面向未来,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全体教师矢志深耕三尺教学讲台,不忘初心使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甘做“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选树师德师风典型,“校园新星”正当时

工会(妇委会)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意愿,遵循教育规律,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先后向广大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党中央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对师德师风建设规律的把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兴国必先强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管理改革、教师待遇、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举措。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

“校园新星”的评选,旨在面向全校所有岗位发现、举荐优秀青年人才,鼓励青年教职工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理念,搭建展示、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助推青年教职工成长成才,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评选活动现已成为一项青年品牌工作,成为校各级党政关心重视、教职工关注支持、青年热情参与的一项活动。

一、主要举措

(一)建立三年一评选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层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新星”评选活动始于2011年,至今举办四届。2011年6月,校工会组织开展了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校园新星”评选活动,来自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岗位的37名候选人参加评选。截至目前,总计评选产生“校园新星”83人。

(二)多方协同,宣传弘扬育人名师先进事迹

“校园新星”评选产生后,校工会注重与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等部门多方协同,形成了密切合作、系统推进的工作网络。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工会、花梨先生、华理教务等微信公众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新星”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楷模看齐,凝心聚力、戮力同心。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引导广大教职工,旗帜鲜明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在模范引领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深度对话“校园新星”,用“有温度”的文字材料献礼建党百年

一个典型一根标杆,一个“新星”一种导向。近期,校工会启动《对话新星》书籍稿件的收集、整理及撰写工作,在现有新闻报道、网络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近“新星”,挖掘“新星”背后的成长、成才故事,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的温度。

二、工作成效

(一)师德师风建设“风向标”旗帜鲜明,各自岗位不断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他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树立了良好榜样,激励着全校青年教职工为学校事业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他们中有些教学科研骨干勇挑重担成为了学校中层干部,有些管理新星勤奋求实、踏实努力,也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学校“十四五”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校园新星”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显著

“教学新星”带领着青年教师们奋战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赛场上,他们正金夺银、勇攀高峰,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教学新星”孙金煜作为市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教学能手”,投入大量精力,协助我校第三届、第四届市青教赛参赛选手做好备赛工作,两届选手取得骄人成绩。“科研新星”马骧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长,始终坚持“交流、创新、凝聚、发展”的宗旨,带领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各理事,积极开展了“优青沙龙”“院士有约”“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属于自己的“青椒梦”。诸如孙金煜、马骧这样默默影响广大青年教师的“校园新星”还有很多,共同为学校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做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8

01、__市北庄幼儿园

一个“德”字抓到底:坚持以“德”为先,教师们不仅在园挥洒汗水辛勤耕耘,还能利用双休时间,走进少儿图书馆定期开展“书香馥郁志愿同行”活动。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3-6岁幼儿提供精准服务,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个“爱”字贯始终:践行爱的教育,师德建设工作中始终贯彻一个“爱”字,力争将温暖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在园内常规开展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带着爱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走进“暖时光”工作室,通过绘本故事讲述、亲子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温暖互动。

一个“民”字挂心头:该园坚持以弘扬新时期教师的高尚师德为主心,以人民的需要为抓手,思人民之所思,想人民之所想。积极携手港城爱心社联合开展“甜甜蜜蜜与爱同行”糖果募捐活动、“用心编织爱,温暖衣加衣”活动、“情牵大山,小小张文明在行动”的义卖等活动。

02、__市实验小学

传承范贤文化、端勤毅的校训,创建“香樟树下”为意象的教之道品牌栏目,实施高位引领,为教师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师德、师能融于心、践于行,构建共学、共研、共享、共进、共成长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案例概述:“教之道”是教师交流、学习的舞台。在这里,教师讲好自己教育教学的故事,以贤为范,在互动、互助的实践中共同进步。骨干教师,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和指导;青年教师,继承前辈们敬业、乐业的精神,多思考,勤实践,总结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截至目前,学校已经举办了如下10期教之道专场活动:

具体案例:在第十期“教之道——行板如歌向未来”专场活动中,邀请了老中青三个层面教师代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金燕老师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把满腔热忱和无限的爱都奉献给了学校的体育事业;周敏老师用温暖的语言,讲述自己工作24年来从一名新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蜕变;蔡晓波老师分享了他“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的初心故事,为了师生之间纯粹的情感,他将继续散发光和热。听了三位老师的成长故事,在座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生命的鼓舞和感召。

案例效能:“教之道”覆盖了各个层面的教师对话、分享,每个层面的教师都在不同阶段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百年老校的“范贤精神”镌刻着实小人的精神追求,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促使每一位教师竭尽全力去坚守。

03、__市__高级中学

创建乐语“廉”心廉洁教育品牌,下设“清风乐高”“沧浪濯缨”“红‘廉’花”“新‘清’年”四个子品牌,以不同方式对不同教师群体开展廉洁教育,打造师德建设新样板。

清风乐高(面向全体教师):校内建有廉洁文化长廊、三省亭、清风竹林等有形的廉洁文化阵地。同时,在学校网站、校刊《乐苑》等开设廉洁文化宣传专栏,进一步拓展廉洁文化宣传阵地,让“崇廉、学廉、守廉”蔚然成风,逐步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的校园生态。

沧浪濯缨(面向行政人员):为行政人员开设“警钟”课堂,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和理论学习活动,引导行政人员时刻紧绷纪律弦,牢记廉洁底线和法律红线,避免懈怠和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

红“廉”花(面向党员教师):为党员教师开设“红色大讲堂”,讲述红色故事,开展廉洁演讲,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廉洁教育和师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红色的种子,开出“清廉”的花朵。

新“清”年(面向青年教师):每年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开设“廉洁从教第一课”,为青年教师扣好廉洁从教的第一粒扣子。选派优秀退休教师为入职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开设廉洁讲座,以优秀退休教师从教多年的教育故事,感染青年教师。

04、__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念“融”字诀:把师德建设与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建设工作相“融汇”,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思政课程建设的相“融通”,结合学校“习匠手、养匠心、铸匠魂”教育特色,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创新活动方式等,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

建“新”平台:建好师德师风建设基础设施,学校先后建成匠心党建园、廉洁文化园、校史文化长廊、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产教融合成果展示厅等校园文化场馆。开通师德师风建设宣教平台,分别开设优秀班主任事迹展、年度先进个人事迹展、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等,微信公众号开辟“爱廉说”专题频道,网站专门开设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加大宣教力度。

练“真”功夫: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技能名师工作室、创新名师工作室、启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团队,常态化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党员先锋展示课、文化专业评优课等活动,推动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练就真功夫,激励全校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9

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旨在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展示优秀导师和优秀科研团队的卓越风采。“良师益友”评选活动自开展至今,每三年举行一次,已在全校范围内推选出50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20个“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在研究生导师中树立了一批先进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密切了师生关系,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出教学相长、师生相宜的优良学风。

一、工作目标及意义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导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建设的思路逐步转移到内涵建设,从以量为先转为以质为本的发展阶段,而高水平的导学团队是学校“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战略推进的重要保证。高水平的团队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对构建适合中国高校发展的一流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导师与优秀导学团队的评选和培育,既是对广大导师的亲切关怀,同时也是对广大导师给予厚望,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旨在通过这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关注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加强导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二、工作实施与开展

一、根据工作主题,明确工作目标

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以“高山仰止,青蓝互映”为主题,旨在展现“师生亲爱,科研热爱,同学互爱,生活珍爱”的浓浓师生情谊,挖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展示优秀导师和优秀科研团队的卓越风采。

二、指定参与对象,保证公正开展

活动参与对象为华东理工大学全体在编在岗的研究生导师、科研团队,在评选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每次评选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10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提名奖10名;“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10个、“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提名奖10个。

三、制定评选标准,保障工作质量

1、“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标准。体现“五佳”:师道风范佳、学术水平佳、育人成效佳、开拓创新佳、关爱学生佳。

(1)师德风范佳: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2)学术水平佳: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在本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带领团队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3)育人成效佳:所指导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4)开拓创新佳: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注重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在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方面有所成就;

(5)关爱学生佳:能对研究生的生活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必要的支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未来发展方向。

2、“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评选标准。体现“四优”:团队建设优、科研成绩优、学习氛围优,文化建设优。

(1)团队建设优:团队教师总数两名及以上,学生总数(包括已毕业学生)10名及以上,有已毕业的研究生;含博士点的团队必须包含硕士、博士,若无博士点则不要求含博士。

(2)科研成绩优:团队成员在重点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或在相关学科领域获奖,以及拥有专利成果,或指导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获奖等;

(3)学习氛围优: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业,团队学生中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数不超过10%,延期毕业学生不超过30%,有受处分学生的团队不得参评;

(4)文化建设优:师生间关系融洽,亦师亦友,同学间互助友爱,情谊深厚,团队每年至少有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四、创新活动形式,发挥榜样作用

本项目通过开展优秀导学团队、优秀导师的评选活动,在我校传统项目良师益友的评选活动中增设优秀导师导学团队的评选,创新评选形式。实现导师对研究生智育、德育的全面指导,共同树立优秀导师与学生的典范。同时举办获得各类优秀个人或优秀团队荣誉的研究生导师年度表彰大会和经验交流会,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导师育人的使命感。通过兼具“示范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展示宣传,形成带动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导学团队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同行的肯定、学生的尊重,真正做到“学好为师,德高是范”。

三、工作经验与成效

一、在研究生导师中树立了一批先进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

通过一系列活动评选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10支“我们眼中的优秀导学团队”。通过华东理工大学校园网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设立“良师益友”专栏,将优秀导师的卓越风采展现给广大师生。

二、密切了“师生亲爱,科研热爱”的良好师生关系

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学团队的评选和培育,既是对广大导师的亲切关怀,同时也是对广大导师给予厚望。通过这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导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深刻认识到导师是研究生培育的第一责任人。使导学团队意识到“四个明确”:明确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拔尖创新性人才;明确责任——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主导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明确要求——掌握培养过程、培养环节等各项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方法——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三、营造了教学相长、师生相宜的优良学风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受生源多样化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良师益友”活动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10

教师简介

__,女,1982年生,高级教师,__镇小学中心校中年级组组长。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爱如细雨悄无声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这个三尺讲台上已经“奋战”19年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把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担负使命。多年来,我也一直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爱戴。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德育水平。

多年来,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与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追求上进,努力钻研。通过学习,个人政治理论素质、业务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和进步。

二、认真务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1、作为中年级组组长,我树立责任意识,坚决不辜负学校的信任和期望,经常召开年级组班主任会议,组织年级班主任完成学校各处室对本年级各班下达的工作任务,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身体力行完成本职工作。作为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坚持用恒心待工作,坚持用机制激潜能,在管理年级组具体工作中,一直注重各班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班级管理来激励学生们建立明确的追求目标。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所以,我们应该让每一片绿叶都享受“爱”的阳光,本着少惩罚、多肯定,让孩子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珍惜机遇,踏实提高业务能力。

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教师中的一员,在工作中,既要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努力提高个人德育能力,抓好班级建设,还要注重钻研业务,在教学中,我潜心研究教材和教法,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追求教学效果精益求精。

在学校,我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是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学生的好妈妈;在家庭,我孝敬双方父母,善待家人、勤俭持家,是一个贤惠、称职的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

一、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2005年结婚至今,17年中,我和婆婆从未红过脸,关系处理极为融洽。我以事业为重,从未因家庭事情而影响工作。付出就有汇报,多年来,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正,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认可。

二、孝敬双方父母,体贴入微。

在我心里:要想家庭和,一定要孝敬父母和公婆。2019年暑假,我的父母骑摩托车回家干农活,在去的路上车子突然爆胎,导致母亲头部受到伤害,在县医院确诊脑部珠网膜出血,在医院住了21天,通过治疗,已基本恢复。之后,大部分家务活都由我来承担。住在农村,家务活很多,但我没有因为事情多而影响工作,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我也把母亲照顾得很好。不仅孝顺父母,对公婆,我也是照顾有加,多年来,我的孝顺也得到街坊邻居的高度赞扬。我就是要用行动去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爱心去播撒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种子。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未来更可期待。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家长的支持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完善自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实在做人,勤恳工作,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尽职尽责,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追求优秀人民教师永无止境的奉献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