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小学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总结

小学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总结 篇1

这学期在一中队的大力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公安部为维护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秩序提出的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根据我校工作实际,不断实践探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遵纪守法、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积极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有效地维护了基地的安全、稳定,逐步完善了基地共育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现将一年来基地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基地共育班子

基地于20xx年秋荣获福建省交通安全宣传示范校称号,由黄春怡校长、一中队队长分别担任基地正、副校长,一中队干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校行政小组及几位老师为基地成员。在学校设立基地办公室,总辅导员负责基地日常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商讨基地工作,加强基地工作的安排布置、督导检查等。

二、基地携手,推进基地共育工作

为了大力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知识等,基地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 wWw.zuOwenBa.Net )

(一)加强宣传教育

一中队干警杨猛到学校作法制专题讲座,并根据不同年段班级开设了交通安全教育课。学校分管安全的吴副校长每日早会上向学生进行安全宣讲,提高了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性。利用安全教育日等特殊日子,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校还通过板报、广播、学生自己制作的宣传、绘画作品、表演节目等方式,大力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警钟长鸣。

(二)注重自身教育管理,扎实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德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灵魂的关键,思想教育光靠空口说教取效甚微,必须靠具体的活动不断的强化,将行为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同时要持之以恒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德育工作结合基地思路,制定了德育,围绕安全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1、系统规划,精心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分年段、分年级各有侧重,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接受全面的教育、系统的训练。每学期有计划、有方案、每月有训练重点。

2、寓教于各科教学之中

每班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教授交通安全知识,并配备专职教师李炜芯,将交通安全教育贯穿与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让学生有学习氛围,从而潜移默化,促使学生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3、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把宣传活动放到学生的具体实践中去,我校有计划的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交通安全课程,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小交警队每周坚持升降旗仪式,学生参与面广,形式多样,通过读书、朗诵、社区宣传、板报、书刊、广播宣传、演讲、相声、小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使其受到教育。

(1)学生们每天佩带小黄帽、让字牌上下学;

(2)组织小交警队走出校门,到街道、社区分发传单,上街执法;

(3)实行安全通报制度,在每月第一周为安全自检周,并报送安全情况;

(4)开展了文明交通进校园系列活动,由青阳教育办、一中队主办,我校承办,通过启动仪式拉开序幕,开展了亲子话交通、亲子画交通等活动,并与12月5日在大礼堂举行了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受到各级各界领导来宾的赞誉;

(5)小交警队、小交警国旗队定期进行训练,并总能在学校需要他们的时候,及时的履行职责;

(6)李炜芯、叶祖祈两位老师创编了新的《小交警韵律操》,预计于下学期进行全校的推广。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工时刻注重自身修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同时常抓不懈,习以成性,学校不但有健全、规范、严格的制度,还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基地共育成绩喜人

通过几年来基地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基地在上级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小交警名声在外,接受了各级部门的观礼,各级部门的检查,享有良好的声誉。

在本学期初还专门建设了另一个交通文化重地交通文化特色区,设置了、标志区、标线区、游戏区、LED全彩屏播放区、活动展版区等,受到了孩子、家长以及来宾的赞誉。

小学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总结 篇2

为落实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进一步做好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师生、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杜绝涉及学生的交通安全事故,提升我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化水平,建立健全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涉及小学生的事故发生,樟井小学安全领导小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交通安全从少儿抓起”的工作思路,以维护全校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为载体,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为少年儿童生活、学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有关完备,长效工作机制健全,全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常态化。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小学生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人身伤亡事故,不发生小学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

三、职责任务:

1、落实“三个一”工作要求。一是每月组织开展1次小学生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日”活动;二是每月为学生安排1堂交通安全课;三是寒假、暑假两大假期前和开学后组织1次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2、执行“个人、班级操行评比”制度。对于小学生交通违法和不文明交通行为,学校采取通报、教育等处理措施,并纳入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的操行评比。

3、加强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管理。根据学校周边环境和实际需求设立护校岗,在学生上学、放学等人流高峰期安排专人做好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疏堵保畅工作,确保学生安全、顺畅通过马路。

4、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为平台,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宣教。定期组织学生走进本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系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5、指导学生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驾车时,要戴好头盔、系好安全带;接送孩子时,不能为了赶时间超速行驶,到学校时自觉有秩序的在远离校门处的人行道或靠边停车,不强行掉头、超快拐弯,以免在学校门口造成拥堵。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小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带动全社会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不断提高的有力抓手。我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抓好组织领导、动员部署、协作配合、检查指导和评先创优等各个环节,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经常联合公安交警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广大学生健康学习、生活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坚持求实创新,不断实现突破。学校积极开展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不断在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推动全校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四)加强信息收集上报和新闻宣传。各班级要将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特色活动和突出成果,及时总结上报学校。学校统一宣传报道,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少儿成长,事事关系交通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

小学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总结 篇3

今年12月2日是第四个“全国交通安全日”。近日,公安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联合发起了在全国开展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为做好全省教育系统的活动组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设立,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促进通路安全畅道、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__]30号),推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要在本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实际,精心策划,营造氛围;要周密部署,细化方案,把活动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去,认真组织好校园内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活动主题,通过校园网、广播、报刊、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加大宣传,提高师生员工对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知晓率;通过召开教职工座谈会、组织主题班会、举办主题演讲、播放警示短片等,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要针对学生多发的在道路上嬉戏、骑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骑车带耳机听音乐、不按交通信号灯、人行道过马路等行为,开展“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和争当“文明行者”活动。各市、县教育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督促本地校车服务提供者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抵制三超一疲劳”(即抵制“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主题活动。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用好家长学校平台,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和家长交流会、印发宣传资料和告家长书等方式,健全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联动齐抓的格局,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二、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各地各校要紧扣三、加强监管,长抓不懈。各地各校要以开展主题活动为契机,结合省校车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全省中小学生幼儿上下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排查与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抽查的通知》(鄂校车办[20__]1号)精神,扎实抓好冬季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的安全隐患排查与违规运营行为整治工作,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各地各校在主题活动结束之后,要认真及时地进行。12月20日前,请各市、州教育局将本地工作总结材料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