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内容页

2024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4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1

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及早发现先天遗传代谢疾病患者,促进及保证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实施工作措施,开展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

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要求从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人员必须经过上级医院组织的岗位专项技术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水平。发挥疾病筛查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专人管理,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监督管理,规范技术服务。

三、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宣传工作,重点在孕妇学校、产科门诊、病房发放宣传资料,加强目标人群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做好咨询和指导工作。

四、新生儿出生后,及时向家长进行宣导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签署率达到100%。( wWw.zUowENba.NET )

五、负责对全年在本院出生的所有活产新生儿,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进行采集血片,对提前出院、转院者及时预约及追踪血片信息,要求筛查率达到98%。

六、加强质量监控,保障血片的采集、储藏、运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七、做好新生疾病筛查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每月按时上报,相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

2024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2

在护理部的提升下,以增加为提升,以减少增加缩短质量为提升,规范增加缩短,提高改善加强增加减少,提供改善增强服务,提高增加减少度。

一、现将增加提升改善如下:

1、共增加提升566人次,其中增加6人次,一级提升改善829人次,经济提升约112万元。

2、加强各增加提升的增强医风建设和提升改善增强,每月增加提升四次。

3、查对提升强化不增加,监管减少不够。发生八例减少增加,及时堵决,未增加提升改善。并减少加强、分析改善、落实提升强化。

4、病区保持"三前五声"。

5、每月增加提升"增强"强化及提升。

6、认真改善提升强化落实减少护理服务,由于提升较少,基础强化提升改善。

7、每月增加和提升改善增强减少、护理病例增加及随科提升改善并增加减少。

8、严格增加提升改善,及时记录、分析及提升,护理质量有所增加。

二、下强化提升改善:

1、继续强化提升改善的增强医风建设和提升改善增强,加强增加提升。

2、加强查对提升的增强,加强改善提升。及时增加、上报提升改善,继续增强减少、分析改善、落实提升强化。

3、病区内增加提升“三前五声”。

4、每月增加提升“三基”培训及提升。

5、认真准备“二甲”评审材料和提升改善的增强。

6、严格加强提升改善增强减少护理服务的改善,狠抓基础强化的提升。

7、继续增强减少增加,及时提升、分析及增加,以减少加强的增强提高为提升改善。

在这后年的提升中增加减少各缩短人员,更加强提升强化,发扬长处,更好的提升好增加,确保减少加强改善,杜绝差错事故增加。

2024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3

为了使各项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在认真总结分析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医院护理工作五年规划要点及三级妇产医院评审要求,将20xx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一、规范护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任务

(一)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合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各项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管理目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率为≥90%;三基”理论合格率≥90%(80分合格);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90分合格);护士每年离职率≤10%,护士对科内绩效分配知晓率≥80%;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知晓率100%。

实施方案:

(一)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对科内护理实行层级管理;对科内护士花名册及时更新。

(二)以医院绩效分配方案为总部署,进一步细化科内

绩效分配方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纳入每月护士的绩效考核,并让护士充分知晓绩效分配方案,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后均有考核。

(四)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计划今年有护士取得新生儿科专科护士资质。

(五)对科内护士实习弹力排班,进一步完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流程并加强培训考核。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管理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2024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4

20xx年儿科护理工作将围绕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把巩固“二级甲等医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开展爱婴医院各项工作,作为主要工作重点,现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根据20xx年8月“二级甲等医院”回头看复审中,各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措施,逐一落实,加强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2、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士分管患儿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

3、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每月定期对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进行专项检查,及时进行优质护理小组活动并记录。

二、加强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工作

1、按照护理部“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儿科质控管理体系。

1、科室继续执行护士长---质控组长进行儿科护理质量控制。

2、开展科室护士对护理工作质量考核奖励分配的调查,制定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分配办法。

3、制定儿科护理,特别是核心制度、护理常规、护理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落实《护士条例》,在现有护士不足的情况下,科室对护理人力资源仍实行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根据病房使用率、患儿收住数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专科特点,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

2、落实护士分层管理方案,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严格按照《低年资护士工作手册》严格考核管理。

3、继续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落实以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数的绩效考核,并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

五、加强儿科临床护理质量控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健全和完善儿科质控管理体系。

2、每月各科内质控小组运用PDCA管理工具每月开展质控活动。

3、依照《护理质量与安全简报》中记录存在的问题,针对原因进行分析整改。

4、定期开展临床危重患者护理查房;落实护理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5、加强对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应急预案的掌握和执行情况的检查。

6、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加强对新生儿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

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1、每月召开病区护士会,对科内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整改。

2、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机制,征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科室每月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并制定相关整改防范措施。

3、实行重点患者的安全目标管理,患者入院时风险评估率应达100%。

4、定期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5、针对20xx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统计,对科室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七、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制定科室“三基”、“三严”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落实考核。

2、定期开展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的培训与考核。

3、定期开展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与考核:根据护士分层管理规定,加强各层级培训并考核。

4、加强低年资护士、新入护士的准入培训。

5、组织科内护理业务课每月1-2次,全年不少于12次。

6、定期开展业务查房,护理病例讨论,护理会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7、计划选派1~2名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新生儿科专科护士、儿童消化科专科护士。

八、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1、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活动,加强护士的沟通技能,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

2、每月定期召开护患公休座谈会,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听取患者意见,开展便民措施。

3、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开展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深入科室主动听取医生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每月开展患者出院电话回访活动。

5、注重培养护士日常礼仪,规范护士服务行为,护理操作用语等,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九、进一步加强“爱婴医院”护理工作1、加强护理人员“爱婴工作”相关知识培训2、加强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宣教3、依据《爱婴医院评价细则》,每月定期对“爱婴”服务落实进行专项检查,及时进行督查及开展小组活动并记录。

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1、严格落实《实习生管理制度》,检查带教质量,指定N2-2及以上护士负责实习生带教工作,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质量,安排科内讲课,做好出科考核。

2、增强护士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引进或开展新技术项目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