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大全1000字作文内容页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一)

樊现代

风,在咆哮着,肆无忌惮地轰击着大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扬尘。尘沙放下一切,在天空中跳着晦涩的舞蹈,好像它不是飞尘,而是一缕缕的风。地上、空中、整个世界,全是一片厚重的黄,除此之外,好像别无他物。

几道灰蒙蒙的影子,在黄尘中若隐若现。伴随影子出现的,是马沉闷的喘气声,和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

影子中较为强壮的一个人停下来对着旁边一个相较瘦小的身影说,“子有,你看看,这黄沙漫天的,在这样的天气中行走,啥时候是个头啊。你去跟先生说一说,咱们先在这里歇息歇息。”他摊摊手,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

那瘦小的身影点点头,向后面走去,没过多久,整支队伍就停了下来。

子路拍拍衣服,弹去上面的灰尘,手伸向头顶,将帽子轻轻扶正。做完之后,他蹲坐在地上,脱下鞋子,清理鞋中的泥沙。一边清理,一边叹息。与夫子周游列国也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在这中间也从未有过怨言。可在这数年中,每当看到已是暮年的夫子在无穷无尽的长途中,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冷眼、嘲讽、拒绝、挖苦、轰逐,总令他五味杂陈,难以言表。但是夫子好像并不在意,只是温和笑着,然后开始下一段旅途。子路眯起眼睛,皱起眉头,在追溯自己的记忆。好像是在郑国的新郑,夫子一个人走散了,当找到他的时候,夫子竟因为被称作“丧家犬”而高兴。这令子路无法理解。

“师兄,师兄,老师叫我们过去了!”

还在思索的子路被一个少年打断了他的思索。子路抬头看看,笑着说道,“是赤呀,你先去,我随后就到。”

这是公西赤,是这一行人中年纪最小的,也是夫子最新的学生。

当子路来到马车前的时候,马车前已经坐下来许多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不管外貌如何,他们都因为聆听夫子的教诲而相聚在这里。夫子也端坐在马车前,神情祥和,动作随性却不逾越规矩。

“子路,你来了。”夫子看见子路的到来,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夫子环视四周,这里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你们认为,我的学说是什么?”夫子想了想,问道。

“孝悌!”这是有若的回答。

“好学。”这是颜回的回应。

“忠恕。”这是弟子的呼声。

夫子听着,笑了起来,开心地笑,恣意地笑。笑从眉角流露到嘴边,再宣泄到大地上。“我曾经想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然后让子路跟随我。现在看来并没有这个必要了。”夫子站起身来“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周的文化传承在我的身上,并从我的身上流向你们,纵使我不被理解,那又有什么值得去怕的?现在我们继续行路,将文统传递四方!”

伴随着震天的叫好声中,车队带着耀眼光彩继续前行。金光行驶在黄沙中,描绘着行驶的轨迹。

慢慢的消失在其中。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二)

孔子,众所周知,是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是一位被誉为“天纵之圣”的传奇人物。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更影响全人类。而孔子弟子所记录的孔子言行的代表作《论语》,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出自 wwW.zuoWEnBA.nEt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见解独特,不会令人乏味。且充分的表现了孔老夫子的思想——仁,礼,义。每每诵读,都好像看见了这位聪明绝顶,睿智无比的伟大人物。

它里面的话语既深奥又简单。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过来为: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宽容大度是人的一种美德。它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芬芳了整个春天;像是一棵茂密的树,冰凉了整个夏日;像是一片火红的枫,点燃了整个秋季;像是一场震撼的雪,寂静了整个冬日。拥有宽容的人,像是拥有了一片海,包容了无数河川;拥有宽容的人,像是拥有了一片天,容纳了无数的鸟儿;拥有宽容的人,像是拥有了一片大漠,簇拥了无数沙砾。宽容,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宽容,是一种君子的气量,是一种君子般的大度。

之前在学校上课讲到古诗《赤壁》时老师给我们拓展道:三国时,诸葛亮与周瑜上演了“三气”的故事。他们约定谁先攻下南郡,南郡就归谁,结果诸葛亮趁周瑜在费尽心思思考怎样攻城时,就趁其不备攻下了南郡,这是第一气。第二气就是着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想用美人计留下刘备,可被诸葛亮发觉了,用计策将刘备夫妇接了回来,又在船头大声地讽刺周郎。第三气是因为周郎运用“借途灭虢”,他想取荆州,但却假说先取汉中,想趁机擒住刘备,但最后还是被诸葛亮发现了。最后,因为计谋屡次被诸葛亮识破,大病一场,不久便去世了,死前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最后是被气死的,他从小文武双全,但就是缺少一种胸襟,一种气量。在这个世界上,既然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那就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他们各自的性格、追求、习惯、特长,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处事方法、思维习惯。所以,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体谅、尊重、理解他人,就可以获得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惬意。

《论语》五百多则,当我们选择去了解它时,你的品质思想都会大大提高。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巨作。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有些人为了夺得关注,不惜纂改它。我们的历史不允许被忘却,更不允许被修改。让人们了解历史是对的,但那种做法是极其严重的。没有之前的前辈,哪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不辜负这段历史。不让历史再次重演!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三)

我认为读论语就是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了解很多的东西。

读了论语之后,我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论语里所说的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觉得在读论语的过程的中,我应该做到孔子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缺点,有一些不经意间的缺点不易发现,所以我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学习,认真的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

对于论语,我知道自己读的还不够透彻,我认为论语的内涵不知在于教人怎么变得更好,而是让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论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说生活处处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在这个新时代,很多人都丧失了自己的品德,但是我一直坚信,总有一天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得更好,论语中孔子一直想要达到的,这正是我们要做到的,论语真的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方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思想,所以以同一个要求去教导不同的学生,是做不到的,这一点我认为我们的班主任做的很好,他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这个方式,他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学生做到一样的效果,总有些人是做不到的,总有一些人可以做的更好,所以论语教会我们如何做到更好,当然论语也教会我们如何处事做人,没有必要去计较一些不值得的事,总有些人是你高攀不起的,也总有些人会出现在你的黑名单里的,所以啊,不必要去计较一件事,总会过去的。

论语里真的蕴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向前看,要做到不怒,我们可以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认真的研读论语,在这个新时代的潮流里,所以我们更要做到自己更好的一面。

论语,也许没有教会我们什么,但是至少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做到更好,所以啊,论语就是我们学习的东西。

还有人质问,学这么多《论语》,高考又不考,有什么用啊?“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大丈夫不是为了炫耀而学习,而是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顾炎武先生的回答多么经典。

即便不是为了“高大上”的理由而学习,那也该为自己修身养性而尽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告诉我们复习求思是重要的。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告诉我们学习要追求“正义”,不钻牛角尖,当然,求异创新另当别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思考,在思考中要不断学习,如此,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人才不会成为书呆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告诉我们对待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切不可不懂装懂。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告诉我们特别是那些喜欢看成功鸡汤文的人,要看清楚别人成功背后的努力。

如此《论语》,如此孔子,如此智慧,如何过时?如何腐朽?如何无用?

文史悠悠,先贤已矣;阅读经典,幸得“圣缘”。作为新青年,我们首先应深入学习经典,而不是轻狂自居,鄙薄先贤。学下去,继承下去,“为往圣继绝学”,这是我们的责任。

所以啊,我们应该学习论语里很多东西,所以真的,论语真的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读论语,终于论语读完了,我的思想也经过了洗涤,成功的认识到我自己的不足,学习了别人的优点,真的感谢论语,是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希望以后也可以读到这么好的书。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四)

时光飘啊飘啊,它把我带到了2019年9月1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早晨,我来到坦坦教育国学课堂,每一位同学的书桌上都放着一本书—《论语》。

我开始学《论语》了!初学时,我一头雾水,根本听不懂,完全不知道老师在叽哩呱啦的讲些什么?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明白了《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承下来的儒家思想智慧,《论语》也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行录。儒家把《论语》《中庸》《孟子》和《大学》合称为四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的世界,听听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吧!

《论语》的主人公孔子,外貌略丑,一头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两只如同铃铛一样大的眼睛看着每个人,鼻子嘴巴大的不得了,都能和苹果相比了,但最有特点的是它那尖尖的耳朵,一般人还认为他在扮演小丑。

虽然孔子的外貌一点也不帅气,但他的知识可渊博了。他的经典语录都被他的弟子们整理并流传了下来,但有一些话却被人们误解了。比如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被一直误解成了父母在,儿女不能出去,必须要待在家里,不可以去其他地方。而正确的意思是:父母健在,不要远离家门,如果非远行不可,也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所去的方向位置,以便听候父母的随时招呼。

读《论语》让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像君子一样,堂堂正正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还有区别君子和小人为人处世不同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它的意思是:君子讲求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地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从附和而不是和谐。君子可以广交朋友,但绝不会交让自己去干坏事的那种朋友。比如有一次,有一位陌生人想和我交朋友,我问了问他为什么想要和我做朋友,他说想和我一起玩“蓝鲸”,我想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于是我温和地对他说:“谢谢你,我不能和你玩,再见。”

又比如说期中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一,正当我沾沾自喜时,突然想起了孔子的话: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的话告诉我,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需要保持谦逊。当别人夸我考得好时,我谦虚地对他说:“英语还考得不够好,语文也是,请让我冷静一会儿。”

《论语》教会了我要像君子那样坦荡荡,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一定要诚实,要怀着道德之心做人。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军人,首先一定要做到爱国有道。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坚持诵读《论语》,每天练习《论语》中的智慧,更加勤奋努力。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五)

李宗劢

《论语》,中华文明中思想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中主要由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等思想,震古烁今。而我现在将对其中部分章节做出稍微评论及发表个人见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条被后人广为引用的经典,体现了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见贤思齐,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的看待自己,快速查除自身的问题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论语》中由曾子所提出的一则“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为了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品格人格和学问,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一个人的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面对种种困难,自身的不足,如果能够正视它,改正他,就并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正如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追悔可耻的行为就是对生命的拯救。”什么叫追悔,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反省。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仅不能自省,还自欺欺人,觉得什么错误的事都是因别人而起,自己受到一点点勾连。对于这种人的这种想法,少了影响个人,多了影响社会的风气。但这种思想是无法长久安居下去的。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力于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就像是堤坝上已经出现的裂缝,如果不能亡羊补牢,即使在表面上是完美无缺的,但在洪水的猛烈冲刷下是坚持不了多少的。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高度评价《诗经》的社会作用,认为孝顺父母要学《诗经》,侍奉君主,报效国家要学《诗经》。学习《诗经》可以提高修养,丰富知识,但同时对诗经的学习也应学以致用。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经常看到“认识,审美,教育”等关键词,这些对于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词语在论语中孔子的这则话中都有所对应。由此可见在孔子当时的年代,《诗经》是一本百科全书,应当让所有学生认真学习。他还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学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有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获取途径,但对《诗经》的学习依然是必要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儒家思想能够在百家思想中脱颖而出,绝对能够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与传承。然而,在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形势不容乐观。朱熹曾评价孔子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对于儒家而言,孔子就是那道划破漫漫长夜的一盏不灭的灯。而对于新时代的新青年来说,应像那盏灯一样,牢牢地照亮文化传承的道路,只要我们坚持文化信仰,文化自信,终有玉汝有成,臻于至善的一天。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六)

唐佳慧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但若要说其中最闪耀的,闪耀的时间最长的,莫过于儒家;但要说是哪个人物,便莫过于孔子。而将孔夫子送上神坛的,也让他走下神坛,来到人间的,便是《论语》。

《论语》含括的范围之广,小至学习的内容,大到社会的责任,其思想更是融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光照古今,泽被苍生。人们常说,“半部《论语》平天下。”而其中的精髓便是孔老夫子坚持了一辈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被孔子的学生称之为“绝四”。这是儒家最深的内核,也是对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最深启迪。

毋意,意为不臆测,不以主观意识妄断客观现实。这是人们如何探索事物的最基本态度。若是以主观主义的作风探索事物,必然会进入误区,其结果,谬种误传,误人不浅。毛主席曾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批判主观主义的学风,其实不仅是对待革命学习,对于探索事物皆是如此,不主观臆测,才能不“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而此观念,源于遥远的春秋时代,闪烁在孔夫子的思想中。

毋必,意为不独断,不犯绝对主义的错误而辩证地看待事物。我们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夫子善于将事物分为两个部分,找出它们的对立面,从而分析事物。我们常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是孔子将学习一分为二的看待的典例,不同于大部分的人们,孔夫子将思与学分开辩证论证,阐明了思与学对学习的重要性,他所使用的方式一如辩证法的原理,其中的哲思,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与当代哲学交相辉映。

毋固,意为不固执,即不固守而深知变通。这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准则。固执按俗语说便是“钻牛角尖儿”,即是被一个事物所困住,不能自拔。《论语》之中有“大德不逾贤,小得出入可也”一句,大致意为原则必须坚持,其他有所出入也不必固执。众所周知,固执义贬而坚持义褒,两词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所跟的宾语上。为“大德”是坚持,为“小德”则为固执,这便是孔老夫子早已点明的箴言。

毋我,意为不唯我,即不存我见而以事实说话。这是与人沟通的必备良方。孔老夫子被多少人誉为圣人,但他从不自我,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终身践行,将“有教无类”谨记心间。而古今中外,多少人因自我而陷入深渊。无论是西楚霸王终渡不过江;还是赵括纸上谈兵;到拿破仑败于滑铁卢,皆是因为自我而轻敌,看不清状况而自吞恶果。不唯我,看起来容易,却十分难以做到,人们有时常常将自我的观念强加于人。于是孔子的呼声从远方传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需要开阔眼界、宽阔心胸,需要“恕”的“毋我”。这是与当今社会多元包容的特点相吻合的,而这必将使《论语》在新时代更绽光芒。

若“毋意,毋必”多为孔子在道德观上对后人的劝诫,那么“毋固,毋我“为孔子在世界观上对后人的引导。当我们在处理事情时,放下个人见解,辩证地分析,单纯地将事情做好;在与人沟通合作时,不固执己见,对他人的言论胸怀谨慎之心,避免因盲目自我膨胀而否定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境。孔夫子以他自己的“四绝”向我们诠释了我们应如何在社会上自处的问题的最好答案。

噫吁嚱,《论语》者,义广,义深,义过去,义现在,义未来。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七)

王鑫雨

特别喜欢观月,忽圆忽窄,时明时黯。旷朗的明月总是很少,那月边十有八九要围上些云雾,缠绵盈绕,还有月下亮面中被映照出的遗影,像我们被充盈的生活,为人处事,总是掺透些纷杂,不够分明达情,不觉有些烦乱。

当眼前纷扰,不知如何待人处事,直面生活时,起初是母亲给了我答案。她对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曾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多体谅别人,不要任己妄为,不想做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于是,我懵懵懂懂,自以为懂了,在那个月光不是很澈亮的夜晚,即使微弱,我还是觉得有几缕光影倾洒进台窗,零碎照射进来,一点明亮。

后来在更为琐碎复杂的生活中,我终于完整地遇见了它。是《论语》中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免想到,究竟这个”恕”字是有多大魅力,才得以古人戒训而终身行之?在点滴生活中,它给了我答案。

在像有母亲陪伴一样的无数夜晚和月影中,我时常想过,我们处在物质充盈变化的时代,许多处事待人的行为和言行并不合宜,甚至于称得上冷漠。社会洪涛中,人本和爱人精神在加速前进的社会中泯灭,缺少人文关怀。很多人觉得自己受生活很多方面力量的挤压或拉扯。当代人也能轻易感受到那种“谁都在相互逼迫,谁也无法放过谁”的心酸。但世上没有不受力的物体,至于最终也只能呼吁一种无可奈何的善良:“如果我们注定要成为生活的乙方,至少在我们自己当甲方的时候,可以选择对彼此善良一点。”——这更呼吁一种‘恕’的精神。

所谓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每个人都不尽完美,而唯有包容有爱,眼中方能容有世界,而路也不在他人行动中,而在自我修为里。如果人人践行一点“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一点仁爱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种换位思考的智慧,可以尊重、平等待人,更是处理人际关系、事务的重要原则。为人处事生活中多一点换位思考的“恕”思维,就使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向心力”,这更是论语的智囊!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论语》就恰好是其中一笔最绚丽的瑰宝。它充满了对社会发展、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行为的深刻洞察,我们在生活中思考人与人,心与物、知与行时,几乎没有跳出这些哲思的藩篱。而”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更深植我心,砥砺人格,树我成人。

“恕”的宽容、包纳与仁爱,给我们生活系上了一条联系人、物、事弹力绳,在富余的间隙中游戈并发现人生的诸多意义与美好。

其实我们心中都有一扇开向远方的窗,总有被镶嵌在墙里的明亮,看得见日出、日落、朝来和夕往,看得见迷雾、阴雨、雷电或艳阳。希望我们可以怀揣着仁恕之心,去温暖的拥抱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散落的星点美好。

现在是冬,十二月的寒风凛冽,五点五十分,我在月光下,学校小路上站立许久许久,望着遥远的圆月,雾气散尽一片光影明澈,皎皎如辉。有想到与母亲那个月色朦胧的初始的夜晚,那一句不经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已然融成明荧一剪光亮落在我心上,一片澄亮。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八)

郭奕林

儒家将有德者称为君子,在《论语》中提及107次,在《孟子》、《荀子》中也反复出现。为何“君子”之道这么被儒家所看重所标榜呢?不如以《论语》为出发点,寻找答案。

《论语》中对君子的定义与阐述如按作用对象来划分的话,可分为三类:对己、对人、对家国天下。“对己”便是对君子自身修养德与内蕴做出的要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器”、“君子博学于文”、“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骄”等,诸如此,皆是对美好高洁情操的标准,都是对自我人格的要求。君子要行如画,止似山,成为一种符号与象征——正确的品格的象征。但同时这个象征并不虚无并非不可求,非镜中月,水中花,而是一种全而细,广而微的明确形象。君子之道的力量,就在于它指出了路,点明了完善自身的方向。有了明晰的目标,便使“完美”更易接近,个人更易得到提升以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而个人得到了发展,人的意义就更为深刻了。于是“亲亲”、“尊尊”有了发端。儒家的“仁爱”有“人之常情”相佑,但所推及的爱的远近取决于个人的修养与节操。儒家“由己推人”的“己”是一切的中心,立人以推仁,树君子得以成大儒。儒家的世界需要君子,这样“仁爱”才能不局限于眼前,才能得到“齐国治国平天下”的仁才。所以为了“仁爱”、为了“小康”、为了“大同”,儒家需要让苍生黎民书生懂得何为君子,君子又如何立身。以此得到更多有德的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对他人更是如此。“君子以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前者讲的是君子如何待人,如何爱人,如何待人方正周平,不迁怒不生怨这一类的事,后者则代表了于人交往中得到才智的提升,参悟“仁“的理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儒家提倡君子与人交流应是学习知识,各补短扬长的过程,是学会包容学会尊敬、学会爱的过程。这其中,君子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是以“仁”待人,克制内心的怨恨,推爱到他人身上的蜕变。儒家希望引导人能从亲兄弟到亲友朋,并将此情感倾注在“君子之道”上。应“君子之道”拜托爱人的血缘枷锁,走出门户,才是达到了爱“他人”的境界。从此处起,“人不独亲其亲”才算落到了实处,“仁爱”终于迎来了第一缕落在大地上实质的光。这样,“仁爱”总算是从理论到实践,才有向后发展的可能。

往后,便是对家国天下。儒家倡导积极入世,以为国效忠,对天下出力为己任和毕生担当,儒家认为“思不出其位”合乎礼不逾矩的君子可治理好国家。因为君子守礼而知止,有德而不冒进,其身合乎礼,能恢复礼乐之制,使天下重新拥有秩序。但这个理想孔子未能实现,孟子非能实现,荀子未能实现,并未他们不贤不君子,而是因为文不对题、药不对方。不过仅仅几百年后,赢得了战国的法家输了汉家,从此被迫隐退幕后,台前一家独唱的正是儒家。这是为何?因为帝王们现在需要这样的君子辅佑,国家需要这样的秩序。君子们的守礼知止成了帝王的安心丸,所以哪怕儒家不需要,统治者也需要弘扬“君子之道”了。他们要一个安定的天下,而“仁爱”——至少是仁爱的外衣能许诺他们。就这样,儒家在春秋战国之外的时间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赢家,而“君子之道“一弘扬就是几千年。

儒生们口口相传的“子曰“中,孺子们在竹片上一笔一划刻下的《论语》背后,竖着君子挺拔千年的傲骨——君子之道说到底就是儒家之道,仁爱之道。《论语》中对”君子“的一百零七次呼喊正是对仁爱的呼唤;对君子的追求与赞美,便是对儒家思想的播种。

中华上下,独尊儒术,自汉朝起,每个读书心中都有一个君子,一个孔孟,一个大同天下。于是前赴后继,舍生取义,死而后己,在所不辞。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九)

刘昊喆

梦想是什么,是努力时心中不灭的火种,是迷茫时前进路上的灯塔,是……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么它就失去了心灵的支柱。有梦想的人生注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首歌里唱到“我知道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心怀梦想吧,奔向远方。

关于梦想,我们不难想起《论语》中的“侍坐”篇。孔子作为老师,让弟子们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子路率尔而对,“可使有勇”,冉有则曰:“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则只想做一个小相。除了子路,其他两人的回答都是很谦虚的,但他们的抱负,都是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孔子问到曾皙时,“鼓瑟希,铿尔。”他放下瑟站起来,答:“我的梦想与其他三人不同,”孔子鼓励他,他才说:“成年男子五六人,未成年的小童六七人,一起在春天时去沂水里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在回去的路上,这就是我的梦想。”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他的回答无疑是夫子心中的完美答案,“吾与点也”表达了曾皙的梦想与孔子的梦想不谋而合。在千年前的那个时代,有这样的理想的人少之又少,就像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说的,使军队有勇气,使人民富足,做司仪官主持礼仪活动。这样的梦想是实在的,而曾皙的梦想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难以实现,他正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了广大人民的幸福与快乐,是一种大同社会。那是真正的儒家的理想之境界,是儒家“仁”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他获得了孔子的称赞。他的“暮春图”让我们看到他的梦想是天真的,是可贵的,因为他纯净的心灵不被凡尘所蒙垢。

曾皙注定也是孤独的。虽然大同社会难以实现,有人嘲笑他,不理解他的观点,但他仍然心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梦想。与自己的孤影跳着世上关于梦想的最美的华尔兹。

无独有偶,作家梭罗划船于他的瓦尔登湖上时,他说,充满自信的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梭罗和曾皙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虽然天真,不被世人所理解,难以实现,但是他们没有停止追寻梦想步伐。因为有梦想,他们也成为被历史记住的人。千年后,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不朽的印迹!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中的年轻人。诚然,天赋不同,人力有限,总有事情也许我们永远也做不到。可星星就在那里,大海就在那里,那闪耀的梦想就在那里。我们既然有梦,那为什么不去追呢?著名辩手詹青云在一次总结陈词时说,越年轻我偏要勉强,就算拼尽全力也得不到,那又怎样,我得到了成长,获得了满足,这就够了。“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在成长的路上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奔跑,奋力前行吧!

我读论语作文1000字(十)

毕明磊

在一个平凡的下午,我翻开一卷《论语》面窗而坐,窗外晴空明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午的阳光大片的洒在桌上,洒在字里行间。当翻看到这句话时,那大片的阳光便犹如那阵阵金黄的波涛,层层叠叠,将我无边的思绪,涌送到千年之前……

眼前正缓缓浮现一高大的身影,身前正渐渐展开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身的一侧是陡岩峭壁,另一侧便是那泗水在脚下奔流不竭。空气中散发着潮湿的青草芳香,河谷中的湿气包裹着我。太阳很高,光线直射到谷底的泗水中,随波涛汩汩远去。所以即使是在山谷中,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身影停住,仰观俯察,兴起而叹。面对东流滚滚的泗水,我见到了独立于河畔的孔子。他身虽年迈,目光却迥然散发出智慧坚定的光芒。

“就如时间,去而不返。”我低声说道。

“故更应加倍珍惜。”夫子找得一平地缓缓盘腿而坐,他望向谷底的水又道:“日月运行,昼夜始更,是往去的一日复一日;花开木落,四时变迁,是往去的一年又一年;人生而壮,暮而老,便是往去的一代又一代……”

“那人世间,自然界,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像那泗水昼夜不住的流。”我似悟非悟道。

夫子只是笑着颔首,随着河流隆隆的波涛声,那苍劲有力的声音又接着说:“濯足激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逝者可以包含世间万物,但他们虽然表象昼夜消逝,却又有着另一番永恒。我们观察到了逝者不舍昼夜地流去,也同时要看到逝者背后所含的永恒。就如时间,又不仅仅单指时间,其对万事万物都有意义,也包括你自己。”

“我自己?”我稍稍停顿,略有思索。

斜阳残照,二人对坐的身影在崎岖的山路上渐渐拉长,一直延伸到泗水东流的远方。、

“于我的意义,那想必是‘学无厌而求甚解’吧!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故更应珍惜青春,进学不已。万物皆为逝者,然而万物的真理确实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即是永恒,故看问题要看到本质,学求甚解。”

“看来,你已经读到了自己的东西。”夫子欣然,不再说什么。

曲终人不见,河上数峰青。那对坐的河谷在我眼前随夕阳残照渐渐淡去,夫子的身影也在我眼里渐渐模糊。泗水远去,是为逝者,然泗水上青峰叠叠,即为永恒。夫子亦远去,是为逝者,然《论语》留诵百代,是为永恒。

恍惚间,我回到了桌前,望着《论语》中的一文一字,光耀千年,历久弥新。其香韵犹感,跨越千年的哲理影响深远;又如春上新枝,每读一遍都可以读出自己的思考。《论语》中的先人哲思,伴随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终是在不舍昼夜流逝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永恒。

大片的阳光早已不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看这句话时,又恍然间读出不少新意。语其逝者,其意却永恒。

在一个平凡的下午,我合上这卷《论语》面窗而坐。窗外的天空早已渐渐暗淡,而心底却多了一份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