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一)
刚翻开《傅雷家书》第一章,我读出的是一种忏悔的语气。“孩子,我不该虐待你,我永远对不起你。”这不太像是一个父亲写的文字。他还说:“在家里对你和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
这我就好奇了,他们两个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父亲低下头。于是,我查到了一些傅雷的“光荣事迹”。
傅聪在楼下练琴时,傅雷在楼上监督。一走调,傅雷就会大骂,甚至抓着傅聪的头往墙上撞。5岁时,傅聪在客厅写字,父亲在吃花生,不知何事就火了,“顺手抡过来蚊香盘,击中鼻梁,顿时血流如注。”傅聪向杨绛诉说:“爸爸打我真痛啊!”
打个耳光不算什么,傅雷还把傅聪绑在自己家门口,让邻居们都看到,以此警告傅聪:不听爸爸的话,后果很严重。傅雷很在意做父亲的权威感,两父子经常因为“乐”见不和而大吵。
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傅雷勃然大怒,大骂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傅聪转头就离家出走,跑去父亲好朋友毛楚恩家住了一个多月。直到傅雷的姑父去世,让傅雷感慨“人生在世何其短促”,他想通了父子之间没必要这么较真,让小儿子傅敏陪着妈妈一起去把傅聪接回家,两父子才终于和解。
书中还有一句让我充满困惑的话: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原来傅雷幼年丧父,所以母亲对他的教导也是这般无情的。这大概就能解释傅雷性情有时为什么会比较极端了。
其实傅聪去国外读书,对这父子二人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距离让二人都冷静起来,理性起来,尤其珍惜用文字进行的有限沟通。书信中的沟通会变得更加有条理,这为后来父子二人的和解奠定了基础。傅雷在书信中反思之前爱孩子的方式,可以说这一封封家书,不但陪伴傅聪走过最孤单的国外求学期,也让傅雷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父亲,成为亲子教育的模范。所以说交流沟通是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的方式。
《傅雷家书》给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在字里行间内穿梭的问号。那边的琴还好应付吗?节目单有没有寄来?衣服究竟做了几套?做工满意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串问号。我觉得傅雷与孩子之间心有灵犀,孩子经历过的,他似乎都陪着一同经历,甚至想的比孩子更要周全。这个时候我能体会到的就是一位父亲真挚的关心与无微不至的体贴。
在我的生活中,好像也经常听到过这种提问:今天的物理课难吗?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啊?学校食堂今天吃什么了?而当时我的内心反应却是——亲爱的母亲大人,你的问号是否太多了?我正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这么多问题,我哪回答得过来啊!但自己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竟还会觉得傅聪不通情达理。
傅雷在信中曾说:“你的消息对我们永远是新鲜的。”这大概也是我的父母关心我时的感觉吧。爸妈伴随着我们长大,他们不希望错过我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其实父母的爱总是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就像傅雷一样,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深沉。正是通过这么多的交流沟通,他才与儿子成了知心朋友。
妈妈也曾是个小女孩,还怕黑,怕虫子会掉眼泪,会笨手笨脚被针扎到,却温柔了我,温柔了岁月。爸爸也曾是一个小男孩,天不怕地不怕,喜欢打打闹闹,还闯祸,却罩住了我,罩住了这个家。我是第一次当孩子,你们是第一次当父母。所以当我面对这些生活中的琐碎的提问时,会认真地、耐心地回答,因为我知道那是父母最真挚的爱。出自 wwW.zuoWEnBA.nEt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二)
逯靖琰
初次读《傅雷家书》时,我没有很深的感触,就只是觉得这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可不知怎的,越读好像就越着迷,从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而我,也为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傅雷是一个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比如:“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生活要严肃,有规律,有节制,经济方面要有计划预算,用钱要适当,总之,行事不可凭冲动,图一时之快,必须深思熟虑,你个人更不可使性。”大到人生艺术,小到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或许单单的这么一读,觉得傅雷好像有些啰嗦,但这么细细的一想,无不看出傅雷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傅雷给儿子立下过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还曾对儿子:说在国外要保持中国艺术家最优美的传统之一,靠艺术谋生,给西方人做榜样。你不是抱着一腔热情,想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吗?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是多方面的,并不限于在国外为祖国争光,也不限于用音乐去安慰人家——虽然这是你最主要的任务。我们的艺术家还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时时刻刻传达给别人,让别人去作为参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资料。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他时时刻刻都有着一颗爱国的心。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这是傅雷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雷对儿子录音的分析赞赏,并且在后面一直鼓励儿子,在这段话中傅雷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孩子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也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读《傅雷家书》,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们还总是不懂事,不顾你们的苦口婆心,总是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通过读《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身为子女,我们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三)
疫情之下的假期变成了加长版,按照赵老师的布置,我细细品读《傅雷家书》。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浓浓的父爱。看到那一件件书信,文字虽如此之短,却透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读着读着,我的心情沉重了。
傅雷之子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但对于傅雷来说,在信中,他和傅聪既是师生关系,还是朋友关系,甚至互为知己。在信中,傅雷作为一个过来人,用他那丰富的经历,教导儿子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一个德才兼备、品格高雅的人。傅雷所言极是,他给傅聪的书信有不少好处:一:给二人讨论学业,二:用来激发傅聪的认知,三:在信中训练傅聪的文笔,借以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四:来增进他和儿子的关系。傅雷在心中毫无顾忌地向傅聪忏悔自己的过错,增进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消除隔膜。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潮腾涌,想到自己的父亲。平时,他对我很严格,处处教导我,而我却不能理解他,常常不顾反对自以为是,忽视了那份浓浓的父爱,总是不听话,总是与父亲对着干,因而闹了不少矛盾。记得去年寒假里,我趁父母不在家,偷偷去一个同学家玩,玩的时候忘记了时间,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还没有回来,我的父母就一直等回来,可是天黑了,我还是没有回来,他们就着急了,生怕我出了什么事情,于是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在家里再也坐不住了,开始找我。就在这时,我哼着歌愉快地回来了,爸爸妈妈看见了我刚开始十分的欣慰的,但过了大约1分钟的时间,突然像变脸似的,变得凶神恶煞,大怒地吼道:“你怎么现在才回来,你知道我们有多么担心吗?”
“我不就出去一会儿,没和你说吗,至于真么生气吗。”我说。
“怎么么不至于”,爸爸说,“你知道我们有多么担心吗,你怎么能这样!”。
“我都上初中了,又不是小孩子。你们管不着,哼!”说完,我就回到了我的房间。
我气呼呼地到了卧室,只听见父亲一阵阵埋怨,什么孩子?
过后,我才知道父亲为此生了好几天闷气,好长时间才露出笑脸。自从读了《傅雷家书》,我更加理解我的父亲,我知道,父亲在学业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给我指出错误,用他的经历知道我,为的就是不让我在成长道路上走弯路啊,而我却不理解他,我真是不应该。我现在知道,父亲对我的爱是那样深沉,那一句句叮嘱,那一声声责备,都是父爱啊。父爱虽然没有母爱那样温柔,细腻,但父爱就像一座雄伟高大的山,紧紧地保护着我们这座小山。
《傅雷家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它拉近了我和父母的关系,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父爱的伟大,母爱的深沉。它让父母更懂我,让我更加理解父母。这本书是真的好,我现在把它推荐给你,希望你们能个细细品味这本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四)
寒假我看了《傅雷家书》这一本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着浓浓的父爱,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哲学等全方位的教育。中国如此之大,能够达到这种地步的,不知能有几个。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家长要学贯中西,孩子要知书达理,两者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一等一的默契。
许多人读了这本书后说道:“我能够有这样的一位父亲该多好啊!”但是我觉得应该这样讲:“我长大后要努力成为像傅雷一样的父亲!”
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回忆,以我成长经历的角度去理解,父亲对我和弟弟的爱总是沉默的,或许这和父亲的性格有关系。我们姐弟二人从小到大从未听到过父亲说过一句“爸爸爱你们”,这样十分直白的话语,他似乎也总像母亲夸奖或批评过我们,和我们也少有交流。在我眼中,他总在他的菜园儿里默默地干活。每每他外出通电话时,也总跟我聊不上几句,只是匆匆报平安之后便挂了。听着电话那头的忙音,我总会对母亲说:爸爸是真的好忙哦。那时我的语气可想而知是嘲讽的吧,我可真的是干得漂亮啊!
现在想来,他却是一位令我自豪和敬佩的父亲。别看他身材矮小,他不仅憨厚老实、勤劳强悍,还有一双巧手会做各种手工,有精巧的心思会装修房间,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可谁曾想得到,他最爱的却是那块地,最爱的工作便是在那块地上种各种各样的果蔬,最快乐的是看着我们吃着他用菜园儿里的蔬菜做的佳肴。我们姐弟二人有时候是对这件事情很不理解的:父亲明明可以靠自己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的,为什么偏偏忠爱那一块地,干着我们眼中最累最脏的事情,却始终乐此不疲。我先前总会尝试干预这件事,但是却毫不起作用,他的心从始至终都未曾动摇过。
可现在我理解了他,正如我喜欢写作这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吧,一旦有了自己喜爱的东西,任何人都很难改变他。过年放寒假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好吃好喝,我们觉着他也可以歇歇时,他却始终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心中还是想着那小小的一块地,年一过,就又能看见他佝偻这腰在菜园子里头浇水施肥咯!哦,我这个执着的父亲啊!
当他在菜园儿里头“玩儿”时,我总是能够看见他笑得很快乐、轻松;当他用那些蔬菜和水果来招待亲戚客人时,我总是能够看见他眼中的笑意都快要溢出来了……
看着傅雷给他儿子一封封家书,我的的确确是有些羡慕这样一位有着渊博才学、感情细腻的父亲。可是回想起我父亲的点点滴滴,更是十分感动,他是一个小小的硬汉,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辞、没有什么文化,可他勤劳、朴实、坚韧、执着、不慕名利的良好品质都永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孩子。
我坚信傅雷身为一位更伟大的父亲,也是如此地引领、指导他的儿子,不伦是用怎么样的方式,他都会带领傅聪往好的道路上走,以身作则,不断影响他的儿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父亲便是如此这般向他的孩子表示爱的吧……
愿我的父亲永远健康,每天乐乐呵呵地看着那一方专属于他的小天地里的蔬果长大,
简单快乐,直到永远——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五)
《傅需家书》,一本凝聚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书。走进《傅雷家书》,品味傅雷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独有深邃的人生哲理。打开《傅雷家书》,我沉浸在这座启迪心灵、催人奋进的智慧宝库,久久不能离去。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人们一生会经历许多不尽人意、令人懊悔的事,人们对于这些事的态度往往是责备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不周全考虑,为什么不采取富有针对性的行动来矫正这些错误,任由错误的种子待在那儿生根、发芽,直至长成一丛茂盛的荆棘,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才后悔莫及。我不禁想起先前,一次次的单元检测,总因为粗心而扣上好几分,故而与理想成绩相去甚远,但我也总是心里暗念下次要细心,但在下次、下下次乃至大考中,这毛病还是时不时出现。再仔细想想,那耳熟能详的《亡年补牢》,不也是这个理吗?只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切实可行的实际行动,才能改变落后的现状。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是的,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一直高潮未必是好事,一直低潮也未必就是坏事。另外,成功与失败也是人人必须经历的,没有获得过学习带来的成就,哪来的自信与勇气继续攀爬高峰?没有遇见考试的失利,哪来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品质?没有这些良好的品质,又岂能抵达理想的彼岸?月亏则盈,月盈则亏。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习上遇到失败不可避免,然每一次的失败恰恰又是寻找自身问题的一次绝好机会,认真总结,积极乐观,而非自暴自弃,消极对待。比如,日常学习,数学学科就是一个拦路虎,我们总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焦虑,而应该庆幸,可以借此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
“斗争的方式当然不是紧张,而是冲淡,而是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舒泰,工作反而顺利!”学习的过程,可能努力许久都没有成效,于是不少人就会焦躁不安。傅雷给出了答案:“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吧!”这有利于改变我们的心态。近些年,听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和父母翻脸,离家出走,更有甚者选择自杀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如若他们的心态好一点,和父母多一点沟通,缓解自己的压力,不要那么紧张,想想其他的美好,想想外面精彩的世界,生命渺小而又珍贵,不能因一时挫折而退缩,尽自己所能为自己开辟一条自信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合上书,眼前浮现出许多人生至理,不仅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中亦如是。诚如三毛所说:“在我的逆境来临时,是我生命力量最具战备状况的大好时机。”勇敢面对困境,积极面对失败,认真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正是《傅需家书》带给我的教子之道。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六)
国景栋
初读《傅雷家书》,不禁令人耳目一新。《傅雷家书》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风格厚重,以家书的形式全面展示傅雷的家风,再现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侧重传达了傅聪“从小在父母身边所感受到的一切”。不得不说,《傅雷家书》刷新了我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我以前从未想过会有人以家书为题材来编著,听到的也仅仅有《曾国藩家书》,还未曾读过,实在难以想象家书的写作风格。我甚至没有听过傅雷这个名字,不了解他的经历,更不用说有关他的书籍了,以至于在开始读关于傅雷的文章时一知半解,往往要靠注释来了解当时傅雷给孩子傅聪写信时的背景状况。
母亲朱梅馥的书信中大都关于询问傅聪的生活以及对傅聪的怀念,父亲傅雷的书信中既有对傅聪生活的关心和怀念,也有对关于乐理和文学方面的理解参悟的探讨,还有身边他人的情况,可以说父亲傅雷的家书占得比重较大,与傅聪的讨论较多,其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的问题。
在《傅雷家书》1954年的多封家书中,开头几篇傅雷对傅聪的感情多为内疚,感怀之前同傅聪关于乐理方面的争吵,充分表现出傅雷的“教子极严,几乎不近人情”,而这也往往是在离别时才有的感悟。可见傅雷对自己的孩子是充满了愧疚和热爱。而作为一个父亲,书信中也常常有对儿子的怀念,虽然傅雷在信中常常表示“不再说教条式的话”,但在信的末尾,总还要再叮嘱一番。
所有的信中,有不少是父亲给儿子的一些启发与安慰,比如在傅聪赴国外留学时,因为俄文糟糕,父亲傅雷也常常在信中劝慰他,同儿子讲自己以前学法文的故事,勉励他在忙于演奏的时候也多补习俄文。就如同傅雷所说的“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
对于傅聪的好友牛恩德,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动手术时,父亲因为傅聪忙碌没给好友寄信而委婉的批评他时,特意强调“对待朋友不能马虎”,要求傅聪“一辈子记住,一切做人的道理,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书中还有许多傅雷教给儿子的道理,并希望儿子有切实的行动。在一些信中,是可以看出傅雷对自己的儿子的爱情也是非常“上心”的。
在一篇书信中,傅雷提到“在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并且有“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的原则。最后在这封信的末尾,傅雷再次对儿子强调:他所敬佩的“上帝”“巴赫,贝多芬,肖邦”等等第一,爱人第二,并且说明“你目前所能支配的精力与时间,只能贡献给你的第一个偶像,还轮不到第二个神明”,可见对于傅雷来说,爱情往往比不上真理学问重要。
《傅雷家书》完全迥别于其他文学的作品,厚重朴实的语言,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到充满亲切,令人感到不同的新颖之处。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懂得如何做人,怎样对待人宝贵的一生。
父爱如山,严厉坚韧。因为有了傅雷这样出色的父亲,才能有傅聪这么优秀的儿子,才会有如此令人难忘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七)
我最爱的女儿,你邀我写篇《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我想还是以家书的形式吧,这样我们可以更真切,自然和诚实的表达自己,以便互相沟通。
你出生在2002年,那是一个伟大的年代,中国GDP首次超过十万亿元,中国足球队首次挺进世界杯,中国首次获得承办世博会资格,三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大坝合龙在这一年一起开工……但这一切加起来带给我的欢乐都远不及因你到来的幸福感觉,感谢上天给我降下了一个天使,而且不是脸先着地的那种。
十三年的光阴匆匆飞逝,岁月让我们共同成长,那个曾在怀里咿呀学语的婴儿,那个牵手蹒跚学步的宝贝,那个骑在脖子上打雪仗的孩子,已经悄然来到了亭亭玉立的少女时代,而我已霜染两鬓,从大好青年变成了你口中的“老爸”。如果真有时光隧道,我和老妈多想每年都重新回到那些年代,再一次重新体验那些惴惴不安的幸福,第一次给你喂奶,第一次给你洗澡,第一次给你换尿不湿,第一次送你上学……
其实《傅雷家书》在你出生后不久我就浏览过,只是那时候年轻又读得不仔细。如今重新拜读,或许是因了人到中年的缘由,掩卷沉思竟是感触良多,受益匪浅,回味悠长。
我想告诉你的有如下几点。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先生与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如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那从字里行间透出来的对孩子的挚爱期许,对国家,对世界,对文学艺术的深爱依然炽烈,贯穿所有家书的无非知荣辱,通文史,晓艺术,先做人,后成家,德艺兼这十八个字,可试问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作为平凡人家的孩子,你还是从小处着手吧。
少年心事当拿云,志存高远是好事,脚踏实地才最为重要。仔细聆听老师的每一节课,认真阅读手上的每一篇文章,踏实练好每一首曲子,“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傅先生是这么说的。
不管将来做什么,先做人,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勇敢乐观,懂得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即使是那些难堪的失败和痛苦的伤害,它们将使你茁壮成长,豁达地体验得失,“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傅先生是这么说的。
不论你是爱世界,爱祖国,爱文学,还是爱艺术,首先记得学会爱你的家庭,爱你身边的那些人,因为那些在你这个年纪更多的只是空谈,我无法想象一个就连挚亲的亲人都不能好好爱的人,凭着什么爱及其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老爸是这么说的。
女儿,爸爸当年为你取名思遥有两重涵义,一是望你长大后想的更远,飞的更高,二是告诉你即使相隔万里,我依然会时时刻刻想念着你。你出生不久之后,老爸就成了远航的船长,多少次在梦中看见你挥舞着小手喜笑颜开的跑过来扑向我怀中,哪些日子,弥足珍贵。这次重读《傅雷家书》,经常不自觉的想起自己贫困而快乐的孩提时代,想起我已远在天国的慈母。若她老人家能亲眼看见自家孙女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该是如何欣慰啊。
乖女儿,最后要告诉你的是,古往今来亿万的孩子会有着千差万别的家庭背景,但多会拥有自己最伟大的父母,不论平凡或富贵,傅雷夫妇都是中国的大学问家,他们给孩子提供的教育环境远不是你草根阶层的双亲可比的,但是你也有一样挚爱着孩子的父母,你的爹娘对你的爱如汩汩清泉,丝丝春雨,将滋润你一生,不曾比傅雷夫妇对孩子的爱少一分一厘。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八)
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父母也在慢慢地老去。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有思想了,才会觉得父母是不懂我们的人吗?其实,我们错了!我们拒绝不沟通,实际上是剪断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联结。就如傅聪的妈妈所说的:“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结在一起。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这样质朴无华的语言代表了所有父母的心。相信父母,他们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如今是儿女的我们,以后也会为人父母,倘若那时才想起后悔,何不现在听爸爸妈妈的话呢?
突然间些许羡慕傅聪的父母。能在失意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慰和鼓励,在有所小成就的时候又能第一个站出来告诉他,要平常心对待,继续前行。这样融洽的关系胜似朋友。有大国的风范,有小家的情怀。如此甚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孩子的身心保持密切的关注,即使是寄回来的照片,有一丝的疑惑,都会详细询问。而他也会兢兢业业地如实回信,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处事风格。这辈子,我们的父母已经把最好的给了我们,剩下的就是我们必须奋力创造我们的天地,为我们的子女积攒优秀。
虽然傅聪一人在外苦学修炼,但是却富有强大的后盾:父母,祖国都是他坚持不懈前进的动力。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时间的无限饥渴,对儿子的千叮咛万嘱咐,能够放眼世界,又能囊括自身。傅雷带着全家人的希望,载着祖国的前途,一心执着于音乐的卓越,父母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承担责任的一切。没有包办,也没有代替,而是恰到好处的指引。屡次耐心的有理有据的引领,真正做到了把最好的留给了最亲的人。父亲常常以身作则的现场直播更是,诠释了榜样的灵魂。匆匆一生,竭尽全力。此时此刻体味着傅雷家书,感受来自温柔细腻父母的体贴,也是一份机缘和幸福。虽然涉及艺术的专业领域学究不能懂得透彻,但是却能读懂,理想与现实的融合,这也是父母给予傅聪对担忧的忠言。
在后来的后来,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后悔,后悔对父母的脾气,后悔对父母的苛责。当真正的离开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离不开他们的人。傅聪和弥拉都居国外,傅雷害怕儿子淡漠伟大的祖国支柱,所以常在信中近似“咬文嚼字”般地指导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魂。牢记国家的荣辱,保持艺术的尊严,时刻不忘“我是中国人”!我亦可顺应,但不可被同化。
希望儿女成龙成凤,可又害怕使得精神与身体上失调。所以常劝劝孩子要出去走走,多多亲近大自然,热爱活动,千万不可因为工作而耽误了身体。所以做父母的,的确是操碎了心。处处着想,处处考虑,却又害怕最后还是做得不够好。身为人父人母,只有到了那一刻,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愿我们给予父母更多的同情与怜爱。
年轻人火热强烈的爱情方面,傅雷也给予了地道而又客观的原则谈论。仿佛是一位老者给徒弟传授过来人的亲身经验。人无完人,先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对方,然后再完整的去认识这个人,不因为恋爱而尽量隐藏个人缺点,这对两个人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仔细观察和冷静在双方处理事务方面也是举足轻重的。
我们已在父母充分爱的关怀下健康长大,传承的火炬已到手,我们也应该担负起责任。傅雷般的亲子教育,是我远之所望的方向。
所谓父母子女,亦是一场修行。境界的高低,全凭自己努力。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九)
父爱如山,这个比喻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爱厚重而强硬。而在许多人的际遇中,也确乎辉映了这种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从不被这类印象束缚。刚柔并济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爱。母爱如此,父爱依然。我想《傅雷家书》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为当代许多教育者意识到了这点吧。傅雷对傅聪的教育,确乎出众,值得让每一个人都去细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动笔写下一封封家书时,大约并不会认为日后他们会汇集成册,对外发售。自然,许多温情而恳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细看。
《傅雷家书》中有三条贯穿全书的“线”:艺术、道德、情感。傅雷与许多知识分子不同之处,便是将“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认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后才能有才艺。这当然是对的,但这里讲的只是亲情中最浅而挚的部分,因而这反驳不成立。或说,艺术与道德的输入,其根基均为情感,那两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爱,须凝聚教导、严正、体谅、温柔这类情感,而不是人们所以为的强悍而淡薄。真正厉害的人是刚柔并济深挚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讨的语气同傅聪讲话,而几乎没以“父亲”的身份来压人一头。这至少可明确得知,这对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儿子对父亲单方面怀有敬畏。
傅聪学琴的路途波澜跌宕,而其父的态度却从未改变:支持、参谋、安抚、纠正。他相信儿子,是因敬重儿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见的道德与才华。想必在其心中,这德与才并不全是其成为教育的功劳吧。
当然,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导与纠正。每当傅聪气馁或抑郁时,父亲都会以自己的智慧来联络儿子的智慧,从而解决问题;每当儿子获得些成就、自诩快乐时,他也总是能及时予以肯定,对自满予以警戒。
许多人认为,傅家这对父子的情谊,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实也确乎如此,我们确乎无那样的智慧,也无那样的文艺。
傅雷多次在信中与傅聪探讨生的意义、个人的伟大与渺小。因这是家信,不必严正过头,因而其思想得以明净地表露,而引起许多读者极大的共鸣——“不知还有几人同我一般想?”,我们可明确,思想同我们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这“同者”与“甚者”,相对“过者”还是很少。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样令人产生共鸣的还有傅雷关于“物质”上对傅聪的教导。在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里,出生读书人家、志存高远、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们,总是不屑于物质,一心认为其太过俗气、太过表面。但他们明知精神也是寄托在物质上的啊!“战胜它,控制它”,这是真实而恳切之极了的,精神并不高贵,物质也并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确乎成功了,却难以模仿。
傅爱如山,是一座由艺术、道德、情感垒成的高山。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十)
一封家书,一句“亲爱的孩子”,如春阳正好时,那树影婆娑中,突然跳出一只欢快的鸟,啁啾出一派融融来,一段父爱的传递跃然纸上,爱国之情如涓涓细水流露而出。在《傅雷家书》,我被那拳拳父爱,家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
书中朴实而又激荡的言语深入人心,儿子傅聪书国学习,身在异乡。父亲傅雷也不时用生花妙笔提醒儿子不忘祖国,还立下了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他愿傅聪做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把大家都带着,跟他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海洋中去;希望他珍惜出国的机会,报效祖国,为祖国增光添彩;在1957至1958的反右运动后,他仍然告诉傅聪:“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会给你留着余地,等你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向你敞开着的。”写信的一边傅雷还时常让儿子多练习练习中文,不要手生,要写一手好字。如此伟大的父爱,如此深厚的家国情怀怎不让人感动呢?
我们要仰望心中的那面五星红旗,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古往今来,爱国人士并不少,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时,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宋将岳飞,精忠报国,为抗金立下汗马功劳,战功硕硕;诗人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千古名句;伟大女性宋庆龄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始终忠贞不渝地为祖国繁荣和人民美满幸福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暗杀,毅然回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无数爱国人士的事迹展示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殷殷爱国情,也为今天的华夏儿女树立了榜样。
2020年必将载入历史的史册,2020年的英雄们也必将被人们铭记,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却涌现出大批爱国人士: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英勇无畏地在抗疫一线做着时刻准备,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医务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帮着大家共渡难关……为了这场战争,他们放弃了美好的一切,有的甚至牺牲了,但他们不后悔,因为他们为祖国能够早日平安,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即使是名普通人,也是爱国勇士!
爱国永远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它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上,疫情间,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公民,虽然不能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作息,少出门,注意卫生,努力学习便是尽我们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回望,封封家书,拳拳父爱,家国情怀在其中。心中怀揣爱,心里盛着国,随时带与内心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