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大全1000字作文内容页

“寻年2023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1000字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一)

【最恋那碗莲藕排骨汤】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就地过年”成了新时尚,虽然就地过年既安全又可以节约一笔钱,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是很想家,想亲人,想母亲做的美食,特别是那碗只有过年回家才吃得上的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莲藕排骨汤,是思乡时最深的慰藉。

记忆里,我们每年回家,最开心的莫过于母亲,天还没亮,她就迫不及待地起床生煤炉子、洗陶吊子,然后赶到菜市场,挑选几根她认为最好的排骨和最新鲜的莲藕,放进陶吊子里,在炉火上精心煨制。

中途不用揭锅看,母亲自有她的煨汤心得,待莲藕排骨汤特有的浓香弥漫小巷、路过的人们情不自禁深吸口气说“好香啊”的时候,母亲才信心十足地揭开盖子。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喝汤不如闻香”。此时,莲藕的清香混合着熟透的肉香直达肺腑,眼里心里都是幸福的温暖。

开吃前,母亲总要拿起筷子完成一套颇有仪式感的品尝过程,将筷子在她认为最干净的胳肢窝里擦擦,然后小心翼翼夹起一块莲藕细细品尝,“嗯,蛮粉!咸淡正好!”汤浓香、藕粉糯、肉烂熟,说明这吊汤食材上乘、火候到位,母亲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湖北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那样零下十几度或几十度,但照样寒冷,因为我们很少有安装暖气的,北方人回家脱衣服,湖北人回家则裹得像熊猫一样傍着火炉边搓手边瑟瑟发抖,而炉上那锅咕咕冒着热气的莲藕排骨汤,是母亲为孩子驱赶寒冷的不二法宝,也是邻里关系亲如一家的秘诀。

小时候,因为爷爷奶奶过世得早,我们姐弟仨多亏了隔壁的奶奶帮着照看。家里每次煨汤,母亲情愿不吃,都要添上一碗堆得冒尖的汤送给隔壁的奶奶吃。母亲说,老人的口是金口,越吃越有。

长大后,我也曾学着煨莲藕排骨汤,但总觉得没母亲煨的汤香甜,母亲传授过煨莲藕排骨汤的经验,除了用陶吊在炉火上文火慢熬,选材也十分重要,排骨不一定要正排,猪脊骨、边排都是可以的,但莲藕一定要选九孔的,母亲说,只有湖北才能种出九孔的莲藕,也只有九孔的莲藕才能煨出最浓最香的莲藕排骨汤。

买排骨的时候,我们都不喜欢排骨下边那一点“肥泡子肉”,但母亲说,那才是一坨正宗的好肉,里面包裹着脆骨,煨熟后脆骨嚼得嘎嘣响,软烂的肥肉吸满了汤汁,吃上一块,味蕾极尽享受。

湖北冬天的街头,也有卖莲藕排骨汤的,一般是做小炒或早点的生意搭着卖,老板很大方,五块钱一大碗,洒上一点胡椒和几粒葱花,一碗吃下去,额头汗津津,周身透满温暖。

异乡冬天街头的驱寒美食也有很多,涮羊肉、蒸米糕、烤红薯……但我最恋的,还是母亲那碗莲藕排骨汤。

大寒节一过,母亲便早早地将湖北的九孔莲藕寄了过来,收到快递时,莲藕上还留着一层褐色的泥巴,母亲说,这样的莲藕保鲜,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坏。

待到大年三十,上菜市场买回新鲜的排骨,照着记忆中母亲传授的方法,精心煨上一锅香气浓郁的莲藕排骨汤,然后邀请同事一起品尝,大家吃的吃,录的录视频,我也要打开手机视频,边吃,边笑着与母亲交流煨汤心得。

这个春节,一定也过得十分有意义呢!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二)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出处 wWW.zuOWeNBa.nEt

过年,需要在老家才有味道。

被烟子熏了一年的漆黑的墙面上,贴年画,“年年有鱼”画中抱着红鲤鱼的大胖娃娃,“榴生百子”画里鲜艳欲滴的榴籽,“松鹤延年”画面那孤傲冷峻的仙鹤和虬蟠如盖的古松,看一年都喜欢。

被日晒风侵了一年的发黄的门面上,贴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门联,怀抱双锏的秦叔宝和金鞭的尉迟恭画像的门神,看一年都不厌。

即便是孩子们放鞭炮,也不觉着心烦,忽远忽近的炮竹声反而平添醇厚浓烈的年味气息。

如期而至的年,像花儿一样,绽放在所有人的心里,不论孩子、游子,还是孤儿,如恋巢的候鸟,都会在年前向着家的方向纷纷归来。

过年了,家中老人健在的,都是幸福着的;家里孩童多的,也都是喜庆和热闹着的。

除夕夜,像一棵茁壮茂盛的大树,树的根部,就如长幼同堂团聚的家。大树下,全家老小团团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边,吃着全家老小一年来的家长里短,吃着团圆年的美满与自在,吃着久别重逢的幸福,也吃着来年生活的无限憧憬。

除夕夜守岁,守着老家流缓的云,低语的风;守着朴素、善良的人情世故,也守着古老风俗和祖辈留下的融于血脉的文化。

老家,于我而言,过年时节如候鸟般回去,只是忙碌了一年短暂栖息的安慰。掐着指头算,我也有好多年没能回老家过年了。

老家,亦如一盆兰草,散发着淡雅香,萦绕在心头,弥在梦里。自己越是小心翼翼地呵护,越是害怕触摸;越是想捧在手心里,就越担心捧在手心就化了。

时间如山间溪水,吹着口哨,欢快地流着,淌着,自己没日没月地瞎忙活,也不知在忙些什么。有时也想歇一下脚,也想洒脱一点,悠悠闲闲地混些日子,然琐碎的事情像烟灰缸里的烟蒂,也像桌上的蒙尘一样,越积越多。

打离农村老家进城二十多年,岁月业已把时光的幕布轻轻掀开,自己年少时那如梦的双眸便逝去了天真,蓄满了深沉;岁月那把年华的刻刀缓缓的,不动声色的割着,划着,自己原本光洁的额头便抹去了稚嫩,倾注了成熟。

我对于荏苒的光阴常起一种流连眷念的感觉,结果常令我自觉地和故意地一心想念着老家年味的那特殊甜美的时光,自己的人生便有了重重叠叠的记录和回忆,时至今日,那些甜美的时光还是活现脑中,依稀如旧。

梦里梦外,满是父母磨豆腐时的那碗清甜可口的豆花,满是父母煮甜白酒时的那团清香松软的糯米饭,满是父母炒蚕豆时的那碟酥脆破肚的蚕豆,满是街坊邻居家杀猪时的那钵浓香满溢的猪杂。

如今,自己每天都被时间的车轮推着,如山中老翁,混着“山中无甲子”的时日,直至耳畔忽然响起调皮孩童燃放的第一声爆竹,方意识到,年的脚步声近了。

阵阵炮竹声响,让寒了一冬的自己听到了大地的心跳。孩童们脸上漾溢着纯真的笑容,那一双双水灵无邪的眼神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古风,让年的味儿穿越了时空,穿透了风雨。

过去缺钱,日子再不快活,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如今,即便是有钱,多少钱都不够花,但能和家人在一起,便成了自己最为奢侈的一件事情。

有人说过,父母在,过年回家,自己是孩子;父母在,过年不回家,自己是游子。失去父母,即便是过年回家,在哪,自己都是孤儿。

过年回到父母的身边,家完整了,人踏实了,心也安定了。父母就如旺了一季寒冬的那盆火,过年回家,就是为烤火来了。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三)

【回家,过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千年前,王安石的一首《元日》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新年元日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时光荏苒,一千年后,春节——这个被称为全球最大盛典的节日则是所有华夏儿女心中最期盼的日子,而回家过年便是春节最温暖的写照。

“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当年节的脚步一步步临近,过年的气氛一天天浓厚,回家过年成为了在外打拼漂泊的游子最自然也最奢侈的念想,而这个念想也让中国人衍生出了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春运。无论人潮多拥挤、路途多艰辛、旅途多劳累,为了回到温暖的“家”,路上辛苦点又算得了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异乡人,不论你是求学、是创业、是打工,不论这一年你是成功还是失落,一年到头最期盼、最温暖、最渴求的就是回到家、见到亲人、吃到家乡菜。

小时候还不那么清楚的了解过年到底是什么,只是单纯的期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过年有新衣服、新鞋子,甚至连犯错都不会得到过多苛责。记得那个时候一到过年,爸爸总是背着大包小包,扶着晕车的妈妈,抱着同样晕晕乎乎的我去爷爷奶奶家。在村门口一下车,远远地就能看到攥着一把糖、满是笑脸的爷爷,还有在100多米外的家门口等着、望着、守着的小小身影的奶奶,每当这个时候,旅途的劳累、身体的不适、行李的沉重仿佛一下子都消散了。慢慢地,我长大了,去了外地求学、结交了新朋友、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下了可爱的宝宝,回老家的次数慢慢变得少了,但是不论我走得多远,只要过年回去,爷爷依然会攥着一把糖在村口迎接我,奶奶也依然会“傻傻”地在家门口守候,一如小时候一样,那个时候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为什么“过年”要“回家”。

“最难是别离,难奈别离多。”中国人对于“家”总是比其他国家有更多的眷恋和感怀,它根植于华夏儿女骨子里的基因,那是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是杜甫的“月是故乡圆”,是张九龄的“切切故乡情”,是五千年的文明让“家”有了特殊归属感。而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快速飞驰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的通讯设施似乎让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又好像离得更远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吃到妈妈的菜了、有多久没有陪爸爸下过棋了、有多久没有见过发小了、有多久没有和爷爷奶奶唠唠嗑了。长大之后,你总说忙,忙工作、忙社交、忙赚钱,忙到最后连过年都不能回家,但是你有发现妈妈的白发好像比之前更多了吗?你有发现爸爸的后背好像比之前更佝偻了吗?你有发现爷爷奶奶的饭量比之前更少了吗?你要知道,生活没有尽头,我们忙的速度是永远赶不上时光的脚步的,忙虽然无可厚非,但是过年回家比忙更重要。

每一次远行都因想念而启程,每一张车票都因想念而生成,每一趟列车都因想念而存在,春节将至,让我们整理行囊、收拾行装,一起回家,过年!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四)

【我的年味记忆】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比如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倒贴“福”字,守岁、爆竹、吃年夜饭、蒸年糕、打糍粑拜年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过年庆祝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团圆”始终是春节的主旋律。平时很难聚在一起的亲朋好友,可以在春节聚在一起,或交心谈心,或开怀畅饮,或征战牌坛,或以手机为伴自娱自乐。

工作以后,离家千里,每到年关,就会泛起浓浓的乡愁,诸多的年味记忆如同视频回放一样在脑海中屡屡呈现。想念儿时过年大雪纷纷,一群小脸冻得通红的小伙伴穿着新衣服吃着水果糖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滑雪,别提有多开心了。儿时腊八当天外婆都要做一大锅腊八粥,我们七八个小孩一人一碗站在院子里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来。“二十三,过小年”,儿时外婆说这天要祭灶神,只依稀记得外婆要在厨房完成一个祭祀仪式,要摆一碗碗的好吃的,我们就等着祭祀完成后,可以分得碗里的肉、水果、花生等。“二十四,扫房子”,每年妈妈从这天就开始张罗着打扫屋内屋外、前庭后院的各个角落都不放过,我和弟弟也跟着一起打扫,妈妈说可以扫走晦气、霉运,开年走好运。“二十六,蒸花馍”,蒸花馍是豫西地区过年特有的风俗,花馍就是我们吃的馒头,只是造型上不同,栩栩如生、形态各异、香喷喷的花馍一出锅,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满是幸福的味道。“二十九,贴春联”,妈妈会自制胶水,就是用白面熬制成浆糊,做一大碗,可以把每个屋的对联都贴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现在想想还是觉得非常有年味。

贴完春联,一直到三十晚上吃年夜饭之前,妈妈总是在不停地忙碌着,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以备新年待客所用。最让我魂牵梦绕的食物就是凉粉汤和饺子,凉粉汤又叫头脑汤,儿时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特有美食,我们老家当地的风俗,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都是凉粉汤,喝了浑身热乎乎的,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预示着新年平安健康的意思。喝了凉粉汤,就开始提着礼物到长辈家里拜年了,也叫走亲戚,小孩子过年最喜欢走亲戚,因为有压岁钱。以前物质资源匮乏,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平时很少能吃到饺子,只有过年家家户户才会舍得买点肉来包饺子,另外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这就是我的年味记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多特色美食不用等到过年才吃,但年味记忆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那种幸福才是我无法割舍的。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五)

【外祖母的年货】

一年一度的春节,渐渐褪去记忆中那些热烈、明媚、令人着迷的色彩,慢慢变成一个稀松寻常的节日,变成一段持续时间稍长的假期。但我们仍旧怀念曾经的年味,那些纯粹、鲜活的快乐。记忆中,年的味道就是外祖母置办的各式年货,那些舌尖上的美食让欢乐祥和的春节滋味蔓延开来……

腊鸡、腊鸭、腊肉、腊香肠、牛肉干、熏鱼……每当年关将近,外祖父便会交代外祖母去集市上将所需肉类采购回来,或是将自己家养的鸡鸭杀了,再去村邻家的池塘中现捕新鲜活鱼。一切材料准备齐全,外祖母将其腌制起来,每块肉都用铁丝穿洞再换细麻绳穿过,鸡鸭则是将细绳直接捆绑其脖子垂挂。再用竹竿和木棍搭成坚固的三角形支架,将腌制好的肉类高高悬挂。待到大晴天,外祖母会吩咐我和她一起将一挂挂肉抬出去晾晒,肉在太阳底下被晒得吱吱冒油,早已馋得我想直接掰下一只鸭腿啃来吃!

年关在即,要做的年货可不止腊味。腐乳作为一道风靡全中华的开胃菜,不管是饭桌上,还是外出用餐都方便。过年的豆腐也涨价了,外祖母通常要在过年前一个月就去赶集挑选豆腐。选豆腐时,外祖母会选择“老”点的豆腐,也就是硬度比较高的、水分比较少的豆腐。挑选好的豆腐被切成大约三厘米见方均匀一致的小方块,豆腐块之间一般留两厘米左右间隙,再将腐乳曲粉均匀撒在豆腐块上,待其长出白色的毛茸茸菌丝后,就成了霉豆腐。将发酵霉化好的豆腐块,放入高度白酒,沾上高度白酒的豆腐块再依次放进调料中,使每个豆腐块都能均匀地沾满一层调料,最后将豆腐块放进玻璃罐中。三天后,倒入茶油淹没豆腐块,此时外祖母便会将早已洗净晒干的橘子皮碾碎撒入罐中,增加香味。

酱姜、陈皮,是我家过年糖盒里的主角。大年初一早上,村子里的男子和小孩们要走街串巷拜年、说吉祥话,一到我家,外祖母便会笑眯眯地捧出一碟酱姜或糖醋姜请大伙儿品尝,小孩子怕辣自然都不敢吃,大人们往往都对外祖母自制的姜赞不绝口。外祖母做的陈皮也是当地“一绝”,家乡的陈皮不同于大家所熟知的橘子皮,我们又叫它“柚子糖片”。陈皮成品呈弯月状,半透明,边色翠绿、脯白如玉、香气清幽,入口有薄荷的清凉,不仅外观漂亮且营养丰富。

现在过年,外祖母还会早早地晒杨梅干、红薯片、李果干、蜜茄……而这些,都需要夏天就去集市采购,有时邻居去山上采来,她也会买来做,每回一打电话就兴冲冲地告诉我:“果干再晒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你快赶紧放假回来呀!”上了大学后,我就极少回家,有时过年也在外面。现在虽然是离家千里之外,味觉却还逗留在家乡的餐桌上。

其实年味,就是维持年俗的一种仪式感,这些琐碎的仪式,传递着浓浓的亲情,这就是年味。还有二十几天就要过年了,思念外祖母、思念家乡的情怀也在无意间无休止地疯长着……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六)

【话说“老曲靖”的过年习俗】

说起过年,不能不提一下“年”。据说“年”是一种凶猛怪兽,会在腊月三十夜里,挨家挨户觅食人肉畜肉,残害生灵。后来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用放鞭炮与穿红衣服的方法来防备它——于是逐渐演化成过年的风俗。而在曲靖过年,是从一碗入口即化、香糯酸爽的扣肉开始的。

年夜饭一定要有鱼,而且是整条的,不能切,意义“年年有余”;年夜饭一定要有剩余,且剩的越多越好,因为初二初三都要吃年三十剩下的饭菜,这叫做有余有剩。

年夜饭一定要有“扣碗”,其实就是蒸的菜。一般有八个蒸菜,如蒸蛋卷,也就是用蛋液摊成薄皮包上肉末,放在碗里蒸,还有香脆的酥肉,用大韭菜根拼成的面子,底子是菜、粉条等的大碗蒸菜;想想古人很聪明,蒸的菜在大大的蒸笼里很保温,香气在家里飘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而饵块同样是曲靖人过年一定要吃的食品,用老腊肉、老腌菜、青豌豆、甜酱油一起炒,除此之外,八宝饭、红烧鱼等也是不可少的。

吃长菜是曲靖年饭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也是我儿时最深的记忆。寓意长吃常有,长长久久。曲靖人的长菜是将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锅,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过小年。

铺松毛也是曲靖的年俗特色。象征新的一年清洁平安,这个习俗云南独有。在三十年夜饭做好之前,家长准备的松树的松针,也是我们俗称的“松毛”一层一层铺好,作为年夜饭的桌子,一屋子的清新气息。大人做好了饭菜就一一抬来放在“松毛桌”中间,全家人围着香喷喷的饭菜坐在松毛上,年夜饭就开始啦!听老人说,曲靖人过年其实讲究是很多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护森林意识提高了,很多时候象征性地挂一枝松树枝在门头,或者撒几根松毛在餐桌上就代表了地上铺松毛的习俗。

曲靖过年初一早上吃汤圆或者甜白酒饵块,不吃饺子。北京是正月十五吃汤圆,但曲靖人是大年初一早餐就吃。吃汤圆甜白酒饵块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甜甜蜜蜜,福寿绵长。

过去的一些老曲靖人家还有在家门口放甘蔗的习俗,据称,这是人们以此送走一年的烦劳,要在新旧交替之时,挂甘蔗。春节前,曲靖的农贸市场和年货街上,一根根甘蔗堆成了小山,对比挑选之后,人们都会买上两根扛起就走。甘蔗尾部要带一点根须,顶上长长的绿叶也不能去掉。到十二点除夕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要把甘蔗叶朝上根朝下地放在门后,预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两根甘蔗则代表好事成双,甘蔗象征着步步高升和一年从头甜到尾。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贴门神,门神一般是秦叔宝,传说鬼神见了他在守门,不敢随意进入主人家里,以保家宅平安。

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中国人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预兆。

春节时期还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来年事事顺利,春节这天妇女不许出门拜年,俗语叫“忌门”,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不可以和别人吵架起争执,犯了会使一年都不顺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看医生,看医生会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动刀、针、剪,春节这天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

过年在古代是团圆的象征。而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与复兴,它又被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国泰民安,合家团圆,幸福安康!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七)

【就地过年:此心安处是吾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从古至今,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一直承载着人们对家人团聚的期待,承载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肆虐,一种别样的过年方式——“就地过年”随之而生。就地过年,变的是过年地,不变的是似箭的归心,是春节的温情。不因疫情影响缺了年俗,不因不能团聚少了年味,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适应性和人情味儿。

春节“不打烊”,生活有保障,“打工人”就地过年心很暖。随着春运临近,多地齐放“大招”,出台了多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补贴房租、发放新年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流动人口积分奖励……为就地过年的打工人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让在外打拼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暖意和关怀,物质保障不能缺,精神关怀更是少不了。多地免收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部分企业开放所有娱乐设施,比如KTV、棋牌室,实时转播__,让打工人的“年味”不打折、春节不“褪色”,就地也能过个好年。

春节“送关怀”,走访有规律,“空巢人”就地过年不孤单。今年的春节,对于在外打拼的人们来说不能和家人团聚,对于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来说,翘首以盼一年的孩子和父母春节仍不能返乡。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说:“新春佳节是需要亲情和温暖的,如果老年人的家人没有办法回家的话,我们各级民政部门和社区的党员干部就是这些老年人身边的亲人,要陪他们过好年”。六部委也明确指出,外出务工人员要确定一名符合条件的照护人代为照护留守儿童,因现实困难难以明确的,要向村(居)委会进行报告,村(居)委会要指定具有资格的照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照护。春节期间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两类群体的需求,定期走访,上报情况,有助于缓解空巢人的孤独情绪,让他们的这个年过的暖洋洋、热乎乎。

春节“不放松”,防疫有新招,“大国人”就地过年有担当。邻近新年,春节团圆的归意日益浓厚,但各地疫情均有反弹趋势,就地过年已经成为这个春节假期许多人将要面对的现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__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双节期间的工作要求,依然要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这样的春节底色下,“大国人”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坚持非必要不返乡,错峰返乡,提前报备,这不仅是为守护个人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安宁,也是身为大国公民在防疫大局面前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不寻常的春运,不一样的春节。在这个全民战“疫”的时代大背景下,不聚集少流动让我们停下了团聚的脚步,不回家少外出让我们迎来了别样的新年。其实回家过年也好,就地过年也罢,只要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八)

【一段身处基层的“心灵奇旅”】

皮克斯动画《心灵奇旅》中,点亮了22号灵魂的“火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是享受当下生命存在的意义。__年是我在街道工作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这一年我有了人生中很多第一次,同其他基层干部一道,困难重重却迎难而上,千钧压顶却负重前行,面对工作上的荆棘,我有过无数次的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但是每次都又能工作中发现一点、两点火花,再次点燃我工作的动力。

道的是一声“辛苦”,却让我发现了“我们”存在的“火花”。一眨眼,一年过,但是那些树牢战“疫”决心、坚守防疫一线的画面仍能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一个个防疫值守点的迅速搭建,一支支党员志愿队的迅速成立,基层党员干部用最快的速度画好了“安全线”,将人民群众纳入生命保护安全范围;以小区、楼栋为单位建好微信群,许多党员自备防疫物资,挺身而出成为疫情中的“配送员”,将人民群众纳入生活保障配送范围。微信“点单群”与防疫值守点的声声辛苦,让我领悟到何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如今再次将近年关,“我们”也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守住过年年味年俗。

喊的是一声“加油”,却让我发现了“我们”坚守的“火花”。七月下旬,接连好多天的大雨让我再一次拿起了那条“安全线”,而这一次是为了防汛工作。街道全体工作人员都加入了防汛大军,准备物资、巡逻清障、处置险情、值班值守,一天24小时,做到了每个岗位的连续性、排查险情的全面性。7月27日,我第一次踏进防汛指挥所、第一次走上堤坝;傍晚,同事带领我赶往险情发现处进行记录,我第一次听到“翻沙鼓水”这个名词;晚上10点值守在指挥所撰写信息身心疲惫时,同事拍了拍我喊了一声“加油”。当时,还有许多基层党员干部正打着手电筒扒开草丛巡逻,还有许多正驻守在蚊虫肆虐的值班点,同处在一个夜晚中、一片天空下,我们为“守住”河水警戒线而加油,也为“守住”人民生命防线而加油。

说的是一声“谢谢”,却让我发现了“我们”前行的“火花”。_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一年,村里许多贫困户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村里的盛同学,母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父亲也因病过世,驻村工作队在他整个高中阶段,按国家教育扶贫政策面面俱到给予物质帮扶,三年如一日地给予陪伴与鼓励。如今,盛同学顺利参加高考也如愿进入大学。欧阳师傅是我的帮扶对象,在疫情形势没那么紧张后,他每天天不亮就骑着三轮车去进菜,再拉到菜市场去卖,一年到头,凭借双手与劳动也提高了收入,年底我将村里的产业分红收入送到他手上时,他开心地对我说了一声“谢谢”,那时我发现,我们的前行同时也在带动贫困群体的前行,甚至在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踏上新的台阶。

一年基层工作,一段“心灵奇旅”,每一份工作或如螺丝钉般看起来不太重要,或如愚公移山看起来难以完成,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擦出一点、两点“火花”。__年是__开局之年,愿同我一样对基层工作有过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基层“萌新”,发现“火花”,享受当下,拥有工作中的“小确幸”,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前进的“小力量”。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九)

【一样的春节感受特别的“年味”】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春节前夕,大街小巷就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彩灯,红色的灯笼、黄色的星星、蓝色的彩带,紫色的气球。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梦幻般的景象让人眼花缭乱,无不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的春节却有些不同。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看不到大型的聚餐和猜拳喝酒,听不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以前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今年却鸦雀无声;以前正月初一去祭拜祖先要燃放大量的火炮和纸钱,今年的坟头却是两支漂亮的菊花诉说对祖辈的缅怀之情。特殊时期以特殊的方式过年,是对祖国的一份贡献。我们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深切感受到今年春节特别的“年味”。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最深的祝福里品味特别的“年味”。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国家提倡大家就地过年,许多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和在外地的打工者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不仅不回家过年,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就地过年的亲人内心十分平静,只要祖国安宁,吹拂在大江南北的春风都是家乡的味道。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一边吃着点心看__,一边与亲人通过视频、电话、短信彼此问候祝福,表达思念和牵挂之情。以前的串门送礼变成了短信祝福,“见字如面”,换一种方式拜年一样能感受到亲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衣带渐宽终不悔”——在最幸福的笑容里感受特别的“年味”。记得小时候,我们最盼望过年,因为只有到新年才能穿新衣,吃上美味佳肴。如今,全国人民早已衣食无忧,住进高楼大厦,过上好日子。以前的农民,都想方设法到城里生活,如今,大多数城里人都想去农村创业。在农村那片广袤的田野里,你看那成群结队的鸡鸭鹅自由自在地放养,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任你采摘的果子。院子里,停放着高档的小轿车。晚饭后,村民在自家院坝里唱歌跳舞。一日三餐大鱼大肉,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幸福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笑着说:“现在过不过年都一样,有钱的日子天天都是过年”。

“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最纯正的自信里体会特别的“年味”。自信,不需要刻意包装,不需要假意伪装。真正的自信,来自最强大的自己。有本事,有能耐,有实力,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最大的自信。这些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超人的智慧,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抒写了不凡的扉页,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坚忍不拔的中国人历来有志气、有骨气、有勇气,靠自己不断创造辉煌走向辉煌。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我们更加有底气有能力相信,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安康。

癸卯年,让我们过一样的春节,一同感受节俭、奋进、幸福的“年味”。

“寻年家乡的味道”作文题目(十)

【网络述年:年味都去哪儿了?】

“妈妈,我想穿过年的新衣服!”这是没到年三十就热烈期盼的你的兴奋;“儿子,帮爸递一下对联浆子。”这是除夕早晨父亲给新年的序章;“奶奶,我在饺子里吃出好多硬币!”这是初一日奶奶给予你最早的祝愿。一句“过年好!”饱含了整年的鸿运来、福星照,仿佛世间所有的祝福都给你也不为过。

小时候住在村里,临近大年三十那叫一个红红火火,一家人奔往临近的县城挤破头皮,热火朝天采购年货,跨满了大包小包,大街上满是吆喝声儿,小商贩们卖力地招呼着来往的行人,跺着脚,哈着热气,搓着手心,只为让你多买他们家一斤核桃、两斤花生,村里养猪的人家,集结村里的男人们,磨刀霍霍,完事儿后备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邀请乡亲们前来品尝,家里的女人们,少不了对每样物件儿的擦擦洗洗,再蒸上一板红红绿绿的花馍馍,每个小孩儿还不到大年三十,就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新衣服,兜里准装着一兜儿的糖果,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新买的玩具在土窝里来个天翻地覆,完事儿回家,又少不了长辈的一番奚落,每家每户的门上贴着的,准是刚买回来还散着墨香的春联儿,挂上两个贴着金色福字的大红灯笼,鞭炮一响,那叫一个年味儿十足!

小时候过年特别有味道,以前处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物质条件差,农村生产力落后,经济来源少,缺衣少食,大人小孩都盼望着在过年的时候穿些好的,吃些好的,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味道了,是因为随着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再只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是转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以前人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舞狮子、扭秧歌、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项目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有趣和新鲜的。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风俗已经变了,比如通过网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再也不需要跻身嘈杂的人群中抢购年货;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鞭炮震天响的情景已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春联是机器印刷出来的,那股子有人情味的墨汁味也没有了;出现了抢红包、集五福等春节活动,传统拜年方式也变成了短信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电话拜年等各种新方式,传统的过年向高科技年转变。这种高科技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不过却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着年夜饭还抱着手机,完全没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感觉。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一定的冲击,并进行了一定的转变,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流行过外国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兴致不高昂,这不仅体现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上,越来越多本国一些千百年的传统没有人愿意传承。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代表着放假,很多人甚至选择了外出旅游,而不是和以前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过春节。传统文化的流失只会让年味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冷。

如何能让新年重新变得有味道?要重拾传统,重拾年味,不仅是物质的满足,而是重拾年俗的乐趣,找回我们的初心。春节是团圆日,游子远在千里也要回家看看,举国欢庆之日,唯有家人相伴才觉得幸福;春节是丰收时,辛苦奔波了一整年要看看自己创造了什么、实现了什么,唯有勤恳实干才觉得满足;春节是启程之际,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翻开新年的画卷,我们将不畏前险,再创佳绩。

春节,这个承载了四千年的文明习俗,值得世世代代继承、发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通信的便捷、智能高铁的提速,不是年味变淡的羁绊,而正是它们的进步,让团圆的心近了、团圆的情切了。心怀中国梦、肩有幸福家,放慢生活的节奏,让年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