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在那个角落,一扇木制的大门后面,冰冷的暗红色大理石地板上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塌塌的鼻梁,头上扎着高高翘起的两只小麻花辫。她就这样蜷缩在角落里,两只眼睛已经开始泛红,脸上的泪痕、抽噎的声音不难想象刚才她哭得多么伤心。虽然她努力地抑制住自己的.哭声,但整个客厅好像都被哭声充斥了……
每当这个时候,小女孩的哥哥(寄宿在女孩家的表哥)总是会准确地找到她,带着灿烂的笑容……接下来,那个哥哥并不会像大家想象的一样轻声细语地去安慰她。而是会先语重心长地叹一口气“唉——”,然后开始在妹妹的耳边不停地念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哎呀,你怎么又哭了,你知不知道这样我很难办呀!”这时,小女孩往往差点被逗笑,但碍于自己还在哭,她总会憋着不笑出来。她的哥哥好像看穿了她的心思一样,用大人的口气对她讲:“别憋着了,会把自己憋坏的。”
一会儿,那个倔强的女孩儿还是憋着不笑出来,竟而又转为嚎啕大哭。(或许是憋不住了,怕自己笑出声来。)她的哥哥无奈地摇了摇头,就跟着小女孩一起哭了起来。顿时厨房里,二楼的卧室里都充满了哭声。小女孩好像意识到动静太大了,就会带着哭腔对她的哥哥说:“别——哭——了,我—知—道—你是——装的。”“别——哭——了,我、知、道、你、是、装的。”小女孩的哥哥开始故意学她说话。不管小女孩说什么,哥哥都会跟着学。没一会儿,小女孩就破涕为笑了。
抓准了机会,女孩的哥哥连忙搓了一条冷毛巾,盖在小女孩脸上。然后隔着毛巾在小女孩肉嘟嘟的脸上揉几下,直到把她的脸擦干净,才把毛巾拿下来。然后拿出一支棒冰,在女孩面前晃荡。小女孩习惯地抢过棒冰开始吃起来,没一会儿棒冰就被吃得只剩下小木棍了。她把小木棍塞进哥哥的手中就屁颠屁颠地跑出去玩了。哥哥无奈地看看手中的毛巾和小木棍,叹了口气又骑上自行车去小卖部买了一堆棒冰放在冰箱里……
像这样妹妹哭,哥哥跟着“哭”的戏码,每天在家里都要上演好几次,每次他们都乐此不疲地“哭”着,邻居们对这样的场面也是早已见怪不怪了。
几年后,哥哥离开了小女孩的家,回到自己的家。小女孩也经常会躲在门后的角落里哭。可是再没有人会像哥哥那样陪她一起“哭”,给她擦脸,递上棒冰哄她了。
又过了几年,小女孩长大了,写下了这篇文章。那个小女孩就是我。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但唯一不变的是成长的道路上,小女孩一直有一位温柔、宽容的哥哥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