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书信作文内容页

致卖萌与卖弄的大学校长们的一封信

致卖萌与卖弄的大学校长们:

中国的大学校长们能不能远离一点娱乐式的卖弄?如果于丹教授还不足以将中国大学的人文底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们是否要将这种浅薄进行到底?

古人云:师道乃“传道、授业、解惑”,新世纪以后似乎要加上第四条“卖萌”了。自从武汉的“根叔”因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而走红后,部分大学校长、不甘寂寞的教授争相进入这个领域,挖空心思,各显神通,不弄出点动静誓不罢休。每年的这个时间,似乎比“中国好声音”类的娱乐节目更喧嚣些,加上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传播之迅速、覆盖面之广阔,大有让大小明星们也莫及之势,实在当恭喜。

这些演讲稿,要么洋洋洒洒、旁征博引,从古至今、由洋及里、天上地下,深一脚、浅一脚地空洞卖弄;要么东拉西扯些时下潮语、热点词汇、顽皮话,如相声的抖包袱,引来自鸣得意的掌声笑谈;要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说些出格的话,吸引眼球发白地盯着自己,不一而足。我承认每一篇演讲稿都有其积极地一面,但刻意为之而吸引看客、博得眼球的意味是越来越浓,越来越偏离了典礼原本该有的意义。

我不知道如今的年轻人是否真的享受这种方式的道别,当一个教授的临别赠言是“不要随便叫陌生的男人为老公”,总觉得怪怪的,哪怕他的道理是严谨而深刻的。我的母校一位年轻教师像郭德纲般说了一段单口相声,迅速成了网红。“能说会道”成为一位受欢迎的老师,总感觉哪里不对;易中天、于丹、王立群成为走红的教授,也感觉哪里不对,而这种不对是我如今的感受,我的大学时代深受其害。我确信真正的好老师不是这类人。

幽默不应该被反对,但不能成为大学教授的目标;风趣值得倡导,但底色一定得是思想。学者不应该是明星,更不应该有知无识、有学无思,知识不需要卖弄,卖弄的基本上不是知识。

中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大抵有两种,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二种境界放在如今的背景下,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社会发展到今天,即便纯学术的研究者也不得不面对市场的冲击,中国如今的教授中,太多人与市场是如此紧密的联系着,但中国目前缺乏真正的学者,在文化喧嚣的背后是学问的苍白,在大喊特喊创新的氛围中,文化界除了喊,做的远不如说的。这种演讲是否也是虚浮与苍白的'一部分呢?

在当今的中国,本分基本上意味着落后,实在是可悲的事情,人们为了纯粹的经济执意要忘掉过去、忘掉纯粹,学者们更是耐不住寂寞与清贫,中国的文化危机正在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存在着。当创新作为一种口号甚至成为一个阶段的治国方略时,中国科学界似乎也应该感到些许的尴尬。

读书、做学问是一件累人的事,当然,现在社会的文化现象包罗万象,文化快餐成为一种潮流,我始终觉得这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文化。真正的文化是需要去潜心吸收并融会贯通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的词句,那样的文学大家尚觉得读书之累,何况我们常人。故真正要有学术成就者,必然会有案牍之劳刑,相形之下,国内学术造假的不良之风,实在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奇观,让人唏嘘不已。

不要让如今热热闹闹的典礼、不要让如今千姿百态的演讲成为大学的LOGO,严谨的治学、深厚的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学术根基、淳朴优良的学风、健康活泼的生活才应当是大学之大。

我不是文化人,说些可能是外行的话,有知识的校长们、教授们,多有得罪了。同时必须声明,还有更多默默探究学问、脚踏实地思考的真正学者,他们是真正值得我们尊敬的,包括我的教授朋友们。同时,为了吸引眼球,起了那样一个题目,自我感觉很不厚道。